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教学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它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在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人工智能

1.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其精确定义是:一个电脑系统具有人类知识和行为,并具有学习、推断、判断来解决问题、记忆知识和了解人类自然语言的能力。

2. 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与教学实际关系较为密切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1)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人工智能研究初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其他内容的研究基础,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的知识表达和推理技术。

教育领域中,研究问题解决的实际意义在于,把人类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赋予计算机,使其能够按照人类的思维规律进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2)模式识别。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近三十年来在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后期它又受到了人工智能科学的影响,得到了新的发展。因此,常被作为人工智能学科的一个分支。

简单地说,模式识别就是研究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来识别事物和环境的方法。所谓模式是指那些供参照模仿用的理想化的标本。因此,具体来说,模式识别的含义就是识别出给定的事物与哪一个标本相同或相似。模式识别有时可以理解为模式分类,即判别给定的事物应该属于哪一类标本。被识别的给定事物通常是字母、符号、汉字、图像、声音、语言、景物,也可以是统计数字、图表、教授状态、学习状态等,应用于教育时则称为教育模式识别和学习模式识别。

(3)自然语言理解。对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NLP)的研究能为实现人机自然语言直接通信提供可能,并减少软件生产的负担,从而间接地推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自动化操作效率。因此,它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研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自然语言是人机对话的最方便的语言,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把自然语言作为程序语言来使用,使计算机直接执行自然语言,不需要中间的解释过程。

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有助于人机对话的实现,从而能够增进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把原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条件下的计算机主动变为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条件下的人机交互主动。

(4)专家系统。所谓专家系统是指一个(或一组)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的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系统。其特点在于能把人类专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的启发性知识、判断性知识分成事实与规则,以适当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建立知识库,并基于知识库采用合适的产生式系统,按输入的原始数据选择合适的规则进行推理、演绎,作出判断和决策,可起到专家的作用,因此称为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最为广泛与活跃。教学专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最合适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定义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通过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它所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因此,使用CAI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

尽管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进不少,但并不是最完善的,它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人机交互能力。在教学过程中,CAI课件的教学信息是按预先设置的教学流程机械式地提供,教师只能按预定的课件流程进行操作,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的,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人机交互能力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2)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在自学及使用现有的CAI课件时,大多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时鲜有师生互动,因此课件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缺乏网络支持,现有的绝大多数CAI课件都是在单机环境下运行的,无法使用网络来快速更新知识内容,更无法提供便捷的学习讨论空间、随时随地的师生交流方式以及远程教学实现的条件。

(3) 缺乏智能性。现有的CAI系统很多都没有智能性,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他们不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对教师而言,教学参与度太低,他们不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型为其准备最适合的学习内容,更不能给予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4) 缺乏广泛性。CAI系统的设计都是围绕某一知识领域,对于教学内容、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呈现,都必须在原设计系统允许范围内实现,无法根据具体教学、学习情况提出新的方案。

由此可见,传统的CAI系统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领域。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CAI系统,使CAI系统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法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就产生了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三、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将AI引入CAI中,使CAI系统可以理解教什么、教谁以及如何教,因而也就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去满足个别教学的需要,这就是以AI技术和认知科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ntelligent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ICAI)。它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个新领域,代表了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出现,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的效率。

1.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基本结构

ICAI系统主要是在知识表示、推理方法和自然语言理解等三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其本质上是一个基于知识的教学专家系统,通常由专家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和智能接口模块组成。它的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1)专家模块(知识库)。专家模块是由题域知识构成,它包括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教材内容、提问信息、教材重点、难点、评价等有关课程的知识;二是有关应用这些知识来生成问题,推理解题的知识。其功能有:作为系统全部知识的来源,为系统其他模块频繁调用,以实时完成用户行为响应,通过知识库知识,生成相应的问题、任务以及解释;通过同步问题解答,并通过预期学生行为与实际学生行为之间的比较,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序以及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偏好等。这个部分相当于一个根据事实进行演绎推理求出解答的专家部件。

(2)学生模块。系统通过学生模块建立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比较学生行为与专家行为,对学生进行智能模拟,包括学生的知识状态、认知特点和个性特点等。学生模块用来表示学生的学习历史、当前知识水平、解题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其任务是:表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反映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部分,通过发现错误并作出错误根源的假设,为进一步指导提供依据。

(3)教师模块(教学策略模块)。在CAI 课件的交互作用中,教学策略是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的分支来体现的。这样做的不足是,某一教学内容只能按某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教学策略来教。而在ICAI中,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是分开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可随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在一定的教学原理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接口以适当的表达形式,在适当的时刻展示给学生。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有: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解释现象、过程和原因;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学习材料;监视和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4) 智能接口模块。智能接口模块的作用是处理学生与系统间的信息交流。模块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在教学模块作出教学决策后,智能接口模块要以一定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发送出去;二是建立学生输入信息的方式,接收学生输入的信息。

2.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发展方向

ICAI系统在发展中不是孤立、单一的,它是伴随着多种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多种领域应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育应用与Internet网进一步融合,CAI 不仅仅只在智能上单一发展,它不可避免地还要向多维的网络空间发展。目前,已有不少基于Internet网的多媒体教育系统在使用,它们借助网络的优势,完成在线学习、实时讨论、网上测试等多种教学任务。将网络CAI与智能CAI有机结合,互相补充,能构建成一个新的系统工程。

(2)智能(Intelligent Agent)技术的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ICAI中的应用,除了体现在对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引入学生模块和知识推理机制以外,还可以起到在“智能导航”浏览中,使用“智能”技术代替教师、学生进行指导学习和搜索学习的作用。

在CAI中,学生学习查询有效知识可以使用进行搜索、导引,由于它自身具备的学习功能,能够主动、高效地从Internet中发现和收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它有助于解决使用单一关键字匹配查询、搜索引擎引起的大量无关信息的涌现、信息检索的精确度不高等问题。将“智能”技术引入到ICAI中,将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知识选取效率、加强交互学习和自主能动性学习。

(3)远程教学。结合网络CAI、智能CAI以及多协作,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模式。ICAI系统不仅可以作为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也可以作为学生,辅助学生学习,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协作过程中多方面的。因此,具有多种特性优势的远程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应用。虚拟现实也叫人工现实(Artificial Reality),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它的根本目标就是达到真实体验和基于自然技能的人机交互。在教学辅助中,使用创建的虚拟环境,在一般人所不能亲身体验的情景中,达到演示、操作的教学目的。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有:基于Web的火电厂的虚拟实景建构学习、建筑设计的实景化学习、医学内消化道实景教学等。

四、结语

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中,与教学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成效将更加明显。新世纪的教学手段将是以智能化CAI为主线,多学科、多方位发展的新技术的体现。这种手段产生了人机交互、人机共生等全新概念,大大扩展了人类的能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

[2]谢三毛.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

学学报,2005(12).

[3]刘志勇,王阿利,张伟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用研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人工智能;授课内容;讲授方法

人工智能概论课程是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奠基的作用,如何针对其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授课内容,并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探索,为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

首先,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起到引导和奠基的作用,但不同于其他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其总的特点可归纳为“少而精”,即在较少的教学授课学时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并激发他们对智能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基于以上特点,通常选择一学期共32学时课程的安排计划,并且在大三上学期开始进行授课。

其次,要研究解决同学们所反映的“虚与实”问题。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课程,具有相当复杂的背景,其与哲学、数学、经济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工程、控制论和语言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而深化,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问题。以上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且难以把握全局,学习起来不易消化理解,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容易产生畏惧感,并且学生常常对其在实际环境中的具体应用产生疑问。

如何在这么短的授课学时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这需要对该课程的授课内容、教材选择、讲授方法和考核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探索,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在实处。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和思想渊源,并指出各个分支的本质特点和整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有意识地穿插介绍人工智能在实际中具体应用的例子,开阔学生的眼界,打消他们的疑虑。这些将在本文的后面部分进行深入的介绍。

最后人工智能概论这门课程还要兼顾研究型和应用型这两种特点的共同发展。在以前,由于人工智能授课内容的特点,常常讲授时偏向研究型,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推导和逻辑运算,增加了老师讲授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多种形式的事例说明和多媒体演示环节,以讲授思想为主,具体技术为辅,这将直接反映到授课内容的选择上。

2授课内容的选择

人工智能概论授课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本着该课程“少而精”的特点,既需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思想与概念要点,又要对该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并点出其发展趋势,因而对授课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由于授课课时的限制,我们无法做到既面面俱到,又对每个具体方向进行详细的讲解;而且这样也容易陷入复杂的数学推导和逻辑运算的误区。因而,整个课程的讲授内容应该以传授思想和概念要点为主,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加入有趣的事例,通过这些形象的事例说明和多媒体演示环节折射出人工智能思想的精髓和应用的广阔前景。

人工智能概论主要涉及到知识表示、搜索推理、计算智能、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自动规划、Agent和自然语言理解等内容,其中以知识表示、搜索推理和计算智能为授课内容的重点,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内容加以整理精简,分清主次,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在总学时内。除了这些基本的授课知识外,还应该在教学环节引入多媒体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演示让学生们了解人工智能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所在。视频可以选用世界一流大学实验室的开放多媒体内容,例如: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相关科研项目中间过程及结果的视频演示,以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使之了解其应用前景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受到多个学科的影响,这些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人工智能领域起到了各种推进作用,也产生了许多不同层面的争论,至今也是如此。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形象地对人工智能历史进行回顾,阐述这些学科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影响特别重要。“回顾历史,立足当今,展望未来”――给学生形象地描绘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思想史,并以画龙点睛之笔指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广阔未来,是授课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握住人工智能领域的整个发展脉络,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以哲学家对强人工智能方向的争论为例,向学生们介绍这些收集整理的资料对于他们思想的启迪是非常有益的。这里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思想的阐述事实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其难度甚至高于复杂的数学推导,因为它常常要求授课教师掌握思想的精髓所在,并用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其进行说明,而这些常常是现在书本中所没有的。例如:知识的表示、获取、存储和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书籍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但学生仍然反映听起来比较抽象。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是一些基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说明和阐述,如“什么是知识”,“知识能够表示吗”,“有统一表示各种各样抽象、复杂知识的工具吗”,“抽象的美学与复杂的人类情感,知识能够表示吗”……其中有些问题看似容易回答,却往往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哲学问题,目前在各种人工智能的教科书和专著里常常对这些问题避而不谈,只在数学的层面上针对具体的问题来进行说明和讲授。如果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就需要阅读大量的哲学书籍,如认知学、知识论和心智哲学等领域的著作,还需要大量时间的理解和参悟,这些有价值的资料也是对授课内容的极大丰富和补充。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生物学、语言学甚至社会学对人工智能领域有着较大的推进作用,也是将来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如何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事例对其加以说明也是授课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

3相关教材的选择

众所周知,关于人工智能的国内外优秀教材有很多,例如:S.J. Russell和P. Norvig所著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Modern Approach》被全世界89个国家的900多所大学用作教材[1],国内可以考虑使用其影印版或中文翻译版本,大大的降低了购买国外原版教材所需的费用,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考虑实现双语教学。此外还有蔡自兴教授等编著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详细而恰当地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各个研究方向(分别适合于本科生[2]和研究生[3])等。我们从整个教学时间安排上看,因其所占学时较少,所以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教材选择不适用于大部头的书籍,宜选用篇幅较小但内容较全的适合于本科生的教材。除了选择合适的教材外,对于任课教师还要拥有大量的参考书,包括上述提到的其他领域的书籍和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所掌握的知识,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服务。

4讲授方法和考试形式的选择

课程讲授时注意主线的选择,着重以思想介绍为主,详细地介绍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以及各种学派和学说,如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等,要重点介绍他们的特点和本质,指出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向学生介绍新的学说,例如机制主义[4]等。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涉及较为复杂的数学,要注重各个分支的思想源流,主要从其机制上做定性介绍。同时可在讲授过程中穿插相关历史问题的争论,例如:中国屋问题[5]等,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交互式教学,使学生和老师产生互动。授课方式采用板书和多媒体交互使用方式,力争在每节课的空闲时间里穿插加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应用介绍,放映相关的视频录像,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在最终考试形式的选择方面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要注重学生思想的发挥,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和新思路,并丰富其掌握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和做准备。

5结语

我们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力争采用“启发式”教学,能真正做到启迪学生思想的作用,尤其要鼓励思想创新,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希望这些在人工智能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思考和探索能在日常教学活动起到有益的作用,并与同行们共同交流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S.J. Russell, P. Norvi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Modern Approach[M]. 2nd Ed.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蔡自兴,徐光佑.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本科生用书[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蔡自兴,徐光佑.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研究生用书[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钟义信. 机制主义方法与人工智能统一理论:人工智能的新方法与新进展[J]. 计算机教育,2010(19):7-10.

[5]J. Preston, M. Bishop. Views into the Chinese Room: New Essays on Searl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Teaching Reflection on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YANG Dedong, SUN Hexu, YANG Peng, ZHANG Lei

(Schoo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China)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范文3

1人工智能的含义及优势

人工智能是融合信息科学和数学、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一种新型科学技术,能通过感知环境做出主动反应,并且该反应能够实现目标、获得最大收益(蔡彬彬.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60)。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例如手机里的智能助理、新闻浏览中的新闻推荐和机器翻译、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是全新的智能系统,其优势主要包括:第一,模糊信息处理和协作的能力。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出现大量模糊信息,增大处理难度,而人工智能大多使用模糊逻辑的数据处理方式,无需准确描述数据模型,运用人工智能就能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规模、结构等均在发生变化,增大网络管理难度,运用人工智能的协作分布思维就能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协作能力。第二,非线性处理和学习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催生大量数据和信息,其中有很多都处于较低的概念层次,但其背后隐藏着价值巨大的信息,需要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挖掘,学习低层次信息,进行解释和推理。人工智能还可以及时进行非线性处理,由机器人模仿人的智能。第三,运算速度快、成本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但效率和成本问题不容忽视,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加强算法控制,在计算时速度较快、资源消耗较少,极大地节省计算成本。

2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运用的途径

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全球越来越关注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用中最重要、人们最关注的则是网络控制、网络监控。由于网络数据存在不规则、不连续的特征,计算机判断数据真实性的难度较大,因而有必要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2.1运用于管理

人工智能一般又被称为人工智能Agent技术,这是一种实体软件,其组成部分主要是各Agent之间的数据库、知识库、解释推理器、通讯部分,其依据就是Agent的知识库,通过及时分析、处理数据信息完成相关任务。人工智能的管理一般可以基于用户自定义搜索信息,并可以向指定位置传输,让用户享受更智能化的、人性化的服务(王佳美.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9(04):136-137)。例如用户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查找所需信息时,运用人工智能就能进行管理,对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获得有效的信息,节省大量查找时间。同时,人工智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也有广泛运用,包括收发邮件、安排形成、网上购物等,享受十分优质的智能化管理服务。并且人工智能技术拥有一定的学习性、自主性,对于用户分配的任务可以自动完成,借助自主学习方式更好地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2.2运用于数据处理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即从人工智能切入,实现计算机动态模拟、科学预测,为开展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开展预设性管理活动,方便对人员的行为进行管理,减少额外成本投入,夯实后续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基础。为更充分地体现人工智能运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处理优势,操作人员要从实际着眼,从人工神经网络切入,通过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机制,实行必要的网络数据信息预测和处理。具体而言,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状态,快速获得主要的运行参数,并把所获参数和计算机网络标准做对比,从而输出对比结果,直观呈现数据处理结果。借助神经元的连接权和阈值,还可衔接输入值、输出值,形成最佳的拟合函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框架高效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中的各类核心数据,特别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设备的运行状态、技术参数等进行阅读,预测短时间里人工智能在管理环节暴露的问题,高速设置应对问题的方案。该操作需要大数据的支持,数据运算量也很大,所以在运用人工智能时要适当前移数据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工作,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动态模拟和预测网络。

2.3运用于网络安全

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安全始终给予高度重视,运用人工智能有助于强化其安全防护。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构建智能防火墙,智能防火墙和其他防御系统比起来能借助智能化的识别技术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对有害信息访问进行限制、拦截,减少计算量,提升数据信息安全等级。智能防火墙也有助于防范病毒攻击、黑客攻击,既能阻止病毒传播,又能有效监控并管理内部局域网,确保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平稳性、安全性(罗雅丽.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06):120-122)。此外,智能防火墙的安全检测效率比传统防御软件高很多,可以妥善解决外部攻击问题,稳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有效性。人工智能还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入侵检测实践,其主要涉及两个模块:一个是训练模块,即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中通过人工智能实行网络入侵检测,实现正常审计已知数据、检测异常数据的向量训练。人工智能检测主要借助编码的方式对已知入侵特征向量和审计记录做分析、比较,进而把入侵特征的向量变化识别出来。如果已知入侵向量有符合其特征的审计事件,那么计算机网络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如果入侵向量和审计事件不符,运用人工智能就能自动实行网络入侵检测,形成新的审计事件。还可以调整模式长度、匹配时间,确保有效分析入侵检测信息的特点。另一个是检测模块,借助预处理器实行入侵检测,即通过数学向量的形式,以审计未知为前提实施数字处理,之后基于支持向量机、判决函数,分类数字向量,再经过决策系统分类汇总数字向量。在检测预测模块中也可按照现有模型的运行规律判定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今后可能会遭受的攻击,促进模型装置的及时更新,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2.4运用于其他方面

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力推动各行各业的变革、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中运用人工智能,提高教学准确度,并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人工智能在早教领域的运用也十分广泛,智能机器人使早教进入新的层面,教育不再受到书本的限制,成功把互联网带进课堂,教师针对自己无法即刻解决的问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准确答案。第二,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领域的运用。如今很多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都融入了人工智能,例如自动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促使企业实现智能化管理目标,在安全的环境里降低管理成本(高塔,田雨鑫.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6):137-138)。企业在未来必然能依托人工智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第三,人工智能在家居领域的运用。经济稳步发展使智能家居进入大众的生活,为人们的居住提供更大的便利。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运用人工智能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例如自主控制灯光的明暗、窗帘的开合等,或者远程控制家居系统,包括电饭锅开关的远程控制,回到家里能有更多休息时间。因此,智能家居的应用将会日益普及,让人们享受优质的家居生活服务。

3结语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数理逻辑;人工智能

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是智能信息处理的基础。从人工智能的角度看,知识是构成智能的基础,人类的智能行为依赖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猜测、判断和预测等。当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智能行为时,首先需要在计算机上表达人类的知识,然后再告诉计算机如何像人一样地利用这些知识。

自从人工智能领域诞生以来,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就一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子领域。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领域的许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已经深深渗入到计算机科学,进而对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C++、Java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继承”这一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来源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再如,在软件自动化领域,许多程序规格语言和程序验证技术都借鉴了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领域的Prolog语言等研究成果。从工程开发的角度看,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引擎、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诊断系统、自动规划系统等具有所谓智能特征的系统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技术。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方面的课程,对于今后在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开发和科学研究都大有裨益。

在ACM与IEEE-CS联合攻关组制订的计算教程CC2001(Computing Curricula 2001)中,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得到了高度重视。CC2001给出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由14个知识领域组成:在其中的IS(Intelligent Systems)知识领域中,关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内容占据了10个知识单元中的2个,即知识单元“(Is3)知识表示与推理”以及知识单元“(IS5)高级知识表示与推理”。在ACM和IEEE-CS进一步修订后的计算机科学教程CS2008(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08)中,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同样得到了高度重视。此外,在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专业规范中,上述的IS3和IS5两个知识单元被全部包括到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人工智能”中。然而,据我们了解,由于“人工智能”在许多高校仅仅作为专业任选课开设,使得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许多学生无法接触到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由于课时数限制及没有得到重视等因素,实际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包括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往往难以覆盖CC2001在知识单元IS3和IS5中列出的各个知识点。

实际上,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领域已经沉淀出一系列基本的方法、理论和技术;这些方法、理论和技术在CC2001的知识单元IS3和IS5中基本上都以知识点的形式列举了出来。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体现了几代人智慧结晶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尤其是随着Web技术的发展以及Web科学的出现,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将在计算机科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万维网这个全球最大的分布式信息库,如何让计算机对其中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管理,进而为人类提供方便的知识服务,是目前信息技术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基本上都是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寻求解决思路;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语义Web更是完全建立在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基础上。因此,从开拓学生思维以及介绍研究与技术前沿的角度来看,也非常有必要向学生讲授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相关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32课时的选修课程,以CC2001和CS2008列出的知识单元为核心,对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本文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我们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1 “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知识体的教学设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高校就将“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作为一门课程,面向研究生或高年级的本科生开设。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Hector J.Levesque教授开设的知识表示课程,美国斯坦福大学Leom Morgenstem教授开设的知识表示课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lrike Sattler教授等讲授的知识表示和推理课程,中山大学刘咏梅教授讲授的知识表示和推理课程等。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这些课程讲授的知识点都不尽相同。2000年,Leom Morgenstem和Richmond H.Thomason总结了开设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课程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其中,针对该课程缺乏统一的教学知识体的情况,他们设计了一个持续14周、每周2次课的教学大纲。在文献[5]中,Leora Morgenstem进一步修订了之前提出的教学大纲,建议在其中增加语义Web及Web本体语言OWL等内容。

尽管目前各高校开设的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课程的课程大纲仍然不尽相同,但比较可喜的是,对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教学在CC2001计算教程中得到了高度重视。CC2001分别在“知识表示与推理”和“高级知识表示与推理”两个知识单元中列出了关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教学内容。知识单元“知识表示与推理”由以下知识点组成: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回顾,归结原理与定理证明,非单调推理,概率推理,贝叶斯定理。知识单元“高级知识表示与推理”由以下知识点组成:结构化知识表示(包括对象与框架、描述逻辑和继承系统),非单调推理(包括非经典逻辑、缺省推理、信念修正、偏好逻辑、知识源的集成、冲突信念的聚合),对动作和变化的推理(包括情景演算、事件演算和分枝问题),时态和空间推理,非确定性推理(包括概率推理、贝叶斯网络、粗糙集和可能性理论、决策理论),针对诊断的知识表示与定性知识表示。在CC2001的基础上,CS2008在知识单元“知识表示与推理”中增加了合一与提升、前向链接、反向链接以及归结等知识点;在知识单元“高级知识表示与推理”中增加了本体工程和语义网络两个 知识点。

以CC2001和CS2008列出的知识点为基础,在综合考察了国内外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之后,我们对“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学时分配设计如下。

1)概述(2学时)。介绍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领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讲授知识表示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介绍知识表示方法和技术的典型应用:列举典型的采用了知识表示技术的系统,与没有采用知识表示技术的系统进行比较分析。

2)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知识表示和推理(4学时)。讲授一阶谓词逻辑的语法、语义和语用;通过例子讲授如何应用一阶谓词逻辑进行知识表示;讲授如何应用消解原理进行知识推理;讲授如何应用Tableau算法进行知识推理;分析一阶谓词逻辑存在的局限。

3)Horn子句逻辑与产生式系统(2学时)。讲解Horn子句及其过程解释;介绍SLD归结以及分别采用反向链和正向链的推理过程;通过例子讲授如何应用Horn子句逻辑进行知识表示和推理;对Prolog语言进行简单介绍;通过例子介绍如何应用产生式系统进行知识表示和推理。

4)结构化知识表示(6学时)。介绍对象与框架,介绍基本的框架形式系统:介绍语义网络,对推理过程中的继承机制进行介绍。介绍描述逻辑家族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以逻辑系统ALC为例,讲解描述逻辑的语法和语义;通过例子讲授如何应用描述逻辑进行知识表示;讲授如何应用Tableau算法对描述逻辑刻画的知识进行推理。

5)非单调知识表示和推理(4学时)。介绍非单调性推理的研究历史;讲解封闭世界假设与开放世界假设;讲解缺省推理和限定推理;对自认知逻辑、偏好逻辑和真值维持系统进行介绍;对信念修正、知识源的集成以及冲突信念的聚合进行介绍。

6)非确定知识表示和推理(4学时)。对模糊逻辑进行介绍;讲授概率推理和主观贝叶斯方法;对粗糙集、可能性理论和决策理论进行介绍。

7)解释与诊断(2学时)。讲授反绎推理的基本思路,将其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进行比较分析;以一个电路系统为例,讲授如何在知识表示的基础上采用反绎推理进行故障诊断。

8)动作与规划(4学时)。介绍动作与规划领域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讲授如何在STRIPS系统中对动作进行刻画以及如何进行规划求解:讲授如何应用情景演算和事件演算对动作进行刻画、推理、及规划求解;对框架问题、条件问题和分枝问题进行介绍;对规划语言PDDL进行介绍。

9)时态和空间推理(2学时)。对时间点/时间段、离散/连续、有限/无限、线性/分支等表示时态信息的不同方式进行介绍;对Allen的区间代数理论进行介绍;对线性时态逻辑和分支时态逻辑进行介绍;对基于点/基于区域、离散/连续、有限/无限、同维/混合维等表示空间信息的不同方式进行介绍;对区域连接演算RCC进行介绍;对时态与空间推理的结合进行简单介绍。

10)语义Web和本体工程(2学时)。介绍语义Web的基本思想、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讲授语义Web的层次模型以及各个层次的目标和功能;对资源描述框架RDF、Web本体语言OWL、Web规则标记语言RIF、Web查询语言SPARQL等进行介绍。对本体的构建、管理和维护进行介绍。

上述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是覆盖了CC2001和CS2008列出的关于知识表示与推理的所有知识点。此外,我们将目前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热点的语义Web等内容引入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将相关研究前沿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学习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上述教学内容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内容过多。由于受到课时数的限制,部分内容在讲授时不能充分展开,留给学生课堂练习和讨论的时间不充裕。

2 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在围绕“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知识体开展教学实践时,我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对“人工智能”课程以及其中的“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知识体不重视,缺乏合适的教材,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对我们采取的对策进行相应介绍。

2.1 师生对“人工智能”课程不重视

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人工智能”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存在偏见。我们觉得,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工智能自身的发展历程造成的。人工智能领域刚诞生时就被赋予过高的期望;早期的研究者也过于乐观地给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由于不能在短期内实现过高的目标和兑现相应的承诺,使人工智能领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度跌入低谷,甚至达到了声名狼藉的地步。这一特殊的发展历程使得一部分对人工智能了解不多的教师和学生产生误解,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比较务虚的领域。这种误解甚至影响到“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目前,在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人工智能”往往只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重视。

实际上,从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上述发展历程是很正常的。根据市场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理论,一项新的IT技术在产生之后,一般先是默默无闻地奋力发展几年,然后会由于被大家寄予很高的期望而迅速火爆起来,接着会因为没能兑现过高的承诺而跌入谷底,最后会再次崛起并由于过硬的成就而被大众普遍接受。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迅速火爆再到跌入谷底的发展过程,目前正处于再次崛起的阶段,并且将通过不断取得的成就而被大众普遍接受。

人工智能的教学在CC2001和CS2008中得到了高度重视。CC2001给出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由14个知识领域组成,作为其中的知识领域之一,智能系统(即人工智能)与离散结构、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等已经得到普遍重视的知识领域具有了相同的地位。在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专业规范中,也将“人工智能”作为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传播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仍然需要广大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2.2 师生对“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知识体不重视

即便部分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知识领域的重要性,但对于其中的“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知识体仍然不够重视,认为没有必要专门通过一门课程进行教学。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历程作进一步考察。我们知道,人工智能领域的诞生就是从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开始的。在1956年标志着人工智能诞生的Dartmouth会议上,Herbert Simon和Allen Newell展示的“逻辑理论家”就依赖于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在此之后的五十多年中,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就一直是人工智能中最为重要的子领域。相 应的一个佐证是,1966年到2009年期间,在获得图灵奖的56名科学家中,Marvin Minsky、John Mccarthy、Herbert Simon、Allen Newell、Edward Feigenbaum和Raj Reddy等6名科学家都在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重要性在CC2001和CS2008中同样得到了体现。CC2001给出的“智能系统”知识领域由以下10个知识单元组成:智能系统中的基本问题、搜索与约束求解、知识表示与推理、高级搜索、高级知识表示与推理、智能主体、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规划系统、机器人;C$2008在CC200I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感知这个知识单元。其中,关于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的教学内容不仅占据了两个知识单元,而且在智能主体、人工智能规划系统、机器人等知识单元中也占据了相应的多个知识点的位置。由于32课时的人工智能选修课程通常只能对上述知识单元作一个概要性的介绍,对于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完全有必要开设一门关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课程。另外,从上一节给出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如果要覆盖CC2001和CS2008给出的关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所有知识点,一门32课时的课程在时间上还很不够用。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希望“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教学首先能够得到相关教师的认可和重视,然后通过课程设置等途径逐渐吸引学生的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3 缺少合适的教材

尽管CC2001和CS2008详细地列出了关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主要知识点,但是,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出现完全覆盖这些知识点的合适教材,而中文的相关教材更是缺乏。

在参考了多方面的资料之后,我们选择了Ronald Brachman和Hector Levesque撰写的《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作为教材。Ronald Brachman和Hector Levesque都是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领域的著名学者。其中,Ronald Brachman于1977年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提出了KL-ONE系统,开创了目前成为研究热点的描述逻辑领域,之后于2003年担任了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主席,目前是ACM院士、雅虎全球研究运营副总裁。Hector Levesque在知识表示领域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曾于2001年担任人工智能顶级会议IJCAI的主席,于2006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除了时态和空间推理以及本体工程这两个知识点之外,CC2001和CS2008中列出的其他关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知识点,在《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中都基本上得到了体现。另外,为了在课程中向学生介绍语义Web方面的知识,我们选择了Grigoris Antoniou和Frank van Harmelen撰写的《A Semantic Web Primer》作为参考书目。

2.4 学生缺乏必需的基础知识

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核心思想是采用形式语言(尤其是逻辑语言)对知识进行刻画和推理,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具有扎实的数理逻辑基础知识。

尽管数理逻辑对于整个计算机学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数理逻辑往往只作为离散数学课程的一个部分进行教学,在课时数量上非常有限。此外,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离散数学教材的数理逻辑部分主要介绍命题逻辑的相关知识,而且只介绍命题逻辑联结词、范式、等值演算、自然推理系统等最基本的内容;对一阶谓词逻辑以及命题逻辑中更为深入的内容介绍得很少,甚至不介绍。这些内容对于学习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知识体来说远远不够。例如,根据我们在讲授“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之前的调查,许多研究生对于一阶谓词逻辑的语法与语义等基本概念都还比较模糊,对于消解原理、Tableau方法、可满足性问题等内容更是没有接触过。

针对上述问题,除了原计划关于一阶谓词逻辑知识表示的4个课时之外,我们临时增加了2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补充命题逻辑的语法和语义、公式可满足性问题、Tableau判定算法、基于消解原理的判定算法等内容。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许多重要的结论及其证明过程无法在课堂上详细阐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研究课题的需要,我们组织部分研究生一起学习了John Bell和Moshe Machover撰写的著名教材《A Course in Mathematical Logic》。在学习这本教材时,我们将研究生分为三个小组,让各个小组自学该教材,对其中的引理、定理以及问题(Problem)进行证明或求解,然后在每周一次的学习班上使用黑板讲解他们的证明或求解过程。在3个月的时间里,将这本教材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学完后,这些研究生的数理逻辑知识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在之后学习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过程中,这部分研究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好得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希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能够先学习一门数理逻辑方面的课程,然后再学习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课程。

3 结语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范文5

最近市面上上网本的宣传沸沸扬扬,似乎上网本是人人必备的东西。其实那早就不是什么新概念了,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公司当时的总裁约翰・史考利(John Scully)就首次提出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这个新名词。从科技领先程度而言,今天的上网本只是PDA的增强版和笔记本电脑的简化版,而当时PDA的推出却是划时代的。

说到PDA,就不能不说起历史上最成功的PDA―Palm Pilot的发明人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此人是移动计算历史上的一位奇人,他不光发明了Palm Pilot,还建立了后来唯一能与Palm公司抗衡的HandSpring公司,并推出了同名的掌上电脑,之后又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可以通话、收发电子邮件、接收信息和浏览互联网的新型手持设备Treo。说他是现代移动计算之父应该也不过分。

杰夫・霍金斯一直是我的偶像之一,原因倒不是他的上述成就,也不是他因此而成为了亿万富翁,而是他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获得美国连线杂志(wired)2005年度最佳书籍奖的书――《On Intelligence》,台湾版的译名叫《创智慧》。而大陆版的译法实在不敢恭维,叫《人工智能的未来》。其实书里介绍的是人类智慧的原理,而且开篇就介绍了,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根本不是一码事。

对智慧的探索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大概都有过诸如“我是谁”、“我为什么有意识”和“智慧是什么”之类的疑问。对于人类智慧的探索,应该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不断进行的最古老的活动之一。而这一探索的初期往往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例如,《罗马天主教教义问答手册》中写道:什么是灵魂?灵魂就是离开躯体但却具有理智和自由意志的活的生命体。

从伽利略挑战日心说直到现在,科学界对宗教的说法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博士是《六顶思考帽》的作者、创造力和思维技巧教育领域的国际权威,他的挑战是最具幽默感的:他在《比知识还多》一书中写到,上帝是不会思考的。他说:“我在爱尔兰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曾宣称上帝是不会思考的,为此还和在座的一些大学校长发生了争论。我们认为思考是一件好事情,因此否认上帝具有思考能力听起来像是对万能的上帝的一种侮辱。思考意味着将自己的知识重新归纳组合以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万能的上帝是不需要思考的,因为上帝通晓一切,思考的起点和终点对他没有什么分别。因此,尽管看起来思考对我们是有益的,但对上帝却实在是一种侮辱。”

既然上帝不会思考,自然也不会把思考的本事传递给人类,那么智慧究竟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呢?随着自然科学的进展,人们逐渐承认,智慧并不是存在于人的身体结构之外的某个神秘的东西。

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发明人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惊人的假说》一书中提到,“‘你’,你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简而言之,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神经系统给我们带来的智慧。

虽然科学家们逐渐相信智慧的秘密就隐藏在我们的大脑之中,但就是没人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直到2004年,美国还出现了一场引人瞩目的在科学的外衣下的科学与宗教之争的“世纪审判”。以麦可・贝希(Michael Behe)为宾夕法尼亚理海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为首的科学家极力鼓吹“智能设计”(Intelligent Design)的概念,他们抛出了一个“不可缺省的复杂性”(Irreducible Complexity)的“科学”概念,即,在很多生物体中,很多关键器官需要多个部件同时作用才能完成某项功能,而缺少任一个部件,这个功能都是不能实现的,这样的器官是不可能被自然进化出来的,例如,自然界进化不出需要汽缸、活塞等多个部件共同工作的蒸汽机,因此,这样的器官的存在就证明了世界上存在这些器官的具有智能的设计者――上帝。

听起来,这个理论既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又符合科学的条件,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都公开表态支持支持这一理论。因此美国多佛学区教育委员会要求9年级的科学课程在教授进化论时,必须由教师向学生宣读一项大约1分钟的声明:“学生将要被提醒达尔文理论的漏洞与问题,以及提醒除了演化以外的其他理论的存在,包括但不止于‘智慧设计’。”

此举遭到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美国政教分离联合会和国家科学教育中心的联合上诉。2005年,美国最高法院最终判决“智能设计”败诉,以肯尼迪・米勒(Kenneth R.Miller)为首的科学家们用大量的事实证明,所谓的“不可缺省的复杂性”其实是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从1925年发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斯科普斯审判案宣判不得讲授任何否认人是神创的《圣经》教义(包括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开始,到2004年法庭宣判禁止在科学课程里教授“智能设计”,达尔文最终战胜了上帝。

智慧的本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智慧》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这本书第一次揭示了智能的本质。杰夫・霍金斯在书中提出了智慧的记忆――预测架构(the memory-prediction framework),他指出,“人类的皮质很大,可以储存很多记忆,它不停地预测你即将所见、所听与所感,只是大多为潜意识的,你并不自觉。这些预测就是我们的思想,当这些预测与感觉输人结合起来时,它就是我们的知觉。”简单说,基于我的记忆,我能预测到下一秒、下一天、或下一年将会出现什么,这就是智慧。比如,我刚听到一段音乐,立刻从记忆里发现,这是一首自己熟悉的歌,因此立刻预测到下面的旋律,当这段旋律确实出现时,自己的智慧就得到了验证,而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记忆――预测行为,只是在心里跟着哼唱而已;但如果下一段旋律与自己预测的不符,我们就会立刻警觉起来,开始寻找不符的原因。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思想,无不是智能的体现。

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1 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实施理由: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能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是所有科目当中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的多,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我校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以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学知识接受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实际案例:在预备讲授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做了两件准备工作,一是剪辑电影《我的机器人》等精彩片段,在上课开始时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2 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虽然很多计算机知识看上去是“死”的,但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确是一门高速发展变化的学科,创新是其改革前进的灵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创造从问题开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3 以生动例子讲解出现概念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讲“信息技术的特点”时,为了讲清“信息的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的事例,讲“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的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做为练习题,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自行讨论选择物品完成实验,是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基本概念。讲“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经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JI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可举例:用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而误差不到一米。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