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管理制度范例6篇

财经管理制度

财经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成本控制 医院经济管理 会计财务制度

为优化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和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两个制度。

财务会计制度在推动医院事业发展的同时,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和经济活动也随着逐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的财政制度和逐渐深化的医疗卫生制度开始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

医院多项机制将遵循《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行改革;医院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而原本的过于陈旧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并不能满足如今的改革需要,办医格局建设趋向多样化。于是医院的财政预算、成本核算和控制、收支管理都应当加强,重视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监管和控制医院服务;发展社会监督制度,对医院信息实施公开化,透明化。2012年新推出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给医院经济管理带来了重大影响,有效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实施,推动了会计核算体系的运行,加强了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的力度,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一、强化管理,推行新制度和新模式,提高竞争力

医疗体制的转变,使得医院管理方面要求加强。遵循财务会计制度,按照规定进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严格监督考察医疗服务水平,并对检测作出评价,使医院管理更重视成本控制,达到优化医疗服务,使得人民群众由看病难转为看病方便;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群众看不起病的状况。医院成本的具体状态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真实可靠的反映出来,再通过一系列成本核算和分析,来获得成本控制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活动成本,提高医院业绩使医院在医疗业竞争力更强。

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参考标准,给医疗单位踢馆有效的成本信息,有利于医疗政策改革。规范医疗人员的成本意识概念,形成节约的医疗环境;加强医院资源的合理调配,减少资金使用的浪费。

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优化了成本管理的措施,对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数据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汇总报告真实财务报表,优化医疗成本归集核算;统一核算将药物收支费用,控制医药费和医疗成本,医疗费用遵循配比原则,明细化、具体化。

二、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防止财务危机

精确预算核算指标,严格控制财政资金的考核,基本补助、项目补助的收支分类统计,明确规范财政支付,预算管理做到“核定收支、结余按规定使用、定项补助、超支不补”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与规范,预算管理把医院所有收支包含在内,使预算更具完整性和严谨性,杜绝自由调整项目支出等不规范问题,早日实现医院标准化运营。

医院预算管理方法明晰化,严格控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过程环节实施监管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明确分工预算管理部门职责,对其职责工作进行评定,奖惩分明。

三、真实反映资产负债信息,强化管控手段,促进科学决策

医院遵循新财务制度,严格准确核算统计负债与资产,确保提取医疗风险金、坏账准备金、财务报告时编制现金流量表、会计核算中基建并入大账等资产信息真实性。

四、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标准化医院财务管理体制

(一)设置总会计师。

三级医院领导成员便包括总会计师,其负责范围是整个医院,职责是协助医院管理层的工作,共同商讨医院经济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设置总会计师能加强监管医院财务运行,优化经济决策。有效使管理领导力加强,管理集中化。

(二)规范医院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

固定资产净值、医院总资产数据、对国家投入的资本利用效率都可以清楚规范地反应出来,医院财务信息通过收支分类标准和严格财务报告变得更精确;财政补偿机制的产生提高了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率。

(三)财务报告体系优化,财务信息更全面。

有关于财政补助收支情况、现金流量、成本以及收入支出等一系列报表,使医院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准确全面保留医院多项财务信息,让报表工作者掌握真实有效财务信息和现有财务状况,真实评价医院的业绩和经营状态。

五、改变审计制度,提高医院财会信息公信力

采用专业知识深厚、工作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按照规范严格审计医院财务报告,并将审核报告真实有效反馈给医院,并作出评定,能使医院核算完整真实,医院会计信息真实化透明化,严格控制审核收入支出,有利于增强医院效益,提高社会公信力。

六、转变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明确职能定位

医院应当在重视服务的同时也注重效益,要想提供给群众更优质的服务,就应该从重视成本核素开始,优化资金使用,从患者经济情况着想,才能使医疗服务更长久发展。要想维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好医院便不能缺少对现行财经制度、法规等知识掌握牢固、对先进的理财手段运用自如的财务管理。

医疗机构要重视防范医院风险,防止财务风险,提高应付经营风险的能力,同时注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保证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化,完善医院风险评估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师重视审计鉴证,做好本职工作,防止信息失真。需将成本的控制细化到科室、改变单一的资本筹集业务办医模式、更加深化完善关于公益性收支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财经管理制度范文2

一、预决算管理制度

1、村(居)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实行预算管理。年初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本着“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年度预算方案。

2、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村(居)在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制订本年度收支计划,列出收支预算表,报街道审核批准后执行,审核批准后计划外的支出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账,特殊情况下增加的项目支出,必须在有收入或资金来源的前提下,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报街道农经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确保不增加负债。

3、年终实行决算。村(居)在年度终了时,对全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收支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分析,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编制决算报表。

农经部门要加强村(居)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不执行预决算造成经济损失或增加集体负债的,要0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

二、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1、村(居)集体资金一律执行“村有街道管”制度。村(居)不得开设银行存款账户,所有资金必须交

街道农经站管理。

2、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备用金由报帐员管理(报帐员由村会计兼任),备用金限额为2000元,村(居)应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建立现金日记帐和资金代管日记帐,准确核算库存和资金代管情况。

3、严禁坐收坐支。凡村(居)取得超1000元或累计收取达3000元的集体货币资金收入,经办人一律在5日内全额交到村会计处(或直接缴到农经站资金代管账户),村会计应在7日内将资金交到农经站代管,村(居)不得直接用于补充库存,禁止以收抵支或瞒报收入,严禁白条抵库,任何人不得随意借支挪用村集体资金。对村(居)收取资金超过半个月未交街道代管的,每个月按未代管金额的2%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且超过3个月的按贪污或挪用处理。

三、财务收支管理制度

1、收入管理制度。村(居)收入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财政转移收入、财政各项补助收入、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村(居)集体资源性发包及上交收入、土地征用补偿、土地复垦补助资金、利息收入、有价证券、集体资产资源的租赁变卖收入、捐资、筹款等各项收入,村(居)对所有收入,必须及时纳入帐内核算,不得搞账外设账,对各项承包合同,要按时搞好结算兑现,不得无故拖欠,对暂时不能收取的,要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管理。

2、支出管理制度。所有村(居)发票必须为有效、合法的原始凭证,确无外来原始凭证的方可使用规范的自制凭证。凭证入帐时应注明用途、经手人、证明人,会计有权对不符合报账要求的凭证予以退回和拒收。村(居)所有支出实行主任一支笔审批,对300元以上支出实行书记、主任会批,2000元以上支出由村(居)两委研究通过,10000元以上支出要向街道请示批准后方可实施,严禁审批人员自支自批和越权审批,所有支出在民主理财小组同意后报街道农经部门审核把关后入帐,没有经过理财小组理财或农经部门审核不过关的支出一律不得入帐。村(居)发生的日常性费用支出应日清月结,发生的工程性支出项目,要在工程完工后一个月内结算入账,不得隔月报帐,对暂无资金兑付的支出也应先入帐记往来,对无故超过3个月未报帐支出的不予报销。

3、费用控制制度。各村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村主要干部工资标准由街道审批后发放;村级非生产性支出实行总额控制与包干结合的管理办法。对招待费、租车费等其他非生产性开支实行专项管理,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具体要求和标准如下:

报刊费。各村(居)原则上控制3000元以内,其中:2000元用于党报、党刊;1000元用于业务部门刊物征订,任何人不得推销各种报刊杂志。

办公费。平时不予报支,年终一次补贴到人。主要用于笔、笔记本、纸张、电话费等。其中:村书记1000元、村主任、会计每人800元、其他村干部300元,村(居)集体使用固定电话的按上述标准的50%执行。

差旅费。出差人在市区内的原则上不补贴,出市区每人每天补贴不超过40元。各村(居)不得长期租用车辆,因特殊情况确需临时租用车辆必须注明事由、用车人、金额等。

招待费。村(居)原则上不得接待上级来人,对确需接待的应严格控制,不得超标准接待,年接待费用不得超过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发包上交和其它收入总额的10%(收入需缴街道代管),超出部分由书记、主任、会计按4:3:3比例负担,不得报销入账。对募捐、引进资金产生的招待费、差旅费等一切费用包干使用,5万元以内按不超过15%、5万元以上按不超过10%安排,不计入招待费限额,超出使用部分由经办人或批准人负担。

四、结报帐制度

1、农村财务委托制度。农村财务委托坚持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侵占挪用村集体资产。街道农经站为农村财务委托单位,主要负责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和农村经济活动的反映、监督。

2、农经站记账基本程序。(1)报账:村(居)理财结束后,由审批人批核,村报帐员填制报账单,将审核合格的原始单据报农经站。(2)审核和记帐:每月30日前报农经站审核,经农经站审核后,报农经站记帐员记帐,登记相关账簿。(3)对账:记账结束后,村报帐员和记帐员要及时核对,做到账簿相符、账账相符,防止脱节。

五、票据管理制度

1、票据使用。村(居)向农户收取的一事一议资金等必须使用《省农民承担费用专用票据》;内部单位和农户往来结算、集体发包上交资金、其它事项取得资金使用村集体级济组织内部结算凭证和专用收据,村(居)不得使用其他收据。

2、票据管理。收款票据由村会计到街道农经站认领,设立领、销登记簿。票据保管由村会计负责,缺失一本处罚村会计100元,并承担所造成的经济、法律责任。

六、债权、债务管理制度

1、债务管理。村(居)严控举新债,确需因公益事业必须的借债,需经村集体讨论确定,并实行举新债分级审批,2万元以内的由街道农经站审批、2—5万元的由街道领导审批、5万元以上的报区农办审批备案,擅自举债的当事人负责本息的归还,集体不得入账。村(居)要逐步化解旧债,对以前垫支的税费、公益事业并已入账的借款,承担不超过银行的贷款利息,未兑现的干部报酬及其它事项形成的债务,一律不得生息。

2、债权管理。村(居)要认真做好村级债权的核实工作,制定年度清收目标,通过有效途径逐步清收债权。对有能力偿还而拒不偿还的,要按照诉讼程序进行清收,并参照信用社贷款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对确实无力缴纳的农户,经民主评议可免交资金占用费。对外单位和个人的欠款,要落实到批准借款人,限期收回,对造成村(居)资产流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财经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三公经费”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三公经费”的概念及公开“三公经费”的意义

“三公经费”简单的理解就是公务会议与接待、公务差旅、公车购置及运行,在实际预决算中,是指“公务接待”、“公费出国(境)”、“公车费用”。“三公经费”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政府清廉程度和工作效率。我国在治理“三公经费”支出方面取得骄人成绩,但是仍存有公款吃喝、公费出游、公车私用等一系列现象,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质疑。因此,公开“三公经费”账单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一方面,公开“三公经费”对于降低行政成本有很大帮助,能够限制不合理的消费支出,规范政府正确有效的行使权力。另一方面,公开“三公经费”是在行使权力的同时,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是遏制腐败、减少不正之风现象的有益尝试。因此,公开“三公经费”体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日趋透明,体现了政府加快推进财务公开的决心,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公经费”公开对财管工作的要求

(一)系统设计保证数据无缝对接

“三公经费”公开,是可以被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首要的就是所公开信息要被社会监督,要经政府审计。“三公经费”要经过相关统计数据得出,单位决算要以会计数据作为依据,因此,内控制度的构建彬彬个完善,真正实现“三公经费”、决算、会计数据之间的对接和勾稽,确保公开信息能够被查到。

要想真正实现决算与财务数据相对接,会计核算就必须遵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法律制度等。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设置一级科目,再根据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最后依据经济科目设置三级明细科目,与此同时,还要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二)掌握全局,建立长效机制

在完成部门预算的前提下,单位决算、会计核算才能顺利有效进行,因此,要抓好预算的分解工作。从整体上把握经费规模,后分解到各部门,上下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本部的预算,以预算计划控制三公经费不超标。放眼望去,公开“三公经费”眼光要放长远,在当前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状况,构建“三公经费”信息披露的长效机制。

三、“三公经费”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口径不统一,数据比较性差

就目前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来看,没有统一归类和口径。由于事业单位所处领域不同,统计数据的科目和会计账户均有所差异。以归类来看,“三公经费”区分标准不统一,数据显得较为杂乱。已公开的的信息较模糊,解释缺乏使信息使用者难充分理解数据的经济意义。

(二)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

就事业单位目前公开的“三公经费”来看,具体化、细化的力度还不够,大多还在数据层面,没有体现出其支出的具体对象,对有关数据的说明和解释很少,导致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单纯的数据也对事业单位发现“三公经费”支出问题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贡献甚微。

(三)缺少问责制度

事业单位根据要求,向社会公开披露支出,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考核角度,都还有不少问题。从及时性来看,某些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公开“三公经费”,故意推迟、延迟,有的甚至不公开“三公经费”。在完整性方面,“三公经费”公开的深度和范围还需进一步加大。有些事业单位将不适宜公开的“三公经费”巧妙的划分到“其他支出”中去。缺少对“三公经费”不及时、不完整公开的问责制度,无疑降低了执行层面的威信,降低了公开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

四、公开“三公经费”制度下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要想使事业单位确保国资的安全,就须对国资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尽力配合国资委,搞好资产核算工作。在单位内部禁止私借公款,杜绝贪污舞弊。如果有特殊需要借的,应严格以及有关规定严格完善手续,明确记录还款时间,不得长期拖欠。

(二)认真落实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

在实际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工作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应当确立合理编制方法,按照编制程序进行预算。建立完整的公费预算制度,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够很好地控制费用支出,有利于节约资金,避免超支浪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追踪事业单位具体支出情况,对不按预算支出的项目做细致分析,发现问题,并出解决方案。

(三)加强对“三公经费”的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管理人员不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厉批评警告,使其形成“三公经费”公开理念,以降低经费为目的有效开展工作,减少经费数据的错误率,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提高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透明度。

(四)构建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一般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业务,激励措施也没跟上,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很少进行财务管理改革。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政府应对各单位领导灌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念,使其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人员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提高业务素质。构建财管考核机制,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其中,考核不通过者予以警告或惩罚,以此为戒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完善财务管理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莎.“三公”经费公开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3(21)

财经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财务预算;经济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DF436 文献标识码:A

1财务预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财务预算与财务计划相联系,认为财务预算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预算没有必要,实际上这是对财务预算的一种片面的认识。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为规划资金的筹集和分配而编制的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它是企业对未来的以价值形式为主的定量描述为依据,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借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推行的、全面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之有序运行的一种管理形式,它是我国改革开发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必然结果。

财务预算的编制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利用各业务、职能部门传递来的各项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来完成的。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财务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处于整个企业管理的枢纽地位。因为,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环节,以及众多信息的搜集、传递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是财务预算的中坚力量,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财务预算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作用

中国有句俗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凡事要想做好,事前都需要有一个谋划、概算的过程,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同的结果状态有一个充分的预计,进而做出不同对策,安排相关人、财、物等资源的配合,并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促成目标的实现。没有财务预算就是没有经营目标和计划,可见,财务预算编制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财务预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作为实现资源整合的工具,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预算即是对企业本身的未来经营做一个概估,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确定经营目标。没有预算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这个企业将来注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2.1.1 将企业各部门分散的预算归为一个整体

财务预算的制定为企业各部门规定了收入、支出和利润等各方面的目标,涉及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企业各个层面,体现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社会化。并通过将各部门的数据汇总,使企业各业务、职能部门单个的、分开的预算成为整个企业的总体预算,从各部门的角度上升到整个企业的角度,立足于全局。同时,财务预算把各业务部门预算中的各项目的数据又重新调整顺序,使企业的整体概念更突出、更明确。

2.1.2、为企业最高管理层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财务预算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企业经济状况预期的综合反映,是企业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各部门自己的预算只反映企业各部分的决策情况,企业最高管理层在做出企业总体重大决策的时候,必须能既全面又细致地了解到本企业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收支,财务预算就为最高管理层提供了这种数据资料。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不仅可以进一步反映财务预算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计划服务的宗旨,还可以保证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预算,往往会在一个年度的前3个月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开始编制,以便在新的一年能执行该预算,指导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经营活动,真正体现财务预算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1.3 为企业总体业绩的评价制定了标准

大到一个企业,小到每个人,都需要对一定期间内的表现做出总结,评价任务完成的好坏。财务预算就可以作为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因为它考虑了企业的总体情况、历史数据、未来发展,是对企业预算期间经营情况比较客观的预测。而且,财务预算采用的形式也与企业的实际年度报告形式相似,便于对比分析实际经营情况的优劣。同时,企业建立以财务预算为前提的事前预测与财务规划,可以增强企业防范与化解风险的能力,强化财务监督,从而确保经营有序地进行,确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1.4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核心

编制现金预算可以了解和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现金流转情况,揭示企业现金的支付能力。如果企业提前编制现金预算,就可以解释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用到哪些地方;企业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如何筹集用于到期支付的现金;如何通过现金预算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如何抑制现金流量的滥用。那么就可以及时察觉企业的银根紧缩情况,更好地安排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现金运用,防止企业因银根紧缩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比如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之前,都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但是,一张详细的现金预算表比其他报表更为重要、有效,现金预算表能揭示企业希望得到的贷款金额、企业某一月份的现金收入以及企业某月或以后各月对银行贷款利息的按时偿还。

许多新成立的公司,在业务还没有完全开展之前就倒闭了,如果这些公司能够对开业后一年或两年、甚至更长期间内的经营情况做一份详细的全面预算,对公司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经营目标、成本、利润等做出一个科学的规划,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经营失败的机率。

总的来说,对社会整体利益而言,一家经营获利的公司就是一项很好的资产和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它可以将直接材料、劳务以及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再将它们转化为对社会更有价值的商品与服务。而一家经营亏损的公司消耗了社会上的直接材料以及劳务,但是产出的价值却小于其所消耗的直接材料和劳务的价值,这些亏损企业实际是在浪费社会资源,但这些企业如果事前预先编制预算的话应该可以减少经营亏损的概率。

2.2财务预算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财经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75-04

当前,中国高等学校面临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公共财政改革的双重压力,社会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关注教育经费是否得到有效使用。规范高校财务行为、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精细理财,发挥财务管理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引导和监管作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规范学校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保障。所谓内部财务制度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自身运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是用来规范和优化学校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的具体操作性、基础性规则、办法、流程等。其随着高等学校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办学自的逐步回归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

高等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应是适应学校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是能满足规范内部财务行为、理顺内部财务关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需求。为此,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满足以下基本需求。

1.合法性需求。学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办法制定内部财务制度,满足学校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需求,不能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来建设内部财务制度。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在公共财政不断改革过程中,为了保障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目标,国家和地方先后实施并颁布实施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分类改革“等财政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科研经费管理、教学经费管理、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学生资助经费管理等具体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全面、及时、准确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是高校贯彻依法理财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满足的,学校所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的规定。

2.适应性需求。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为学校财务管理服务的,不仅要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更要能适应学校内部发展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状态、内部财务运行特点等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符合学校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能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如,原来不常见的经济活动变得常见、原来不重要的经济行为变得重要,出现了原来没有出现过的的经济行为等。这时原有的财务制度可能就不适应新情况下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发现不适应的地方,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修订和增补财务制度。

3.整体性需求。高等学校财务活动基本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必须对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支出等整个流动过程。因此,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必须覆盖这种全过程财务管理的需求,满足学校各项财务事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管理需求,不留死角,严格按照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操作规程由粗向细建设。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既要考虑学校财务管理要素——经费筹集、经费支出、成本与费用、收入与分配以及资产等管理内容,又要考虑财务管理主体—教学、科研、总务后勤、学生事务、行政管理等管理内容。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互相补充、由粗向细、纵横交错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4.操作性需求。学校内部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需要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得到执行,要具有操作性。因此,高等学校在进行财务制度建设时,必须注意不同制度之间的勾稽关系,注意相同部分的标准和用语的一致;相同制度建设要保证基本概念明确、流程清晰,要保证其可操作性,便于财务人员贯彻执行,也便于经济业务经办人和责任人准确掌握制度规定,提高制度的执行率。为此,制度建设不易过于原则性和模糊性,应从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实施流程、实施标准等多方面进行连贯规定,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涉及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涵盖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学科经费等各项功能性经费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精细、不适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导致财务行为异化、经费浪费严重和腐败发生,降低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高等学校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很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但高校传统的依附型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学校不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而是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高等学校许多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得不到具体的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指导和约束控制。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这种不健全性易造成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漏洞,易产生腐败和浪费行为。如零星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的缺失,导致假借购置办公用品转移资金和谋取小集体福利等;科研耗材出入库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虚购耗材转移资金或通过购置耗材转移资金等。

2.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精细。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高等学校的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但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导致高校经费受不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满足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目标,往往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和脱节,以及过于原则性规定问题的存在,显得财务制度建设不够精细化,十分粗放。

3.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适应。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适应性包括适应外部经济、教育发展环境和学校内部实际状况两方面。中国高校已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格局,高校不仅从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更要从教学市场、科研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换规则获得非财政性资金供应。因此,以资金活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从学校与政府之间扩展到与整个社会。为满足学校适应市场化的资金筹集和支出需求,必须对原先单纯满足政府财政性教育资金管理需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市场化经济行为管理需求。但同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毕竟是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的,相对而言,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专业构成、不同竞争实力、不同组织架构的高校之间在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上差异较大,其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等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应充分考虑学校内部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增强其适应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4.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及时。近十多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也是学校违法案件和资金严重浪费的高发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试图从政府角度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督促高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在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从财务制度、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强教育经费内部管理。但在此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惰性,一方面表现为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和政策,导致制度执行过于原则性;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过于陈旧,没有及时进行修正。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几个关系处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财务制度给予保障、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存在的不足,应理顺和把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管理要素三方面关系。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关系。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必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贯彻执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单纯财务部门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将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上也将受到约束。所以,高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财务部门必须首先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规律、业务活动过程,共同分析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具体业务活动过程的财务行为、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应就形成的内部财务制度拟订稿与相关业务部门再沟通、征求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财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全局性,财务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全面监督职责。

2.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财权配置关系。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体现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应合理划分财权,明确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构建清晰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权配置体系以理顺财务关系。首先,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清晰定义财务组织架构和职权,包括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财务人员,明确不同层级的职权;其次,在职权明确的财务组织架构建立的基础上,着重对财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及相关的建议参与权等财权架构进行规范,在具体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配置,包括业务流程中或不同责任部门间的配置。

3.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关系。高校财务管理要素可归纳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动力要素和控制要素四个要素 [2]。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全体管理人员,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客体要素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对象,即学校资金及其运动;动力要素是指激励机制;控制要素主要是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动力要素进行约束、监督和指导,体现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和贯彻财务管理四要素构成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以及适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建议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相互贯通的过程,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较深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的学校管理需求洞察能力和未来管理发展的脉搏把握能力,在新的环境下重新审定财务制度,贯彻财务风险控制 [3]。

1.全面整理和分析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合法性基础。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部门预算系列管理办法、内涵建设投入政策、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三重一大”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分别涉及学校财权配置、财务事项具体处理程序、财务支出结构、支出控制方面等等。学校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所管理的内容,可通过建立Excel表格形式,将不同制度办法的颁布实施时间、主要规范内容以及执行难点等进行归类整理。一方面方便学校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同时也易于发现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地方,发现学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方面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的地方。

2.全面整理和分析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及管理需求,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适应性基础。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是用来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为学校经费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约束的。全面分析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特点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各项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制度建设的对象。高校财务活动按财务管理内容分为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基金、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用经费支出又分为水电支出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可分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后勤经费支出等;按照经费支出的预算责任单位可分为行政部门、院系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责任单位经费支出。所以,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就是全面分析和把握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依靠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发现学校现行各项经济活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规范性、科学性、精细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学校财务管理需要。

3.全面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理论体系框架,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整体性基础。根据学校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范围、内容,按照财务管理内容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整体架构。

第一部分: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高校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综合执行预算和院系责任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校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报告制度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经领导小组设置与职权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高校财会岗位与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网银支付管理制度等方面。(2)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职工暂借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方面。(3)材料(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基建)材料管理制度、教材(图书)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方面。(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中修项目管理制度、零星小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5)对外投资及担保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控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后勤实体管理制度等方面。(6)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外币业务(外汇)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五部分:负债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借入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付及预收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缴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代管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等。

第六部分:经费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差旅费开支管理制度、实习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实验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开支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水电费开支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方面。该部分要严格按照经费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进行设计,其中经济分类财务制度设计是基础标准,如招待费的支出审批制度中的招待标准、审批内控、报销票据管理等;功能分类财务制度设计重在结构和程序上,如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支出审批重在招待费比例、招待费支出审批流程等方面。

第七部分:收入及结余、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学生缴费管理制度、学生奖贷勤助补管理制度、发票及票据管理制度、资产出租出借收益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捐赠收入管理制度、服务性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事业结余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务决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包括综合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经费决算编报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制度、经费支出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制度、水电费用分析报告制度等。该部分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月度、季度、学期和年度展开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辅助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会人员工程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4.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内部财务制度成果,寻找差距,发现漏洞,明确制度建设项目和进度,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及时性基础。学校财务部门应重视整理和审核学校现有财务规章制度,能及时根据学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改变,对照内部财务制度理论体系进框架,找出现有制度建设成果中存在的不健全、不适应、不精细、不及时问题,明确拟修订、拟废除、拟新增制度建设项目。为此,学校财务部门内部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分工,明确具体负责牵头人,支持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要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习惯做法、要求给予制度化、书面化和成果化。

5.财务牵头、分工协作实施制度建设,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组织保障基础。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形成以财务部门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实施的制度建设组织模式。首先,财务部门内部根据科室设置和岗位分工,明确相关制度建设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度初步拟订工作;其次,财务部门内部集中讨论已完成的制度建设初稿,在听取制度建设具体负责人就本制度建设文稿解释汇报后,集中讨论确定正式拟订稿;第三,根据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全流程作业管理理念,根据不同财务制度所涉及的不同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分别与不同业务部门就财务制度正式拟订稿进行商讨会签,重点就制度执行和效果发挥进行商讨,确定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第四,财务主管校领导审签通过。

总之,中国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存在严重的国家法规政策依附性,主要处于应付和应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阶段,还没有真正从学校内部管理需要出发,系统地进行制度建设。为此,高校应全面把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需求和现状,正确处理好制度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财务要素三个关系,严格按照制度建设程序进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乔春华.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07-111.

[2] 张兵,厉留清.研究型大学财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8):11-14.

[3] 蒋延富,曾烨.基于企业财务管理要素的高校财务制度改革趋势分析[J].财会通讯,2012,(1):70-72.

Theory and Practice Institutions of the Internal Financial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E Qing-song,ZHAO Juan,QIN Xin

(Finance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9,China)

财经管理制度范文6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管理、业绩考核、风险防控、资金管理等方面对企业施加着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显著作用,结合企业管理实际,重点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财务管理能够在实效性上得到全面提高,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又起到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作用,保证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在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得到全面提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创新

鉴于企业管理快速发展的现实,我们应当对财务管理进行适时创新,以便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进行发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取得现实的实效性。

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管理理念的创新,能够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指引,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上实现较大的突破,进而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意义重大。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以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需要。

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整体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修订、推进采用适时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组织、规划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三)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将整合的信息进行即时处理和传递,已达到了瞬息万变的程度,可以说,信息化正广泛、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确立信息管理的观念,才能全面准确地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更好地利用信息。

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只有在财务管理手段上进行全面创新,积极采用新的财务管理工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更便捷地取得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从这一点来看,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对财务管理手段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运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在充分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就应当根据职责相分离原则,合理安排不同的岗位职责,以确保审核程序的完整性,审核过程的合法性,审核环节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促使各职能部门创造出一个完整、高效、可控的制度体系,进而保证公司运营的稳健性与可持续性。

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要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实现紧密融合,使财务管理制度契合企业运营实际,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

在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在总体制度下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规章等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除了要注重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外,还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满足全面性特征,使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在各方面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为企业财务管理推进提供有力支持。从这一角度来看,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是提高财务管理制度构建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根据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职责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之后,还要根据制度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与分工,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得以落实。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执行者,同时也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实效性,应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设置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力与利益,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以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目的。

四、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加强资金管理

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加强资金管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企业要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资金管理,改变原来的资金分口管理的局面,统一制度、统一规划、统一调拨。完善合理的资金流动。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企业的有形资金,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效果与整体效果。

(二)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支撑,资金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管理效果,才能满足财务管理需求,达到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的目的。

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我们应对资金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计划,还要将资金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在 资金管理方面取得积极效果,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目的。

(三)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为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质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实现对企业资金的计划管控、有效管控,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加快企业资金流动,因此,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对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管理中,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就要积极推行财务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地开展,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企业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3年02期

[2]余海波,傅真庆.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