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范例6篇

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

【关键词】 信息技术;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1 案例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实际的案例来训练学生,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及视野,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案例的选择在教学中是十分关键的,这关系着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案例教学法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教师从理论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据来精选的典型案例能决定教学效果,还要明确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其次案例的覆盖面广,不仅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还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如恰当选取Excel中数据分析、图表处理的应用性案例来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是为教学服务的,能够依据教学目的有计划进行,围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完成的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课堂教学为主,从课前准备、课堂实践、课后巩固三方面对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分析。

2.1课前准备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就应精通案例材料,对其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掌握案例主题,了解相关背景信息,还要预测学生会如何看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要选择对学生有挑战性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确定案例教学的重难点,制定教学计划及具体实施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确立关键问题并制定备选方案等决策能力。学生的课前准备也很重要,在课前就应充分研究案例并进行分析,组建小组讨论案例,注重如何实现并完成案例,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要求提高,体现更强的自主性。

2.2课堂实践

案例教学有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在课堂实践中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实时发挥引导、组织者的作用,保障教学的进行。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将精选的案例展示出来,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多项思维的空间。在学生进入案例情境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让学生自主独立地深入案例,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再通过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最后教师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归纳概括相关知识,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分析案例、合作意识、拓展思维等能力,同时能督促学生能对知识点进行应用,能够查漏补缺,学以致用。

2.3课后巩固

案例教学法还包括课后巩固及教学评价,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案例分析到位与否,学生参与度如何,讨论的效果是否深入,评价是否科学等等,并进一步收集相关案例并生成分析报告,对学生课堂学习后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课后为学生布置习题用以巩固案例教学的效果,对课堂上的学习再次进行整理补充,强化知识点,能加强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形成讨论交流的技能,受用无穷。

3 总结

信息技术是技能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最为恰当,所采用的案例也必须具有使用性,案例设计要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能解决信息技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接受案例知识,并能通过其他多渠道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友良.利用案例进行新课程教学的体会[J].科学教育.2003(5)

[2]苏文凯.中学信息技术课综合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信息技术教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坚持有利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个性化的发展的原则,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体现我省信息技术教学特色。

二、考试的对象和等级设置方式

实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起始年级为*年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结合我省信息技术设备、师资、课时、开课情况,按照课标要求采用等级考试方式,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的考试范围为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加任一选修模块;二级的考试范围在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考测与一级不重复的另外一个选修模块;以此类推,三级、四级、五级的考试范围分别在上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考测与上一级不重复的另一个选修模块。

三、考试的组织和实施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由各地级市教育局负责安排组织考试。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按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及说明》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公布试卷结构、考试要求和题库。

(三)各市按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及说明》要求,在规定的题库和机上考试系统组织本市考试,考试时间由各市自行确定。考试以模块为单位,每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6个模块全部开考,考生必须先报考“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他模块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考。考试采取随机抽题,统一考试平台,每个模块考试时间为70分钟。

(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分为基础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全部在机上完成。每个模块基础理论考试共60分,操作考核共40分,合计达到60分及以上者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者准予重新参加该模块的考试,也可以另选其他模块考试。

(五)各市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并入普通高中毕业考试统一进行管理,学校负责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六)通过某级别的考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发给考生相应的等级证书。

四、考试成绩的应用

(一)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学校学分认定的依据。

信息技术教案范文3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评价;学案

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我们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由此,我们教师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展开活动,放手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些知识点和问题。于是,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1.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容易偏移学习目标,一节课下来学生不清楚学的什么;2.课堂讨论很是热闹,可下课了还没讲完,课堂效率低下;3.在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很难把握和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小组讨论情况,问题思考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等);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要能够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要让课堂教学正真高效实用。我认为以学案来引导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面的问题。

我认为学案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指南。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学案上要含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随时可以了解或检验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不知道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就像没有方向的小船永远不知道在哪儿靠岸。老师要把通过分解课标而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学案的最前面,为学生学习之旅指明方向。

第二,学案对学习的指导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的发展规律。各个活动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合乎规律的学习过程将事倍功半。比如,在《数据的图形化》一节的学案中,我在学习过程中设置“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从学生独自就能解决的问题开始,到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有点难度的问题,就这样在学案的引导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地知识技能,进而再加强练习,巩固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拓展练习”中大显身手。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层层铺垫,是我们学案中任务设置的规律。

第三,学案上必须要设置有能记录学生思考,讨论等过程的问题,以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后能简要解答,同时老师从中也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以《数据的图形化》为例,在每一个任务都以题目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完成。即使是思考的问题也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写出来。

如,由下面的表格数据生成的两个柱形图表,有什么不同,分别能表达什么含义?在制作过程中,哪个步骤不一样?

高一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

老师通过上课提问和课下检查学案,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情况。对于学案上要求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的问题,学生必须简练的写上个人意见和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免滥竽充数。

第四,每个环节中的每一个任务都要标注好时间,学生需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样能有效的把握教学节奏并能督促学生学习。如果有学生某个时间没有好好学,错过的一个任务,后面很难有时间补上来。老师就能通过批改学案很方便的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同时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

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是不是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就行了,不需要老师了?当然不是,老师是学案的编制者,也是学案使用的指导者。老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学案往往都是在课前两、三分钟发下去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课前复习,设置情境导入本节课的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对于学案中的学习过程,老师要把握好学生课堂学习的节奏,在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并评讲后,再布置下一个任务。而且,每个任务间的过渡要精心设计,显示出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加深记忆。老师的评讲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演示,回答,也可以老师自己评价,总结等等。最后要给两分钟来整理并提交学案。课下老师需要认真批改学案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其实反映了学生上课的听讲状况和知识掌握的情况。

以学案引导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善了目前过于追求形式的课堂状况,克服了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一些弊端,是实现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案范文4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课题:下载信息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第三章第四节

课时:1课时(40分钟)

1.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下载网页,下载文件,保存文字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1.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保存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

1.3 德育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课前准备

硬件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人一机)

软件准备:

(1)多媒体教学软件。

(2)将教师机设置成FTP服务器,并在服务器内提供相应资源。

(3)列有常用搜索引擎相关网址的图表一张。

(4)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并设立组长(分配时注意学生水平优差协调)。

(5)发放学生学习材料。

3.背景分析

无锡市中学生来延安,将与延安市第二中学学生联谊,活动第一部分是延安代表(组)将用五分钟的时间,以课件的形式向朋友介绍延安。

4.教学过程

4.1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任务。

师:我们延安有哪些值得你们骄傲的呢?

如果让你向远道而来的朋友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来介绍我们的延安,你会说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圣地;还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党中央和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利用计算机下载并演示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看一些资料同时也要考验他们的观察力,是否会注意这个新知识的操作点)

生:(进行讨论)

师:如果现在马上让你们制作出一份电子作品来阐述你们的观点,有问题吗?

生:(回答)有/没有

4.2 从任务中分析出本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进行归纳,主要为以下几点:

(1)怎样从网站上下载与延安有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等。

(2)如何从网站上下载一些自己想要的介绍延安的文字资料。

(3)如何才能既快有准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第三章第四节知识,如何下载网络中的信息?

生:如何找到有关延安的信息,将相关的信息放到自己的电脑中。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研究,只要搞清楚了这些问题,那我们的作品就能很快呈现了。

(同时演示,本课时的知识点)

演示内容:(1)利用搜索引擎访问网站。

(2)保存网页;保存图形;保存文字;下载文件。

师:你对哪些知识点有疑问呢?

生:回答(搜索引擎的使用)

搜索引擎:指Internet上的一个网站,它的主要任务是在Internet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主动找到相关网站并提供同向该网站的超级连接。

举例:省略的使用。

4.3 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小组为单位,首先确定主题,随后大家一起搜索资料,并将资料汇总到组长的电脑处,组长着手制作课件。

这个过程中,首先以个人为主,利用搜索引擎、FTP的使用找到相关资料,并采用各种操作方法将资料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一系列的操作中关于保存网页、保存图形、保存文字、下载文件的新知识点让学生先自己去操作,碰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同学间讨论,后向老师请教。

4.4 知识点总结。

课堂的最后十分钟,本课新知识的操作点进行总结。

(PPT演示)

保存网页:“文件”——“另存为”。

保存图形:鼠标指针移至图片上,单击右键,“图片另存为”。

保存文字:先选择所需文件,单击右键,“复制”;后打开文字编辑软件,“粘贴”。

下载文件:方法一:左键,“文件下载”,“将该文件保存到磁盘”方法二:右键,“另存为”。

在FTP上获取信息:选重对象,单击右键,“复制到文件夹”。

4.5 评价交流,突出目标。

师:有哪一组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呢?请迅速将你的作品通过网络传输到教师机上,一会儿到大屏幕上展示给大家,共同来分享你们的成果好吗?

生:操作并讲解。

4.6 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如何迅速的查到自己想要的网址,并能够独立地从网上下载各类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文件等,大部分的同学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自己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组合,制作出基本满意的电子作品。相信今天的一节对于你们以后的学习也有相当的帮助,如果在学习上有困难我们同样可以求助于网络。

5.教师总结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案范文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64-01

加强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打破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局限,共同开创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很抽象,教学和学习任务也很繁重,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运用学案导学法就是一次新的尝试。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特点,学案导学法更应该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学案导学法具有鲜明的引导性,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科学的框架内进行学习,能够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唯有实现师生之间的紧密配合,倡导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将高中信息技术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一、实事求是,提高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升学案导学法的有效性,就是要增强其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在联系,要善于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但有些教学者在学案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整体上削弱了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效果。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案的设计,从多个角度观察学生及其学习情况,尽量为每个学生都设计一份详细的教学方案,再根据这些方案设计学案,并且还可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学案的设计和讨论,确保学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编辑和打印文稿”相关内容时,要注意学案的精心设计。因为编辑和打印文稿是人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只有提高细节处理水平,编辑和打印出来的文稿才能真正合乎要求。为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将上述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细节一一呈现出来,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在编辑和打印文稿时产生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引导。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各自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法时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合理设计学案内容,确保学案导学真正落到实处,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二、突出学案导学法的引导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具有十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独立掌握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态度和良好习惯。信息技术学习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除了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独立探究和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编辑工作表”相关内容时,因为工作表的制作和编辑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制作和编辑工作表的能力。教师可先将工作表的编辑过程示范给学生看,对工作表编辑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着重讲解,务必使学生真正领会学习内容。此时,教师再改变工作表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制作和编辑工作表,既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又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挥学案导学法的最大功效,就是要实现教师引导下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挖掘,突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后,教师才能进一步开展更高水平的教学工作。

三、加强学案导学的效果研究,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学者将教学案当作“制胜法宝”,忽视了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学”二字,只是过分地强调学案的重要性,将学案内容的设计置于主要地位,不善于进行引导性教学。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并非都能收获最优的效果,通常也伴随着失败和挫折。这就要求教学者在运用学案导学法过程中加强研究,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并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运用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教学者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与道德”时,可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可以在网上发表任何言论。这种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的行为无疑是对网络信息传播本质的误解,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并在导学案中进行重点讲解。

四、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学案导学法,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切实提升了教学质量,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挖掘和开发,只有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兴趣,自觉地参与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实践,才能成功实现学案导学法所要实现的基本宗旨和主要目标。因此,进一步推广和实践学案导学法,继续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内容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学案导学法的效果。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案范文6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延边州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相关文件要求,提升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真正达成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破解教学难点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决定进行文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文科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文科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软件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活动目的

1 .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三、参与学科

英语、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

四、活动内容

(一)展示课。出课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应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课堂展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