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毕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平面毕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平面毕业论文

平面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港口工程;毕业设计;模式创新

一、前言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组成部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术或实践训练,这是国际上各个大学人才培养的通行做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随着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和2019年“翟天临涉嫌学术论文造假事件”的曝光,各级教育部门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都高度重视,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知识的综合串联与模拟应用,是真正开始对未来工作的真实体验,是从零散的书本知识学习向系统应用转变,从理论公式走向与生产实践结合,去真正的开始思考如何应用与解决生产实践问题。那对如何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必要依据专业自身特色开展探索,对如何进行选题、论文(设计)内容要相应提出切合专业实际的要求,对如何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也要摸索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一系统的思考探索,切切实实在具体实施中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规范和提高。

二、提高认识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应引起足够重视[1]。工科专业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能使学生受到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训练,初步掌握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综合技能,提高学生调查研究、理论分析、计算、绘图和外语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经过严谨的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可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工作模式与方法,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阶段。因此,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价值,做好心理准备,掌握清楚工作内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通常是“应用型学科、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人才的需要,构建面向工程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向[3]。因此,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又有该专业鲜明的特色,常见课题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实际工程的全部或部分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将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加以应用。一个港口工程设计的毕业设计课题通常要求学生具备总平面布置及方案比选能力、结构选型技能、施工图设计能力、施工组织设计能力。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外语文献阅读能力、理论分析、结构设计、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过程,基本掌握设计方法,熟悉有关规范、手册和工具书的查阅与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选题

教师要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除了指导教师提高教学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选题准备工作。尽量结合工程建设实践和科学研究课题进行,所选课题要有代表性、科学性,深浅适度,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毕业设计的选题还要具有实践性,尽量做到真题真做,使学生提前接触工程实际。毕业论文的选题还要具有前沿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有一定的突破和提高。1.选题新颖。优秀的毕业设计与良好指导效果从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开始。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属于行业发展前沿的生产实践课题,对天天困于理论公式中未找到用武之地的学生容易激发出他们的兴趣。缺乏新意甚至不断重复的选题学生容易失去新鲜感,从一开始就没有激情,甚至由于重复内容多学生设计成果易出现大量重复甚至抄袭现象,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针对具体工程的设计能力。2.选题切合实际。资料要做到严谨,选题题目要与设计基础资料保持严谨一致,切忌凭空想象题目,资料组合而成。随着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逐步深入发现资料自相矛盾,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既影响工作进度也影响老师威信。选题资料质量的提高要求指导教师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精神,实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注意实际工程资料的积累。课题要做到适合学生。切忌选择偏难的科学研究问题,学生难以下手。学生大部分走向工作岗位,主要是急于去体验生产实践中的工程实例,为自己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对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科学研究难以产生真正兴趣。不针对学生需求实际而安排的科学研究问题毕业设计,很容易背离毕业设计设置的初衷,毕业设计指导完成过程也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动模式变为学生为老师完成任务应付交差的被动局面。3.难度适中、工作量合理。毕业设计的选题要难度适中,让学生容易找到工作思路开展相应工作任务。选题要避免题目设计过大、各种因素过于复杂,完全照搬实际工程案例。学生毕业设计时间基本为一学期,但同时很多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求职压力,完全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首次模拟一项工程从翻译文献、分析任务书及相关资料、阅读规范、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从头到尾完成,中间过程的每一步骤都存在大量重复的探索工作,而且常常出现后期工作不满足要求需要重新设计的循环往复工作,设计的效率比较低。设计量太大,因素过于复杂,随着毕业设计的推进,学生很快失去体验实际工程的新鲜感,知难而退进而失去兴趣,认为自己无法做好毕业设计甚至无法完成,最后从头到尾变成应付差事,甚至篡改设计结果将就应付毕业的低质量设计成果。过于强调工程实践的任务交给学生往往有拔苗助长的不利作用。4.关注学生发展方向设置毕业设计。港口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发展方向主要是考研继续深造与从事与港口工程相近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世界贸易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石油、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成本相对低廉的航运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港口、航道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港口航道建设、管理以及海岸工程等方面的人才开辟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港口工程专业从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高就业率,港口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年份都属于紧缺人才。因此,港口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与深造容易做出清晰抉择。港口工程专业学生在制订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基本可以清晰掌握学生的未来工作方向与发展规划,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方向。毕业设计的选题就要尽量做到为学生的未来服务。继续深造读研的学生可以根据所考取的专业安排一部分带有探索性的科研性质毕业论文。而对选择就业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意向和就业单位的工作岗位性质,安排相近的毕业设计任务,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为适应工作后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咨询类、规划、设计类工作岗位尽量选择典型的设计工程设置毕业设计课题,针对岗位性质不同对文献综述、总平面、结构设计部分提出细化要求,进行侧重设计并强化对相关规范的熟悉应用;施工、管理类岗位在常规的设计部分外,要侧重施工组织设计的设计、施工规范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等的熟悉应用。

四、科学指导

1.制定分类安排指导计划。指导老师要准确掌握本组学生的基本情况,正视学生个人能力差异,因材施教提出学习要求。对学生采用ABC分类法,依据学生个人能力、参照大学期间已完成学业的综合成绩与操作实践能力加权综合评价,将学生现阶段的个人专业综合能力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重点管理、侧重控制和一般控制的管理方法。运用ABC分析法制定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会使老师分清学生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A类学生数量少,但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差、专业综合能力偏弱、面临重修科目及找工作等负担,是完成毕业设计比较困难的群体,指导老师应集中主要精力,对其毕业设计的设置进行认真规划,实施严格控制;C类学生虽然多,但各方面素质较高、执行力较强,指导老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按工作单位的模式给学生下达任务安排与要求,按时间节点进行进度检查与质量控制的方式进行指导。B类学生介于A类和C类之间,也应给予相当的重视,但不必像A类学生那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规划和控制,指导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措施。2.重视行业标准、规范应用。港口工程行业是一个发展成熟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我国港口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2017年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中国上榜七个。港口工程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国家审批制度,港口工程有齐全的行业设计与施工规范。项目从前期的咨询阶段到施工阶段,层层审批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毕业设计指导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简化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四年来的专业课程学习,还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大家思维主要还是建立在教材学习基础之上,零星少量地接触到专业规范类书籍。《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码头结构施工规范》(JTS215-201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等,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集中学习、应用规范、行业标准的至关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一阶段建立起来的依靠规范指导自己工作的行为习惯与解决问题能力会让学生尽早适应未来岗位、受益终身。3.强调规范化完成任务。规范化要求贯穿港口工程实践的方方面面,做到规范化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做到前期决策严谨、设计方案优化、施工质量保证。规范化的要求对学生从事各个岗位的工作都是必备的综合素质。通常港口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包含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和有关图纸。说明书参照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撰写,做到简明扼要、文理通顺、条理清楚、说明问题。计算书是设计中有关规范条文使用、理论公式及软件使用、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要求规范条文采用正确、理解使用准确,基础计算数据分析准确,计算理论、方法和结果正确。图纸涵盖总平面布置图、结构图和构件配筋图等相关图纸,总平面图、结构图和配筋图要求达到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要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图幅和比例尺选择合适,投影正确,粗、中、细线条合理显示,尺寸标注规范,文字大小适宜,工程整体与局部均通过投影图、断面图或剖视图详细表达,工程量统计精确,说明准确。

五、模式创新

1.采用联合指导模式。学校教师有理论丰富、与学生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实际工程参与少是相对劣势。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对专业发展新趋势、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都比较了解,更注重对工程实践应用。因此,结合双方优势,开展校内与校外导师联合模式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具有更佳效果。校外导师通常聘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工作经验、长期活跃在工程一线,对港航相关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本行业技术专家。优秀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对学生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2.开展探讨式指导模式。探讨式指导模式是对传统的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对多指导、学生一人一题、独立设计指导模式的创新式探索。探讨式指导模式包括合作互助和交流探讨两个方面。探讨式指导模式是一种以任务和问题为运作机制,以学生互助探讨为主、导师引导为辅,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师师合作交流,系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探讨式指导模式形成一个全方位广交流模式,发挥每个参与者的优势与主动性,提高整个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与完成质量,培养学生学会通过主动的交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港口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应用学科,它对学生的培养有自己明显的行业特点。港口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引导学生建立走向社会工作的思维模式,为学生建立初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做好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工作至关重要,各部分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准时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教育界,2017(15):33-34.

[2]许锡宾.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74-76.

平面毕业论文范文2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因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毕业设计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为例,针对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套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战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和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广告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四年专业理论学习一次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全方位检验,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毕业考核重“论文”轻“作品”,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仍然是以论文为主,学生作品创作能力的考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较低,与广告行业实践严重脱节;三是指导教师队伍主要是以偏重理论教学的学院派教师为主,缺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专家的参与;四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甚至是共用一套模板,采用同样的评价指标,而没有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毕业设计作品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2018年之前,一直是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但是,随着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采用毕业论文考核形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取单一的、学理性的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实训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从而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对接行业市场,推动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广告实操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

作为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突破口,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是适应数字化时代中国广告事业发展的需要,克服单一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的弊端,结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灵活、具有可操作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调整和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推动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制的实操训练和团队合作,对大学期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进行全面有效的总结和提升。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总体思路

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广告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广告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采取分阶段、渐进式的改革思路。第一阶段:以毕业论文为主、毕业设计为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形式完成毕业考核,鼓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部分学生创作广告作品完成毕业设计。第二阶段: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要求学生按照真实企业或品牌提供的命题策略单,以个人或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真题真做。除了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之外,其他广告学专业学生一律要求做毕业设计。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例,有资格参加毕业考核的学生共有69名,其中,有85.5%的学生(59名)选择做毕业设计,有14.5%的学生(10名)选择做毕业论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实战型项目制毕业设计方案。要求所有广告学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这一毕业考核方式。学生自行组建团队,自行联系广告客户并获得相关项目,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同时邀请广告客户代表参加学生毕业设计答辩会的评审工作,学生面向广告客户进行现场提案。

三、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

2019年4月,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工作目标是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拓展专业素养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积极对接广告业界,促进产学研结合,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以及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团队主要由广告系的专任教师组成,学生团队则是以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主,同时吸收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三个专业学生的加入,学生成员约60余人。自工作坊成立以来,工作坊教师指导2016级、201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创作完成了《连花伴青春——连花清瘟公益营销策划案》《爱可疯狂,安全至上——杜蕾斯校园营销策划案》《可比克品牌营销策划案》《卡尔顿新品推广策划案》《在逃公主——名创优品新品营销策划案》《大冒险家——达利乐虎校园营销策划案》《小膜仙探险记——膜法世家校园营销策划案》《愈见“快克”,守护天使——快克校园营销策划案》《京东便利店营销策划案》等20余件毕业设计作品。另外,依托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这一平台,工作坊师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公益创意大赛、时报金犊奖、海峡两岸公益广告大赛等省级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123个奖项。

(二)制定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2019年,为了规范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提高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方案(试行)》。该方案明确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采取“创作作品+创作报告”的方式,由个人或组建团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作品形式为广告营销策划案。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指导与考核。同时,基于广告行业的需求和广告学学科专业的特点,从选题来源、作品标准、作品类型、创作者人数、创作报告等方面对毕业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符合专业性、新颖性、实战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选题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原则上应尽量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选题来源包括学生自己联系的项目命题、教师推荐的项目命题以及选题当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等全国性学科竞赛所提供的项目命题。在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毕业设计作品等材料时需要附上详细的毕业设计项目命题策略单。2.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内容(1)毕业作品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毕业作品,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2)创作报告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创作报告,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创作报告主要是从创作的背景和意义、作品阐释、创作的过程、创作心得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3)毕业答辩考核:毕业答辩以现场提案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由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教师根据学生答辩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3.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是保障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中,针对毕业设计所涉及的毕业作品、创作报告和毕业答辩等三项考核内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策划案作品的评审主要是从作品的结构、内容、装帧设计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一份完整的策划案作品,大体上包括内容提要、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创意设计执行提案、媒介投放提案、广告费用预算等六个部分,各部分所占的分值如下表所示。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参照以下三部分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指导教师成绩(占40%)、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40%),以上三个评分均以百分制记分,然后按规定折算成五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分的总成绩。

(三)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广告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除了《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电脑图文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影视广告创作》等实践课程之外,增设《广告全案项目实训》课程,旨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广告营销业态和广告传播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增设《数字营销》《计算广告学》《人工智能与媒介文化》等课程。

四、结语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考核采取论文和作品并行的方式,但以创作作品完成毕业设计考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广告学专业学生的选择。而且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创作毕业设计作品将会成为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主流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符合数字化时代广告业发展需要的广告人才和提高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的开展宜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与客户直接沟通、联系,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实现客户的市场目标,进行实战练习。按照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产教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突出实战性,积极对接市场,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真题真做”。同时,把这种实战性较强的实践实训贯穿于平时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对于广告学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平时的实践实训,积累作品创作的经验,不断提升作品创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将来完成毕业设计考核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陈辉兴 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2

1研究综述

如果能够通过毕业设计,在学校教育和实际的就业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必然能够造福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也能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大学教育的初衷。目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实际需要,这恰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初衷。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方法,以河南省内四所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研究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2研究结果分析

2.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论文选题

据调查,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大多是老师出题,学生选题。而这些题目往往是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或是根据广告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出的题目,这些选题通常理论性较强,缺少实践。因此,学生在接受毕业设计任务时,他们不仅难以把握论文选题研究的框架和思路,也很难通过毕业设计学到知识。

通过对我校广告专业毕业选题分析,笔者发现:首先,不少选题为概括性题目,如“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其次,题目理论性强,如“有限传播理论在当前网络广告环境中的应用”;再者,选题多年重复,不仅缺乏创新,也缺乏应用价值,如“植入式广告”论题;最后,许多老师在提供选题时,范围过大,这使学生往往摸不着方向。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86.7%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题目理论性过强,并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不利于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2.2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形式

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大多是一篇论文,外加一篇专业外文翻译。仔细考量,作为实践性最强以及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广告学专业,仅仅通过一篇论文来衡量学生四年所学,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广告学专业的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广告媒体策划等实践课程,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包括对这些实践知识的运用。因此,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学生四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客观、科学的评估。这也助长了后期学生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不正之风。

2.3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

据调查,70%以上的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在第7学期,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时间都集中于第8学期,也就是最后一个学期。而第7、8学期除了考研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都在实习或找工作,学生找工作和毕业设计的时间重叠,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设计,以致答辩前夕匆忙编造一篇,其质量可想而知。

以我校为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沿用工科院校多年的传统方式,毕业设计工作从第7学期开始,第8学期集中进行。在分配方式上,将学生分配给指导老师。由于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实践性较强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不太好。我们希望,未来的毕业设计改革能在时间上进行规划,避开学生找工作的时间;或寻找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将平时的实习实践选题纳入毕业设计创作中,从而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

2.4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

根据对我校部分已毕业的2012、2013级广告学专业学生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常以找工作为由请假离开学校,根本没有时间来应付毕业设计。而从论文指导老师方面来看,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学生。尽管老师采取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和学生联系,但有80%的学生不积极主动回复教师,也不按时汇报其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因此,毕业论文开展的效果不能保证,结果也就不尽如人意。并且还有许多学生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老师修改论文,但实际上却不执行,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2.5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答辩形式

据调查,传统上,学生在进行广告学毕业设计答辩时往往是学生讲、老师听,然后提问题、评分。整个答辩环节都是围绕前期“虚拟的”理论性题目开展的。换句话说,整个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创作再到答辩,都没有体现出学生进行广告研究、广告实践方面的能力,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对于老师来讲,他们感觉答辩只是走过场而已,因为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从一开始选题就没有太大的创新,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深入研究,但是事到临头,却又没有时间修改。因此,毕业设计答辩的成效都是源于前期所有的工作组织和安排。

2.6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

据调查,现在大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平时表现;二是论文题目、内容、研究框架、答辩环节的成绩给定。但是,却缺乏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材料,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四年学习的表现,也无法通过毕业设计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就需要采取措施,不管是改变毕业设计的形式,还是改变毕业设计的内容,都必须保证学生在实践方面能力提高的同时,实现理论知识的提升。

2.7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监督机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所有院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制定了多种毕业设计管理形式,如毕业设计抽查、答辩后抽查等。但是,每种方式都没有详细、明确的标准,更是缺乏在实践价值评定方面的标准。这就造成毕业设计管理仅限于检查毕业设计的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这也最终造成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积极性不高,也存在放任自流和疏于指导的现象。这就造成当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不能实现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3总结

毕业设计不仅可以检阅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也是学生在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时的练兵,当然也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性学科,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如果单纯囿于理论框架去做,必将导致“理论脱离实践”。我们希望,如能对实践性较强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规划,必能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实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

作者:卢金婷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3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2014年又出台《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广告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交叉性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避免教学与业界脱轨,是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中一直探索的问题。文本将加拿大ISW中广泛采用的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至“工作室制”模式中,力求建构对广告学专业有实践意义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BOPPPS”和“工作室制”结合的必要性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魏玛国立包豪斯学院成立,开设了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更侧重“做中学”,主张在短时间内让参与者获得实操经验,并学会协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挑战性目标而获取知识,这一模式是欧洲率先进行现代设计教育改革的成果。“BOPPPS”教学模式由加拿大教师培训(ISW)广泛采用,整个模式包含引言、教学目标、摸底、参与式互动教学、检验评估和总结六大要素,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倡导建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联系,该模式鼓励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提高其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很多研究者对这两个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诸多看法,虽然提出的研究角度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一致认为这两个模型有利于人才培养。广告学是一门交叉性、应用型的学科,将“BOPPPS模式”和“工作室制”进行结合符合其培养需求,具有必要性。

(一)强化实践性。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认为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度不高”的比重位居第一,教师希望增加的课程中“实践操作类”的比重位居第一。基于BOPPPS模式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将带入更多的实践性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满足教学的实践性需求。

(二)建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又称作结构主义,注重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该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并在BOPPPS教学模式基础下完成多个阶段的学习,全程基本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实践中提早切身体验业界规则和要求。

(三)以“赛”做项目,增长实战经验。该模式将竞赛作为项目教学内容,“以赛促教”十分适合工作室制,加之引入BOPPPS模型,使学生更直观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例如,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参赛题目,之后师生共同完成比赛内容,细化比赛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既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能积累一些荣誉,提高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四)在“互评”中不断修订,提升教学体验。在该模型中制定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考核评估体系,每个项目结束后,都会让学生与教师互评,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新模式也在不断修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五)打破教学壁垒,教学接轨就业。通过将BOPPPS与工作室制结合,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针对不同实践部分邀请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教师来授课,比如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师,同时打破了业界与校园的界限,尤其针对具有市场导向的项目教学,可以邀请业界精英甚至广告主来进行指导,该模式为教师设计了时间可控的教学环节,将教学与就业接轨。

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工作坊项

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验证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分析了大量中外文献,发布问卷调研,组织学界头脑风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业界访谈,在深入了解教学需求后,将“BOPPPS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与“工作室制”进行有机结合,建构了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广告专业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引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阶段。同时,笔者将此模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验证其可行性,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下次此模式的运用提供修订依据。

(一)模型的初步建构。经过以上调研工作,笔者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建构,如下图所示:该教学模式共包含六个环节:1.教学主题导入及学习目标确立(课前及课中进行):这两个环节交叉同时进行,教师选择线上学习平台发布教学主题,确立学习目标,吸引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关注点落在教学主题上。2.前测(课中进行):这一环节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检验,设置一些选择、填空、简答题等进行摸底,这之后有所侧重地讲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3.参与式学习(课中进行):这一环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学习重点难点,并对实践类课程内容(例如参与竞赛、使用设备、操作软件等)进行讲解与指导,全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4.后测(课中及课下结合进行):这一环节即双向评估,根据评估标准,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效果评估,学生对教师教学授课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如下:学生评估标准(100分):①创意能力(20分)②专业知识掌握能力(10分)③专业技术能力(10分)④策划和组织能力(10分)⑤执行能力(10分)⑥沟通和协调能力(10分)⑦责任感(10分)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教师评估标准(100分):①授课态度。(10分)②备课情况。(10分)③授课内容合理性。(10分)④授课内容前沿性。(10分)⑤授课进度安排。(10分)⑥课堂互动性。(10分)⑦课堂趣味性。(10分)⑧讲授方法。(10分)⑨课下交流。(10分)⑩为人师表。(10分)5.总结(课中进行):教师对项目进行总结梳理,同时可以发布至线上平台,以便课下巩固及之后的考核。

(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的验证。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可操作性,笔者选择了《影视广告制作》这门课程进行实践验证。该课程共51课时,以大广赛题目作为项目主题,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首先,教师在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发布与该课程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及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供学生预习;然后,教师对课前所发布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导入教学主题,介绍大广赛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师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按要求在课下完成小组的划分,本项目组成了十个小组,每组五人。第二阶段:在前测环节,教师将影视广告制作的概念、历史发展、制作流程及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制作成试卷发布在学习通上,在课上及时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通过统计学生成绩发现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流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将在参与式学习中进行补充教学;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根据同学们的选择,发现大广赛中的三个题目较受欢迎,于是决定以这三个题目为主题,教师先对往届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对该竞赛标准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然后邀请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相关教师讲解和指导市场调研,邀请业内影视广告制作专家做创意讲座,之后笔者对脚本、拍摄、剪辑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最终定稿后对作品进行了点评。第三阶段:后测,根据建立的双向评估体系中的评估标准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估,总体情况良好;最后,教师对该课程的整个教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梳理,同时发布到线上平台,以便课下的巩固,同时也为下次的教学提供经验。通过该课程的实践验证,教师和学生对该模式反响良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模型实践后的反思

通过实践教学验证,基于BOPPPS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在广告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课时安排的随机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固定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这次实践验证中的“视频修改”环节,只利用课上3课时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同学在课下进行未完成的工作。因此,课时安排上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其次,小组能力划分的均衡性。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时,采取的是自愿组队,但后来发现这样并不能让组内每位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有些小组中有多位同学擅于摄像,而有些小组内普遍摄像技巧不足,这就出现了能力不均衡的情况,不利于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之后的划分可以采取老师指定和自愿组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小组能力最优化。再次,指导教师人数不足。在此次的教学实践中,除了邀请部分其他学科教师讲授少量课时外,只有一位教师负责全程指导,由于学生所选主题不一,很难保证及时一对一沟通,应增加全程指导的教师人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最后,多平台教师授课有待进一步融合。在此次实践过程中,虽邀请其他专业和业内专家进行授课,但由于讲授一次后就不再指导,学生的接受度有限,课程内容和所做项目的结合度也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与教师或业内人士加强沟通,力求备课充分。

四、结语

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广告学专业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实现了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本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符合时下的教学需求,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不断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晓琳.“BOPPPS”教学模式在管理会计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2):142-144.

[2]朱世敏.基于移动学习的BOPPPS对分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1):67-71.

[3]冯咏薇.智能互联技术+BOPPPS模式下的广告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广告文案”实训课为例[J].传媒,2019(08):79-82.

[4]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平面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专业评估;测绘工程;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推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发展思路[1-4]。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放在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的关键[5-7]。本文以安徽省水利测绘类本科专业评估为背景,结合安徽建筑大学办学特色,分析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方案的优势和不足,并给出详细的建设方案。

1专业评估

为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规范和完善专业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安徽省水利测绘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决定开展专业评估工作。为了有效评估各专业办学水平,安徽省水利测绘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在以省教育厅颁发的《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专业评估通用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省高校发展实际,制定了安徽省水利测绘类本科专业的通用性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同时按照《水利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测绘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吸收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在通用性标准基础上,增加水利测绘类专业的补充标准。通用标准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共24项,另加特色项目,其中重要项目14项,分别为:(1)专业定位与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规格、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法、专业改革思路与措施;(2)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专业改革思路与措施、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双语教学、教材选用、教材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与考试改革;(3)师资队伍。主要包括:高水平教师、教师数量与结构、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4)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装备及利用、实践教学、图书资料及其利用、质量监控、教学文件和档案管理、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改革成果;(5)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质量监控、教学文件和档案管理;(6)教学研究。主要包括:教学研究、教学成果改革;(7)科研水平。主要包括: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以及科研成果;(8)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创新能力;(9)社会声誉。主要包括:生源、毕业生就业、社会评价;(10)专业特色与优势。主要包括:专业办学特色、专业教育特色、专业教学特色、专业教学管理特色。专业补充标准包括:(1)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论文;(2)师资队伍。主要包括:专业背景、工程背景、国际化背景;(3)专业条件。主要包括:实验条件、实践基地。

2专业评估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测绘工程专业于2005年立项申报审批,2006年09月正式开始招生,从专业开办至今,我校非常重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办学,我校测绘工程专业逐渐形成了以古建筑测绘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在专业评估背景下,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全面建设,有利于我校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及诊断专业建设和发展状况,从而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以及促进专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合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业基础性建设工作,具体如下:

2.1突出古建筑测绘的特色,进一步探索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是以古建筑测绘为特色,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重点突出古建筑测绘,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融入相关课程,为学生打造牢固的理论基础。结合安徽建筑大学的优势学科,综合考虑当前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绘的应用前景,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3个课程群:单体建筑课程群(面向古建筑外业测量及内业绘图)、古建筑变形监测课程群(面向古建筑保护)、古建筑三维建模课程群(面向古建筑三维精细模型构建),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个或者多个课程群,全方面培养古建筑测绘方面的高级人才。

2.2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专业评估的相关要求以及我校测绘专业特色和具体实际,着重对如下两方面进行建设。

2.2.1实验室建设

自2006年以来,在校内建立了普通测量实习基地,布设了7个图根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建立了数字城市虚拟实验室、测绘工程综合实验室及3S实验室,可以开展全校工科专业测绘基础技能实习及测绘专业的数字测图、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专业实习。根据专业评估要求,拟采取如下措施:①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着重掌握扎实的测绘基础理论知识和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拟每年定期举行校测绘技能大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②为了响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拟定期举行校测绘程序设计大赛,加强培养学生测绘程序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通过两次大赛结果,选拔每年全国测绘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

2.2.2实习基地建设

我校与安徽国土厅、安徽省测绘院、合肥测绘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及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实习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活动,建立有效地野外实习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现场问题掌控能力,加强学生对仪器的动手能力。根据专业评估要求,我校拟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实习基地建设:①校外教学基地应满足我校古建筑测绘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可以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包括:单体建筑的平面图、各层平面图、正横剖面图、监测古建筑形变特征以及古建筑三维建模等。因此,我校正积极与黄山市歙县联系,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②校企合作办学基地,近年来我校积极与古建筑测绘企业联系,不断寻求更好的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期拟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3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综合素质

从专业开办至今,我校非常重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自开办专业至今,我校测绘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一些增强,现有11名专业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历(或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历(或学位)教师4人,占72.7%。专业评估中要求师资队伍具备合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科研与教学能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专业教师数量充裕,但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且具有高水平教师较为缺乏,参考专业评估要求,拟采取如下措施:积极引援以及业内交流,包括引进企业、研究所的一些高级工程师,补充实践经验丰富、科研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加强师资培养工作,提高现有师资的实践工作水平,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留住人才。

2.4深化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评估标准中有人才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8]。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及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9],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重点从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贯彻在报告中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教育理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通过学生科学研究课题(国家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学校创新计划项目等)、专业竞赛(全国GIS大赛、论文大赛等)、创新大赛等活动,以老师指导为辅助,指导学生在课题或竞赛过程中的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嗅觉,并尝试将学生引入到老师的纵向课题中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根据我校以往情况,需要加强工作具体如下:①加强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定期召开交流会,指导学生解决所遇见的问题;②严格把关毕业论文,并邀请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并拟将引入二辩机制;③毕业论文(设计)与实践实验教学、创新活动相结合,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实验实践教学以及创新活动,可以明确学生的特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便于因材施教,二是便于选题。通过此举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从大二贯穿于大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设目标

根据专业评估标准,我校拟采用三年左右的建设周期完成上述建设内容,达到专业评估的要求,为进一步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3.1通过安徽省水利测绘类本科专业评估

以专业评估标准为依据,进行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根据评估标准寻找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不足之处,加强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建设力度和效率,在高质量通过专业评估的同时,提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

3.2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办学等方面的全面建设,可以为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进行培养,可以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3.3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根据专业评估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入高水平教师、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师资待遇等方面,在吸引高水平教师的同时并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最大程度上提高师资力量。

4结语

平面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设计;新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时代同发展,与科技共进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受到社会经济与艺术发展的双重影响,视觉传达设计成为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需求等。面对固有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专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切实地全方位改革教育教学,落实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

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是高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部分高职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教学的理念、方式与人才训练上沿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有效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影响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与现代化发展需求。因此,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应意识到理论知识须紧密联系实践要求,落实教学改革,以提高毕业生质量。

2.评价内容较单一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选题、结构设计与成果展现等环节。毕业设计的评价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衡量。从毕业设计的功能看,设计成果是衡量学生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仅依靠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不全面,如,视觉传达设计成果的创新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不能将其作为评价学生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上,高职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与设计效果等方面的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各方面优化发展。但是,部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评价较为单一,教学评价集中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部分学生对评价模式掌握不透彻,片面追求“标准”的结果。这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客观地评价自身综合素质,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的各项能力,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毕业设计教学缺乏职业性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还要完成毕业作品的设计。一些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僵化的现象,不符合职业性要求,虽然教学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但是未根据学生需求与毕业论文基本写作规范实施差异化毕业设计教学,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在影响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进度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应用需求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特点。部分学生未能深刻理解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缺少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经验,不能认清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这容易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质量。

4.毕业设计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客观性

部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主体是专业教师,评价内容相对不宽泛,容易影响到毕业设计教学结果的系统性与客观性。由于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会受到教师主观倾向的影响,部分学生会选择与教师兴趣相同的方向着手进行毕业设计。另外,一些高职视觉传达专业未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评价标准,以偏概全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其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未能系统、客观地全面评价学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客观性,从教学的长远发展角度看,会影响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

1.分类教学

高职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与教育教学性质,按照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差异,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选择标准。第一,针对就业方向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视觉传达设计岗位的相关设计项目作为题目,并指导学生全面把握选题的创新性、任务量、完成难度与设计前瞻性等。第二,针对有创业倾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与针对就业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相似,指导教师根据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通过平台交流与跨界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视觉传达设计水平、团队组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针对暂无专业就业意向(参加升学考试或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教学上,指导教师可结合自身工作室或岗位实际要求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应采取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为基础,指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性选题,从而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方案。这样有助于增强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性,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高职教育教学应紧跟社会发展,仅依靠教师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并以其作为唯一的毕业设计评价主体,可能会因教师主观因素和市场情况的脱节,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中,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主动联系企业,将企业人员纳入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如,校企合作可提升毕业设计成果评价的有效性,不同岗位的评价主体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成果有不同的评价立场和角度,能够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仅如此,高职教师联合用人单位进行评价,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有效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符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3.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丰富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和设计立体型评价内容。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在重视结果的同时,也要重视过程,因此,增加过程性评价权重非常重要。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到结果输出,是完整的闭环过程,因此,毕业设计教学评价应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素质与设计技能等有相应比重的考核,而不是仅仅考核毕业设计结果。尤其是选题难度的差异,更能够体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考核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创新性、文化表现与知识运用等,同时要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些是准确衡量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因素。二是构建毕业设计教学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避免评价过程中出现某一指标权重过大的现象。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方面与预期学生完成的质量,设计出相应的分值与难度,对应地建立三级指标,赋予每级指标不同的权重与分值,尽量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

4.强化毕业设计教学的专业化

与其他一些非艺术设计类专业有所不同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增加了设计实践部分。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涉及实际调研、开题、设计方案、撰写论文和答辩展示几个部分。该过程不同环节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及其教学质量。在组织设计调研时,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兴趣、专业能力与热点方向,要培养学生掌握调研的方式,提高其调研能力。学生完成实际调研后,开始选题、设计与撰写论文,这一过程一般采取纸质报告与PPT设计演示两种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与设计能力。在毕业论文与设计成果的答辩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设计结果,辅助说明论文内容。条件允许的高职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人员观摩答辩,这也是企业选择储备人才的方式之一。

三、结语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特征与其他一些学术性专业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更应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专业教学与岗位应用密切结合。毕业设计是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与锻炼学生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高职有必要改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有层次、有标准的差异性毕业设计教学形式,以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且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贯彻课程改革要求,立足于高职教学实际,是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刘慧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居舍,2020(3).

[2]李季.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

平面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且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责任。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1],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大学期间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能力[2-5],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一次演习。环境工程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知识、查阅文献以及综合利用专业知识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深造打好基础。此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力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积极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因此,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训练的检验,可深入理解和落实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6]。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目标。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理论知识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完成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毕业设计来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是应用型本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毕业设计时间紧张、学生积极性低、毕业设计内容难度不一、毕业设计过程监管力度弱、教师指导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执行情况,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供参考。

1毕业设计现状及问题

1.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问题

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这一学期是学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时期,因此形成了就业升学与毕业设计前期冲突。在毕业设计前期,大部分学生将精力花在找工作或者工作实习上,以及考研复试的准备上。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度不高,导致前期毕业设计进度缓慢,效果较差,到毕业设计后期为赶进度,学生应付了事,导致其毕业设计质量较差。由于学校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非常重视,因此学生忙于找工作及准备研究生复试与指导教师期望的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1.2毕业设计内容质量问题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来说,毕业设计开展方式不一,一般可分为两类:实验类和设计类。对实验类毕业设计来说,学生的实验技能基本通过本科学习期间相对简单的化学实验课获得。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及素养,在毕业设计实验过程中无法达到指导教师要求的实验水平。此外,由于毕业时间较短,指导教授给学生下达的实验任务一般较简单,创新性不强。最终导致实验数据质量相对较差,毕业设计深度不够,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以我校为例,环境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题目多为污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选题较陈旧。学生对不同的污废水处理工艺理解不够透彻,针对不同的污废水类型,采取的工艺类似,因此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着重复的设计内容,CAD图纸相似的情况。在设计计算方面,学生习惯性地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对构筑物进行计算,未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及未选用合理的国家标准或规范进行设计,导致部分构筑物设计计算结果脱离实际[7]。学生在CAD图纸绘制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图纸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构筑物的结构和空间布局绘制不清楚、不准确,构筑物尺寸标注不规范或缺失;图纸比例尺设置不合理,图纸说明及字体大小及样式不统一;平面布置图中构筑物的布置以及高程图中构筑物的标高设置太随意,不切合实际。此外,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常常存在着字体格式,段落行距等不统一,页眉页脚设置错误,表格形式不按照三线格要求,表头排版有误等问题。说明学生对word等基本的文档编辑软件使用的不熟练,基本功较差。除格式错误外,设计说明书中引用的相关国家规范标准不够准确,或相关参考文献年代较远。因此,学生对自己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发展前景以及其他环境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等不甚了解,无法针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以及提出自己独立的想法[8]。说明学生文献检索能力较差,因此,其毕业设计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其课题的创新性。

1.3教师指导问题

大学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面临着职称晋升的压力,因此教学和科研压力大,毕业设计期间指导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学科研任务与毕业设计指导之间难平衡。部分教师对毕业设计内容重视程度不高,给学生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课题雷同,选题陈旧,课题重复程度高。因此,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到相似的设计资料,给了学生抄袭的机会,从而无法检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此外,青年教师缺乏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尤其是部分环境工程授课教师其专业并不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导致其在指导学生做设计类毕业设计时并不能准确指出学生计算的错误或者CAD图纸绘制不合理的地方。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一般要求其具有博士学位以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然而,目前的博士培养体系大多侧重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而对工程实践素养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多数博士生基础科研能力较强而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教授具有工程背景的课程或实践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储备,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2毕业设计改进措施探讨

2.1毕业设计提前开展

学院提前开展毕业设计动员,并顾及学生升学就业。针对大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精力有限,可以将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提前,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指导教师可在大四上学期布置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可尽早检索资料,利用寒假时间将英文翻译提前完成[9],在最后一学期就全身心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针对实验类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在大二时开始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参加省部级、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各类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等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技能及素养。在此期间,学生所做的实验数据可作为毕业设计一部分内容,此种方式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也可丰富毕业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又不影响学生就业与考研复试准备。

2.2毕业设计全过程监督

指导教师加强监管,师生全流程共管,学院全过程监督。每年在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时,学院动员学生培训,强调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过程中关键节点要跟踪查实,同步毕业设计周进展及指导日志,且不定期按比例抽查学生毕业设计执行情况。毕业设计初期阶段是毕业设计实验方案或工艺设计的确定阶段。首先,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选题要新,可与新兴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这样学生网络搜索的参考内容相对较少,可激发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指导教师在给学生发布毕业设计选题后,学生应对课题相关内容,研究背景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前期的分析总结。此阶段对毕业设计后期实验方案的操作执行、工艺设计的计算及图纸绘制和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初期阶段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学生的实验方案或工艺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把关。毕业设计中期阶段是实验开展或工艺计算图纸绘制的阶段,指导教师应按照任务书的工作进度对学生进行全程监管,通过每周当面检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以便把控学生的毕业设计的内容及进度。同时在此阶段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以及图纸的绘制进行规范化指导,避免后期花费太多的精力为学生修改。在中期的毕业设计监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按照毕业设计评价标准审核学生的态度,对于不主动沟通联系的、态度敷衍的学生要予以提醒或警告。针对严重滞后的学生集中管理,严格督促。各教研室、各专业间互查毕业设计中期进度。教务处在中期阶段应对学院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采取督导对各学院集中检查,通过参照毕业设计任务书检查学生是否完成相关毕业设计工作,咨询学生考查指导教师是否认真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提出意见,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教师予以批评。毕业设计后期阶段主要是论文定稿和答辩阶段。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说明书或图纸格式进行质量把控。主要针对学生毕业论文中排版的合理性、不同标题字体格式,图表绘制格式及参考文献引用形式等按照学校模板统一。针对CAD图纸,指导教师需从构筑物平图面、剖面图的制图规范、图纸图框的规范性、图中文字说明格式等进行把控。

2.3优化教师队伍组成

学校应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交流,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参与课堂授课。学校每年可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10-11]。具备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扩展学生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环境工程现场的认知,同时可有效解决大学生工程素质低的问题。学校也可尝试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或工程师,尤其对应用型大学来说,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研究侧重基础理论的博士教师更具备相应的优势。以此逐渐调整教师队伍组成,形成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4持续改进

每年毕业设计结束后,学院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培训,针对当年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互相分享促进,以优带弱,共同提升。具有丰富毕业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学生获得校级或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的教师总结分享其相关指导经验。针对部分青年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能力较差的问题,学校可开展相关专题培训以加强青年教师指导能力。

3结语

平面毕业论文范文6

(一)课程设计水平下降

“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任课教师结合林化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给定设计任务、学生每人一题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根据给定的设计任务,学生首先要查阅参考资料,选定所用的生产工艺;然后进行物料和热量衡算,并根据物料和热量衡算选择所用的设备;最后编制设计说明书,并使用CAD软件绘制所设计工厂的平面布置图、流程布置图,以及画出一个处理单元的工艺流程图(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近几年来,学生完成的林化专业课程设计出现了质量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设计说明书的页数变少、设计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不平衡、设备选型与计算不符,以及设计图纸的排版格式不当、尺寸标注不正确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还存在抄袭现象。

(二)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

在“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省事,要求任课教师提供相似的设计样本。如果没有设计样本,学生不会做,也不愿意去做。然而,一旦有了设计样本,学生就不会自己动脑筋,只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上一届学生的设计。不下功夫,自然也不可能有创新,所以学生完成的林化专业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很差。

(三)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的质量评判标准

现行的“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考核通常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定设计任务,然后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说明书和绘制的图纸评定课程成绩。虽然有的任课教师会将学生的设计答辩成绩纳入课程成绩,但是所占的比例很少。而且不同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的要求不一样,评判标准也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任课教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设计,评定成绩的标准也存在差异。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的质量评判标准,课程成绩的评定不规范,都势必会影响“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所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强调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填鸭式教学方式仍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这样的设计类课程在高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随着高校教师工作量量化考核的推行,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工作量被人为地打了折扣,赋予的分值较低。这导致教师对设计类课程教学缺乏积极性,不愿花费大量精力去精心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

(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工科学生不能脱离工厂的实际,课程设计是工科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工厂设计能力为目的的。然而,一些学生认识不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为课程设计很好完成,加加班做几天就能完成;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设计无关,既然以后用不着,了解一下过程就行了,所以就不想用心学,根本不愿意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

(三)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大学4年级第1学期的最后2周。在这个时间段,本科生其他课程的考试都已经结束了,原本可以安安心心做课程设计了,但是实际上这一时间安排使“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首先,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科生找工作的时间不断提前。大学4年级第1学期,学生已经开始在找工作了,有的学生还要到就业意向单位实习。其次,在这一时间段,有些学生已开始做毕业论文实验,有些学生已经着手准备考研了。而且,学生会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作业都集中到这个时间段完成,所以除了要完成林化专业课程设计之外,往往还要完成其他的课程设计或课程结业论文。此外,有些学生为了早些回家对课程设计应付了事;或者哪个任课教师要求严、抓得紧,哪门课程的作业就完成得“早”和“好”。在上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精力不集中,花费的时间少,更缺乏创新的动力,这都势必会影响课程设计的质量。

(四)课程设计的资料欠缺、内容老化

“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松香生产车间、单宁酸生产车间、活性炭生产车间的设计等。由于松香、单宁酸、活性炭这些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设备一般比较落后,现代化的企业很少,所以生产车间的设计内容更新周期很长,这导致课程设计内容一直存在老化的问题。同时,学校图书馆中有关林化专业课程设计的资料很少,有的图书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所以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可查的资料不多。即便学校图书馆有一些比较新的设计类参考资料,如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等,但是由于库存册数很少,所以不能满足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需要。此外,现在网上可查的相关资料也不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课程设计的创新。

(五)教师对课程设计的审查不严

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工作实行的是量化考核,由于量化考核对设计类课程教学工作量赋予的分值较低,所以难以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我国对高校的排名、对教师职称的评定和工作业绩的考核等都更注重科研成果部分,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也导致高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不够。此外,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完成课程设计的一些环节时基本是走形式。但是,如果设计类课程考核不及格,不及格的学生还要在大学4年级第2学期补做课程设计,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会影响学生找工作,进而影响学校的就业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往往不敢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过于严格要求。上述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审查不严的原因。笔者曾对林产化工专业2008级和2009级本科生开展有关“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同时,在对教学质量下滑进行归因时,32.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重视、觉得以后不一定用得上,28.6%的学生认为是课程设计资料欠缺、内容老化,21.4%的学生认为是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与找工作、准备考研、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其他事情的时间有冲突,14.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课程设计很容易通过考核所以不需要太认真,3.6%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印证上述的原因分析。

三、提高“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提高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

大学的科研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当前高校对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下降、任课教师缺乏用心指导课程设计的积极性等问题,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提高对设计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课程教学工作量核定、课程设计经费投入、课程设计质量评价等方面入手,加大对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投入和监控力度,以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在学生开始“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学习之前,林化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加大对课程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对设计类课程的重要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学生学习“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之初,任课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工厂生产设计的能力,并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工科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其次要通过课程设计应用典例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即使现在看也许将来的工作用不到,但并不意味着一直都用不到,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课程设计有利于提高其综合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三)切实保证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

原来将“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安排在大学4年级第1学期的最后2周,主要是考虑这个时间段其他课程都已经结束了,不会因为课程设计影响到其他课程的进度,从而有利于保证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课程考试、找工作、毕业实习、考研准备、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学生想早日回家等诸多因素都影响到了“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为了突破这一困境,首先,任课教师要在大学4年级第1学期的中间时间段提前布置课程设计任务,甚至可以在学生开始专业实习之前就布置,让学生带着设计任务到工厂实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对课程设计的原料情况、产品销售、选厂地点、工艺流程、设备型号、污染控制等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再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设计方案的考虑,为完成课程设计作好准备。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的课程设计富有创新性。其次,为了避免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草草了事、提前回家过年,任课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并且要求学生只能在设计周的最后2天上交设计说明书和图纸。通过采取这些保证课程设计教学时间的措施,不仅使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实际时间加长了,使课程设计时间得到了保障,而且有利于促进“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丰富课程设计的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程设计离不开大量相关资料的支撑。学生只有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比较,扬长避短,才能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也只有通过探讨各种工艺的优缺点,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针对目前可供“林化专业课程设计”使用的资料严重短缺的情况,笔者建议一方面学校要加大相关资料的采购力度;另一方面,学校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教务处与科研处的合作,推动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使科研成果能够为教学服务、能够为教学所用。例如,可以将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如新型工厂设计、工艺设计等纳入“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丰富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将学校开展科学研究所需建立的工厂基地作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样本,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从而避免课程设计内容的老化,进而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体化。

(五)尽快建立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体系

要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就必须建立合理的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并以之规范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对课程设计进行有效的监控。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所以笔者建议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整体工作,出面组织有指导课程设计经验的教师共同研讨并建立涵盖课程设计准备、课程设计指导、课程设计效果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同时,由各学院和教研室负责制订具体课程的质量标准,并在定期检查、评价课程教学及其效果的基础上,及时完善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语

平面毕业论文范文7

(一)课程设计水平下降

“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任课教师结合林化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给定设计任务、学生每人一题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根据给定的设计任务,学生首先要查阅参考资料,选定所用的生产工艺;然后进行物料和热量衡算,并根据物料和热量衡算选择所用的设备;最后编制设计说明书,并使用CAD软件绘制所设计工厂的平面布置图、流程布置图,以及画出一个处理单元的工艺流程图(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近几年来,学生完成的林化专业课程设计出现了质量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设计说明书的页数变少、设计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不平衡、设备选型与计算不符,以及设计图纸的排版格式不当、尺寸标注不正确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还存在抄袭现象。

(二)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

在“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省事,要求任课教师提供相似的设计样本。如果没有设计样本,学生不会做,也不愿意去做。然而,一旦有了设计样本,学生就不会自己动脑筋,只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上一届学生的设计。不下功夫,自然也不可能有创新,所以学生完成的林化专业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很差。

(三)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的质量评判标准

现行的“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考核通常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定设计任务,然后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说明书和绘制的图纸评定课程成绩。虽然有的任课教师会将学生的设计答辩成绩纳入课程成绩,但是所占的比例很少。而且不同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的要求不一样,评判标准也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任课教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设计,评定成绩的标准也存在差异。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的质量评判标准,课程成绩的评定不规范,都势必会影响“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所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强调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填鸭式教学方式仍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这样的设计类课程在高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随着高校教师工作量量化考核的推行,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工作量被人为地打了折扣,赋予的分值较低。这导致教师对设计类课程教学缺乏积极性,不愿花费大量精力去精心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

(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工科学生不能脱离工厂的实际,课程设计是工科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工厂设计能力为目的的。然而,一些学生认识不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为课程设计很好完成,加加班做几天就能完成;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设计无关,既然以后用不着,了解一下过程就行了,所以就不想用心学,根本不愿意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

(三)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大学4年级第1学期的最后2周。在这个时间段,本科生其他课程的考试都已经结束了,原本可以安安心心做课程设计了,但是实际上这一时间安排使“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首先,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科生找工作的时间不断提前。大学4年级第1学期,学生已经开始在找工作了,有的学生还要到就业意向单位实习。其次,在这一时间段,有些学生已开始做毕业论文实验,有些学生已经着手准备考研了。而且,学生会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作业都集中到这个时间段完成,所以除了要完成林化专业课程设计之外,往往还要完成其他的课程设计或课程结业论文。此外,有些学生为了早些回家对课程设计应付了事;或者哪个任课教师要求严、抓得紧,哪门课程的作业就完成得“早”和“好”。在上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精力不集中,花费的时间少,更缺乏创新的动力,这都势必会影响课程设计的质量。

(四)课程设计的资料欠缺、内容老化

“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松香生产车间、单宁酸生产车间、活性炭生产车间的设计等。由于松香、单宁酸、活性炭这些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设备一般比较落后,现代化的企业很少,所以生产车间的设计内容更新周期很长,这导致课程设计内容一直存在老化的问题。同时,学校图书馆中有关林化专业课程设计的资料很少,有的图书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所以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可查的资料不多。即便学校图书馆有一些比较新的设计类参考资料,如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等,但是由于库存册数很少,所以不能满足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需要。此外,现在网上可查的相关资料也不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课程设计的创新。

(五)教师对课程设计的审查不严

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工作实行的是量化考核,由于量化考核对设计类课程教学工作量赋予的分值较低,所以难以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我国对高校的排名、对教师职称的评定和工作业绩的考核等都更注重科研成果部分,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也导致高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不够。此外,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完成课程设计的一些环节时基本是走形式。但是,如果设计类课程考核不及格,不及格的学生还要在大学4年级第2学期补做课程设计,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会影响学生找工作,进而影响学校的就业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往往不敢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过于严格要求。上述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审查不严的原因。笔者曾对林产化工专业2008级和2009级本科生开展有关“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同时,在对教学质量下滑进行归因时,32.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重视、觉得以后不一定用得上,28.6%的学生认为是课程设计资料欠缺、内容老化,21.4%的学生认为是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与找工作、准备考研、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其他事情的时间有冲突,14.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课程设计很容易通过考核所以不需要太认真,3.6%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印证上述的原因分析。

三、提高“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提高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

大学的科研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当前高校对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下降、任课教师缺乏用心指导课程设计的积极性等问题,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提高对设计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课程教学工作量核定、课程设计经费投入、课程设计质量评价等方面入手,加大对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投入和监控力度,以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在学生开始“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学习之前,林化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加大对课程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对设计类课程的重要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学生学习“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之初,任课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工厂生产设计的能力,并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工科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其次要通过课程设计应用典例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即使现在看也许将来的工作用不到,但并不意味着一直都用不到,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课程设计有利于提高其综合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三)切实保证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

原来将“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安排在大学4年级第1学期的最后2周,主要是考虑这个时间段其他课程都已经结束了,不会因为课程设计影响到其他课程的进度,从而有利于保证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课程考试、找工作、毕业实习、考研准备、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学生想早日回家等诸多因素都影响到了“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为了突破这一困境,首先,任课教师要在大学4年级第1学期的中间时间段提前布置课程设计任务,甚至可以在学生开始专业实习之前就布置,让学生带着设计任务到工厂实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对课程设计的原料情况、产品销售、选厂地点、工艺流程、设备型号、污染控制等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再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设计方案的考虑,为完成课程设计作好准备。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的课程设计富有创新性。其次,为了避免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草草了事、提前回家过年,任课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并且要求学生只能在设计周的最后2天上交设计说明书和图纸。通过采取这些保证课程设计教学时间的措施,不仅使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实际时间加长了,使课程设计时间得到了保障,而且有利于促进“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丰富课程设计的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程设计离不开大量相关资料的支撑。学生只有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比较,扬长避短,才能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也只有通过探讨各种工艺的优缺点,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针对目前可供“林化专业课程设计”使用的资料严重短缺的情况,笔者建议一方面学校要加大相关资料的采购力度;另一方面,学校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教务处与科研处的合作,推动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使科研成果能够为教学服务、能够为教学所用。例如,可以将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如新型工厂设计、工艺设计等纳入“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丰富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将学校开展科学研究所需建立的工厂基地作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样本,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林化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从而避免课程设计内容的老化,进而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的一体化。

(五)尽快建立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体系

平面毕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且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责任。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1],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大学期间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能力[2-5],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一次演习。环境工程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知识、查阅文献以及综合利用专业知识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深造打好基础。此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力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积极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因此,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训练的检验,可深入理解和落实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6]。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目标。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理论知识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完成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毕业设计来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是应用型本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毕业设计时间紧张、学生积极性低、毕业设计内容难度不一、毕业设计过程监管力度弱、教师指导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执行情况,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供参考。

1毕业设计现状及问题

1.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问题

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这一学期是学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时期,因此形成了就业升学与毕业设计前期冲突。在毕业设计前期,大部分学生将精力花在找工作或者工作实习上,以及考研复试的准备上。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度不高,导致前期毕业设计进度缓慢,效果较差,到毕业设计后期为赶进度,学生应付了事,导致其毕业设计质量较差。由于学校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非常重视,因此学生忙于找工作及准备研究生复试与指导教师期望的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1.2毕业设计内容质量问题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来说,毕业设计开展方式不一,一般可分为两类:实验类和设计类。对实验类毕业设计来说,学生的实验技能基本通过本科学习期间相对简单的化学实验课获得。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及素养,在毕业设计实验过程中无法达到指导教师要求的实验水平。此外,由于毕业时间较短,指导教授给学生下达的实验任务一般较简单,创新性不强。最终导致实验数据质量相对较差,毕业设计深度不够,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以我校为例,环境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题目多为污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选题较陈旧。学生对不同的污废水处理工艺理解不够透彻,针对不同的污废水类型,采取的工艺类似,因此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着重复的设计内容,CAD图纸相似的情况。在设计计算方面,学生习惯性地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对构筑物进行计算,未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及未选用合理的国家标准或规范进行设计,导致部分构筑物设计计算结果脱离实际[7]。学生在CAD图纸绘制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图纸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构筑物的结构和空间布局绘制不清楚、不准确,构筑物尺寸标注不规范或缺失;图纸比例尺设置不合理,图纸说明及字体大小及样式不统一;平面布置图中构筑物的布置以及高程图中构筑物的标高设置太随意,不切合实际。此外,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常常存在着字体格式,段落行距等不统一,页眉页脚设置错误,表格形式不按照三线格要求,表头排版有误等问题。说明学生对word等基本的文档编辑软件使用的不熟练,基本功较差。除格式错误外,设计说明书中引用的相关国家规范标准不够准确,或相关参考文献年代较远。因此,学生对自己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发展前景以及其他环境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等不甚了解,无法针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以及提出自己独立的想法[8]。说明学生文献检索能力较差,因此,其毕业设计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其课题的创新性。

1.3教师指导问题

大学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面临着职称晋升的压力,因此教学和科研压力大,毕业设计期间指导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学科研任务与毕业设计指导之间难平衡。部分教师对毕业设计内容重视程度不高,给学生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课题雷同,选题陈旧,课题重复程度高。因此,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到相似的设计资料,给了学生抄袭的机会,从而无法检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此外,青年教师缺乏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尤其是部分环境工程授课教师其专业并不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导致其在指导学生做设计类毕业设计时并不能准确指出学生计算的错误或者CAD图纸绘制不合理的地方。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一般要求其具有博士学位以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然而,目前的博士培养体系大多侧重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而对工程实践素养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多数博士生基础科研能力较强而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教授具有工程背景的课程或实践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储备,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2毕业设计改进措施探讨

2.1毕业设计提前开展

学院提前开展毕业设计动员,并顾及学生升学就业。针对大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精力有限,可以将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提前,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指导教师可在大四上学期布置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可尽早检索资料,利用寒假时间将英文翻译提前完成[9],在最后一学期就全身心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针对实验类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在大二时开始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参加省部级、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各类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等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技能及素养。在此期间,学生所做的实验数据可作为毕业设计一部分内容,此种方式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也可丰富毕业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又不影响学生就业与考研复试准备。

2.2毕业设计全过程监督

指导教师加强监管,师生全流程共管,学院全过程监督。每年在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时,学院动员学生培训,强调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过程中关键节点要跟踪查实,同步毕业设计周进展及指导日志,且不定期按比例抽查学生毕业设计执行情况。毕业设计初期阶段是毕业设计实验方案或工艺设计的确定阶段。首先,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选题要新,可与新兴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这样学生网络搜索的参考内容相对较少,可激发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指导教师在给学生发布毕业设计选题后,学生应对课题相关内容,研究背景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前期的分析总结。此阶段对毕业设计后期实验方案的操作执行、工艺设计的计算及图纸绘制和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初期阶段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学生的实验方案或工艺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把关。毕业设计中期阶段是实验开展或工艺计算图纸绘制的阶段,指导教师应按照任务书的工作进度对学生进行全程监管,通过每周当面检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以便把控学生的毕业设计的内容及进度。同时在此阶段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以及图纸的绘制进行规范化指导,避免后期花费太多的精力为学生修改。在中期的毕业设计监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按照毕业设计评价标准审核学生的态度,对于不主动沟通联系的、态度敷衍的学生要予以提醒或警告。针对严重滞后的学生集中管理,严格督促。各教研室、各专业间互查毕业设计中期进度。教务处在中期阶段应对学院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采取督导对各学院集中检查,通过参照毕业设计任务书检查学生是否完成相关毕业设计工作,咨询学生考查指导教师是否认真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提出意见,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教师予以批评。毕业设计后期阶段主要是论文定稿和答辩阶段。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说明书或图纸格式进行质量把控。主要针对学生毕业论文中排版的合理性、不同标题字体格式,图表绘制格式及参考文献引用形式等按照学校模板统一。针对CAD图纸,指导教师需从构筑物平图面、剖面图的制图规范、图纸图框的规范性、图中文字说明格式等进行把控。

2.3优化教师队伍组成

学校应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交流,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参与课堂授课。学校每年可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10-11]。具备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扩展学生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环境工程现场的认知,同时可有效解决大学生工程素质低的问题。学校也可尝试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或工程师,尤其对应用型大学来说,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研究侧重基础理论的博士教师更具备相应的优势。以此逐渐调整教师队伍组成,形成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4持续改进

每年毕业设计结束后,学院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培训,针对当年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互相分享促进,以优带弱,共同提升。具有丰富毕业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学生获得校级或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的教师总结分享其相关指导经验。针对部分青年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能力较差的问题,学校可开展相关专题培训以加强青年教师指导能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