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例6篇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1

一次性塑料口杯

医疗垃圾病毒的危害性是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国际上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已被列入控制危险废物转移的《巴尔赛公约》条款之中,我国也将其列入《国际危险废物名录》,国务院也于2003年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目前,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垃圾处理仍不够重视,导致医疗垃圾的泛滥。据《华商报》报道,目前在西安,一些小型加工厂通过各种不法渠道将回收来的一次性输液器、塑料瓶、一次性口杯、,经过简单处理,便生产出一袋袋的塑料颗粒。然后将这些塑料颗粒运往各地,大部分用来生产一次性食品袋,还有部分则被掺进聚丙烯废料里,变成生产一次性塑料口杯的“黄金原料”。

在这里,这些医疗垃圾瞬间“焕然一新”,变成了外人根本无法看出究竟的化工原料。

据了解,目前一吨聚丙烯粉料要11000多元,而掺入白色塑料颗粒(俗称白丙)以及回收塑料口杯粉碎后的旧料还不到5000元一吨。由于聚丙烯粉料价格上涨,原本地下生产的一次性塑料口杯,目前更是节约成本用旧料生产。生产净利润在每吨千元左右。可以说,没有旧料,塑料口杯厂单纯使用聚丙烯粉料根本难以生存。

毫不夸张地说,医疗垃圾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香油瓶曾是医院用过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瓶;医疗垃圾制成了透明肩带、纯净水桶和食品包装袋;纱布、绷带、带血棉球重新制成了棉球;医疗垃圾致使儿童毁容、医疗废弃石膏被用去做了豆腐……

医疗垃圾管理

要从源头遏制

医疗垃圾往往使病人旧病未去新病又来,不仅给其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在精神上也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人们谈虎色变,医疗垃圾之害大有“猛于虎”的样子。

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又是各种疾病的传染源。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二次使用,等于把各种病菌直接注入病人的身体里,病人有可能感染上各种疾病,危害巨大。

尽管从总数来说,有问题的医疗器械是极少数,但对于一条生命来说,一支不洁的一次性注射器也许就能毁了他的全部;医疗器械是用来救死扶伤的,一旦其成为生命的杀手,也就是公众对其产生信任危机的时候,这才是真正危险的。因此,对于医疗垃圾的危害性,应该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怎么喊打也不过分。所以,医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从源头遏制医疗垃圾流入市场。

陕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陈学文指出,目前医疗垃圾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源头在医院,医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他们要求各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展开自查,摸清流向,发现问题的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进行纠正。

个体诊所里的医疗垃圾

回收难

目前个体诊所医疗废物回收的执行情况很难达到全面彻底。个体诊所数量多,分布散乱,逐个诊所进行回收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其次,这些小型个体诊所往往散布在狭小的巷子里,回收车辆难以驶入,也是回收难以全面开展的一个原因。至于那些非法个体诊所,回收的困难就更大了。

据调查,某市目前存在的非法医疗机构达数千家之多,每天产生的垃圾约10吨,每月将有300吨,全年就可达到约1200吨。这些医疗垃圾没有经专门的处理,大部分与普通的生活垃圾一起进行常规处理。更为严重的是:一是注射器、输液器等类的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一次性废弃器械被不法分子回收利用,或经加工后又以低廉的价格卖给非法诊所重新使用;二是纱布、棉花、敷料等类的废弃物被捡破烂者卖给黑心棉一类的地下加工厂,经过简单处理后制成棉衣棉被后流回市场;三是非法医疗机构将药瓶、器皿等类废弃物卖给拾荒人员,未经严格处理就改变用途用以填装其它物品等。

医疗垃圾残留及衍生的大量病菌是十分有害有毒的物质,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传播和蔓延。解决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做好医疗垃圾处理工作,认真落实医疗垃圾监管责任制。同时应加大对基层“黑”诊所查处力度,加大废品回收站非法回收医疗垃圾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医疗垃圾处理过程的监管力度;对全市集中处理的医疗垃圾处理场应切实加强安全管理,要充分意识到医疗垃圾处理场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老百姓对医疗垃圾场建设安全问题的担忧,切实采取相关安全保障措施,并适当做好宣传,解除恐惧心理,让老百姓放心。

随意处理医疗垃圾

将受严惩

西安市卫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明确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同“西安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签订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合同,按规定将医疗废物交由“处置中心”集中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允许非法转让、买卖和遗弃医疗废物;不允许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不允许交由非环保部门许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医疗垃圾要专人负责、严格消毒、分类收集、定点存放、集中处置、统一销毁,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严把出口关,坚决杜绝医疗垃圾流向社会;固定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人员培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哪个单位发生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将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负责人强调,凡不按相关规定回收处理医疗垃圾的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将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同时追究院长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垃圾处理应建立

长效解决机制

SARS疫情发生以来,医疗垃圾的处理不仅成为各家医院迫在眉睫的难题,也日益引起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日前,有人就医疗垃圾处理问题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言,需尽快建立起医疗垃圾处理长效解决机制。

医疗垃圾(危险废物)不同于生活垃圾,应慎重实行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强调政府的严密监控制约,否则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伤害。医疗垃圾的处理,从国际到国内,已经出现多起伤害事件和环境公害事件。如伦敦的“死云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台湾曾经有79%的海滩被医疗垃圾污染。正因为问题的严重,世界各国对医疗垃圾的管理基本采取行政性管理,制定严格的五联单制度和严厉的处罚措施,即:专用容器收集、收运司机当面过镑填单、专门封闭冷藏运到处理厂过磅填单、进贮藏室过磅填单、出贮藏室进焚烧炉过磅填单、汇总到环保行政部门后回单给卫生部门。如果中间某个环节出现遗失、发生泄漏,将按杀人罪论处。因此这是一项责任性很强,属于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不应由私人公司来替代行政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医疗垃圾应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但是,全国各地医疗垃圾的操作运行部门却是“多龙治水”,分属于卫生、环保、城建、市政环卫等不同职能部门,甚至私营企业。就北京市而言,“非典”疫情发生前,医疗垃圾处理运营由卫生局主管,交给某个公司来做。“非典”疫情发生后,市政府做了协调,临时转由市政管委会分管。国家有关部门应系统协调,改变目前管理体制不顺的局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医疗垃圾的监管,并明确细化环保部门对该项工作的管理职能和操作流程,保证在工作中有法可依,使医疗垃圾的处理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出台后,各地到目前为止,仍未能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造成各地有法不依、难于执行的局面,从而产生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有的小医院,暗中收回利用一次性输液管和针头;也有不法商贩,将未经彻底消毒和毁形的医疗垃圾,重新制成其他用品。正是这些不法行为,使得由医疗垃圾引发的危害健康事故频频发生。

就医疗垃圾的系统管理而言,应由国家环保局牵头,在国家层面上制定有关垃圾收集、运输、储存、处理、消毒和系统管理规范制度,并尽快制定出“医疗垃圾处理技术和污染防治的标准”。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0

我院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拥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在医疗废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2009年1月开始我院领导与院感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对照标准,查找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层层落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概念区分不清:医院废物与医疗废物概念混淆,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与一些医院的实习生。不知道医院废物是属于无危害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工作中常常发现感染性废物中混有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中混有损伤性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输液袋外包装,药物包装盒等医疗垃圾属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过沾有血液的中单、棉签、棉球及医务人员的口罩与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疗室的黄色医疗垃圾筒内。

医院废物暂存库房管理不到位:库房无专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积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没有照明设施,没有水龙头及地下排污水条件,没有防鼠、防蚊、防盗等设施,也没有各种消毒、洗手等必备设施与条件。

制度制定不够全面: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缺少重视,制度制定不够健全,管理与检查的力度不够。

缺少培训: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和办法学习培训不到位,各科处理医疗废物及管理暂存库房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医院从农村招进来,年龄偏大,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个别勤杂工把一些医疗废物如橡胶手套等私自出卖。

职业防护不够重视:各科废物处理人员与暂存库房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收集医疗废物与处理医疗废物时没有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医院发放的防护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胶鞋等。

管理对策

领导重视:医院加大投入,与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签定合同,使用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要求的各种包装容器,如防刺破的带盖利器盒,各种型号的黄色废物袋,黄色脚踏医疗废物桶、黄色医疗废物周转箱等,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防护措施、各种警示标识及监督考核等,各部门负责人与专职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暂存库房的设置:库房位置应远离医院医疗区与生活区。应有严密防鼠、防蚊、防盗设施,地基保证不受雨水冲击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畅。具备良好照明设施和通风条件,每天用紫外线灯管对暂存库房进行空气消毒。库房内废物按医疗废物五大类分别放入周转箱内,相应位置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交接记录要齐全,签名要完整。

加强学习与培训:对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工作中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正确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等现象的发生。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3

1.1领导不重视随着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部分院方领导更多的关注于临床治疗效果而忽视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片面的认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投入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只是临时的应对检查工作,未形成医院感染的系统管理模式[2]。未能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并制定相关制度。

1.2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缺乏医护人员未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院感染的标准未形成正确认识,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知识知晓率低。

1.3医院感染的管理混乱杀菌消毒设施简陋,器械消毒程序不明确,医疗器械杀菌消毒不彻底,操作方法不规范,甚至使用过期消毒剂杀菌消毒,盛放消毒液的器具未及时更换造成污染,不能保证杀菌消毒的有效性。无菌包出现过期及潮湿等情况。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不规范。未建立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不规范。高压灭菌容器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经过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参与调查的卫生院的高压灭菌容器的消毒人员均未进行专业培训,不了解消毒的具体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手部清洁的具体步骤不了解,部分医院为了节约费用,甚至没有洗手液及消毒剂。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洗手,造成感染。

1.4医疗垃圾管理不规范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医疗垃圾未进行妥善处理,增加再次流入市场的风险。多数卫生院存在医疗垃圾存放地点及医疗垃圾的处理记录不完全。

1.5环境布局不合理部分卫生院的手术室、处理室、产房及供应室布局不合理,未严格划分各个区域。

1.6消毒记录不完善消毒记录应真实、完整的记录器械的消毒情况,同时消毒记录也是在产生医疗纠纷时具有法律效率的依据。消毒记录的规范化书写是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护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措施。

2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对策

2.1领导需提高重视卫生管理部门加强对各卫生院进行监管及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卫生院领导及上级领导应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充分认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预防传染病在院内爆发的重要措施。应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投入和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2.2建立独立科室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模式,在院内设立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需专人负责,消毒过程及消毒标准需要严格遵照卫生部的规定进行规范化的消毒,消毒供应室人员分工明确[3]。

2.3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的新知识,针对在防控医院感染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同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及时掌握文件的精神、具体要求,并更新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整体水平[4]。通过学习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考核,考核成绩同职称评比挂钩。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医院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将培训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2.4加强医疗垃圾的管理力度制定医疗垃圾的监管制度,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及相关管理责任人,将生活垃圾同医疗垃圾分类。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需要及时毁型,防止再次流入市场。设立医疗垃圾储存站,并定期对医疗垃圾储存站进行消毒,对医疗垃圾的转运及处理进行登记,妥善保管记录。对医疗垃圾储存站的工作人员需进行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提供相关防护措施。

2.5建立监督及考核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监督队伍建设,通过绩效及激励机制,提高监督人员及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监督部门应定期进行全院医院感染工作的检查,针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习及讨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6加强病例监控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控工作,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妥善处理,防止医院感染的爆发[5]。医护人员若出现迟报及漏报的情况应根据奖罚制度给予处罚。

2.7加强消毒隔离监管力度做好物品的清洁和杀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配置浓度,合理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工作,做好高压灭菌炉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人员的知识培训,需要定期检查杀菌消毒的效果,保证杀菌消毒的效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整改措施。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的规范化管理,手部卫生是预防卫生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的正确清洁方法培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合理的佩戴无菌衣帽及手套,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8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一次性医疗物品需严格执行准入制,一次性医疗物品需核查三证,进货时严格把关,防止伪劣物品进入医疗部门。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地震;垃圾;次生灾害;传染病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绵阳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受灾县市区9个,乡镇274个,人口41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6.4%。其中,北川县城、陈家坝乡,平武南坝镇、平通镇等地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伤严重。截至到6月10日18时,绵阳市地震灾害死亡21963人,受伤167742人,失踪8744人。 我院是距离重灾区最近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震发生后,医院倾全院之力,救治来自灾区的众多伤员。 地震后短短10分钟,我院已收治伤员3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员人数急剧上升,整个门诊大楼广场已躺满了伤病员,加上医院原有的1000多住院病人,医院已严重超负荷运转,而伤员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震后第2天,我院已收治地震伤员1000多人,加上大批的自愿者、家属及外援人员,我院日均滞留人数达到上万人,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急剧上升,医疗垃圾量是平时的3-4倍,日均700多公斤;而生活垃圾更是达到平时的20倍,日均20多吨。医院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人口多、密度大,加之正值炎热天气,帐篷温度高,伤员抵抗力下降,大量的垃圾存在是极大的次生环境灾害隐患,也是滋生蚊蝇、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院当机立断,及时采取措施,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日日清除、日日消毒,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1  医疗垃圾的危害及灾区固体废物的特点

1.1  医疗垃圾的危害[1]

垃圾特别是医疗垃圾中存在着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号称为“顶级杀手”。医疗垃圾的危险性常表现为锐器伤害,如针头、刀片、碎玻璃等,而这些锐器随时带有各种传染病毒,一旦被刺很有可能发生相关传染病的感染。不仅如此,非锐器性医疗垃圾也会对医务人员及垃圾清运工、就医患者、医院行政人员、病员探视人员、玩耍的儿童等造成威胁。

1.2  灾区固体废物的特点

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垮塌,灾民和救援人员集中居住,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易腐有机物和传染性污染物,包括抢险期产生的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粪便,复苏期灾民安置点产生的生活垃圾、粪便,还有灾区的死禽畜,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成为水体污染源,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夏季虫媒传染疫情;二是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主要是地震中大批与有毒有害化学品相关工矿企业及仓储库房的损毁导致的相当数量的有毒有害危险废物,伴随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外泄,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区域污染;三是建筑垃圾,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损坏及道路等市政设施的损毁,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物,在复苏期和重建期,建筑废物必须进行清理、处置。

2  垃圾处理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医院向灾民、伤员、志愿者印发了大量宣传资料,引导他们将垃圾投放到固定地点,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和粪便,提醒他们注意饮水和食品安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严防大范围传染病的发生。

2.2  加强垃圾分类工作

加强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要求各病区、医疗点严格按要求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以防医疗垃圾对社会造成危害。

2.3  增设垃圾收集点

 

在人员集中的门诊广场、门诊大厅增设数十个生活垃圾箱、桶,使生活垃圾能够做到定点堆放,全面消毒,并及时清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

   

在各帐篷病区、门诊楼增设医疗垃圾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对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疗垃圾专业处理公司实行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和全面消毒。

2.4  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

(1)在各病区、各片区,特别是人员高度集中的门诊广场、门诊大楼,加大清洁力度, 增加了两倍的清洁工,做到随时清扫,时时保持整洁、干净,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每天组织20多名自愿者专门对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扫,清除所有垃圾,并进行专门消毒灭菌。(3)增加垃圾清运次数  与环保部门等垃圾清运公司协商,增加垃圾清运次数,由原来两天运一次医疗垃圾改为一天一次;而环保部门还专门停放了一辆载重15吨的垃圾车在医院收集垃圾,每天往返两次,清除所有垃圾,决不让任何垃圾在医院过夜。

2.5  注重自我保护与防范工作

对所有与垃圾接触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增加垃圾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对其发放防护手套、口罩、防护衣、防护靴等,防止被感染的机会。加大消毒、灭菌范围与力度。购置大量消毒灭菌药物,每天指派专门人员24小时不间断对全院的各个病区、公共场所、帐篷等进行定时消毒、定时灭菌,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

3  结  果

   

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院在地震期间顺利清除了上千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极大地避免了灾后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抽血室;交叉感染;管理

【摘要】  针对本院门诊抽血室为全开放式格局,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出抽血室工作流程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管理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  抽血室;交叉感染;管理

本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高达4000多人次,门诊每天需采血人数多达500人次,为了方便医患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将抽血室由过去相对封闭的工作室改为全开放式。抽血室工作人员采血工作量大,流动人员多且面对大量没有确诊的门诊病人,频繁密切接触病人的血液标本,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病人大多数免疫防御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缺陷,是最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地方。因此,做好抽血室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 人员管理

(1)抽血室管理者对所有在采血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2)对于新护士、实习生、保洁员先培训后上岗。对她们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认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传播途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人都会“六步洗手法”,狠抓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感染的机会。WwW.133229.COm(3)对于高年资护士,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对这一现象除了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外,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在抽血高峰时,采取弹性排班、增派人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 抽血室物品环境的管理

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抽血室的环境、物品消毒根据《医务人员医院的预防与控制》[1]采取以下措施:(1)止血带、消毒棉球由供应科集中配送,各种消毒容器、持物罐、镊子,采取独立包装消毒。消毒液和消毒容器要注明开瓶时间,消毒液的浓度要经常监测。(2)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抽血桌面、病人坐的椅子、试管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进行擦拭。(3)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及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空气细菌总数≤500cfu/cm2,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及医护人员手平均细菌数≤10cfu/cm2。(4)加强感染监控力度,科室感染控制联络员与感染控制科定期或不定期对抽血室各项感染管理措施物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5) 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与集中处理,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警示标识醒目。医疗垃圾如使用后的棉球、棉签及一次性治疗巾放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如各种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放入黑色垃圾袋,针头入利器盒,内容物不要超过容器的3/4,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抽血流程的管理

护士采血时戴口罩、帽子,工作服、帽子每周清洗消毒1次,口罩每4h更换1次,病人采血部位皮肤采用安尔碘消毒2次。病人一人一巾一管一针一手消,这里重要强化手消毒意识。护士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采血的工作是连续性的,病人多工作繁忙,每采一次血就洗手一次明显降低工作效率,易引起病人不满。若频繁使用消毒液擦手,护士的手易发皲裂,皮肤粗糙[2],我们的做法是抽血时要求护士戴手套,每次采血后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消毒双手方可接触下例病人,若接触特殊病人,如诊断明确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或皮肤破溃、手套破裂、沾有血迹等情况下,要求立即更换手套。

4 健康教育的指导

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 向病人宣传远离细菌从洗手开始,在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示意图。嘱病人在24h内勿清洗采血针眼处, 按压针眼处的消毒棉球勿随意丢弃,统一扔到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内。

5 针刺伤的管理

在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病例中90%是由针刺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3] 。 抽血室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基本功扎实做到忙而不乱,操作中勿回套用过的注射器,所有针头入利器盒,操作者每人身旁放一个利器盒,严禁两人共用一个利器盒。严禁护士手持采血针走动。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切勿按揉,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冼后再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感染控制科。

本科按照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感染控制科的相关规定,采取了以上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无因交叉感染引起纠纷和护理人员自身的感染。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7.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护理;医疗废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25―01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部分[1]。医疗废物中存在含有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及放射性有害物资,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在病区护理人员是接触医疗废物主要者,护士如何对医疗废物做好科学、有效的管理,防止污染物扩散和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中的有效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理工作流程和要求,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强化细节管理,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网络

1.1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病区自身特点,完善普外科病区感染控制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好病区特殊性医疗废物收集、存放、处理工作流程。

1.2 建立病区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实行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的质控小组三级管理网络,负责病区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层层管理,责任到人。

1.3 病区设立感染控制专责护士一名,定期到病房巡回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废物是否分类放置,有无混放或乱放,消毒液配比的浓度是否正确,紫外线空气消毒等等。及时与病房护士长沟通,采取有效解决的办法。通过强化细节管理,落实监督检查,做到层层把关。

1.4 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各病房、处置室、治疗室、污物间等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检查结果当场反馈,每月将综合质量分数报医院管理部门,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了病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使其走上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2 加强各级护理人员培训

2.1为了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由病区护士长、感控护士负责各层级护士培训,主要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基本知识,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理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以及紧急处理措施。

2.2新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实行岗前培训,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由浅入深,在思想认识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新入职护士执行医疗废物分类的依从性,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培训后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

2.3岗位护士培训:护士长针对医院感染或护理人员医用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薄弱环节,对护士采取分批培训,现场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医疗废物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将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为。

2.4骨干培训:主要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参加国内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市护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了解新动态、新技术,并以此来指导实际工作。

3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程序

3.1 统一标识,规范管理:为了使病区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统一、标准化,对病区处置室的污物处理进行了规范管理、制作了统一的标识,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生活垃圾”、“输液瓶”等。治疗废物分类收集,固定位置、固定容器,加盖密闭存放,有效杜绝了医疗废物与其他废物的混放现象。

3.2 病区医疗废物的收集: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别装在专用黄色和黑色塑料袋中,不得混放或随意丢弃,严禁医用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1)护理单元收治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内套有2层黄色垃圾袋内,及时密封。(2)抽血、静脉注射或加细胞毒性药后不必分离针头,直接置于锐器盒。(3)当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时,袋口进行有效封扎,防止泄露和遗撒。

3.3 病区医疗废物的运送:运送病区医疗废物指定专人,定时、定路线收集运送,各病区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应建立医疗废物种类、数量、交接时间、交接人签名登记,病区登记资料应保存1年。

4 结果

自2010年普外科实行护理工作中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提高层级培训,掌握了医疗废物的分类,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执行的依从性,改变了随时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现象明显减少,病区治疗室、处置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每次病区业务学习的培训率达到100%,废物管理质量检查平均分达到98分,未发生相关因素引起的医务人员感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5 讨论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理人员是医疗废物的直接接触者[2],从源头上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关键,对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环节[3]。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普外科医疗废物中有大量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护理人员在接触医疗废物时,熟悉和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防止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现代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治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4]。因此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方面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西平,张建莉,黄利虹,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4-915

[2] 周海波,周海鸥,凌汉栋.医疗废物的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