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管理论文范例

内控管理论文

内控管理论文范文1

1.1缺乏完善的针对高校的有关内控法律法规

20世纪末,我国分别颁布了《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和法规,可是我国这些法律法规缺少内在联系,不能指导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指导,导致高校内部控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1.2高校缺乏完善的内控会计制度

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重视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的主要职责是核算、监督以及管理。大部分高校财务只履行基本的核算职能,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存在滞后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约束相关人员和适应时代的发展,导致高校经常发生经济纠纷,严重损害了高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

1.3高校缺乏良好的内部审计

高校传统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没有认清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职责定位模糊、工作制度不规范、审计观念落后、审计方法单一、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有些人认为高校并非生产经营性单位,内部审计并不重要,且和其他部门的职能产生冲突。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1.4高校缺乏风险管理

风险指的是某一行动具有不确定的结果。高校过去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由国家统一安排教育经费、招生计划,学生事业支出不要求核算培养成本,也不用考虑办学效益,所以高校缺乏较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可是最近几年,高校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其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国内外高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招生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校面临很大的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所以高校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2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既要不断总结国内内部控制理论,还要广泛研究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实际执行情况,以目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为基础,不断完善其他具体操作规范,构建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和法律体系,指导和规范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2.2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领导者要树立内部控制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加强管理。首先,高校要成立专门的财经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和审核学校重大经济事项,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其次,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岗位,将财务管理岗位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岗位,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2.3健全高校内部审计

高校要创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高校应重视审计工作,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加强宣传内部审计工作,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内部审计意识。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依照有关法律进行审计和开展高校的各项活动;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激励和责任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此外,高校要拓展内部审计的领域。高校内部审计以后勤管理、教学管理为中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还要加强离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绩效审计,提高审计效果,有效发挥预防、引导、监督以及服务职能,不断深化改革,切实提高办学效果。

2.4加强高校的风险管理

为了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对高校的推动作用,使高校发展更加健康和快速,高校自身要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重点在于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的负债水平。第一,高校为了拓展自身的规模和增加办学投入,可以充分利用举债发展这个办法;第二,避免高校因为过度负债而面临巨大风险。因此,高校有必要提高外筹决策机制的规范性,加强对筹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以及实施等环节的控制,降低财务风险。而高校在控制其他内部风险时可以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管理风险。此外,高校还要不断建设财务人才队伍,因为任何制度都需要由人来执行。高校要有计划地聘用和选择财务人员,也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确保高校可以有效执行各种内控制度。

3结语

内控管理论文范文2

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当前,各大企业面对的重要经济改革任务要求企业必须深化自身改革,加强自身经营管理,监理现代企业制度。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并执行这些决策和监督其执行力度,从而达到落实企业内部责任制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促使企业成为现代化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法人主体。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及不法行为、解决企业信息失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需要。现代化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规范企业会计等相关人员的职业行为,加强对他们的有效监督,督促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企业信息资料,可以为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提供有力的管理依据,实现高效管理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有效保障。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投资融资面临着很多选择机会与竞争风险。当前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设和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以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确保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当前,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都没有真正理解内控管理工作的内涵,有的管理人员认为仅凭个人经验来进行内部管理便已经足够了,并不需要依赖现代管理方法来监督企业经营;有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仅仅看到眼前利益,很多时候为了降低成本而不设置内控管理机构,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还有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财务会计进行管理,仅仅局限于对企业会计的管控。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虽然现阶段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其范围和内容并不全面,并未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未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中来,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相对混乱,会计核算工作不落实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部分企业没有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部控制,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不能有效的制衡。因为内控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了企业中经常出现私设小金库、隐瞒收入以及恶意逃税等现象。

2.3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并未完全分离的状态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建立企业内控管理组织机构。部分企业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董事会及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却有所缺失,董事会与企业经营层几乎是同样的人,内控管理流于形式。部分企业从成本效益出发,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或者由同一机构担任多项职责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内控管理制度无法真正建立和完善。

2.4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部分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内控管理监督处于真空状态;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无法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准确评价;只关注程序与流程的监督,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高管层无法有效监督;集体审批机制不科学,没有建立相应的民主程序;部分企业工会、职代会以及职工监事没有发挥出自身职能。

3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3.1强化经营者内控意识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对内控管理制度有正确的认识,积极更新观念,不断强化内控意识,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来实施经营管理。要按照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内控组织机构,建立全面的内控管理机制。企业内控管理关系到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同时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相关,要动员企业全体职工的力量来做好内控管理工作。

3.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企业应当为职工创设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的良好环境,构建一个执行力强的内部管理系统;第二,要积极培养一批工作责任心强、对企业尽职尽责的优秀员工,强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与团队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对重要岗位实行轮岗换岗制度,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填补管理漏洞,消除管理缺陷,避免存在舞弊行为,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建立一个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3.3企业组织机构建设

企业组织机构的建设是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努力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组织机构建设的认识。科学的组织机构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内控制度的建设,为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能够解决管理人员个人经验、知识不足而带来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必然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应强化沟通,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从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3.4建立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监督的再监督,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将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从过去的差错防弊逐渐转变为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析上来,对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企业组织结构提出合理建议。外部控制是对企业内部的再控制,我们不但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应当依靠必要的外部审计监督,进而有效改善企业会计环境,避免存在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等问题。

3.5内控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应当努力提升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把经营业务的控制管理需求和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利用强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管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保证财务报表系统和其他财务监管系统的整合统一,进而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监督能够有机结合,形成相互匹配的口径和原则,避免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因为人为主观失误而造成财务会计信息混乱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4结语

内控管理论文范文3

1.1控制环境

目前,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很多医院领导仍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其缺乏全面了解,控制意识不高,这导致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使医院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医院缺乏一个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由于医院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做好紧密高效的配合,影响到医院的整体管理。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很多医院甚至尚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即使设置,在管理上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医院内部管理混乱。

1.2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极其重要,目前很多医院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都存在失真问题,无法真实反映医院情况,阻碍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会计管理知识无法及时更新、观念老化等,这些因素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不少会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对会计事务的处理仅仅是过于简单,经常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错误,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3控制程序问题

对内部程序的控制研究是医院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医院在内部控制上不够完善,医院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使得医院资金管理存在很大缺陷,比如在进行医疗器械的采购时,没有对成本进行预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并且由于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医院内部缺乏对账目的管理,最终造成资产的流失。

2内部控制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措施

2.1加强内部环境建设

要做好医院的内部控制,首先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医院领导加强重视程度,提升对医院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的内部管理中的一种新方式,经常会被领导忽视,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加强领导重视程度,使内部控制方法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合理设置相应组织机构,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加大对各个部门的管理监督,做到各个部门权责分明,明确自身目标,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促进医院内部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三是要提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保证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得到落实。

2.2完善会计系统管理制度

目前医院内部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缺乏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相关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行为无法得到约束。医院内部必须要完善相关会计系统管理制度,做好对医院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保证其工作的严谨性,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从业素质。可以建立相应的岗位轮换制度,防止出现问题的疏漏,同时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2.3完善内部控制程序

其内部控制程序对医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医院发展运行的关键性环节。要想完善内部控制程序,首先要能够合理地进行授权,使医院的整个财务收支得到有效监督,促使财务制度规范化。财务问题可以授权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对于比较重大的问题,进行相关讨论,正确决策。另外对于重要事项的处理必须要做到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出现内部不良操作现象。要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问题的处理,不断提升医院管理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

3结语

内控管理论文范文4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医院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习惯于行政指挥,领导说了算。而多数医院的领导是业务骨干,他们更多地关注医院医疗业务水平的发展,但对属于财务领域的内部控制管理往往不够关心,很多医院缺乏严格的内控机制与科学的内部管理方法。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存在有章不循,或者因制度过于粗放存在无章可循的现象。

2执行人员相关业务技能跟不上改革步伐

医院的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着工作缺乏主动性、思想缺乏责任性的消极特点。很多财务人员只想着把自己经手的工作完成,而不会过多理会其他会计岗位的工作,更不会站在整个医院的角度思考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做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再仅仅要求会简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应该具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更新滞后,跟不上医院的改革步伐。当今社会,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已得到普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导致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之前的手写收费阶段,财务稽核人员要把医院收费人员的所有收款凭证进行汇总,再与其所缴款项进行核对,以确认其所缴款额的正确性,此阶段的发票稽核工作就是控制的重点。现在已经实行电脑收费,稽核的工作大大减少了,很多医院是由收费人员自己整理好所收的现金,打好封条后直接交给银行工作人员,但随后也出现了银行工作人员清点现金时发现现金数和缴款单上的数目不一致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该如何界定责任,又该如何制定出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该跟上医院发展的步伐,才能对医院的经济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内部审计监督效果不明显

在内控体系中,审计起着特别重要的外部监督作用,而内部审计的效果却不明显。目前,有的医院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未能真正履行职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主要是对医院内部其他职能部门实行专业监督,通过审计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医院经营者,而医院各职能部门都在其授权下开展工作,由于医院经营者地位超脱,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保证工作的独立和客观,势必削弱其监督职能。比如:有的医院由一把手抓财务,实行一支笔审批,导致内部审计监察部门仅仅是形式上的走过场,搞假监督,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其次,内部审计重监督、轻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有了很大的转变,已不仅仅是一个监督机构,内部审计的重点正在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事中监督,审计工作的重点也由事后的查错纠弊改为事前的预防。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一些与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员工中挑选出来,或是从财务部门抽调出来,缺少专业的审计知识,不熟悉具体的业务操作,多数情况下是根据经验判断,提不出有效的管理建议,发挥不了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强化医院内控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有效的、系统的内部控制体制

一套完整的会计系统控制程序,是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医院领导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对医院的全体员工进行必要的宣传,让全体员工都能了解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建立详细的工作流程,实现内部控制、互相牵制。例如:药品、医疗器械及物资采购、仓储、领用、盘点等环节不得由同一人全部负责,要具体分工、相互监督;对不合理范围内的开支坚决杜绝,按开销的定额分段授权,并坚决执行,不得越权审批,不得超限额使用资金;对重大事项决定、重大项目安排及及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对固定资产及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投资效益分析,进行市场调研,避免购置后闲置、重复购置和浪费等现象的发生;药品及库存物资采购必须提出申请,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大宗超计划物资采购的审批,应由医院决策层集体讨论决定;对于关键环节,如货款收回、债权债务清偿、费用支出、医院住院结算、库存物资、采购、领发与保管等易产生舞弊行为的环节,更要加强管理。

2.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医院在招聘录用各岗位人员时,要根据岗位设置的要求,录用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人员,以适应岗位设置的要求;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经常组织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训,让员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为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献计献策。医院内部岗位的设置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分离、相互制约的要求,授权审批、业务经办等不相容职务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以免发生违规违纪现象。另外,如药品及各种物资采购业务等关键岗位建立不定期轮换制,仓库保管及物资领用等手续由一人单独办理等也极易发生舞弊现象。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地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施。

3.加强内控监督检查机制

内控管理论文范文5

一、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企业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导致混乱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缺乏内部控制理念,认为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劳心劳力且无效益,最高领导说了算,结果越管越乱。由于忽视内部财务控制,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破产的企业屡屡出现,巨人集团的“倒下”就是此例。巨人集团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控混乱是主要原因之一,董事长史玉柱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浮躁而混乱,直接原因是缺乏财务运作和财务控制经验。

(二)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大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只针对基层员工,内部控制主要是要控制员工的岗位履职情况,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而对于管理决策层则不受此约束。受此认识影响出现了大量企业的职务犯罪,根据近几年以来所查处的各类经济案件中,涉嫌职务犯罪的这些人员均在领导岗位或关键岗位,掌握着人财物,具有职权性。尤其是企业“一把手”职务犯罪居多,一直是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主要主体。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乏力

一些企业虽然制定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也较为全面,但停留在纸上不执行,不能发挥有效作用来制约违法行为的发生。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该公司的风险控制制度是由安永会计公司制定的,并获得部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奖,但由于公司管理层并没有照章执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结果因从事石油期货投资失控而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对规则的执行程度、效果未作严格的督察,执行不执行一个样,继而出现损公肥私现象,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四)内控舞弊及造假

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内控舞弊。有的企业为了特定目的,精心设计一套假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银广厦,表面上有关凭证审核、批准等控制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其实是一套假制度假手续,其目的是虚报利润,欺骗投资者。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舞弊事件都滋生于内控的薄弱环节。近几年国内外的层出不穷的一些重大的舞弊事件。除银广厦以外,还有安然、世通、科龙等。

(五)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缺乏,有些企业甚至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因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起的作用不大;一些企业审计部门被多头领导,层层受限,审计出现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还遭到排挤报复。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

针对以上内部控制的存在问题,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一)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建立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之一是看企业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控制观念,自觉执行内部控制,才能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制度能改变人的一些行为,但无法左右其所有的行为。因此,无论内控是多么完善,只要是刻意寻找,总会有人发现并利用薄弱环节,这种因内部管理而产生的舞弊对企业产生的危害非常大。这种局限性,可通过文化、职业道德等一些非正式制度因素来分解。因此,要让员工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建立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的管理当局应当以身作则;其次,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实行科学的聘用、培训、考评、晋升等人事管理制度,确保公司员工保持正直、诚实的品质和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创建企业内部良好的内控环境

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的另一关键,还在于创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奠定组织的风纪和结构。它强调内部控制制度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特别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加强高级管理人员的教育,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企业领导的责任,同时也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教育,使之不敢、不愿参与财务报告造假。在增强普法教育的同时,要注重法人代表的法制教育,真正提高其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企业必须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照抄照搬现成条文。内控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建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后的内控制度必须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样才能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企业必须着手解决两个问题:(1)设立管理控制机构。例如有的上市公司依据自身经营特点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价格委员会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良好尝试。(2)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如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等。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必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首先,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分离,并明确规定内部稽核制度。其次,制订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再次,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明确规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确定账务处理的权限,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该把财务监控职能理解成导航员的功能,要靠财务部门帮他们导航,帮他们找到有效控制点。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有关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必须明确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自处理业务的全过程。无论是人力资源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内部,还是部门之间的配合,都必须设计至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避免出现漏洞。

(四)必须定期考核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建立奖惩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原因如何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并应针对舞弊现象建立相应的处罚政策,如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奖励;对手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五)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能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不仅可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且可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

内控管理论文范文6

(一)邮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产生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邮政单位在整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管理机制划分非常不明确。而且财务管理制度在很多邮政业务方面并不能体现,也是集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有些邮政单位从不进行主动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邮政相应的部门都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在单独进行财务审查措施,这就造成整个单位不能整体进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机制基本成为摆设的存在,对于整个系统用来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还有很多问题体现在,本单位对于职工的财务制度思想教育跟进不及时,业绩关心程度远高于思想关心,这就造成很多并不能发生的财务问题的思想产生,而得不到及时的控制。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是极其不正确的,正是因为对于员工的管理失控,造成很多财务问题的产生,而在处理发生问题方面,单位只是单方面的堵漏措施,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管控制度只会一时出现,当问题解决后,就又回到恶性循环当中。在很多邮政单位都是管理制度口头派,各种规章制度都体现在墙面上,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根本没有制度管理的概念。

(二)提高内部管控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为了提高邮政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邮政系统的各个部门必须按照一套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管控执行,建立定期和临时的财务管理制度思想教育。在内部管控方面,要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踊跃和自主的进行自检、监督等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结合国家财务规定创建一套符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管控机制。创建层次管理模式、阶梯式管理模式、交叉式管理模式等,加强执行力的操作。对于邮政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方面,单位要明确划分主次关系,做到在财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内部监督人员或班子。单位负责人要主动担任主管,并全力配合监督工作。并且在操作上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充分的保障财务管理制度在单位的运行。保障管控机制长期有效的执行。在问题处理方面,必须做到透明化处理所有问题,不回避、不逃避、不畏惧的态度。对于个人出现问题的,在处理上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邮政企业的整体情况,增设信息化财务管理,实现财务全面管控,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财务基础的管理建设,必须合理,确立会计师为内部管控的主体,因为只有单位内部的会计师才能真正了解单位财务出现的问题,而作为邮政单位的会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单位实现经济最大保障化。只有确立财务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保证执行过程中不出现问题。

二、邮政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要点

邮政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必须要做到人性化执行,充分的考虑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并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一定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的层面进行财务制度建设,一切的措施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一)邮政单位财务管理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财会管理是保障一个单位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邮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围绕会计统计制度、单位整体经济效益的控制、会计核算、资金筹集等。邮政单位的财务管理重点应该放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成本核算、有形资产运作、无形资产等。邮政单位的成本核算以及运用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致命性的问题。作为主要货币的体现,成本运用要有预见性,要有充足的运用计划,严格控制财务的输出与流向,财务管理人员要仔细核算本单位的成本运行,对于市场要分析到位,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作为邮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要经常性的补充经济思想性,对于单位的资本运营要有自己的见解,并根据当地市场运行情况给出建设性意见。在内部管控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准确的了解当地的资金运行情况、市场经营情况,交易规模等,这样有利于本单位的资金运行和风险投资等。

(二)邮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票据和存储的重要性

邮政单位财务的管理制定的主要因素,取决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单位的整体配合能力,无论是单独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是财务管控小组,都要做到在单位整体成本运营环节不出现疏漏、资本运营合理化、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邮政单位必须对票据的管理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执行,所有收据都要有存根保留,所有支出必须清晰明了,财务记录是体现邮政单位的整体业绩,越复杂的数据越要细致处理,并根据不同类别的业务进行类别划分。逐步实现财务信息系统化,做到随时查阅,随时汇总的程度。所有的财务数据、票据、账本、报表等,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财务法规》下进行整理、备份、核算等。

三、结语

内控管理论文范文7

一、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信息沟通不畅,职责分工不够清晰

对于基建工程这一强调流程、强调配合的业务来说,参与主体多、工作环节多,通常涉及计划、基建、财务、招投标、法律等多个部门,以及设计、施工、监理、供应商等4类单位,部门间管理行为割裂,管理信息难以畅通,容易出现管理空白区域。可能导致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机制没有完全到位,防范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或者出了问题后责任无法落实;并且,因为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标准化少、差异化多,针对同一件业务,不同部门甚至同一部门不同的经办人员的管理要求与管理模式可能都会存在较大差异。可能造成经办人员难以适从,重复工作的可能性增大,项目管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甚至引发审计风险。

(二)财务在工程投资管控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人员更多履行的是核算、决算等成本核算职能,在工程概预算管理、造价控制、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在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等进行论证时,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更像是走形式,财务人员的参与方式与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二是财务人员未及时对项目实施过程做到跟踪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工程实际进度及设计变更情况,不利于工程成本的准确反映及控制;三是财务人员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环节参与力度也不够,因此无法核实现场的工程实物量,不能起到财务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监管作用;四是工程项目后评价机制缺失,无法准确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项目投资效益等,难以对以后的项目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三)资产转固时间滞后,暂估金额不准确

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基建项目的建设管理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了赶工期,工程项目管理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项目管理部门将更多的精力与人力投入到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安全、进度、质量管理把控较为严格,全力以赴地保证基建工程按时投运,相对忽略了对投运后的结算、决算及转固等流程应开展的工作。造成工程结算不及时、提交资料滞后,费用归集不准确等现象普遍存在,对暂估及决算工作的准确性、严谨性造成很大影响,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

(四)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财务部门与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专业要求上存在差异,编制符合竣工决算报告要求的实物资产移交清册困难很大,造成账面形成固定资产与实物资产对应关系不明确。实际工作中,在工程建成投运前,资产管理部门要求项目管理部门提交实物资产移交清册后方可召开启委会宣布投运。实物资产移交清册是由施工单位编制,项目管理部门审查,并由资产运行单位现场点验形成,主要为运行单位实物资产管理服务,与是否形成固定资产无关,而与运行维护设备相关。但竣工决算报告所要求的实物移交清册,是从形成固定资产账务的角度出发,两者的专业口径相差甚远,协调一致难度很大。

(五)项目财务后评价机制缺失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对投资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财务后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筹措、资金投入、资金成本以及项目概算、预算、决算的对比分析,通过对项目运营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对比分析,通过对项目盈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分析,形成对投资项目的价值管理活动和价值创造能力的综合评价。由于这是一项涉及面广、过程异常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目前,项目后评价在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管理中并没有全面开展。

二、完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防范基建财务风险

一是结合电力企业工程管理特点,完善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从“工程前期概预算审查”“、招投标和合同审核”、“工程资金管理”、“工程支出管理”、“竣工决算管理”、“交付使用资产管理”到“投资项目后评价”等全过程的管控链条;二是以管理制度为基础,编制基建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图及指导书。将每个业务中各个环节对时间、资料等相关要求以“业务指导书”的形式加以描述说明,可进一步梳理基建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完善基建财务管理流程中的漏洞,降低基建财务风险;三是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评价管理办法,将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和持续优化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每年开展内控体系的自评价工作,可以借助外部咨询机构,协助检查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二)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宣传,优化信息沟通能力

可采取举办专家讲座、分岗位开展基建管理内部控制培训、建设内外部审计检查问题数据库、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宣传活动等,使内部控制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基建工程流程链条上的相关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是企业基建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员,自己的行为与基建管理内部控制密不可分。基建工程管理流程链条上的各部门、各岗位应认真梳理管理流程中的缺失或重叠部分,加强横向协同,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管理模式。在制定本部门管理办法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减少管理上的空白区域和矛盾要求;针对布置的同一件事情,各相关部门采取联合发文的形式,避免权责重叠交叉,影响经营效率;利用信息技术保障信息传递的畅通与共享,减轻工作量,保证沟通的长效性等。

(三)科学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一是深化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转增资产功能。电力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基建工程数量急剧增加,原来以手工为主的编制竣工决算方式已不适应电力快速发展形势,应积极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转增资产及自动出具竣工决算报表的工作模式。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并适当进行手工干预最终自动形成资产的流程设计,可以解决传统的手工转资方式存在的不足;二是开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竣工决算管理模块。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设计基建工程决算管理模块,对外衔接计划、基建、资产项目管理系统,对内关联资金业务管理模块,按照工程概算体系分项统计各项工程明细投资完成金额和资金支付金额,以随时掌握、查看和分析工程投资和支出进度,实现对基建工程投资的细项管控。通过预先设置工程待摊费用的分摊方法和标准,规范和固化项目投产转增资产及竣工决算办理流程,促进问题沟通与数据共享,也便于财务部门牵头对各责任部门竣工决算办理过程中职责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考核。

(四)构建财务参与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管控模式

为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工程成本归集准确、及时,财务管控能对工程投资决策起到真正的支撑作用,并对工程实施监督落实到位,关键风险防范控制有效,应在规划、可行性研究、投资计划、初步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和项目后评价等八个阶段,实施基建全过程财务管理。明确财务人员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范围和要求,切实履行财务管理在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职责。其中,工程完工投运验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财务人员应深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通过参与投运验收,来核对实际工程量,以确保结算所反映信息的真实、完整。同时,通过对现场资产的点验,有利于完工项目的资产入账及后期价值管理工作。

(五)重视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经济效益后评价

对已完工并且投产半年以上的基建项目都应该开展后评价工作。项目后评价的评价范围比较广泛,可能涉及计划、基建、生产、财务等多个部门。应建立由计划部门牵头,各专业部门参与的项目后评价工作机制,各专业部门有相应的分工,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评价。可以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夯实后评价研究基础、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建立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后评价支撑报表,分析利用各项数据、建立财务后评价模型,选择后评价方法、固化后评价流程等一系列工作,探索财务后评价的有效机制。

(六)开展跨专业交叉培训,提升基建管理人员履职能力

加强对运维、项目管理、财务等专业人员的跨专业培训,有助于做到项目管理人员沟通顺畅,职责界面清晰,管理流程通畅,业务环环相扣,责任考核到位。一方面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要学习工程概预算知识,熟悉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主动进入现场熟悉相关资产,哪些是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设备,以便于更好介入工程全过程管理,管理好基本建设形成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要接受工程财务管理的流程培训,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资料,办理各项业务。加强跨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不仅能提高工程项目流程管理的质量,同时也确保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监控,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备 杨晶晶 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第二篇

一、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创新电力企业管理体系的要求

电力企业体制逐渐深化改革,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当前形势倒逼电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做到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管理创新。

(二)防范电力企业违法事件的要求

电力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有可能人为的发生违法事件,为了防止出现此类事件发生,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正确执行的监督。特别是对会计信息的监督,避免导致会计信息虚假。

(三)降低电力企业经营风险的要求

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不确定性的风险,而通过健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能通过向企业提供风险分析报告,预测风险大小,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战略性决策。

二、电力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欠佳

内部控制管理涉及到电力企业管理经济的方方面面,它不是仅限于财务部门。它是企业整体下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一个产物。但在电力企业实际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时,管理者只是知道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但在如何强化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方式上,考虑欠佳,结果就导致执行内部控制的效果不明显。另外,也反映出电力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淡漠,在对待建设和执行内部控制体系上仅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重视。

(二)激励机制执行存在弊端

企业的治理机制不仅包括对各级人员的管理,还对企业人员进行激励。但当前电力企业在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与激励机制相关的问题主要是激励不足和激励不当。比如一般的经营者获得的薪水较低,而且更多的是货币性报酬。激励效果不明显。另外,企业尽管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但在实际中并没有与经营者无缝连接,往往是有人无故不来上班,而在期末考核时,工资并没相应扣除,导致人心不齐。

(三)预算管理建设仍需完善

目前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已贯穿到整个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中,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部门,比如线路部,勘察部等各部门的费用都是需要根据财务部门下达相关的预算指标,但月度预算指标往往是财务部门以年度的平均数进行适当的调整而来的,而且在各个部门考核指标体系中,预算指标考核的比例较小,这导致不利于企业的预算管理。

三、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根据电力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有以下几点对策:

(一)领导要树立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制度离不开电力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布置内部控制工作要求时,应明确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工作责任,每级人员都要认真对待内部控制工作,强力支持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和在转变管理方式、配备机构人员、执行体系及执行以及问题整等方面。各级员工都得清楚的理解,在建设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领导层的重视和落实,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因此,电力企业的高层及管理层都应时刻有内部控制意识。

(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能否真正的操作关键在于它是否是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对产权制度优化、改革,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让企业的发展好坏和全体员工是否协力工作息息相关,领导层及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才有动力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主体控制

员工是电力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其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对实施内部控制所带来的效果不一。首先,领导层和各部门的管理层应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分析,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果断采取措施化解这种风险。其次,应根据职工教育经费的多少,有针对性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和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电力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投入,以便减少在会计工作中的错误;开展宣传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提高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使他们做到廉洁自律。

(四)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

电力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时刻监督其发生的经济活动,并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其能防范并化解企业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并建立以预防为主线的监督控制机。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一定要规范会计业务活动,建立风险控制系统,以保证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此外,应建立、完善防范风险评风险评估机制,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与防范。

四、总结

内控管理论文范文8

1、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冲击,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风险。然而我国的很多企业都不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只是片面的追求和管理经济效益,并不清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存在投机心理,风险意识淡薄。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可能发生和出现的风险不能做到良好的预防和处理,而且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和评估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并做好预防工作,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手忙脚乱,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也不够重视,导致风险机制不完善,影响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更严重的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1、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而这一切的建立需要企业具有高素质的管理和领导者,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的管理者,企业的领导者需要明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较高的管理和内部协调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企业员工的管理,特别是企业内部比较重要的业务、流程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把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身上,做好全过程的管理,企业员工应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将内部控制责任分解并落实到人,明确内部控制每一环节的相关负责人,并与其绩效考核挂钩,使企业内部控制真正达到理想的效果。

2、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企业领导者要强化自己的主导地位,发挥领导者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整体的道德意识,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形成企业形成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和凝聚力,使每一位企业员工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目标一致、价值观趋同,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完善的、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工作以及道德准则,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使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企业经营的每一环节都得到严格的控制,为实现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机会。还应做到以人为本,强化企业内部人员的情感交流,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集体凝聚力,使全体员工能够共同为企业内部控制作出贡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顺利进行。

3、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企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目标的确定能够更好的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企业的最高目标,它指导企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企业发展的任务,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都必须服从于战略目标。因此在制定战略目标时,企业必须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的愿望和使命,制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然后在总体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明确各级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工作目标,使员工的以及各部门的工作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实现更好的发展。此外,战略目标的制定要与企业自身的风险容量相协调,风险容量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愿意承担的风险的数量,它不仅能够体现出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而且也能够影响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及经营发展。风险容量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指明的方向,也为企业目标设定提供了有效地依据,所以应在风险容量的范围内,进行目标的制定。

4、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使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并对风险加强重视,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企业领导及员工风险意识的确立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实现良好发展的基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进步,就需要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明确企业潜在的风险,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并能够及时制定出合理的策略进行应对。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信息化的风险防范系统,对企业风险进行动态监测、电子记录,根据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作出等级划分,提高风险预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和监管工作

建立以风险为主导的内部审计,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应对,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风险管理工作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损失。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和监管工作,必须要提高和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当前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都是来自财务部门,对审计工作没有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要强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组织审计人员参加考试,以此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并逐步完善审计和监管工作,强化企业的风险机制。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