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

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1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不仅改变了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多元化和选择自主化,使社会人口在我国各地区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可能,这便导致由传统的“国家-单

位-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向“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这一现状使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入全面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社会人口的自由流动。

关键词:流动人口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改革

我国社会中的流动人员主要由自由择业人员、自主就业人员以及自由流动人员等组成,其人员的个人素质成分可以涵盖我国社会的所有人群,这也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体系下的必然产物,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流动人员定位的角度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简要分析了现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反思,以便于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 现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需求而建立,虽然这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人口的流动需求,但是在新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的绊脚石,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人口流动需求。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只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模式出现的管理真空,而管理模式的管理真空是社会经济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社会人口流动正在不断面临更加自由、频繁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已成为国家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虽然当前我国推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渐进式改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剧烈变动对国家事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由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双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存在,导致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日愈加剧,而且这一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新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开始强调强化国家的服务功能,以“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在不断建设与完善,由社会中间层作为我国社会事物的主要管理者已成为主要趋势,这意味着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在新形势下以及新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人口流动需求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2 对国家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议

2.1 明确定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内容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民从单位管理开始转向社会管理,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为主,而不是对公民施行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等功能,这要求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新时期要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内容,将突出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作为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新形势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该要求其只记载个人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工作业绩以及工作表现等,不应该把组织意见强硬性的夹杂到个人的基本人事档案信息中,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民已成为单独的利益主体而存在,国家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上要最大程度的予以对公民应有的尊重。

2.2 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我国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强调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密性,其要求人事档案中的组织意见和整个人事档案必须是封闭的,人事档案的当事人没有权力介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但是这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流动人员的频繁流动趋势要求,这便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中要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开化作为主要改革内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可以减少认为的流动障碍,在这方面的建设上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应经验,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单独的社会保险号码,这个社会保险号码中包含公民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以及司法记录等信息。

2.3 确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信息权 个人档案信息权是指个人在信息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整个过程中,档案信息本人对信息资料所享有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包含了个人对相应信息的决定权、保密权、查询权、更正权、封锁权以及删除权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新时期公民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需求。权利的行使是保障公民权利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是公民对抗管理机构滥用权力的有效方式与策略之一,所以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来确立档案信息权,可以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被公正的记载,这一改革内容需要从我国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等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档案信息权的实现,最大程度满足社会人口流动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需求。

3 结束语

社会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而加剧,这便要求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深入到新一次改革中,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作用和内容,并将其公开化建设和档案信息权建设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趋势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炳亮,许长.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6.

[2]杨柳.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0(04).

[3]李华莹.从流动人员定位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J].兰台世界,2008(14).

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2

一、内控制度的建设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分析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主要是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制定内控制度以及落实内控制度,而内控制度的建设则是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管控的基础,对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管控工作主要是六方面,分别是收支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项目合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内容。这六项管理工作包括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收支状况以及经济活动状况,能够有效的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效果,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安全。所以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要重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战略地位,并且加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工作确保,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难点分析

(一)内控风险防范意识比较低

内控风险是当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难点,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首先主要是事业单位自身的缺乏一定的人才培养观念,导致了事业单位缺乏一定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够对计算机、税法、财务、审计等方面进行统筹,其次就是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趋于年龄和质量双老化的现象,缺乏新鲜血液,导致了大多数的工作人员一岗多职,大导致了在进行内控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进而影响到内控制度建设不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当前要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提高内控力度以及内控水平就应该要实现内控工作的网络化、信息网,进行有效地结合各种信息化技术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使内控制度得到一定地完善,但是现阶段在进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的一定的难点,首先就是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权、责、利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经常出现一些先审批后核实的成本运行工作,其次就是信息共享程度比较堵,特别是监督制度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编制特点,所以大多数的监督工作不能够有效的开展,导致信息存在着不完善、不全面的现象。最后就是信息监管方式比较落后。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倡导“互联网+”的理念,部分事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被局限与某一部门,导致了监督工作的作用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加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对策分析

(一)转变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意识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受到内部控制人员以及事业单位领导人的意识、价值观影响。只有事业单位领导人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对于企业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才会更好的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从而自上到下进行内控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对于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当前时展的特点以及现状的认识程度,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开拓精神,积极引入比较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

(二)加强内控管理工作

在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要能够科学的配置相关的资源,尽可能避免出现超标配置的现,同时也对一些资产采购工作进行明确的流程规定,做好相应的审批工作,明确审批的标准,对于一些大型大额的项目单独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提升资产采购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流程化。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保障事业单位实物资产以及账面资产的一致性,并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并且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处理好一些需要审批的保费报损的资产。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力度,不断使在单位项目立项时项目的可行性的评估工作还是进行合同签订工作又或者是审批监督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最好是采用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明确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从而确保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知道自身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一些重复;立项以及不合理立项的问题。

(三)加强经济管理

在进行内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运行特点,同时还要结合内部环境以及外部市场经济环节,做好预算编制以及预算制定的计划制定工作,并且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升到战略规划体系中,对预算编制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并且加强财务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构建科学、系统的预算管理机制。做好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每一笔预算资金都能够依照预算计划进行有效的落实。做好预算落实情况的定期通报工作,同时还要不断地对预算落实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同时加强对于相关的预算落实工作的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相结合,从而鼓励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预算落实水平,全面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进行事业单位内控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上下级、内外部的联动管理机制,对于一些有关民生利益的事业单位项目,要制定相应的项目落实效果的反馈机制,由事业单位、财政监督以及审计监管单位共同进行相关的数据信息的审核,并且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共享程度,构建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工作,监理相应的部门信息交流平台,提高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应用,加强事业单位与行政监管中心、银行机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高信息对接效率,从而更好地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

四、结束语

随着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要更好的做好事业单位的工作,更好的为社会人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就应该做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但是现阶段下,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难点导致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人以及工作人员应该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意识,做好事业的内部经济管理工作,构建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相应的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落实,同时还要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经济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得到一定的完善。

参考文献:

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3

制度执行力为什么提不高

中国农业出版社一直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注重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已经先后建立和完善了100多项制度,涵盖了党务、社务、出版、经营等方方面面。这些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领导行为、监督权力运行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起到了一定作用,基本上实现了各项工作和运行过程有章可依,各项事务处理有规范可循的目标。

然而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制度有了,但很多人仍然按习惯做法办事,把制度束之高阁,缺少监督和制约。久而久之,制度被人们淡忘了,甚至成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当遇到具体问题时,人们又提出制度不够健全,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说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是现有的制度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缺乏制度,而是缺乏制度的执行力。于是,我们把制度执行力当作大事来抓,强调单位“一把手”作表率,带头执行制度,但是好一阵后又恢复原样。过去是无制度可依,现在是有制度可依,可为什么变成了有制度不依?为什么反复强调提高制度执行力,可制度执行力就是提不高呢?

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发现问题症结所在

2009年,中国农业出版社为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转企后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的需要启动信息化建设,引进了两套管理软件――OA(行政办公系统)和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我们走出制度建设之困惑的契机。这两套软件上线之初,工作流程如何设计,是简单地将传统的纸质办公方式搬到网上,还是借此机会梳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工作流程再造,从而提高管理效能?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后者。主要考虑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或仅仅是实现无纸化办公,而是改变管理方式,要实现过去手工办公不可能实现的管理方式,即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细化,提升管理效能。鉴于此,我们组织管理部门全面梳理了有关人、财、物的管理及请示事项的工作流程。我们发现,制度建设存在着种种问题:

1.制度不够系统,有的可操作性较差,难以执行。表现为原则性规定多,具体性规定少;禁止性规定多,流程性的规定少;有的过细有的过粗,使制度执行起来十分困难。

2.有的制度制定不科学,制度之间有机联系少,甚至互相打架。由于手工办公往往是碎片化管理,几乎是每一件事情对应建立一个制度,单项制度制定往往统筹考虑比较少,一般只考虑解决单个实际问题,而没有照顾到制度之间内在的科学联系,造成工作制度多,有些制度还相互打架,让执行者无所适从。

3.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反馈调整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制度是否能够有效执行,是否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监督和反馈。但在手工办公环境下,制度执行情况反映不直观,检查监督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难以实现动态化和常态化监督,往往使检查和监督流于形式。因为得不到制度不适用的负反馈,导致制度的修订不及时,使制度脱离实际。

4.制度执行随意化严重。在手工办公条件下,制度的执行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制度执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和员工执行制度的意识强不强,也就是说,在制度氛围不浓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制度约束乏力,制度执行随意,该会签不送会签,该审核不送审核,漏洞丛生。

制度建设中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使制度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制度的笼子不牢不严密,怎么能关得住权力呢?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制度落地难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提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实现出版业务流程和办公流程全面信息化,使编务管理、印务管理、图书营销管理、书店管理、图书资源、公文运转、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管理等全部统一在一个信息平台上,达到数据共享、运转顺畅、效率提高、监控有力的目的。按照这一目标,我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下了真功夫,在全面梳理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逐条逐项地将人、财、物管理和公文运转的制度流程化,科学制作各个事项的办理流程表单,科学设置发起、审核、会签、审批节点,运用信息技术将制度流程、审批节点和表单固化在OA系统中。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制度流程科学规范,事项之间有机联系。在运用信息技术管理过程中,我们共设计制作了近50个表单,囊括了党务、社务、人、财、物管理和公文运转的各项制度。受篇幅所限,仅以报销表单和流程为例。

从这一流程可以看出,作为报销这个事项涉及了报销人(发起者)、发起者部门主管、财务部门负责人、上级主管及最终批准人等人的要素,涉及了事和财两条线索,并且最终汇总为报销这一最终节点。报销单的流程显示极为清楚,程序不可跳过。这样一来,就把“活”的报销制度变为“死”的程序规定,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尽量减少人为随意性,增强了制度的刚性。

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的财务收入、支出、预算、分配等方面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了一个基本的准则及管理体系。这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对比旧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体系与准则更规范、更具体、更具备原则性。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改革步伐的持续前进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方法也必然要发生很大变化。取得与支出资金的渠道、方式也与过去有比较大的不同。有鉴于此,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遵循更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原则,从管理层次、管理要素以及管理内容各方面建立更适应新形势的体系。我们也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中对于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现今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经纪律观念淡薄,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不严格,在日常办公中依旧是按照以往的习惯、经验来处理问题,对于财务管理程序、手续和规则不去严格遵守。2.财务工作缺乏持续以及连续性,经常存在财务人员变动的情况,客观事实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和波动,也是形成死账、烂账的原因。3.一些单位对于现今财务管理中支票、发票的管理严重不足,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票据管理规范,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也没有严格实施到日常工作活动中。4.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更新和修正往往不够及时,管理制度的落后容易导致出现一系列财务问题和纠纷。(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货币资金的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一些单位的出纳、会计等职业存在一人身兼的情况,并没有按制度严格分离,且单位对出纳的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不严格。公款私存、白条抵库以及大额资金流动使用现金支付等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资金收入不入账,租金、抵押款等本应列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交存专用账户的资金收入未及时入账,通过虚构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单位资金转入财务管理账户外的私人账户设置小金库等现象。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仍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流量和存量管理不够严格,普遍存在“轻管理、重构建”的情况,固定资产的维护、使用、出借、调拨、报废等等方面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等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无谓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加强,建立有效的互相约束和管理机制在国家宏观管理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漏洞等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管理机制,并在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严格执行。对单位财产的审批流程,现金的管理,审批权限的制定,财务预算及计划的制定实施,资金的支出、收入、筹集使用等等方面,都应有具体且明确的规定。并且遵循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原则,在财务制度条文制定的表述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一针见血。并且能够紧密结合日常会计核算的内容,避免空话、虚话和套话。单位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等都必须定期审核,必须做到账账相符。并且应定期对单位会计核算流程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核,做到及时更新以保证不落后于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相关变动。(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第一,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根据相关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所列条例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列出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二,管理制度中包括国有资产登记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入库验收规范、制度等,以及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确保实行,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三)强化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约束力度与核算精确性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对收入支出资金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消耗了非常大的工作比例,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仅在编制预算时要尽量精确,还应加强预算制定和执行的监督力度,保证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一整个工作流程顺利进行,并且不偏离实际。绝不能出现“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现象,另外,加强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贯彻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保证预算与实际基本相符。(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部门领导应主动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学习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相关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到平常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认真的履行财务管理制度。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水平,定期组织单位中财会及审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财会及审计人员的各项素质,在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且能够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在财务管理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施行。定期举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保证整个财务管理团队能够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并对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相应的奖励。

三、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显得也越来越重要,所以,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良好的发展步伐,更高效的为社会发挥作用、做好服务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文佳.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J].中国工会财务,2008(08).

[2]蒋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14).

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5

廉政风险是指掌握一定权力和资源的人在执行公务或日常活动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是借鉴比较成熟的现代管理科学理念,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引入到预防腐败工作中,在防腐败工作领域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工作机制。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排查整理主要业务流程中的廉政风险点及相应的防控措施,明确涉及对象、责任主体,形成适合科研院所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

2重点领域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分析

为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很多单位都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对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每一类业务,建立程序控制文件,明确目标,落实分工,形成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循环管理机制。本文旨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查找重点领域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工作职责、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原因可能引发的廉政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水利系统廉政风险防控重点领域主要有4大类,分别为科研项目管理、基建项目管理、资金资产管理和干部人事管理。现在以这4个重点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业务为例,简单介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理论框架。

2.1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科研项目管理领域,外协合同的管理流程包括谈判、拟定合同文本,提交申请、逐级审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项目验收以及资料归档。其中,以合同签订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2.1.1外协合同管理流程

2.1.2廉政风险防控

2.2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基建项目的管理流程包括工程立项、公开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项目验收以及资料归档。其中,以项目验收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2.2.1基建项目管理流程

2.2.2廉政风险防控

2.3资金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资金资产管理领域,预算执行的管理流程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以及结余管理。其中,以支出管理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2.3.1预算执行流程

2.3.2廉政风险防控

2.4干部人事管理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干部人事管理领域,干部选拔任用的管理流程包括提名、竞聘、确定人选、考察、讨论决定以及任职。其中,以考察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2.4.1干部选拔任用流程

2.4.2廉政风险防控

3几点思考

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必须同科研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到中心工作的每个环节,通过中心工作带动廉政风险防控的贯彻执行,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3.1领导重视,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认识程度

党政“一把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梳理和排查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切实担负起本单位风险防控的领导责任。成立专门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梳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3.2宣传教育,扩大廉政风险防控的受众范围

廉政风险防控教育要分类分层施教,以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还要创新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把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与专题党课、任前廉政教育、预警谈话教育等充分结合,引导带动干部职工宣传廉政,崇尚廉政,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3.3完善制度,夯实廉政风险防控的管理基础

要致力于制度设计的广度和深度,制定科研、基建、资金、人事各个领域的办法规定,并根据工作实际中发生的变化及时更新修订,为规范工作程序、预防廉政风险发挥积极作用。除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之外,还要注重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最大程度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证权力的阳光运行。

3.4突出创新,探索廉政风险防控的多种途径

要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的动态工作机制,还要积极探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构建重点领域动态信息化监管平台,对科研项目、资金资产等进行全过程监控,关口前移,保证四个安全;二是通过局域网开设多样化的专栏,丰富内容及时更新,采用更加图文并茂的趣味宣传吸引大家主动学习;三是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的流程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

3.5监督检查,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成效

人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核算;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事业单位涉及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和领域,范围广,规模大,属于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起到支持作用,且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统一拨款进行运营管理,因此,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通过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情况,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予以确认非流动资产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应当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二、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新制度理解不透彻,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是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财政改革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取代原“固定基金”及“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习不透彻,解读不准确,仍习惯于原制度下的核算和管理方式,造成对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不准确。

第二,对新制度下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原会计科目长时间在事业单位得到应用,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未能意识到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为了简便处理,时常将对外投资挂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当收回投资后,就对往来科目做相反处理,获得的投资收益以银行存款处理,这样核算省略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价值变动及相关会计处理,无法反映事业单位投资收益的获取情况,显然是不合规的。这也说明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非流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涵不够了解。

三、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内容和方法。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内容和核算方式。准确把握非流动资产基金与原制度中固定基金等的差别,并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固定基金”科目只反映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形成的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反映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形成的基金,涉及范围更广;要重点关注新制度实施后对经济业务处理的特别之处,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要作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理;在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计入投资成本,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在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不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实际处置时,再调整非流动资产基金。只有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出新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核算优势,才能加强非流动资产基金的管理。在对外投资上,要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实行重大项目集体审批机制,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对外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将会计监管落到实处。在在建工程上,要及时监督盘查在建工程和已完工项目,并及时将已完工或已达到竣工结算的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清查,确保账实相符。事业单位通过做好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与管理,不断提高其核算和管理的质量,使其能够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

第二,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非流动基金的审计监管。规范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新制度修订实施的目的,采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意义所在,自觉运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其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更好的适应财政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力度,重点关注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管理好坏,所以,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认真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认真贯彻落实新制度的要求,正确运用和使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以适应财政的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的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丽,于丽丽.探究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2]安玉红,刘聪玲.论事业单位非流动基金的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