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信息技术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信息技术管理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1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步被取代,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变得尤为重要,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信息技术;档案管理;改革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办公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档案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档案保存的形式和载体以及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电脑录入;从原来的纸质档案,到现在的电子文件;从体积大而存放有限的档案盒,到小且容量大的存储介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方便了档案信息的利用。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只有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工作,才能满足现代化办公的需要,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1传统的档案管理无法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管理采用纸质化作业方式,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由于纸质档案的保管受到环境、温度、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影响,所以在保管过程中,对档案盒、密集架、档案柜、档案库房等办公用品和设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难度;传统档案的统计、查询、利用等工作程序复杂、任务繁重,无法适应现代化办公快节奏的要求,不能发挥出档案的真正价值。传统的档案管理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果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档案工作将逐渐与其他工作脱节,越来越不被重视,也丧失了档案自身的价值,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和信息。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1)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可行性

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从最开始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到利用软件功能对档案信息进行立卷归档、自动完成档案信息的分类和分析等工作,再到为日后的查询和提取档案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可行的,在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2)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必要性

档案是一个单位保留下来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的重要资料,是帮助单位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给单位以后的工作提供启示、开阔思路的可利用的重要资料。为了使这些静态的档案资料变为可灵活利用的信息资源,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实现,从而使得档案的利用率及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要实现档案信息化,首先要将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将原来的纸质文件转化为电子文件,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录入,把实体照片等实物资料扫描成电子照片等电子资料,以此建立档案数据库,整合资源、统一管理。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可以用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对已实现数字化的档案原件妥善保管,不再提供利用,很大程度减少了原始档案的利用率,大大延长了档案寿命;另一方面改进了档案查阅方式,简化档案利用手续,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要,围绕单位的需要,开发档案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服务,真正把死档案变为活信息,把档案库变为思想库。

(3)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利用程度,是现在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档案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又是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是展现一个单位精神风貌的窗口,所以,必须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实现档案的最大价值。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平台,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把可公开的档案、信息上传网络,开展远程利用,搭建档案平台,社会资源共享,建立起方便的档案利用体系。让档案信息与最新的技术接轨,让档案信息在单位各部门间互通有无,让档案管理逐渐从“后台”走到“前台”,由被动式服务变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整个单位的重要性。

3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档案管理渐渐地取代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但如何更加安全、科学、规范地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1)档案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实现信息网络化的档案资源,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相互共享的环境里,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在的档案信息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因而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借助于防火墙、用户操作权限等技术防卫,不断建立健全管理系统来优化技术,实现档案数据信息在一个安全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储存,防止出现档案信息被恶意的篡改或删除。

(2)档案信息的保密性面临挑战

电子档案信息的易拷贝性,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的采集、存储、编研与资源共享等步骤都有可能涉及到泄密问题。而档案信息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密性,在网络上进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及共享需要符合保密规定。不是所有档案资料都能够上网,都能录入网络系统。因此,如何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把握好公开与保密,成为档案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3)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读性面临挑战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以数字化形态存在,具有易改性、机读性及对设备高依赖性等的特征,任何无意或有意的操作都可能会对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构成威胁。依靠着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存在的电子档案信息,一旦载体损坏,将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所以及时、多份、多载体的备份档案信息尤其重要。在档案管理中实行信息技术管理有许多益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现代档案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只有不断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档案的社会价值。

作者:蒙天池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参考文献:

[1]赵飞.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人事管理档案[J].人力管理,2014(8).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图书管理;优势;应用

一、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实际效率和管理质量,还可以极大提升图书的利用率。由于阅读图书对于课堂教育的延伸,现代人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图书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非常必要。

(一)显著丰富了图书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纸质资源的载体媒介形式,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以电子形式传递和交流,以往的图书信息都以纸质状态存在,不仅浪费大量的空间,而且为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搬运和照看困难,因此为加强图书信息管理,同时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源的储备数量。图书管理在不断丰富纸质资源的同时,还加强对电子文献的建设力度,减少了图书资源存放空间的投入,而且信息形式的存储空间极大,还能够实时共享和传播,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非常便捷。

(二)合理整合了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是利用网络技术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现代科技的进步速度与日俱增,科技水平的不断升级优化,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产生更为严谨的规范和限制作用,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比更加容易操作。但是数字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就难以避免一些无用信息的出现。因此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对冗杂、重复的信息进行过滤和整理。同时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更为人性化、科学化、针对化的图书管理服务工作,为图书管理的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

(三)有效提高了管理安全

图书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需要细心管理与保存,要避免图书资料受到破坏和污染,但是大量的图书资源叠放,存在偷盗、粘连、晕墨、倒塌等诸多危险,对图书管理的效果非常不好。而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出现,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图书资源的管理安全性,可以实时对图书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校正,有效避免盗窃行为的发生,保证图书资源安全。而且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每本图书都有了专属的记录,缺少哪本图书可以及时确定,使得对图书的管理更加高效。如果在查找图书的时候人工检索,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浪费精力,难度非常的大,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就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用极短的时间确定图书位置。

二、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供专业信息技术咨询

网络信息是虚拟的存在,对于信息的承载能力较大,而且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管理毫无秩序可言,这就需要专门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将珍贵的图书和信息资源进行留存保护,对垃圾信息、重复信息进行过滤和删除,在整合信息资源前提下,管理人员可以为读者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查询服务,通过信息手段获取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这样可以满足各类读者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管理的时效性。

(二)完善管理设备的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以往的图书管理将人作为了中心,而现代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图书管理进入了全自动化的阶段,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将图书管理转变为了自动化阶段,以提高图书管理服务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图书管理方式的自动化、信息处理能力的自动化、信息传递自动化等,将所有的图书信息录入、归档,借阅信息和手续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进行,要定期对图书管理设备和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以确保各项系统工作的正常,以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信息技术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

(三)更新技术管理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是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发展和优化的基础所在,但是现阶段图书管理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很难满足现代读者的个性化要求,再加上图书后期的维护环节不够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的正常操作,提升了硬件设备的维修成本,因此图书管理的信息技术转变核心,就是要更新硬件设备,加强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避免因为设备损坏和老化影响图书管理的正常运行,阻碍图书管理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采取选取过程中,要结合图书管理实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优势。同时图书管理人员还要提升专业素养,规范操作流程,适应图书管理形式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图书管理系统操作的培训力度,确保员工图书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双提升,进一步满足图书资源信息化的转变速度和质量。

三、结论

传统图书管理方式制约了对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传统的图书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图书管理的需求。因此想要让图书管理工作实现科学、规范和体系化管理,就要对图书管理有正确的认识,要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保障,要有效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手段,进一步优化图书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图书管理质量,使图书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使其掌握更为先进的管理技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占民.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9(10):82.

[2]田红伟.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3):148-149.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 应用

0引言

社会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各类信息有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度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发展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单位只有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度,才能够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维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信息技术这一现代科技对于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节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周期也随之缩短。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特点

1.1复杂性。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技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各项建筑施工技术的专业性都非常独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也很多,此类施工技术的完成需要各类设备和人力的配合。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复杂度比较高[1]。

1.2长期性。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往往比较长,相关人员在建筑项目破图动工之前就要做好各种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施工人员要对建筑施工地块做好测量工作,还要对建筑项目的周边环境做好监测并绘制出相应的建筑图纸。建筑工程竣工以后,相应的验收工作也不可缺少。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建筑施工技术的支撑。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具有长期性。

1.3危险性。建筑施工工作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不乏高空作业、露天工作等环节。而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施工现场等各类施工人员和各类设备的数量都非常多,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也难以避免。这就使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受到了极大的考验。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危险性。

2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传统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作用的发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所以建筑企业必须紧随时代潮流提升本企业的智能信息技术水平,让本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建筑企业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免遭淘汰。目前智能化信息技术受现代科技的影响较大,该项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智能化信息技术对于建筑企业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这项技术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也有重要作用,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效率也提升了不少。所以说,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智能信息技术意义深远[2]。

3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应用中的问题

3.1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在当前的很多建筑企业当中,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的应用力度并不大,只有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多。举个例子,信息技术往往用来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分析,建筑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能得出大体的施工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研究来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建筑工程施工之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度并不高,其功能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信息技术在施工进度和现场安全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作用的发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2应用深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对于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浮于表面,并没有把这项技术真正落实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电脑画层面。这种应用虽然对建筑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的节约发挥了一定作用,也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但是信息技术的这些作用距离信息化管理巨大功效的发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且有些建筑企业这方面的投入较少,使得有些管理技术非常落后,更新也不及时,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得并不到位,进而导致信息技术功效的发挥受阻,信息的处理效率低下,对于施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了不小的阻碍[3]。

3.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在很多人印象当中,建筑工程的环境非常乱,很多专业技术人才去建筑施工单位工作的意愿也比较低。这就导致有些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度比较低,他们在对现场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仅凭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进行,这就使得施工现场的不少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影响到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建筑施工质量也非常不利。

4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4.1通过信息技术开展三维技术建模。三维建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项关键功能,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出模拟。管理人员据此把握施工难度,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高科技信息技术系统可以充分掌握工程施工的各类数据,从而对施工进度加以反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建筑工程的发展。

4.2建立网络化管理平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也获得了很多好评,其在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中作用更为明显。当前,信息技术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机融合,使专业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及时建立起来。这种平台通过BIM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和研究,从而推动建筑施工内部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把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实现共享,管理人员根据这些数据来提升施工效率。另外,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各些各类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得以实现,对各个工序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建筑施工具体情况的调控和掌握。

4.3在质量与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安全性的提升和质量问题的解决都有着重要意义,施工之时需要遵循多种原则,比如计划目标、管理要点的明确、对总质量结果的实时汇总等。另外还要制定科学的奖惩措施,这样才能够对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加以排除,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语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推动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其意义非常深刻。这种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从而实现本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加以应用以后,对于这项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现场管理对象的广泛性能够进行妥善应对,从而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综合化、数字化的综合管理,让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瑶.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20,39(26):104-107.

[2]张海滨,杨治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43-44.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4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业务的壮大,需要记载的档案越来越多,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将会降低档案管理的难度和成本。本文探讨如何建立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寻找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企业档案;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管理企业的档案系统,是光盘存储、数据库管理、图像编辑、信息共享和处理一站式的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系统。数据档案上网,即可实现企业员工对数据的共享,设置权限,使得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更新。这样有利于信息的调用和传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如何构建一套安全可靠实用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是摆在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1构建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原则

1.1实用性原则。

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文化和业务,所以每个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企业的特点,才能够让企业员工更加有效的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任何看似先进而不使用的系统都不是好系统。

1.2安全性原则。

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包含大量的企业信息,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证,将会导致企业信息外泄。轻则让员工私人信息泄露,重则很多商务信息传到竞争对手手上,将会让企业利益很大程度的受损,导致企业受到沉重打击。所以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3开放性原则。

企业带脑子信息管理系统不进要在企业内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开放,还要对外部访客进行开放。系统需要有相应的端口与其他系统相连,比如PS系统、CAD系统等,可以让企业内部人员直接整合相关的信息,达到内部信息共享的目的,提高生产科研效率。另一方面让企业外部人员能够进入系统,了解企业产品和文化,或许每一位浏览企业信息的人都是潜在的顾客。

1.4先进性原则。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如同手机一样,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商品。企业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系统的先进性,不能让陈旧的系统影响企业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构建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方法

2.1准备阶段。

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广泛的收集企业的相关信息,寻找合适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软件开发公司,了解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以选择最适合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其次,协调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召开会议,了解各部门的信息管理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达给管理系统开发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最后搭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和使用制度,让系统有序运行,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

2.2建立阶段。

首先,协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安装企业电子信息系统,连接企业的局域控制网络,把需要接入系统的其他系统和打印机等外部设备接入系统,初步构建较为完善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其次,组织企业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检查存在不足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最后,讲试运行期间的问题汇总提交给系统开发公司进行修改。

2.3交付使用阶段。

第一,开发公司对相关部门后台运作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后台运行员工能够正确使用。第二,系统全面对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进行开放运行,正式交付使用。第三,必须和开发公司签署系统的售后和技术服务工作,做好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

3构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注意事项

3.1准备工作。

构建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是一项牵扯广泛的复杂工作。这里面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生产信息,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如果准备工作做不到位,将会导致部门之间协调不顺畅,延误系统构建的进步性和科学性,甚至导致系统构建计划流产。

3.2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各个部门交流和生产的效率,所以必须认真分析各个部门的需求,不能够凭借该系统构建部门的意愿来搭建。这会导致系统不符合实际需求,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轻则是工作失误,重则是生产事故。只有认真分析各个部门的需求,才可以构建符合生产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效率。

3.3联合开发。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和专长,企业自身对本单位的信息比较了解,而系统开发公司的优势在于开发应用系统。单靠企业自身或者开发公司都是无法直接完成构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任务。联合开发的优势在于两家单位互补,企业选择开发单位的时候也要看中它的研发案例和经验。尽量寻找一家有能力、安全可靠、售后积极的公司。

3.4专人衔接。

企业构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必须要委任专人来对接系统开发公司,不要隔几天就换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对企业电子管理系统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对开发公司来说,同一个人接洽,有利于信息的对接和意图的理解,更有利于保障系统开发的周期,避免因为沟通不一致,导致系统开发周期延长。

3.5试用对象。

选择正确的试用对象,可以有效的评价和发现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系统后天运行和系统对接企业其他系统的衔接,一定要选择较为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试用,保证系统正式运行不会出现错误而导致企业生产效率的降低。

3.6项目监控。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大的工程,投入较大,周期较长,一定要安排专门部门对接系统开发公司,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进步,保证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开发并投入使用。

4总结

好的企业电子信息系统将会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对企业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将会导致各个部门怨声载道,互相推诿,反而拉低工作效率。企业信息电子化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需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需求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作者:王自敏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01月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5

一、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一)文件形成过程不连贯

由于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许多校舍施工方在施工前未按规定要求履行必要的工程审批手续,在工程质量验收时也未能完整填写整套的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这直接导致了施工准备材料和施工验收材料缺失、归档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等问题的出现。这种不连贯的档案形成过程,给文件的收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也给后续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

(二)归档文件整理不系统

在校舍安全建设工程中,存在一个单项工程的多项单位工程交付同一施工单位负责的情况,这时施工技术文件材料为多个施工队共有。在整理档案资料时,应按单位工程进行组卷,但档案人员为减少工作量多按最后负责的施工单位整理,从而导致归档文件材料整理不系统的问题。

(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虽然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状况正在逐年改善,但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单独为校舍安全工程档案设立专门的档案室,也没有为其配备专门的软硬件设备。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不敏感,管理手段落后,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查阅利用。很多档案材料因无法有效的防霉、防潮等,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信息技术在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一)追踪文件形成过程

信息获取技术能够在信息产生和变更时对各种信息进行感知和采集,比如气象、水文等部门。要实现对天气和水文情况的全方位把握与及时预报,就可以利用信息获取技术准确测量气压、温度、风速、湿度等的实时变化。目前这一技术已实现对文字、图像、声音等的识别,不仅能替代人的感官获取各种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还能通过技术处理捕获人的感官不能感知的信息。利用这一技术及时做好文件传递和变更记录,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工程文件形成全过程的追踪。

(二)规范文件整理过程

校舍安全工程的具体展开程序复杂,产生的文件类型多样,有效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控制程序可以实现对信息传输与存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信息资源的质量,强化对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挖掘提炼。这一控制程序从文件材料的著录开始,档案管理人员依照信息控制程序的要求对提交的校舍安全工程文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入库,审核没通过的返回著录处修正和完善。对于在文档生命周期中某些属性信息的变化,如文档名称、文档存放位置、文档密级、文档保管期限、文档档案编号等,档案管理员可以在相应控制程序中对这些属性信息进行调整。

(三)提供文件管理平台

当前,使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的学校并不多,很多学校还处于信息资源向信息化资源管理过渡的阶段。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文件管理过程,规范各业务系统的文件管理,建立档案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校舍安全工程档案流水化的采集与归档功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的动态管理与监督,将信息获取技术与信息控制程序融为一体,全面提高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的路径

(一)重视档案工作,配备专业设施

长期以来,校舍安全工程档案未能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相关资金投入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淡薄。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校舍安全工程及其档案管理工作。学校应该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检查、验收和保存归档工作,并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的管理。根据校舍安全工程档案室建设的要求添置数码相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为校舍安全工程档案室建设提供办公硬件设施保障。

(二)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技术地位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部门在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中的职责,从制度上明确技术应用在各环节中的作用,从而使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步入正轨。在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启动时,学校应该健全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成立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文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归档。同时,学校还要结合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理清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的文件材料范围,明确在档案形成的过程中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利用信息技术规范档案材料归档的各项业务流程,保证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归档文件材料的质量,确保校舍安全工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促使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装订规范化、档案流动程序化、远程查阅信息化。

(三)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尽可能地掌握当代管理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才能尽快实现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校舍安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在档案管理相关的项目培训中,学校不单单要从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入手,还要开展档案管理与工程管理相关的业务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与规范。在业务培训中,学校要着重强调电子信息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归档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应按照相关信息技术的要求对图片、文字、声像等文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著录,从信息技术角度把好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关。

参考文献:

[1]宋华囡.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J].浙江档案,2011(5):38-39.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6

1.1缩微摄影技术相关要素

缩微摄影技术起源于文献管理手段,缩微摄影技术在病案管理方面可以降低存储所需空间,同时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微摄影技术是将病案原件用摄影的方式按一定比例缩小到胶片上,使用胶片代替病案纸张进行保存查阅等相关活动。缩微摄影将病案原件按比例缩小之后不是真,使用阅读机放大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病案的原始记录。我国缩微摄影技术使用的胶片一般为银蓝色胶片,这种胶片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理论上可以保存上百年。医院在对病人的病案进行存档时首先进行简单的信息校对,然后病案信息可以通过缩影机器进行拍照,可以让医院资深的病案管理人员操作,也可以交给第三方公司协助完成。

1.2缩微摄影技术管理病案的优点

缩微摄影技术管理病案,首先是节省存储空间,大幅度节省病案架,同时缩微病案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我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就规定了档案缩微品与原件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而且缩微胶卷在稳定的环境中可以保存上百年,不容易发生霉变、虫咬等现象。缩微摄影技术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了病案原件,提高了病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运用

2.1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相关要素

条形码技术采用条形码为媒介,利用光电扫描技术,储存和传递信息。条形码可实现机器自动识别,进入自动化管理,节省人力资源和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在病案管理中,条形码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在科别、序号、病案号等挂号信息中应用,在病案出库、回库登陆中应用,除此之外,病案流向的显示、门诊信息和病案情况的使用,以及病案制表等都应用到条形码技术。

2.2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管理病案的优点

条形码技术在应用方面功能强大,在病案管理各个方面都有应用,且应用经济实惠,自动高效,是迄今为止最为经济高效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的优点有很多,条形码使用简单,制作方便,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备,且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特殊培训即可实用,设备操作简单,识别方便;另外,条形码光电扫描技术,采集信息的能力很强,每次课采集80字符信息,采集速度和采集信息量都很有优势,1s时间就能完成信息采集,而且还能对部分错误信息进行纠错处理,误差率为百万分之一,不受人为因素影响,采集信息可靠,准确,可信。这样的自动化的操作管理,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给医院管理,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带来优势。

3信息管理系统在优化病案管理中的运用

3.1信息管理技术组成

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病案管理方面,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简化病案管理工作流程,对于整个医院的管理工作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信息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病案管理录入系统,审核完相关资料后将病案数据信息录入到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始了病案管理信息流的交汇。同时系统将录入的病案相关信息形成数据库,方便检索查阅;信息索引系统,通过病案相关信息建立索引,建立统一的识别方式,以方便病案日后的查阅、调用和存档等相关工作;信息共享系统,将病案信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信息共享,方便各个科室进行病案信息的查阅交流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权限设置系统,对于某些病案涉及机密信息时,可以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使具备一定资质的用户可以访问,普通用户则无权查看,这样可以再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病案的机密性,防止隐私泄露等现象的发生。

3.2信息管理技术管理病案的优点

信息管理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将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工作环节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一旦病人的病案信息录入到系统中,该信息流便可以被医院各个科室所共享查阅,大幅度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对于病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大幅度优化病案管理工作。

4总结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特点;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较为复杂,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所需要处理的技术要求也比较多,而且施工管理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此外,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危险性也比较高。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技术管理也绝非易事,其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工作,综合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那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该如何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呢?下面笔者将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主要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实施监控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其基本管理需要,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其能够在相关技术支撑下实施智能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建筑施工工序的稳定运行,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效的提升了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作用。

2建筑施工技术采用信息技术管理的具体表现

1、信息化管理

在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被应用到了各项管理工作中,如企业采取OA管理系统,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现状运行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有效的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而且在该系统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进行实时化的监督管理,及时的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或者是突发性事件,这样有效的保障了建筑施工工序的稳定安全运行,在后期施工中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的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如知名地产企业万科集团就研发出了“匠心”管理平台,对该企业旗下的项目从进度、质量、变更、供材、施工及验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这样有效的保障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及相关工序的稳定运行。

2、建立网络化管理平台

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要想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管理工作中,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是极为有必要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许多工作的开展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效整合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依托于互联网上,并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做好专业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可以借助IBM技术将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数据进行完善和处理,这样能够快速有效实现建筑施工内部信息共享,在互联网传输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将整个建筑工程中可能会应用到的一些施工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而在共享传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专业的信息数据,负责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借助网络化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即可,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而且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管理平台还实现了对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全部数据分析处理的目的,其将各个工序运行中的数据,集中汇总到了平台之上,这样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现状进行了解时,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信息。

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策略

1、强化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来看,虽然该技术已经开始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但是其重要性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凸显,首先,许多建筑企业在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管理工作开展的积极作用,其在经营是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对于管理的重视程度有限,而且,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这些都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说,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时,需要强化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的重要性。企业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会将信息技术和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在整合过程中及时的处理好相关的施工管理工作。同时,在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宣传力度,不仅需要使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人员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同时还需要使建筑企业里的每一名职员都认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的配合企业应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2、构建专业的信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需要有强硬的技术做支持,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因此,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好专业的信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平台,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如部分施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高,如果在构建技术管理平台时,平台设计过于复杂,可能就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其次,不同建筑项目所应用到的施工技术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构建管理平台时,还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包容性,能够满足不同项目的施工需要。

3、需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问题而已比较多,其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一直以来企业比较注重的都是经济效益的获取,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的也是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而企业中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管理工作开展不理想。所以说,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技术管理人员的支持,企业需要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使用相关工作的发展需要。

4、落实好信息技术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管理借助的是信息化传播网络,因此,在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管理的完美结合,就需要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注重对二者之间的传输要素构建,也就是说,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保障信息技术应用的网络化数据要素实现共享,其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和建筑施工整合之间的切入点及关联系,同时,在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纳入到建筑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和作用。总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可谓是越来越广泛了,其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在今天也并非是新鲜事,但是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要想应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也并非是易事,其需要不断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构建,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开展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的作用,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运用[J].宋志刚,郑育辉,余江.建材与装饰.2018(09)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孙建.建材与装饰.2018(15)

信息技术管理范文8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应用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网络中分散的各种资源实现整合,便于资源的整体性共享,使零散的数据集中起来,产生协作效应,保证用户更加便捷、迅速地使用各种有效、有价值的资源。图书馆具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献资料和阅读书籍的社会功能。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图书馆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以往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当中,能够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1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为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满足人们的各种必要需求,必须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这样才能随着时展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使图书馆管理更具现代化特征。

1.1有利于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纸质图书向电子书的转换;二是电子格式图书的存储、传输和交换。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逐渐增加,信息的内容页更加丰富。数字图书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快速检索和查询资料的服务,丰富了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形式。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图书馆实现海量图书资源的存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具有庞大的信息存储能力,这符合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要求。每座图书馆都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这些资料的年代、种类、形式千差万别,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处理,会非常复杂,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而计算机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海量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规范存储。

1.2解放了图书管理过程中的人力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是非常庞杂的,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员负责图书借阅和归还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导致馆藏信息出现错误,影响图书的正常借阅。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弊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工作的人员投入。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检索和查询系统,并设置自动借阅和自动还书系统,读者可以自主借阅和还书,这大大提升了借阅和查询的便捷性,节省了人力、物理。

1.3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有了极大提升。读者可以通过终端系统自主完成借书、还书的业务,以往的复杂手续全部被省略,使借阅、还书更加便捷。对于超期未还的图书,系统还会向读者的个人中心发送提醒消息,催促读者尽快还书,提升了馆藏图书的流通速度和使用率。

2应用信息技术关系系统进行图书管理的策略

2.1强化馆藏管理

管理人员不能过分的依赖信息系统,而是要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辅助未完成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根据系统信息确认馆藏图书,查看可借阅的图书是否及时上架。还要及时整理书架,根据标记顺序排列图书,保证检索程序中显示的信息与图书所处的实际位置一致。此外,还应明确岗位责任,将图书馆划分成若干区域,在将不同区域的工作划分给具体的岗位人员,以此提升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工作原则办理读者的图书借阅手续,避免出现纰漏。

2.2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应熟练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系统管理图书馆,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图书馆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定期举行计算机应用培训,请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解答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3优化系统功能

系统故障会导致借书、还书出现异常。因此,安装系统时应选择质量过关的软件和硬件,要通过正规途径采购设备,选择的性能好、运行快、存储空间大的计算机,还要选择专业的软件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检索、查阅资料、借书、还书等活动快速、高效的进行。图书馆配备了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之后,读者就能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登录图书馆应用系统,通过小程序完成续借、查阅资料等操作,使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2.4强化系统安全管理

图书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依靠权限设置和安全密码来保证。就管理系统的权限设置而言,图书管理系统能设置用户类型,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只有具备权限的用户才能实现相应功能的操作,这样能有效预防系统被非法入侵。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密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图书馆安装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时,会设置系统的登录密码,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登陆系统。

3结束语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管理的效率。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用信息化的方式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管理,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促使我国的图书管理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使图书馆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泠毅.浅谈计算机在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2]姜河.基于RFID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