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保意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海洋环保意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海洋环保意识

海洋环保意识范文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海洋化学;创新教育

21世纪,海洋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海洋科学教育对于新时代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1]。为了加强海洋科学教育,实现涉海高校涉海专业中海洋化学方向学生具备海洋科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坚实基础,突出涉海高校海洋特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定位,近年来,我们学校在海洋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2]。由于海洋科学是兼具开放性、融合性、交叉性的学科,不少认识和理论会随着海洋调查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对于海洋化学教学,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3],从而最终实现创新教育。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互动开放的平台,为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开阔视野提供了良好机会。然而,目前在高校社会实践中不仅有“走形式”“拍照片”等只停留在表面,并未引起广大学生深入思考的现象存在,甚至还有个别学校存在“假实践”“乱调研”的现象[4]。同时,我国自2007年1月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以来,尽管不少大学宣称要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然而在创新教育实施的主战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中,沿用传统的教育培养方式、不注重教学方法和模式创新、忽视教育内容更新、仍然使用旧的人才评价方式等现象依然很突出[5]。这不仅导致学校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浪费,制约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也无法使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丰富和提高,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海洋化学学科教学特点,优化设计海洋化学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创新教育在涉海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涉海类高等院校社会实践水平、促进海洋化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海洋化学学科特征分析

首先,海洋化学在海洋科学中是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海水及海洋环境中的化学问题。学习该课程能使学生了解海洋化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使学生掌握运用化学基本定律及其分析手段在海洋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的基本认识和方法解决海洋环境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6]。同时,海洋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将海洋科学与化学相结合,利用化学中的各种方法与手段去研究海洋中的相关内容[7]。一方面,从海洋科学角度分析,它要求通过现场调查实验来获取研究对象(水体、沉积物、浮游生物等);另一方面,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它是基于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性教学去验证和解决海洋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它既需要现场观测,也需要实验室分析检测。海水分析化学实验是海洋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海水中各种组分的分析方法的科学,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客观掌握海洋化学主要基础调查项目的样品采集、处理、贮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8],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学习和就业打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基础。然而,目前海洋化学的实验存在教学内容设置过于老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教育等问题[9],难以实现海洋化学的教学目标。在众多的国际海洋研究项目中,海洋化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0]。围绕当前海洋环境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聚焦海洋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结合学生专业实践是海洋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全力建设美丽中国,海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贴近我国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现实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通过社会实践将海洋化学主要学习内容合理贯穿创新教育教学过程。在海洋化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协同育人的重中之重,其野外综合实验在协同育人平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科学综合实验要把握新时代精神和现实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进行理念、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与完善。通过野外综合实践的训练,激发学生对海洋化学的学习热情,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他们对海洋科学专业的理解与热爱,也能够开阔其视野,增强其应对困难与挑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更为其今后适应社会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11]。因此,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短期教学,激发学生对海洋化学兴趣,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海洋化学实验内容,选择区域海洋实际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进行实践探讨,是海洋化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向。

二、目前高校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独特的教育角色,是提高大学生实践素质的主阵地,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走向社会的过渡,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12]。社会实践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或校外参加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明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13]。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14]。这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兴趣,调动潜在的创造力,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主动积累相关实践经验,转变就业期望和观念,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5]。然而,有研究证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实施效果并不乐观,实施体系尚不健全[16],从而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偏离了社会实践目的,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变质”。一些大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实践活动是学校强加于学生的“负担”,对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积极,甚至消极应对学校布置的实践活动任务[17]。目前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广阔的校外资源为依托,以校外调查性实践活动、服务性实践活动、生产性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生—社会”互动为主要互动关系,以学生的社会化实践为主导,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社会平台的基本类型[18]。但如何更好地优化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2012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因此,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合理、协同创新育人、尊重大学生实践主体地位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当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依托社会实践平台,协同学校特色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激发特色专业知识学习热情,并能使其初步认识以后就业去向和岗位,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更好融入社会,提高就业能力。

三、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海洋化学创新教育模式

综合考虑社会实践面临的上述实际问题、海洋化学学科特点与热点和学校自身海洋特色教育,优化设计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海洋化学创新教育模式(图1)。图中,在海洋特色教育中,主要包括海水水质实地调查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市民调查问卷;在专业社会教育中,以环境保护局为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专业实验教育中,主要包括实验室水质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三个模块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广东海洋大学“美丽湛江实践团”以海水水质实地调查与市民问卷、环保部门实地调研与专业学习、实验室水质实验与数据分析三种形式,坚持务实实践,彰显海洋特色,助力湛江市近海浴场水质环境保护,分别到渔港公园、金沙湾、东海岛、湛江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湛江市环保局进行广东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模块一模块一:海洋特色教育——海洋水质实地调查与市民调查问卷

在海洋特色教育中,我们以湛江湾海水浴场水质调查和调查湛江市民的海洋环保意识为主要内容,不仅使公众增长了海洋环保知识,也便于学生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海洋环保活动。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1.市民对于海洋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2.市民的海洋环保意识程度;3.市民对附近海域环境卫生的看法;4.市民对改善当前海洋环境,认为较为重要的一些措施;5.市民对提高海洋环保意识的建议。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海洋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认知有待提高,绝大部分人具有较高的海洋环保意识,认为海洋保护活动非常重要,保护海洋人人有责。但是,参加过相关海洋环保公益活动的人很少,对此学生团队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海洋环保公益活动的宣传,增加相关活动,为想要参加这种活动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平台。大部分人表示所在城市的海水水质和海滩卫生情况一般,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海洋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污染治理的监督、提高海洋环保技术水平、加大海洋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模块二模块二:专业社会教育——环保部门实地调研与专业学习

为了充分了解排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在相关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将知识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思想,社会调查实践团在2018年7月17日、20日分别走访了湛江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和湛江市环境保护局。在参观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环保部门负责人以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污水处理工艺原理及流程,指出了污水处理工艺、湛江市污水来源以及污水处理厂对近海海洋环境改善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与环保局进行座谈会的过程中,团队不仅与环保局的领导、专家进行了交流,而且成员们积极地根据在渔港公园浴场、金沙湾浴场、东海岛浴场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提出问题,并向专家、领导们如实反映了问卷调查中湛江市民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期望和建议。领导、专家们耐心地为学生们解答,并纠正了学生们的些许错误,学生也收获了课堂外的新知识。通过此次座谈会,学生们不仅了解到湛江市污染来源和构成,还深刻地意识到环境保护不能只靠政府,必须政民携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模块三模块三:专业实验教育——实验室水质实验与数据分析

应用化学专业设置了海洋化学方向的多门专业课程及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为了深化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们对广东省和湛江市近十几年的环境概况进行了整理,掌握了科学整理与分析文献的方法,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式。在海水样品的检测中,运用到所学的分光光度法,使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巩固了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并掌握了更多的专业实验知识。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中,学生做实验部分最能考验其在课堂中所学知识是否扎实,当然也巩固了其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根据教师所给比例计算出所用药品的实际用量然后自己动手配备试剂,这要求学生们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和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做实验过程中,学生深刻意识到将科研与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只有日积月累地锻炼自己动手能力,使其变成本能,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四、结语

海洋环保意识范文2

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环境治理;海洋生态文明

1海洋环境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以蕾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为开端,西方环境治理理论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这一期间,一些优秀的理论被世界各海洋大国广泛的应用到了本国的海洋环境治理中去。1982年通过了被认为是海洋法所有论述起点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7年首次明确提出并界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92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目前国际上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有诸如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在内的二十多家组织,有与海洋环境相关的二十多个国际性公约。同时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在海洋环境治理方面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如日本在21世纪初先后出台了《海洋基本法》《环境教育保护法》等。

1.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海洋环境治理起步较晚,相关理论以及概念界定的研究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尚未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具体的成就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海洋环保法律法规。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海洋环保法律为主体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海洋环保规划和政策为基础的,《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海洋环保行政法规为补充的,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海洋公约为协调的总的一整套海洋环境治理法律体系。二是海洋环保政府机构设置。随着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3月成立,我国通过部门整合这一方式将海洋环境管理趋于集中,并由生态环境部下设的海洋生态环境司承担着这一职能。三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目前我国海洋调查范围不仅从近岸拓展到四大洋和南北极,还研制出“山东舰”“天鲲号”“深海一号”等“国之重器”。综上,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海洋环境治理的研究侧重于以政府为主体的现状分析和路径选择,而世界海洋大国在海洋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2海洋环境治理的理论依据

2.1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西方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欧洲工厂生产的产品不足以被本地市场所容纳时,资本家便将视线转移到了海洋。但当时对于海洋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海洋运输和近海捕捞等方面,深海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仍然是空白状态。同时他们还指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在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无序、过度的开发利用资源,才会发生诸如伦敦毒雾之类的生态悲剧。

2.2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海洋生态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收回被侵占的海岛,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理念以应对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问题;同志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和谐海洋”“海洋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同志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他说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关于这一理论的内涵,国内学者的看法大多相同,他们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是对“和谐海洋”理论的拓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海洋方面的具体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他们还认为这一理论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将我国对于海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将海洋生物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人们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利益,更需要关注人类整体的利益和海洋的健康发展。要知道海洋环境治理是一个超越时空的问题,它需要全世界各国成员长久的联合起来,才能够战胜各种挑战。

3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3.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实践,也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一条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支撑。海洋代表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洋生物,还有人类以及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学会将海洋生态观和海洋利益观紧密结合,从地球生命的角度出发,重新均衡全面地去认识海洋,在实现人海合一的目标下,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断努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3.2海洋生态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整体较为稳定,呈现向好趋势发展,所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逐渐变好,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自然保护地和滨海湿地也都保持着稳定的健康状况。可是在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虽然目前全国入海河流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但是由于污染所引起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严峻、海洋垃圾较多、赤潮绿潮频发、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日益严重。其中,我们监测到的区域海洋垃圾中,无论是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还是海底垃圾的数量和密度都让人震惊不已。

3.3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去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占沿海地区的生产总值为17.1%。可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持续的动力。而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一旦由于人类过度排放污染物或者滥用海洋资源,将会使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受到破坏。同时由于海洋地理环境的封闭性、海洋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海水的流动性,会使得所受到的破坏难以短期内缓解,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进而影响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

4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4.1海洋环保法律体系和政府机构设置不完善。在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方面。目前现行法律中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虽然较多,却难以做到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缺乏对不同区域突发事件处理解决的方案,其操作性、适应性仍有不断提升的空间。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例,虽然历经一次修订和三次修正,为我国海洋环保提供宏观的法律指导,却不具备海洋环保基本法的地位。在处理海洋环保问题时,常因触碰到其他中央部委或省份利益而陷入尴尬局面。在海洋环保政府机构设置方面。当前我国在中央已经实现较为完备的海洋环保机构设置,但在具体执法的过程中却存在法律协调、执法标准和权限大小等问题,同时地方各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和执法机构的职权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4.2海洋环保组织参与程度较低。海洋环保组织作为一支日渐崛起的力量,一方面它有助于激发社会公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社会公众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从而参与到海洋环境治理中去;另一方面,它在政府政策制定、决策、执行、监督、评估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与世界海洋大国相比,我国海洋环保组织数量较少,参与海洋环境治理的程度较低,主要是因为:一是海洋环保组织的准入和管理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二是海洋环保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企业捐赠等,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三是海洋环保组织内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4.3国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根据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的研究显示,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总体偏弱。国民的海洋意识其中就包括环保这一方面,这与他们参加海洋环境治理的程度密切相关。若是国民的海洋环保意识得到提升,国民积极参与海洋环境治理,既能使民主原则得到贯彻,又能保证国家政策的行之有效。位列世界海洋大国之一的日本,国民较高的海洋环保意识与日本推进国民海洋教育的做法颇有联系。就当前我国而言,既没有通过立法的形式在社区、学校等领域加强国民的海洋环保教育,也没有设立海洋环境保护日鼓励国民参与。

5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

5.1完善海洋环保法律体系和政府机构设置。在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方面。未来我国政府要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论指导下,在宏观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确定未来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这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尽快出台能够贯彻整个法律法规体系的海洋基本法,加强对海洋的综合管理;也需要对现有涉海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提升法律的适用性和操作性,弥补相关领域的空白。在海洋环保政府机构设置方面。首先,需要完善地方海洋环保部门的机构设置,从而与中央形成有效的组织机构上下工作模式。中央政府的决策不仅需要地方海洋环保部门的支持,还需要他们将其落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地方海洋环保部门的支持和执行是海洋环境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其次,需要建立高级别的领导小组,在面临突发性环境问题或者涉及众多集体利益时,能够对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联合执法做到协调统一处理。

5.2拓宽海洋环保组织参与渠道。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简化登记注册流程或者是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海洋环保组织的登记、监督和管理,并以立法的形式赋予海洋环保组织参与海洋环境治理的权利和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其次,海洋环保组织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加强与大众传媒的联系,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宽资金获取渠道;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最后,海洋环保组织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培养高学历高技术的专业人才,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环保意识范文3

【关键词】地理;环保;教育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加强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荒漠化、雾霾、水土流失、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我们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也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已经被证明了的错误道路。面对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这一现实,我国政府积极面对,直面环境问题。早在1994年国家《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更是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些列的措施将生态环境的价值提升到了关乎文明兴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高度。经过大力整治,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呈改善态势。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需要我们持续的去关注,去身体力行的保护,需要将环保的种子植入每个人的脑海深处,需要将环保的行为纳入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这就突出了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一线高中地理教师,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教育,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保教育现状分析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环境教育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九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6的中心主旨为环境保护,对培养现代公民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当代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无独有偶,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和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与精神境界”。在核心素养中,强调了人地协调观,它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学生,也是将成为面对21世纪,成为和谐世界建设者的公民的必备素质。随着人们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也随着“高考”这一指向标向环保的倾斜,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环保教育也越发的重视。在人教版教材中,从必修一中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学习,到必修二中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解读,还有必修三区域发展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及解决方法的学习,再加上选修6《环境保护》中对各种环境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学习,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将贯穿始终。这对于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人地和谐的基本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体现了高中地理教学在环保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加强环保教育

海洋环保意识范文4

关键词: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效率

0引言

作为海洋工程建设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项目管理的意义重大,对其建造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都有着直接影响。现阶段,国内外关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国在该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而要想确保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就必须要与其现阶段的实际管理情况相结合,对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

1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有着较高的技术标准

一直以来,在我国战略性发展计划当中,海洋产业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家以及相关部门为了从根本上增强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使其管理水平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大多数时候海洋工程的建造实施都需要在海上来完成,所以建造质量受天气、环境温度等方面影响较为严重,为了更好地面对这复杂的工作环境,建造标准要求较高。因此,建造者自身管理经验必须要丰富,同时还要精于计算,对细节方面要尤其注意。另外,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被应用于海洋管理工程当中,为了从根本上确保海洋工程的技术含量,作为海洋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必须要不断学习新型科技技术和管理知识。再者,因为海洋工程的特殊性,危险系数较高,再加上工期的原因,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还必须针对产品特点制定出风险源辨析点和HSE管理计划。

1.2加强对团队合作的重视

由于海洋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所以在对其施工成本预算以及精密性等方面的要求普遍较强,要想有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加强各环节的合作。不管是哪一个环节产生问题都会对整个工程建造的完整性和整体进度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团队的协作能力,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船东、设备商以及与监造的船级社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各项合作、配合顺畅,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3环保意识要求高

在我国,有众多的企业参与到建设海洋产业的项目当中,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建设环境以及不断发展的产业需求,传统管理方式已不再适用,所以要想将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提升上来,就必须从管理方式方面进行着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建设海洋产业的过程当中也提出了“绿色造船”的理念要求。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要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对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的引进使用,确保环保质量。

2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2.1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

在海洋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制定预算、施工方案,并与实际建造相结合,综合各方面能力制定出严密的一级建造计划,生产部门按照一级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在建造过程中,还需按照材料、设备、劳动力和不可抗拒因素等影响及时优化调整总体建造计划。在此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进度规范的标准性,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施工过程当中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根据建设情况合理调配工作人员,及时、详细地记录好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而在规划项目进度的时候,相关负责人必须要与进度监测报告相结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一些必要的地方进行适当调增,确保最终完工节点。

2.2保证工程的成本

由于目前海工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行业竞争激烈,因此成本控制在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是为了有效确保项目工程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进行建造实施,尽可能地防止有超支的情况发生,从而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就成本管控工作的实际落实情况来看,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要对一些基础环节给予高度重视,除了要对施工现场情况做到充分掌握以外,还要从项目决策、设计以及竣工(优化资源配置、总结过往经验降低修改)等方面来对项目成本进行合理管控。

2.3安全与质量为中心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首要条件,由于海洋工程建设环境的特殊性,建设安全更要有所保证。所以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必须做到“三不伤害”,尽可能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把人员和设备事故降到最低)。防止由于安全事故的原因而影响社会安全对建造方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名誉损失。然而由于在海洋工程项目建造的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必须要从管理下手,有具体的安全质量措施以及施工交底,现场监控管理等方面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

3提升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策略

3.1实现技术突破,加强工程科学性

在实际建造海洋工程项目当中容易受海况以及气象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建造和管理海洋工程的难度,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积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将科学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在管理海洋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该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工程施工人员监控、设备调试等环节当中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系统化的管理。尤其是CMS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更是大大提升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通过该系统可以优化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工程建造的各个环节有效联系在一起,大大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

3.2培养管理人员

在开展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使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必须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引进,确保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失误情况大大的降低。而在培养海洋项目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例如对管理人员进行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特点和需求的指导,可以使其对自身工作要求和职责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每个相关参与项目人员都能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管理。再者,积极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是当中新型管理技术产生之后,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做到熟练掌握,进而将新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感以及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从根本上将其工作积极性提升上来。

3.3灵活使用合适的管理模式

PMC管理模式在海洋工程当中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多层面上的关系,所以,充分发挥出PMC管理模式的作用,有效规范生产。再者,PMC管理模式同样也适用于一些大型海洋工程投资项目当中,该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到规避和转移,使投资方的损失得到有效控制。在相应市场当中需要进行战略转型,其工作重点除了项目流程之外,还需要兼顾业务销售链。除此之外,结合质量、整体、时间、范围以及费用管理5个方面的内容而构建的海洋技术项目STCQI管理模式,也可以有效提升海洋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具体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3.4加强监督控制

为了使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除了要从管理模式、管理技术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进行完善之外,还必须要做好监督控制工作,进而从根本上确保工程建造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在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而有效监督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实施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存在,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以身作则,各司其职,将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提升上来。

4结语

选用适当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使海洋工程项目的建造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进而在业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确保海洋工程项目建造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展现和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海,解汝伟,薄浩,等.关于海洋装备项目运行中的进度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20,(07):123-124.

[2]张高尉,刘加伟,郭祥,等.海洋工程项目配管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实践[J].石油和化工设备,2020,23(02):44-47.

[3]朱多平.浅谈海洋石油改造工程EPC总包项目范围管理[J].化工管理,2020,(05):173-174.

[4]杨阳,何殿龙.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强化海洋油气工程项目管理[J].化工管理,2020,(02):4-5.

海洋环保意识范文5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还是要紧密的联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各种各样的素材。教材使我们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有效工具。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容易通过现实与教材进行结合,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在现行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环保教育的素材,特别是农村中学所处的特殊环境,可以使的通过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对学生展开教育。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就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让学生对《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将让我们无处可去。向同学们讲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一种DDT的化学药剂进行杀虫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将有着十分有利的环境,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家中的情况讨论在他们的家中是否也曾经使用过DDT,现在又使用的何种杀虫剂?通过讨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药剂在使用时有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让同学们联想家中平时所做的事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各地边和田边是否会在暴雨后出现垮塌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垮塌?现在与过去相比家乡中能够看到的动物种类是否有所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平时家中种地时又用了多少的农药?从这些点滴出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又如在八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讲到遗传变异时,让学生知道环境也是引起变异的因素。1984年9月,前苏联一核电站反应堆爆炸,30人丧命,核辐射造成大部分居民逃亡他乡,老鼠巨大如猪,污染至今尚未彻底消除。为何会出现这样巨大如猪的老鼠,这些都是核辐射引起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在看看日本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环境中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引发十分可怕的变异。

二、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对环境现状的认识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农村中学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与城镇中学学生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可以在平时让学生多注意收集与环保相关的实时信息,例如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如果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报纸、杂志和网络这些东西的时候,老师应该积极的去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当前的各种环保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各种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认真查看水质情况。组织学生对周边的居民的生活牢记的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村中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周围的树木砍伐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个别的居民不注意河水污染,随意将各种生活垃圾和生活用水倾倒入河流中,各种有害物质随地丢弃,例如各种废弃的电池、塑料袋等。现在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农药农田薄膜等,所以农村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情况等。农药与化肥虽然能保证收入,但也确确实实的污染着我们的土地和河流。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很多家庭中都拥有着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例如彩电、电冰箱、电脑、手机、影碟机等。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而且在农村中的居民也缺乏相应的环保知识,城市也没有在农村设立相应的垃圾处理站点,最后导致了在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垃圾。电子垃圾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只阴极射线管通常含有58磅铅,铅一旦进入土壤会严重污染水源,最终将危害人类、植物和微生物,还会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电脑中还含有银、镉、汞、硒、铬等有毒金属,铬化物可引致哮喘、破坏人体DNA。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还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有不良影响,20世纪50年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有的物质则由于生物降解很慢,或沉积在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或经过土壤长期的过滤作用,通过水体或生物链进人人类的生存环境。由此看来,如果对这些电子废物处理不当,将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其后果不堪设想。

海洋环保意识范文6

1、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1 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保障水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是渔业发展的基本任务。2009 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 5120 万吨,同比增长 4.6%。2010 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 1.2 万亿元,渔业产值 6200 多亿元,渔业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水产品总产量5350万吨,年均增长4%;水产品出口额 138 亿美元,连续 11 年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渔民人均纯收入 8963 元,年均增长 9.75%。渔业成为了农业农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1.2 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渔业水域是渔业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渔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渔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了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渔业生产也就无从谈起。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是直接保护渔民的利益,为渔民的生产服务,为渔民的增收服务。由于渔业水域环境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恶化,最终带来了渔业资源的严重衰竭,特别是经济鱼类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渔业从业者面临失业的威胁。同时,由于渔业生态环境污染使得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危害,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因此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

2、我国渔业生态环境现状

2.1 养殖水域污染严重。

水产品生产赖以养殖的沿海港湾、河口、浅滩和内湾水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量未经任何处理或未按标准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均造成了养殖水域的严重污染,赤潮灾害频发,直接威胁着水产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十分严重。水产生物粪便沉淀和大量投入的饵料造成残饵在底泥富集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养殖过程中滥用抗菌素、消毒剂、水质改良剂等严重污染了养殖水体。

2.2 渔业资源仍呈衰退趋势。

由于环境污染、渔业水域滩涂被占等因素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捕捞业的过猛过快发展,使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近海资源的再生能力,鱼类资源大量减少。特别是许多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鱼汛。

3、上述危机出现的主要因素

3.1 环保意识薄弱。

一些排污企业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渔业水域。渔业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药物。渔业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在发展渔业生产中治理水域环境污染,即所谓“末端治理”。环保部门总是被动治理而不是主动整治。

3.2 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律制度中有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条款分散在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而且存在对渔业水域界定不够明确、渔业管理部门和有关政府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不清、一些重要事项存在法律原则规定但缺少法律责任追究和具体实施规定等诸多问题。

4、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建议

4.1 大力发展有机水产养殖。

有机水产养殖是指建立一种水产品生产系统,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不向系统投入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和常规饲料,主要依靠系统中可再生资源的转变、循环利用以及严格的环境管理来维持养殖体系的生产力,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保证食品安全。其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健康、环保、安全的水产品,同时解决目前水产养殖中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保护水域环境和水体生物多样性,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

控制捕捞强度,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在渔具、渔法上进行技术改革,逐渐走定向捕捞的路子对不同种类资原的利用,逐步转向定额捕捞。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充分发挥渔政管理职能,使资源无度捕捞现象得到彻底遏制。

4.3 完善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渔业生态保护需要强有力的法制作保证。针对目前我国渔业环保法规不健全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快渔业环境的立法步伐,从法律上明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渔业环境污染事故的权力,逐步形成完善的渔业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各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监督检查对发生的污染事故,要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的扩散,减轻其危害。

4.4 综合治理渔业生态环境。

渔业管理部门要和环保部门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管理重点,加快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制度建设。开展资源与环境状况调查,加强执法管理,积极查处渔业污染事故,加强生态渔业建设,建立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区,加强养殖水域和渔港水域的环境监督管理,积极参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4.5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渔业管理部门要从根本上转变已有的只管鱼不管环境的观念,在提高自身认识和素质的同时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广告、讲座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深入宣传有关保护渔业水域环境的法律法规,使城市居民、工厂工人、农民、渔业养殖者、渔药生产者充分认识到渔业水域污染后果的严重性,使全社会逐步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观、道德观、价值观,增强国民对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保护渔业水域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海洋环保意识范文7

1、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1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障水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是渔业发展的基本任务。2009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5120万吨,同比增长4.6%。2010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渔业产值6200多亿元,渔业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水产品总产量5350万吨,年均增长4%;水产品出口额138亿美元,连续11年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渔民人均纯收入8963元,年均增长9.75%。渔业成为了农业农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1.2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渔业水域是渔业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渔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渔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了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渔业生产也就无从谈起。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是直接保护渔民的利益,为渔民的生产服务,为渔民的增收服务。由于渔业水域环境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恶化,最终带来了渔业资源的严重衰竭,特别是经济鱼类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渔业从业者面临失业的威胁。同时,由于渔业生态环境污染使得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危害,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因此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

2、我国渔业生态环境现状

2.1养殖水域污染严重。水产品生产赖以养殖的沿海港湾、河口、浅滩和内湾水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量未经任何处理或未按标准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均造成了养殖水域的严重污染,赤潮灾害频发,直接威胁着水产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十分严重。水产生物粪便沉淀和大量投入的饵料造成残饵在底泥富集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养殖过程中滥用抗菌素、消毒剂、水质改良剂等严重污染了养殖水体。

2.2渔业资源仍呈衰退趋势。由于环境污染、渔业水域滩涂被占等因素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捕捞业的过猛过快发展,使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近海资源的再生能力,鱼类资源大量减少。特别是许多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鱼汛。

3、上述危机出现的主要因素

3.1环保意识薄弱。一些排污企业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渔业水域。渔业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药物。渔业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在发展渔业生产中治理水域环境污染,即所谓“末端治理”。环保部门总是被动治理而不是主动整治。

3.2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律制度中有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条款分散在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而且存在对渔业水域界定不够明确、渔业管理部门和有关政府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不清、一些重要事项存在法律原则规定但缺少法律责任追究和具体实施规定等诸多问题。

4、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建议

4.1大力发展有机水产养殖。有机水产养殖是指建立一种水产品生产系统,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不向系统投入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和常规饲料,主要依靠系统中可再生资源的转变、循环利用以及严格的环境管理来维持养殖体系的生产力,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保证食品安全。其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健康、环保、安全的水产品,同时解决目前水产养殖中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保护水域环境和水体生物多样性,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2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控制捕捞强度,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在渔具、渔法上进行技术改革,逐渐走定向捕捞的路子对不同种类资原的利用,逐步转向定额捕捞。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充分发挥渔政管理职能,使资源无度捕捞现象得到彻底遏制。

4.3完善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渔业生态保护需要强有力的法制作保证。针对目前我国渔业环保法规不健全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快渔业环境的立法步伐,从法律上明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渔业环境污染事故的权力,逐步形成完善的渔业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各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监督检查对发生的污染事故,要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的扩散,减轻其危害。

海洋环保意识范文8

摘要:

情感教学作为生物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同时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实验性强,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

初中;生物;情感教学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情感教学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情感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情感教学可以唤起初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生物课本中涵盖了大量的生物学历史,还掺杂着不少生物实验,标本制作以及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让情感教学将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学与生物教学

情感教学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全面发展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品质,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征。情感教学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变化及信念信仰,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发展。初中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方不可或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有知识信息,还有情感信息,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利用情感教学法在生物课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其教学法也得到恰当的展现,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同时也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体现在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学有3个目标,其中对情感教学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具备一致的行为、个性化的价值观念和稳定的态度。在情感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而有效地参与,以知识为中介,以学习方法为桥梁,帮助学生逐渐获得理解并熟练运用生物学的能力,让生物学成为生活的一个辅助工具。学生在收获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兴趣、萌生情感、启发思维,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结合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和生物教学的传授特点,教师要达到寓情感教学于生物教学之中,不能只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而且要帮助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情感态度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到生物学科的教育探究活动之中。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摆脱“以学科和知识为中心”的理念和束缚,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新,明白创新的过程是逆境中成长历练的过程,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取得光环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期间承受政治的压力,这是对精神的历练;培育水稻的过程,中午冒着烈日,仔细寻找着只有几万分之一概率的雄性不育水稻,这是对身体的历练。袁隆平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最终成功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

二、情感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的主打情绪应该是积极而快乐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和思考,整个课堂的气氛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是良性的,如此循环,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课堂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多从鼓励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奖励,这种肯定的态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内在潜力,更让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对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是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的,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引导其实是最基本的情感教育,通过对生物科学的探索,帮助学生主动发现生物学科的无限魅力。生物教师要首先做到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知识的海洋之中,令自己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更妥当地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在生物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用恰当的艺术性语言。因此需要生物教师能熟练地运用表达技巧,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但对学生来说则是新的学习方法。另外,对于一些知识难点,平铺直叙难以让学生明白,可以应用恰当比喻方式,形象化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容易保持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比如,生物课中会讲到细胞结构,一般听到的就是老师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加上自己总结的语句。如果老师说,一个细胞是一个机构组织,这个机构有它的规定任务,机构内部由各个部门负责相应的职责,这个机构的院落围墙就相当细胞的细胞膜等类似的语言。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贴切地领会细胞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大概的联系。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和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更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基本要求。初中生的心智并不是那么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易受身边人和事物的影响,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经常出现在学生面前,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积极的教师当然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生物课上教师对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但也要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偏袒学习成绩好的,不歧视表现差的。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生物学习的乐趣。鼓励式教育也应该融入其中,多表扬学生,积极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态度。不仅如此,教师也是学生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生物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营造学生之间良好的生物探索氛围,利用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各种能力。如此种种都会促进师生之间良好感情的发展,积极地影响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效果。

三、情感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未来

初中生物的情感教学得到加强之后,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机器,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取得良好业绩,并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情感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被广泛实施,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认可,针对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情绪心态,情感教学成为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主体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提高其独立思考、发现以及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就应该进行情感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如果将情感教学从这种教育形式中分解出来,并作为一项教育的工程来开展,那么生物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也就不单单是学生应对考试的得分助手,而是把课堂当成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为学生讲授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个体,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生物教学的情感教学,简言之就是在上课过程中,老师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知识的每一部分及课堂的每一环节,建立起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关系,让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充满欲望,而不是抵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生物学习水平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

作者:戚少巨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皋城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5,(24):148.

[2]马艳雯.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51.

[3]姜丹丹.初中生物情感教学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S2):68—69.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健康教育研究

初中生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其生理与心理发育迅速。因此,这一阶段的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生物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既要学习生物基础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生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结合生物知识,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初中生心理发展水平在加快,生理发育速度越来越快,正处于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缺少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受到不健康的影像制品的毒害。家长出于避免尴尬等因素,对性教育方面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基本的生理学知识,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构造和特点,并且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按照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对于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性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身体的变化和发育,他们难免会出现疑问甚至困扰。作为生物教师,有责任消除他们心中的困惑,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在中国文化中,性一直是一个隐秘而敏感的话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去面对,消除害羞心理。例如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播放性教育的录像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当学生的倾听者,耐心为学生解答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通过问题预设,有效进行健康教育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生命体,它与医疗卫生等行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也需要融入生理健康教育,教师预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了解生物知识和生理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达到不仅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生物学知识,而且还能顺利推进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生殖系统”这一内容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对此,教师不应惊讶。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想去了解自身的特点,这是情理之中的,教师应当做好引路人,利用书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变化,如女生月经、男生遗精等。同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正视自己生理上的变化,消除他们的羞耻感和恐惧感,从而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健康,使健康教育能够行之有效。教师务必要让学生明白,生理发育是他们迈向成人阶段的必经之路,不需要有任何的不安与彷徨。

三、拓宽教育范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科学的解释,所谓的健康是指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健康状态,没有疾病和身强体壮仅仅是生理健康上的一个方面的体现。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生活万象丛生,使得健康教育越来越处于突出的地位,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健康知识才能保障自己高质量的生活。健康教育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例如水是生命之源,人体每天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才能保证健康的机体运行,体内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水才能得以运输,无用的物质也要通过水才能被排泄出人体,人体需要通过排尿、流汗等方式带走水分。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以后,可以向学生灌输“每天应当喝一定量的水”的意识,再让学生讨论一下,如果摄入水的量不足会有什么危害,从而让学生养成爱喝水的习惯,避免养成爱喝饮料的坏习惯,从而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再如,在学习与空气有关的知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弄明白呼吸的原理是什么,再谈一谈有关煤气中毒的案例,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形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使用煤气的习惯。

四、突出健康教育,把握健康教育时机

健康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师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因此,教师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善于利用与健康问题相关的每一个知识点,将健康教育进行的恰到好处。例如在教学人体呼吸道相关的知识时,我们可以从“什么样的情况下呼吸道会受到伤害”这一问题入手。启发学生对保护自己呼吸道的思考,学生开始举手发言,有的说环境污染会伤害呼吸道,有的说抽烟会伤害呼吸道,也有人说吸毒会伤害呼吸道,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储备了一定的呼吸道相关的知识,他们的回答也是很有道理的。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呼吸道主要负责吸入空气中人体需要的氧气,并且将体内的废气排出,若是空气受到大量污染,那么人体的呼吸道就肯定会受到伤害。除此之外,吸烟不仅损害呼吸道,还对人们的肺造成大量的伤害,吸毒更是严重损害人体的各个器官,还摧残人的精神健康,致使吸毒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通过这样的总结,教师帮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健康意识,远离坏习惯。

总之,初中的健康教育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生理与心理同步健康成长的接班人。

作者:王芳 单位:枣庄市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环保意识初探

[摘要]

环保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渗透环保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为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并对教师如何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强化;环保意识

初中生属于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经验阅历,但是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仍不成熟。他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巨大的学习压力时常常会忽视自身的责任———环保。而他们的环保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周围的小环境,甚至是社会的大环境。而环境的大形势也使得生物教师必须加强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一、初中生物教学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1.环境污染问题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性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极度贫乏、土壤状况不断恶化、空气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等方面上。这些情况直接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2.生物教学活动的需要。

现阶段,生物教学急需强化对初中生的环保教育。从根本上来讲,生物知识与环保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如毒奶粉、毒面粉事件等。如果生物教师完全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讲解上,只是单纯地讲解一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生殖与发育,那么学生又怎么会了解人体各机能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呢?我们今天的雾霾天、水污染等都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因素,所以为了提高生物知识的实用性,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深入教材,渗透环保意识。

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因此,生物教师在渗透环保意识之前首先需要深入教材,寻找生物课本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从教材出发,将课堂教学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以“细胞癌病变”知识为例,教师在讲解“细胞癌病变”时可以先询问学生癌症的成因,还可以将此与社会环境恶化、空气质量下降、水土污染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探讨环境污染与细胞癌病变的关系。这样,学生会认识到自然环境与自己的生活、身体息息相关,会认识到大气污染会增加呼吸道癌症的并发率,会知道大气臭氧层被破坏会增加皮肤癌症的并发率。通过深入教材内容,寻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契合点,这样能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能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真正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出发保护环境。

2.引入科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当然,教师在生物课堂渗透环保意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递“负能量”,只向学生传递一些环境遭到破坏、灾难频发的信息。这样会使学生的情绪发生波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并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生物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科学,让学生看到积极的一面。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很多志愿者投身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基因工程的出现可以培育杀虫防病的菌类、再生能源的生产可以产生一些清洁能源等正面信息。这样,学生便会看到保护环境的希望,也会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主动投身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让学生透过生物学习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是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的。笔者在上述提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促使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意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发现环境在不断恶化,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生活中一些因破坏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的图片或者视频时,学生的内心一定会受到触动。他们会认识到原来自己的一些行为已在无形之中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从而会更努力、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保护环境。

4.结合实验,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往往会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配以相关实验。这样,既能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将剩下的化学试剂或者药品随手倒掉,这实际上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给学生讲解乱丢乱放化学试剂对环境的影响,告诫学生要合理放置与使用化学试剂。同时,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耐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初中生物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保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生物教师只有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才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作者:李明 单位:山东高青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教学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完美整合,促进教学方式、课程呈现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的学习和发现拥有更适合的环境、更自由的发挥空间”这一课改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性与社会性相结合,课程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庞杂,在生物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的教学手段的缺憾,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能够广泛收集课程资料,使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各种数字信息资料的获得变得异常便捷,利用计算机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各种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资料,内容含量大,投入成本却比较少。这些资料,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用幻灯、投影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也可以选择将一些文本资料课前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而一些动画、视频等资料则可以制作成小短片备用。例如,在讲授《空气质量与健康》这一内容时,我就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城市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加以呈现。真实的图片、视频和精确的数据统计报告表等,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我国的空气质量的现状,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环保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了课堂导入形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之一是兴趣,在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这方面,多媒体有着其他的教学方法难以企及的优势。因为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灵活性是吸引尚处在青春懵懂期的初中生的注意力的有利因素。例如,可以在上课之初,播放一两个学生们喜欢的明星的歌曲,老师再借着跟歌曲相关的评论自然地引到所要将的内容上来,甚至可以在播放视频画面的同时,在屏幕的合适的位置,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初步的印象,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平实多收集一些高质量的音像资料,如,纪录片《帝企鹅日记》《海洋》,电视节目《人与自然》《动物世界》,专门的生物教学光碟等,根据不同讲课内容的需要,剪辑成各种精美的小短片,由于原始资料画面质量好,蕴含意义深,往往能够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增长见识,增强文化的修养和内涵。

三、具备丰富性多样性,能够满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需要

多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变换图像、文本、声音和影像等不同的呈现形式,而其中的每一种形式应用于教学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效用。在生物课堂上,如果想要多媒体发挥其最大优势,就是要了解多媒体不同形式的特点,选择最贴切的呈现方式———因为贴切的展现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生物知识———生物概念和生物规律等,变得形象、生动而有直观、可辨识。多媒体的不同呈现形式有着不同的功用,在教学中各有优势,下面对以下三种形式具体说明。

1.处理文本,加快教学节奏。

多媒体在处理文本显示方面的功能十分强大,由于多媒体展示的文本内容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所以在容量和结构方面,可以依据教师的讲课需求随意调节,在上课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把许多内容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做到知识结构清晰,重点分明。这种优势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显得特别明显。复习课的内容大多是之前讲过的知识要点,不需要教师再一步步细致讲解,只需要在重点的部分多次回顾反复加强即可。这时候,运用多媒体文本,通过字体大小、文字颜色和背景的合理设计,既可以有效地吸引住学生,又能使他们很快抓住复习要点,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

2.展示图片,整合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挂图是被频繁使用的一种教具,因为图片直观、形象,是学生了解生物世界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得限制学校能准备的挂图是有限的,种类也不够丰富,而教师一次课堂能够携带的数量也很有限,而且还会因为其他因素造成损耗。而用多媒体能够呈现的生物图片资源十分丰富,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精心选用即可。

3.动画呈现,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以往没有多媒体设备时,教师在做实验过程中的许多操作因为位置和角度的局限,学生们并不能清晰地完整地观察到;而有些抽象的生物的动态生理过程,单用图片和语言描述也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候多媒体的动画呈现就显示出了它的强大功能。教师在遇到上述难题时,就可以在课前精心制作一个小动画,把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生物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地通过大屏幕展现出来,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到,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