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问题范例6篇

医学教育问题

医学教育问题范文1

关键词:医学 继续教育问题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01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医学继续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日益制度化、规范化[1]。但在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课程设置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 目前医学继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日益更新,医学技术也在迅猛更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更为迫切。但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大部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晋升职称或执业注册挂钩而不得不参加[2]。结果造成这些学员交费上学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学历证书或学分证明,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了轻松地获得学历证书或“挣”够学分,他们乐于追求只用交费而不用参加学习的“学历班”,而很少考虑工作的实际需要。

另外,有一些开办继续教育的医学院校培养目标不正确,把继续教育当作是学校的一个经济创收点,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责任。滥设点、滥招生,在管理上片面强调成人的工作、家庭等外在因素,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放任自流,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更谈不上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目前的医学继续教育是学校卖文凭,学员买文凭,教与学双方都把继续教育当作一种经济,而不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与提高。这种错误的认识只可能使医学继续教育名存实亡。

1.2 教学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从取得学分的意义上讲,课堂授课无疑是重要的途径,而对其效果则不应轻易下结论[3]。传统的、灌输式的医学继续教育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提高学员的“卷面成绩”,却不能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教学模式滞后,严重影响了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积极性。

1.3 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不同的医学继续教育对象,由于基础和需求不同,他们对医学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是不相同的。职称较高、学历较高的学员对新成果、新进展及医学人文知识的内容项目感兴趣;职称较低、学历较低的人员则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在内容设置上基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复制,仍然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学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复习。学员自身渴望获知的内容较少,没有考虑不同学员工作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学员对这样的继续教育没有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影响继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工学矛盾

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都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繁忙,另外,作为成年人,他们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者,工作和家务使他们缺少相应的时间来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工学矛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工学矛盾,学员更希望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来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参加面授或实训,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1.5 师资需求方面

在继续医学教育师资方面,卫生技术人员最希望参加本专业的高水平专家的指导与学习,切实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继续教育师资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校的教授与医疗岗位脱节,不少中老年教师常年得不到进修学习,原来掌握的知识已经过时陈旧,对成人教育的需求、成人学员的心理特点不能够完全掌握,完全按照普通学生对待,所授课程不能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刚开始从教,没有深入过医疗岗位,教学经验不丰富,实践能力甚至不如学员,结果造成学员厌学;第三,大部分学员希望向医院的知名专家学习,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很多专家实践能力较强,但长期不从事教学,无法系统讲授自身的经验,使学员学习如在雾里。

1.6 教材不适合继续教育的实际要求

目前,大部分成人教育教材为普通高等教学的教材翻版,内容相似,缺少成人教育所需的技能型和前沿性,没有考虑成人学员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需求,无法得到学员认可,学员对购买教材具有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2 对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2.1 提高管理人员、教学组织者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为保证医学继续教育真正达到其提高人员素质的作用,需要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与其年度考核、职称聘任、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注册等密切结合的有关规定,引导卫生技术人员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核,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对医学继续教育的认识,逐步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生教育,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4]。组织医学继续教育的院校应将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树立培养人才的继续教育观,不断探索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而不是经济创收的继续教育观[5],使医学继续教育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目的。

2.2 课程设置的优化

课程设置是继续教育的基础,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同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开设的课程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参加适合自身岗位需要的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位学员的最基本要求。对学员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课程设置上,参加继续教育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注重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扩充。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就应体现对学员能力的强化和提高。基础课可由学员通过多媒体教材或网络平台自学,以“必须,够用”为标准,专业课应多开设与能力相适应的专业选修课,如“专科技能培训”、“新仪器新设备使用与结果分析”等。

2.3 实现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将网络教学与面授有机结合。采用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成人教育的网络办学平台,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由学员自行安排考核时间。网络课程的开通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有利于学员无法到校上课时在家自主学习,缩短在校学习的时间,缓解学生的工学矛盾。传统成人教育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往往局限于教材,较少有适合成人特点的含有导学、辅导、自测、应用等内容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学资源建设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这需要继续教育的开办院校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授课教师与课件制作人员相互配合,不断研发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特点的课件。

2.4 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继续教育教学的依据,也是学员们自学的根本。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要更关注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需要知识的重复,需要的是知识的更新和深入。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内容上要能够体现出最新的信息,在教材的结构上要图文并茂比较清晰,方便学员自学。一本高水平的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的价值决不仅仅局限于学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时的“即时效应”,更重要的是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后,贯穿于学员整个专业技术行为全过程而发挥的指导作用。因此,学校在选择教材时应多参考学生的意见,由学生集体选择合适的教材,也可由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继续教育的教材。

2.5 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合适的教学模式,但教学模式的发挥程度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教师素质的提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将师德作为首要内容,只有教师将教学作为一种责任而不是捞取报酬的手段,才能保证在教师教学中去主动思考如何提高质量,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二,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应通过轮岗的形式让他们在医疗岗位和教学岗位上双重锻炼,使他们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同步提高;第三,注重老教师的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对于毕业多年的老教师而言,学校需要提供机会使他们的知识能够与时代同步发展;第四,医院的兼职教师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需要学校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成人学员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做到教学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第十三次工作会议纪要[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6):64-65.

[2]岳岭.医务人员开展全方位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47-48.

[3]严慧萍.对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0):24-25.

[4]尹照玲,宋玉玲,李爱民.加强管理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J].中国医院,2006,10(9):52-53.

医学教育问题范文2

【关键词】:医学成人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

医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就必须懂得一定的医学常识,可见医学常识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医学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各级卫生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早在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就联合下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纲要对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

一、当前我国医学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医学成人教育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尤其是高校管理体制对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医学成人教育的投入不够、教学资源和设施相对匮乏,在高校其他类教育中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中,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的投入非常少,医学成人教育由于专业性要求很高,对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水平要求也很高,而大多数成人制教育高校没有国家的投入,也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成人教育管理体系,教学所用教室及设施都依赖普通高校的教学资源,成人教育只能使用普通高校的部分剩余资源来艰难地运行。

临床医学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及教学方式由于受现行制度的约束,以及高校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很多医学成人教育的管理者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忘记了成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在实际教学中,制定了一套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方案,使学生的成人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也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宗旨,这是我们在着力推进高校医学成人教育改革时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2、医学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医学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制约医学成人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瓶颈,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都是困扰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临床医学成人教育依托于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当一部分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给成人教育学生带课不是自己的主业,只把完成普通高校教学任务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这样的错误观点的产生主要在于在高校扩大招生的情况下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学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部门安排课程就非常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缺位和不作为,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积极政策改善师资结构。

3、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的地区差异不断加大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乡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政策支持,不仅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而且在教学设备的引进上相比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有着一定的优势,虽然国家正稳步推进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但是这些地区的医学成人教育往往不受重视,在资金和人员配备上往往比较落后,这直接造成了医学成人教育在发展水平、办学特色、培养质量等问题上的地区差异。这也直接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的落后和医学队伍建设的不完善,可以说医学成人教育是提高社会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要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科学、有序、合理的推进各地区医学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医学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否则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就会遭遇一定的屏障。这客观上不利于城乡医疗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二、我国医学成人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分析

1、完善高校医学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医学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要把所有权、管理权、办学权恰当池分离开来,逐步建立起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中央卫生部门联合教育部主要负责医学成人学历教育发展纲要的编制和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各项法规与监督评估制度。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应提高认识,着手组织实施医学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及各种非学历教育。医学成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等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要引进市场经济中的竞价和激励机制,并与社会劳动、人事、工资体制改革相衔接。逐步建立起以教育评估为基础,与教育效益挂钩的分配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管理体系,提高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成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重点抓好专职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以带动兼职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教学业务上,要加强质量管理,要有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鼓励措施,如建立听课制度、教研室教学研究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重视城乡差异,形成城乡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城乡二级医学教育管理部门要密切合作,重视城乡医学成人教育发展在教学设施、资源、财力投入等各方面的差距,加强城乡医疗教育的合作和互动,形成师资队伍的互访和流动,同时加大医学成人教育的普及力度,改善师资结构和办学模式,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医学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要研究问题,合理论证,制定科学的对策,促进医学成人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洁,刘梦如.关于加强临床医学成人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5(3).

[2]高英.医学成人教育素质教育刍议[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9).

医学教育问题范文3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医疗体育 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以培养高等医学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所学的医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锻炼学生身体,又为将来所从事的医学事业服务,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和中医专业的体育教学中,开展了一些医疗体育的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开设该课程的10个教学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68份,有效问卷446份,有效问卷率97.3%。结果显示,82.4%的学生对医疗体育表现浓厚的兴趣,89.1%的同学表示会学以致用来治愈疾病。通过教学,总结出以下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开展体医结合师资培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具有主体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在充分利用医学院校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体医结合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体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听取医学教师相关专业课程的讲授;和校医院联手定期为学生体检、体测、指导学生健身锻炼;积极从事体医结合的研究,申报体医结合的科研项目,撰写体医结合的论文,有计划地组织联合攻关,进行热点课题研究,努力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根据医疗体育的特点、作用与医学的内在联系,举例介绍一些通过医疗体育的方法治疗肺结核、肝硬化、肠胃病和冠心病等的典型病例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掌握好医疗体育知识、为医学事业服务的远大志向。让学生切身感受医疗体育的功效。通过医疗体育,可治疗或缓解某些常见小病,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例如,可以通过气功和穴位按摩结合疗法治疗近视眼。又如,对于身高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处方与营养配合方案实现身高的再次增长。

三、注重精心组织教材

应对原来教材内容体系进行精简、重组、整合,体现出医疗体育的职业性。如临床专业开设健身处方教学,让学生学会既能开诊断处方,又能健身处方,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育的需要;护理等专业开设形体、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内容,现塑造优美的形体,培养优雅的气质,养成良好的礼仪,为未来职业奠定基础;中医等专业增设医疗保健体育的专业特点,既满足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终身锻炼的目的,又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医院院校体育校本教材内容编排上除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方法学的介绍外,重点要放在医疗体育上。

四、注重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一方面我们通过医学专业课、体育理论课,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体医结合、医体渗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体育实践课及课外活动,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的学习;运用现代医学知识的观点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和监控,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掌握和运用体质测试、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体育教材大纲的内容体系,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常规做法,同时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适应医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职业要求,开设体医结合的教学内容。

五、注重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

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保健体育和卫生健康知识的培训,如开展医学体检、体质检测,用学到的知识为测试者开运动处方,指导测试者健身。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健康需要体育,健康需要医学,体医结合,面向医学,服务健康,将成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思想和观念,修订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体医结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体育更好的为大众服务。医学院校要大力开展医疗体育教学,就必须配备医疗体育的专门人才,做好师资准备。同时,配置一定的医疗体育器械和场地设施,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做到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陈勇.医疗体育教学对医学生提高医疗技能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2] 罗次立.开展医疗体育教学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4.

[3] 湛育明.医学院校体育教育中应突出医疗体育的功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2006.18(5):122.

[4] 蔡辉.体育教学中培养医疗体育能力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0.9.

[5] 杨磊,余香.医学院校设置医疗体育的必要性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1.4.

医学教育问题范文4

(1)对医学人文教育认识不足。目前,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认识正在发生进一步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一面对高呼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另一面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措施,无论从资金还是人员配置,都没有一个有力的支持。依旧把医学人文教育作为一个配角,教育的内容也仅限于几堂课程和几个不痛不痒的活动。

(2)医学人文教育规划不合理。在目前的医学高校中,人文教育依旧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伦理学等课堂教育为主,这样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脱离了临床等实际卫生工作,目标不集中,不明确。其次,在医学人文教育规划上,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学计划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不能把医学人文的内容贯穿于大学生的读书生涯。最后,在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评价上,还是以最终考试为主,医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考核,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解决,最终的教育效果自然不理想。

(3)医学人文教育队伍建设不足。目前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都是一些专职教师,他们中的很多人基本都没有比较专业医学知识,或者临床卫生工作经验,在教学中与实际结合的内容偏少,教学队伍偏重于说教,说服力不足,医学生在这种教育下,无法把自己联系到未来实际工作中,“内化于心”的动力不足。

二、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更有必要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核心课程之间的桥梁,充分实现医学人文与医学核心课程的结合。[2]使得医学生既没有过多的学习负担,又可以“内化”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

1提高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

改变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提高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改进高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第一步。首先,从学校层面应给予高校人文教育充分的支持。在政策的制定、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要有合理有效的安排,满足医学人文教育的资源需求。从医学高校教师层面上,无论是专职人文教育的教师,还是从事医学科学知识的教师,都应改进自己的认识,把医学人文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让课程中流淌着医学人文的血脉。

2合理规划医学人文教育

1)系统安排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医学院校在安排医学人文课程时,要兼顾医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不能简单地将医学人文课程集中的在大一、大二开展,更多的要渗透到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把医学人文教育作为一个全程教育贯穿医学生的五年学习生活。

2)加强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结合。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大多还是医疗卫生工作,医学人文素质主要还是体现在医疗工作中。因此,在医学人文教育时,需要有医学科学的结合,无论是医德高尚的大夫的经验,还是新闻事例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的认识,获得未来职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3加强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

医学教育问题范文5

1.忽视男女生理差异

《礼记・效特性》就有“男女有别”之说,中医学认为男女在阴阳禀赋p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广嗣纪要・男女服药论》认为:“男子以阳用事,从乎火而主动”“女子以阴用事,从乎水而主静”,《黄帝内经》亦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男子以八岁为一个发育周期,女子以七岁为生命节律,生长发育男迟女早。此外,还有“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等观点都说明生理基础男女有别。

身体条件不同,就该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予以区别对待,但现代社会对未成年男女的生理卫生教育和关心显然不够。青少年没有对自己的生理变化与生理卫生足够熟悉和关注,而是过多地把焦点集中在学业和外在装扮上。如在学校教育中,男女学业负担一样重,要求一样苛刻。在外在装扮上,露脐装p超短裙成为时尚,大家盲目追捧,孰知外在的荣誉和光鲜下却为健康埋下隐患。这从女子痛经的普遍性可以得知,《灵枢・五味篇》“妇女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傅青主女科》亦说:“夫带下俱足湿症,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女子在绝经之前,因为月经和带下的生理,气血易虚,脏腑易衰,容易体虚遭受外邪侵袭致病,更何况尚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女性?而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女孩子客观上课业繁重,消耗精血,主观上贪凉饮冷,袒脐露踝,感受外邪,如此状况还以之为美,殊不知为成年后的胎育埋下祸患,不可以不说这是教育的缺失和偏差。

2.忽略五脏和谐,体用相依

张景岳《类经》中提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中医学之“神”,包括人之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外在表现、思维意识等,神依靠人体基本物质而存在,离开物质则神无所存依。《素问・宣明五气》:“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神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才可以产生丰富复杂的智力及情感活动,如果五脏因种种因素受到影响,那基于五脏的五神也会发生变化,而五脏的病理影响又是一个整体,这可以从中医的五行生克得知。

上述言论似乎与教育关系不大,其实对这方面关注不够正是问题所在。现代教育大多集中在生存技能层面,而对现代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从亚健康角度入手改善。现代科学定义的智力包括含记忆力p想象力p创造力在内的七种能力,从中医角度而言,虽没有明确对应,但正所谓“脾主思”“肾藏智”“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等,可见在中医的观念里,“脾”和“肾”对智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未成年人脾肾功能相对不成熟,而现代社会中,施加于脾肾的负担却不轻,特别是家长对孩子普遍存在过度教育的现象,没有顾及到孩子生理承受力,过度消耗肾精,殊不知这样甚至会引起早衰。虽说“脾”与“肾”重要,但中医学素来有“整体”观念,五行相生相克,五脏相互影响,正如“肝属木,木克土”“肾属水,土克水”。例如对待近视,人们普遍归结于坐姿习惯不好,用眼过度,让孩子改善坐姿,适当休息就好。但中医不仅仅局限于此,因为“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眼部病变已经说明眼部气血供应不足,肝脏功能就可能已经发生微妙变化,肝会影响到脾,脾会影响到肾,那“思”与“虑”的功能肯定也受到影响,甚则会影响五脏,五脏的功能减弱,那么孩子的食欲不振,经常感冒p脾气暴躁等别脏问题就有可能连带出现。试问这些仅仅是适当休息就可以改善的吗?

3.忽略身心和谐

心理活动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而进行的信息的摄取p储存p编码和提取的过程,《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不停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心智也随之成熟,甚至早慧早熟。特别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不能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往往过度教育,而这种教育主要集中在知识的灌输上,再加上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各种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人们的大脑,这对在生理上没有完善发育,心理上没有很好免疫力的未成年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刺激和诱惑。在这方面,古代名医叶天士,陆定圃等人都认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知识太早,真阴未充,龙火易动。”反对知识早开。现代亦有学者提出未成年人教育要适应自然[2],年龄越小越该亲近自然,多多玩耍,培养锻炼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4.忽视体质与性情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秉受于先天,得养于后天,不同的体质特征有不同的性情。中医学根据人体内阴阳之气的多少,提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还有阴阳平和人的分类,如“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把人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形人格,如“太阳一火形”之人阳气偏多,故性格外向,平素情绪波动较大,躁动不宁,对“怒”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有易感性;“太阴一水形”之人阴气偏多,性格内向,情志活动多阴沉曲折,持久难解,易受外界事物刺激,形成忧、悲、愁之类情志表现,具有“郁证”的易发倾向。

在现代教育中模式中,可以说无论是学校教师“一对多”教育(一个老师代一班学生),还是家长“一对一”教育(一对父母带一个孩子),都没有注意到孩子的体质特点。特别是在学校,老师的角色在学生的心灵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在不同体质的孩子面前,其影响是天壤之别的,而这种影响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表现。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有的孩子就积极踊跃,有的孩子就沉默寡言,老师认为踊跃的孩子接受能力快,脑袋灵光,喜欢这种配合的孩子,于是会经常提问和表扬这类型孩子,殊不知,这类型孩子可能就是“太阳火型”人,他就具有这样的特性,而对于“太阴水形”体质的孩子,即使他们对老师的问题能做解答,也不会主动举手示意,以至于老师会认为这类型孩子“笨”,不理不睬甚至加以批评,对于本来就敏感的他们无异于雪上加霜,以至于这类孩子愈加消沉,甚至造成一辈子的阴影。

医学教育问题范文6

【关键词】学生评教;医学教育;问题;对策;教学质量;课程效果

学生评教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兴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高校实行,从起初的随机问答式评教,到纸质问卷调查式评教,到网络平台系统式评教,再到手机APP软件随时随地评教[1],学生评教方式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迅猛发展,现已是当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制度之一[2],其调查结果可作为量化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这种具有开放性、高效性和便捷性的评价方式,被国内高校普遍认可和使用。实行学生评教,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老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助于上级部门掌握教学状况[3]。学生评教作为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4]。

1医学教育学生评教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评教时间的问题

目前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大多围绕教学态度、教学艺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效果五个核心维度进行评价[5]。此种学生评教系统能够较全面的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但是目前的学生评教系统采用固定的评价时间,无法及时表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数高校的学生评教被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教师已完成授课任务。授课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反馈[6],无法第一时间作出有针对性的改变,无法高效、及时的建立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机制[7]。

1.2学生评教评价题目的问题

目前的学生评教体系多采用固定的评价题目,无法准确评价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评教指标不具备学科特色。多数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评教系统题目完全相同,无法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设置方式的不同,区分判断课程教学效果[8]。医学生本科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教学注重知识体系的讲解,实践教学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即实验设备的操作使用,二者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均不相同。故而,评价指标必须针对各自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1.3学生评教评价模式问题

多元化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与自助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课外创新相结合;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是指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现场授课和实验指导,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开放式自主实践、自主研究和探索性实践[9]。目前的学生评教体系多采用固定的评价模式,无法体现多元化教学活动、多层次教学方式的特点,其准确性有待提高。

1.4学生评教自我持续改进问题

目前的学生评教体系中基于学生评教结果的自我持续改进不够,全员全过程激励与约束体系不完善,无法充分把教师、实验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觉担负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和义务。

2医学教育学生评教体系的改进建议

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等文件,认真分析国内外有关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和实践的文献,借鉴审核评估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以学生成长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有效度为目标,并结合大连大学医学院学生评教体系现状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1提高学生评教体系评价的及时性

开展学生评教的评价时间可以是分散的,即在中期评教或课程结束开展学生评教工作,迅速汇总和分析信息,提高学生评教的及时性、可操作性。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及时查找教学问题,及时更正。教师可及时根据评教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2提高学生评教指标的学科特色

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评教系统题目完全相同,无法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设置方式的不同,区分判断课程教学效果[10]。医学生本科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教学注重知识体系的讲解,实践教学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即实验设备的操作使用,二者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均不相同。故而,评价指标必须针对各自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11],合理并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评教指标[12],要针对各个学科与课程类型的不同特点,来区分理论课与实践课等课程的教学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

2.3提高学生评教评价准确性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医学教育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PBL、CBL、慕课、微课等授课方式的引入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信息知识的传递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3-14]。可通过增设评价等级、科学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具体准确定义各评价指标等方法来提高评价准确性。

2.4完善医学院教学激励和约束体系

完善医学院教师教学奖励办法,加大激励力度,引导教师追求卓越质量;重构医学院教师考核管理规定,建立约束机制,引导教师重视教学能力提升,最大限度预防和消除人才培养质量负面现象。学生评教结果可结合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及任课教师日常教学完成情况,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做好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工作[15-16]。对于教学水平高、敬业精神强、学生评教优秀的教师要提出表扬,并作为职称评聘与各级各类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学生反应较差的教师应进行谈话,并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通过听评课、研讨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生看到自己的评教结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便会更积极认真的对待学生评教工作,作出客观、真实、诚恳的评教结果,形成良性循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