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性质范例6篇

民营企业的性质

民营企业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民营化经营

1.对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的理解

1.1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不同于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

为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潮流,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先后经历了扩权让利、实施利改税和拨改贷、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战略性重组、完善出资人制度几个阶段的探索性改革,实现了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得了飞跃性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国有企业依然存在效率低、负债率高、资金流失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

本文谈的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是指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携手民营企业或本企业的员工,创新理念,共同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利用资本纽带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企业和员工联系起来。同时,经营中引入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机制,发挥国有和民营两种企业的优势,以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有本质的区别,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是把国有资产的实际所有权、支配权、经营权交给个人,直接结果是国有资产的减少,是政府主导的企业的被动行为。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是保持国家控制不变的基础上实施的产权多元化经营,国有资产不变甚至还会增加,是市场主导的企业自主行为。

1.2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实现途径

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实现途径有国有企业重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两种途径。

(1)重组民企。国有企业在发展中根据需要会并购重组一些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以现金或无形资产出资,对民营企业增资扩股或与民营企业共同投资重新设立公司,国有企业在重组完成后的新公司取得控股权,民营企业原有土地、设备、技术、人才等有效资源转移到新公司的同时,民营企业的经营特色同时也移植到新公司。采取这种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的形式,不但双方容易接受,还能保持民营企业的经营优势。

(2)产权改革。国有企业常因思想保守、机制不灵活等原因,陷入困境。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实施产权改革,允许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投资参股。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变成股东后,身份转变,思维也随之转变,像其他民营企业那样,他们会推行一些民营化的经营理念,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2.实施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的现实意义

2.1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企业间的竞争,特别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还不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都面临生存发展的压力。当务之急是联合国有和民营企业,整合国内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股权为纽带的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可以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快速有效的联合起来,这对于扩大我国企业规模和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2.2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融合发展的实现形式

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从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标志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竞争力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国有企业利用先天的优势,挺身而出,形成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由此引发“国进民退”的争论。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它们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应该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相互扶持,融合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融合发展的实现形式。

2.3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一些国有企业集团有较多的业务和企业,处在竞争性业务领域的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机制不灵活、劳动生产率低、管理落后等原因,市场竞争中输给民营企业。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对这些企业实施产权改革,允许企业员工参股,实施民营化经营,是被实践证明的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可行办法。

3.如何较好的开展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

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破除旧观念,大胆创新,在治理、机制、人事、管控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布置,既要保证国有控制,又要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较好的融合在一起,使企业能快速健康的发展。

3.1法人治理

实现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的前提是通过产权纽带,把国有和民营联结起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体制,同时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确保战略可控。

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必须坚守的首要原则就是国有控股,国有一方所占股权要等于或大于51%。在法人治理结构设计上,为保证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服从于国有一方的发展战略,董事会成员构成中,国有一方推荐人数要多于1/2,董事长由国有一方委派,监事会成员中,一般要有一名职工监事,监事长也有国有一方委派。为保证公司稳定经营,除财务总监由国有一方推荐外,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还是民营企业原有人马或是变成股东的原管理人员。

3.2投资决策

为发挥民营企业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国有控股方可以在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开展董事会试点,在投资额度、投资范围、投资审批上适度放权,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避免贻误市场战机。为防止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国有控股一方应对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加强指导和监督,在投资项目立项、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并定期开展风险审计。

3.3人事薪酬

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要把民营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引进来,避免出现国有企业用人腐败的一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时,一般不会对人员进行大变动,经营者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的措施,选拔聘用适合的人才。在用人上,实行“庸者下、能者上”的激励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严格的目标奖惩责任制;在分配理念上,提倡能力主义和团队协作,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引入民营企业灵活的人事薪酬机制的同时,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还应彰显诚信、规范经营的国有企业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面。

3.险防范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高。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的企业,要吸收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人员精简、工作效率高、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的长处,摒弃铺张浪费、人浮于事、内耗大、执行力弱等弊病,以保持较高的运营效率。同时,要引入国有企业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流定期监督分析,防范资金风险;通过考察EVA,分析企业创造的真正价值;通过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合理纳税,支持社会活动,建立与各主管部门良好的关系。

3.5激励约束

获得收益,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在赋予经营层相对较大权利的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经营层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如,并购的时候与民营企业老板签订一份对赌协议,以其持有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的股权做质押,保证公司未来几年国有资产收益达到一定额度。另外,每年要与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签订经营责任书,经营指标除了收益指标外,还要包含经营性现金流、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指标,以全面监督企业的运营,保证企业的运营质量。

3.6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运作成败。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文化差异较大,加上文化具有惯性,国有和民营两种不同体制的企业文化在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碰撞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可以通过组织国有性质民营化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赴国有控股方参观考察,观摩感受国有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安排部分骨干经营管理人员赴国有控股方所属单位挂职锻炼,体会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式;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国有控股方的集体活动,感受国有企业大家庭的友好和和谐气氛等等措施,从视觉到行为再到理念的逐渐渗透,形成服从和遵循国有控股方的总体战略和核心理念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

民营企业的性质范文2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企业家特质;提升途径

熊彼特说过,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民营企业中,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是保持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支柱。他们能够识别并抓住机遇,然后将这些机遇转化为具体的想法,并通过消耗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最终为企业创造出价值。企业家的特质就是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且能够导致企业绩效的素质特征及能力水平,只有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企业家,使企业具有较高的业绩。但是从整体看,目前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较之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还存在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基本素质、管理能力、法律意识等还亟待提高。据统计,在一年内破产倒闭的民营企业中,有80%以上的是由于民营企业家决策的失误。可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是保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一、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特质概述

(一)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的基本特质

根据安徽省工商联2010年对安徽省民营企业调研的基本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具有以下基本特质:

1、年龄和性别特质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以男性为主,其比例占到了调查人数的91.9%,而女性企业家在安徽省的民营企业中很少见,只占总调查人数的8.1%。另外,对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的年龄调查发现,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55岁之间,而40岁以下的年轻企业家只占调查总数的14.8%。通过对以上这两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是由一批年富力强的男性企业家构成。

2、文化特质。企业家的文化程度是决定企业家素质的重要方面。根据安徽省工商联对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群体文化素质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省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民营企业家占到了总数的80.3%。可见,目前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3、职前角色与就职方式特征。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在担任民营企业董事长或经理前,大多从事的都是企业管理工作,其所占比重为59.3%。可见,以前从事过企业管理工作的人是目前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主要来源。另外,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的就职方式大都是以自己创业为主,其比例占到了总数的67.8%,其次是通过董事会任命,占总数的14.5%。这说明创业是安徽省民营企业家成长的主要途径。

(二)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的精神特质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且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的集合,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民营企业中,民营企业家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运营。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一项重要特质。

根据安徽省工商联调研所得数据可以发现,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敢于承担风险和勇于创新是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两项品质(其所占比例分别是63.9%和59.7%)。这表明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对承担风险和勇于创新等企业家精神品质的认同度最高,把它们视为经营企业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

(三)安徽省民营企业家对压力的感知

民营企业家的心理状况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压力情况也是反映企业经营环境、社会文化变迁及政府政策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根据安徽省工商联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的民营企业中,有54.1%的民营企业家感觉压力很大,有41%的民营企业家感觉压力较大,而只有4.9%的民营企业家感觉压力较小和没有压力。

这说明,目前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当然,一定的程度的压力并不是坏事,可以对民营企业家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但是。如果压力过大且持续时间久,就势必会影响民营企业家的身心健康,造成他们的幸福感下降,这最终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绩效。

二、目前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特质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特质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只有认清这些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进而使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具体而言,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民营企业家的年龄和性别问题

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的平均年龄是47.67岁,而且有72.2%的民营企业家年龄在40岁-55岁之间,而40岁以下的年轻企业家则很少,民营企业家队伍缺乏年轻血液。另外,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缺少女性的民营企业家,其所占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二)民营企业家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

在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企业家所占比例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很多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培训。

(三)民营企业家来源问题

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的就职方式大都是以自己创业为主,而通过董事会任命的只占总数的14.5%。自己创业的民营企业家也就是民营企业的所有者,但是他们未必就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而如果是通过董事会选拨任命的民营企业家,其肯定是具有管理才能的职业经理人,这样应该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民营企业家压力过大问题

通过对安徽省民营企业家群体承受压力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有95.1%的民营企业家感觉到压力过大或压力较大。短期内民营企业家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会促进民营企业家更努力地经营企业,会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如果压力过大且持续时间久,势必会影响民营企业家的身心健康,最终影响民营企业的效益。

三、打造安徽省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几点建议

为了弥补安徽省民营企业家以上素质存在的的不足,以及保持安徽省的民营企业能持续成长,现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培养年轻人才成为企业家,消除性别歧视。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培养企业中的年轻人才的管理能力,并大胆地启用年轻人才担任企业的管理者。另一方面,应消除性别歧视,为女性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条件。

第二,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专门培训。安徽省的高校应大力发展适合安徽省民营企业的EMBA教育,民营企业家应该积极的参加EMBA培训,让更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民营企业家接受管理知识的系统教育。同时鼓励民营企业中的企业家培养对象接受MBA教育,提高安徽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建立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由于目前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家有大部分是通过自己创业而成为企业家的,而这部分人大多数是没有接受过企业管理的专门培训的,对于一些管理问题他们可能无法合理的予以处理,这样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应该注重从企业中寻找合适的人选,并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以培养出理论和实践俱佳的民营企业家。

第四,采取适当措施,缓解民营企业家压力。针对目前企业家压力大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缓解:企业家要主动给自己减压;适当地放权,以减少工作量;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会等,帮助企业家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为企业家化解压力。

1、 A.L.Minkes.Managers as entrepreneurs:a view from Asia[J].Technovation,1995(3).

2、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南出版社,2000.

3、丁栋虹.企业家精神[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李代红,牛丽琴,李苑凌.中国成功民营企业家素质特征研究[J].企业活力,2006(7). 转贴于

5、郑健壮.民营科技企业家特质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3).

民营企业的性质范文3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取向

一、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现状剖析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领导中心制和程序中心制。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受制于企业规模,普遍采取管理风格都是以领导为中心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的管理也是模糊的,率性的,人性化管理取决于民营企业家性格特质。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管理往往采用程序管理方法,用详尽的流程来规范公司的运营。前者最大的缺陷是人性化管理与企业资本产生了本质上的矛盾,后者往往促使各部门在繁琐的组织结构隐蔽下,使得各项程序官僚化,信息沟通受阻,团队缺乏应有的凝聚力,企业的管理往往偏离了人性化管理即有的轨道。

而在人才培育方面,因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制,各类综合型、专业型人才越来越多,许多民营企业自身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培育人才。但是,人们就业于民营企业中,做不到以企业为家,而是以自身利益为重,很难融入企业的价值观上,短期化行为非常明显。据调查,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针对这些现象,许多民营企业主也采取了较多的改革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改善人才管理方略,如员工持股制度、薪酬激励制度、工艺流程再造、岗位责任制、工作环境设计、组织结优化、团队协作激励,等等,但这些措施收效却不太大。

当前民营企业员工这种心态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理念发生转移,而人们这种传统伦理道德理念的转移又源于社会和企业对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不重视,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机会几乎没有。当然,社会环境新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拜金主义的兴起。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传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在逐步发生异化。就业于民营企业的员工就很难做到与企业共生死,共命运。

学院式教育使得人性教育机会不断减少,而人的技能教育机会不断增加,人们大学毕业后,人性教育机会极少。本质上,人们的人性教育经过了这样长的时期,在工作中就应该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对待所从事的工作,相反,当前许多人在民营企业并没有继承曾经受过的正确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而是陷入了狭隘的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思潮中。

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略的缺失并没有涉及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正确引导,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作用方向都是员工的使用价值,即如何把人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极至,至于人的内在价值根本就没有采取措施来启发和激励。虽然美其名曰人本管理,实际上,这些人本管理都是人才使用方式的改变,无非是通过制度化将形式管理进行固化。这种不触及人的内在本质的管理,其作用和影响是短暂的,其劳动力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所以,程序化管理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弊端。

二、人性化管理应引入到民营企业管理中权威机构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达到80%的公司,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的20%。可见人性化管理对民营企业的递增效应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实行人性化管理,也是现代民营企业实现企业扩张,自我壮大的捷径之选。

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涵义是对人性特质的再培育、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性的积极作用,剔除人性的消极作用,就是应用人性哲学思想教育员工学会做人,做一个积极的人。人性就是人内在拥有的本质特性,既有积极方面的特质(积极人性),也有消极方面的特质(消极人性)。总结起来,积极方面的特质主要包括快乐、忠诚、主动、独立思考、勇敢、行善和需要帮助等方面。消极方面的特质主要包括郁闷、叛逆、惰性、借口、软弱、猜疑和封闭等方面。人性管理哲学思想就是要研究上述人性的不同特质,并能恰如其分地启发人性的积极方面的特质,消除人性的消极方面的特质。激励分为三个阶段,一种是被激励,第二是自我激励,第三是激励别人。人性化管理就是企业要通过并创造各种途径和方式,让员工进行自我激励,让员工在接任务后能独立思考,让员工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让员工培养乐于助人和行善习惯,让员工相互帮助。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消除员工的郁闷心情,消除惰性,放弃叛逆心态,激发员工的人性中积极的一面,打消员工找借口的任何机会,帮助员工从软弱中坚强起来,消除员工的任何猜疑,激发员工的热情使其走出封闭的怪圈。

三、职业中心制是人性化管理必然过程

大部分中国人缺少人文精神,那就是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对人文主义的崇尚、对民主自由的理解、对封建专制的排斥、对客观事实和科学原则的承认、对人的深层次需求的了解。事实上,这不仅仅只是一种人文精神,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社会精神,是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对于一个落后的社会而言,整个社会都缺乏这种精神;对于一个文明社会而言,整个社会都充满着这种精神。纵观世界各国,这种精神越多的国家、其经济也就越发达,而这种精神越少的国家、其经济就越落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绝不是由地理位置、能源矿产及自然资源等因素决定,而是由这种精神因素决定。同样,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更是由这种精神所决定。

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的就是这种精神。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有些员工为什么接受企业岗位后,热情不高,效率不高,有责任不敢承担,有任务不敢接,即使交代他如何去做,他还是不愿做,做了但还是做不好,等等,其实问题不在于他的能力,而是人性的消极特质在起作用。相反,有些员工能力虽然平平,但是如果上级交代一项任务,哪怕该项任务已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还是能够独自完成这项任务,而不需要上级的任何交代,这是人性的积极特质在起作用。

因此,民营企业在经过领导中心制与程序中心制后,要使得人性化管理能够积极稳妥地推广实施,必需得经历职业中心制的必然过程。

在职业中心制过程中,人性化管理上并不是要教会员工如何去开展工作,交代任务如何去完成,而是应重视人性的正确引导,通过职业规范来加以引导,通过情、理、法来感化,同时在职业化条件下,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达到自省、自清、自律的管理要求,即员工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积极地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去,从而促使职业规范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要求。

如果民营企业管理者能从人性哲学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必然会取得这样的效果:有能力的员工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能力平平的员工也能准确地完成任务并取得满意的结果,而且,所有员工在民营企业工作并不是为了任务而工作,而是在民营企业中实现做人的价值。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民营企业管理者还用担心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成效吗?

四、构建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管理受古代优秀的文化精髓影响比较深,要构建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即要注重人的自然一面,也要顾及到企业的实际。而情、理、法双轨制管理建设是符合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情、理、法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架构,法是基础,离开法就不能谈情和理。所以社会的人都应该守规矩,应该崇法务实。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也典章制度。法提升到理,规矩如果定的合理,大家就乐于遵守。制度要时时求其合理,才是合理化的管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道”的阐述最完整的是《道德经》,东汉以后多说理。中国文化特别重视道理,中国人常用道理来批判一切。"这是什么道理?""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岂有此理?"可见中国人很重视理。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效地,地效天,天效道,道法自然”,道不会僵化,比较可以变通,而理也是可以变通的。“宏理犹可讲,妙理不可言”。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天有天理,物有物理,物比较没有变化,人却有变化,因此,管物比较可以科学化,而管人就要相当艺术化,所以艺术性是人性化管理的特质。

因此,人性化管理必需在情、理、法中取得平衡。

五、民营企业加强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思路

对某一个民营企业来说,加强民营企业员工的人性管理,可能效果难于在短期内发挥,因为,人们的人性教育并不仅是民营企业的责任,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整个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化已经影响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如是社会各界不重视人们的人性教育,一个民营企业要想在本民营企业中通过对员工的人性管理就能取得明显效果,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人的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但是,完全可以推论,哪一个民营企业先进行了人性管理,该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就会少一些矛盾,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人是民营企业的核心,是民营企业最革命的因素。民营企业的人性管理就是要培育、激发员工的积极人性,使员工自觉接受“企中有我,我中有企”、“企荣我荣,企衰我耻”的民营企业文化和民营企业精神。民营企业业主应以心待人,以诚待人,将不同素质不同层次的员工的不同思想统一到民营企业所设定的人性文化之中,那么,我国民营企业必将赢得新的机遇,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加强人性的目标在于让员工快乐地工作,鼓励员工主动行善,培养员工独立思考,倡导员工相互帮助。要实现这样的人性哲学,就需要民营企业管理者精心而长期的设计,需要民营企业管理者付出许多努力创造环境和机会,也需要员工积极配合。而且,这种人性哲学的提升,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面面俱到,其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1、在活动中培养。民营企业应筹划一些群体性活动,让所有的员工都积极参与。员工在活动中会潜移默化地领悟人性的积极特质。通过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民营企业急需的人性特质。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目的是既让员工主动参与,改善心情,同时又能使员工有所体会和感悟。

2、在会议中熏陶。会议的形式也要多样,集体会议、小组会议、读书会议、管理专家的宣讲会议等都可以。会议形式不管怎样,关键的是要对员工积极人性特质进行熏陶,而且,会议气氛一定要搞好,既要传达会议精神,又要鼓励员工提意见、发表看法和轻松愉快,因为,会议精神只有在轻松愉快中才能被消化吸收。

3、在工作中随时随地教育。一是民营企业管理者发现员工有某方面的过错时能及时时行教育,这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鼓励员工互帮教育,即当某员工有过失时,其他员工能主动教育该员工。只要管理者和大多数员工对有过失的员工进行随时随地的教育,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习惯,员工的行为就总会朝着民营企业既定的目标,员工就会少犯错误,员工之间也就会建立互信、互帮、互让的良好氛围,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就会得到加强。

4、在民营企业文化上倡导。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性,实则是培育一种积极向上的民营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是建立在人性哲学基础上的,不是我们常说的形式上的民营企业精神,而是一种充满积极人性的民营企业精神。形式上的民营企业精神是表面上的东西,只要民营企业培养员工具备人性的积极特质,那么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民营企业精神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民营企业精神,其影响力就是持续的、长久的,其凝聚力就是不可战胜的。因此,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就应把这种积极的人性特质培育、激发作为建设和设计的重点,从人的本质特性上提炼民营企业精神。

5、在客户中渲染。这要求管理者和员工都能以积极的人性特质处理各项业务。接待客户时,要把客户作为我们家的客人一样对待,这样就能向客户中渲染民营企业精神,并感化客户的心灵,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民营企业不是在做业务,而是在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家的生活方式。要让客户感觉到每个员工对待民营企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家庭一样认真负责。民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如果能这样,那么客户必然会喜欢这样温馨的“家”,必然会常到这个家来做客,那么民营企业的业务就会越做越多。

6、在困难中鼓励。当员工处在人性的消极一面时,民营企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要主动帮助,像兄弟姐妹一样为其摆脱阴影,走出人性的消极领域,重塑人性的积极特质。人性的教育基础人人都有,只要及时相劝和帮助,身处人性消极一面的员工就会很快实现转变,融入民营企业大家庭中,与兄弟姐妹并肩作战。

7、在制度上激励。人性的培育、激发在一定意义上是难于用金钱实现的。例如,员工的一个微笑值多少钱,员工之间的相互帮助值多少钱,谁能进行量化,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但是,如果在制度上适当地引导也不为是一种权宜之计,关键是制度的内容设计上要能够体现这种民营企业精神。例如,可设计一些部门和气奖、客户关系奖、员工协作奖、主动工作奖,等等。只要认真去体会,这种制度还是可以设计出来,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2005年3月第1版。

2、《管理人》杂志,2005年1月。

民营企业的性质范文4

关键词:民营企业,做人,伦理道德教育,人本管理 

    一、 当前民营企业员工的心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工商管理类人才和其他各专业型人才层出不穷,此外,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自身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培育人才,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可能找到。但是,事实上,许多人在选择单位时,并不是将民营企业作为首选,即使一些人选择了民营企业,也难于在民营企业长期下去。人们就业于民营企业中,做不到以企业为家(虽然许多民营企业都在倡导以企业为家的理念,但事实上不可能实现),而是以自身利益为重,价值观上根本就不存在“企中有我,我中有企”,也不去体会“企荣我荣,企衰我耻”,人们在民营企业的短期化行为非常明显。民营企业发展得好的时候,人们乐于呆下去,但当民营企业碰上前进中的问题时,想留在民营企业共患难的员工能有几许?据调查,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30%以上,一些医药生产企业人才流失率竟达70%,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人才流失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比较严重。针对这些现象,许多民营企业主也采取了较多的改革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改善人才管理方略,如员工持股制度、薪酬激励制度、工艺流程再造、岗位责任制、工作环境设计、组织结优化、团队协作激励,等等。但是,收效甚微,许多民营企业还是叫喊着人才难求、人才难留。对此,众多理论工作者和民营企业主都感到迷惑。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是理论研究的滞后性问题,还是民营企业应用实践操作性问题呢?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 当前民营企业管理上的漏洞 

    笔者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员工这种心态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理念发生转移,而人们这种传统伦理道德理念的转移又源于社会和企业对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不重视,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机会几乎没有(见图一)。当然,社会环境新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拜金主义的兴起。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传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在逐步发生异化。就业于民营企业的员工就很难做到与企业共生死,共命运。 

    伦理道德教育机会 技能教育机会 

    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 

               图一:人性教育与技能教育机会变化趋势 

    上图表明,从幼儿园到大学,人性教育机会不断减少,而人的技能教育机会不断增加,人们大学毕业后,人性教育机会极少。本质上,人们的人性教育经过了这样长的时期,在工作中就应该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对待所从事的工作,相反,当前许多人在民营企业并没有继承曾经受过的正确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而是陷入了狭隘的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思潮中。 

    此外,笔者认为,当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略并没有涉及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正确引导,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作用方向都是员工的使用价值,即如何把人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极至,至于人的内在价值根本就没有采取措施来启发和激励。虽然美其名曰人本管理,实际上,这些人本管理都是人才使用方式的改变,完全是形式管理。这种不触及人的内在本质的管理,其作用和影响是短暂的,其劳动力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见图二)。 

TR                     TR1(人本管理效益曲线) 

       

                                         TR2(人性管理效益曲线) 

                                                   L 

    图二:人本管理效益曲线与人性管理效益曲线 

    三、 人性管理应引入到民营企业管理中 

    人性管理的基本涵义是对人性特质的再培育、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性的积极作用,剔除人性的消极作用,就是应用人性哲学思想教育员工学会做人,做一个积极的人。 

    那么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人内在拥有的本质特性,既有积极方面的特质(积极人性),也有消极方面的特质(消极人性)。笔者总结起来,积极方面的特质主要包括快乐、忠诚、主动、独立思考、勇敢、行善和需要帮助等七个方面。消极方面的特质主要包括郁闷、叛逆、惰性、借口、软弱、猜疑和封闭等七个方面。虽然人性的内容远不至于此,还可以总结许多条,但是,人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人性管理哲学思想就是要研究上述人性的不同特质,并能恰如其分地启发人性的积极方面的特质,消除人性的消极方面的特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员工快乐地工作,让员工对民营企业百般地忠诚,让员工在接任务后能独立思考,让员工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让员工培养乐于助人和行善习惯,让员工相互帮助。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消除员工的郁闷心情,消除惰性,放弃叛逆心态,打消员工找借口的任何机会,帮助员工从软弱中坚强起来,消除员工的任何猜疑,激发员工的热情使其走出封闭的怪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是要教会员如何去开展工作,如何去完成任务并取得效益。如果这样来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没有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任何一位经理或老总,如果是这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根本无法有效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毕竟精力是有限的。实际上,员工要做什么,岗位说明书都有记载。员工接到任务如何去完成并取得成果,经理或老总不需要交代,那是员工自己的事。员工能选择你的民营企业,并选择一种岗位,其实他已经知道该种岗位的基本要求,否则他不会接受这个岗位,他是有备而来的。但是,有些员工为什么接受这个岗位工作之后,热情不高,效率不高,做事拖拖拉拉,有责任不敢承担,有任务不敢接,即使交代他如何去做,他还是不愿做,做了但还是做不好,等等。其实,问题不在于他的能力,而是人性的消极特质在起作用。相反,有些员工能力虽然平平,但是如果上级交代一项任务,哪怕该项任务已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还是能够独自完成这项任务,而不需要上级的任何交代,这是人性的积极特质在起作用。因此,经理和老总在人本管理上并不是要教会员工如何去开展工作,交代任务如何去完成,而是应重视人性的正确引导,这才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要求。如果民营企业管理者能从人性哲学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必然会取得这样的效果:有能力的员工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能力平平的员工也能准确地完成任务并取得满意的结果,而且,所有员工在民营企业工作并不是为了任务而工作,而是在民营企业中实现做人的价值。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民营企业管理者还用担心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成效吗? 

    而且,人性管理的劳动力边际效益呈递增现象(又见图二)。因为,人性管理在于激发人的传统伦理道德,如果员工都是具有积极人性特质,再多的员工在企业也不会嫌多,这样的员工相互之间会有更多协作且协用关系会更好。 

    四、 我国企业的人性管理研究需要加强 

    国内外关于人性管理的研究观点概括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本文之意,即从伦理道德和忠诚等人性特征去研究,但这种研究成果主要出自外国学者,国内学者对此研究不多,如(美)斯蒂芬·伦丁著的《FISH》,(美)阿尔伯特·哈伯德著的《A Message To Garcia》,(美)费拉尔·凯普著的《No Excuse》,(美)大卫·恩里克著的《西点军校》,(美)理查德·T·德·乔治著的《经济伦理学》,陈惠雄著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陈德述著的“论荀子‘性伪合而治’的人性管理模式”,刘唐宇著的“中西人性论与人性管理的比较研究”。另一种就是当前研究比较多的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性管理就是人本管理,然而,从触及人性管理这个主题的众多国外学者和极少数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分析,人性管理和人本管理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从经济角度分析,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劳动力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人性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劳动力边际效益是递增的。当前的人本管理根本就不是人性管理,因为其没有触及人的本性特征,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使用方式,是一种形式管理,而人性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本性,主要研究如何再培育、再激发人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启发人的自觉行动。持第二种观点的相关研究成果如,王姣著的“人性管理与制度运作”,陈官章著的“高校人性管理的几点思考”,李茜著的“论现代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管理”,杨慧著的“以‘人性管理’搞好图书馆工作”,范莉莉著的“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本管理”,祖明著的“人本管理的制度设计与对策研究”,肖和伟著的“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张今声著的“论人本管理”,郑伟著的“论人本管理是依靠职工办民营企业的核心”,等等。 

    这种研究现状表明,企业的人性管理研究在我国还处在探索过程。随着我国企业民营化的发展,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当前的伦理道德异化趋势,未来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必然会更加严重。

   五、 民营企业加强人性管理的几点思路

    对某一个民营企业来说,加强民营企业员工的人性管理,可能效果难于在短期内发挥,因为,人们的人性教育并不仅是民营企业的责任,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整个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化已经影响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如是社会各界不重视人们的人性教育,一个民营企业要想在本民营企业中通过对员工的人性管理就能取得明显效果,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人的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完全可以推论,哪一个民营企业先进行了人性管理,该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就会少一些矛盾,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人是民营企业的核心,是民营企业最革命的因素。民营企业的人性管理就是要培育、激发员工的积极人性,使员工自觉接受“企中有我,我中有企”、“企荣我荣,企衰我耻”的民营企业文化和民营企业精神。笔者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人性管理,民营企业业主应以心待人,以诚待人,将不同素质不同层次的员工的不同思想统一到民营企业所设定的人性文化之中,那么,我国民营企业必将赢得新的机遇,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加强人性的目标在于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教会员工如何忠诚,教会员工如何微笑生活,鼓励员工主动行善,培养员工独立思考,鼓励员工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倡导员工相互帮助。虽然只有这几句话,但是,要实现这样的人性哲学的提升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民营企业管理者精心而长期的设计,需要民营企业管理者付出许多努力创造环境和机会,也需要员工积极配合。而且,这种人性哲学的提升,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面面俱到,其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1、 在活动中培养。民营企业应计划一些群体性活动,让所有的员工都参与。

    员工在活动中会潜移默化地领悟人性的积极特质。如拔河、与其他单位的比赛活动、到成功民营企业中参观、设计一些边工作又能边取乐的项目、举办一些管理方面的游戏活动让员工参与、集体旅游、共同设计办公环境,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民营企业急需的人性特质。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目的是既让员工主动参与,改善心情,同时又能使员工有所体会和感悟。

    2、 在会议中熏陶。会议的形式也要多样,集体会议、小组会议、管理名著

    读书会议、管理专家的宣讲会议等都可以。会议形式不管怎样,关键的是要对员工积极人性特质进行熏陶,而且,会议气氛一定要搞好,既要传达会议精神,又要鼓励员工提意见、发表看法和轻松愉快,因为,会议精神只有在轻松愉快中才能被消化吸收。

    3、 在工作中随时随地教育。一是民营企业管理者发现员工有某方面的过错

    时能及时时行教育,这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鼓励员工互帮教育,即当某员工有过失时,其他员工能主动教育该员工。只要管理者和大多数员工对有过失的员工进行随时随地的教育,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习惯,员工的行为就总会朝着民营企业既定的目标,员工就会少犯错误,员工之间也就会建立互信、互帮、互让的良好氛围,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就会得到加强。

    4、 在民营企业文化上倡导。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性,实则是培育一种积极向上的民营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是建立在人性哲学基础上的,不是我们常说的形式上的民营企业精神,而是一种充满积极人性的民营企业精神。形式上的民营企业精神是表面上的东西,只要民营企业培养员工具备人性的积极特质,那么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民营企业精神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民营企业精神,其影响力就是持续的、长久的,其凝聚力就是不可战胜的。因此,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就应把这种积极的人性特质培育、激发作为建设和设计的重点,从人的本质特性上提炼民营企业精神。

    5、 在客户中渲染。这要求管理者和员工都能以积极的人性特质处理各项业

务。接待客户时,要把客户作为我们家的客人一样对待,这样就能向客户中渲染民营企业精神,并感化客户的心灵,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民营企业不是在做业务,而是在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家的生活方式。要让客户感觉到每个员工对待民营企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家庭一样认真负责。民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如果能这样,那么客户必然会喜欢这样温馨的“家”,必然会常到这个家来做客,那么民营企业的业务就会越做越多。

    6、 在困难中鼓励。当员工处在人性的消极一面时,民营企业管理者和其他

    员工要主动帮助,像兄弟姐妹一样为其摆脱阴影,走出人性的消极领域,重塑人性的积极特质。人性的教育基础人人都有,只要及时相劝和帮助,身处人性消极一面的员工就会很快实现转变,融入民营企业大家庭中,与兄弟姐妹并肩作战。

    7、 在制度上激励。人性的培育、激发在一定意义上是难于用金钱实现的。

    例如,员工的一个微笑值多少钱,员工之间的相互帮助值多少钱,谁能进行量化,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但是,如果在制度上适当地引导也不为是一种权宜之计,关键是制度的内容设计上要能够体现这种民营企业精神。例如,可设计一些部门和气奖、客户关系奖、员工协作奖、主动工作奖,等等。只要认真去体会,这种制度还是可以设计出来,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 民营企业员工应积极主动调整好自己的人性观和世界观

民营企业的性质范文5

论文摘要: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其企业文化存在众多不足之处,企业文化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重点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策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具体分析,民营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建设:提高企业家素质,发挥核心作用;更新观念,注重企业灵魂的塑造;提高员工的素质;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甚至有人预测中国民营企业有60%在五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消失。而大量的调查和事实表明,导致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的缺失。事实证明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打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而民营企业进行文化管理能够使企业达到管理的较高境界。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使企业全体员工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每位员工把自己当做一项事业来经营。因此,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来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配合企业自身的发展[1]。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力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外在表现就是行为方式,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等,文化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2]。

2企业文化的作用

2.1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

2.2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加上自身利润导向的经营观念,造成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给私营企业形象造成难以消除的影响。当年温州的假冒伪劣商品全国闻名,给民营企业形象造成的影响至今难以消除就是一个血的教训。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迅速获得声誉。因此只有民营企业靠自身的企业文化塑造才能摆脱恶名,塑造品牌,改善企业形象从而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3]。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且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企业必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员工就会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提供给消费者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良的售后服务。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深厚的企业,企业的知名度越高,企业形象越好。

2.3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给企业的创新提供动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管理,是硬性规章制度的必要补充,但软硬管理不是独立的,硬性规章体现着软的人性管理,符合人的本能需求,而软性管理却也内含铁的纪律和约束力量,两者优势互补,是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4]。

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多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如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决策缺乏民主意识等问题,因此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促使整个企业主动充电,推进民营企业管理现代化,从而在未来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5]。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说,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民营企业家很多从简单的作坊做起,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二是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竞争力等缺乏清醒的认识,也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来,没有把其作为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紧落实到实处。三是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素质都不高,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解以及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认识不清楚,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危机。四是民营企业文化往往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稳定。企业精神既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也没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缺乏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自然很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4.1提高企业家素质, 发挥核心作用

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土老板”数量很多,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企业家的知识、智力、现代化文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程度。日本人说,代表日本左右脸的是本田和松下,因为本田的汽车生产革命和松下品牌与两位企业家的智慧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搞好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家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6]。

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家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和形成崇高的品格,也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家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开展理念革命,在思想层面上重视“企业文化”,而且要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渊博知识、才思敏捷、较强洞察力的企业家。当前,不少民企老板已开始觉醒,纷纷参加 mba等各种专业培训班学习,希望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寻找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同时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缔造者不仅应该积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要善于学习,特别是要学习成功的企业;更要善于合作,与优秀的企业合作,与成功的企业合作,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和思维能力;善于利用,要让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人才为你所用,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利用很关键[7]。

4.2更新观念,注重企业灵魂的塑造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但是通过对年产值几百万到近两亿的多家民营企业文化调查中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于做表面的文章,而忽略企业文化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有的企业非常注重厂容厂貌、员工言行举止,注重会议、内部报刊等,但可能企业员工并没有从内心真正的认同企业文化,却将表层看作是摆设和负担。而有的企业则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实质。没有健康的企业文化,没有规范的企业管理机制,一旦遇到危机,表面上再规范的企业也都会很快陷入困境。这种只注重表层的形式而忽视内在价值与理念的“企业文化”,只能导致企业老板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而员工对企业文化管理的认识模糊肤浅、相对冷漠,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不能形成企业文化的强大推动力[8]。

首先改变重形式、轻内涵的有害理念,注重企业灵魂的塑造,突出个性特点。民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中,一定真刀真枪,超越形式主义,以企业经营灵魂塑造为中枢,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价值观,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体行为。其次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保持制度制定与文化理念的一致性,将本企业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各项制度之中,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来保证企业价值取向的实现;通过制度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来实现企业文化在员工心中的内化;通过企业制度的相关控制体系调控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及时纠正偏差,并根据现实情况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前瞻性建议,推动企业文化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4.3提高员工的素质

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员工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曾就中国 31个地区2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员工中,大专以下文化的员工人数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的仅有不到18%[9]。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总体素质较低制约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而且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素质都不高,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解以及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认识不清楚,只是以完成工作为标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动力,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危机,因此,在企业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育人体系。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又不断的推陈出新、发展企业的文化,企业员工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优势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民营企业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循序渐进、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的好和坏与绩效考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还可以从员工中选拔出不同岗位的骨干,送到高校系统学习,或者到优秀的企业去实践和培训,或者由企业自行组织到企业外部学习可专心学习,水平比较高,但是要离开工作岗位,而企业自行组织,可以不脱离岗位业余或半业余学习,批量大,成本低。

4.4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哲学,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但是目前我国不少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奉行“拿来主义”,一味模仿国内外其他企业的做法,这使许多民营企业的文化带有雷同性,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10]。

比如在有关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描述中很多企业都用了相同的语言和号。诸如,“质量就是生命”,“顾客是上帝”,“团结、高效、求实、进取”等。雷同化的企业精神既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也没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急于求成、千篇律的企业文化自然很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有的企业从创建之日起,就采取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忽视了根据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使原本对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对一个企业而言,僵化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决策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固步自封,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曾经风光无限的苹果公司在与微软及 ibm的较量中屡屡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准确定位自身的企业文化,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灌输和渗透到企业员工中去,形成自己个性色彩鲜明的企业文化。只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才能引起员工的认同与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的民营企业应结合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条件,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其中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我们必须利用各种信息,把人才作为发展的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培养企业理念和塑造良好形象为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新企业文化。同时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挥自身适应性强、经营灵活等优势,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管理思想和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了解自身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并把握其本质,提高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文化,努力使企业向学习型组织、知识型企业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的今天,在中国加入wto 已成事实的经济背景下,民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之路,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作为新型资源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己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因此,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而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生.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07,(1):70-72.

[2]王红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2006,(21):44-48.

[3]陈重文.浅谈中小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集团经济,2006,(3):11-15.

[4]刘凤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21-24.

[5]曲景泰.民营企业发展若干问题与对策[j].北方论丛,2006,(3):3-6.

[6]李红梅.浅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18-21.

[7]崔海娇.企业文化、协同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j].大众科技,2005,(8):31-33.

[8]杨大楷.民营企业的文化重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4):23-25 .

民营企业的性质范文6

一、民营企业价值观提炼的重要性及原则

企业价值观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是指由企业内部的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具体来说,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即企业的经营者刻意追求的结果,是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的历史沉积与总结。企业的价值观,会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思维框架和行为规范体系。企业的员工,能够根据企业价值观去选择、规范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及其指向。企业价值观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能够引导企业内部的所有成员达到这样一种共识,也就是说,只要企业始终遵循着这些基本信念,去从事经营活动,去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企业就一定会获得经营上的成功,取得理想的经营绩效。事实证明,企业的价值观是现代企业经营的“金科玉律”,是引导企业经营走上成功之路的“航标”。科学合理的价值观能让全体员工更忠诚于企业,彼此间的信赖感更强,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员工的奉献精神更强烈和鲜明。事实上,企业家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然而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家的价值观理解不够到位,只限于较低层次的经济价值观,导致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属约束型模式、被动思维模式,适应市场变化的程度较低,难以使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因此,在民营企业中,认识并建立起企业的价值观,并把这一观念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目前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

企业价值观体系不仅要具有时代的特色、行业的特色,更要求带有企业的特色和企业家群体的个性,因而它不能从书本上抄来,只能从企业自己的实践、从企业家群体的实践中提炼出来。一般而言,民营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应遵循以下主要指导原则:

(一)尊重现实与超越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民营企业都要合理定位,而合理定位的关键是价值观的合理。价值观是精神的东西,在思维上具有惯性,也就是说,企业现有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过去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要充分尊重企业历史价值观的现状,使价值观能与现实相适应,不至于跨度太大。另外,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强调的价值观重点、层次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的价值观也要超越现实,与时俱进,引入现代企业价值观体系,以适应新环境。

(二)个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有一种很为流行的观点,企业价值观贵在有个性,与别的企业保持着差异,追求个性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但忽视实用性而为了追求个性的价值观,至多是点缀企业的亮点。片面地追求个性,最终却将是失去了自我,因为它选择的参照系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它是为了有别于别人,而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这样的特色价值观体系即使形成了,也不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现吻合,因而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力,也终将会为危及企业的生存。

(三)艺术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价值观既激励员工的作用,也要对外进行形象宣传,因此,其艺术性不能忽视。另外,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内部的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是他们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这要求企业的价值观表述通俗易懂,能被绝大多数员工识别、理解和接受,能够真正成为其行为准则,最终使价值观落实到实处。所以,民营企业价值观提炼要遵循艺术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民营企业价值观提炼的内容

总体来说,企业的价值观是由市场观念、质量观念、发展观念、人才观念构成的一个价值体系,如图下所示。下面将从上述价值理念来探讨民营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

企业价值体系图

(一)主动性市场理念。主动性市场理念是指主动接触市场的冲动,不是被动的跟随市场,而是主动地爱护和开拓市场。在现实经营活动中,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不长,大多民营企业资金不雄厚,技术不先进,销售渠道不稳定等原因,不敢开拓进取,开创和培养新市场,从而领导市场。它们只是投机性地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不同的市场间往返穿梭,如今天看到A产品市场好销售,就跟随A市场,明天听到B产品市场赢利,就进入B市场,只能被动性的跟随和适应市场,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经营生活,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缺乏竞争力。因此,民营企业应该主动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引导客户的消费趋势,要引领潮流和创造潮流,不应该被动地跟随市场。在市场销售活动中,民营企业要打破“淡旺季”的市场观念,树立“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的新价值观念。例如,海尔公司的洗衣机以往在6~9月份是销售的淡季,销售人员不做任何努力,放假三个月,1995年后,公司主动分析市场,原因是以往的洗衣机太大,费水费电,为此公司开发了“小小神童”洗衣机,结果产品供不应求。

(二)“以人为中心的“能本”人才文化理念。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我国民营企业的用人观念落后,管理方式生硬,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看成是劳动力的买卖,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员工的利益和人格尊严。许多优秀人才之所以跳槽,就是因为他们难于融入企业家庭圈内,难以接受家族式的企业文化,致使其抱负得不到施展,很难有个人成就感,无奈之下只好走为上策。据有关资料统计,部分民营企业人才的离职率高达25%。因此,民营企业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人才生态型企业文化”的文化理念,用文化来吸引人才。这种理念要求民营企业将员工视为与企业相并列的独立主体,尊重员工自身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实现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相一致,达到双赢,提高员工为企业自愿付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文化理念。质量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是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哲学和质量管理风格。它能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员工对质量形成统一的共识,是企业成败兴盛的根本和卓越品质的体现。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民营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忽视创新等原因,没有在质量和品牌上大做文章,而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侥幸或违法经营,换来短暂的市场。这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指企业在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中,必须要非常认真的超前性地考虑到企业的未来的发展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来损害企业未来发展空间。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只考虑一时一地的赚很多钱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只能赚得起钱,还要考虑赔得起的问题。它的核心是要求企业能够做到长时期地有赢利能力,而且能够保证长时期地存在并持续地发展。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企业家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战略眼光,没有清晰的生存目标、盈利目标和发展目标,不在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等实力方面下功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生活。还有些民营企业,抱残守缺,不敢创新,不善于把握各种机会,即使机会到来时也由于自身能力欠缺而失去机会。更应该重视的是,有些民营企业在选择经营时,盲目扩张和兼并,忽视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实际能力,结果欲速则不达,如巨人的倒塌。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长大长寿,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总之,我国的民营企业要想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就要提高管理水平,解决观念问题,就应把积极向上的、最能反映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个性化,并使它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璞.企业文化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

[2]李亚.民营企业与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桑粤春.论民营企业的文化再造[J].经济纵横,2001,(11).

[4]张仁千.略论企业文化建设的个性[J].现代企业,2001,(1).

[5]纪新青.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企业文化的构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3).

[6]陈晓东.民营企业如何凭生态文化突破人才瓶颈[J].世界咨询师,2004,(11).

[7]徐根兴.企业文化生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8]王子雄.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分析[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