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例6篇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1

师范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案例教学在高师音教专业中对培养师范生适应音乐教育实习和满足将来进行的音乐教学工作需要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案例教学是连系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桥梁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对基础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思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协调衔接好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的关系,如何能够使高师的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服务,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通过案例教学搭建起连系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有关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即可对将要接触的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音乐教育学习方式和策略,以适应未来的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需要。例如,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通过对“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的优秀教学案例获奖案例进行分析,师范生能够获得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是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有利渠道。

二、案例教学是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互联系的有效方式

笔者在师范生实习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在中小学校实习中感到:“站在音乐课堂中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设计一堂音乐课,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如何管理好学生”,出现不能将在高校中所学的音乐教育理论如何运用到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造成了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脱轨”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它从鲜活的案例出发,要求学生综合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与原理,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实践实例的诊断与分析,最终形成结论或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2]。例如,笔者在音乐教育学课堂中讲到音乐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时,通过借助“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永远的莫扎特》这一优秀教学案例,要求师范生仔细观察并分析授课教师的设计理念与意图,研究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兴趣

笔者身为高师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学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感到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积极主动性严重欠缺,缺乏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音乐院校的大部分师范生在其主观态度上偏重于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于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主观认识上比较欠缺,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主要是以专业技能练习为主,缺乏音乐教育学习的兴趣。 通过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甚至可以模仿教学案例中教师的上课方式,深入到案例中体验教学实践,使师范生对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形成的自我实现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师范生在参与案例教学过程中与同学、教师产生思维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有效提高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杭州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地方课程《我与杭州》教学案例评比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改革策略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背景聚焦

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对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标》)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10条实施意见,指出教师教育培养机构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①。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师范院校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从事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也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学界对《课标》的解读和研究以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关于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较多,关于幼儿园职前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的研究不多;而从《课标》入手,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改革的研究非常少,结合《课标》的基本教育理念,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更是基本没有涉及。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要么沿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体系,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培养;要么就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音乐教育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在于现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音乐教学内容组织不合理、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承担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所需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已不能适应当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立足《课标》 “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贯彻教育部关于《课标》的实施意见,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三、结合《课标》理念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如何结合《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笔者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目标,力求“育人为本”

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两种倾向,一是沿用中师、幼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技能突出的幼教人才,“重技轻艺”;一是沿用部属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中师幼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深厚而实践技能稍弱的理论研究型人才,“重理轻技”。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变,越来越需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面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良好的音乐专业技能,具备有持续专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的现代幼教专业人才。而原有的两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需要,亟待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课标》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幼儿音乐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引领者,在研究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要实现这一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践行“育人为本”观念,争取做学生音乐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引领者,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丰富自身的专业体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学会因材施教的方法,关心帮助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好基础。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支持学生奠定下今后作为专业人才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既有“育人为本”的观念,又有“育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基础。厘清了这一观念,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新的音乐教育目标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音乐教育观、儿童观的培养目标,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习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养成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具备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能力。音乐教育观、儿童观的培养要以观念养成为抓手;音乐素养培养要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为重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以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的为标准,够用为原则;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成长的需要为基础,突出“育人为本”。

(二)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凸显“终身学习”

《课标》指出:“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在《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同时解决学时少、班额大、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实存在,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现音乐内容的分类综合,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优化知识结构,为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儿童歌曲创作等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内在知识体系的特点,考虑学生今后教学的需要,笔者提出将音乐课程分成三大类课程来教学,即声乐类课程、器乐类课程、音乐教法类课程。

声乐类课程包含:声乐演唱方法、技巧与演唱形式,视唱练耳,儿歌表演唱,合唱指挥等内容。

器乐类课程包含:音乐知识与音乐作品鉴赏,钢琴基础方法与技巧,儿歌即兴配奏,钢琴伴奏等内容。

音乐教法类课程包含:幼儿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实践,幼儿歌唱训练方法与技巧,幼儿钢琴演奏训练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三类课程内容实现了相近音乐知识技能内容的综合,实现相关领域的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又涵盖了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增加学生个体音乐教育实践的相关内容,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关注,而忽略对学生“教”的内容的关注。注重对学生自身音乐技能掌握多少的关注,忽略对学生传递知识能力的发展,常常出现学生自身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演唱技能,但不了解幼儿的音乐学习特点,缺乏幼儿教育活动实践的机会,无法把自身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幼儿,不能有效地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无法在幼儿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充当有效的支持者、促进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专业发展。所以要使学生获得不断的发展,就需要增加学生个体音乐教育实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如幼儿声乐能力、器乐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学生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学会设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学会根据幼儿情况和教学实际条件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从而让学生具有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吸纳幼儿园音乐教学改革前沿知识与成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加深专业理解,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逐渐深入影响到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幼儿园音乐教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幼儿园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到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拓展,都发生着深切的变化。从对幼儿音乐学习内容的关注到对幼儿音乐学习品质的关注,从对幼儿学了多少首歌,跳了多少支舞的关注到对幼儿音乐学习过程的愉悦与否的关注,无不体现出当今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人”的关注所发生的重大变革。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幼儿园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如承担音乐教学的教师闭门教书,知识观念更新不足,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案例缺乏,音乐教学内容、方法等严重与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实际脱离。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迫切需要吸纳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如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优秀案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方法,保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和完善,才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幼儿音乐教育动态,以适应当前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三)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实践取向”

《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大多还是采用讲授制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东西,而不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驱动,所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1.借用多媒体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如鼓励学生课余搜集优秀的声乐曲、钢琴曲;在网络上查找曲谱、幼儿音乐教育案例;收看相关的音乐教育视频;利用qq群实现师生的课余交流互动等,力争构建出一个立体的音乐学习通道,避免学生音乐学习信息仅仅是从教师讲授的单一渠道获得,促使接受学习的通道变得多元化、立体化,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锻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2.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创设愉悦的音乐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差,缺乏自信心,缺乏参与音乐实践的信心,创设愉悦的音乐教学场景,采用多种练习方式,给予学生当众演唱、演奏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可以“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齐奏、合奏、重奏、个别弹奏等逐渐递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胆量,消除弹奏的心理障碍;同时为了辅助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展示、表演及比赛,走出琴房和教室,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踏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如儿童歌曲即兴伴奏比赛、自弹自唱比赛、四手联弹比赛、独奏比赛等等”② ;可以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采用齐唱、独唱、表演唱等逐渐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习惯当众演唱,逐渐形成良好的歌曲范唱能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

3.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积累音乐教育实践的资源。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称个案研究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实践的能力。如钢琴教学中对典型乐曲弹奏,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奏法;声乐教学中对典型歌曲的演唱,可以促进学生对歌曲演唱基本方法的掌握;儿歌配奏中典型儿歌的学奏,让学生学到儿歌配奏的一般步骤:确定调式、分析选择和弦、选择音型、确定终止式、编配指法、儿歌弹奏,从而掌握儿歌配奏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模式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分析和讨论,了解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基本环节:导入、新授环节的设计、音乐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延伸,从而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魅力,积累音乐教育实践的资源与能力。

4.采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熟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基本流程。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教师或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采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教师或幼儿)更直观的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与技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以此锻炼教学技能、实践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为正式走上讲台做好准备。

5.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检验学生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具备了较高的音乐专业技能,熟悉了儿童音乐教育流程的基础上,可以从课堂内的实践转移到课堂外的实践,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音乐教育实践。借用幼儿园真实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实践音乐教育活动,如让学生组织一次歌唱活动、组织一次打击乐演奏活动等,可以充分的检验学生掌握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并可以通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让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弥补,从而通过多次的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从学科现状出发,结合当前音乐教学实际,立足《课标》“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期待更多同仁关心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13-008)。

注释: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4

在当今的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现代化教学新理念的成型及系统化还是落后于先进教育资源的配置。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音乐类师范专业的学生所学相当广泛,但是衡量师范生的最有效的标尺还是其声乐的演唱能力和钢琴的演奏能力,因此在众多的课程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新理念来提高技能课的上课效率逐步成为高校技能课教师所研究的对象。笔者在长期的高校师范类音乐类技能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的核心理念。 一、现代化教学新理念及其同实践课的结合。 (一)理念——“学生声乐乐感建设” 1.“学生声乐乐感建设”理念的阐释:目前的高校师范生在声乐课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曲调的哼唱上,而忽视的二次创作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学生自体的声乐乐感建设,就可以使之成为声乐演唱中语音文字和语音发声相联系的纽带。具体来说,“声乐乐感建设”字面含义就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构建自己的声乐乐感世界,从而赋予白纸黑字的歌谱以一定的生命力与灵动性。 2.“声乐乐感建设”理念与声乐实践课结合的实际案例案例一:在声乐小课中培养浪漫主义“RUBATO”的乐感。“RUBATO”的中文含义是伸缩节奏,它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音乐处理的特定状态。如果演唱者不能掌握这种感觉技巧,那么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作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学生自我乐感的缺乏,高校的声乐教师可以在声乐小课中留出十分钟时间,选择具有典型“RUBATO”的乐感的乐曲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与欣赏。当然,在欣赏时必须阅读乐谱,因为只有当欣赏配合着乐谱并随音乐进行哼唱时,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RUBATO”的特点。 案例二:在艺术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起声乐乐感。艺术指导就是钢琴伴奏老师,当前高师声乐小课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起与艺术指导老师间的合作习惯,通常只是在自己的声乐小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而艺术指导老师的作用就是就是乐感的培养和处理,因此在目前某些高校不设置此类伴奏的情况下,学生应该主动地找钢琴老师进行合作,请其为自己进行艺术乐感方面的指导,以达到对声乐曲目的一个完整的乐感培养。 (二)理念二——“钢琴研究性教学” 1.“钢琴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阐释:传统的钢琴小课授课模式是以一对一为显著特点的,我们高师的钢琴教学一定要在一对一的模式中注入新的生命基因,使我们的钢琴教学不再停留于培养“钢琴匠”,而是要培养出“能弹、能谈、能探、的音乐师资。 2.“钢琴研究性教学”理念与钢琴实践小课结合的实际案例:案例:我们进行的教学对象是大二的小课学生,在第二学期的第4—7课时中,教师给他布置的作业是巴赫《意大利协奏曲》BWV971以及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OP.14,钢琴教师在指导其演奏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加入以下研究性的教学内容。首先,针对巴赫《意大利协奏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艺术史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巴赫音乐语言的宗教性、世俗性、民间性,巴洛克音乐中的基础低音,巴洛克音乐中旋律运动的不间断性等等;针对巴赫《意大利协奏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钢琴演奏中如何进行句法的划分整体布局,连奏、断奏、跳音奏法的区别等等。其次,针对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艺术史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情感中的古典性、明澈性、高雅性、质朴性,浪漫主义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社会民主化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等等;针对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在演奏歌唱性旋律时的速度把握及自由节奏的运用,如何获得柔和、圆润的唱音音色等等。 (三)理念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师声乐、钢琴技能小课中的传播与运用 1.“多元智能理论”理念的阐释: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不只是受一种认知形式的影响,人有八种智力。在我国,自90年代末期以来,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中小学课程方案。在我国师范类高校开设相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已经被许多教育研究者所重视,笔者认为,如果从各学科的自身条件出发,灵活合理地安排相关多元智能教学的传播推广和实践,是较为实际和可行的方法。 2.“多元智能理论”理念与声钢实践小课结合的实际案例: A、案例1:鼓励学生结合多元音乐智能,设计新的教学思路。高校的技能课教师可以在一学期的钢琴课程中,专门留2—3个课时,挑选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所要欣赏的乐曲曲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多元智能中的音乐智能设计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式。 B、案例2:设计合作性重唱、重奏曲目,传播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当涉及音乐智能领域,高校技能课教师拥有更多的理解与解释能力,但是遇到传播其他智能理论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此时,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途径进行间接的传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重唱、合唱、双钢琴、四手联弹这样的合作性曲目,在练习的过程中,向学生解释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会合作、学会就合作中的问题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就是掌握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交往智能;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就所弹的合作性曲目进行自我总结,并指出学会自我总结也是运用了多元智能中的自我认识智能。 二、现代化教学新理念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效益。 (一)现代化教学新理念的学术价值#p#分页标题#e# 首先,上述这些教学新理念既可以独立开来又可以互相穿插联系,为高校音乐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交流平台。其次,这些教学新理念的学术价值在于可以有很广远的延展性,它们既可以为现今的高校音乐课程提供直接学术指导,也可以为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再次,这些新理念可以丰富单纯的音乐技巧理论,并为两者的结合提供条件。 (二)现代化教学新理念的社会效益 首先,高校音乐技能课中的现代化教育新理念直接针对的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通过我们的这些理论指导,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养,从而极大地提高我国基础阶段音乐教学的质量。其次,本论文中涉及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同样可以使用于幼儿园、中小学的音乐素质教育,其社会适用度及其广泛。再次,这些新理念的提出及运用,其最终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的中小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话题成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家庭所日益关注的对象时,一个新理念的传播成功便会引发一定的社会关注,也会加大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力度,相应的教育投入也会增多。总之,新理念在社会中的传播是一个连锁反应,它具备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们应该为某一种新理念的传播服务始终。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5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必须把终身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设想,如果一位教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要大胆进行音乐新课程改革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应该是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只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音乐课程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只要给学生机会,给学生时间,学生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样就会达到让学生有兴趣,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三、要在教学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2、上课过程中验证反思。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改革;思考;音乐艺术;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217-03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艺术文化需求不断加大,对于音乐艺术的作用也看得更加清晰。各院校为了培养有良好素质的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制定了不同的艺术教育计划,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高师大学音乐课的定位、教育价值、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探究。

一、高师开设《大学音乐》课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大学音乐教育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所感知,对学生产生最直观,最强烈的感染,从而使学生道德情操得以升华,思想觉悟得以提升。例如:通过教唱《大刀进行曲》和《国歌》这类节奏明快、慷慨激昂的歌曲,学生不难体会到革命烈士那种不怕牺牲、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欣赏《二泉映月》和《金蛇狂舞》可以激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因此,音乐教育对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观念,树立革命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意义。

第二,有利于大学生的智育发展。

大学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学生大脑,增强记忆,启迪智慧。音乐可以刺激学生大脑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促使其左右半脑平衡发展,从而挖掘大脑的最大潜能。可见,大学音乐教育在高师的开设,可以普遍提高大学生的智力素质。

第三,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大学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心理和生理学层面分析,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起到缓解疲劳和增强活力的作用,我国元代名医朱震亨说:“乐者,亦也药也”。马克思也说:“一种美好的音乐,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现代音乐疗法就是借助这一功效刺激人的神经医治心理疾病。又如体育中的健美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运动,将肢体各部位的律动与音乐节奏的互相配合达到怡情健身、反应灵敏、磨练意志的功能。正如人们说的:“体育锻炼人健壮的体魄,音乐焕发人愉悦的心情”。

最后,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大学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品格,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不难想象,通过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体味及评价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完美。比如当学生欣赏《梁祝》“爱情主题”与“抗婚主题”的强烈对比时,很容易激发学生对主人公反抗封建恶势力行为的敬佩和同情,从而从使学生辨别出美、丑、善、恶,树立起憎恨封建礼教,追求美好人生的理念。可见,大学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在对音乐的体验和鉴赏过程中,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高师开设大学音乐教育课程,是21世纪国家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大学音乐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部分学校的大学音乐课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效果较差,有的甚至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因此,推进高师音乐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

二、《大学音乐》课程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现状

第一,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较差。根据我们对新生课前的问卷调查统计,发现85%的学生不识简谱,绝大多数学生不懂乐理和五线谱;音乐背景知识缺乏,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更是知之甚少。竟有部分学生把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说成是南斯拉夫歌曲,甚至还有个别不知道我国国歌的歌名及词、曲的作者是谁。

第二,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普遍较低。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虽然文化层次较高,但在音乐素养方面相当于初中水平,缺乏起码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极差。除个别学生外,他们对艺术性强、内涵丰富的高雅音乐不愿问津,只想唱也只会唱流行歌曲,教师所指定的演唱、欣赏曲目,根本不爱唱、不愿听。

第三,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无兴趣。由于音乐基础差,知识出现断层,因而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学生普遍认为,音乐就是唱歌,懂不懂理论无所谓,因而出现了不爱上音乐理课的悖论,甚至视上课为负担。

2、教育教学的现状

第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相对于专业课教学,对大学音乐课普遍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设施不完备。据了解,有的学校,没有或有很少的钢琴,部分学校没有音响资料,甚至连起码的条件――固定的音乐教室都没有。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在高师学院中,多数设有大学音乐艺术教研室,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但有的学院也没有专职大学音乐教师,让音乐专业教师代大学音乐课。

第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及教学内容过于零散。据调查,在高校中,将大学音乐课程设为选修课的占70%。只有15%的高校大学音乐课程开设面较广,结构布局较合理。有的高校开设的门类较少,主要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从教学内容看,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虽然学校订有一些关于大学音乐的教材,但教师没按内容进行授课。平时上课的教学内容多数由教师自己定,教师专长什么就教学生学习什么,根本无系统可言。大多数学校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深深地渗透在大学音乐教育之中,存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和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等情况。

第三,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有的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只是喊在口头上,未能落实到行动上。改了好多年,还是墨守陈规、原地踏步。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难以接受。教材根本没有为学生创设下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学生没有活动的空间,无法自由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特别是大学音乐课教学上,教与学的关系,还有一种“师徒制”的观念,教什么,学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似乎还是教师定舵等,这样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仍然停留在低级阶段的目标上,只是教学生“学会”知识,而很少在“会学”上下功夫。

第四,教师教学方法滞后。由于领导重视不够,教务管理部门抓得少,音乐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大学音乐课是一门副课,所以,也就很少去思考大学音乐课,以致造成教法呆板、形式单调、教学内容枯燥,进而导致在课堂上出现耳闻仙乐,表情却无动于衷;机械地演唱,就象和尚念经;只知盲目抄笔记,却不知所然的被动应付局面。

三、《大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改革《大学音乐》课程的内容的设置

要实施“教”与“学”、“学”与“用”的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教学内容应遵循知识性、实用性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能够运用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音乐鉴赏力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石。

第一,音乐知识类。包含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识谱、听音两部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要学习理解音乐、表现作品的基本理论知识,要进行准确的识谱和听辨音阶、音程、旋律、节奏等听觉能力的训练,逐步增强音乐的记忆力。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音乐教育必须经历的过程。从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看,暴露更多的是音乐理论知识的薄弱,许多歌手的表现不尽人意,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可采取非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内进行音乐理论知识与识谱竞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记住和运用理论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第二,欣赏类。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听觉器官获得音乐内容、音乐情感的。鉴别音乐的美丑,就应多参加音乐实践,在音乐实践中排在首位的是欣赏。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聆听,是―个积极的创造过程。在音乐欣赏中,作为客体的音乐作品将自身的感性特征呈现给欣赏者,以丰富多变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同时,作为主体的欣赏者不断地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投放到作品中去,用幻化的意想去充实音乐的内涵,此时,作品实际已经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含义。在音乐欣赏中不断地理解音乐和评价音乐,使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品位。

第三,歌唱类。学生学习声乐的愿望是想唱好歌曲,懂得发声生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声乐基本知识,能有助于尽快地掌握歌唱方法。包括美声、民族唱法基础训练和通俗唱法基础训练。让学生了解各种唱法的主要特点并作相应的发声方法的训练,为学校举行的大型合唱、卡拉OK等比赛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开发学生声音个性为主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第四,合唱类。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的表演形式。奥尔夫和柯达伊都非常重视集体活动中合唱的教育价值。在合唱中,音乐具有严密的整体结构和综合的整体表现。合唱所要求的和谐统一、密切配合都有助于形成高度纪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在高师举行的文化艺术活动中,最具参与性的便是合唱比赛。因此,对参与者的演唱技能、技巧和合唱队员之间和谐配合的训练,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在合唱中培养每个参与者在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自律、自我激励,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2 改革《大学音乐》教学方法

第一,加强大学音乐教学研究。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了解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对音乐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如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特点内容、规律及实施途径等,进行深入的、有质量的研究,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

第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进国外的教学法,如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巴里斯节奏唱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结合我国实际,对学生进行以节奏为主的音乐训练;柯达伊的手势教学,奥尔夫多声部结构的简单的和声体系,铃木“母语”教学法,结合我国的民间音乐,对学生进行音准和合唱训练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愿学习音乐。

第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脑等高科技技术,现已经在广泛运用。教师可制作丰富多样的课件,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但能获得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能通过视觉上的观看,更好的体会音乐。另外,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作曲方向的尝试,通过亲手实践,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

最后,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大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因为,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实践出真知”,案例的素材取之于实践,是对真实情景进行的客观描述,有真实的细节,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就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情境的差距。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从“解决”案例的特定问题中获得某种经历,获得音乐感悟。因此,大学音乐课教师平时应注意搜集一些国内外的经典音乐教育案例。同时,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寻找新的案例。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