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经济范例6篇

移动网络经济

移动网络经济范文1

21万元起拍,2200万元落锤。近日,在所谓的“新媒体营销史上的第一大事件”的Papi酱招商会上,Papi酱的单条视频广告卖出了2200万元的价格,引起巨大关注,不论是否是做局者的步步为营,Papi酱的走红的确让视频直播愈发火爆,连券商也忍不住加入了视频直播大军。

“网红经济”已渗透到一向严肃的金融圈。日前,方正证券通信组分析师廖蕾因一段直播视频在金融圈迅速走红。廖蕾身着汉服,在一段不足两分钟时长的视频中,大力推荐某只股票,并列举了强烈推荐的三个理由。

紧接着,海通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李淼也涉足视频路演,她通过直播平台跟投资者交流对煤炭板块的看法。

据业内人士透露,分析师的路演视频流传出来后,不少同行也蠢蠢欲动,连“基金一哥”任泽松也出动了,预计以后这类视频会越来越多。“分析师以后不写研报了,说研报效果大概会更好。”一位券商业人士笑着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调侃。

平安证券最新研报表示,移动直播相比PC直播进一步扩充主体和内容,已从非主流走向主流。现在连券商分析师都开始“玩”直播,足以见得这一业态的火爆程度。“然而任何行业归根到底还是要看盈利模式,虽然一时间视频直播受到追捧,但我对于视频直播的前景并不看好,盈利模式不清晰也是移动直播行业的痛点所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资本追捧

事实上,视频直播早就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除了陌陌和Facebook,新浪微博副总裁曹增辉日前也表示,过去微博主要以短文和图片市场为主,而从2015年后半年开始,短视频及直播市场开始了爆发。他认为,2016年,视频有望成为微博的成熟内容市场之一。

同样,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都将目光投向了视频直播行业。而回顾过去的一年,移动视频直播已然成为互联网界表现最抢眼的领域之一。仿佛一夜之间,他们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一个又一个移动直播APP登上了App Store热搜榜。据不完全统计,200多家相关创业公司正“野蛮生长”,巨头资金择机而入。

梳理这些势如破竹纷纷涌现的视频直播平台不难发现,主要都集中在游戏和娱乐领域。以YY直播为班底的虎牙直播、浙报集团投资的战旗、腾讯旗下的龙珠TV以及表现强势的斗鱼TV、火猫TV构成了游戏直播行业的第一集团。而去年王思聪发起的直播网站熊猫TV正式上线,一下子吸引了外界对这个实则已经如火如荼行业的目光。

游戏直播平台持续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虎牙、斗鱼TV、战旗TV、熊猫TV、龙珠均完成了阶段性融资,龙珠直播在2015年11月完成游久游戏(600652)领投,腾讯跟投的近亿美元B轮融资,斗鱼TV则在2016年3月拿到腾讯领投的1亿美元B轮融资。

至此,各大游戏直播平台背靠各大资本。斗鱼TV由奥飞动漫、腾讯、红杉资本和南山资本的投资;龙珠直播背靠游久游戏、腾讯、软银;虎牙隶属欢聚时代(YY);战旗TV的投资方是浙报传媒;熊猫直播的投资方中则出现了“国民老公”王思聪的身影。

除了游戏视频直播外,以UGC(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视频直播平台同样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不论是papi酱,还是女主播,推广载体就是视频及直播平台,随着互联网一次又一次革新,移动直播正成为新时代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和超级入口。

方正证券首席分析师杨仁文分析认为,无论内容还是盈利模式都在逐渐形成中,而随着模式的形成,不论是全民直播还是垂直直播领域,都将诞生新的巨头。

相关概念股

资本的追捧自然离不开A股市场。经《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梳理,在A股市场,目前拥有自有直播平台的上市公司有:巴士在线、恺英网络、乐视网、暴风科技、宋城演艺、昆仑万维等。

巴士在线2016年将“我拍TV”打造成移动端视频直播的娱乐平台,结合公交移动电视屏幕,实现差异化的线上线下联运模式,孵化优质网红+网生内容。“我拍”上线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近四成。

而乐视网、暴风科技和恺英网络也在打造娱乐直播平台。宋城演艺通过收购六间房、昆仑万维通过投资“映客”,来实现拥有互联网直播平台。普通投资者又如何在移动直播风潮下分一杯羹?

定位于90后的视频娱乐直播平台“映客”,在2016年1月获得昆仑万维6800万元投资,昆仑万维也由此获得映客18%的股权;宋城演艺在2015年就以26亿元收购视频直播网站六间房,该网站也拥有移动版。

网红还直接催热了概念股,A股市场上的直播类概念股已在暗中疯涨。去年8月,华联股份就公告拟1.6亿元参与设立上海信磐,主要运营产品为“唱吧”及“唱吧直播间”。数据显示,目前“唱吧”用户规模2.23亿次,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直播平台之一。而随着资本市场突然关注起了这一领域,华联股份4月14日、15日两个交易日连续收获一字涨停,截至4月18日收盘,华联股份4月以来已经累计上涨29.74%。

近两年来,视频直播的迅速发展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文化业态,与之相应的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国内市场规模达116.3亿元,用户数达4.39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间有数千直播间同时在线,用户数达数百万人次,以斗鱼为例,每天访问量高达1500万次,晚上高峰时段常有5000位主播同时在线开播。

根据国元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斗鱼TV估值10亿美元以上;虎牙估值25亿元以上;龙珠直播估值30亿元;战旗TV估值10亿元以上;熊猫直播估值25亿元。

欢聚时代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直播行业其实刚进入萌芽阶段,这种互动和交流的方式会是未来趋势,而且潜力广阔。”

内容瓶颈

资本流动的方向足以说明问题。然而,任何一个行业发展伊始,看似繁荣实则野蛮生长的局面之下,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才是最合理的发展逻辑,似乎还没有确切答案。

分析目前的视频移动直播市场不难发现,产品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整体陷于秀场模式和业务同质化,在这样野蛮生长的环境下,大家似乎都还处于摸索和试错阶段。

以曾经红极一时的“花椒”为例,上线之初,为了区别于其他应用,花椒主打“全民直播”来扩大用户群体和市场——显然想要走的是视频社交的路子。投资人周鸿祎亲自上阵宣传亦让其一度在社交平台掀起浪花,但热闹之后用户却难以长期留存,后来不得不悄然转型为美女秀场直播——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几乎是目前国内视频移动直播的多数派和“常态”。

在成本方面,中国带宽收费是按峰值计算,以最低的码率为800K来算,一个同时在线百万用户的直播平台,每个月仅带宽费用就能达到3000万到4000万元。“怎样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带宽费用也是视频直播行业未来需要探索的。”上述业内人士说。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网络直播仍然主要依靠广告与虚拟道具的销售。“目前广告和用户可以用虚拟物品表明喜恶‘打赏’是视频直播的主要两大营收来源。因此,内容变得至关重要,网红和明星IP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移动网络经济范文2

【关键词】 QoS 移动通信 通信机制

前言:在现代社会,移动通信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渗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当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赖以维持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下,移动通信用户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移动IP通信的质量成为移动通信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对基于QoS保证的移动IP通信机制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移动lP环境中QoS的影响因素

1.1 移动性对QoS的影响

移动IP网络相对于固定网络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的移动性,移动用户端的频繁移动会导致终端数据连接的连续性被打断。用户端的位置出现移动后往往需要与之前的路由端断开连接,并与新的、当前位置所对应的路由端口进行重新连接。在移动节点从一个子网络移动到另一个子网络的过程中,移动节点需要获取新的转交地址,并向家乡注册新的转交地址,如果通信对端支持移动IP还需要向移动对端注册新的转交地址,只有完成全部上述动作,移动节点才能保持在移动过程中的通信连续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移动节点的数据传输路径出现改变,数据传输需求很难再得到如起始网络中那样合理的网络资源配属,所以在实际的移动用户端应用中,网络节点与子网络的连接经过切换以后就很难再保持原有的QoS。

1.2 无线链路对QoS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移动IP网络并不是纯粹的无线网络,实际应用中的无线网络是由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共同组成的,移动IP信号大部分都是借助有线网络实现传输,只有在移动lP信号的最后一程会使用无线链路,同时也正是这最后一程的质量影响了整个移动IP网络的QoS。在实际应用中单跳无线链路存在严重的不稳定性,由于最后一程的无线链路不稳定导致整个移动IP网络都无法为移动节点提供QoS的“硬”保证,在移动用户端的实际运行中,往往都需要移动端适应移动环境的链路质量以提升QoS,而不是通过移动用户端提供高质量的QoS。

无线链路带宽的不稳定问题,并不是浅层的移动通信问题,而是深层的互联网通信协议问题,当前的移动IP网络应用了大量的固定网络的网络协议,导致移动IP信号在无线链路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带宽不稳定问题。但是当前移动lP网络的实际上是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共同组成的,两种网络形式的并存为网络协议的完善设置了障碍。

二、移动IPv6网络中的切换分析

2.1 移动IPv6协议的切换过程分析

移动IP层的切换是指一个正在通信中的移动节点改变或者试图改变与当前子网的连接,而移动到另一个不同的子网中去,实质上就是移动节点在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位置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网络协议的处理问题和信号强度问题,移动端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无法接收和发送信号的现象。这一转换过程基本如下:首先,移动节点会通过分析接人路由器的公告信息来分析当前是否处于一个新的子网络中。其次如果确定处于一个新的子网络环境,新的接人路由器在确定信息中会包含有给这一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移动节点在新的链路上进行重复地址的检测,确定新的链路可用以后形成新的转交地址。这一地址会被传递给家乡的,并通过绑定更新信息的方式,更新移动节点与子网络的连接缓存,实现移动节点的移动。

2.2 主要的切换协议分析

因为移动IPv6协议不能够完整的解决移动IP服务的QoS问题,所以研究人员在现有的移动IPv6协议基础之上开发了其他的切换协议,主要包括有快速移动IPv6、分级移动IPv6和分级快速移动IPv6,这三种技术可以看做是移动IPv6协议的升级版。其中快速移动IPv6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移动检测问题,而分析移动IPv6技术主要解决的是节点移动的信令负载和延时问题,分级快速移动IPv6一定程度上集成了二者的优势,其转换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DiffServ移动IP网络中支持QoS保证的方案

3.1 资源管理器的功能模型

DiffServ网络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机构是资源管理器,这一系统在运行中收集网络拓扑、网络节点以及节点链路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网络现有的硬件网络资源情况进行网络资源分配。在网络资源充沛的前提下,资源管理其可以根据承诺承载的业务量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分配管理,在保证网络性能的同时为所承载的业务提供QoS保证。

从整体结构的角度来看资源管理器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策略管理模块、用户接口、接纳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路由管理模块。其中策略管理模块主要根据系统预设的资源分配策略对用户的资源请求进行接纳控制;用户接口是系统与用户之间资源分配信息和请求的主要通道;接纳控制模块负责结合用户的资源请求和用户所处边缘路由器的承载能力,对用户的资源请求进行应答;数据存储模块主要将系统收集到的网络拓扑结构,移动节点和无线链路信息进行存储;路由器管理模块以经过层层审核的合理资源请求为基础,为移动节点和连接的路由器提供QoS保证。

3.2 资源管理器提供QoS保证的流程

移动用户端的数据连接首先会表现为网络资源请求,进入到资源管理器内部,资源管理器接收到资源请求以后,会在移动用户端当前连接的网络中为其预留网络资源,并根据移动用户端的历史移动记录,对其周边的几个子网络进行移动概率分析,在移动目标地概率较大的子网区域为其预留网络资源。在其后的网络连接过程中,资源管理器会不断对移动用户端家乡的维护缓存记录和资源管理其中移动用户端的位置记录进行对比,当检测到这两个位置信息不同时就可以确定移动用户端已经从一个子网移动到另一个子网。资源管理器会根据移动用户端的存储记录对为移动用户端准备的资源,未用到的资源将会被释放,而移动用户端连接的子网络就可以借助预留的资源保证移动节点的QoS。

移动网络经济范文3

1 物联网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 ( Internet of Things) 的概念最早由 MITAuto- ID 中心Ashton 教授于 1999 年率先提出来的, 在 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同名报告中,则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扩充。顾名思义,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物联网认为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它把互联网从虚拟的电子世界带到现实世界中来,它扩大了连接的对象到物与物之中。是互联网的一种扩展的进步,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兴产物。更为系统理论化的学术概念界定为:物联网是指采用一定的感知手段对实物世界物体的一定信息进行感知,并利用相应的信息网络传输技术将物体互联成网,实现信息的相互和远距离传输,最终实现实物系统一定程度的自我智能管理。

1.2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结构

根据上述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逻辑构成由信息感知和控制部分、信息传输网络部分、信息应用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1.2.1 信息感知和控制部分。这是处在物联网最底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与物体相联系的最直接部分。具体的组成包括分类不同的传感器和相应的控制器。

1.2.2 信息传输网络部分。这是一个中间连接的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和控制部分获得的信息互联成网,进行数据获取之后,为上层信息的运用提供依据。1.2.3 信息应用部分。这是在前两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计算实现数据的应用,它是整个互联网的最高层次。

1.3 物联网的主要特点

最近几年众所周知的就是互联网,提起它人们如数家珍,但在互联网的优点之上,物联网似乎略胜一筹,它有更为有力的竞争优势:

1.3.1 连接对象更加广泛。最近几年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断的加大,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互联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因为它只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时物联网应运而生,它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人与物,甚至是物与物的交流和信息共通。网上购物就是这种新兴的物联网下最大的产物,已经越来越受人们认可和热衷。由此可见物联网随着连接对象的广泛,应用面也逐渐加大。

1.3.2 对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任何一个新出现的事物都会伴随一定的不足和缺点,需要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被完善。随着物与物之间物联网的普遍流行,它的一些弊端也就凸现出来。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物联网所沟通的物品都是有一定的隐私性的,涉及到用户的隐私问题,这就要求物联网做到绝对的安全性,这样才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更为用户所接受。其次是部分还涉及到经济的问题,这就要求有一个可靠地系统来保证用户的经济财产不受损害。最近一些网络犯罪和网络诈骗的出现更是加大了整个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维护的难度。要求相关人员针对不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及时发现,妥善处理,保证整个物联网的安全运行,扩大用户市场。

2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之所以被人们普遍的看好,源于其广泛性和移动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实现洽洽需要移动通信技术的链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创造了更符合人们和时代要求 3G、4G业务,这些应用范围更广、灵活性更高的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更适合于物联网的应用。

2.1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应用的主要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终端、传输网络和网络管理维护等部分组成,因此移动通信在物联网的应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形式表现如下:移动通信终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2.2 移动通信应用不能简单用作物联网

虽然在诸多方面移动通信业务与物联网都存在共通之处,但是移动通信的核心毕竟是语音化服务,语音服务是其核心。所以不能简单的把移动通信用作物联网。必须对二者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通过试验和检测,找寻到二者的完美结合点。

2.3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事实上,移动运营商早已经看好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正在不断地把移动通信技术慢慢融合入物联网之中,因为这是一个绝对的商机,可以在这个物联网的市场中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当然现在的结合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结合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简单的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物联网业务:移动支付业务,各种费用都可以通过网络的移动技术进行操作。其次是比较盛行的移动物流业务,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当今最大的购物网络“淘宝网”,它是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结合的最完美的例子。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享受完美的购物,还能享受到送货上门的优质服务,所以也是当今比较流行的购物方式。那么未来,随着两个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程度的加大,二者的结合将会有更加丰富的结合形式,这个结合会更加的系统和完整,也将给附着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移动网络经济范文4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数学家香农就首创了信息论;60年代,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理念;8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言了迎接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几乎同一时期,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斯潘思首次提出了“分享经济”的概念。

然而,为什么信息社会如此姗姗来迟,分享经济也一直悄无声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是信息经济还是分享经济,都必须建立在普及、通畅、便利、廉价、开放的网络基础之上。然而,这一切正在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从铜到光,铺就信息高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的通信网虽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是基于铜线的电信传输网的宽带速率,一直停在每秒钟64K的铜线时代。铜资源的紧缺和铜线复用技术的落后,带来了速率的瓶颈,导致了传输成本的高昂、资源的紧缺和资费的居高不下,大大束缚了信息交换的“便”“利”。但是,随着光纤通信的勃兴,这一瓶颈已被彻底打破。

197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亚特兰大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实用线路,采用波长850nm的红外光;接着于20世纪70年代末又研制成功单模光纤,从此显示了光纤大容量、长距离传输的优越性。光纤的发明是人类通信发展史上最为耀眼的里程碑,它引起了全球通信技术的一大革命。如今,实验室传输速率已可达到10Tb/s,几乎用之不尽,它的发展前景万分辉煌。

由于光纤的发现与普及,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其速度之快,比传统网络的传输速度高1万倍;其容量之大,一条信道就能传输大约500个电视频道或50万路电话。

互联网为分享经济提供应用环境。要支撑信息经济、分享经济的发展,必须首先实现信息的“自由交互”,而这在1.0(模拟自动交换)、2.0(数字程控交换)时代那种点对点、点对面的时代,无论成本(昂贵)或是功能(封闭),都不能适应。现在,“互联网”解决了这个问题。

互联网的大众应用始于互联网黄页。相对于N对1的用户单向“浏览和下载”、1对N的用户可“参与、展示和互动”,N对N的核心理念是客户服务的“个性、精准和去中心化”,以滴滴快的类的分享经济企业为代表。基于N对N的区域信息传输,是不同机构和个人整合提供符合用户偏好的个性化聚合服务,满足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体化、系列化、个性化的需求。简单来说,N对1的本质是联合,1对N的本质是互动,N对N的本质是个性化聚合,去中介化。互联网逐步走向个性、精准和智能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一场交互方式的革命,有助于分享经济的供需双方实现快速匹配,是分享经济从理想走入现实的重要推手。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分享经济创造了应用平台。要想促进分享经济的规模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而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这个条件。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实现了广域范围内的随时随地连接,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解决了用户身份认证的问题,商业化应用得以开展。当手机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通过移动互联平台,需求和被需求可以实现完全匹配。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输保障,使用户不必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用户能够借助移动终端,轻松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提交到移动网络平台上,实现即时的供需匹配。

网络开放成就各行各业的网络分享。分享经济的兴起,需要有足够的开放性,而开放的网络环境,造就了一个有利于应用创新的生态环境。

移动网络经济范文5

关键词:网络经济结构组成;人际传播;人际交流活动;沟通

网络经济,作为新经济的核心,在短短20年间不仅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更打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一个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不仅是生产关系的革新,更是一种思维模式运作的转变,在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运用正确的价值观优化这个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使其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是摆在从业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大体上,现阶段我国网络经济市场由几个部分组成:移动增值业务、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根据iResearch研究数据显示,当前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中,移动增值所占比例最高,2006年时,这一比重达到了34.8%。一方面,移动增值业务作为网络经济构架中的一个基础服务项目,势必会作为市场规模中的一大支柱。但是如此高的比例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首先,通俗的说我国现阶段亿万网民所缴网费成为了网络经济产业的一个支柱点,这是不合理的。作为虚拟世界中人与人沟通的一个载体,增值业务起到的是相当于现实生活中基础设施服务的一个角色,显然我们很难想象现实中人们出门需要收取过路费的情况。其次,当今中国的网络经济模式已经开始多元化的发展,人与人在现实中的沟通模式越来越多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被移植到了网络世界中,而较高的移动增值业务收费无疑成为了更多人进入或者说深入虚拟世界的一个门槛,从长远来说,这是不利于网络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网络经济市场结构中,所占比重排在第二的项目分别是网络游戏。如上所述,网络游戏移植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各式各样沟通从而获得娱乐的模式。早期的网络游戏构成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运行主体的单机电脑游戏,它不依赖于网络的存在,仅仅通过人与计算机的互动完成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网络的优势。后来,在线游戏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局面,游戏厂商通过网络服务器的技术,最大程度的将同款游戏的玩家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如果将单机游戏比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线游戏无疑就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其变化的核心在于加强了一个虚拟世界中,人与人的沟通以及人与虚拟社会的沟通。而一旦这种沟通产生了,就如同社会的发展必定会诞生经济模式。一开始,网络游戏主要依靠受众购买游戏软件获利,后来第一批在线游戏诞生后,收益模式转变成了受众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来换取游戏的参与资格,到现在在线游戏基本免费,而游戏厂商则是通过游戏虚拟世界中产生的经济体获利,或是依靠成本转嫁的方式获取第三方投资的资金。因此从网络游戏收益模式的转变中我们就能看出增加虚拟世界中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移动网络经济范文6

关键词:网络外部性 移动通信 双寡头市场 需求函数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文献回顾

一、外部性(Externality)及网络外部性(Netwouk Externality )

1、外部性的经济学含义:当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者公共的利益,而行为人却没有因该行为作出赔偿或得到补偿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性,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外部性会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失灵,需要市场之外的干预手段的介入。

2、网络外部性的含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网络用户所得到的价值包括:a.自有价值:是在没有别的使用者的情况下,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那部分价值,b.协同价值:当新的用户加入网络时,老用户从中获得的额外价值。网络外部性的产生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或者称为网络内部信息交流的交互性)。a、网络的系统性:无论网络如何向外延伸,也不论新增多少个网络节点,它们都将成为网络的一部分,同原网络结成一体,因此整个网络都将因为网络的扩大而受益,b、互补性:在网络系统中,信息流或是其他物质的流动都不是单向的,网络内的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具有互补性。

二、文献回顾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是伴随着中国电信市场的“垄断(1994年以前)-双寡头前提下的主垄断结构(1994-1998年)-寡头垄断(1999年至今)”的演进格局发展壮大的, 已有的理论研究也大都遵循“垄断―竞争”主线。前期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如何打破中国电信产业的垄断,表现为反对政府部门的垄断和限制公平竞争的行为。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关注的焦点逐步扩展到电信管制中的特殊利益集团。近年来,相关研究开始向产业层面和制度层面转移,例如,王俊豪的研究成果表明,对于中国电信产业等类似性质的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基于有效政策和结构模式进行重组,有利于促进有效竞争,提高运营效率。彭伟斌认为,在政策制定上,反电信垄断应重视通过制度创新进行电信政策调整;在制度安排上,反电信垄断应着眼于如何形成规范、高效的竞争机制和竞争态势,以有效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优化电信市场结构。然而,已有研究大都以电信市场为对象,主要从政府规制垄断行为,建立有效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忽略了对微观层次上消费者的特征对产业结构演化的分析。帅旭等从移动通信市场的买方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但遗憾的是文中得出的网络效应对产业竞争者影响的结论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同时考虑消费者和移动电话运营商的决策来寻找市场均衡。

第二部分模型设定与求解

原始模型认为整个电信产业中只有一个垄断运营商,而用户的需求存在着网络外部性,即随着电话客户数量的上升,用户对电信服务的效用评价也上升,可以用下列效用函数来反映“网络外部性”其中是消费者x的效用,n是网络中消费者的人数,x为消费者在电信客户中的先后顺序,对n与x标准化后,我们有:x越靠近0,表示消费者越早成为电信客户,越早成为电信客户他的效用就越大。在这些设定下,我们可以解出市场均衡产量和价格。

消费者x的效用函数

我们可以假设最后一位消费者加入这一电信网络时,对他来说,加入与不加入是无差异的,故得:

由于x表示消费者在电信客户中的先后次序,故网络中消费者的数量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

,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需求函数

对于电信公司来说,其目标是在市场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电信公司的成本主要是固定成本,我们可以假设电信公司的边际成本为零,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电信公司最优决策为:

解这个最优化问题,我们得到 ,

这个模型说明了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状态下,垄断电信公司不可能实现100%的电话普及率。

这个模型只考虑一个电信公司的垄断行为,而我们国家目前移动电话行业的市场结构为双寡头垄断即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所以我们可以对这个模型进行扩展,考虑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沿用上述的消费者效用函数形式,我们设定:

其中,分别为移动和联通用户数量,,分别为加入移动和联通的先后次序,,分别为联通公司现有客户数量影响移动公司新加入客户边际效用的系数和移动公司现有客户数量影响联通公司新加入客户边际效用的系数,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

同样我们可以假设最后一位消费者加入移动公司或联通公司与不加入任何公司的是无差异的,故得:

又由于,分别为加入移动和联通的先后次序,达到均衡时应有:

因此我们可以分别得到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需求函数:

移动公司的需求函数

联通公司的需求函数

对于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而言,他们的目标是在场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同样假设他们的边际成本为零,从而得到:

移动公司的最优化决策:

联通公司的最优化决策:

问题可转化为:

从上面方程组我们可以解出代回需求方程我们可以得

这就解出了我们需要的市场均衡。

但是从的方程组解出,的显示解是困难的,我们不妨作一些比较静态的分析。

(1)假定,也即联通公司现有客户数量对移动公司新加入客户边际效用的影响和移动公司现有客户数量对联通公司新加入客户边际效用的影响是对称的,从方程的对称性,我们得,代入其中一个方程我们解得:

把代入,我们可得

故二阶条件满足。

由于,

我们可以得到

我们从上面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状态下,移动电话的双寡头垄断市场也不能实现100%覆盖率,由于移动电话运营商多提供一单位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不是最优水平;第二: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状态下,对比垄断市场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而言,双寡头垄断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服务,所以双寡头垄断市场比垄断市场更有效率,这也解释了我们国家信息产业部为提高电信行业有效竞争而施行的一些列改革。

(2)假定,解得我们得到

越大两个寡头的关系越密切,更像是垄断市场,所提供的服务越少,也更加没有效率。

当时两寡头之间关系最为密切,此时,这是双寡头市场所提供服务的下限。

越小两个寡头的关系越少,更像是竞争性市场,所提供的服务越多,也更加有效率。

当时两寡头之间完全没有关系 此时,这是双寡头市场所提供服务的上限

目前我国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在制定价格时分为内网价格和外网价格,所谓的内网价格是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联通用户与联通用户之间的通讯价格,外网价格是移动用户与联通用户之间的通讯价格,一般外网价格都远高于内网价格,虽然这种定价损害了已有客户的利益,但是我们在这里证明它对于整个社会是有利的,因为他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3)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是两个关键的参数,当然我们不能随便就假定,实际上当,我们可以用反证法证明,

证明:假设,则有方程

我们把两式相减并令,可以得到,这与假设是矛盾的,所以当时,这是更符合实际的情况,目前我们国家移动用户远多过联通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释。

第三部分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我们在第二部分已经说明从方程组难以解出,的显示解,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隐函数求导做比较静态分析,重新把方程组写成:

利用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

,这个意义是明显的,两寡头的市场份额是此消彼长的。

同样我们可以计算出,,,。

尽管本文已经得出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但是文中还是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扩展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模型扩展到N个移动电话运营商进行讨论,我们期望加入更多的厂商时,市场更加像完全竞争市场一样起作用。为了推导方便,本文对效用函数做了高度简化,其他更加合理的效用函数形式可能会得到更加有意义的结论。

第四部分:结 论

本文在Jeffrey ohlfs(1974年)文章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同时考虑消费者和生产者最优决策来建立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双寡头垄断模型,对比垄断市场模型,双寡头更符合我们的现状,模型推导的结果显示:我们国家从“垄断-竞争”的电信业改革思路是正确的,至少模型中双寡头市场比垄断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对社会来讲也更有效,而且我们从理论上说明了目前我国两大移动电话运营商的内外网分开定价的策略虽然损害部分客户的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更有效的,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目前我国移动公司客户数量多于联通公司,总结起来我们得出的建议是:我们国家应该继续加强电信行业的竞争,防止电信行业公司之间的关系过密,使得电信行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实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ECONOM DSN.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16):675-699.

[2] 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许春芳.网络经济发展机理[J],工业技术经济,第26卷第2期,2007年2月.

[4] 韩耀,刘宁.庄尚文,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市场均衡[J],产业经济研究(双月刊),2007年第4期(总第29期).

[5] 徐兵.网络产品市场均衡无穷维变分模型[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