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例6篇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1

反思性教学初中历史原则一、反思性教学

教师的工作是对单调重复的,所以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少对已成习惯的工作活动进行反思。很多教师即使教龄十年、二十年,真正的工作经验也就相当于一两年的程度,因为他们只是把一两年的工作经验重复运用了。杜威曾指出,教育工作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重组,从而不断提高经验的意义。不善于反思的教师,只是整日不断重复地完成教学工作,并不断完善教学结论。而善于反思的教师是不仅寻求他们在的教学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炼出其中的意义。杜威为我们认识反思教学提供了历史与思想基础,他的观点成为我们理解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对反思性教学有如下理解:教师在多变的教学环境中,以自身拥有的教学原则为指导,以不断更新的教学实践为参考的主要对象,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理论基础,并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周密的思考,这样便能赋予教学实践具体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作者从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开始论述,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一定层面的阐述,本文交代了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方法与应用原则,势必会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工作起到相当的意义。本文的论述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历史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实践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传统的讲授理念,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体现出创新性,逐步使自己转变成为具有反思精神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机械复制式的教学思路,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转型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合格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反思性教学这一课题的探讨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为改进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工作的效率具有相当高的实际意义。

三、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1.总结反思法

简单的说,反思教学法的意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自己或者他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反思的内容相当广泛:首先,教师可以总结反思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学生和同事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可以对其他教师在教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或他人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进行总结反思;还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成功或者存在的失误。当教师对这些事件进行反思的时候就会把在所得的经验进行全面的记录,方便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查看反思记录,以便在自己将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

2.录像反思法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出来,以便自己事后观看,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像,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录像中的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录像反思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录像。

(2)课堂教学结束后观看录像,比较课前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3)针对教学录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

(4)根据教学录像的评价内容,对自己的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佳的反思性总结效果。

3.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心得的交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方法。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几名初中历史教师围绕某个历史专题进行研讨。

(2)针对研讨的结果总结出重点,并在授课中体现出这些重点,让其他几名教师听课。

(3)课后教学实践教师与听课教师进行的交流研讨,共同反思是否存在问题。

(4)将共同的反思结果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4.档案袋法

教师可以运用档案袋把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反思结果分类归纳,建立专题性的分类反思档案用以促进教师的反思活动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反思的专题分类,如可以分为:课程开发类、教育创新类、学生接受类等。建立专题后,教师一定要对每个专题下保存的结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升。

四、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原则

运用反思性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

反思性教学的应用,一定要在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完成。如果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根据在的反思结果来自我纠正,重新设定教学策略;如果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则要根据对合理教学过程的反思来自我完善,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2.循环性

反思性教学一定要做到良性循环,这样具体的循环过程才可以转化为一组真实反映教育活动的论述。当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被教育实践否定时,具体的循环过程应该是:出现问题――设想解决这个问题――想象中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出现,应当这样循环才是反思性教学的最佳循环方式。

3.深刻性

现在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还比较浅显,仅仅局限于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经验进行思考总结,实际上反思的核心问题并不局限于“思”。更重要的是在于“反”。“反”字的一层意思在于“返回去”寻找问题所在,另一层意思在于“跳出来”思考自己的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五、结语

随着教育届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更多的一线历史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平台上,通过对自己的分析,为教学实践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从而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使教学工作更有效率。此外,教学过程的不断反思,既是对教学实践工作的得与失的分析,又是对自身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发展历史[J].外国教育资料,2001,(1).

[3]靳玉乐.反思教学[M].四川教育集团出版社,2005.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2

关键词:完善 教学 环节 历史 课堂 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何在新的教学形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以下是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的几点策略。

一、明确历史教学目标

“一个有着明确教学目的的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以后,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求历史教师要更加注重整体目标的构建。

首先,在设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及课程标准,确定每一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明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行为的主体、行为情境、行为本身、行为结果以及行为标准五个基本要素,而历史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初步阅读、归纳、理解一些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培养独立思考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作者设计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后,能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包括黄海大战的过程、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而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日本的侵略、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国力的衰弱是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根本原因;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目标不但涵盖了相关知识点,还包含着通过历史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内心变化的目的,如此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提升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确定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最常见的就是整合单元教学目标。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的,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不妨回过头来进行一下单元整合,找到单元之间的联系,使学习与复习都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对历史也能有更为清晰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过程中,第一单元侧重讲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第二单元则侧重讲述在外国列强侵略下的国内局势,如此可以对应起来。比如,第一单元第三课中讲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中国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也就有了第二单元第七课所讲的维新变法运动。这样把单元目标整合起来,学生能在把握历史框架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了解学生的起点就是要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见到过,哪些是他们熟悉的,哪些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备课才能找准方向。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并以此分析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平等地学习新知识,又能相互取长补短,做到知识与思想的交流。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作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投影,录像等),强化教学的直接性与感染力;把讲述法跟启发式、讨论探究式教学法结合使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多角度探讨问题,有效进行课堂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既能充分学习新知识,又能通过启发、讨论等方法让学习能力不足或者原有知识储备欠缺的学生也能理解本课所学的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

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除了能帮助教师合理设计教学的方法与过程之外,还能帮助教师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重难点。每课都有要学习的主要知识与主要内容,在这些主要知识中也会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并且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知道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设计教学侧重点的过程中以及在对难点问题的把握上,就能够更加精准。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重难点既使得初中历史课堂不会起点太低,让学生对历史提不起兴趣,又不至于过分拔高,让学生对初中历史产生“畏惧”心理。

三、灵活有效的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之外,还必须有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因为好的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达成,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采用的教学方法也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

教学设计即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课堂导入的设计。导入环节要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引起他们对课堂的关注,从而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讲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单元时,可以利用歌曲《春天的故事》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歌声中开始新课的学习,思考歌曲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在思考中,学生的疑问自然产生,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在导入之后的课堂内容中,要特别注意把握课堂的重难点,根据重难点来贯穿整个课堂,保证课堂教学始终有一条主线。历史教学的主线很明显就是主要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而围绕着主要的历史线索,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以灵活的形式贯穿其中,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让他们比较容易地突破重难点,掌握主要知识点。

历史中总是有着众多的历史事件,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多,极有可能混淆。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时,可以穿插相应的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了解历史事实;也可以在学习了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后,把这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把课堂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善于激发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问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话,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同时利用课堂讨论、自主交流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如,就某一个容易产生争论的历史问题,可以让学生采取讨论、辩论等课堂形式进行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情节,则可以鼓励学生改编成历史剧,在课堂上演出,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用这些方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开阔他们思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不能不让学生犯错。学生在初次接触一个问题的时候,难免会进入思维误区,这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步。教师要敢于让学生犯错,只有走入了思维误区,产生了困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知识才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在让学生犯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对错误的历史信息印象过于深刻。对于学生犯的错误,教师不要直接进行批评与否定,因为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但是,教师要对犯错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点拨。

在利用灵活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后,历史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补充大量的知识以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因为在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下,学生的学习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引进大量相关的课外历史信息,能让学生在掌握丰富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才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扬长避短。所有的教学理论都是从他人的实践中得来的,而自身的教学实践则是教师直接获得教学经验的法宝。在课后,教师及时回顾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反应,并结合自身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查找出原因,找到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方法,改进那些对课堂没有作用的行为。

课后反思的内容可以包括对课堂讨论环节的反思,如为什么这节课学生的讨论不是很积极,有没有及时表扬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想法,有没有及时纠正错误的观点等;还可以包括对课堂语言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反思、对课堂教学重难点设计的反思等内容。没有反思的课堂教学是不完整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会有帮助。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历史教师从各个方面去把握,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能更从容地建立起高效课堂,让学生高质量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3

目前,虽然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已经备受初中历史老师的喜爱和追捧,但对于优质高效教学的含义,目前教育界和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大多数人一致认为:优质高效课堂应该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完成更多更优的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完整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在教学结果上强调教育教学的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

高效教学的实现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完成。第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围绕目标所做的准备。比如本节课你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为完成此目标你的课是怎样准备的、突破手段、同时围绕三维目标所制定的计划是什么等等,既要实际可行又要保证最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要对这节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知道本节课的主线是什么,围绕着这条主线教材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安排展开的,重点是如何突出的和难点是如何突破的。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的措施研究分析

1.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高效课堂氛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其对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初中历史教师要自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主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授课教学上,要尽量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同学,不能歧视学生,打压学生,要以协商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实现优质高效的历史教学打好基础。

1.2 历史教师认真备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首先,是历史教师的知识准备上。历史教师备课时,要以课程新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本,并参考相关的教材、教参等,做好相关习题,把每个知识点有条理的整合清楚,力求用简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其次,历史教师,要备好课,还要备课堂学生。了解他们现有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对新课的认识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针对学生的差异,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知识细化,争取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知识,学会本堂内容。

2.有序的课堂结构

有序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2.1 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不可随意编造、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温和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2.2 教学过程中“疑问”与 “解释”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问”与“解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讲到商鞅变法的内容时,设问“如何看待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要求学生进行辩论:

正方观点:商鞅变法失败了,商鞅最后被处以车裂,变法内容被废除。反方观点:商鞅变法成功了,商鞅虽然被处以车裂但影响深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学生辩论完毕,教师应充分肯定正、反两方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见解。

3.转变思想,优化历史教学方法

3.1 合理导入,吸引学生。在历史课堂开始阶段,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历史故事、影视动画等适合本堂历史课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

3.2 改善新课讲解思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如在讲授明清文化时,特别是对四大名著的讲解,历史教师可以制定精良的表格,让学生根据所观看过的四大名著影视剧和相关书籍,让学生进行先行的了解,然后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在进行评析和讲解,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堂课的记忆。再如,在讲解《西游记》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本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如《西游记》的作者、题材、反映的主要内容等,然后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评析,接着历史老师在进行最后的总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会比传统的授课方式,历史老师的直接讲授会效果好很多,从而有利于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4.针对性的布置历史作业

历史作业的布置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尽心挑选作业,尽可能做到少而精,并且有针对性的评讲,布置那些基础知识和拓展练习相接的题目,也可以适当布置可以协作的作业,这样通过合作,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双方面的行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依靠教师能否有效的组织起课堂教学,也依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能否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中。从学生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所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最终的反思总结。

教师必须通过课后的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反思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

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有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更需要以一定的历史教学理论和历史专业学识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4

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可以采用幽默教学的方式,使得原来沉闷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而形象。灌输式、沉闷式的初中历史课堂不再让学生感觉到厌倦,而是集中精神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与教师的互动中,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幽默教学 课堂气氛 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课堂采用幽默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也在轻松的课堂中反思。幽默教学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塑造健康的学生人格和心理。下文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中采用幽默教学法的作用和方法。

一、初中历史课堂采用幽默教学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的艺术,可想而知,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历史课堂回味无穷。历史属于文科性质,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学科,历史课堂的言语性表述比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合适而幽默的语言,是提高课堂艺术的最佳方式。初中历史课堂幽默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得课堂生动而融洽,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引导,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比如,时“萝卜用车拉,芝麻赛玉米……”这些幽默的言语都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课堂轻松而无压力,学生高效而能学到知识。

(二)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知识的学习都依靠兴趣的培养,而幽默教学,又是调动和提升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学生厌倦了概念的平白讲解,所以初中历史幽默教学自有它的独特用处。比如,像大猩猩的远古人类,谁能画出来?他们有什么特征呢?等等,这些幽默式的教学,带动了学生思考和分析,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去感受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

(三)融洽师生关系

课堂的有效性,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参与度,而学生的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应对教师的每一步的教学节奏,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一国两制”时,可以幽默的将学生和老师比作台湾和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实行一国两制来完成祖国统一。采取幽默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课堂实施幽默教学的方法

(一)引用诗词方法

诗词歌赋是我国经典的文化传统,也是不可磨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采用诗词的幽默教学,既对历史进行了回顾,又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融入其中而又不断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是文化的课堂,也是诗人和历史知识的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用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可以更好的对历史知识进行诠释。

例如,在学习清朝的相关历史问题时,可以对慈禧这个著名人物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讲解。慈禧的腐朽统治引导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屈辱发展,给国人带来了永远抹不掉的伤痛,对于现代中国来说,她的影响可谓意义深远,但是都是对她的批评和讽刺。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中国思想家章炳麟的《讽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诗》:“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时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首诗很好的反应了慈禧一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将历史与诗结合起来,将她的一生描写的淋漓尽致,从而幽默的讽刺了慈禧的“业绩”,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反思和分析。

(二)反差对比方法

为了突出两者的差异,更好的运用差异分析来突出各自的特点,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反差对比方法来进行教学。将不同事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更清晰的对比体验,让学生对知识分析的更加透彻,也建立更清晰的知识架构。

例如,在学习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特征时,可以运用反差对比法很好的幽默一把。婉约派的词犹如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千娇百媚,多姿多彩,有时候害羞的掩面而出,有时候安静的温柔典雅。比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豪放派的词就像一个关西大汉一样,不拘小节,声势张扬。比如,苏轼的《念如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极其豪迈的表现出了词人的豁达。运用反差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其中知识的本质和差别。

(一) 词意活用方法

词意活用法,可以有古词今用和今词古用两种,对于古代的词和现在的词,将其融会贯通,巧妙结合,可以增加高中历史课堂的幽默元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运用今天常用的词语,将现在流行的词语与古代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做好历史只是的导入,从而可以幽默的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例如,在为了讲述“秦朝的统治”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秦朝法律的严酷”时,可以采用今词和古词对比的方法,“同学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酷’,哇古天乐很酷,酷毙了等等,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也说,哇,秦朝的法律酷比了呢?”通过一系列的导入,引入学生对这两个不同时期,词义表达的不同意思的思考。幽默的运用今词来进入秦朝法律的讲解,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快乐中体会古代法律的严酷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

三、总结与归纳

总的来说,实施幽默教学,是提升课堂气氛,打造和谐氛围,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种比较不错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内容比较多,在记忆和总结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采用幽默教学,就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跟随着教师的思维脚步,由教师的引导和提问,逐步深入到知识的本质,从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了解知识的内涵。初中历史课堂采用幽默教学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幽默教学可以采用引用诗词、反差对比、词意活用等方法,采取幽默教学,成就高效课堂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历史的讲堂上,增强爱国热情,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任敏娟.幽默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5

一、丰富初中历史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感兴趣,他们才能具有学习的动力,进而才会产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的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史料,运用既丰富又形象的史料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强烈求知欲望,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进行远古人类的讲课时,教师可以搜集那些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相关的史料,除课本上所附的图片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呈现更丰富的有关远古人类的头骨复原情况,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多种史料有序的向学生展示,再加上教师风趣的讲解,那么,学生就能够形象的了解“北京人与现代人头骨的不同”。

二、推动理解历史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由于受到历史课时以及篇幅的限制,某些问题上不会给学生提供完整充足的内容知识,只做出结论式的评价,使学生难以理解,再有就是学生对这些枯燥单调的结论式评价没有兴趣,更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然而这些知识往往是考核的重要内容。要使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某一历史事件的内容,就得需要教师运用史料来解决,适当地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部分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从鸦片战争开始后,我们中国人民为反侵略而采取的一系列反抗战争以及战争过后所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直观丰富的史料展示在学生面前,很清楚地了解了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使学生深深地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在教师分析,讲解具体的史料过程中,枯燥而抽象的历史概念被直观形象的解释开来,自然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发散全面学习

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来说,发展能力的目标不是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而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然而这些能力的发展是通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得到的。例如,在讲到辛亥革命时,怎样让学生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且正确的看待历史发展。史料A:在辛亥革命之后,有人曾翻译一本名为《平民政治》的书籍,但后来他决定更名为《共和政治》后进行出版。有段时间《国粹学报》不太畅销,但在更名《共和杂志》以后,却变得非常抢手。史料B:辛亥革命之后,绿营制度并无太大变化,当值的,仍照时到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依然将马养于家中首先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思考,分析,史料A反映了国民初期盛行的共和观念,反映出在中大城市发生的现象;史料B反映了辛亥革命未给那里带来什么变化,反映出在一些偏远县城发生的现象。学生心理开始一定有些疑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群当中的影响力并不平衡,深入人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分析史料,要全面进行评价,从不同角度来综合考虑历史事件的影响,才能使学生对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四、合理运用历史史料,实践“度”的把握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为让学生理解那些较为抽象复杂的历史概念,选择性的运用一些史料,但是要注意使用的“度”,不可以忽略了历史教材。历史课本当中的知识内容都是学习的重点,由于篇幅或内容的限制,因此教师选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史料来加深学生的认知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也得注意不能够过多的运用史料,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中心偏离课本,致使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选择适量的史料贯穿于教学当中,才能恰到好处。

五、优化选择历史史料,实现针对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6

【关键词】历史课时备课 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有效保证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92-01

历史课时备课即撰写历史课时教学案,是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历史教案撰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是历史教师业务素质的直接表现。鉴于历史课时备课的重要性,它越来越受到广大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近二十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历史课时备课与课堂教学质量关系问题,不揣冒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1、历史课时备课要讲求程序性,扎实打好教师基本功底

作为一位初中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教学大纲,细心研读历史教材,深刻领会历史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意图,抓住历史每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各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推敲历史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以及历史成语典故,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注意钻研正文以及正文之外的一些东西,包括插图、注释、每页左边或右边的读读、看看、想想、写写、说说、议议以及课后《学习与探索》中的学习活动、学习测评、史海拾贝等,由于它们不是教材的正文,往往易被忽视。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把握历史教材的思想因素和智能因素,要利用历史教材内容确定思想教育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历史教师的基本功底决定了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力度,历史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也决定了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开阔与否。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好历史教科书的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如相关的经典著作、其它一些通史专著等,努力达到厚积薄发。还要了解史学动态、注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将历史热点问题带入课堂。

历史教学语言要准确严谨。我在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第1课《鸦片战争》时,《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学生强调绝对不能漏掉“岛”字;“赔款2100万银元”不能说是“2100万两白银”等。历史教学语言既要准确、精练、简洁,又要生动形象,要富有时代气息并充满感彩。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内容,如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动手操作法、看图说史法等等,使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研究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2、历史课时备课要讲求完整性。体现教师精心设计过程

首先要写出课题:撰写教案应写明第几册、第几学习主题、第几课及该课标题。然后写出本课教学目的与要求,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目的包括: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进行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等,还有培养学生智能的具体要求等。它是初中历史课教学任务在每堂课中的体现与落实,是衡量和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和学生难以理解的有关内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统一的。确定教材重点的依据,一要看对历史发展过程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历史现象,二要看是否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要看是否属于有重大教育意义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后,应从该课教学内容上充实它,从教学手段上强化它,从巩固训练上保证它,从知识系统性上体现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还应做到利用直观教具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历史教师要根据历史教材内容,准备制作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如历史挂图、自制图表、幻灯片、录像、电影剪辑、录音剪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要点就是一堂课的讲授提纲,这个提纲是教师从教材中抽出来的,它概括地反映了一堂课的历史基本线索和基本史实,反映了历史教师对教材钻研和掌握的程度,因此必须精心设计。在设计课堂讲授提纲时,要注意体现教材与课题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历史语言文字的概括性、准确性和思想性。

此外,历史教师导言设计、课堂提问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学习作业设计等,都是历史教师在课时备课中必须认真考虑的。

3、历史课时备课要讲求反思性。善于总结课堂教学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