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及风险管理范例6篇

内控及风险管理

内控及风险管理范文1

论文关键词 企业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一、企业风险管理含义

企业风险管理应视为一个持续的执行过程,紧密结合在企业经营战略的设定之中,通过企业的管理层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协作执行,其理念及制度应贯穿于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为每一名企业员工所熟知和运用,从而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使一切风险都处于可控状态,为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保障。企业的风险管理通常分为八点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协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其内容包括:

1.内部环境识别。所有企业风险管理要素均是以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为基础的,只有明确了企业内部环境的特点,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的框架及规则。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的认知,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正确制定企业战略及经营目标,从而有效地开展业务活动,并且准确地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并及时应对。

2.制定经营目标。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时,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任务及预期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设计,从而确保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并切实将相关目标分层分级地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

3.企业风险评估。管理人员在评估企业风险时,应当从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两方面进行周密考虑,并且结合企业即期的经营战略及经营目标进行具有战略眼光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4.经营事项评估。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多不确定性,这些现阶段结果尚不明确的事项可能会对企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存在着消极影响,甚至二者同时并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对这些不确定性予以识别和评估,认识到事项的负面影响即是企业的潜在风险因素,必须尽早识别和评估,并预先制定出应急措施。

5.风险应对方案。面对风险的发生,风险应对反应包括规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及转移风险四种,作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应当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反应方案,从而确保将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

6.风险控制措施。当风险应对反应方案开始执行时,制定正确的风险控制措施,能够确保反应方案遵循正确的流程得以有效执行。因此,控制措施应当针对企业的不同层面、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全面制定和落实,其要素包括规范的应对政策及对政策产生影响的一系列操作章程。

7.信息获取及沟通。企业应定期对来自内外部的信息进行获取、识别,并通过固定的格式予以保存和传递,从而帮助企业员工正确执行自身职责,并提供执行结果的参考和评估。此外,还应当保持沟通顺畅,包括企业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纵向沟通,各部门间的横向沟通,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间的信息交换。

8.风险效果监控。企业应当及时对风险管理要素有关内容的合理性和完善性进行定期评估,并对风险管理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其方式可采取持续性监控和个别要素评估两类。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其内容包括控制目标设计、控制执行、执行评价、目标改进等多个环节,为企业提供持续不断的信息反馈,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当前自身运营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对自身带来的机遇及影响。

企业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对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过程进行评估,从中获得当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关信息,从而能够及时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补充。而内部控制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现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及执行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完整性进行系统的审核、检验及分析等工作。其作用主要包括:

1.确保企业管理的完善性。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当顺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节,以便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这一要求便需要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不断的评估和完善,从而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和漏洞,杜绝营私舞弊,改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2.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目前,审计已经发展到抽样审计的高度,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评估,能够依据评估结果明确审计范围,突出审计重点,寻求最佳审计方法,使审计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充分发挥审计的重要职能。

3.提供各方决策依据。内部控制评估结果公布后,除了企业自身之外,有关部门均能据此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进行评价,了解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性、运营合法性等多个方面,从而制定下一步的行动决策。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2004年,COSO经过4年的研究之后,在之前《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理论的基础上了《全面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执行标准和依据,在这一新的理论中,全面风险管理增加了三项内部控制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战略目标。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趋融合趋向。然而,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

1.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持续性的执行过程,贯穿于企业管理始终,而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一项。此外,全面风险管理内容包含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等多项风险内容,企业能够通过这些风险的分析和评估获取机遇,规避或预知影响。而内部控制则没有对风险和机遇进行明确的区分。

2.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中包含了风险偏好、风险应对策略、风险零容忍度等战略要素,因此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全面的度量和评估,确保企业在风险偏好及运营发展战略方面保持一致。内部控制则是企业内部面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及方法,完全依据风险内容进行控制机制的制定及实施,内部控制措施的必要性与风险系数呈正相关的关系,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以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为有效手段,对各种风险进行控制和评估,从而将潜在的各类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四、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现状

国资委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国外先进风险管理经验与我国企业特色相结合,作为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指导。2008年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再次《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均促使企业充分审视、完善和加强自身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将风险管理理念列为管理重点,以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基础,科学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风险管理理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然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管理体系相比,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具体包括:

1.未能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执行力度不足,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概念模糊。部分企业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分裂开来,视为两种彼此独立的管理体系,部分企业则仅仅将内部控制视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弱化了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这些概念上的模糊认识使部分基层管理人员产生了管理体系重复、冗杂的误解,并使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彼此脱节,不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完善和发展。

2.偏重合规性,忽视实践性。部分企业过分强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度及手册等文件完善,却忽视了制度的执行、监督、评估和反馈等实践工作,从而不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执行报告及偏差纠正。

3.运行机制不到位。在部分风险系数较高的运营环节、经营领域及关键风险控制点,对风险因素的预警、应对及追踪力度仍显不足,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尚需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五、完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充分评估企业当前风险,设计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必须紧密依据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因此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首先全面评估企业风险,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设计、执行、评估、完善等四个环节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其中,设计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一阶段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科学可靠、切实可行,企业应当从自身经营情况及管理特点出发,注重全面性和科学性。

在执行环节,应当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并根据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的技术特点,制定实质性的管理制度。在评估环节,应当注重内部控制预期目标达成率的评估,并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以便为管理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在改善阶段,应及时对控制制度进行跟进和修正,并保持其改善的稳定性、科学性及实质性,并制定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机制。

(二)根据企业特点,制定明确的可执行制度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后,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细致而严密的执行制度,其中包括:(1)科学设定控制目标,详细划分控制责任,明确进行控制授权,使各部门、各岗位准确了解自己所承担的控制职责,牢记被赋予的控制权限,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权责分明,目标明确,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同时,一个明确而详尽的执行制度,能够为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提供行动指南;(2)分离不相容岗位,降低人为风险。此类分离应广泛包含部门之间、机构之间、机构内部人员之间,从而扫清内部控制障碍,最大限度填补管理漏洞,防范和降低人为潜在风险。

(三)完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职能

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一是建立由企业负责人负责的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二是设立专职部门或确定相应职能部门,具体履行全面风险管理职责;三是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负责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应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四)增强风险意识

企业各部门应当提高风险意识,严格依据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防范杜绝把关不严、执行不力等不良现象,避免因此导致的以权谋私、监守自盗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从而降低企业资产遭受损失的风险。此外,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造就了外部复杂多变的经营活动,企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互联网技术,投身电子商务活动之中,企业应高度重视网络数据的风险控制,提高商业信息安全的风险意识,防范内部员工的道德风险及系统漏洞所造成的技术风险,从而避免给企业资产造成重大损失。

(五)提高企业各部门协同能力

企业应培养内部各部门的整体意识,明确企业作为利益整体,工作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内部控制不能狭隘地谋求部门或个人自身的利益,积极增进各部门、各层级间的信息共享,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起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彼此促进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互通有无,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共同分担、共同商讨,从而及时填补内部控制的漏洞,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内控及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突出,以致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许多财务风险也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使企业能够处于稳定的发展环境,就需要对企业内控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够准确掌握内控管理的薄弱之处,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企业内控管理能够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问题

1.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差。根据现状来看,我国许多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营销活动方面,导致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未能严格把控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得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不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无法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严重削弱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益。同时,一般企业在经营发展的前期阶段就会制定一套财务预警机制,这套财务预警机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许多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并未得到贯彻落实,使得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预警能力大大降低,无法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企业的财务管理预警机制得到贯彻落实,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2.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较为复杂。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日益紧张,不仅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增长,也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企业的外部环境涉及到多个方面内容,例如金融危机、物价上涨以及货币贬值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一般企业的经营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生产活动,这就势必要采购大量的原材料使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且生产活动还涉及到企业员工的薪酬问题,一旦企业的外部环境产生巨大变化,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水平,继而产生诸多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为此就必须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对财务风险防范进行优化,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具备良好的可控性。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人员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执行者,想要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首先就要采取多种手段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准确了解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秉持严谨、细致的心态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第一,企业应积极展开培训活动,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工作事项以及管理权限进行综合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掌握财务管理的重点部分,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详细了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以此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问题,并结合多种风险控制案例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控制方案,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问题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二,财务管理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工作总结习惯,以便能够准确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薄弱之处,并采取科学方式进行自我提升,从而有效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整体水平。2.加强外部环境的控制管理。为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积极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进行财务支持,使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更加专业化,以此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容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具备可控性,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从其他角度展开风险防范工作,积极收集企业外部环境的基本信息,并结合企业的经济风险控制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并针对多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相应的也要闭麦企业盲目进行投资和消耗,使企业能够保持一定的经济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企业也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对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进行合理调整,使企业的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够满足于企业的市场发展,以此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财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使企业能够处于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3.加强财务风险的评估及管理。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财务风险评估工作,通过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等两个方面展开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首先,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数据不准确和数据泄露等多种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问题的主要产生原因就是会计人员的操作不当和违规作业,想要消除这些风险隐患就要针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多种措施对风险隐患进行防范和消除,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益。其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投资融资的不当操作和资金管理不当等行为,继而出现企业亏盈和资金链断裂等风险问题,所以财务管理部门应积极监控各项财务活动,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企业的投资融资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条件,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最后,财务管理部门也要针对各个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财务工作人员做出违规挪用资产和携款私逃等行为,使财务管理机制得到贯彻落实,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有效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应积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外部环境的控制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的评估及管理,以此有效提升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整体水平,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从多方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庞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内控管理分析[J].商业经济,2015,12:30-31-93.

[2]徐海芬.试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6,05:62-63.

[3]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115-116.

[4]耿慧敏,马莹枭.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09:250-252.

内控及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基金运行 风险 内控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新农合基金),作为我国新型农村医疗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运行特点是:从政府、集体、农民三方渠道进行筹集,从发动到汇集的时间跨度较长,筹集的方式不一,基金数额巨大,支付流程复杂等。随着我国新农合制度的全面实施,新农合基金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可能发生的风险漏洞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从新农合基金运行的筹集、存贮和支付三个环节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风险来探讨相应的内控管理措施。

一、基金筹集以及相应的内控管理

新农合基金的筹集呈现出方式多样,来源复杂,筹集有一定难度等特点。下面,本文将对参合农民缴费、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等来进行分别阐述。

(一)参合农民缴费方式以及内控管理

参合农民缴费作为这个新农合基金运行的一个基本单元,表现出缴费形式多样,具有一定风险的特点。

1、定期定点缴费模式

定期定点缴费模式是整个基金筹集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模式,通过政府组织下级机构统一布置,各级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进行具体的收取执行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收缴工作在每年的年末进行。具体的流程是,首先村委会通过动员,告知村民具体的缴费信息,包括标准、截止时间以及相关年度的新政策等。在要求时间内,对已经进行过缴费的参合农民开具从上级部门取得的基金缴费专用收据,并将相关情况记录到登记表上。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在每天都要将相应的款项上交到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同时向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递交专用收据的存根。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在收缴工作结束后要做好总结工作,并将最后的总结结果向上递交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

2、代扣代缴模式

代扣代缴的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通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或者一些收费部门进行。收费方式一般是通过银行卡方式缴费或者在收取农民其他费用(电费)的时候进行缴费。在一定期限后,银行等缴费部门将款项存入“财政专户”或者“收入户”中。

3、滚动筹资模式

滚动筹资模式和以上两种方式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提前扣缴的模式。参合农民在县乡等新农合相关机构或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办理报销等业务时,相关机构直接对下一年的缴费进行扣缴。如果扣缴的单位是县乡新农合管理机构,所扣缴的款项需要计入“财政专户”;如果扣缴单位是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款项进行汇总,并计入到“财政专户”中。

在缴费环节产生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新农合基金缴款专用收据、新农合缴款专用收据领用和回收登记表等。其中的缴款专用收据主要由财政部颁发,各个省份之间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而新农合缴款专用收据领用和回收登记表主要由县制作和使用。

4、参合农民缴费的风险和防控

参合农民缴费方式由于流程较为复杂,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客观原因,导致在整个环节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参合缴费人数和登记人数之间有出入,现金在收取和递交过程中由于不及时出现不可预测的损失等风险。面对这些风险,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内控管理措施,来对风险进行防范。例如要严格确认参合人员身份,在收款的过程中提高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收缴工作要两个人进行负责,会计人员办理登记,出纳负责款项的收集和清点;对于所收缴的款项要在当天就上交到乡镇的新农合经办机构,确保交款的及时性和安全性。乡镇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对参合农民缴费进行及时存入财政专户或收入户中。对于农民缴纳的参合款项、登记表和相关凭证,新农合经办部门要进行认真核对,对相应的数据保证一致性,避免出现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而出现的错误。

(二)财政补助以及内控管理

财政补助作为整个新农合基金筹集中的重要部分,对整个新农合基金的良好运行有着重大意义。在新阶段我国的各级补助政策是指在新农合基金的运行过程中,从中央、省级、地市级到县、乡级政府都要对新农合基金进行一定的金额补助。其中中央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当年全额预拨、次年据实结算、差额多退少补。通过国家财政直接对各个省级政府直接拨付相应款项,再通过省级财政下拨到各个地方。而地方政府方面的财政补助则相对来说比较灵活,通过对参合人数的确定和筹资责任的大小来决定对新农合基金的补助额。

在财政补助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中央补助的下发由于环节较多,造成资金的流通存在不畅的问题;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均衡,个别地市级、县级政府的财政本身比较困难等客观因素造成对新农合基金的补助存在着不能达到相关要求的情况;由于统计困难等客观原因,造成上报农民参合人数和实际申报的农民人数有所出入,造成补助金额的不准确。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内控管理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严控住院费用的增长,制止套取新农合基金,对挪用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等。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规范新农合基金补助资金流转的规程,对地方政府的基金补助进行有效监控,确保基金划拨的合规性和及时性。

同时,新农合基金在管理运行中可以通过建立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来加强内控管理,系统中录入参合信息。同时由新农合经办机构对录入信息进行审核。

(三)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和内控管理

在整个新农合基金的筹集渠道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渠道,例如地方、集体经济的资助、农村医疗救助的扶持以及捐赠和投资所得等。在这些资金的筹集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促进相关机构的有效配合,避免部门之间协调不力,资金不到位,实际获得金额与登记的金额不符等现象。

二、基金存贮以及相应的内控管理

新农合基金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收缴之后,上交到相关部门后涉及到了基金的存贮工作。依据规定,县级的财政部门要开设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存款”用来存贮资金,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收入户存款”的设立实现过渡。可以直接计入“财政专户存款” 账户的资金包括农村医疗救助资助以及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基金的直接补助,而集体经济的资助、捐赠和投资所得等需要先转入“收入户存款”,再进行转存。在风险应对和内控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筹集资金的存贮存在着不及时的现象

由于农村的客观原因,有时当日收缴的资金不能及时地存入到指定的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中。这对于资金的有效流通以及相应的管理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针对这种风险,新农合基金管理部门应该从是否开设了“收入户存款”两种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于已经开设了“收入户存款”账户的地区,要加强对参合农民缴费、集体经济扶持两方面的管理,对“收入户存款”中的利息等收入及时转存到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对于还没有设立“收入户存款”的地方,所筹集到的资金要通过不同途径,例如及时网络汇款,亲自上交等方式将所收缴的资金进行及时的存入。

(二)加强对汇缴凭证的管理

在整个新农合基金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的缴付汇款凭证,例如新农合基金缴款专用收据、缴费情况汇总登记表、专用收据领用和回收表等。对这些汇缴凭证的管理要制定相关规定,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系统合理地收集和整理工作,提高新农合基金的运行效率。

(三)注意基金存贮的挪用状况

地方政府有时由于突况或者临时财政困难等原因,新农合基金款项存在着被挪用的状况。面对这一风险,新农合基金的管理部门首先应与地方政府进行积极地沟通,并在相关领导的配合下,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制度。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实行同时准许制度,在银行进行新农合基金的款项拨付时,必须经过卫生和财政两个部门的同时同意,并盖章才可以进行实际拨付。同时,通过卫生、财政和银行的协调,制定出详细的拨付制度,规定好拨付的时间、数额等。

三、基金支付以及相应的内控管理

基金支付作为整个新农合基金运转的最终环节,呈现出管理难度大,流程复杂的特点。参合农民在进行过医疗花费之后申请补偿,由于客观原因,导致风险在这一阶段的发生率要高于前两个阶段。

(一)就医环节的风险和内控管理

这个环节的参与者主要是农民和定点的医疗机构。在整个就医的过程中,有些没有参合的农民、城镇人口等可能会以借用或者租用参合证的方式来就医。针对这一情况,定点医疗机构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通过仔细地对就医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对,对参合证与本人进行比对,加强对就医人员身份真实性的检验,避免出现租用借用等现象。

(二)医疗服务环节的风险和内控管理

首先在医疗补偿方案的制定上,要坚持“以收定支”为核心,对总基金分开使用,注意住院和门诊统筹基金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两者维持在7:3比较好。要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测算,通过设立补偿的范围、比例和封顶线等手段最终确定合理补偿方案。

在参合农民享受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控制风险。包括医院和病人通过协商,将本来不需要住院的情况改成需要住院的情况,对于不能报销的药品和项目进行伪装,对大处方的项目进行拆解。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应该主要加强监管部门――政府卫生部门的监管力度,制定出对医疗服务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加大新型支付方式应用的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自我约束能力。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严格的资质认定,如果医疗机构的管理严格、制度规范,各个科室的设备完整,那么卫生部门就可以对该医疗定点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同时还要加强后续的检查,如果在后续的检查中,定点医疗机构指标不合格,那么就要对定点资格进行重新判定。对于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乡级医疗机构就不将其设为医疗定点机构,避免基金运行的相关风险。同时,增加“共保联办”,加强诊疗全程监管,规范诊疗行为。保险机构巡查人员对每一个入院参合患者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对入院参合患者进行身份核实,保证实名制就医,防止骗保行为的发生;通过每天查阅电子病历和到病房与医护人员、参合患者进行沟通,实行诊疗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实现关口前移,减少违规费用的发生,从而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同时,提高医疗机构内部的服务水平对于有效防范基金风险也是很有帮助的。定点医疗机构中,应该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技能知识的培训,增加医疗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添加新的医疗设备,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新农合改革的杠杆作用,减小基金在运行中的风险,增加参合农民对整个医疗体系的信任。还要做好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较快的现象。如果医疗花费在短期内有大幅度提高,对整个医疗制度的影响都是不利的,在有的地区,存在着医药价格增长过快、增长不合理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医疗管理机构应该进行严格控制制度,定期对医疗定点机构的费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对医疗补偿比、住院平均费用进行比对和公示,对医疗费用、药品费用制定不合理的情况进行通报,对医院开具的处方药进行最高价格的限定。对多次通报后仍然不改的单位对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并限期整改,如果还是没有效果就要取消其认证资格。

(三)报审环节的风险和内控管理

在报审环节中,主要分为即时结算单据报审和手工单据的报审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即时结算单据的县内报审来说,主要是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的医疗就诊费用和该医疗机构的垫付补偿的情况进行汇总,报送给新农合经办机构。 在上报过程中,报送资料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医疗机构上报的资料是否符合真实情况,二是呈送的报送资料缺乏合规性。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对该问题引起重视,在检验文件真实性方面,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调查等方式来加强检验效果。同时对不符合规定的上报资料要发回重做。其次,对于县外医疗机构手工单据的报审来说,程序更加复杂。参合农民首先要将相关材料递交给村委会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交乡级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核,审核后再统一上交给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进行复核。由于就医地点在外地,对手工单据审核要通过灵活的审核方式来获取详实的资料。对大额的费用,要对医嘱、病历资料等原始凭证进行严格检验。在建立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手工药费单据录入、审 核、复审,确保补偿公开、公平、公正、合理。需要医院即时结算的单据,也要及时上传到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就诊信息的监控。

总体来说,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要做到以下方面。新农合经办机构成立联合检查小组,对区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不合理用药、过度检查化验、过度治疗、不合理收费等问题,与各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沟通,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问题严重的给予警告,并当面约谈。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更加规范,新农合基金补偿支出增长得到控制。

对新农合基金管理人员的选择要引起重视。由于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改革影响人群较广,对整个“三农”工作的展开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管理人员的时候,首先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其次,要拥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最后由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民,所以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耐心,细致地为参合农民进行医疗服务。新农合经办机构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在费用审核、复审、稽核、出纳、会计、统计、档案管理等方面要设置相应的职位,所设置职位的工作人员不能兼任其他职位。

(四)结付环节的风险和内控管理

结付方面是整个新农合基金运行的最后一个方面,通过结付,新农合基金将对参合农民的补偿拨付到位,应该说这个环节是参合农民最为关心的一个环节。由于各地客观原因的不同,在结付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该地没有开设“支出户存款”,则一般都在“财政专户存款”账户直接进行拨付。如果开设了“支出户存款”,有的地方要求拨付资金先拨到“支出户存款”中,“支出户存款”再根据实际情况,下拨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结付方面的办理。而有的地方要求“支出户存款”只能对县外就医进行拨款结付。在结付环节的内控管理上,完善基金运行制度,在结付方面做到及时、足额。加强对“支出户存款”账户的监督,严格防范基金专户与新农合基金有关账户之外的账户进行转账。对于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公布,让广大的参合农民也参与到基金的管理中,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密切结合新闻、审计等各个机构,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有效的加强基金的运行工作。

同时,要加强在结付方面的网络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由于结付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加强对工作人员在新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在新农合基金的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一付款,并生成补偿款明细表,补偿明细表经新农合经办机构的负责人、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后传给银行,银行根据生成的明细进行款项补偿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在结付方面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损失,提高结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防范基金在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

四、结束语

我国自从2008年完成了新农合制度的改革之后,新农合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基金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通过分析,对于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在基金的筹集方面要做好参合农民缴费和政府补助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基金的存贮方面加强对基金安全性的防范,对汇缴凭证进行有效管理;在基金支付方面,通过加强对就医环节、医疗服务环节、报审环节以及医疗结付环节等的有效监督,确保新农合基金的良好运行。新农合基金的良好运行和有效管理对于我国广大农民在看病医疗方面的保障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机构应该加强对基金运行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避免运行风险,为新农合基金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吕大伟. 如何加强新农合基金运行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2014

[2]郭颖.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王德强,王阿洁.试析社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的完善――兼论农民工社保工作对内控制度提出的特殊要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

[4]王亚娟.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内控及风险管理范文4

摘要:高校的内部控制环节作为一种严格、高效的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维护高校内部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并有效确保内部的会计信息以及其他各类的管理信息能够受到更加严密的保护。但是,在目前的高风险管理环境之下,高校的内控环节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高校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改善与创新,促进内控工作的转型,提升内控工作的实际成效,这样才能真正确保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与相关信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 高校 内部控制 转型

一、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在内部各部门相互牵制的前提下,由一个机构内的管理人员在运营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总结与研发,并由相关审计人员对理论进行归纳与整理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风险评估、识别、对策、监督等相互衔接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循环流程。对于风险的评估与预判,既是正确选取风险应对策略、落实相应管理环节的基础,也是在机构内部建立起控制体系的前提。

国内高校的内部控制环节,是一种为维护高校内部信息与财产安全性、完整性及准确性而产生的管理手段,能够对内部多种财务风险起到防范与控制的作用,进而保护高校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此外,由于高等院校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管理,涉及国家重要教育信息,不以营利为目标,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所以对于内部财产及信息的保护更是极其重要、不可轻视的核心环节。想要确保高校事业的稳定、长久发展,保证高校教育目标的达成,真正发挥高校对社会人才的培养功用,就要对内控环节给予充分的重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持续加快,我国高等院校的筹资渠道以及办学形式也更加趋向多元化,在这样复杂的办学环境下,高校的内控环节也出现了更多问题,使高校的运营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譬如资产管理无章法、轻视预算管理、财政工作监督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我国高校的传统内控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风险背景下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创新与转型,改变内控的形式与手段,才能摆脱当前管控不力的局面。

二、我国高校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相应的内控规章不健全。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很多内控相关的管理规章与政策,但是这些规章政策的内容主要都是依据企业的特点而设计的。高校所适用的内控管理相关规定只在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三条中有所提及,对于管理范围的声明当中所提供的具体范围是:其各项条文与内容,主要适用于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单位、公司、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类别的经济组织。可以看出,这一管理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高校只是其中的一类,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内控体制依然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二)高校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领导层对于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理论并不了解,管理风险的意识也不足。实际上,高校内部存在着许多的风险:财政管理方面的风险、投资管理方面的风险、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风险、学校声誉方面的风险、学生管理方面的风险以及招生与在校生就业等方面的风险等等。一旦这些风险成为了实际问题,对于学校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相关的专家组织认为:风险评估,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或机构内部管理能力与风险抵御能力的主要措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快,高校的经营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所以各类风险自然会随之而来。这就要求高校能够及时对当前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辨、分析以及预估,并巧妙利用相应的管控手段,把风险的影响限制在不会扩散且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另外,还要建立起更加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此外,高校还应当保证内部各方面信息的及时交互,促进内控机制的长效运行。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没有开展与风险管理与评估相关的活动,也没有建设长效的风险评估机制,这对高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监督力度不足。高校的严格监督,对于内控工作的实施与内控体制的建设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高校的监督职能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政府财政相关部门的监督也始终不到位。此外,在内部监督方面,因为多数高校存在人治管理的风气,所以会使相关的监督部门与机构发挥不出实际的监督作用。

三、高校内控环节的创新转型策略

(一)革新管理结构,改善内控根基。高校内部的管理结构,对于高校“控制生态”以及最终的控制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最为适应的内部控制管理结构应当为“三会多层”的管理结构,这一结构的主要优势就是其采取了以校务会、理事会以及利益相关者代表大会等领导层作为决策与管理部门,并以下属的多个层级作为支撑的结构(详见图1)。与当前高校的传统管理结构相比,这样的结构更加贴合当代高校的生态治理需求以及高校行政化革新的趋势,而且内在的权力制约力度也更大,利于决策层风险的控制,能够有效预防违法违规问题的产生。这些上层组织当中,当属利益相关者代表大会最重要,其与高校不断趋向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相衔接,可以定位为校内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着高校的后续发展规划、重大决策以及理事会的构成与运行准则等。

(二)促进校园文化创新,加强软控制。高校的独特性质不单是在其工作使命与产品的形态上有所体现,在其自身的文化氛围及背景上也有所体现。文化氛围不同,其管控风格、管理手段以及风险因素也各不相同。如果想要在高校管控工作中利用折中理论,其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校内“水土”的革新与调节。首先,要一改过去只依靠刚性制度及强硬手段来确保管控效果的思维方式,要对自身的管控理念进行改革,强化软控制理念的应用,形成软硬兼备的管理局面。其次,要将加强软控制理念应用的重心放在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建设上。校园文化创新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推广进取、负责、奉献、团结、创新的校园精神,利用积极的思想引导与先进的榜样事迹来熏陶学生,达到排除个人主义及功利主义的目标,强化校内师生队伍的责任感。(2)坚守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共利发展的观念。抵制过激及过度保守的风气,提升校内各层级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应对能力。(3)推广严谨治学的理念,形成工作有章法、行为有规矩、考核有依据、工作实施有力度的良好管理局面,消除自由、散漫、浮躁的消极风气。 (4)推广开放、民主与透明的理念,确保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鼓励学生在网络上问政、问学、问事,利用网络公示、论坛、举报、邮箱、博客以及网络解答室等创新的平台来提出自己的理念与疑问,监督学校的工作,以形成亲民、公正的管理风气,避免信息封闭、以及暗箱操作等问题的产生,要确保从校长到一般的管理人员,从资深教师到新任教师,都能够体现出自身作为教育领域工作者特有的浩然正气与创新意识,能够充分展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对于教学的热忱与对学生的关爱,形成积极正面的文化氛围。

(三)进一步整理思路,构建风险控制模块。对风险控制工作进行模块化的分解,有利于每一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最终的工作成效。根据当前的情况进行设想,主要应当建立起五个风险控制工作的模块,以实现管控制度的多方面对接。(1)环境风险控制模块。这一模块当中主要包含管理结构、教学目标与规划、政治思想、部门设立、权责分摊、人资政策以及校园文化等多项内容,是对高校内控工作最终成败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基础因素。(2)内部风险预控模块。这一模块是对风险进行事先控制的模块。建设这一模块时,要秉持一切事务都可能包含风险的谨慎原则,这一模块主要的作用是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对象进行风险的预判,并进一步判断应当使用怎样的风险应对措施,为后续的风险规避提供依据。许多高校管理体系当中对于这一模块的应用不足,是高校在转型过程当中应当着重强化的部分。在创建这一模块时,应当秉持创新的理念,依据当前高校及时展的实际要求,对模块控制的对象进行设置,并对模块功能进行细化,分解为信息的传递、人员的配置及相应监管手段的配套等等。(3)具体的行为风险控制模块。是以上一个模块为基础而形成的风险管控预案,并采用合理的管控手段对上一模块预判出的风险对象进行控制,以减少或彻底消除风险影响的处理模块。这一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要确立各个工作环节的管控制度,并依照制度对风险进行管理,不但传承了传统风险处理方式的优势,更对管控工作的细节与方法进行了合理的创新与升华。(4)信息交互风险的控制模块。信息交互风险控制主要的目标就是及时发现在信息交互过程当中出现的隐藏风险,并及时进行处理,进而保护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一模块的实施载体,除了应当包含财务信息管理系统、OA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之外,还应当将内部各个部门的手输信息系统、举报系统以及举报人保护系统等纳入其中,依据风险控制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行详细的核对、整理与填充。(5)内部监管风险控制模块。借助这一模块,能够对校内管控体系的建设及相关规章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管、评价、检查、预警与完善,以达到对内控部门本身的监督与管理。

(四)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打造更加严谨的监督系统。(1)对现有的监督资源进行归纳,进而逐步形成以内审委员会为核心的审计委员会与纪检监察及内审部门融合一体的无缝监管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对内部监管组织进行统一、合理的分工,彻底摆脱了过去监管力量分散、权责不明等问题。(2)建设起包含日常监管、定期自评、外部审计以及责任考核等多层监督环节的评估机制。其中外部审计机构的聘用或解聘,只能够由内部的审计委员会来决定,以增强其权威性与独立性。相关工作考核的最终结果,则应当与每个控制主体及其成员的职称、福利等内容进行挂钩,以强化其内在的驱动力以及可持续性。(3)对相关的监督人员严格把关,保证程序是透明、公正的,具备相应条件的则可直接向社会公开进行招聘。

总之,我国高校的内控工作,是决定着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当前的高风险背景下,高校也只有依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创新及转型,提高自身内控工作的实效性与革新性,摆脱陈旧硬性内控理念的局限,建立起更加灵活、多元化的内控工作体系,才能够增强自身在教育领域的竞争力,确保自身的利益免受行为的损害,也只有这样,我国的高校才能够在教育这条路上更加长久、稳定的走下去。S

参考文献:

1.年素英.基于风险管理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3,(19):114-115.

2.魏良华,邓彦.浅析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控制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1(12):32-34.

3.杨照.借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现高校内部控制转型[J].速读(中旬),2014,(4):66-67.

4.鄢青.风险管理角度下的高校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企业导报,2014,(12):56-57.

5.陆美娟,雒敏,丁新农等.试论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457-459.

6.王孝俊,李梦伊,王宝利等.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6):60-67.

内控及风险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对策

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由于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各项管理工作常会出现严重的失控情况,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风险,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风险管理思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增长持续放慢,投资增速减缓等外部风险,导致企业的规模扩大,存在安全质量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大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正面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背景与发展历程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没有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内控体系的完整建立,例如,2001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倒闭案和2002年的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等一系列舞弊事件的发生,使全社会加大了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注力度。美国特针对该项事件,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对做假账和渎职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制裁,要求企业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减少了上市公司舞弊事件的出现。中国在2005年,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分针对我国企业出现的舞弊案件,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多部法律文件,强调了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规范了我国企业的行为,对确保我国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对策

(一)构建良好内部环境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及内部体系是企业体制的重要内容,要想强化风险管理基本内部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效果,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明确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找出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原因,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了确保监督权和决策权的充分发挥,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事会和董事会。

2.合理设置机构,明确权责分配企业需要强调权责分配和监督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员工明确权责分配方法,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正确行使职权。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确保权责分配体系的合理性,明确权责分配的关系,明确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合发展体系,充分展现出企业的岗位职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发展。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促进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加大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明确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情况,确保财务数据的透明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财务风险防控,规避财务人员风险,及时了解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控制并进行独立评价,遵循企业的发展方针,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强化企业财务控制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规范企业内控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对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内部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展现出企业的诚实守信和开拓创新精神,给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将风险管理和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企业全体员工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建设管理工作中来。首先,将环境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严格按照环境标准化建设内容,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环境的人文性和和谐性。其次,加强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建设,加大对员工道德素养的培养。最后,强化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力度,在企业内部构建件全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需要合理设立风险评估目标,基于已有战略设定目标,并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将企业的成本风险降到最低。对项目成本,要设定合理目标,并对定量责任成本加以明确,准确的识别成本风险,将项目延伸到每个领域和每个施工节点上,在成本风险识别基础上,对相应分析流程进行建立,实现风险准确分析,对相爱难改观数据进行收集和研究,进而得出风险评估结果。最后,结合项目,制定出相对应的项目方案,做好项目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高效开展。

(三)确保控制活动的高效开展

1.建立完善的活动流程

要想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应对项目流程进行优化,针对业务流程控制,建立程序文件和管理规程,结合公司各大项目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对项目循环流程文档进行控制,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好文档补充和修订制度。

2.做好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工作

工程项目在实施控制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风险的评估情况,有效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并对项目标准实施体系进行建立。在项目标准中,囊括了物资、劳务、成本、技术、安全等相关问题,项目管理标准则包含了支持性政策文件、流程控制要点、工作任务目标、业务实际风险等。

3.对流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明确企业的控制流程,对各项控制工作做好严格的流程把控,是当前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企业风险部门需要承担起流程控制的责任,严格把握控制流程,明确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修改和补充工作。

4.调整控制措施

当前,企业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影响较大,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风险评估和内控管理,能够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得到问题,并及时做好调整,调整控制措施,完善制度文件。

(四)做好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求企业员工需要具备及时捕捉信息的能力,能够搜集到更多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通过合理把握信息,使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良性运用,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企业信息的把控能力,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内控质量和内控效率。需要将搜集信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满足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充分展现出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

内部监督对确保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在企业当中,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应根据企业具体状况,合理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应对企业发展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而更为有效的评价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辨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的风险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和改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对职能部门予以相关权限,规范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为企业的安全稳健和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三、结论

加大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对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夯实企业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建设施工企业正处于迅猛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构建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财参考文献:

[1]付庆和.强化企业内控监督体系,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对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47+50.

[2]曹茂柱,忻国社.建筑设计企业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5,10:10-13+18.

内控及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内控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71

1新农合基金内控管理存在的风险

11基金筹集中存在的风险

首先农民的重复参保行为过多,这主要是农民在家里的新农合有一个参保机会,而在外打工的农民的用工单位也给农民进行了社保和医保的参保,这样属于重复参保状态的人很多,自然新农合的基金数量也是随之增多的;其次很多农民的参保意识不强,积极性很低,这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因为政府没有把居民参保的好处以及重要性宣传清楚,自然对于农民来说参保的意识就不强,大都喜欢把钱放在自己的手里,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健康,他们更没有防范的意识,所以都不愿意参保;最后新农合基金的筹集政策性较强,大都是为了完整国家的任务才进行新农合的政策的宣传,同时令要求农民进行参保,这样一来虽然任务完成了,但是却在农民中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基金的后续的筹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给基金的筹集带来很多隐性的风险。

12新农合基金运行和监督中存在的风险

新农合基金的运行管理制度欠缺,农民对于新农合制度的理解不到位,以及新农合基金的管理维护和基金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是影响基金存在风险的因素,这也会导致新农合基金的运行不顺畅,会出现泄露信息的现象,再加上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不仅影响了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同时也影响基金监督的作用的发挥。在新农合的监管中很多套取新农合基金的做法频频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基金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2加强新农合基金的内控管理工作,应对基金风险的措施

21基金筹集风险及内控管理

(1)农民缴费风险以及内控管理。农民缴费的方式也不同,这主要体现是提前缴费、定期定点缴费和代缴的模式。提前缴费主要是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所在地区或者农合有关的医院进行农合报销的时候,有关部门就直接对下一年的农合缴费进行扣除,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各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县乡的新农合管理部门,他们的缴费都是合法的,是有财政部的收据为证,各地区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提前缴费政策;而定期定点缴费模式是新农合基金筹集的最普遍的方式,是政府的统一行为,要求乡政府或者村委会来执行缴费的收取,一般是经过一阶段的动员,同时缴费时间周期长,一般年底完成就可以,这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同时在收缴费用的时候需要有凭证支撑,方便记载缴费人数和查询未缴费人员,最后村委会要把缴费的款项定期上交到上级部门,以便最后的工作总结。

(2)财政补助风险以及内控管理。财政补助是新农合基金筹集的一个重要方式,有利于基金的运行。我国的各级补助政策是指在新农合基金的运行过程中,从中央、省级、地市级到县、乡级政府都要对新农合基金进行一定的金额补助。并且明确规定基金的补助是当年全额预拨、次年据实结算、差额多退少补。但是在财政补助的环节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为财政补助的环节较多,资金的流通就会受到阻碍,尤其我国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很多地级的新农合基金发放不到,还有的是农民参保人数有差异,这就影响补助金额的下发,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内控管理,严肃查处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同时对地方资金的下发采取财务监督的行为,保证新农合资金的规范性和及时补助发放到位,同时构建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新农合参保人数,并且及时做好审计的审核。

22新农合基金存储风险及内控管理

新农合基金的存储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主要是存储不及时,就会影响到基金的流通和管理工作,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对基金的存储工作予以监督,保证当日事情当日完成,再就是扩宽存储的渠道,银行账户、网络汇款或者亲自上缴等都能够保证基金及时存上;对于汇缴凭证的管理也应该仔细认真,因为新农合基金有自己专属的缴款的收据、汇总表,所以收取部门应该派专人负责此项事情,以便系统地整理数据,增加基金的使用效率;新农合基金存储不及时还会出现挪用的现象,面对这一风险,就应该加强对基金的收取和存储过程的监督力度,做好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做好监督人员的培训,以便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行

监督,同时监督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以便监督力度的发挥,以上都是新农合基金存储过程会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内控管理措施。

23基金支付风险及内控管理

(1)就医环节的风险以及内控管理。就医环节的参与人员是农民和医疗结构,不是所有农民都参保,那么一些没有参保的农民在就医的时候借用别人的医保进行治疗,这个时候医疗机构为了自己的私利却没有进行制止,这就造成风险的存在。因此要求医疗机构对就医的农民进行认真核对数据信息和身份查验,没有参保的人就按照没有参保处理,避免出现借用现象,损失国家财产。

(2)医疗服务环节的风险及内控管理。就医环节中会出现的风险主要是医院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对于不能报销的项目拆解成能够报销的项目,医院和病人共同产生欺骗新农合基金的行为,因此应该加强监管的力度,制定出对医疗服务机构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加大新型支付方式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自我约束能力。并加强对入院患者的身份审核,实名制就医,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到当事人询问,同时要对医院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患者沟通,尽可能地挖掘医院的实质工作,保证违规现象的减少,从而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3)报审环节的风险及内控管理。新农合的报审环节的依据是结算单据和手工单据。在数据上报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好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是否真实以及报送材料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因此新农合的经办机构要进行每一个上报数据的查验工作,对于不符合的数据要发回重新上报;而对于手工单据来说,它的查验工作就显得复杂,因为确定它的真实性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此这需要逐层上报,同时再上报的过程中做好签字工作,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逐级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在手工单据的录入和审核中要公开公正,以便应对监督机构的检查,也是避免风险出现的措施。

24结付环节的风险及内控管理

结付环节是整个新农合基金运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农民最关心的环节,因此要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更要避免风险的发生。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结付工作,能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只要前面录制的数据准确,农民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结付款,这更有利于农民参与到新农合中来,调动他们参保的积极性,有效地避免了在结付方面人为失误造成的损失,提高结付数据的准确性,防范基金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