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论文范例

海洋工程论文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1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已有2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启动深水钻井、铺管装备等方面的前期研究;我国的FPSO建造速度和建造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深水油气田开发方面已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深水油气田开发公用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

2.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自主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仅限于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尚有很大距离。我校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均开设有“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进行系统的介绍,能够全面地讲述海洋石油从勘探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但如今海洋石油开发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使用的教材缺乏最前沿的技术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前沿的科普知识。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实验学时较少。对于最常用的海洋石油钻采工具,学生也缺乏直观的认识。受限于各种因素,我校对于海洋石油工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还相对缓慢,因此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3.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3.1以前沿知识介绍为主,优化课堂内容

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科普性知识介绍,优化课堂教授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海洋石油工业的热情,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渗透海洋石油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技术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以工程培养为本,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时量,动画演示海洋石油钻采工艺流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直观的描述实际海洋环境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平台,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加深理解。建立海洋石油装备模型展厅,以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及展板介绍等方式对多种主要的海洋石油钻采、生产、运输装备进行展示与介绍。目前已有的海洋石油工程实验模型与装备,其中深水防喷器模拟样机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老师自主研制开发。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是当代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方面的前沿性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是一门跨学科、跨部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工程,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领域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也是海洋石油工业与相关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结语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2

一、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设计中进度控制管理

1.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项目计划是整个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前提。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整个项目的建造特点、工艺顺序以及资源需求等方面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并且能够跟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优化。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工作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合理编制进度计划。计划编制合理的前提是要在编制设计计划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不仅要了解业主对质量、进度等的要求,还要对海上工程的实施环境、实施条件等做好深入的了解。设计单位需要对一些基础条件进行调查,看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同时要根据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确定其基础条件提交的冻结日期。另外,还要分析公司现有的人力、设备等条件是否满足项目的需求,从而确认出总计划目标和分计划目标。对于工程设计进度计划的关键路线和控制点也要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最后,还应该根据设备安装的位置、运输时间等因素对设备的到货日期进行确认,从而保证设备技术标书和材料采办清单的完成日期。在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就可以编制进度计划了。在编制计划的过程中,要对工作单元进行定义,对工作单元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确认。之后要对工作单元开始和完成的日期进行计算。另外,对于计划中的关键任务和关键路线要进行确定,同时要根据公司人力情况对关键路线上的任务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保证整改项目专业人员投入的均衡性。

2.设计进度的控制工作

对设计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能够监控项目中各种资源是否合理利用,同时能够对项目工作单元中出现的偏差做出有效的分析。在进行设计进度控制工作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工作内容进行分类,从而实施不同的控制级别。一般,能够将工程项目划分为一级计划、二级计划、三级计划和四级计划四个控制级别。一级计划控制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主要包括设计、建造、海上安装、调试、试运转起始等工作。二级计划控制是各项目进度控制的重点工作,包括设计主计划、建造主计划和安装主计划的控制。三级计划控制主要是包含在各个项目各个阶段中以系统为单位的设计运行计划、安装运行计划以及建造运行计划的控制和管理,主要是该项目的承担单位负责。四级计划指详细的工作计划。

3.项目计划的调整

项目前期工作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必然会导致项目计划偏离预期计划。因此,项目管理者要依据事实对项目偏差进行分析,并且将偏差项目按照是否是关键路径上的工作进行分类。如果偏差对日后施工影响不大,则要求其定期完成即可。如果是关键路径上的工作,会对以后的施工造成很大影响的偏差,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也就是对项目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对于已经偏离项目计划的工作,可以适当修改原有的计划或者要求承包商进行赶工。对于现阶段即将进行的工作,要注意工程机械、人力的投入和相关程序的办理,以利于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可以将项目计划调整分为以下几个形式:压缩某些工作项的工期;改变某些工作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调整某些工作项的开始时间。

二、项目设计中进度控制管理的措施

1.组织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设计进度的有效控制,首先要在组织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要落实各层次控制人员以及其具体责任和工作内容等,还需要建立进度控制组织系统,建立进度控制工作制度和监测计划。在计划编制时要加强与顾客、承包商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从而让计划更加可靠。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保证工作正在按照计划进行,从而使整个设计工作处于可控状态。

2.经济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措施方面,应该保证资金、资源的有效供应,同时还要实施激励机制。例如适当的安排加班,并支付一定的加班费,同时设定设计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完成的任务越多,质量越好,得到的经济回报也就越多,这样就能够充分的调动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对于由于个人导致的进度延误,还应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3.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按时完成,要在新型技术上有一定的投入,如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的使用等,这些对加快项目的进度有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该聘请足够的专业人才进行设计工作,从而保证设计的质量。

4.管理措施。在项目设计进度控制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沟通管理、信息管理、资料管理等综合管理项目,只有将参与到项目中的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协调好,才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常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受到专业广,界面多,工期紧等许多关键问题和困难的制约。工程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前提。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设计中的进度控制管理是整个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今后主要的工作之一。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对工程项目进度、费用、质量的综合控制水平,才能够使整个项目沿着工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运行。

作者:刘钰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篇

一、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主要结构概述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按照具体项目类型又可分为:石油工程项目勘探勘测、工程项目开发应用、工程项目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项目,其中开发项目可分为新开发运行的油田项目、市场上产稳定的油田开发项目以及增加石油采收率项目。在此类项目工程运行管理体系不断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过程中,还包括有自产营销式的油田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合作式的开发项目,按照石油勘测开发采出的对象来划分,又可分为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等项目。

二、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类型及现状分析

1.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传统管理模式。此类工程管理模式在时间和顺序步骤运行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程项目具体实施步骤和规则来进行,在工程初步实施阶段,需要对项目的具体设计细节进行管理,并进行科学的施工、安装、试运营以及投入生产等规定环节,而每项立项项目在通过规定设计环节后需要委托设计单位公司来帮助完成基础性的设计,并委派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施工监督和质量监测。工程项目业主在此项目管理中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需要亲自进行必要的项目管理和项目执行。

2.PMT+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此类项目模式中的PMT可以是由业主自发组建而成的团队,也可以是由业主代表以及专业项目管理公司联合而成的团队,在前者模式管理下,业主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进度、费用、质量监测、项目招标投标以及PEP项目制定等进行控制;业主还需在后者管理模式下联合项目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建设开发工作。

3.PMC+EPC项目管理模式。此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由项目管理企业代表通过发挥其具体职责和功能来实现石油工程管理。其中PMC不仅要负责采购、施工以及日常管理,并且还要通过发挥具体资源优势来实现决策权,以此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人力资源耗费,对于改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EPCM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首先,工程项目业主需要与项目总承包商签订EPCM协议,对具体的采购、施工操作细节进行规定和管理,此类模式适用于一些最终可交付成果的工程项目。以上四种类型是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四类管理模式,实践证明,随着国际性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不断升级,项目管理模式会变得更具针对性和多样性,因此,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要不断完善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海外先进石油工程的合作力度,不断对潜在的各种项目预控风险、项目组织以及项目运行环境进行调控。

目前,我国石油工程项目管理遇到的复杂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有以下方面:第一,项目组织规模庞大。随着海洋石油工程项目逐渐走向国际化管理章程,其具体操作体系以及项目管理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管理成本费用以及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在项目工程管理后期运行与维护时,还要耗费大量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资金安置问题。第二,石油工程项目环境日益复杂。石油工程项目拥有较长的使用和建设周期,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法律局势,项目管理工程方需要准确而积极应对各种紧急局势,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自然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因此,海洋石油项目工程管理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第三,石油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预控难度大。海洋石油勘测与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以及高收益等特性,只有高标准、科学论证试用的项目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综合项目管理水平,降低各种潜在风险的威胁。而通过风险转移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业主操控下的潜在风险性,提高工程质量和收益。

三、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优化利益保证性措施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巨大、收益周期较长、潜在风险较大等特征,因此,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各项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和管理办法,从而有效保障业主的既得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体系措施和工程实施目标方案,立足长远发展的管理策略,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性的管理方法:

1.建立健全海洋石油项目管理操控体系和规章制度。首先要从工程项目业主的综合效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以此为核心指导原则对项目管理过程和具体实施细则进行完善与进一步优化调控,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项目管理体系系统,对实现业主的利益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决定性意义。为此,可以通过以下规章制度建设措施来进行建设:加强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档案化管理,通过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总体设计章程与计划方案对项目档案和相关文件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以此全面提升其工程进行效率;对项目规划章程进行统筹化管理,通过不断明确其整体发展目标和项目章程指标来加强对于项目发展目标的管理建设;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工程流程和项目进行管理与优化,从根本上提升其管理水平。

2.完善项目工程合同法律规定措施,从业主的既得利益出发。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合同对于切实保护业主的实际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基础性工程实施方案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和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方案都有着密切联系。在选择EPC模式进行具体可行性操作时,需要对总承包商的具体法律职责和权利进行规定,避免出现投资成本余额流失的现象,并且还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进行有效保障,并要求承包商缴纳一定的质量保证金,以此全面推动工程项目的优化建设;海洋石油项目工程相比其他类项目而言具有更大的潜在市场风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业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必要的责任主动控制权,项目工程具体环节的变动会使得业主的地位情况发生变化,只有对具体的招标、投标文件进行有效控制与选择才能保证业主拥有更多的利益主动权;要保证项目的财务流通符合现阶段的经济利益法规政策和现行的国际性、标准性税收政策,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税率控制政策和一系列优惠措施,例如,当遇到增长税能够抵扣时,需要使业主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并按照相关规定签订合适的法律合同。

3.管理好项目实施环节,保护业主实际利益。积极而有效做好各项可能出现的计划变更及突发应急情况的事项准备,确保各项政策和项目计划的实施要在规定的限制范围内,使总承包商从整体上控制整个操作流程,并及时对产生的额外费用进行追加,以免施工工期由于条件变更而受到影响;严格控制工程材料选购环节和具体细节,不同的材料供应商在时间控制上会出现不同之处,因此,要做好各项设备材料预备剩余控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合理完善各项预控措施来加强总承包商和分包商的管理,确保业主的管理范围得到有效控制;石油工程管理项目可以通过控制人员机构来有效降低组织的管理费用,间接起到降低风险预控和风险费用支出的作用,使业主获得更大经济收益。

4.加强PMC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下的奖励制度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多层委托的关系来加强公司奖励制度建设,对于提高管理组织质量和效益、完善落实各项组织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使用PMC管理模式下的海外投资贷款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潜在的市场预控风险,降低成本和效益损失。

作者:邓乐康 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第三篇

一、新型项目模式的组合

1.EPCM项目管理模式

EPCM项目管理模式是指业主把项目的管理工作整体交与较为专业的项目管理企业来进a行,业主和总承包商签订EPCM的合同,让总包商对项目实施管理和施工。业主的所有招标都由承包商负责。EPCM把项目的工作向业主进行汇报,业主只需要决策。该管理模式适用于最后可交付的成果和出现工作范围不清的情况,项目的收益比较高或者比较小的运用这种模式比较适宜。EPCM的合同模式大多运用实报实销的形式,业主也可以依据项目的执行情况对该承包商进行鼓励和奖励。

2.PMT+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PMT+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指让也业主组织建立的项目管理队伍,这个队伍对项目的管理工作进行实施。PMT可以由业主组织建立的,代替业主对管理承包商进行管理。这个团队可以指定该项目的相关文件,对承包商进行选定和管理,对整个项目的进度、质量、施工进度等方面负责;PMT也可以是业主的代表和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联合建立的项目组,共同对项目的管理工作负责。

二、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运用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大、规模大的特点,该工程的管理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因此,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要依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项目管理模式。

1.海洋石油工程上游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

我国的海上油气田的项目通常运用EPC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因为项目的上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项目组织架构的方面也比较成熟,让海洋石油公司把该项目做总承包,在多个层面很大程度上把业主的项目风险减低许多。由于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情况相对复杂,项目的周期和预算紧张等方面的问题随之出现,业主的项目组也运用E+p+c分标段授权管理的办法来对项目的目标实施管理。中下游的项目管理层可以运用PMC管理模式,也可以在一个项目的前期运用IPMT管理模式,其余的项目管理层运用业主负责的制度,执行层则依照市场的具体实情和项目的性质把E+PC、E+P+C或EPC灵活的加以应用。

2.中下游项目模式的应用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中下游项目可以运用PMC模式,在该项目的一期前期的时候运用IPMT模式,其余的项目管理层运用业主负责的制度,执行层的模式依据市场的具体现状和项目的性质分别把EPC、E+P+C或E+PC进行灵活的运用。比如:在海洋石油工程的仓库项目中,该项目的管理特征为启动和组织准备时期的工作成本和人员投入不多,对于项目的生命周期的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个时期必须把项目的策划工作做好,采用适宜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整个项目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现今的人力和管理的情况,分析仓库项目实施的技术的要求,可以在项目的管理层运用联合项目管理模式,执行层最好运用CPC或者E+PC的管理模式。

三、结束语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3

H型钢在海洋石油工程中主要用于海洋石油平台结构制造中,作为搭建海洋石油平台结构的主要材料。海洋石油平台H型钢全部采用切割后焊接的方式连接,而不采用螺栓连接。对成品H型钢需要进行切割、焊接。在H型钢的一个腹板、两个翼板的三个面切割直线、斜线、曲线、圆弧、过焊孔、坡口等。切割后的H型钢重新组装,以制造不同规模、不同功能、不同尺寸的海洋石油平台。

2机器人在H型钢切割中的应用

结合海洋石油工程中H型钢切割的特点和难点,我们与日本大东精机株式会社合作,引进了基于6轴线的安川机器人,同时配备一个3轴火焰割嘴(用于切割过焊孔)的切割设备CR-4816。该切割系统包括等离子和火焰两套切割系统,采用CNC控制,实现定长切割、自动传输上料、自动识别定位、自动切割和自动下料等功能。采用接触探测的方式能够精确的获取H型钢本身的制造误差。测量探针安装在等离子割嘴的外侧,切割前,探针自动伸出检测,在实际切割中进行误差补偿,以避免割嘴碰撞型钢,检测后自动收回。在不启动等离子的情况下进行实际路径模拟,确保切割准确无误,解决了H型钢本身的质量精度问题对切割产生的不利影响。采用美国Hypertherm等离子电源,型号为HPR260Specifications,用于切割翼板。等离子割嘴直径约50mm,在切割过焊孔时,割嘴中心至翼板的距离约25mm,会有约25mm的腹板根留在翼板上,不能被切除掉,这会影响后续型钢组对焊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等离子切割系统的外部增加一套3轴火焰割嘴对过焊孔及腹板进行切割。火焰割嘴直径仅为12mm,同时在系统程序中,对火焰割嘴在切割过焊孔时的角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调整,能够较好地控制腹板在翼板上的留根量,基本在(2~5)mm之间,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在长度精度控制上采用双边夹持滚轮及侧长圆盘,确保H型钢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打滑现象,使长度精度能够保证,进而保证了最终切割精度±1mm,确保了后续组对焊接的顺利进行。H型钢相交后的口型结构复杂,在对其进行切割时,切割程序的设计尤为关键,路径的行程规划对切割是否可行、高效至关重要。以等高H型钢正交口型为例,我们选择先进行两侧翼板切割,再进行腹板及过焊孔切割。按所标示的顺序进行,1~4步骤采取等离子切割方式,5~6步骤采取火焰切割方式。机器人切割H型钢存在的问题:由于采用等离子切割与火焰切割结合的方式,在切割过程中存在不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切割质量上,火焰割嘴差于等离子割嘴,增加了二次处理的工作。

3结束语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船舶专业;教学改革

海洋蕴含丰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的空间,不仅提供生存空间,而且海洋资源在未来新能源领域更起着重要作业。海洋发展与安全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上海交通大学已推行知识传授、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实施创新型造船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新形势新经济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形成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持续的创新能力、高素质素养的船舶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是新时期高校船舶专业的首要任务[4-8]。

一、调整育人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江苏、浙江、上海属船舶行业发达地区,针对江浙沪等地的相关船厂、船舶研究所等近5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职业成长过程的跟踪调查,得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各种人才结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技术工人领域从事与大学所学专业息息相关的工作。淮海工学院自2010年开始招收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生,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梳理统计分析近4年船舶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显而易见,68.45%的毕业生本科毕业直接选择船舶相关企业就业,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领域的工作,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对其工作过程和职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6.19%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其中少数学生跨专业考研,其余绝大部分选择在本专业继续深入学习研究。针对创新创业理念要求和船舶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需求等内容,组织抽样问卷调查了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教改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最高,占到38.91%;教学手段改善其次,占19.26%;课程设置和考核方法也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希望完善的,均在15%以上;而对教学管理方面比例为10.82%,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反馈居多,希望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校外支配时间。结合调查、梳理、分析、研究,显而易见,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船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时期、新要求,根据新时代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紧紧围绕我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上手快、后劲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育人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二、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发展迅速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采取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不断推进完善。专业课程教学始终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性。构建“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大平台、四项举措”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条主线即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主线;两个结合是课程教学过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课程教学方式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三大平台为素质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四项举措分别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慕课和微课。

三、加强实验与实践,提高实训质量

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第一,要注重规划,完善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第二,要注重应用,多措并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坚持制度建设和条件建设并举,优化实验项目,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切实保证实验教学质量。重视企业实习环节,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积极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为学生创新实践和科技活动提供优质条件保障。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第三,要注重过程,综合训练,保证质量。第四,始终以拓展第二课堂为途径,丰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巩固学生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过程管理,完善考核机制

通过建立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保证监控、评价及纠偏有效实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一致。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校一级督导、学院二级督导的监控体系,及学院同行专家评价、纠偏体系,具体评估手段包括学生座谈会、学生网上评教、教师评学、领导与督导听课、课程评估对教师授课教学目标实现评价等手段。考核机制须依据课程特点而定,有传统闭卷考试、开卷/半开卷考试、网考、大作业、撰写论文、课堂随考、问答式考核等多种方式。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专业课程的考核也不断改革。

五、结论

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实施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拓宽国际化视野;其次要不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船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完善执教的教学设想、方法和策略,满足教学设想四方面: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实验教学比例及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五涵盖: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动手实践法与课堂讨论法。教学策略四举措: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和面对面交流。

参考文献:

[1]我国海岸线及岛屿[EB/OL].2011-06-06.

[2]李青平.海事强国与成才之路[J].船海工程,2011,(4):1-7.

[3]张会霞,郭廷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船海工程,2011,40(4):46-47.

[4]杨启.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研究性教学改革初探[J].船海工程,2014,(4):8-11.

[5]王金霞.浅谈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30-31.

[6]邓立治,何德,何维达.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11):22-24.

[7]申彩芬.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0,(3):108-110.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5

1学科期刊出版新理念

我国科技期刊在新时代所处的国内外形势与以往时期大有不同,面临的社会经济、国际政治生态、科技战略等环境背景日益复杂且变化加速。学科办刊人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理念,全面掌握学科发展和期刊发展的新局面。

1.1恪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办刊

期刊所属的新闻出版行业处于意识形态的最前沿[5]71。科技期刊应体现时代特色、把握行业发展、满足读者需求。编辑是将科技人员的优秀论文及时发表在祖国期刊上,将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2];因此要坚持正确的理论观点和学术导向,处理好稿件所包含的各类问题,特别是新时代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如海洋期刊要注意海图标注、海洋权益划界观点、海丝路国家(地区)关系等问题,对于偏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要及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处理,加强政治质量把关。

1.2加强在学科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科技期刊对科研工作来讲既是龙尾,又是龙头[6]。海洋期刊在新时代不仅是推介科研成果这一传统层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导报道方向,提供学科领域新课题、热点和前沿,以出版带动学科发展,使读者在科研中有所启发,产生创新点,能够成为海洋学研究的风向标和发展指南。如《海洋通报》的《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一文将BP模型引入海洋学,提供了交叉学科的新研究领域,至今被引57次,下载1057次,被CNKI统计为近10年该刊高被引论文TOP3,解决了实测数据和空白之间的虚拟屏障,在学界起到较强引领作用。该方法迄今在海水质量、水产养殖、湿地保护、生态过程模拟等文献中被广泛采纳应用。

1.3提升对科技进步的驱动作用

海洋在大众读者认知中处边缘领域,由于不同于医学、网络等社会主流行业,很多人认为海洋期刊高屋建瓴,与日常疏离,这确实与我国海洋期刊宣传效能缺失有关。新时代海洋期刊的服务能力和驱动作用应大幅提升,及时从象牙塔的神坛走出,以科技指引企业成果转化,比如以先进材料技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使用远洋轮压舱水进行航行中水产品养殖运输,提高资源合理利用获得二次收入等,将世界先进科技通过出版平台推介给受众,突破所谓非主流的局限,深入企业创新,使更多领域受益,带来科技生活的巨大改变。

1.4依托大数据技术推进编研结合

海洋期刊应注重大数据科学指导,提升对前沿的把握能力和选题判断能力,加强主动办刊和策划。如前所述,我国优秀海洋论文外流率达87%以上,说明本土海洋期刊未能有效承担起学科期刊应有的重任。大数据可帮助办刊人重新引导稿件回流、吸引外来成果,具体可进行学科信息挖掘,如科研热点、前沿、机构、作者等潜在信息,获取一手材料并与编辑出版对接[7],如向研究人约稿、与顶级机构合作策划专题、跟踪国际会议前沿稿件等,以“走出去”“引进来”的行动主动获取学科优秀稿件。

2新时代海洋科技期刊优化策略

新时代,我国海洋科技期刊要逐步获得一流的话语权和拥有一流的引领性,同时也要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8]我国海洋研究领域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力度,集中解决科研强、期刊弱的问题,重视科技期刊能力建设,在政策上和导向上给予大力支持,培育出一批一流的海洋科技期刊。 

2.1具备一流的引领性和话语权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科学的作用是解决难题,引领人类进步[9]。而近年来,期刊国际化步伐中却掺杂着追求SCI、EI名利之嫌,许多期刊选择与外国出版商合作以期进入权威数据库[10]。这些数据库运作中,论文准入占有了中国期刊海外市场版权,收取了高额费用;论文入库后又被垄断转让权,以高价再卖回我国学术资源阅读用户,严重控制我国知识产权流转,致使科技成果无法顺利快捷地应用于国家知识体系建设。科技期刊话语权的重要性在于拥有知识体系,只有拥有了我国自身的学术话语权,才可能有国际话语权。海洋科技期刊急需为国家知识体系建设进行深化改革,拥有属于我国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

2.1.1增强实力,打造顶级学术期刊

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缺乏实力雄厚的顶尖级期刊。中文刊《海洋学报》《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等同样面临优秀稿源缺乏的问题。我国海洋期刊在学科定位、吸引稿件、审稿环节和编辑水平等方面均与顶级期刊有较大差距,可从这些方面深化改革,寻找增强实力、打造精品的路径。具体措施如下。1)精准定位,细化专攻针对性,聚集领域最好的资源优化办刊。世界顶级海洋期刊一般主攻某一具体研究领域,如《JournalofPhysicalOceanography》虽是物理海洋,但有所侧重,将世界物理海洋模型、方程、数值模拟的前沿资源囊括其中,集中打造专业特色期刊,吸引该领域最一流稿件,使作者投稿趋向明确,研究理论和数值模拟的学者通常首选投此刊。我国海洋期刊应加强专攻精准性,在自身特色中加强稿件学术引导,集中精力开发办刊资源,吸引世界优秀稿件,打造顶级期刊,成为一枚风向标,树立自身的国际地位。2)选择能为作者带来学术启发或重大科研改进的审稿人。在学科作者投稿调研中发现,作者投稿给顶级期刊撇除考核评审等政策层面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够得到学科领军人物的认可、建议和指导,往往这些是一般期刊所不能及的。海洋学科作者特别期望由顶级专家、知名编委提出思路、方法、先进经验,以弥补其所属科研圈能力和知识贮备的不足,得到学术启发和灵感,为今后专业道路做出指导。我国海洋科技期刊应注重这一层面的意义,以人为本,从培养科研人才的角度出发,拟用高层次具启发性的审稿人,建立一支顶级的世界范围审稿团队;同时创新思路,吸引更宽范围海洋科研学者的稿件,增强学术问题的高水平交流。3)启用学术办刊人,加强专业素质。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编辑多数还是审稿专家的传话筒,一般靠多位审稿人是否录用的票数取舍稿件,而顶级海洋期刊编辑多有自身的专业水准判断,有时参考审稿专家意见但却对稿件决断结果不同。一本好的期刊应有专业素质过硬的编辑团队,对稿件有较好的把控能力,这一点我国海洋科技期刊亟待加强。4)缩短审稿周期。从投稿到网络出版,我国英文海洋科技期刊为8.5~12个月,与世界顶级期刊的4.7~7.5个月相比(来源: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方面需建立高效审稿规则和秩序,加强对审稿过程的把控,尤其是在审稿人环节上需增加时间透明度,加强与审稿人沟通协作;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网络发表的作用,尽可能在稿件确定接收至网络发表的过程中缩短出版时间。

2.1.2填补空白,创建特色专业期刊

在JCR的182个学科中,我国期刊涉足的仅109个,占比59.8%。我国科技期刊在很多科研领域仍处于空白状态[11]。《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指出,应创办一批代表我国前沿学科或者能填补国内学科期刊空白的学术期刊[12]。创办新刊不仅是面向世界的英文刊,也包括中文刊,还有目前逐渐兴起的双语出版,对不同的受众接收范围和意义不同,但对学科发展、知识普及、科技转化等将产生重大作用。对海洋领域来讲,急待有新刊的科学报道。平心而论,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入,海洋科研在世界范围内融合度提高,中国很多学者在世界顶级海洋机构参与研发甚至主持课题,如NOAA、WHOI、CRISO等,科研交流密切,中国人的海洋科研实力并不弱。最新JCR数据显示,我国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科技论文产出排名世界第2,占比12.2%,涉及106种期刊[11],但我国海洋期刊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学者发文需求。有下述3种路径弥补海洋期刊领域空白。1)依托新兴专业创办新刊。我国一些海洋专业领域,尤其是新兴专业科研水平较高,但国内并没有与其相称的期刊,致使优秀稿件外流。比如:关于深海,中国深潜技术发达,无论是蛟龙探海,还是海底热液调查等研究均具较高水平;中科院近年成立了深海研究所、自然资源部也有深海研究中心,但我国却没有一种深海领域的刊物,世界范围内深海领域期刊也凤毛麟角,这正是填补空白的好机遇。2)依托优势专业创办新刊。我国在海洋工程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侧重航道、船舶机械等研究方向具有优势,特别是一些高校,如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但国内也没有此领域的期刊进行专门研究报道。3)依托新时展特殊性创办新刊。针对国家层面当前海洋领域极度关注的地区和区域创办新刊,比如国家高度重视北部湾战略,生态角度、环保角度、海洋权益角度都是巨大的研究空间,应有一本期刊反映区域海洋学发展。创办新刊是我国海洋期刊品牌建设和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2.1.3合理布局,发挥行业合力作用

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目前处于小作坊式零敲碎打的总体状况,各自经营,未形成一套整体发展方案,由此产生多年来同质化严重、办刊资源分散。新时代海洋科技期刊需发挥行业集团优势,合理布局科技期刊出版,形成合力,服务海洋领域科研发展和国家战略。1)兼顾差异性发展原则,按照各主办单位特色和优势重新规划,将无序争抢的资源有序整合,使海洋领域各研究方向均有专长期刊,各刊体现专业优势、专业特色、办刊水平。应在行业学会,如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研究会等的统筹下合理布局。2)发挥集团优势,组建高水平集群。我国海洋科技期刊可参考中华医学会功能性平台的设计[13],集合旗下143种期刊,互助合作统一管理,自主经营高水平期刊集群和出版集团,发挥行业领域的立体服务作用。3)建立与大科学中心的科研合作关系。目前,刚刚成立的中国海洋大科学中心拥有9艘调查船、3个观测网,集合了国内13家中科院领先海洋机构的科研力量,代表了我国海洋的先进科研水平,海洋科技期刊与大科学中心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资源对接端口。

2.1.4创新模式,研发优化出版方法

新时代海洋科技期刊要重视办刊人的作用。同样的资源在不同办刊人手中会产生不同的出版效果。构思精妙的办刊人会不断创新模式,研制新的方法优化办刊。1)创新思路,注重细节,优化办刊举措。海洋科技期刊应加强办刊特色设计,细化操作方法,不断创新模式,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新的方案。比如对优质稿件、时效性强的稿件和专家约稿可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审理、优先发表,编辑部将平时审稿质量好、回复快的专家名单进行整理,组织设计快速审稿圈来处理绿色通道稿件,保障期刊稿件质量和出版特色。2)以旗帜人物力量打造期刊。目前我国海洋科技期刊学术权威性不强,需要旗帜人物的行业影响力带动期刊的发展,第一时间掌握核心产出来源和尖端成果,聚拢学术资源。

2.2提供一流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14],科技期刊也将迎来一个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期。面对世界格局对海洋关注度提升的新形势,海洋科技期刊应为国家科技建设提供一流的影响力,为生产、民生提供一流的服务能力,成为学科发展的大舞台、科技生产的聚宝盆、知识普及的思想库。

2.2.1前沿聚焦,成为学科发展大舞台

新时代我国海洋科技期刊办刊人应有更高眼光和格局,充分认识到科技期刊在学科发展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发挥主人翁作用,利用好科技期刊展示科研成果和发掘学科前景的舞台。1)聚焦前沿,指引学科发展。海洋科技期刊具有源源不断的崭新题材和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紧贴学科和细分专业的特点,挖掘国内外行业前沿,如海洋气候领域的冰川消融速率、海洋信息领域的深度学习、海洋生态领域的微塑料循环等,注重跟踪,抓重点、创特色,抢占学术报道阵地,引领和推进学科发展进程。2)增强出版,重视学术服务。海洋期刊办刊人应抛弃单纯刊稿的思想,站在更高视角审视出版工作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经营学术资源。办刊人应充分开发每篇稿件的潜在内涵,通过增强出版的附加扩展链接、材料方法补充、附加图等方式使学术知识得到最大化展示与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学术服务,促进科学资源的传播。3)资源共享,加强数据应用。我国海洋科技基础数据支撑明显偏弱,数据供给严重不足,可将期刊作为推手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具体来讲,可参考新刊《中国科学数据》《BigEarthData》的模式,将所刊论文数据有效整合到平台上供更多科研人员使用。我国海洋科技期刊可与自然资源部新上线的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海洋再分析产品1.0版等联合开发数据共享服务,建立学术资源数据服务体系,加强学术资源的高效利用。

2.2.2行业驱动,成为科技生产聚宝盆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3]。新时代要求我国海洋科技期刊在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和新举措,加强对海洋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的宣传报道和推介转化,为科技发展提供科技资源与服务,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1)以专业资源为顶层设计提供支撑。海洋期刊要助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建设,协同政府和管理部门促进科技项目落实与转化。以新版《海洋信息》为例,当前世界沿海各国谁掌握了海洋领域的制高点,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权,因此海洋智库作用越发明显。该刊以智库理念开发新型专业稿件,约请领域内知名学者、国际专家撰稿,如数字海洋技术、网络整合、智慧海洋工程等,为国家海洋信息化“一张网”顶层设计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科技文献服务,该网又在海洋各行业信息服务中统领全局,指挥联动,发挥着重要作用。2)以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期刊出版体现办刊人观点,决定向科研生产推介何种内容,引导何种趋势。海洋科技期刊应提供一流的科技生产技术,可借鉴《金属加工》的经营经验,将核心技术、专利产品作为向企业加推的重点,倡导科技化生产,以行业协会的力量加强对企业的科技指导力度,如通过海博会、OiChina等向生产方介绍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例如珠海航展上推介的无人机执行海洋生态监测等,为企业带来全新技术,驱动高科技生产。

2.2.3智慧应用,成为知识普及思想库

海兴则国强民富,海衰则国弱民穷[15]。海洋科技在国家发展中举足轻重,海洋科技期刊任重道远。增强海洋科技宣传,提升国民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技知识是新时代海洋科技期刊任务之一。海洋科技期刊要促进融合,推动科技知识优质传播,成为振兴海洋的思想库。1)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知识。期刊要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情况,利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的方式[5]105,增强阅读吸引力。海洋科技期刊拥有专业编辑队伍、规范采编流程和权威信息渠道,应发挥优势加强对学术资源的加工,用多样化、个性化媒体提供快捷、跨屏障的服务。如实验性强的海洋生物学期刊可加强视频化服务,展示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和关键性问题;野外作业学科期刊如海洋地质、远洋调查、极地科考,可设置网络直播,使读者身临其境随研究团队移动式办公,改善学术表现形式枯燥的弱点,直观感受科研过程。2)加强互动性,提供社交化共享服务。海洋科技知识偏门,读者好奇度和关注度高,社会公众渴望更多了解,因此需增强知识服务参与性。海洋科技期刊应加强知识服务系统的共享研发,将科技专题打造成读者易获得、易参与的模式,设置开放交流,比如定期开设海洋讲堂、科普活动、海洋日等为公众提供学术讨论的机会,加快知识深度传播,提供专业化、权威性、高品质的学术服务。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6

一、主办单位转型升级创建江苏海洋大学情况

淮海工学院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连云港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交汇点,不仅在江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国家沿海港口城市,对沟通中西部的发展和促进整个国家西部大开发、江苏沿海大开发,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下,淮海工学院从江苏省省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海洋品牌,提升办学层次,致力于建成海洋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的综合性大学。江苏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海洋强省建设工作,积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大力推进海洋高新产业。2016年“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正式列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江苏海洋高等教育,加快在淮海工学院基础上建设江苏海洋大学的步伐。积极引进与培养各类海洋专业人才”。这标志着淮海工学院跨越发展的目标设计和路径选择,已上升成为江苏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部署和战略决策[6]。“打造海洋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在服务地方与行业经济发展中推进转型升级”成为淮海工学院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调整学科方向,搭建平台,增设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管理、水产养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涉海专业,或在现有专业上增设涉海方向,通过多年重点建设,海洋特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开设涉海专业最多最全的高校,涉海专业(方向)几乎覆盖江苏全部海洋产业。2010年获批为全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验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又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二、抓住主办单位发展机遇促进学术期刊质量提升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淮海工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反映本校的科研学术水平和重点学科优势,发表自然科学各技术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努力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传统优势学科为机械工程及化学工程等。近几年,本刊抓住学校转型升级带来的良好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质量,扩大影响力。

(一)加强编辑队伍及刊社文化建设,保障期刊发展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期刊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刊社文化能够促进编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即信仰。彭桃英等人以河海大学期刊编辑部为例,从凝聚力建设、制度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的路径[7]。学术期刊队伍建设及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期刊编辑部是一个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部门,为了保证刊物的健康有序发展,本刊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强化为作者、读者服务的意识,努力做到对待作者、读者、编者、审者,态度热情、服务周到。在编辑工作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来稿,杜绝人情稿。通过学报这个平台,提高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发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学校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本刊重视:1)编委会建设。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编委,每年定期召开编委会,讨论研究学报的提高、发展等问题。2)审稿专家库建设。审稿专家帮助编辑部对稿件学术质量进行把关,是学术期刊办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3)编辑队伍建设。编辑人员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各种学术活动,把握舆论导向及学科方向,掌握最新的标准与规范,不断钻研编辑业务,以丰富的编辑经验,确保刊物的质量和水平。

(二)发挥平台优势,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

高校学术期刊是科研人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和学术交流的纽带,此外,更要做好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服务工作[8]。本刊利用学报平台,积极支持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连续几年为以本校测绘工程学院担任组长单位的连云港市测绘学会编辑出版《淮海工学院学报(测绘学术研究论文专辑)》。2015年在《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上发表由本校土木工程学院主办的“江苏省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六届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70余篇。依托“海洋科学与技术”栏目参加学校各种学术活动,发挥编辑优势,合作出版各类文集。如:为民盟连云港市委编辑出版《拥抱海洋———民盟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江苏)研讨会论文集》,该论文集是沿海11个省市区民盟组织、盟员会议期间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为由中国海洋学会、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淮海工学院主办的“第五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编辑出版《聚焦海洋———加速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等。通过上述服务活动,扩大了本刊的传播力和学术影响力,展示了编辑力量,也从中挖掘并吸引了大量优质稿源。

(三)提高编校质量,追求良好效益

对于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学术期刊来说,质量是其生命线,学术质量是核心,审稿人及编辑要把好第一关[9]。编校质量则主要反映了编辑的工作质量,学术期刊编辑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好编校质量第二关。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不断提升质量与品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强化科学规范管理,重视编校质量管理。每期学报各栏目责任编辑之间校样互查互校、轮校换校,全部审看一遍,最大程度降低差错率。近几年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利用与文学院共建新闻专业学生实习基地的优势,培养大学生做兼职编辑,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报的编校工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锻炼机会和能力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本刊的编校质量。本刊下大力气提高编校质量,执行“5+2”编审工作流程(即“5校”,责任编辑、实习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会”,统稿会和定稿会)[10]。结果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期刊年度核验时编校质量多次被评为优秀,曾多次获得江苏期刊质量评估编校质量奖以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编校质量奖项,并首批参加了全国期刊编校质量无差错承诺活动。2017年在江苏省科协“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第二批项目认定中,经“精品科技期刊项目”认定并获得发展经费资助。所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能在更大的范围吸引到更多的优质稿源。2010年,我国新闻出版界大力推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倡导出版业面向市场产业化发展。本刊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确保办刊特色与学术质量不滑坡的前提下,迈出了办刊经费改革的第一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学校没有投入运行经费,本刊基本上实现了收支平衡,维持了出版工作的正常运行,确保了学校提出的“以刊养刊”目标的实现。

(四)办好特色栏目,助力大学创建

优质稿源是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保障[11],组约优质稿源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竞争力的首选捷径[12]。淮海工学院不断凝练学科优势,海洋特色明显,这也为本刊吸引了大量的优质作者。为了配合学校创建海洋大学的工作目标,借势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等涉海二级学院,以及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企业海洋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学科力量雄厚的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本刊从2009年第1期起设立“海洋资源开发”特色栏目,后来改为“海洋科学与技术”栏目。该栏目稿件涵盖所有涉海专业,加大了对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生物技术、水产科学等方面的组约稿力度。该特色栏目自设立以来,已刊发海洋科学与技术方面相关高质量稿件上百篇,绝大多数论文都是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稿件。此外,还不定期策划设立专题研究,以专家主持人的形式约请相近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帮忙组稿,专题发表热点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这个平台,不但提高了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而且扩大了学报影响力。该栏目策划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能引导海洋学科发展,为学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创建江苏海洋大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4年在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组织的“金马奖”科技期刊评选中,本刊荣获“特色期刊奖”和“选题策划奖”。

(五)共建“海洋出版社江苏分社”,拓展业务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要发展壮大,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要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本刊社充分利用编辑优势,探索与出版社的业务合作。比如前几年曾与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合作,为本校教师出版著作提供了很大方便。2016年,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推进我国海洋教育、科研和文化发展,整合有效力量和出版资源,扩大海洋类图书的影响,促进江苏海洋文化的繁荣,淮海工学院与海洋出版社经友好协商达成协议,依托各自优势,合作共建。该分社的成立就是依托本刊社编辑力量,代表海洋出版社从事选题策划和组稿活动,主要出版方向是立足本校资源,辐射全省海洋系统,重点组织出版海洋类学术著作、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普及读物等具有海洋特色的史志类著作等。“海洋出版社江苏分社”的成立既扩大了本刊的影响力,也为广大师生出版海洋类著作提供了平台。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7

(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选择期刊比较科学,它运用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期刊的学术价值,在选用的3400余种期刊里包含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期刊。它所择取的80万条论文,可以说是集各学科之精萃。因而,它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并将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寡,看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实力指标之一。SCI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学术界密切注视的中心,争相角逐的焦点,世界公认的文献统计源。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

二、EI

《工程索引》(TheEngineering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为了让中国用户与全球用户同步使用EV2数据库,EI公司近期将实施EV2中国用户的平台转换工作。转换时间是2011年4月27日,平台转换后,现有成员将全部通过国际站点访问EV2数据库,清华镜像站点将停止使用。届时如用户仍登录原镜像站点,将会有弹出信息提醒用户使用国际站点。2009年以前,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1、EICompendex标引文摘(也称核心数据)。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章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2、EIPageOne题录(也称非核心数据)。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One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为了让中国用户与全球用户同步使用EV2数据库,EI公司近期将实施EV2中国用户的平台转换工作。转换时间是2011年4月27日,平台转换后,现有成员将全部通过国际站点访问EV2数据库,清华镜像站点将停止使用。届时如用户仍登录原镜像站点,将会有弹出信息提醒用户使用国际站点。2009年以前,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1、EICompendex标引文摘(也称核心数据)。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章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2、EIPageOne题录(也称非核心数据)。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One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EiCompendex数据库从2009年1月起,所收录的中国期刊数据不再分核心数据和非核心数据。E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包括的学科有:

——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电气工程、电厂、电子工程、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计算技术、软件、航空航天技术等;

——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燃烧技术、生物技术、轻工纺织、食品工业;——工程管理。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有创新。EI不收录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

三、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toScientific&Technical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在ISTP、EI、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

四、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简称SSCI)收录报道并标引了2684种(截止到2009年6月9日)社会科学期刊,同时也收录SCIE所收录的期刊当中涉及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所涉及学科包括人类学、考古学、地区研究、商业与金融、传播学、犯罪与监狱、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特殊教育、环境研究、人类工程学、种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学、接待、休闲、运动与旅游、卫生政策、护理、老年医学、健康与康复、药物滥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劳资与劳动、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国际关系、法律、法医学、语言学、管理科学、运筹学、计划与发展、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伦理学、公共管理、社会学、城市研究、运输、女性研究等。

海洋工程论文范文8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从事大地测量、海洋测量、投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动态大地测量与环境变化及灾害监测、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精密工程测量与三维工业测量、海洋测量技术、交通导航工程、土木工程测绘、海洋工程测绘、水利工程测绘、矿山工程测绘等。开展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测绘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培养,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基于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2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借鉴我国的测绘行业目前正处于升级转型期,各事业单位、国企、民营企业单位都亟需掌握基础理论、能从事高新技术工程的人才。从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两方面入手,设计以下培养模式。

2.1“高校+企业+项目”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与企业联合培养。以校企共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联合实验室为培养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以企业的生产或科研项目为牵引,通过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或共同完成生产项目,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工程环境,营造真实的工程氛围,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合作双赢。这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能够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中得到利益,尝到甜头,弥补企业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方面的投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2.2“培养+就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兼顾研究生和企业双方利益,保证企业能引进需要的专业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企业双方有合作意向后,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企业投入一定的培养经费,指定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第二导师,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科研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到企业任职若干年。这样,如果是在职学员就读新模式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更容易得到企业的支持,有利于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非在职人员也能较好地解决本人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3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建设

按照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课程设置文件精神,以培养测绘工程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原则,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参照国家“注册测绘师”任职资格标准,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3.1课程设置突出职业色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因其生源的特殊背景,所应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特点,导致了其课程体系构建必须遵循以下规律:课程教学从强调学科内容转变为强调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课程体系从单一教材转向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因素的整合;关注学生职业背景及工程体验,在课程教学中加重职业的色彩,强调理论性和职业性的完美统一。

3.2课程体系构建

1)以企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由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作为具有显著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所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入手,认真分析行业背景、企业技术现状和人才需求,根据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所需要的“构想—设计—实现—运行”能力为主线,对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与目标设计;提炼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素,明确理论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安排和学位论文方向等内容,以此构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2)按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改变以往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的传统,按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学科知识重组。为此,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在遵循学科和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在组织课程体系时,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1)公共必修课模块:主要包含自然辩证法、外业、知识产权课程。与此同时,设置信息检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公共选修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基础、较好的职业素养,重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学意识和必要的知识修养。2)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括应用数理统计、高等应用测量、现代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工程课程,主要目的是夯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为专业课学习创造条件。3)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课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适当把“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归纳、凝练,融合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部分课程及相关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若干模块化课程,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应试打下基础,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具备一些岗位需要的专项知识和能力;根据学生可能的就业去向,设置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地理信息工程、遥感信息工程、GNSS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向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4)学位论文与专业实践模块:这一模块是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它是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在企业的综合实践,结合自己所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进一步锻炼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

3.3与职业任职资格对接

形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素质指导与训练研究是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依据国家“注册测绘师”资格认证标准,以“测绘工程案例”教学及以满足“注册测绘师”任职资格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体系,补齐测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国家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困难之短板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顺利通过任职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任职资格,同时提高他们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

3.4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手段还是课程教学,它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形式。以往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在课程教学方面较为突出,为避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直存在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不能兼顾的矛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以提高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继承测绘工程学院办学传统,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利用合作企业测绘工程项目资源,产学研结合,企业深度参与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实施及管理,构建测绘专项设计实践、工程项目设计实践、工程项目实施实践、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测绘新技术应用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体系,以企业为主导,全面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