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管理智能化范例6篇

公路管理智能化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1

【关键词】隧道照明;智能节电;应用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大量以桥隧为主的高速公路逐年增加,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作为车辆安全通行的保障,同时也使隧道开支运营居高不下。隧道照明耗电占高速公路运营中很大一部分,如不解决隧道照明节能问题,将给管理部门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若采用先进的照明控制系统,不但能明显改善照明效果,增加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费开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使用现状

(1)为了减少高额的运营支出,隧道照明在日常使用中,大量的少开灯甚至不开灯的现象比比皆是。给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

(2)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隧道照明系统的设计一般按照洞外最大亮度和最高时速来确定隧道内各段的灯具功率和灯具分布密度。实际运营中,需要的照明强度一般远远小于设计参数,在运营过程中按照设计最大亮度照明,造成电源浪费。

(3)高速公路用电采用专线供电,在用电负载功率设计中,箱变要考虑实际功率、线损、无功衰耗、灯具老化衰耗等因素,箱变的设计要远大于实际功率,高压送变也要考虑这些因素,这样就导致低压端电压高于设备额定电压。经常高达240V以上,这样既浪费了电能,也大大缩短了灯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大量的维护费用与人力支出。

(4)高速公路低压配电施工单位众多,施工人员素质高低不齐,施工中不按设计方案施工,三相线路所安装灯具功率不平衡,导致实际用电三相电压不平衡。灯具的质量参差不齐,随着灯具的老化,也会造成三相电压的失衡。三相电压不平衡不仅降低功率因数,浪费电能,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5)由于采用农网专线供电,农网中用电设备的不确定性,导致农网电压随着时间、季节及其他因素忽高忽低,用电低谷时,电网电压会显著上升,一般可达240V以上,因电压波动大,导致高速公路电能浪费及隧道设备损坏的事件比比皆是。

3. 节电依据

(1)电力供电系统中,为了避免送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及用电高峰时造成的末端电压过低,往往都是以较高的电压传输,特别是用电低谷时,电网电压更高,高电压不仅会带来灯具的加速损坏还会危及用电设备安全,更带来额外的电费支出。

气体放电灯只是在启动时,需要较高的工作电压,而点燃后适当降低并稳定供电电压,(实验结果表明,稳定的电压200V-210V范围是盖亚钠灯的最佳工作电压),既可保持其正常照度,又可有效地节电,还能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

(2)所有气体放电灯在使用前,其亮度都比设计值(寿命终止时的亮度)高出40%~20%,当灯达到寿命末点时,其亮度正好达到目标设计值。根据这一特点,用智能节电装置补偿灯的这一老化过程,在保证正常亮度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节电。

(3)针对不同时间,隧道照明实行“按需调亮度”的节能模式。白天在不影响照度的情况下,照明灯具自动工作在合理稳定的电压上,在夜晚适当地降低照度,自动调整到保证灯具能够工作的电压上,综合节电效果更加明显。

4. 系统工作原理

通过安装在隧道照明回路上的灯具数据采集开关装置将电压、电流采集数据传到监控中心管理终端上中心管理终端远程遥控输出电压调压稳压节能装置将现场所需要的电压输出给安装在隧道照明回路上的灯具数据采集开关装置

5. 系统功能

(1)数据采集功能:系统对隧道各个回路末端(灯具)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计量等数据以及节电柜工作状态进行采集。

(2)动态自动调压:根据隧道照明现状,通过系统自动对隧道照明回路动态电压、电流的数据采集,自动分析,自动进行合理调压。

(3)智能稳压:通过系统设定照明灯具的工作电压。系统根据采集的数据调整输出变压器电压,再通过精密稳压,实行智能稳压供电。

(4)远程单灯控制:能够远程遥控每个灯具的开、关。灵活制定照明方案。

(5)远程设置供电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季节,远程控制调节输出电压。

(6)电力安全报警:当监控终端主动报警或调度中心在遥测时发现警情时,监控中心微机会自动用语音或手机短信报出故障的有关参数。

(7)统计查询、打印功能。

(8)远程抄表功能。

(9)远程查询功能。

6. 应用实例

(1)陕西神府高速公路隧道照明采用专线供电,电压经常偏高,有时甚至高达250V以上,这样既浪费了电能,也大大缩短了灯具的试用寿命,大量增加了维护费用。

(2)通过在卧虎湾隧道加装照明智能节电系统,使该隧道的电压、灯具开关更具合理的运行。据测试数据显示:安装节电系统前,平均每小时耗电122.27度,按0.7元/度计算,每小时电费85.6元。安装节电系统后,平均每小时耗电91.30度,按0.7元/度计算,每小时电费63.9元。每小时节约21.7元,全年节约190092元。结果表明:使每年电费支出减少四分之一,节电率高于25%。

7. 结束语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2

调整出的平衡

目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公路交通信息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城市公交信息化。其中,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公路交通领域。热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软件中。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中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城市公交信息化中,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还比较初级,也是方案商重点发展的领域。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大中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目前,中国智能交通业的各环节均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集中度不高,且区域性较明显,整体上呈现规模较小的竞争格局。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众多,截止2010年底,国内智能交通行业领域约有2000多家企业。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面对《中国信息化》的询问时表示,2013年智能交通的主要应用领域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但是在各个主要应用领域的投入比例会有调整,以实现对现阶段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平衡交通领域发展的整体规模。其中,城市公共交通依然会成为智能交通的服务重点。

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进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2010年交通运输部原则通过“十二五”四个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高速公路联网建设,将智能交通列为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盛霖指出“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感知和安全运营、集装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提高公路水路出行的公众信息服务水平”。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启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为未来5-10年发展思路进行谋划。

预计未来三年间,城市智能交通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伴随城市智能交通业对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效率、解决交通拥挤、确保运输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对其越来越重视,同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王笑京指出,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将成为智能交通在2013年的主要服务重点之一。基于此,为了保证公共交通的种类和出行效率,在路权分配中也将从政策角度作出相应调整。同时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也将成为技术服务的主要方向。

在投资领域,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扶持,预计未来10年国内智能交通投入将在1820亿元之巨。截至2012年8月10日,全国共有19个省市公布了智能交通投资计划,涉及投资金额高达78.05亿元。2013年智能交通在各主要应用领域的投资将作出调整,同时将积极争取和吸纳社会投资用于智能交通的服务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智能交通的建设中来,并允许社会资本在投资公共交通服务建设中获利。王笑京解释:“这样的做法能够刺激各地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能交通建设中来,允许其盈利,形成良性的社会资源投入。”

技术是最佳“配角”

2013年,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综合化、多部门驱动型的发展模式。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将涉及相关的市民、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部门车辆管理、城市建设、通信等相关部门工作。因而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一个涉及以交通与公安为主的多部门驱动的发展过程。城市智能公交系统是主要针对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的指挥、管理、调度、应急等方面智能系统。城市智能公交系统主要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车站、车辆的全面监控。通过各种辅助设备预知并合理调度公交资源,优化公交系统。城市道路管理系统包括信号灯控制系统、路况指示系统、车牌识别系统、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等。

王笑京指出,2013年智能交通在缓解城市道路拥挤、维护道路安全等方面依然发挥突出作用,但技术的应用对于智能交通来说只能是支撑和配合,并不能取代基础设施建设而成为主体。他解释,以地下轨道交通为例,北京的地下轨道交通线路虽然多,但很多换乘站需要步行1到2公里,尤其是枢纽型换乘站的换乘路途较长的情况更为严重。而上海虹桥换乘枢纽的设计则显得合理的多,设立枢纽之前就对地上的情况如商业区、学校、超市等人流聚集的地方进行了统计,这样换乘枢纽和主要站点的设立就能有的放矢。而北京在早期的如西直门、十号线等换乘枢纽在这方面显然存在缺陷。但这样的问题却不是单纯依靠信息化和智能化就能够解决的。

也就是说,智能交通将在2013年继续挑起服务的大梁,帮助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信息采集、信息传送等问题。目前在不少城市的智能交通已经在公共服务中做出不错的成绩。上海全市覆盖图像视频监控网已经建立。全市已有325个派出所建成图像监控室,安装并投入使用的监控探头超过4.2万个,形成覆盖全市的图像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网。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统;物联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5

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属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之一,于日常的高速公路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支撑着整个高速公路的安全、通畅、舒适、安稳[1]。通过应用现代化高科技设备与智能化技术,能够促使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安全与进步,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运营目的。文章将综合常规信息管理系统,然后融入全新的物联网技术,利用该项管理技术来弥补物联网技术于我国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的空缺,采取一种全新的面貌监控整个高速公路运输网络,提升公路的管理服务水平,以满足当今人们的行驶需求。

1 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传统信息管理系统有所发展与进步,但现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管理问题上的弊端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于工作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的信息,通常以管理人员自行计算、记录、统计,该操作过程过于耗事耗力,不利于日常各部门的查询。(2)高速公路各路段存在着独立的局面,信息资料未实现共享,造成公路中各路况的宏观指挥调度信降低。(3)高速公路出现突发性事件时,应急备案的组织管理相对迟缓,当需疏散公路四周群众时,根本不能定位四周的居住情况。(4)因地理环境、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制约,造成信息交流未能达到实时展开,极易出现信息交流滞后而致使部门之间未能较好地衔接管理。

2 如何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2.1 物联网技术分析

物联网将全新的IT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把传感器放置到铁路、电网、隧道、桥梁、公路、供水系统、建筑、大坝中,再综合互联网从而达到整个管理系统的整合。

物联网具备智能化控制与处理的作用,能将传感器中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以满足不同的运用要求。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则属于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范畴,运用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基础设施,对行驶中的汽车进行自动相关、安全检测、实时自动操控等,其帮助现代化公路运输提供较为经济、安全、安稳、舒适和快捷的服务,从而实现降低交通堵塞、避免交通事故的目的。所以,我国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需增加物联网的应用,以提升高速公路的行驶安全。

2.2 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物联技术

2.2.1 收费系统方面

高速公路收费过程中,为使高速公路运营机构按不同路段进行拆帐,提高收费效率,可根据具体的需求,建立模拟高速公路收费网络,采用中间不设主线收费站的收费管理模式[2]。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实现高速公路各个收费项目的自动化,包括运输费、停车费、道路通行费等,通过电子卡或电子标签,实现“一卡通”,保障收费标准化、自动化。车辆上高速时,可在高速入口处领取电子卡,在出口处刷卡结算,有效减少了中途停车缴费的时间,保障了车辆的畅通。由计算机统一收费,不仅为高速公路管理节约了物力资源,还能够为系统管理提供准确数据,提高收费效率。

2.2.2 智能监控系统方面

智能监控系统的建立,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气象、水文、人文等不同情况,采取的分级控制、统一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将多种技术、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整套智能化、自动化、程序化的管理系统,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中,相关的技术、信息主要包括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GPS定位导航系统、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等等。智能监控系统对高速公路路面实时状况进行分析,将数据信息传入无线通讯并由其传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及时做出处理后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有:(1)自动跟踪功能。跟踪对象主要是用于特殊用车或应对高速公路中突况的用车,如巡逻车、运钞车及警车、紧急救援车等等。通过对车辆的多窗口、多屏幕统一监控跟踪,可有效实现动态监视和应急指挥。(2)紧急援助功能。高速公路上一旦发生事故,若处理不及时,则将会影响整条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严重则将造成高速公路的瘫痪,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可对这些情况进行紧急援助,保障高速公路畅通运行。(3)交通路线规划和导航功能。在高速公路通行路线的规划方面,智能监控系统可现动态路况,缓解不同因素造成的交通受阻问题。车辆管控平台可清晰显示违规、违章行驶的车辆,便利交警对车辆安全运行的管理[3]。(4)预警处理系统的定制。通过计算机编程,对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设置相应的时间、路线、标记及行驶规范,一旦超出界定,则立即发出警报。

2.2.3 通信系统方面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特点是:业务量大、数据庞杂,还要进行远距离传输,不仅仅局限于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需要,还应预留一定的余地,保障向外提供服务拥有足够的空间。这需要在所管辖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形成信息系统的全覆盖,而“三网合一”通信系统的应用,为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谓“三网合一”系统,即数据、语音、图像三方面的统一,包含了包括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语音交换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等在内的通信技术,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实行“三网合一”通信系统,不仅能够为高速公路运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还能够有效保障高速公路在正常、稳定、畅通运行。

2.2.4 数据仓库系统方面

作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高速公路数据仓库系统在相关数据的存储、查询、通讯、共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高速公路数据仓库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共享数据的提取,主要是从其他系统和各物联网传感器中实现的。(2)融合处理多种数据资料,在高速公路管理过程中,相关数据多且杂,且来源渠道多元化,数据库系统可进行自动组织和分类,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及系统性,有变避免冗余和错乱。(3)提供具体的信息服务,根据服务请求,并结合所制度的权限,对客户提供相应的咨询、翻阅等服务,使得高速公路管理更加人性化。

3 小结

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高速公速公路传统信息管理系统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满足不断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的高速公路管理需要,须采用先进管理技术,改变管理不足的现状。而物联技术在高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问题,为提高现代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将物联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中,在实现联网收费、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管理,有效提高了我国高速公路相关收费管理水平[4]。此外,在智能监控系统方面、通信系统方面、数据仓库系统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将物联技术应用到高速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加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促进高速公路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才能为整个高速公路的安全、通畅、舒适、安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祝介融.干线抓拍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05):136-137.

[2]石荣刚,李九英,张琳.基于物联技术的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7(31):7579-7580+7591.

[3]刘剑锋.浅谈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07):186+188.

[4]冯楠,陈有为.项目管理理论在某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6):59.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4

车里程已达3500公里,形成了“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的四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日均车流量达到84万车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高速公路协同管理问题和智慧服务问题也逐渐显现,道路交通不堪重负、交通事故多发、遇到重特大交通事故时缺少省级统一指挥平台、恶劣天气下通行安全保障缺少科学预测和决策支持、危化品运输管控难、ETC没有形成规模、全省高速公路服务电话号码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等问题突出,建设“智慧高速”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高速”是我省今年启动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首批13个项目之一。目前,省政府与国家相关部委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3+X的指导推进模式,通信网络、监控设施、信息技术等均有了一定的基础,国内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做法为我省提供了借鉴。“智慧高速”将遵循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统一标准、业务协同,需求导向、注重实效四项基本原则,按照“8141”总体思路,建设成为现代交通信息技术及系统集成的应用示范工程,以应用促发展、促创新,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8141”总体思路

“8”指的是:一套信息采集系统、一套网络传输系统、一个数据处理中心、一个运行服务体系平台、一张协同服务网络、一套技术与业务标准体系、一套责任追溯查证体系、一个公司运行维护。

“1”指的是:形成省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实现高速公路各相关单位联合办公、协同管理、资源共享和“一个口子对外”的管理服务模式。

“4”指的是:“一令通”、“一号通”、“一卡通”、“一键通”。

“1”指的是:力求“一揽子”解决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问题。

通过3-5年的努力,将“智慧高速”试点项目打造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的示范工程,在全国打响浙江“智慧高速”运行管理、出行服务的品牌,形成一整套“智慧高速”标准体系,推动“智慧高速”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智慧高速”总体架构主要由数据采集、关联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和运行服务体系平台、协同管理、智慧服务、网络传输、责任追溯查证、技术与业务标准、开放共享等九部分组成。

数据采集主要指从高速公路智能终端设施或系统直接采集的与“智慧高速”直接相关的图像、交通流、交通环境、交通事件、交通运行管控和车辆收费六类动态数据。

关联信息主要指高速公路业主拥有的高速公路现状信息和从其它部门信息系统接入与“智慧高速”间接相关数据信息,由拥有单位开放数据公共接口、实时共享相关数据和图像,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业主的现有道路设施、安全设施、机电设施、报警设施、清障设施信息等;公安部门的驾驶人及车辆信息、车辆违规信息、人口基础数据等信息;交通部门的路政及养护信息、货运物流的相关信息、客运联网相关信息、周边道路交通信息;其它危化品运输车辆、医疗机构、车联网、应急救援装备及人员等信息。

数据处理中心和运行服务体系平台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的统一的高速公路数据智慧化处理和服务平台,是将高速公路智能终端直接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关联信息进行汇聚、处理和交互的平台,为高速交警部门、公路管理部门、高速公路业主、其他有关单位、司乘人员、增值服务商等用户提供协同管理和智慧服务。

协同管理是指高速交警部门、公路管理部门、高速公路业主及相关单位依托运行服务体系平台,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实现信息、资源、业务和管理决策的协同,提高管理效能,包括运行监控指挥系统、运输安全监管系统、联网收费管理系统、ETC运行管理系统。

智慧服务主要是指依托高速公路运行服务体系平台面向各方提供出行服务、增值服务、辅助决策分析和基础信息管理等智慧服务。可根据需要新增开发新的应用系统,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

网络传输主要通过有线网与无线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线网是“智慧高速”运行的基本通讯保障网,包括高速公路骨干通信专网、政府部门的专网、租用网络传输商的专线、网络传输商的有线公众网。无线网主要是指3G和4G手机通信网、WLAN、无线集群通信专网、无线传感网、GPS和北斗卫星、广播电台。

责任追溯查证主要通过制度和技术两个手段来保障数据运行的安全可靠,明确各业务流程的安全责任,确保指令传达通畅、反应快捷、数据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可控、责任可追溯查证,进而构建起智慧高速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和数据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技术与业务标准是由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包括智慧高速基础标准、智慧高速定义标准、其他相关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关联信息标准、数据处理标准、协同管理标准、智慧服务标准、网络传输标准和责任追溯查证标准等。

开放共享指“智慧高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智慧浙江”运行服务平台、长三角区域合作信息平台、省级相关部门业务平台、地市级相关业务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可通过省级相关部门业务平台与国家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平台实现连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建设内容

我省“智慧高速”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九大部分:

组建浙江智慧高速服务公司。由省交通集团控股、各高速公路业主参股,并吸收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等企业加入,按照一定比例出资,组建股份制的浙江智慧高速服务公司,承担开发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完善提升一体化职能,提供专业化网络服务和内容服务。

建设浙江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基于运行服务平台,由公路管理、高速交警、高速公路业主组成省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可虚拟化运作),实行“一路三方”联合办公、协同管理、资源共享、统一服务指挥,实现“一令通”。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5

同时,战略明确将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在交通运输信息服务、运营管理和电子支付领域实现产业突破,争取2020年相关产值超过千亿元。作为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这无疑将给智能交通在社会、经济双重价值的全面提升注入强劲的推动力。

道路产业合理化

城市道路资源的不可扩展以及车辆越来越多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如果遇到了灾害天气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交通信息服务不可避免地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成为智能交通实现产业化的重点方向。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表示,仔细观察目前交通领域的大动作不难发现,修建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实际上让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便利要求,这是形成道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印证了战略的主旨。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信息化管理处处长邹力曾在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表示,产业化突破的重点将在信息服务、交通电子支付等方面。信息服务包括交通的运营管理、海量数据的手机存储处理、交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系统集成等方面;交通电子支付则包括不停车收费、公交一卡通、停车场的收费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支付等方面。据调查,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有2000家左右,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将达1820亿元。而来自中国交通技术网的统计称,2011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数量达195项,比上年增长129%;千万级项目市场规模合计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在开放信息资源、明确投资力度的促动下,智能交通产业化进程将显著加快。据交通运输部交通信息中心负责人透露,该中心开发推广的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综合监督服务系统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目前已有150.9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入网,覆盖31个省区市,下一步还将向出租车推广,发展态势非常好。这还仅仅是针对营运车辆的信息服务,如果推广到整个市场,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王笑京坦承,尽管智能交通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中,尤其在管理角度,中国有不少典型的成绩是得到国际承认的。例如城市交通不可能单纯依靠信息技术去解决拥堵问题。王笑京举例,北京很多路口机动车交通量超过了路口通行能力,额定绿灯时间内排队车辆不能全部通过时,拥堵就会成为必然而不是偶然。在物理设施能力限制下,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的信号灯就必然满足不了车辆通行顺畅的要求。但是技术还是能够在提高出行可靠性和安全水平上做出不小的贡献。

王笑京介绍,目前智能交通应用相对成熟的是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和车载导航方面,在其他方面,由于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大多数还在试用阶段。为此,战略提出智能交通要在公路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行监管、集装箱运输、公交车辆、营运车辆及船舶动态监管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到2020年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开放一部分地理信息资源与企业开展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内容加工和增值服务,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增强多层次服务供给能力;同时,要加快研究建立技术、应用和资本共同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模式。这将掀起企业参与智能交通的热情。

找准技术落脚点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其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高科技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作为一种先进的集成化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载智能系统可为驾驶者提供交通信息、安全告警和上网交互服务,理想的愿景是控制车辆在道路上自动行驶;而道路则靠自身的数据采集和智化控制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无线通信技术使得车辆可以和车辆‘交谈’,车辆可以和路侧系统‘交谈’,路网的安全和服务水平将达到另一个高度。”日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无线物联网总体技术研究”正式启动,作为项目的负责人王笑京表示,该项目将以公路交通领域应用需求为基础,结合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和发展,确立我国公路无线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完成公路无线物联网应用相关框架设计,提出公路无线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方向,为我国新一代智能交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6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新概念的提出,普及先进的智能技术,推动各方面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使各个领域又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中,智能交通(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已被列入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主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采用智能技术建立交通物联网络,已成为发展智能交通的优先途径,也是各级政府和交通专家最为关注的话题。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交通物联网,应用智能技术能解决哪些问题?物联网建设中如何推广智能技术?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2交通物联网的构成和特征

2.1交通物联网的构成交通物联网是在较完善的交通设施基础上,将新一代智能技术充分运用于交通运输系统所建立的一种实现。即把智能传感器件装备到各地公路、水路、公交、地铁各相关系统的基础设施中,把车辆、船只等运动设施,还有桥梁、大坝、隧道、车站、港口等固定设施,网络、视频、广播、通讯、遥感等各种媒体设施,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经过互联构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及云计算将物联网软硬件资源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物联网体系。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物联网中的核心系统。人们通过它能以更加科学的智能的和动态方式管理和控制交通。

2.2交通物联网的特征⑴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交通所有基础设施物联成网,通过专用技术对网络系统实时感测和智能的控制,全面实现交通网络智能化管理。⑵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软硬件资源最大有效的整合共享,资源分配更加充分和合理。为低碳环保、减少资源冗余浪费,提供最佳的基础设施。⑶协同运作: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的潜能,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监管保障进一步到位,不断消除自身的隐患,达到智能交通的最佳状态。⑷学习创新:立足系统本身的知识学习、积累和更新,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快交通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升级,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智能技术在交通物联网的应用成果

3.1智能技术的应用应用智能技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已成为公认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第十二届多国城市交通通展中可以看到,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智能技术,在交通科技领域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一卡通”解决方案、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PS智能导航系统、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道路控管系统、网络影像传输系统、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公路车辆自动监测记录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道路交通仿真系统等等。将不同的系统集成并将它们智能化从而提升交通管理的水平,已初见成效。由此可见,智能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已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3.2应用智能技术取得的成果⑴智能公交方面,建立统一的智能化公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在公路、水路等客运行业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信息共享服务。城市公交实行全程实时监控,科学的调节车流的时空分布,优化了城市公交网络。展示和引导公众选择低碳出行,逐步拓展公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领域,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⑵交通停车诱导方面,建立动态停车诱导系统和汽车租赁信息服务系统,在完善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组合的基础上建设驻车换乘信息诱导系统;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GPS智能导航等信息终端,为公众提供实时、便捷、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⑶出租车营运管理方面,应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上海市启动了出租车电子标签试点,将识别芯片安装在出租车后窗的玻璃处,执法人员使用手持识别仪透过GSM将数据传送到指挥中心,快速的把出租车的车牌号、发动机号、车辆颜色、营运证等资料读出,以此快速地识别正规出租车和“克隆”出租车,借助交通物联网智能标签识别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出租车辆营运管理的水平。⑷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方面,计划到2020年,ETC(ElectronicTollCollection)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全国覆盖率达到60%以上。ETC使公路收费走向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了收费管理的成本,减少了车辆和路面的损耗,为解决交通拥挤、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⑸港口建设方面,以虎门港物联网工程为例,去年虎门港全面启动了“智能港及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他们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架构,以RFID及其他传感技术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有线和无线的网络传输技术,把数据资源汇集到港口数据中心,云计算平成海量数据的计算,实现港口在生产操作、仓储管理、物流跟踪、海关监管、环境污染等方面管理的智能化,依托物联网打造智慧型的港口,带动了港口建设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4交通物联网建设方面的探讨

4.1要加强交通物联网标准化工作针对智能技术包含多学科的特点,由此带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复杂性,需要制定和完善统一的物理层接口协议和标准。实现物理层接口的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系统的瓶颈,保证整个系统接口的互联性,有助于物联网配套产业的新产品研发和标准化生产,促进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4.2要改善基础设施的硬件品质对物联网中装备的各种智能传感设备及硬件,要制定标准采购目录和安装规范,尽量采用新一代智能产品。对老化的设备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换代,特别是对采集设备的性能进行制度性评估,提高硬件设备的品质,不仅对杜绝各类事故提供可靠的保证,而且使智能技术更加有效的发挥。

4.3要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应用从交通物联网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的还未引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系统。许多在用的交通管理系统,智能综合分析的功能较少。有些交通指挥系统只是具备监测、记录、抓拍等被动性的监管功能。不具备主动性的智能预防、诱导分流和调控功能。在交通管理方面,对车辆流量、车速、车况、路况、环境仍处在人工监管状态,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上还缺乏智能处理的预案。为此,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建立物联网智能预防系统显得格外重要。智能预防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智能技术实时感测和智能的分析,对道路、车辆、驾驶员、环境及时提出预报、预警、诱导和安全评估以及专家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有效的限速限载,合理的分流调控,排除事故隐患,减少人员伤亡和路产损失,为公共交通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5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

在建立交通物联网的地区,初步实现了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交通监管等方面的自动化、数字化管理。但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平还远远不够,数据分析、安全预防、调控决策和重大事件的处理大部分还需要人工完成,处理的结果还未达到专家水准。因此,研发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今后交通物联网建设的关键所在。

5.1智能交通系统的是一个交通领域的专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是一个涉及领域多、知识面广的庞大的体系架构。采用云计算平台技术,使分布的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充分地整合,通过虚拟化管理和调度,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平台级服务(PaaS)和软件级服务(SaaS)。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包含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主要应用在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就是采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交通领域的专家系统,是实现交通物联网智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5.2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智能交通系统,也是一个功能完整的、有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并能进行逻辑推理的、在交通管理方面代替人类思维支配系统运行的知识系统。它由若干个子系统和知识库组成,各个子系统也是一个独立的专家子系统,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可划分为:路桥专家子系统;车辆专家子系统;船舶专家子系统;水运专家子系统;物流专家子系统;交通监管专家子系统;应急救援专家子系统;安全预防专家子系统等。每个子系统由若干个完整的智能模块组成,按照功能的划分,每个智能模块对它管辖的范围进行实时的感测和处理。智能交通系统由日常处理、智能处理和专家处理几个层面系统组成。按照事件等级,日常处理只解决经常发生的简单事件,智能处理以快速响应、准确及时、合理调控、节约资源、预防事故发生为目的;遇到重大的复杂事件转由专家处理来决策。

5.3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统通过知识工程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解决智能接口技术、检索推理机构、知识获取、解释机构等问题。知识库和数据库及其知识、数据的管理通过云计算平台技术来完成。针对大量不同的系统终端数据采集技术的复杂性,要重点解决端口的数据转换方式、编码、交换、传输、差错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根据发生的不同事件的等级,由相应的子系统来进行响应,通过云计算平台调用系统知识库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筛选分析,得出切实可行的专家处理意见。由于采用云计算的编程模型、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虚拟化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处理,有效的利用了系统资源,使专家处理的结果变得更加及时和准确。智能交通系统每个子系统应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能自动地获取知识,对系统知识库随时进行充实和更新。并经过人机接流,使学到的新知识达到专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