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例6篇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垂直生态过程水平生态过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景观生态规划(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则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深入和细致,更多地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观生态系统。

2目前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局限性

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中,更多的是从单一的水平生态过程或垂直生态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而针对二者融合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到的很少,一方面由于景观规划过程的复杂性,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上规划容易使设计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时间上的自然演进和空间上的人类开发在选择平衡度上难以取舍。而现阶段社会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注重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融合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这种融合不仅要考虑景观规划之后的生态持续性,还要考虑符合人类开发的可利用性,同时满足人类使用的需求和生态延续的目的。

3摩尔广场简述

摩尔广场占地面积4英亩,距今已有220年的历史,是威廉克里斯摩斯1792年为卡罗莱纳州北部的罗利市规划的五大广场之一。在现存的三个广场中,联合广场(Union Square)现已成为卡莱罗纳州首府用地,纳什广场(Nash Square)则成为19世纪的漫步花园和纪念广场;但是摩尔广场始终是一片公共绿地,深受罗利市民喜爱,并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如今罗利市人口是初建时的400多倍,人们对公园绿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摩尔广场的存在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但最初规划的公共空间网络却已退化了50%。在摩尔广场周围繁华的城区,包括儿童博物馆、公共交通系统、历史名城市场、热闹的餐厅、酒吧和咖啡厅在内的地区,这种需求的增长显而易见。

4摩尔广场案例分析

4.1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融合应用

场地设计的切入点是针对水平生态过程对整体景观格局进行简单干预,在此基础上再融入细部中的垂直生态过程,增加摩尔广场空间丰富性的同时,保证广场内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植被得以保护、雨水得以收集、生物得以多样。

4.2 水平生态过程打造景观格局

尽管摩尔广场的物理特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作为公共空间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历史风景的规定改建广场以提高其公共性能。但是这块城市瑰宝正在走向破败,急需改建以适应罗利市繁荣的城市生活。摩尔广场的整体规划是基于其最独特、最显著的特点设立的,通过打造中心城市地形拓展其空间上、经验上和规划上的范围。这一设计特征将从功能上和视觉上将广场划分出几个特别的空间,满足更多人群的要求。中心地形概念巧妙的打破了传统的棋盘式道路结构,充分激发了广场的潜力,增修了36%的道路,可占用阴影面积增至原来的2.5倍,树林覆盖面积增加了39%,专用休息区增加了10倍,原生栖息地扩大至原来的3.45倍,同时保持95% 的地方视野开阔。这种简单的干预将广场功能拓展到最大化,在这块4英亩的广场上,人们将有更多的娱乐选择和体验,这样的户外环境将占地面积和多功能
花园放在首位。广场将成为一个多维度的开放草地,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绿地,既可用于紧急避难,还可用于休闲娱乐场所。

4.3垂直生态过程打造细部设计

摩尔广场项目在垂直生态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对植物根部的破坏,仅把花槽移除以增加景深。现有的铺路材料将被回收用做新广场内铺路图案的材料,这样可以举办大型表演和即兴表演活动。广场地形有很多是自然形成的,北面的缓坡成了天然的露天竞技场,人们还可以在那里沐浴日光,欣赏美景。规划还设计了一系列可持续项目,比如:将雨水收集到雨水花园、在自然区增加生物栖息地等,确保该设计有利于生态系统,同时打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和赏鸟胜地。

4.4 水平与垂直生态过程的成果

摩尔广场项目设计中秉持可持续性原则,这包括一系列元素,例如:长期的树木管理、场地规划和选材。对现有树木的保护和寿命的考虑帮助完善了项目的各个方面,从而引发出一些创新的设计,如抬高路面,利用墩子做成边缘系统保护
树木保护区,嵌入中央地貌内的地上基础设施核心和景观动态循环系统。保护性建设技术可以保护历史悠久的橡木围,同时赋予广场更多的占地和娱乐空间。

5 结束语

不同的生态景观设计在尺度上和地域性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项目尺度较大,采用在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整体景观规划,将景观格局和整体的水文、地形、植被综合考虑,注重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综合应用。摩尔广场景观规划项目尺度较小,采用先打造大的景观格局完善水平生态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入细部设计完善垂直生态过程。但在塑造景观生态过程中,考虑了地域景观在未来发展演进的垂直生态过程和人的活动进入地域景观之后的水平生态过程。在建立合理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逐步考虑土地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人类活动规划等一系列景观生态过程。这种景观生态规划的过程都是基于对未来地域生态环境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遵循自然优先原则、可持续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对景观进行有目的的规划设计,将景观生态过程中的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有效合理的融入到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以保证景观空间格局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时间格局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章俊华. Landscape 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3-114

[2]王云才.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J].地理研究,2012.28(2):284-292

[3]曾辉,夏洁,张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2013,23(4)

[4]里尔.莱威,彼得.沃克著,王晓俊译.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庭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泉州西湖公园;城市园林景观;传统闽南建筑文化

Abstract:Thepaperisconcernedwithplanningparkentrancegateincitilizationregionenvironment,combinedwiththedesigningofwestgate&northgateofQuanzhouXihuPark.Theenvironmentandinhabitantdemandofthecityareemphasizedtoreachtheharmonyandunityofarchitectureandcity,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architectureandhuman.

Keywords:QuanzhouXihupark;citygardenslandscape;traditionalMingnanarchitectureculture

1环境特点与设计概况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hm2,其中水域面积82.28hm2,广场道路面积1.72hm2,绿化面积16hm2,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的翠色相呼应,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西湖公园将滞洪排涝工程和园林景观合二为一,使泉州市民有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清晨,来这里休闲散步、晨练的市民如梭织,或把茗而谈,或竞舟而逐,得到社会的广泛称誉。

西湖公园不收门票,是一处完全开放的公共绿地,体现了泉州市委政府超前的意识。因此,大门的目的一方面方便公园的管理,另一方面给公园增加一些景观点,增加其休闲游憩功能,使公园环境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

2大门设计要点

一提起园林,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出小桥流水、楼台亭阁的景象。古代的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花园,其服务的对象是少数权贵阶层。对传统园林的评价标准也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情画意。但是现代的城市园林,其服务的对象是众多的普通市民大众。对现代城市园林的评价,除了“诗情画意”的审美功能外,还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要。因此,现代园林景观不是单纯为了美而设计的,而是强调景观功能,强调为人的日常游憩需要服务,强调满足人们室外活动和交流对空间和室外家具的要求,并仔细推敲尺度,比例和材料。

公园为了便于管理,界址四周多设园墙和大门,城市公园大门大多位于城市主干道一侧,位置显著,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视觉中心。大门建筑功能很简单,主要由售票检票,出入口以及部分小卖、办公等用房组成,建筑面积要求不太,但由于公园大门是公园内外交通的咽侯,游人进园首先要经过大门。因此,大门建筑功能简单与环境作用显著之间的反差,使大门设计常常成为整个公园设计中的难点重点。西湖公园实质是一个城市景观的改造工程,除了对公园内部绿化进行疏理修饰,增加相应设施外,重点放在了公园边缘环境景观的改造上,包括公园周边道路拓宽改造、周边违章建筑的拆除、公园封闭式围墙的拆除,新建通透式围墙内纵深绿色的疏理改造,其中新增的两个大门工程结合城市广场的建设成为改造工程中重要的一环,使这两座园林建筑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一部分,与城市景观作一体化设计,它们不仅仅满足公园的使用要求,而且成为城市主干道沿街景观中的景点,并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创造合适的市民休憩场所。

西湖公园四周环境主要为博览建筑和居住建筑,她北面为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南和西面是城市新兴的居住区。在这样的城市景观背景中,园林建筑从设计手法、建筑体量、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必须与城市的地域文化相适应。因此,设计手法上以现代构图原理为基础,把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运用到园林建筑中,把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如立体构成形式、建筑虚构架、灰空间等的运用。同时,公园园林也借鉴西方园林外向型的布局与设计手法,大量增加草坪、树木、喷泉、广场等。

3环境分析及设计构思

3.1大门规划设计中的环境意念

作为建筑小品的大门是位于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节点性建筑。它在不同区域之间起到联系、通行、标识等作用。它侧重的不是其室内的空间关系,也不是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过渡和穿插,而是重点处理室外空间的关系,或者称之为群体空间关系[1]。建筑处理的重点体现在开放型的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园林空间的融合与连接上。

3.1.1公园北大门(图2)

西湖公园的北面是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规划设计将公园的北门位于泉州博物馆的中轴线上,将它们之间的城市交通道路下沉立交,避免道路交通对博物馆广场的影响。北门设计配合泉州博物馆馆前广场的尺度和泉州博物馆的造型特点,利用一组10m~12m高的墙体组成的牌坊作为博物馆馆前广场的界限,平面上采用圆弧曲线构成,形态像广场上的飘带,柔和飘溢的曲线与西湖公园的景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西湖公园开放式的初衷。

大门的左右两侧是对称布置的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它们通过3m高的片断式景墙与牌坊式的大门出入口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曲线形的通透式的牌坊式公园出入口与直线形的实体片墙围合组成的公园辅助用房形成对比张力的美感进一步丰富博物馆馆前广场的景观,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西湖公园,大门,广场和泉州博物馆的整体感,增加了西湖公园的文化品位。(图3)

总平面上公园北大门进门不远有湖面阻挡,空间进深不大,所以大门空间沿东西伸展形成面宽大,进深小的总体布局。

3.1.2公园西大门(图4)

西湖公园的西门位于泉州邮电小区的对面,这里有大片的新兴的具有泉州特色的住宅小区,一条城市交通干道将它们隔开;基于这种环境,公园西门平面上由大门外广场空间,大门建筑和大门内广场序幕空间组成。门外广场是游人首先接触的地方,与城市空间直接相连,门前交通流量较大,尤其节假日人流、车流更为集中,前广场负有缓冲交通的作用,大门建筑是公园前广场空间的构图中心,并且与公园外城市景观连成一体,它以公园园林为背景,面向现代城市空间,受到城市景观的制约,服从现代城市景观的要求,成为从城市空同到园林空同的过渡。由于西湖公园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公园,因此门内广场空间具有约束性空间和开放性空间的两重性:一方面,市民自由出入公园,门内广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集会聊天的场所,因此需要有一个约束性空间来营造这一场所;另一方面,门内广场需要把游人引向开阔的湖面空间,引导到公园的主干道上,所以门内广场设计为纵深较大的,以完全开敞的湖面大飘台作为门内广场的收尾。这是由于这样的空间系列,公园入口空间形成一条中轴线:门外广场——大门建筑——门内广场——湖面大飘台——西湖的中心岛景区;把市民和游人从城市空间引导到园林空间。西大门平面与北大门平面异曲同工,大门前广场为圆弧形平面,三栋经过现代建筑处理手法精心设计的具有传统泉州民居特点的建筑对称布置在弧线上,它们分别是入口门房,公园管理办公室和小卖部;它们通过化整为零的布局方式,不仅有利于表达出建筑意境上的乡土气息,而且有利于塑造门前广场空间的围合感,避免市政交通等对门内广场的干扰。(图5)

3.2大门建筑造型服从于环境

大门建筑一方面属于园林建筑,它们除了满足和反映其特殊的功能外,还着重于园林造景的作用,如点景、框景、围合园林、空间对景、障景等等[2](图6,图7);另一方面大门建筑也从属于城市景观,造型服从于城市区域的整个规划要求,其造型设计意念、材料都应与城市建筑协调一致。首先,造型的设计手法上充分吸取传统闽南建筑文化特点,把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设计手法运用到大门设计中,借鉴了泉州传统民居的形式,以不同体量、材质的墙体组合构成丰富的入口空间(图8~图10);其次,建筑材料上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和再现传统建筑工艺在建筑上的表达。在石雕的应用上,根据不同的材质而采用不同的手法,燕尾砖花饰与石雕花窗的细腻,装饰石柱的粗糙给人以厚重充满力量感的印象,精细的龙腾浮雕墙如画一样精雕细琢。(图11~图13)

北门和西门建筑设计上,优美有力的弧线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特色并具标志性,传统泉州民居元素配以简洁的构架景墙造型,显得端庄典雅,气派不凡。

4结语

通过西湖公园两个大门的设计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以公园大门为代表的一类完全向城市空间开放的园林建筑与城市景观紧密联系,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来许多市郊绿地变成城市中心绿地,被城市建筑包围、园林建筑也成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在园林建筑设计上首先应站在城市景观设计的高度上来考虑分析,解决了在传统城市肌理中,新旧建筑文化的融合问题。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古建筑文化的艺术价值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得到升华,反映了历史文化古城建筑发展的新趋势,创造出有现代感有时代特色的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3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建筑艺术

l 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 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2 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 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 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 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 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转贴于

误区四 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 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

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

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 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 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 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 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

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4

中关键词: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1.1盲目追求“档次”。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1.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1.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景观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2.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2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2.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2.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2.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2.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3.加强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3.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3.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在公园植物竖向设计上,考虑用苗木、构筑物(亭、廊、花架、景观柱等)跟平坦地势之间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组团,突出公园的景观层次。考虑到道路及绿化排水,标高设计上以自然地形稍加平整,利用场内挖填土、外购部分种植土来满足公园的土方需求。既保证了排水通畅,亦能节约财政支出。部分地势较低处为亲水休闲、活动、嬉戏区,主要有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沙滩休闲、滨河栈道等。

3.3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3.4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4.结语: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目标,提出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同时探讨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涛.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探索

城市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种物质形态的总称。城市规划工作主要是以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基础,所进行的城建规划工作。对城市进行详细地规划不断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因素,其中城市的景观设计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接下来,笔者就从城市景观设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简述。

1 城市景观设计的内涵

城市的景观包含的范围相对较广,街道、建筑以及广场空间都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城市中的人们需要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中生活,工作,不断加快生活的节奏,调节着身心的压力。有些群体受到了利益或者是物质的诱惑,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手段,这就为城市的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为了消除这一问题,城市建设工作中,应该对景观设计工作加强重视。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舒缓压力,实现人和自然以及人和社会的和谐与统一。城市中的建筑物逐渐成为一种可视景观。

城市规划工作中,主要是对一些特殊建筑以及绿化工程等进行规划,对于一些细微的角落常常忽视。因此,景观设计工作就是要让这些细微的角落也增添美感,辅助城市规划工作完善建设的水平。可见,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在保证建筑施工功能的基础上,将其他的学科融入到其中,为城市的建设增添色彩。

另外,城市的原有景观对于现如今的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会产生一定的灵感作用。因为,城市的景观建设要和城市发展的特点以及文化特征有机结合。所以景观设计工作者需要根据城市已有的建筑物特点来进行。

2 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往往留在景观建设工作上,建筑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更加能够吸引人的眼球。不同的景观特点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与此同时,人们也会从心底对这座城市产生一定的评价,因此,需要对城市景观形成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道路。道路是交通的载体,从城市的发展上看,主要包括道路网和区级路网等方面。进行道路的建设工作需要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特点,从整体上提升道路网络的系统性。为了保证道路建设的高效性和明确性,需要对相应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明确。道路建设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

2.2 区。所谓的区就是城市地区比较大的范围空间,每个区都应该具有相同或者是相似的特征和性质。不同的区域构成了整个城市,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对不同区的性质进行明确,提升城建的科学性。

2.3 边缘。边缘就是区和区的界限,现如今,有些区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和另外一个小区相连接。因此,设计者应该合理地设置绿化带,建筑或者是广场等建筑物来进行分割,这才是边缘建设的宗旨所在。

2.4 标志。城市中的各类标志往往能够给人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摩天轮或者是铁塔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对这些标志进行设计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城市规划工作的高效性。不仅如此,也是城市中的一种别样的景观。

2.5 中心点。具体来说,中心点也是一种标志,和其他的标志不同的是,中心点可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活动中心。对其进行布置主要包括空间的墙体,植物以及照明灯具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中心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可见,中心点是一种特别的标志,对其进行设计和规划能够为整个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2.6 城市远景和轮廓线。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3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3.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3.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雕塑小品,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4 城市景观设计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4.1 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该城市的实际情况,要将功能与美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着重凸显城市本土独有的特色,不要可以模仿其他西方城市的设计。

4.2 其实,城市景观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长期的工作,由于涉及到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人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最终制定完善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案,并且,还要在设计中,着重表现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尊重我国本土独有的历史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城市景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更是城市整体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因此,城市规划人员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景观设计问题,加强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适当的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的设计元素与设计理念,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美学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水平,促使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韦敏兰.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J].科技风,2008(6).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6

最新动态

由于市场消费需求在年前集中释放,节后市场需求乏力,本月电脑整机、DIY配件、消费数码等3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景气指数齐现回落,市场景气指数和价格指数双降。2011年2月电子市场景气指数收报1054.91点,环比下跌32.67点,同比上升33.52点。价格指数收报88.58点,环比下跌0.37点,同比下跌3.40点(如图表1所示)。

2月各类电子产品市场表现

电脑整机市场:价格和景气指数双双下降

2月电脑整机市场价格指数为96.21点,环比下降0.32%,同比上涨1.22%。市场景气指数为1283.11点,环比下降4.78%,同比上涨2.46%。

景气方面,2月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卖场客流量急剧减少,景气下降趋势明显。价格方面,2月上旬由于英特尔一款代号“Cougar Point”的6系芯片组存在设计缺陷,主流笔记本厂商及时控制问题产品出售,很多经销商面临有市无货的尴尬局面。2月中下旬,厂商又重新生产了原来的老产品并且陆续到货,使得笔记本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中关村价格指数分析师预计3月份整机市场景气指数将随着学生的增加有所回升,而价格指数则会有所回落。

消费数码市场:价格指数上扬,景气指数受挫

2月消费数码类价格指数出现上扬,指数为77.62点,环比上涨0.27%,同比下跌1.16%。市场景气指数为983.51点,环比下跌4.10%,同比下跌3.16%。

2月消费数码市场受春节假期影响较大,市场货源不稳,产品价格出现一定涨幅,加上市场的休市,影响了整体的交易量。中关村电子指数分析师预计,若3月新品能大量到货,价格指数便会随之走高,景气则将因价格的上涨出现维持现有水平或下滑的走势。

电脑配件市场:年后电脑配件景气价格双回落

2月电脑配件价格指数为83.03点,环比下跌1.41%,同比下跌11.79%。景气指数为1106.72点,环比下跌0.79%,同比上涨20.37%。

2月末,经销商们纷纷下调春节期间出现上涨的产品价格,市场价格开始回落。由于大部分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基本在年前选择了产品购买,年后市场景气出现下滑。预计三月随着学生的返校,卖场客流量较二月将有所回升。

办公外设类价格指数维持平稳,景气小幅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