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布局范例6篇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范文1

关键词:北魏、《洛阳伽蓝记》、有塔型佛寺、无塔型佛寺

中图分类号: B9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佛寺是伴随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建筑类型,其早期的布局形式必然和其发源地——印度本土的佛寺布局相同。我国关于建造佛寺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后汉书·陶谦传》,文中记录了陶谦同郡人笮融在徐州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三国志·吴书·刘繇传》也记载了这件事:“笮融者,丹杨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由此可知,当时的佛寺是由“重楼”和“堂阁”组成,“重楼”在中间,“堂阁”在四周环绕。《魏书·释老志》详细记述了佛教传入我国的始末以及佛寺的出现。“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仍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愔之还也,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这一事件在《水经注》一书中也有记载:“穀水又南径白马寺东,昔汉明帝梦见大人,金色,项佩白光。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始以榆盛经,白马负图,表之中夏。故以白马为寺名。”当时的佛寺、佛塔是按照印度的佛教建筑样式修建的,以佛塔为主,塔有一层、三层、五层、七层、九层的。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北魏时期仍是佛寺布局的主要形式。目前洛阳白马寺遗址尚存,但经过数次损毁和重建,其形制已不复原始面貌,残留的金密檐式砖塔也另置在塔院中。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发生改变,和中国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佛寺建筑亦然,逐渐和中国本土建筑融合,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两侧对称布置附属建筑的多院落布局方式深深影响了佛寺的平面布局。据宿白先生研究,东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布局的发展,大致分两段:前段在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洛以前,佛寺以塔为中心,但寺院建置开始扩大,出现了供佛的殿堂(或称堂殿、高堂等)、讲诵经书的“讲堂”或“禅诵之堂”以及僧人安禅的“禅诵之堂”或“禅房”;后段自五世纪迄六世纪八十年代初南北朝结束,一般寺院多仍依旧,即以塔为中心,但皇室高第的寺院则日趋繁杂,出现了中院、别院、双塔、层轩飞阁、复殿重房等。塔建殿前,仍依就制。通过《洛阳伽蓝记》对北魏洛阳佛寺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佛寺的平面布局正处在转型期,呈现出多种形态。在此,依据寺中有塔、无塔把书中的佛寺分为两大类,分别加以分析。

一、有塔型佛寺

据《魏书》释老志说:“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

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在《洛阳伽蓝记》提到的69所佛寺中,建有佛塔的有16所,近四分之一的比例。由此可知,北魏时期的佛寺已不严格要求必须建造佛塔,很多佛寺是没有塔的。但是另一方面,建有佛塔的寺院等级都比较高,大都是皇族高官所立,如永宁寺、瑶光寺、胡统寺、融觉寺等等。可见在人们的意识中,佛塔仍是佛寺的标志性建筑物,但这一范式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了,受到地形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时,佛塔是可以省略的了。

北魏洛阳的有塔型佛寺,其平面布局大多遵循以塔为中心,其他建筑环绕布置,围合成为四方形平面的做法。这里以永宁寺为例。永宁寺是洛阳城内最为豪华壮观的皇家寺院,创建于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是胡太后所立。胡太后笃信佛法,不惜工本建造佛寺。寺院最壮丽的莫过于位于中心位置的佛塔。“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二躯,太后以为信法只征,是以营建过度也。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锁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瓮子。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永宁寺向以高大精美著称,据书中描述,人们在距离京城一百里的地方就能看到这座塔了。塔刹上有金宝瓶,体积很大,可以容纳二十五斛。宝瓶下有承露金盘十一层,从塔刹到塔的四个角分别由四道铁锁,无论是金盘周围、铁锁上,还是各层宝塔的角上都装饰有金铃,金铃的大小如石瓮子。佛塔的建筑构造、色彩装饰精妙无比,匪夷所思。至于佛殿则在塔的后面:“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太极殿即是宫城内的正殿。)寺院是方形平面,以院墙围绕,“四面各开一门。”“僧房楼观,一千余间”应该是环绕着佛塔四面分布的。《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条花费了大量篇幅描述永宁寺塔的建筑形式和失火毁坏的过程,其重要性可见一般。建国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永宁寺遗址的考古成果也证实了这种以塔为中心、佛殿置于塔后的平面布局方式。据勘查实测结果显示,永宁寺平面为长方形,四周有夯筑围墙,周长1040米,中心为塔基遗址。塔基北边发现一座较大的夯筑遗迹,系佛殿遗址;东西两侧发现大量砖瓦堆积层,系寺内僧房楼观。

另外如书中记载的长秋寺“中有三层浮图一所”、秦太上君寺“中有五层浮图一所”、胡统寺“宝塔五重,金刹高耸。洞房周匝,对户交疏。”这些文字都体现了以塔为中心的布局形式。

《洛阳伽蓝记》中提到的佛塔并不都是处于佛寺的中心,有些佛塔是后来加建的,其位置就难以控制了。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舍宅而立的佛寺中,如平等寺,“广平武穆王怀舍宅所立也。……永熙元年,平阳王入纂大业,始造五层塔一所。”冲觉寺,“太傅清河王元怿所立也。……为文献追福,建五层浮图一所,工作与瑶光寺相似也。”

不论塔在佛寺中的位置如何,这些有塔型佛寺除佛塔之外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规模日趋扩大。如永宁寺中“僧房楼观,一千余间”;瑶光寺,“讲殿泥房,五百余间”;秦太上君寺,“诵室礼堂,周流重叠”;融觉寺,“佛殿僧房,充溢三里”。房间数量如此之多,出现中院、别院等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二、无塔型佛寺

《洛阳伽蓝记》中的大部分佛寺是没有塔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礼佛方式的改变,导致佛塔的佛性内涵减弱。佛塔本身是以佛的象征体的面目出现的,让人们借此表达对佛的虔诚。最初对佛塔的崇拜方式是沿袭印度的传统样式,即佛徒们在修习前或出定后绕塔行走,顶礼膜拜。但佛教发展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日益增多,尤其是石窟寺和佛教造像的出现,使人们不再满足于抽象的佛塔崇拜,转而崇拜更加生动直观的佛像。尤其是一些帝王将相大投入地塑造佛像,也给世间百姓做了表率和引导。加之中国北方的气候条件也不适合长时期地在户外举行佛事活动,人们更愿意在室内诵经礼佛。所以佛塔不再是礼佛的唯一对象,其建造的必要性自然也大打折扣。这一思想意识领域内的微妙变化,形象地体现在佛塔在佛寺中的位置的变化上。到了隋唐时期,佛寺虽然仍以塔为崇拜对象,但常常将塔建在大殿的前端,建成塔院,塔后建立大殿,如洪洞广胜寺上寺、大理崇圣寺等。还有的将塔建立在大殿旁侧,形成塔与殿并列的布局方式,如正定开元寺、永济普救寺等。到宋代以后,大殿作为崇奉对象,塔退居次要地位,以殿为主,将塔建在大殿之后。还有的将塔建在寺院的,或建在寺院附近,甚至不再建塔。

第二:北魏时期佛教崇拜的狂热,导致大批信徒舍宅为寺。“寺”由“宅”而来,即使有“塔”也是后来加建的,况且很多住宅限于场地或资金并未添建,“塔”和“寺”不得不分离开来。与此同时,带着神秘意味的佛寺与尘俗中的建筑结合起来。这类寺院一般是把堂屋改为佛殿,厢房改为讲堂、僧房等,单纯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建筑布局并不发生改变,在现有格局中通常难以新建佛塔,所以就成为无塔型佛寺了。

这类佛寺在平面布局上以佛殿为主,视其寺院规模搭配讲室、禅房、回廊、殿台、水池、花木等其他建置。如《洛阳伽蓝记》建中寺:“建义元年,尚书令乐平王尔朱世隆为荣追福,题以为寺。朱门黄阁,所谓仙居也。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室。金花宝盖,遍满其中。”景乐寺:“有佛殿一所,像辇在焉。……堂庑周环,曲房连接,轻条拂户,花蕊被庭。”后来这种平面布局形制的佛寺成为后世佛寺的主流,至隋唐时期大体定形。

综上所述,北魏洛阳时期的佛教寺院既继承了印度佛寺在平面布局上的特点,又结合中国本土的生活习惯、建筑特色加以改进,逐渐形成了适合当时人们的建筑格局,并且为后来的宗教建筑的发展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建筑蓝本,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2、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平面布局范文2

水泥厂总平面创新设计的原则是:1)节约集约用地;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兼顾,创造可持续发展空间;3)平面布局紧凑、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工艺流程顺捷;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条件,以节省投资;5)优化工厂运输系统,降低工厂运营费用,减少能源消耗;6)绿化厂区,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笔者结合本企业几个厂点及国内近几年设计的水泥厂总平面布置实践,介绍总平面创新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1999)要求,近20年来,水泥建设项目在节约用地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下是节约用地的几点措施和看法。

1)水泥厂规模大型化。建一个大型水泥厂比建小型水泥厂单位占地面积要小得多,规模大型化是在保证产能前提下有效降低水泥厂单位占地面积和总占地面积的主要途径。

2)装备大型化、工艺流程先进化。这是水泥厂规模大型化的关键。可在很大程度上压缩工艺单元的空间,使主厂房有条件实现联合布置,从根本上节约用地。

3)运输方式的变化。以前我国水泥厂的运输多以铁路方式为主,厂内铁路的布置不可避免地在总图上产生三角形的空隙地带,用地面积较大。近年来,随着水泥厂分布密度的改变及公路运输业的发展,物料运输主要采用胶带机、道路和管道等方式,各主要生产单元可以按工艺流程布置,使厂区更加紧凑,从而减少了占地面积。

4)联合、集中布置工艺车间,提高一体化程度。联合布置是指不同主要生产工艺车间联合布置在一起,既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能源,又节约用地;集中布置是指将工厂中分立的建构筑物尽可能地集中,以减少占地。

5)露天化布置。在满足生产可靠的前提下,尽量使厂房采用露天化布置,既可减少占地面积,又大幅度降低土建投资。

6)立体化布置。将设备、设施通过竖向发展减少平面占地。亦即将相当一部分设施“住进高楼”,从而大大节省用地。

7)在厂址选择阶段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山坡地、劣地、荒地建厂。

8)合理确定通道宽度。水泥厂的通道宽度主要考虑道路、管线、排水沟、发展预留等因素,在设计中应予以统一规划。避免管线曲折迂回,以最小的通道宽度满足生产需要。

9)辅助生产设施社会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泥厂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生活福利设施都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10)施工场地统一规划。总体布署中应在建设用地范围内统一规划施工场地,严格控制修建临时设施,合理利用下期工程和物料储存场作为临时施工场地,避免施工场地的位置影响主车间的建设,拆了又建;离主车间距离较远,增加了施工成本;超出了征地范围,占用了耕地。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的工程实践表明,只要在总平面设计中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就可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兼顾,创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实践表明,绝大部分水泥厂的扩建规模超越了最初的规划,有的老水泥厂由于预留发展空间不足,多次扩建,拆小建大,扩大几倍,造成总体布置不合理,功能分区混乱,增加了设计和施工难度。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总图设计宜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期为主、远近兼顾”的建设模式。

三、平面布局紧凑、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工艺流程顺捷

厂区总平面布置是水泥厂总体规划的核心,目的是将水泥厂各系统组成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形成生产流程简捷、物料运输顺畅、平面布局紧凑、空间利用有效的现代化工厂。因此需根据厂址的地形、地质、气象、运输、周边环境等条件,结合工艺流程要求,扬长避短,优化设计,力求厂区工程量最小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条件,以节省投资

统计2000年以后新建水泥厂建设场地85%以上为山坡地。山坡、荒地建厂虽可节约耕地,但由于其坡度陡、高差大、宽度受局限,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场地地形条件,采用高台段阶梯式布置,合理确定竖向标高,以降低施工和生产成本,缩短物料运输距离。该方法对同类建筑设计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优化工厂运输系统,降低工厂运营费用,减少能源消耗

运输系统在工厂总平面布置及工艺流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规划专家J.A.Tompkins指出:据估计,在制造业中,总经营费用的20%~50%是物料搬运费用。优良的平面布置可使这一费用至少减少10%~30%。工厂总平面是将来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和加速生产率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水泥厂运输系统的占地一般约占全厂总面积的1/4~1/3,包括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及胶带运输。

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长距离运输方式,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水泥厂的主要运输方式。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和水泥厂分布密度的改变,汽车运输及胶带运输逐步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汽车运输具有初期投资少、布置灵活、管理方便等优越性,但其活动频率高、运营费用大,易对环境产生废气、噪音、粉尘污染,因此在总平面设计中做好汽车车流规划至关重要。总平面设计中应按如下原则进行汽车车流规划:1)运输车流尽量集中布置在厂外公路一侧,以减少对工厂环境的干扰;2)进出车流应最大限度地靠近装车点、卸车点,缩短在工厂内的停留时间;3)保证进出厂的主要重车车流在道路右侧顺向行驶,减少交织点,避免交叉;4)对于流量或运量较大的熟料、水泥等成品车流,应规划好装卸作业场地和线路,尽量不倒车,以加快通行速度。

胶带运输具有运营费用低、安全、可靠、环保等特点,是水泥厂厂内物料运输的主要输送方式。厂内胶带输送,因其低运营成本成为水泥厂厂内的物料运输的主要输送方式,但受到爬坡能力的限制,其长度往往影响总平面布置的紧凑。因此在设计中应利用台段压缩输送长度,减少转运点,以降低投资、节省电耗;尽量将胶带傍依建构筑物集中布置,以减少有效占地面积。

平面布局范文3

校园门户网站是为与学校有关的各类人群,如学生、老师、管理人员、家长、校友、高中生等,提供定制信息、综合服务和访问内部/外部资源便利性的网站。而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则是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的教育学习平台,其功能远远强于传统网络功能。因此。将校园门户网站迁移至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后的网页设计问题就需要根据世界大学城空间的特性和固定内设模式来进行设计,同时也要综合门户网站的一些设计特点来进行美化,以求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从页面设计的角度出发,网页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主要可以从网页的布局结构和色彩搭配等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校园门户网站迁移至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后的网页布局结构设计

由“布局”一词古往今来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布局,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

画面组合。对于网页来说,布局绝不仅仅只是网页版式的简单编排,而是网页中

各种可供使用的元素和技术的整体规划,通过布局,使网页本身具备良好的视听

效果,方便的操作,生动的互动效果。

网页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各种类型的网页,页面的布局有了一定的规律可供遵循。常见的布局结构有传统“T”型布局、上下对照式布局、“上中下”“三”字布局、左右对称型布局、“回”字型布局、文字型布局、氛围式布局、“杂物箱”布局、“人物风格化”布局、封面型布局、简约型布局、综合型布局、瀑布流式布局等等。作为网页的信息接受者,对网页的布局也有约定俗成的印象,浏览者对这类站点也有着相同的使用习惯。如门户站,大家只要一看到门户站,就能够想到是 T 字形的布局,特别是校园门户网站的网页布局结构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因为这类站点,浏览者更注重用户的浏览体验和操作体验,特别注重功能性和内容。

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的内设布局结构主要以T 字形的布局结构为主,分为上下两大块,上面是banner横幅广告区域,是用来展示学校形象最直观的板块。下面板块则一共有10种布局比例,分别是1:1、1:3、1:4、3:2、4:1、1:1:2、1:2:1、1:1:3、1:2:2、1:3:1。根据这种布局形式,我们将校园门户网站迁移至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后,可以直接沿用之前门户网站的T 字形布局结构,将整个空间首页的布局分为两大部分四大块,两大部分是指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banner横幅广告一大块,可用校园图片制作成动态滚动flash,直接展示学校风貌,下部分就是所有信息功能汇集区域三大块,左侧为“信息展示”区,可做院系风采展示,让浏览者可以直接点击进入各系部进行访问;中间为“动态信息”区,是最直观展示动态信息变化的区域,这部分应该占据下部分板块的主要位置,因此,我们选用内设基础布局里的1:3:1这种布局比例比较合适;右侧为“信息交流” 区,可直接将校园微信墙、腾讯微信、微博至于此处,以供师生进行交流学习。

校园门户网站迁移至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后的网页布局结构设计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要遵循浏览者对门户网站的直观印象和使用习惯,所以,在网页布局结构上不宜有太大变化。

二、校园门户网站迁移至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后的网页色彩搭配设计

在学校网页整体主色调的选择上,我们应该从不同色彩的心理学特征来进行分析,找到能够展示该校形象特色的主体色彩。比如,红色颇为醒目,使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的网页,极易吸引浏览者的目光。在网页界面中使用高纯度、高明度的红色,我们可以以灰色、黑色进行搭配,调和过于刺激的红色,能带给浏览者现代、时尚的感受。黄色是使用广泛的网页界面色调。大多数的浏览者都认可网页中出现的黄色,这是因为黄色本身就具有一种明朗愉快的效果。通过搭配白色、紫色、蓝色等颜色,能够得到温暖愉快的视觉感受。绿色是光的三基色之一,它总能让我们感到旺盛的生命力。绿色能够很好的解除眼部的疲劳,让我们的身心感到宁静。纯正的绿色在网页配色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偏向于黄色方位的绿色在网页中运用得很多,也就更受到大众的欢迎。蓝色是最冷的色彩,具有使人心情平静的力量。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蓝色的网页配色应根据网站的主题、内容以及希望营造的氛围来进行选择和搭配。高纯度的蓝色会给人整洁轻快的感觉,也能够营造出时尚而活泼的氛围。低纯度的蓝色会给人精密、严谨的感觉,也能够营造出安定、可靠的氛围。蓝色搭配绿色和白色,能够带给浏览者纯净、天然的感受。蓝色搭配灰色和白色,能够使网页显得干净整洁,给人庄重、充实的印象。蓝色搭配青色和白色,能够进一步提高网页的亮度,让网页看起来显得清爽、动感。

当网页的主色调和辅助色彩决定了之后,就可以考虑文字与背景颜色的选择

与搭配了。网页中的文字,除了装饰性的文字可以不用考虑易读性之外,其他出

现的文字都要把文字的易读性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满足了这个前提之下,再考虑

使用更加匹配或协调的色彩。特别是学校的大学城机构平台,这是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的教育学习平台,应特别强调文字在网页中的易读性。一般来说,文字会采用与背景色相对比的颜色,来保证文字的可读性,而背景色也会尽量采用能衬托出文字的配色。文字的配色上要尽量避免过于鲜艳的色彩,以免带来过于强烈的视觉刺激,降低了页面的档次。而在背景色的选择上,我们还要注意尽量避免出现过于花哨的纹样,以免影响到文字的阅读。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来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网页布局色彩搭配,营造出不同的学校形象特点。

三、结束语

校园门户网站迁移至世界大学城机构平台后,在网页设计上我们还应该遵循布局与配色的对称和平衡、布局与配色的对比和统一、布局与配色的强调和突出以及布局与配色的虚实和留白等原则,这样,网页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以展示出学校的个性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健《网页设计的色彩调配和应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陈宁《浅析布局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3]王丽《浅谈网页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

[4]吴鲲,刘沈《浅谈高职校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建设》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平面布局范文4

一、大巴山旅游区居民点空间布局现状

据2010年统计资料,百里峡旅游区的居民为15180人,人口密度平均139人/km2;八台山旅游区的居民为10772人,人口平均密度为981人/km2。居民一般以十多户至数十户的形式散居于地质旅游区内,仅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中心所在地、村委会所在地和公路沿线相对集中。

二、大巴山旅游区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

全旅游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6.41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2.93%。全旅游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最大在八台乡天池坝村,用地面积为266816平方米,居民用地面积最小的是堰塘乡场镇,用地面积为12050平方米。居民点用地面积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54766平方米。最大居民点用地斑块在百里峡区,斑块用地面积为2503789平方米,最小居民点用地斑块在堰塘乡区,斑块用地面积为104085平方米,最大居民用地斑块与最小居民用地斑块相差2399704平方米。居民点用地斑块数量一共6558个,其中百里峡区斑块数最多为2542个,堰塘乡斑块数最少为967个,两地相差1575个。综上所述各旅游区的用地面积差异性很大,且斑块数相差悬殊。

三、典型的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根据大巴山土地利用现状和实地调查数据,将居民点现状用地布局模式分为4种沿峡谷依河布局型、近山顶谷间平坝型、山脊零星分布型和低处谷间洼地型。

(一)沿峡谷依河布局型

沿峡谷依河布局型主要分布在百里峡园区,在前河附近表现的尤为突出。渡口乡、梨儿包、下坪村、金竹坪,等村镇依河布局,其中梨儿包、朱官洞是典型的沿峡谷依河布局型。

对于这种布局的优化主要将居民点分成若干区域,对不同区域的居民点分批次迁移到平原居地区或附近的人口密集的乡镇,进行统一化管理,或者原有的沿河流分布的农村居民点斑块逐步合并成较大斑块,对于散落在条带之外的农村居民点则将其搬迁至条带内部,原斑块整理为耕地或林地。

(二)近山顶谷间平坝型

近山顶谷间平坝型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上岩湾、蔡家湾、新龙坪、瓦店子等地。此类型的居民点大多是村民自发居住建筑改建而成,布局混乱、数量较少、且斑块较小,缺乏统一的管理与规划,急需改善农村自发型居民点。

山顶谷间平坝型居民点调整应充分考虑到山顶洼地内居民的生活习惯,依时序对居民点进行山上到山下的迁移。居民点布局调整时一个缓慢的过程,尤其是对不同地形区居民点的调整,要给山上居民山下住的一个生理适应过程。另外对处在特殊景观周围的居民点应适当保留,以作为旅游接待服务用地及必要设施用地。

(三)沿山脊零星分布型

沿山脊零星分布型居民点主要分布在白洋坪、水井湾、大坪村、大石盘村等村镇,此类居民点在山脊周围平地零星分布,且规模较小,一般为一到两户居民,而且居民建筑结构简陋,严重影响景观的自然美。

一般情况要将山上居民点集中迁移到山下农村居民点自然面积较大的斑块,并使相对碎小的居民点斑块逐渐集中在以集中点为核心的半径内,对于调出的居民点斑块,根据就近原则进行优化;分布在耕地中的居民点复垦为耕地,将分布在林地中的居民点复垦为林地;对于集中的居民点斑块,根据资源优化原则进行优化:即闭塞区域向便利区域集中,规模小的斑块向规模大的斑块集中,人口稀疏区向人口稠密处集中。

(四)低处谷间洼地型

低处谷间洼地型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八台山园区的黄家垭、漆树垭、王家营、堰塘乡的谭家垭口、大石垭口、龙泉乡的下坪村、田坝村、江池坪和鸡唱坪等村镇。此类居民点为当地原住居民点布局分散,且斑块较多。对于低处谷间洼地布局型居民点应该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新农村调整政策,就近调整与整体搬迁相结合,以群众乐于接受和利于延续传统文脉为原则。对于平原、丘陵区居民点调整,尽可能就近调整,并入相连的村镇,这样便于保持原有的传统和邻里关系,增强归属感;对分散的居民点应尽可能实行整体搬迁,向平原区、丘陵区聚集。真正形成“结构有序、功能互补、集体优化、共建共享”的新农村,建成“适度集聚、布局合理、城市文明、田园风光”的新型城乡

四、结论

(一)通过对旅游区居民点布局分布对旅游区的影响了解到,旅游区居民点的布局对景观资源影响的复杂性,居民点的不集中分布对景观本身的优劣具有显著影响,对旅游区地貌环境和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同时对旅游区的规划管理具有影响。

(二)通过对旅游区居民点布局分布对旅游区的影响了解到,旅游区居民点的布局对景观资源影响的复杂性,居民点的不集中分布对景观本身的优劣具有显著影响,对旅游区地貌环境和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同时对旅游区的规划管理具有影响。

平面布局范文5

【关键词】黄酒传统工艺,立体式,平面式,布局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82-01

黄酒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酿造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作为中华民族的特有酒种,它酒性柔顺,酒体丰满,酒味醇厚,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内在敦厚,寓刚予柔的文化精神。它以色泽美妙,营养丰富,滋味独特而著称于世。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达18种之多,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最全,居各种酿造酒之首,营养成分主要有糖、肽、氨基酸等低分子浸出物和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多量黄酮、酚类、多肽、低聚糖、γ-氨基丁酸乙酯等活性成分,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之一。由于酒度低、耗粮少,是我国饮料酒发展方向,符合当今世界饮酒时尚的发展潮流,被世人誉为“中华第一味”,“东方名酒”。特别是绍兴黄酒,作为中国黄酒的最杰出代表,曾多次荣获国际金奖,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黄酒出口产品中占80%以上。

据调查,在绍兴黄酒出口量中,占90%以上的按传统工艺生产的绍兴黄酒。这是由于传统黄酒生产工艺具有固有的工艺优势。但由于传统绍兴黄酒生产工艺的生产布局主要以平面布置,因此,阻碍了生产效能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抑制了出口量的进一步扩大。2009年建成的塔牌绍兴黄酒有限公司立体式2万吨绍兴黄酒传统工艺生产线,在继承传统绍兴黄酒工艺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大胆布局,采取立体式布局,使生产效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开创了绍兴黄酒传统工艺新的历程。虽然在决策时已对该工艺布局有了较详细的论证,但实际状况究竟如何,却需要实践才能证明,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充分证明当时的决断是合理的,但需作进一步完善。为此,下面对此布局作一分析和总结。

1、立体式布局与平面式布局的工艺控制比较

传统绍兴黄酒酿造工艺流程:

糯米浸渍蒸饭落缸开耙(主发酵)后发酵压榨调配澄清煎酒(杀菌)灌坛贮存

平面式工艺布局指的是所有工艺设备、工作都在单层车间内安装、操作完成;立体式工艺布局指的是工作场两层以上,如果有三层,如塔牌公司,顶层一般作为贮酒之用或仓库,下面两层作为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的主要场所,具体是这样的:中间层作为糯米浸渍、蒸饭、开耙,底层作为压榨、后酵、调配澄清、煎酒之用。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1)可以大大节省空间。与平面布局相比,顶层作为陈酿之用,下面两层作为生产之用,使生产与陈酿合为一体,既可以大大节省空间,缓解生产空间的紧张程度,又可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据研究,生产成本下降15%左右。

(2)工艺控制更为合理

平面式布局与立体式布局,工艺控制基本一致。与平面式相比,立体式黄酒发酵控制更为容易合理。具体来说,黄酒生产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阶段,在11月阶段,总体来说,气温还较高,地气也较热,如果在平面式发酵,温度较热,容易使醪液不易下降,而立体式是搁在空中,通过开启门户调节室温,容易控制醪温,使发酵容易控制;中期阶段,在12月阶段,总体说来,气温比较低,地气也不热,如果在平面式发酵,是较佳阶段,如用立体式发酵,同样一样;后期阶段,到了来年的1月,因是全年最冷的时间,但立体式的墙体非常牢固,因此,保温效果较好,发酵与平面式基本一致,但因主发酵在二楼,空气更为流畅,因此,空气较为新鲜,发酵醪升酸幅度较小,保证了在主发酵处于正常状态。

2、微生物比较

通过对车间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了检测,我们按照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了细菌数、真菌数和放线菌数,见表1,两者相比,平面式的三种微生物数都要多于立体式,这主要是由于在立体式处于较高层,空气流动较易,微生物相对较少,这也说明了立体式所生产的黄酒发酵醪的酸度较低些。见表1。

3、理化指标比较

通过对两年来的平面式发酵与立体式发酵的对比,两种工艺方式基本一致,总的来讲,由于在车间空中的微生物数少(表1),导致酵母活力维持较长,发酵完全,因此,立体式发酵的总糖、总酸、氨基氮较低,酒精度较高,见表2.也说明立体式发酵更为合理。

4、感官比较

经过9位黄酒评酒委员的仔细品评,两者没有太大的差异,而由于酵母活力强,酵母自溶性不多,而自溶性会使酵母降解产生一些如酪氨酸等苦味氨基酸、生物碱等一些苦涩物质,因此,与平面式相比,立体式发酵所生产的黄酒不太感觉到苦涩味。而平面式发酵的黄酒略显苦涩味,现代人不太喜欢较苦的黄酒,因此,总体上立体式发酵的黄酒的感官质量不比平面式发酵的酒的质量差,见表3。

平面布局范文6

一、平面布局的基本前提

平面布局之初首先是明确设计的前提,即搞清设计的限制条件。通过对现有图纸认识和理解或对现场的调研和测量,确认哪些是承重墙,不可以改动;哪些不是承重墙,可以拆除;柱网的分布情况,门窗的开口位置和尺度、数量;地面的标高有无变化等。只有掌握了现有平面的基本情况和限制条件,才可能进行下一步的规划。另外业主的一些特殊要求也要明确,比如造价的考虑,如果预算有限,那么有些墙体即使不是承重墙也不能拆除,因为利用原有空间分隔会利于降低成本。可以说,平面布局始于对基本限制条件的认识和分析。

二、平面布局的功能问题

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曾提出“形式跟随功能”,弗兰克•劳埃德•莱特更进一步将此话解释为:其实形式和功能二者是一体的。可以说,形式是设计的重要手段也最终成果,而功能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没有功能要求的空间潜藏着各种可能,但它也是最难的设计。相反一个有功能要求的空间,会直接影响设计的方向。这个空间是用来开会的?进餐的?办公的?接待的?在此接待客人或是诊疗病人?这些功能必然对设计有所限制,同时也决定着平面布局的形式。当然对于功能的理解并不仅仅这些。密斯在1958年写道:“建筑之意义存在于事实,但如果你为我设计的房子并未感动我的话,那么对我而言,你和铁路工程师或电信服务对我的意义是一样的。但当我进入一个空间,当四周墙面向天空升起,当我被感动,那么我便了解你内心的用意一样是基于实际功能的考量,一样是用原始的建筑材料,但唯有让人感动时,那才是建筑。”室内设计亦是如此。虽然使用功能的满足是设计的基本前提,但功能的内涵其实更广大。以大型购物休闲商场为例,突出商品的摆放与合理的动线的组织是其基本要求,但在满足此功能基础上,灯光的亮度、音效的要求以及空间的氛围营造都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师还应搞清楚业主对于空间心理感受的追求,比如他想要的空间是宽敞的,还是温馨的?一般的,还是较特别的?严肃的,还是轻松的?静谧而适于沉思的,还是明亮而富有激情?因此,在平面布局中所遵循的功能原则应该是一个具有广泛内涵的,但又和具体项目、业主要求紧密相关联的原则。

三、平面布局的常用方法

在具体的平面布局中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认识。对于原始平面和现场的物理限制以及业主的心理诉求,都将成为设计的起点,答案有很多种,但如何获得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每个设计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下介绍几种平面布局中常用方法。

第一,从入口开始。巴舍拉曾说:“一个人很难记得他这辈子到底开了多少次门,除非他从头回忆起他这辈子的故事。”门是房间与房间的连接,也是平面布局的起点。一个动线的展开往往从门口开始,而动线又是连接各个功能区域的交通空间,因此平面布局往往始于各种门口或入口。另外,对室内设计来说,门口或入口还可以理解为内部隔墙之间的洞口,它的位置和大小对空间的通透性、流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密斯•范德罗,他的平面仿佛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磁场,使得墙无法相连,空间相互渗透。当门口或入口的位置的确定下来,也就暗示着动线的形成,合理的入口设计会使动线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使空间富有层次和秩序。比如开在客厅主墙上的卧室门,它的位置不但影响客厅墙面的造型,而且还会关涉到自身的私密性要求,同时它也规定出基本行走的路线和秩序。

第二,有秩序的功能分区。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合理组织不同的功能分区,巧妙地利用空间与行为的关系安排好相互的秩序,避免不同行为的交叉或碰撞,提高通道的利用率。做到合理的功能分区首先要明确有哪些不同的使用要求,即功能定位。比如一个家居设计要明确由入口、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功能区域组成。其次,分析和总结出不同功能特性和相互关系,比如哪些必须相邻,哪些不能交叉,哪些使用率高,哪些要求私密性强,等等。以上两点又必须和业主的具体要求及现有空间状况相结合。接下来就是要通过合理、使用率高的交通动线,把不同功能区域使用串联起来。不同的项目,对动线要求也不尽相同。另外,尺度观念是在平面布局中一定要建立的意识。因为平面布局不是二维的图案设计,它的每一处动线和家具的尺度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都是指向具体实物的,它的每一处空间和界面都涉及使用者在具体空间中的感知和体验。

上一篇文化内涵

下一篇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