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论文范例6篇

海洋教育论文

海洋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海洋意识 海洋社会组织 海洋民间信仰

进入21世纪,“蓝色国土”、“海洋世纪”等词语不绝于耳目,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及近年来我国关于“”、“南海”等海洋问题的激化,我国的海洋权益、海洋安全和海洋意识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公民的重视,这一切让我们意识到海洋越来越重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海洋的开发利用与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海洋意识状况[1]。

一、 世界海洋强国公民海洋意识的发展历程

从世界历史来看,尤其是在近代史上,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它的海洋战略分不开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葡萄牙称得上是海上霸权国家,它的发展崛起,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亨利王子、若昂二世的海洋意识很强,在他们的支持鼓励下,达.伽马、麦哲伦、迪亚士先后进行了航海探究,这些远航探究使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也奠定了葡萄牙在海外贸易的主导地位,给葡萄牙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二战后,美国海洋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为提升公民的海洋意识水平,美国教育、科研、海洋各部门相关代表召开了研讨会议,要求因时因地建立多个海洋教育网络中心,为全国海洋意识教育活动的推广提供平台。为了能让海洋意识教育进入美国中小学课堂并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美国国会了世纪海洋蓝皮书,该书阐述和强调了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奠定了学校普及海洋意识教育的坚实基础。美国认为海洋意识是为了增强公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意识和知识,是建立公众和海洋之间的联系,让公众通晓海洋问题,知道和理解海洋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美国大力宣传海洋意识教育,努力让海洋成为国家进步繁荣的法宝。

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海岛国,它的公民海洋意识相对比较普及,日本政府特别重视全体公民的海洋意识教育,他们在小学生国情教育的教学资料中写到“我们没有土地和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韩国很早就开始向幼儿园提供海洋玩具,而且在小学、中学中逐步增加海洋内容,在大学开设海洋专业,海洋意识教育逐步深入[2]。

二、我国公民海洋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分析

在这个海洋的世纪,相比于以上国家,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相对比较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历史原因

虽然秦、汉、唐、宋都是海洋意识得到推崇的时代,但这大都是统治者为了长生之道而开展的。秦始皇时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时方士寻找海上长生之地等等,唐朝时鉴真东渡还算是有点意义,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为防倭患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实行了消极保守的海禁政策。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使公民的海洋意识弱化了很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伤痛。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上重视力度不够

1998年进行的 “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调查”显示近九成的被调查者竟然不知道除960 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外,我们还有300 万平方千米的海疆国土。我国对公民海洋意识教育的探索开始的比较晚,且也只是在部分涉海高校领域内,因此在战略规划和教育体系的研究方面比较匮乏,基础教育研究的深度不够,更欠缺全体国民研究的广度,缺少政策理论和经济物力的支撑,与其他涉海国家比起来差距还很大,海洋意识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3]。虽然政府在公民海洋意识教育上也有较多的政策引导,比如出台了《关于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权教育的工作方案》、《全民海洋意识教育指导纲要》等方案纲要,但还没能细化、没能有效地落到实处,更没能形成有效地指导海洋意识培养的相关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的任务刻不容缓。要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中国必须量身定制一些海洋意识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公民的海洋意识。

三、我国公民海洋意识培养模式的探讨

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转变和海洋战略地位的提高,人们对海洋权益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的地步。从过去的以军事殖民为目的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由争夺有利的海上通道转变为争夺海洋。当前,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岛屿被不良居心的人侵犯、海域被无礼的分割、资源被无情的掠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4]。显而易见,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是不容置疑的事情。但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入到海洋权益维护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海洋意识,树立一种全新的海洋观。

(一)改变学校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海洋意识

我国海洋意识教育在学生层面暂时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没有形成一套专门的教育模式理论。但是有一些涉海学校在海洋意识培养模式方面却做出了突出成就,为我国海洋意识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青岛市39中学在2011年被评为全国第一个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这所学校的做法是,让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引导学生从小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倚重海洋。该校还将海洋教育融入到学校课程中,建立了海洋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班,在校长白刚勋的带领下,青岛市39中学又被评为全国第一个中学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并创立了全国第一个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舟山市沈家门小学是我国第一所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定位在海洋特色教育层面,校园内到处都充满着海洋文化气息,无论是海味七彩园和海洋绘画秀秀墙,还是海洋知识长廊和海洋艺术长廊等,都蕴含着对海洋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平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影像、报告论坛、博客等各种现代媒体手段了解海洋文化、学习海洋知识。他们的海洋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海洋和了解一些海洋课本知识,而是为了把海洋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浙江海洋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也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大学,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海洋历史发展战略研究、海洋观教育研究,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与海洋观学习有机结合的方式,在深化传统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展有关海洋的特色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在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层次上展开了海洋意识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全国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可以借鉴他们的模式,但是这些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因此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二)运用媒体的高效传播特性来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

21世纪也是新媒体的时代,各种媒介不断涌现,像微信、微博、QQ等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海洋时代的特征将为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注入新的精神内涵,二者互为补充,互为融合,互为促进,相生相长[5]。要提高我国公民的海洋观念,唤起大众传媒的海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大众传媒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众传媒的类型以及优缺点见表1。

大众传媒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助推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二法宝。在国民海洋意识培养教育过程中,大众传媒的独特特点是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的,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制造、翻印、传播有利于提高公民海洋意识水平的新闻、信息、影视作品及娱乐节目,让 “海洋问题”的关注度在公民中不断提高,使有较高海洋意识的现代公民层出不穷,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

(三)借助海洋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公民的海洋意识

海洋社会组织,是指一切在海洋社会中活动的群体。海洋社会组织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另一种是非正式的,两者的内容及功能作用,见表2。

正式的宣传海洋意识的社会组织,这些机构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海洋意识的宣传工作,比如开展有关海洋事业成就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有关海洋文化的论坛等。非正式的宣传海洋意识的社会组织,它是由社会热心人士组建的,不要小瞧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它是最有效,也是最接地气的组织,它能很好地宣传海洋意识。

(四)运用海洋民间信仰传承海洋精神

海洋民间信仰是指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认为有神灵主宰海洋、决定人世命运,它是伴随着海洋社会的发展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海洋民俗是指涉海居民依托于海洋,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它反映着海洋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地貌、社会形态以及日常心理[6]。二者的特点与作用,见表3。

由于古时候海洋科技的不发达,海洋上的一些现象不容易被人们认清楚,海洋的浩瀚和神秘,让人们对海洋有了的无限假想,久而久之人们就不约而同的形成了对海洋的敬畏之情,进而形成了对海洋的信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他的积极作用来培养公民的海洋意识,比如可以利用海洋信仰劝人们爱护海洋,维护好海洋社会的秩序,利用海洋信仰博大的文化内涵教化人们,使人们提高文化知识素养,进而增强海洋意识。

四、结论

十三五规划要求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可见海洋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海洋意识的强弱关乎中国海洋权益的大小和整体利益的得失,中国要想在已经到来的海洋世纪里成为一个海洋强国,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基本国情,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来稳步的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使国民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海洋观,让每个国人都对海洋产生一份信仰之情,让他们在了解认识了海洋后,能更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海洋,进而较快的实现海洋强国梦。

参考文献

[1] 赵宗金,尹永超.我国海洋意识的历史变迁的类型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2(4):65- 69.

[2] 郭景鹏,王雪梅.美国卓越海洋意识教育中心简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10):56- 57.

[3] 高建平.论国民海洋观教育体系的建立[J].浙江学刊,2012(1):184- 189.

[4] 何立居.海洋观教程[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01.

海洋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民族;海权;教育;对策

海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多么重要,用100多年前美国学者马汉的话说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通过海权,它才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当前在沿海大开发逐步向西部大开发推进过程中,不能淡化海洋国土和海权意识。今天我们必须聚焦海洋,聚集南海。南海诸岛之争集中体现在海洋国土的之争、归结为海洋资源和航道安全之争。海权之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斗争。中国海权,就是“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1]需要大力加强全民族的海洋观教育、增强海洋国土和海权意识,这对加速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重大。

1 从近代中国海战失败的原因看海权观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在相对稳定的地域中持续和发展,西部由高山屋顶作屏障,中国的东南方是辽阔的海洋,它提供人们渔业和盐业资源,除了有点风浪外,没感到有威胁国家安全的地方,中国的统治者长期将海洋当作对外防御的天然“长城”,影响国家安全的地方主要来自北方,于是就修建了中国的万里长城。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算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一页。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起,到1433年结束,前后长达28年,先后有208艘船和2.78万人参加了这八次航海活动,足迹遍及30余国和地区,打通了中国到东非海岸长达15000英里的交通,其规模、人数、船的吨位、航海里程、航海技术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后来西方的航海探险家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活动。[2]

但中国人也只是把海洋当作夸耀国家的演戏舞台、没有真正认识到海洋的价值。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才发觉有来自海洋安全的问题,开始了海洋防御的里程,但是越防国家损失越大,越防越对海洋恐惧,因海洋而割地赔金,因海洋而丧权辱国。

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晚清政府开始加强海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防战略有了提升,由海岸变为海疆防御,开始建设海军,创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北洋海军到1888年已被誉为远东最强海军了。然而,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还是败得惨不忍睹。追究其原因,除了政治腐败,没有大海洋的思维、以陆地为基础的守势战略、也是导致海战失败的重要因素。

没有制海权不行,有了较为强大的海军为何还是不行?其根本原因就是从掌权者到普通老百姓缺乏大海洋的观念,缺乏海洋文明能够带给人类无限利益与福音的认识。中国没有适时的进入海权国家,没有唱响海洋蓝色文明,总之,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一闪、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都证明了一个命题: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肯定成为不了海权大国,但有了强大的海上力量也未必就能成为海权大国,它需要有海洋制度、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三个条件作孵化器。

因此,今天我们面向海洋,对13亿国民加强海权观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2 从现阶段中国海洋意识的匮乏看海权观教育的迫切性

先举个韩日对海洋意识的例子:韩国著名的“独岛光荣”事件值得我们深思。韩日之间有一个小岛,长不过200米,全是礁石,不生草木。韩国人称之为独岛,日本人命名为竹岛。这个小岛在韩日关系中的地位,恰如中日之间的。二战前,日本占有该岛。独立之后的韩国宣布对该岛拥有。1953年5月,日本右翼人士趁韩国正为朝鲜战争所困之时,登上了这无人的小岛,修建起了标志物。而韩国人是怎么做的呢?在日本人登上独岛之后,一个23岁的韩国青年洪淳七趁战争期间枪支管理不严,通过非法手段采购了一批枪支,召集了几个热血青年,渡海登上了独岛,赶走了日本人,在岛上升

起了第一面韩国国旗。

在那之后,洪淳七靠着一杆步枪,独自一人守卫独岛三年零八个月之久。在他的日记里,记载着无数次和日本舰艇、渔船对峙的记录。后来,韩国政府彻底从战争中脱身出来,派出海上警察完成了对独岛的控制,洪淳七才结束了神圣的“守护国土大业”。但韩国政府没有惩罚他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也没罪责他私买枪支,反而颁发勋章,表扬他的爱国行为。目前,韩国军队已牢牢控制了这个小岛。韩国在独岛常年派驻34名警察,同时配置了驱逐舰,快艇、直升机,随时戒备日本渔船和海军舰艇的侵犯,令日本船只不敢轻易越过雷池一步。日本人除了口头抗议,别无他法。韩国青年洪淳七,一个人一杆枪登上“独岛”赶走日本人,插上国旗,一守就是三年多,最终在个人的努力和全民的呼声中,韩国政府出兵收复管理,这是全民海洋意识的体现,对国家海洋维护的意识。

日本政府的海洋意识教育更是一种自上而下提高的典范,前面的3.4节(实行海上囤田战略)已提到,日本对位于东京以南千余公里外海洋中一个名叫冲之鸟礁的地方,却是“精心打造”,投资700多万美元用来在此礁人工养殖珊瑚,企图以此来宣布,为其开发附近丰富的海洋资源提供方便。

再看我们的祖国,因人们长期围绕“黄山、黄河”生活养家,沿着“长江、长城”糊口养育,对陆地文化的感情根深蒂固,对海洋的感情直到今天还是那么的浅薄,以致于深表遗憾!据报道,共青团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而不知道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许多大学生更不知道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有高知识文化水平的大学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文化水平相对低的群众了。在中小学初级的地理历史教材中对中国海洋历史地理的讲述是少之又少,而上面中国的版图描绘,只是以陆地疆域为主,而我们管辖的海洋呢?在日常生活中,海洋文化意识的缺失更是屡见不鲜,中国跨世纪的标志性工程——北京“中国世纪坛”,为了展示中国的疆界,就用760块方砖组成代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居然只字没提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海市“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的历代中外名人雕像,其中有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却没有当年盛极世界的明朝舰队统帅郑和下西洋,这些海洋文化意识的现状多么让国人触目惊心、心急如焚啊!

美国海洋战略家马汉在《海权论》中说过,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发展,将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海洋文化的建设,海洋意识观念的强弱。是的,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开放型文化。它是千百年来沿海人民顶狂风、战恶浪、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敢于冒险的精神的结晶。海洋文化在任何时代都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先进文化,海洋文化较之于内陆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外向性、多远性、兼容性、冒险性、开拓性和进取性。

3 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海权观教育的手段、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更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在这进程中,维护自己的海洋、捍卫领土完整是首先要完成的任务,而来自海洋方面的挑战包括、问题、南中国海问题构成了中国所面临的最棘手的几个问题。[3]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个民族海洋文化观,培养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3.1海洋国土知识在中小学课本中占重要位置

今天要解决海洋教育和宣传问题,就应该大力宣传海洋国土观念,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把人们根深蒂固的大陆意识尽快转移到现代海洋意识上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海洋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的教材中应增加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的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幼小心灵中迅速植下一颗绿色的海洋心,将中国的版图面积=960万平方公里+300万平方公里的概念牢牢固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溶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

nbsp; 当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严峻,,我们的“三海”即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与周边国存在争端,面临着海岛归属、海域划界争议、海洋资源争端、海上通道安全、、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等一系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挑战,有些问题,经过我们努力可以在我们这一代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看来只有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加以解决。因此,这些海洋意识与中国的海权现状应该如实的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海洋国土知识在小学课本中应占重要位置。这一点日本就做得比我们好,他们的海洋意识比我们国人强。

建议在中学课本里,在《中学地理》中开设专门的课程《中国海洋与海洋权益概论》。

3.2各级政府进行海洋观教育时建议向青岛市政府学习

要解决海洋教育和宣传问题,就需要党和政府立法来加以推动。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正进入全面开发海洋的新时代。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海洋大国中名列第5位。目前,中国有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然而,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保证国家安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与南海周边的越南、菲律宾相比也有不小的距离(如越南政府鼓励渔民到我南海诸岛海域捕鱼,实行“三免”的富民政策,即三年内免征资源税、免营业税、免个人所得税)。

近几年来我国各沿海省市政府相继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宣传,让人最为欣喜的是青岛的以海洋为主题的综合性的海上教育基地开工,为我国在海洋文化、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科技、海洋军事方面进行全面的展示和教育提供了平台,这对我国海洋意识的培养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我国沿海地区,对国民进行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方面的教育建议要以青岛市政府为榜样,掀起海洋观教育的热潮。青岛市为了增强公民的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观的教育,在中国海洋大学早已设立了青少年“海洋观全国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海军还送一艘军舰给教育基地,军政携手,共为市民积极营造海洋文化的氛围,承担起“加强全民族海洋观教育”的重任。“海洋观教育基地”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1)海洋国土与海洋权益;(2)中国海洋近现史;(3)海洋意识与海洋强国;(4)海军博物馆(在军舰上);(5)海洋资源与海洋科学;(6)人类与海洋美好的未来。[4]各级(省、市、县、镇)政府都要建立海洋观教育的基地和场所,建设海洋公园,各中小学每年组织去教育基地,免费到海洋公园参观学习,把这项工作设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

3.3教育部门在海洋观教育方面大有作为

海洋既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源头,又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在当今海洋竞争的时代,如果不能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我们的国家利益就会受到重大损失,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制约。海洋权益包括国家的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海洋权利属于国家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权利,主要指沿海国对领海和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在公海和国际海底的各项自由和权利。国家的海洋利益是综合性的,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等。[5]要解决海洋教育和宣传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大有作为。关于海洋知识的题目要作为每年高考试题、硕士和博士生考试的必考题,高等学校都要开设《海洋科学导论》公选课,沿海地区的高校要开设海洋知识的必修课,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目,海洋知识类的题不可或缺,就是各类晋升职称和职务的考试,也要有海洋知识类的题目。只有这样,把平时教育与关键考试结合起来,海洋观教育工作就会大大推进,国民的海洋意识就会大大增强。

3.4要解决海洋教育和宣传问题,各级党、团组织将可以大显身手

2011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在视察广东海洋大学时说,海洋产业在广东是非常有前景的!广东省陆地面积不到17.8万平方公里,而海洋面积有41.9万平方公里。总体上讲,陆地开发过度,海洋开发不够。所以,面对新的世纪,海洋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海洋

产业是一个战略性产业。海洋大学的事业是最有前景的事业。要向全社会普及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识。做好海洋科普工作,让大家知道海洋里有什么,如何利用海洋,新世纪海洋开发对缓解陆地压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何意义,让大家都来注意海洋里的学问。[6]这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发展海洋产业与加强海洋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正在采取行动将其落实到实处。

团中央和各级党、团组织可以利用组织生活,广泛开展海洋知识竞赛活动和海洋知识辩论活动,可以利用暑假,组织优秀团员青年去南海诸岛参观旅游、夏令营活动,各市、县政府可以组织优秀干部、职工不是出国而是去南海诸岛考察。这一点既是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又是一次海洋意识的培训,对推动全民国防海洋意识十分必要。

我国一年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竟然接近3000亿元,如果能作为国家意志与行为,把一部分公务员出国变为去南海诸岛免费旅游,在原来出国的3000亿元中节约1000亿元,用于补贴给去南海诸岛的飞机、船用汽油费,那么,我国国民的海洋国土、海洋文化教育将大幅度提升,建设海洋强国之路将会提前完成。

3.5要解决海洋教育和宣传问题,新闻媒体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我们迈入21世纪海洋世纪的时候,面对相对落后和薄弱的思想和观念意识,那么我们就需要我们海洋文化来阐释海洋世界新的理念,引导社会舆论和人民重新认识,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观。当今世界各个海上强国都有着其特有的海洋文化,比如英国、法国、美国,其海洋力量之所以强大是来自于其传统海洋文化的竞争决定了他们海洋发展的方向,形成新的海洋意识,海洋观念,使他们屹立于世界海洋强国之颠。

新闻媒体有传递信息功能,影响舆论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志就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一定要发挥新闻媒体在海洋文化和海洋国土教育方面所起到的宣传教育作用,把我们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运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实事求是地通过事实,来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

办好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和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评选与挂牌等相关活动。支持沿海各地业已形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海洋宣传节庆、论坛活动。加强海洋宣传工作队伍和工作机制建设。逐步打造一支专业化、固定化的宣传工作队伍。[7]

3.6军民携手走向深蓝色的海洋

海洋教育论文范文3

海洋经济教育是一种“特点突出”的教育,像对大海之神往那样,我们对海洋经济教育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深情.所谓海洋教育,通俗的说就是和海洋、航运有关的教育.其中内容有很多,有工程技术方面,也有科学理论方面.这里不准备泛泛讨论海洋教育的一般特点及其特殊性,而是针对海洋教育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结合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谈点个人的一些思考,期望有助于推动我国海洋经济教育的开展,进而有助于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崛起.

1海洋与经济的关系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远远流长.人类是从水里走出来的,而水则来源于大海.海无疑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而且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是源自海洋的.由此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都是来自海洋.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依赖自然,同样也依赖海洋.在人类与海洋这个基本关系的基础上,人类走上了自己的演化发展及变迁之路.人类作为自然链条上的一个有机环节,在发展演化中成就自己也成就自然.当人类逐渐清楚并把自己和自然分开的时候,人类的主体性和目的性随之产生.为了主体性和目的性的缘故,人类的经济生活变得日益重要.经济由此成为人类谋取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当经济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的时候,人类依靠经济生活.但人类依然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依然要一定程度上依赖自然.人类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对自然的利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自身的发展上,而且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对自然的利用程度和自身发展程度相互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关系,人类不断面对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协调,以形成良性互动———当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程度高的时候,自然给人类以更大的回报;当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程度高的时候,人类自身发展程度就高,并且具有更强的能力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人类获取更大的发展.

在人与人的关系发展中,人类从部落、民族,到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构成部分,且都有自己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并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性和主体性而相互利用或博弈,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人类要取得更好的发展,既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这是人类社会性在经济生活中的集中体现,且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和谐程度反映人类社会的和谐程度.人类就是在人类的和谐程度不一的各种状态下逐渐走到今天的.竞争与合作需要平台,最大的平台就是自然,海洋亦是这样的平台之一.海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平台,以至于今天人类的不同部分对这个平台还相对缺乏认识(主要是内陆国家和民族).特别对中国来说,如何认识海洋这个平台,体现我们对海与经济的理解把握程度.总的来说,我们还没有完全把海看作我们生产和发展的生命线,对海洋的认识差距还很大,我们的努力还很不够[1].

人类具有经济扩张的本性,所以人类的舞台或平台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总是狭小的,就像经济学中的稀缺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已获取的东西相对于自己的欲望来说总是不足的.人类的贪婪是无限的,体现在各种平台上.无论哪个平台,作为战场,总有得意者和失意者,也有东山再起以及大意失荆州.都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对于特殊的主体来说,谋求得意以及为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千方百计.自然包括海洋成为人类博弈的战场,人类不同部分之间以及不同部分与人类整体的主体性不断形成各种各样的冲突.海洋平台成为人类不同部分的角斗场由来已久[2].所谓不同部分,主要以部落、民族以及国家的形式进行的.人类各不同部分与海洋的联系各不相同,程度千差万别.但无论差别有多大,一定的联系总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和海洋联系的程度与其自身的强大程度存在正比例的关系.特别是近代国家产生以后,多大程度上征服海洋,也就能够多大程度上征服世界.这就是海洋与经济的直接关系.

2海洋教育与发展经济

征服海洋需要海洋知识,丰富海洋知识需要海洋教育.因此海洋教育是各种教育形式构成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当今世界各国对海洋教育十分重视,把海洋教育放在极为特殊的地位,充分发挥海洋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使教育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也使经济的视野更加开阔.反思我国的海洋教育,差距相当明显.我国的海洋教育有3个因素起了决定性的用.一是国情的影响.国情包含历史、现实以及其他很多内容;二是近代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关于海洋教育的作用,不能不加以考虑;三是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选择,决定了中国海洋教育的内容和框架.目前我国海洋教育的差距主要有:1)思想认识方面的差距.2)海洋观念、理念及意识的差距.3)海洋管理控制方面的差距.4)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差距.5)海洋研究考察方面的差距.6)航运经济实力方面的差距.7)造船产业核心能力的差距.8)港口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差距.9)航洋舰队巡航能力方面的差距.等等.所以,我们海洋能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明显的且影响是深刻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中华民族要崛起,没有海洋经济实力的崛起,使难以想象的.虽然我们主张和谐世界,但也使需要强大的实力来保障的.海洋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话题.海洋对人类具有有特殊的重要性,因而海洋教育也必然有与之相应的特殊性.首先,驯服海洋是人类生产力的标志,是人类开拓新生存空间的需要.其次,通过海洋能够获得局限于自己生活的范围所没有的东西,无论是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第三,通过海洋获得较好的发展条件,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第四,对海洋的认识以及关于海洋的教育需要特殊的努力[3].我国海洋教育相对落后,也是我国海洋产业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历史上的中国虽然曾经是航海大国,但由于运用方式方法的行政主导性,造成了巨大的航海能力与没有获得相应的海洋利益的巨大反差.近代西方海洋大国伴随资本主义的崛起,却日益衰落以至于不仅海洋里已无法保护甚至陆上利益也遭受侵犯,这就是中华民族近代的主要屈辱,使我们自己永远都不应该忘记的[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让中国站立起来,百年的屈辱逐渐隐身远去.但与世界其它民族相比较来看,相应的海洋能力并没有完全因此恢复起来.在海洋权益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就是鲜明的例证.但我们毕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以一个真正海洋大国的形象,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p#分页标题#e#

3推进我国海洋经济教育的几点思考

既然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如此密切,既然海洋教育与发展经济又如此重要的联系.因此,发展海洋经济教育就是非常重要了.但是,我国的海洋经济教育,依然还存在的某些困扰或束缚,对中国经济崛起作用还相当有限,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加以化解.海洋经济教育涉及内容很多,首先,从目的性或达成经济的手段来考虑,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洋本身作为对象,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主要体现为海洋和开发的研究,是人类陆地活动在海洋空间的延伸;另一类则把海洋作为提升人类利益的手段,把海洋的研究和这个人类的研究结合起来,从造福于人类整体的角度开发和利用海洋.可以进一步说明的是,前一类是把海洋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后一类则不局限于海洋本身.其次,从我们自己所面对的实际出发进行海洋经济教育.

首先必须弄清楚我们面对的实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实际,这个实际与海洋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都与海洋紧密相关.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实力,体现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关海洋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实力的权重,在整个综合国力当中占有更为关键的地位.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有关海洋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崛起,与之相适应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崛起,也必然体现在中国有关海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的崛起.

海洋教育论文范文4

广泛开展东海区域岛屿文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地处东海、熟悉舟山群岛的优势,对浙江及舟山海洋文化开发多方面研究,广泛整理东海区域海洋文化资料,准确把握海岛海洋文化特点,尤其是探索浙江海洋文化发展轨迹、深入研究海岛民俗、积极发掘海洋文化资源等,取得了一批成果。柳和勇教授承担了“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说”及“浙江海洋文化发展轨迹”等省级课题,海洋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地域海洋文化的力作《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和《浙山越水普陀潮》《慈航慧炬化丝路》《吴方言与东海文化》等著作。

海洋文化研究所外聘特约的专家,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如方长生主编的《海洋文化研究丛书》内容广,影响大;金涛撰写的《舟山龙文化》和《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内容丰富,颇受学界关注;还有《舟山渔业史话》史料丰厚,广受好评。《普陀山史话》和《舟山民俗大观》资料齐全,研究深入。

开展海洋渔、盐文化研究。侧重于对渔歌、渔业和盐业民俗及渔业文化史方面的研究,承担了“浙江渔业史”“岱山东沙古渔镇史”“浙江盐业民俗研究”和“浙江渔俗文化的语言学研究”等省级课题,并协助浙江省渔业局完成了“浙江省振兴渔文化工程对策研究”报告,发表了《舟山群岛渔渗的语言特色与文化内涵》《东海渔歌语言的韵律美》《浙江盐业民俗初探》和《我国非物质海洋渔捕文化资源的价值研究》等文章,其中不少文章都是我国对某一方面海洋文化研究的开拓之作,有一定影响。

开展海岛历史文化的研究。主要开展海岛历史文化著作整理及研究。张方淌凇⒊碳毯旖淌诤驼惭窃敖淌诘确直鸪械A恕啊端目馊书》中的舟山历史文化研究资源汇编”“黄以周著作整理”“黄式三集”等省级课题,韩伟表教授承担了“金性尧著作整理”省级课题。

侧重海洋文学研究和创作,涌现出一批海洋文学作品。王学渊教授出版了《远去的帆影》诗集,倪浓水教授创作了《蚂蚁荡漾》《开一扇门,望见观音》等海洋小说、散文,其中《蚂蚁荡漾》获2002年全国海洋文学大赛二等奖。李松岳副教授创作《沙器》《大海作证》和《内心的尺度》等海洋诗歌和散文,《内心的尺度》获2007年舟山市“五个一工程奖”。海洋文化研究所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古代海洋文学作品选》,承担了“中国古代海洋小说和文化”和“中国海洋文学研究――以浙江为焦点”等省级课题,发表了《西北和东海:“精卫填海”里的南北文化隐喻》《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中“人鱼”叙事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蕴涵》和《中国海洋诗歌的审美高度》等海洋文学研究文章。

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海洋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形成具有丰富海洋文化内涵的办学特色,撰写海洋文化教材,开设“海洋文化概论”课题;经常性地举办海洋文化讲座,普及海洋文化知识,提高海洋文化基础理论修养;支持学生办好海洋文化研究会社团,组织学生参与海洋文化田野调查;积极探索海洋文化特色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的相互促进;鼓励学生开展海洋文学创作和海洋文化研究,支持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舟山市系列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增加海洋文化的具体感受。2002年以来,人文学院学生发表海洋文学题材作品近60篇,撰写海洋文化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5篇有关渔民画的论文收入《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篇文章收入《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研讨会论文集》;还撰写了18篇有关海岛海洋文化的调查报告。周凤平等同学创作的海洋文学作品入选《人民文学》主办的中国校园文学新人优秀作品选。徐方成同学毕业后因创办海洋文化旅游企业而被评为“首届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之星”。

海洋教育论文范文5

>> 中国海洋人才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新时期海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思考 基于人与组织匹配视角下的员工管理研究 人与组织匹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人与组织匹配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海洋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相匹配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教师成长与发展研究 我国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基于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基于项目驱动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基于人与组织匹配开展招聘活动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机关党组织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途径的研究 人--组织匹配研究综述 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组织匹配的新员工社会化研究 基于海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大学精神融入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证券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魏婷,李双建,于保华:《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第11期.

[4]国家海洋局:《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zwgk/gjhyjwj/rsglypx/201211/P020121128603537963803.doc.

[5]全永波:《海洋管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第226至228页.

[6]参见国家海洋局:《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王萌萌:《宁波海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载《三江论坛》2011年第2期.

[8]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第62页.

[9]潘爱珍:《地方高校海洋人才培养: 现状、问题与对策》,载《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0]王琪,王璇:《我国海洋教育在海洋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及对策》,载《科学与管理》2011年第3期.

[11]《加强海洋人才培训是战略问题》,《科学时报》2010年3月19日第二版.

[12]潘爱珍:《地方高校海洋人才培养: 现状、问题与对策》,载《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3]钟凯凯,应业炬:《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考》,载《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第11期.

[14]王璇,刘小杰:《我国海洋储备人才队伍的现状_问题及完善对策》,载《中国渔业经济》2012年第5期.

[15]潘爱珍,苗振清:《浙江省海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载《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第11期.

[16]王璇,刘小杰:《我国海洋储备人才队伍的现状_问题及完善对策》,载《中国渔业经济》2012年第5期.

[17]潘爱珍:《地方高校海洋人才培养: 现状、问题与对策》,载《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8]于永芳,刘常青:《论蓝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载《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32期.

[19]王远毅:《我国远洋高级船员短缺成因分析及对策》,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8期.

[20]王萍:《人与组织匹配的理论与方法》,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1页.

[21]林年冬:《浅议广东省海洋经济与海洋高等教育的互动发展》,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年第2期.

[22]游家胜:《浙江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中的结构性问题探讨》,载《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3期.

[23]刘卫国:《使命、特色与高校党的建设――兼论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载《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4]袁路,安立龙,林年冬:《多类型立体化海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载《中国农业教育》2011年第3期.

海洋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海洋科技人力资源 教育开发 激励机制

21世纪,海洋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然而,科技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海洋科技、海洋经济乃至海洋社会的很多方面都面临着更加明显的国际化竞争: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从根本上说,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海洋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海洋人才的培养。要想在这场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把教育开发科技人力资源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在介绍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与激励机制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过程中激励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学术激励机制、环境激励机制、感情激励机制、分配激励机制等措施以加大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力度,进而提出推进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经济振兴的结论与建议。

一、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与激励机制的概念

1.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界定

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是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从事海洋科技活动和为海洋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特殊群体,海洋科技人力资源不仅具有再生性、周期性、增值性等人力资源的共性,而且具有高智力性、高创新性、高流动性等特殊性。海洋科技人力资源在我国海洋科技统计中主要是指“科学家、工程师”和一般“科技人员”。科技活动的本质在于创新,海洋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是创新性很强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海洋领域最重要的创新源之一。

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是其他各项条件开展和建设的基础,海洋科技人力资源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教育开发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是提高海洋劳动生产率的核心,是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那么,如何理解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呢?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是一种对每个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每种素质最大限度地促进、改进与提高”的过程,它的对象既可以是海洋领域的所有科技工作者,也可以是特定海洋单位或组织的相关科技工作者。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发掘海洋科技工作者个人潜能,全面提高其素质,通过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合理利用每位科技工作者的劳动能力,来达到提高海洋科技组织、单位的人力资源质量,优化海洋科技人力资源结构,从而使整个海洋行业、海洋科研组织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激励机制的理解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其成员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鼓励人充分发挥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行为的结果,也可能遭到挫折,追求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激励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建立在满足个人某种需求期望的基础之上。

从形式上讲,激励机制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或称自我激励),内在激励是指个人通过给自己设定目标,激发成就感和事业感,进而激励自己努力工作来实现。行为科学理论认为,推动人的行为发生的动力因素有三个,即行为者的需要、行为动机、既定的任务和目标。所谓动力,是指一系列促使我们做某事的力量,动力是内在的,是存在于人们内心世界的东西,但人们的动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动力的外界因素称为外在激励。按激励持续的时间可分为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按激励的类型可分为物资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因为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对象是具有高智商的科技人才,因此,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中的激励机制具体表现为四方面的内容:分配激励机制、环境激励机制、学术激励机制和感情激励机制。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进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必要性

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虽由传统的海洋人事管理发展而来,但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海洋人事管理的界限,在许多方向进行了创新。激励机制的引入即为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活动的创新点。

1.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观念的更新需要激励机制

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对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假设已经由传统海洋人事管理中“社会人”转变为“文化人”和“经济人”。只有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将传统海洋人事管理中视为成本负担的海洋科技工作者真正转变为有价值的海洋科技人力资源,通过激励机制使“文化人”和“经济人”产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潜在利润,从而使传统的海洋人事管理这一行政事务管理部门演变为生产效益部门――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部门。

2.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目标的明确需要激励机制

传统海洋人事管理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组织目标,而市场经济具有个人或组织利益格局明晰化的作用,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在充分考虑到每个海洋科技工作者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海洋科技组织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因此,必须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怎样使某人愉快地为组织做某事”,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中发展个人的重要性,这样既达到了组织目标,又实现了海洋科技工作者个人的发展。

3.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内容的日益丰富需要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海洋人事管理单纯地执行“进、管、出”的职能已经不能满足海洋科技组织对日益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已经成为海洋科技机构人事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趋势。只有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海洋科技人力资源的取得、教育、开发、利用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开发与管理,才能实现海洋科技组织的目标。

4.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方法的科学化需要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以为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与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在海洋科技创新周期变短和市场经济机制日益深化的条件下,海洋科技人力资源由原来的被动型管理转变为主动型开发,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只有建立积极可行的激励机制才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海洋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过程中激励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动机与需要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形成了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等为代表的内容型激励理论和以“期望论”、“归因论”、“强化论”和“公平论”等为代表的过程型激励理论。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激励理论,它们都具有这一共同点: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激励和得到来自同事、朋友、团体、组织等方面的激励。实践证明,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过程中激励机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工作的特点、组织的特性、海洋科技工作者价值实现和发展潜能的需要、物质待遇、领导的特征、团队特性等六个方面:

1.工作特点方面

具体化的工作目标可以使海洋科技工作者预期自己行为的目的和结果,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海洋科技工作者自我控制的程度;如果工作目标设定超出海洋科技工作者个人的能力水平,则会令海洋科技工作者产生挫折感,丧失信心;如果过于简单,又会缺乏挑战性;过于频繁的变动工作,会使个体总是对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处于一种陌生的状态,总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不利于海洋科技工作者完全放松的投入工作;工作性质社会地位较高,如大学教授,使海洋科技工作者感觉自己更为优秀,对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动机有促进作用;海洋科技工作者能从事相对较完整的工作,而不是某一阶段的工作能够使其得到工作的反馈结果,对工作的结果产生更大的责任感;丰富的工作内容可以保持海洋科技工作者对工作的新鲜感,激发海洋科技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而不至于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如果与个人道德标准不相符合也会降低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动机;工作能够带给海洋科技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可以使海洋科技工作者更为负责地工作。技能的多样性,工作中要求多种技能,而非单一技能,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各项能力。

2.组织特性方面

海洋科研单位如果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海洋科技工作者是一种激励,海洋科技工作者以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为荣,认为自己比在普通企业中工作的海洋科技工作者更为优秀;官僚性的组织结构不利于海洋科技工作者及时反映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不利于培养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但过于松散的组织结构可能会导致对海洋科技工作者管理上的失控,不利于激励海洋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公司的文化如果与个人的特点不相适合,会对员工激励产生不良作用;层级过多,容易造成官僚作风,压制个人的创造力,但层级过少,会使海洋科技工作者晋升的机会减少;过于繁杂的规定和严格的管制会使个体产生压抑感,而缺乏必要的规定和管制又会导致海洋科技工作者过于懈怠,应建立管理严谨、强调个人服从集体的海洋文化。

3.价值实现和发展潜能方面

现有工作能否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潜能,对于有较高学历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尤其重要。当海洋科技工作者有较高的收入后,往往会考虑从事的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是否真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根据海洋科技工作者能力、兴趣、人格等方面的因素,结合组织的需要,为海洋科技工作者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海洋科技工作者对于自己的将来有比较明确的期望,激励海洋科技工作者向这个方面努力。

4.物质待遇方面

工作所提供的薪酬、福利、住房补贴等对于海洋科技工作者无疑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也是过去企业关注的重点。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过分注重物质待遇的数量,而没有使考核管理、薪酬分配、晋升制度等做到客观和公平,未能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5.领导特性方面

有的人喜欢命令式的领导方式,而有的人则更喜欢领导对工作给予支持和指导;一定程度的参与决策可以提高海洋科技工作者工作的责任感和努力程度;海洋科技工作者与主管之间良好的关系对于保持海洋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心态有重要作用;高素质的领导者往往更有个人魅力,更容易让海洋科技工作者服从;通过定期召开海洋科技工作者家属联谊会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获得海洋科技工作者家属对海洋科技工作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实行弹性工资制等方式可以帮助海洋科技工作者放松紧张情绪,缓解工作压力。

6.团队特性方面

研究团队是组织运作重要的基本单位,大部分的科研工作任务都需要研究团队的努力才实现,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离不开研究团队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团队的特性对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动机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团队沟通可以给海洋科技工作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使海洋科技工作者对自己的贡献和应起到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满足海洋科技工作者对归属和爱的需要,使海洋科技工作者处于一种积极的工作心态。应当避免海洋科技工作者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处理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无法全然投入工作。

四、加大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海洋科研机构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学术激励机制、环境激励机制、感情激励机制、分配激励机制等措施以加大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力度,从而推进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振兴。

1.建立学术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的海洋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确定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二是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因为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打破目前海洋院所的固步自封、避免近亲繁殖、为不同的学术流派互相交融、产生新的学术观点、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所以,应建立完善的学术交流机制。三是建立科研基金资助机制,设立海洋专项科研基金用于资助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工作,并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四是建立业务培训提高机制,为海洋科技人员制定出知识更新计划,在一定的周期内使科技人员能够得到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机会。

2.建立环境激励机制

一是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为海洋科技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使科技人员能持续贡献知识、智慧和才能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海洋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二是建立长远的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机制,重视科技人员的事业需求和发展需求,制定长远的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计划,通过满足科技人员自我发展需要,激发其工作成就感、事业心,培养科技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使他们更自觉、更长久地投身于科研工作,逐步实现其自我发展目标。

3.建立感情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海洋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的沟通机制,改目前的“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减少间接沟通,扩大直接沟通,广开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改进沟通方法,使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相互明白沟通的目的,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二是建立为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提供服务的后勤保障机制,不仅为科技人员的科技活动提供后勤保障,而且为科技人员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提供后勤保障。

4.建立分配激励机制

分配激励机制属于物质因素激励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和优惠政策,肯定科技人员的科技贡献,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实现管理高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人才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石。海洋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要始终贴近海洋事业发展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建立海洋科技人才结构调整与海洋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动态机制。从国家层次上进行海洋科技人力资源规划,以整个海洋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不同领域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海洋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使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各级政府要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兴海工程,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着力提高海洋科技的整体实力,为实现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石淼,刘思伯.海运强国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发展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7-120

[2]朱浩.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若干问题与管理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