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资重点笔记范例6篇

初中历史教资重点笔记

初中历史教资重点笔记范文1

何谓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与记在专门准备的笔记本上的历史学习笔记有显著差别。一是它不是记在专门准备的笔记本上,而是记在历史教材(教辅)上,它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成资源的补充式笔记。二是它是一种开放式的、不断接纳式的历史学习笔记,即笔记可以根据学习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那么,这种以教材(教辅)为依托的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同传统的历史学习笔记相比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一、以教材(教辅)为依托,可以使记笔记省时省力而有效

传统的历史学习笔记由于脱离了教材(教辅),为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美观性,需要记笔记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会出现为笔记而笔记的倾向,笔记精美有余而“心”记或“脑”记不足,影响到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的探究和理解。以教材(教辅)为依托,学生记笔记时可在归纳和整理教材(教辅)的基础上完善、补充知识等,从而节省记笔记的时间和精力,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历史学习的关键处,不错失捕捉课堂有用信息的时机,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以教材(教辅)为依托记笔记,学生可以在学习的重点、难点、易混和易错处圈圈、划划、点点、标标,历史学习的质量会有明显提高。它能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这样的历史学习相对有效。这种开放式笔记还将教材(教辅)要点、心得笔记等融汇在一起,学生在翻阅教材(教辅)的同时,省掉了复习时既要参阅教材(教辅)、又要兼顾专门笔记的麻烦。它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教辅)资源并节省纸张,是实现历史学习绿色化、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和习惯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二、开放式历史学习笔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历史教资重点笔记范文2

关键词: 历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但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一定要从各种教法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努力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挖掘教材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挖掘教材的内涵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和重要方法。挖掘教材深度必须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这样才能挖掘出教材中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的因果关系,不断通过教材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例如笔者在讲西安事变时就通过如下提问挖掘教材的内涵:“面对消极抗日、积极剿共的,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张杨两人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笔者在讲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史实时,也设计出一连串问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何变化?”“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经过如此环环相扣的设问,一步步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确保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二、巧用多媒体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化对史实的理解

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勤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表现。多媒体教学具有表达形象直观,反馈迅速及时的特点,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如在讲“”这一段时,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播放“谭嗣同”,形象生动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故事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当时就有学生跳出教材观点的束缚,提出问题:“可不可以将看作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全新的观点引发了学生对性质的热烈讨论。

2.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教材重点。在讲授“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专题时,学生对相关内容容易混淆,例如: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扩大对华商品输出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在中国设立通商口岸,关于通商口岸的条约有五个,分别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中英和中法《北京条约》、1885年的《中法新约》、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的城市有20个。如何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并理解呢?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了通商口岸图示法,生动、直观地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势力和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到内陆逐渐延伸的趋势。

3.推进个性化和合作化探究学习。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界面友好,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如讲授“中外科技文化”这一专题时,笔者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讨论内容分别围绕绘画、短篇小说(重点讨论《警世通言》)和“书圣”王羲之。笔者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以讨论发言的形式来展示各组自主学习研究的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以第三小组为例:课前,学生搜集了大量有关王羲之的材料,如:王羲之小时候苦练书法的故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并附介绍他书法风格的旁白,极大地推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化探究学习。

三、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强化历史教学的整体性

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在灌输系统、科学历史知识的同时,不继强化提升、拓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层次和内容。

1.对于初中教材中已出现的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若遇到初中课本已提及的知识点,历史教师可在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上,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采取更加活泼、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甲午战争”、“红军的战略转移”等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和电教纪录片,并将一些精彩对白或感人情节等制作成课件,以便随时根据学生需要播放,加深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利用教材中外史结合的特点。

在讲述具体史实时,教师可以顺便提及同时代的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以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如在讲述“三国干涉还辽”时,教师就可以阐述一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有关内容,让学生明白,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正是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在华利益”相互斗争、相互矛盾的表现。由此帮助学生从单纯地死记硬背逐步过渡到在比较、联系和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

3.对于初、高教科书都出现的难点知识。

笔者努力寻找知识的突破口,进行启发诱导,讲清重点和难点,尽量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化和扩展。例如“辛亥革命”,这是初高中教科书都出现的知识,笔者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设计好如下几个递进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阐述:(1)在辛亥革命时期,旧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2)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3)在辛亥革命时期,完成了哪些民主主义革命任务?(4)综合以上内容,系统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和教训是什么?通过上述梯次推进的教学方法,将原来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模式,逐步转变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方式上来。

参考文献:

[1]刘正勇,钱焕延,应安明.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计算机世界,2004.8.

初中历史教资重点笔记范文3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十几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受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这样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至于业绩荣誉更无从谈起,这些是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困惑与失落的。

第二,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传统上的历史教学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使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第三,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现在的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但是,这种多媒体教学好多只是把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教学换了点形式而已。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局面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基于以上三点,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的初步体会,浅谈以下三个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教师个人必须有职业荣誉感

老师的责任感来自于多个方面:“历史使人明智”,可以;政府的真正重视,而不是三个两个的口号或者每年在教师节的形式,可以;从待遇上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不让老师们在辛苦耕耘之余还要为孩子上学或者其它一些日常琐事所左右,可以。倘若做到了这些,我想,任何教师都会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我们从事的教学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当教师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的热情和激情真正用到了教学上。那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双边性的探究性学习的真正实现

“探究性学习”在现在的教学中被认可程度是非常高的。它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理解、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的确很有成效。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两点考虑。

1.利用好校外的教育资源。做好探究性学习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处去阅读历史。历史就是实践,就是你的眼见,这种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探究和研究的过程。

2.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分成三个方面:①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此种评价要注意探究过程资料的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课题方案或活动计划,记录好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并注意及时整理和保存。②对历史学业的评价。此种评价要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尽可能减少单纯的记忆性试题,应该增加思维能力题,或者尝试采用开放性的试题,使学业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③对教师的评价。此种评价要关注其主导作用,即关注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适度性、组织探究活动的条理性、指导学生的有效性等,以促使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三、“学史致用,重铸人格”是目的

初中历史教资重点笔记范文4

初中历史学科在苏州地区尽管2008年就列为中考科目,但因为在中考总分730分仅占50分,所以相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大学科,仍居小科地位。因此,学生一般课余和课后时间用于历史学习和复习,来历史教师这里问问题的时间自然比较少。加上学校学生大多是走读学生,一回到家里,即使还有复习历史念想的,往往又因缺乏历史复习氛围和交流平台而中途放弃。针对此,笔者一直寻找适当的交流平台和学习工具,能让学生回到家中也很自如地复习历史知识,交流学习心得。笔者考虑到大多数学生都有QQ号码,于是利用他们的QQ号码组织班级QQ群,实现学习历史、交流学习心得的想法初步成熟。

《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使历史教学能够朝着更大的空间发展。在最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点拨下,更加坚定了笔者建立班级QQ群,为中考历史构建学习平台的想法,并将此想法付诸实施。

1 以QQ群聊天为阵地,树立网络规范和开展学习交流

如今的信息社会,电脑和网络作为有用的科技工具走进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人们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同时,电脑和网络不良信息横行,特别给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构成了误导和诱惑。因此,电脑和网络都是双刃剑,必须在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下,学生才能将此工具运用得更加科学。

在班级QQ群正式运行之前,教师预先要给家长和学生做好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安全警告和提示。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批准该学生为班级QQ群的成员,并严格把关入群会员。一些有“网瘾”的和妨碍QQ群内正常历史学习讨论的学生,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并可以暂时排除QQ群之外。防止这类学生以用班级QQ群学习为理由,获得上网的机会,来做沉溺于电脑和网络,或者其他对学习无益甚至影响同学正常学习的事情。历史教师建立班级QQ群,并以QQ群作为45分钟历史课堂之外的班级学习的第二基地,历史教师也就自然而然成为QQ群的“创建者”,可以批准合格学生进入QQ群,杜绝“灌水”等与学习无关的发言等,还可以在每个QQ群委任几位积极学习的优秀学生为“管理员”,协助教师管理班级QQ群。

为创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QQ群网络平台的功能,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来教育引导学生,笔者先用列宁的名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来作为自己的QQ签名,从QQ会员的QQ签名入手,建议“群众”在自己的“个性签名”里用奋发向上的学习感悟、乐观和自我激励的话语、历史名人的名言警句等励志语言,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2 以群论坛为平台,组织话题讨论

《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重视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课程目标实施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教科书不仅要对历史知识作具体有条理的介绍,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所创新。根据笔者对近几年苏州中考历史试题的研究,第四大题材料题的几例开放性问题越来越活,测试越来越淡化机械记忆,而更加侧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笔者在班级QQ群里专门设计了“如果……”“观

点碰撞”“我看……”等栏目,将具体的历史问题抛出,学生不断地跟帖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加强了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并最后给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跟贴情况及时介入,予以适当的点评和引导。“新课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例如,笔者通过材料和设问,展示了历史学界有关“哥伦布到达美洲”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历史现象。笔者还结合“科教兴国”“问题”等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用历史知识来论证,加强历史带来的启示和感想。对学生的讨论帖子和发言,最后集思广益但统一收口,形成该讨论题的参考答案,并将讨论题目和参考答案提供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这样一来,加强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突破了学生对历史知识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瓶颈状态。

3 以群共享为载体,分享优质资源

笔者力主建立分单元试题库,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把搜集整理试题的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并由组长牵头。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历史学习也一样,结合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历史能力自测》),笔者主张将每一个单元的试题分成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识记”层次以填空题为主,加强学生知识记忆;“理解”层次以选择判断为主,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而“运用”层次以材料题为主,注重学生联想记忆和发散思维。

新课程强调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经笔者认同后,各学习小组组长把搜集并整理后的试题资料全部上传到群共享里,这样,即使临时缺席某次QQ群内学习交流的学生,也可以根据其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程度,随时下载、浏览和使用试题资源,做到不同程度的有针对性的提高。

4 以班级QQ群为纽带,发展和谐“师生”“生生”关系

班级QQ群用作历史学习平台,将历史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针对大多数学生都是走读学生,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在家长和教师的规范引导下,学生在班级QQ群里,不仅发挥了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班级QQ群这样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在家长和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学生积极参与中考历史学习交流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建立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友谊。

另外,班级QQ群又是一个虚拟世界,这样也避免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面对面时可能会产生的不公平的尴尬现象,使“师生”和“生生”某种程度上真正实现了对话的地位平等,为师生间正常交流做到了开辟畅通,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契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因此,不管是在QQ群里还是课堂上,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后,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都是教师一贯的原则和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资重点笔记范文5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涵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历史观。而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最为主要的形式,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环节不仅要整理搜集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同时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其中既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这样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除了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同样也要在课前进行认真地预习工作。而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例如,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在下节课上课之前,通过提问或者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检查。

二、重视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一节完整的课程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有效的导入,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同时,围绕着新授内容所设计的导入内容还可以起到引入新知识,做好铺垫的作用。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就一定要重视导入技巧的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技巧包括图片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诗词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导入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使得导入环节发挥应有的功能。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开元盛世》这部分的内容,就先给学生介绍了杜甫的《忆昔》一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透过诗句的描写,学生可以看到当时繁荣富庶的盛世情景,从而对当时的社会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再引出今天的新课“开元盛世”,学生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双向地沟通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就是缺乏这种互动,很多时候,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教师都无法获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凭借主观的经验加上统一的教参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这样才能够迅速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努力营造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思考活动中。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努力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昭君出塞”的影视剧片段,在看完这个片段以后,学生自然会在头脑中形成很多的问题:王昭君是谁?为什么她要出塞远嫁到匈奴?当时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到底怎样?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之下,可以自发引起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占据主动。

五、指导学生科学的记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记笔记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的工作。然而,看起来很简单的记笔记,其中也蕴含着大学问。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提起笔来记笔记就顾不上听教师讲课,而一认真听讲就顾不上记笔记,这就是典型的缺乏技巧的表现。课堂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整理知识脉络,以供自己将来复习巩固知识所用。因此,学生在记笔记时,无需把所有的内容都动笔记下来,而是简单地把一些知识重点、知识脉络给记下来,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除此以外,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脑袋也不能闲着,而是要对教师所讲地知识进行思考,要学会“一心二用”。当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遇到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讲课的速度,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这样,在边思考、边记笔记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听懂课、听好课。

高效的历史课堂是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历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谭红艳.试论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8期

[2]刘追湖.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1期

初中历史教资重点笔记范文6

一 思想观念的滞后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原因

1.历史无用论思想严重

许多人对历史在培养人方面的作用认识肤浅,认为历史就是让人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就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回答历史的方法而已,他们不能理解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不理解列宁所说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含义;更不能理解“以史为镜”的含义即历史经验在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当今时代是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是以金钱作为价值标准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历史知识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也不能培养学生求生挣钱的技能和本领,并且会考成绩只占60分,与数、语、外等学科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用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的态度。

2.许多人存在学历史非常容易的观点

他们认为只要认识字就能学历史甚至教好历史;学历史不外乎就是死记硬背一些事件、原因、意义等,更何况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电脑、课外书籍等获取历史知识,诚然通过这些渠道可以学好历史,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通过历史教学来学历史的基础作用,这种基础作用体现在历史学习方法的获取,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等,这是通过其他渠道不能比拟和取代的,正因为有了学历史非常容易的观点,所以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不认真思考,甚至有的老师也教学生“热炒热卖”的方法,而用不着平时去花时间和精力,从而使历史教学流于形式。

二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落后是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1.从教材的内容看

过分强调政权的更替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并在表述语言上显得过于抽象,而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史、人物史内容较少。以川教版历史为例,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史内容的重点是政权的更替和制度变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在表述制度和措施时语言过于抽象,如世袭制、分封制、土地私有、中央集权制、尊儒术兴太学、科举制、专制等,这些概念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有些吃力,因为不适合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和生理心理特点,同时地方教材因没有列入考试范围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历史在人们心中显得非常遥远。

2.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看

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少采用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从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述、讲解,很少采用直观教具演示法、图示法。有的专业素质较高、语言功底较深、态度比较认真的教师会“一讲”到底,有时会旁征博引讲一些故事,佐证一些资料,使课堂显得有些生气,学生获益较多。而有些专业素养较差、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教师就是“勾”重、难点。这种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把学生当成了装知识的容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及现代教学方法、如:讲故事、资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历史调查与访谈考案、历史剧等基本没采用,因此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和厌倦。

三 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客观条件制约着历史教学的发展

1.从教师队伍看

据调查,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50%左右不是学历史专业的,因此,在专业素养上有些欠缺。由于历史在学科中地位较低,评优晋级经常处于劣势,这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进取心。

2.从物质和时间条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