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大讨论范例6篇

煤矿安全生产大讨论

煤矿安全生产大讨论范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 安全评价 分析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64-01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性能源。煤炭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极大的比重。目前,我国的煤矿生产还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问题,重特大安全事故每年均在发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1 煤矿安全评价的含义

所谓安全评价,是指为了给管理决策和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而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分析辨识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及不利因素,评估预测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及职业危害的概率和其严重程度的过程。从而达到维护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安全评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体。

2 关于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安全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对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还是处于在现状评价的阶段,安全评价方法也很单一,仅局限于定性安全评价法以及定量安全评价法。由于缺乏相当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安全事故统计材料,大多数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价,在这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下的评价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是具有很大随意性的。特别是在很难统计具体数据的方面(如:煤矿生产系统的瓦斯温度、员工工作能力、煤矿综合管理等方面)就更是如此。

2.2 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关键问题缺乏理论支持,安全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它涵盖自然科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一系列知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安全评价成为完善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就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

二是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差等现象依然存在。安全评价人员对被评价对象的熟悉程度和安全评价人员的自身能力等方面对安全评价的结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且经验丰富的安全评价人员,才能得心应手地合理选择相关的安全评价方法。要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不但需要安全评价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需要安全评价人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而现实情况是:相当部分安全评价人员不熟悉煤矿生产业务,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

三是缺乏多样的安全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是目前通常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局限性。这些方法往往只针对煤矿生产的某一因素,而没有顾及到煤矿生产中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现实,评价指标显的很不全面。另外,有的方法本身就存在缺陷,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评价的信度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安全评价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煤矿经营企业认为进行安全评价仅仅只是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手段而已,对煤矿生产进行安全评价也仅仅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对煤矿安全评价的正确认识而采取的自觉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煤矿经营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对煤矿生产安全评价形成的认识误区。

3 关于改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策略分析

3.1 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使相关评价体系得到完善

复杂的技术性是安全评价的重要特征,基于此,统一的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并与《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标准保持一致,因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成就是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的依据。

3.2 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

在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应在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日常检查过程中,国家及各省的相关监察机构要把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和质量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在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方面,应提高现有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应通过行业内部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进行理论讲座、开展同行之间业务能力大比武等方式对现成安全评价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在培养后备人才梯队方面,为了培养综合型的后备人才队伍,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可以考虑在相关高校或相关专业中开设。

3.3 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

基于目前我国通行安全评价方法各自存在着缺陷的现实情形,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势在必行。应以安全评价机构、科研单位及具有相关专业和科研能力的大专院校为主体,把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理论研究、结合实践经验、开展实地考察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及早开发出新的科学评价方法,从而对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3.4 进一步深化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改革,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煤矿安全评价结果必须是科学的、精准的,绝不允许个人的主观臆断夹杂其中,在这一前提下,权威性、规范性、责任性、公正性是煤矿安全评价不可动摇的原则。为了确保这些原则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煤矿安全评价单位和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人员都应当积极思考,锐意进取,大刀阔斧地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进行改革,根据现实情形,结合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创建符合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制,提高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不断降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企业,必须把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作为改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创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体制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把它作为应付国家监管部门检查监督的权宜之计。为了实现煤矿的和谐稳定及安全生产,就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形成一致共识,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开创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元军.浅谈我省小煤矿安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10(4).

煤矿安全生产大讨论范文2

针对培训学员已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技能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特征,制定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煤矿安全培训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学员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较差;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激发学员兴趣;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能够及时互动,紧密联系了教与学的过程,培训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煤矿安全培训;教学方法;培训效果;存在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煤矿事故所占比例超过了80%,如何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就成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培训对于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及生产效益[1-2]。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为此,全国建立了1000多家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安全技能培训,增强了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但是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培训方法单一、培训内容学员不感兴趣等,从而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培训效果,部分煤矿从业人员的经过安全培训后,安全素质仍然较差。因此,迫切需要找出煤矿安全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改善煤矿安全培训方式,提高安全培训质量,这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

1.1培训内容学员不感兴趣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人员大部分是从事安全生产一定年限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他们多年工作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技能。但是,我国部分培训机构在设置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时,忽视了对培训需求的调研,从而使得培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授课的内容相对较为老旧,不适应现有的生产实际,最终导致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培训的知识在深度和宽度上都不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甚至有一些培训教师使用的教案、讲述的案例常年都没有更换过,讲的都是老技术、老方法,不利于煤矿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得到普及和推广[3-4]。最终使培训内容与现场实际脱节,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学员带着极大的兴趣来参加培训,最终变成为了取证而参加,失去了对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普遍采用教师在讲台授课,学员在台下听讲的方式。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不顾及学员的求知方向和接收能力,只是一味给学员灌输安全知识,学员只是被动接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种授课方式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和学员得不到互动,教学效果较差。

2互动式教学法的特点

针对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进行安全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互动式教学法主要体现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安全培训之前对学员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确定学员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针对学员的现状,查漏补缺,强化弱项;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进一步改善,采用互动式教学来提高培训效果。互动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理论式”教学,而是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目的,以双向沟通作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5]。“互”指的是交替、交互、相互,而“动”则是指使起到作用或者发生变化。由于培训学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技能,互动可以是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可以是学员之间的互动,这种教学使学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当中,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去接受教学。教师和学员以及学员之间共同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2)师生紧密合作。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针对某项培训内容,教师经常提出启发性问题,学员需要不断的思考和讨论,并可随时向教师求教难题,教师可以解答问题,也可以启发其他学员解答问题,在教师和学员不断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提高学员的安全生产技能。

3)增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由于一般培训的学员都来自煤矿,有着相同的工作背景,但是各个煤矿的采煤工艺,地理地质特性等都有其独特性,采用互动式教学以后,学员之间以及学员和教师之间的信息流通更为通畅,培训的2个主体灵活、高效的互动,使得最终使得不同煤矿之间的经验得到广泛的学习和借鉴,同时煤矿上的一些问题也在学员的互动时得到了有效的解决[6-8]。

4)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煤矿安全培训学员长期在煤矿一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生产经验,其缺乏的往往是理论知识和其他矿井的先进经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理论知识,介绍其他矿井的先进管理经验,使学员安全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在与学员互动过程中,也可以学习现场的先进管理技能,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3互动式教学的实施

3.1准备环节

1)明确学员的需求。这个环节可以分成2个步骤。首先,可以在培训开始前,“请每个学员带着问题来”,根据学员问题的侧重点,有目的的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培训师可以制作一套相关的煤矿安管人员的能力评估标准,让学员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不记名作答,从而明确的了解学员存在着那些弱项和问题,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同时培训后期这份能力评估标准也可以作为课堂效果评估,使学员清楚的了解通过培训都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确定教学方法。在清楚的掌握学员培训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学员的年龄,人数,知识﹑技能和从业经历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培训目标,根据培训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目前,最常采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

3.2课堂教学

1)培训课程导入。培训课程导入主要是使培训师和学员之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培训的目的和目标,培训的内容等。导入是培训至为关键的一环,它会影响到学员对培训的参与意愿、参与度以及参与动机。导入环节如果设计的足够巧妙,可以顺利的帮助学员了解更多有关培训目标的内容,并让学员更积极的参入其中。

2)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在培训过程中,不断的通过观察学员的上课状态和阶段时间的讨论来改变培训的进度和内容。如果学员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学员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培训的内容上来,讨论时也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目前的培训进度是适应学员的需求的,可以深入开展。如果学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讨论时沉默或者感到不理解,那么说明我们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员的需求,应当实时的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可以考虑是不是要讲的更加具体更加清晰明了一些,或者引入更多的图片、视频或者实例,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实时的调整。

3.3教学效果评估

1)课堂培训效果评估。课堂效果评估主要分2个方面,对单独每门课程的评估和对整体培训课程的评估。主要是通过课堂和课下与学员交流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学员对于课程的设计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能够运用的现场,以及整体培训课程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员的需求。

2)动态的培训效果评估。动态的培训效果评估主要是一个长期的效果评估。一般分为4个步骤。第1步是培训前对学员目前掌握知识的水品进行评估,这阶段的评估一般采用煤矿安管人员的能力评估标准的测试,一般和学员的培训需求调查同步进行;第2步,在每门课程的课堂当中对学员的接受程度和这节课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这个阶段的评估主要是依靠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来体现并进行;第3步,在一整套培训课程结束后,立即对整个培训的培训实时效果进行评估,这部分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研讨会来进行,可以让学员再进行一次煤矿安管人员的能力评估标准的测试,更准确的评估到学员在这次培训中能力的提升程度;第4步,培训效果的长期反馈,一般是在培训结束后的1年内,以3个月为周期去培训学员的单位进行调研,观察培训的内容和理念是否真正的用于生产和工作中,学员所在的单位经过培训安全生产水平是否真正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工人的技术知识水平是否有所增强,干部的安全管理业务水平是否有所改善,并且根据培训的长期效果来对我们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再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真正的体现出培训的意义。

4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

1)学员开始报名时,通过问卷的方式向学员征求感兴趣的培训内容。如很多学员指出,在松软低透气性煤层进行掘进时,如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一难题,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为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重点讲述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的卸压增透技术,有效的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2)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使学员主动参与到授课过程中。如针对松软煤层的防突问题,教师请学员讲述自己矿的具体防治措施,部分学员提出,他们矿井采用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技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但是他们提出在采取水力冲孔措施过程中,喷孔现象严重,经常会导致底板巷瓦斯超限,这又是一大难题。此时,有学员提出,他们制定了瓦斯超限装置防喷装置,可有效的防止底板巷瓦斯超限事故。其他学员就可以把该装置引入自己矿井的瓦斯防治过程中。又有学员提出,他们矿井采取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技术,初始阶段抽采效果很好,但是瓦斯抽采浓度衰减很快,仅10多天抽采浓度就降低为5%以下,如何保证抽采效果就成为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详细介绍了为什么抽采浓度会大幅度的衰减,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煤体蠕变变形,钻孔不断发生缩孔现象,最后导致抽采通道被堵塞,瓦斯抽采浓度大幅度的衰减。为了防止抽采浓度大幅度的衰减,授课教学提出了在钻孔中安装套管至煤层顶板,人为留取一条抽采通道,可以保障瓦斯抽采效果。通过这种不断的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互动式教学,有效的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5结语

煤矿安全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培训开始前准备大量的资料,以便能够实时的根据学员的互动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激发学员兴趣;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能够及时互动,教与学的过程紧密联系,最终使教学效果与培训质量得到有效调高。

参考文献:

[1]刘静.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定势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31(1):67-68.

[2]刘笑天,刘勇,高昆.建立现代培训理念对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J].煤矿安全,2014,45(3):220-223.

[3]郑玮.关于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41(3):116-117.

[4]赵鹏飞,聂百胜,张忱.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煤矿安全,2013,44(1):222-224.

[5]任红杰.关于高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7(5):43-46.

[6]周毕文,李金林,田作堂.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S1):104-107.

[7]吕爱民,姚军.高校工科互动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22(6):100-104.

煤矿安全生产大讨论范文3

关键词:煤矿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对于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做了很多的研究和调查。在这些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可以注意到一个问题,即只有不断提高对于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生产的安全和高效。由此可见,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在整个生产链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立足当下,看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缺陷

现如今,在整个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企业最为重视的就是生产技术的先进性,还有安全管理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经过研究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投资国模有待扩大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是绝对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的。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投资的匮乏和不足,限制了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发展和革新。

安全生产纪律有待加强

煤矿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壮大,对于安全生产纪律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因为安全生产纪律对于煤矿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安全生产纪律还有待加强。

员工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员工的职业素质是与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直接相关的。例如,众所周知,生产队伍的管理人员都是在基层中逐渐提拔起来的,他们的技术能力是过硬的,但是管理能力却是匮乏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往往对于安全生产问题不能很好的重视和处理,致使为安全生产留下了许多隐患和不安定因素。

二、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处理对策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投资国模有待扩大问题、安全生产纪律有待加强问题、员工职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不是不能用人为的努力去解决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完善和健全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方案和设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起着引导的重要作用。煤矿生产企业如果想要在生产过程中合理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就必须完善和健全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在进行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的过程中,立足生产实际,最大限度的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这里,主要要注意的事项有:

地质地貌环境。在煤矿生产与地质地貌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地质地貌,可以减少和规避隐患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合理使用技术和设备。技术设备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可以帮助煤矿生产企业更好更快的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

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第一”是目前各项生产施工活动的第一宗旨。当然在煤矿生产企业也不例外,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主要要做好生产流程的设置、巷道的布置等。

细化资金分配问题。资金是合理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物质保障。在制定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时,为了实现企业投资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回收的最大化目的,我们必须细化资金分配问题,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对于煤炭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是极为有利的。

用科学的方法避免煤矿生产事故

据统计,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安全生产事故主要都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自然和人为腐蚀、瓦斯爆炸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尽力排除煤炭生产安全隐患。对于大的安全隐患要予以重视,而小的安全隐患也不能忽视,因为煤炭生产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生产链条,一环脱节其他的都会出现问题。

建立和健全煤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煤炭生产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安全生产防治工作等。例如,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最为容易发生的事故就是瓦斯超额,这个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煤矿发生大规模的爆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双重岁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做好监测工作,时刻警惕生产过程中的瓦斯含量问题。

大力关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煤矿生产过程中,有些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生产线的停产,造成巨额亏损。

健全“一通三防”的管理制度。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细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好工作的梳理和交接,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做好通风工作。煤炭生产爆炸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生产环境缺乏基本的通风。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通风设施的完善工作和防尘检修工作,保证生产通风,将隐患减小到最低限度。

与时俱进,合理利用先进科学和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人名言揭示了生产过程中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要想做好煤炭生产工作,就必须做好科学和技术并用的工作。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和技术设备对于目前的生产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所谓的引进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学会因地制宜,将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的作用。

结束语:

在整个煤炭生产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投资国模有待扩大问题、安全生产纪律有待加强问题、员工职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并不是不能通过人为努力解决的,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完善和健全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用科学的方法避免煤矿生产事故、大力关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与时俱进,合理利用先进科学和技术等方法,就一定能够解决。但是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未来漫长的生产过程中逐渐实现。

参考文献:

[1]薛洪伍.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J].科技风,2011(12).

[2]丰尚奇.地方小型煤矿采煤方法改革探讨[J].山西煤炭,2008(04).

[3]李新锁.现代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07).

煤矿安全生产大讨论范文4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制约因素;防范措施

矿井通风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的范围面很广,如矿井自身的基本情况、人为因素等。矿井通风系统给安全因素带来很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对此,针对煤矿通风中的这两方面因素做出合理的研究,旨在可以找到合理的方法来避免出现煤矿安全问题。

1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

煤矿通风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工程,涉及矿井自身条件、通风系统本身、人为管理操作等内容,制约其安全的因素很多,既有环境方面的,也有人为造成的。下面,我们将就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环境、人为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解决和减少矿井安全的有效措施。

1.1 环境因素

矿井地质和一般的地质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煤层的地质结构通常是具有复杂性的,由于开采深度逐渐的变深,这样里面的地应力、低温会明显的增加,进而使煤矿出现自然灾害的概率不断的增加。同时,因为煤矿瓦斯大量的涌出,也会致使煤和瓦斯的现象日益增加。目前,在煤矿企业生产的形势下,高瓦斯出现的情况显著,随之也让矿井的数目不断的增多。此外,还有出现煤层的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就矿井通风系统而言,因为某些矿井中的通风性能不强,不能确保通风良好,矿井中一般都会发生外部漏风率不达标等情况。另一方面,因为部分矿井中的通风系统在布置的时候就出现不恰当的情况,或者是通风设备放置的位置不合理等,这样都会致使通风系统发生不良的现象,从而对矿井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还有由于井下环境所带来的干扰,让矿井中的系统、仪表等出现数据传输错误的现象发生。

1.2 人为因素

目前,在煤矿企业中,采取安全管理的方法较为落后,没有对安全功能从整体上提升,而是处于事后总结不足的被动管理上。此外,相关部门对救援产业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配置的资源没有进行恰当的协调,检测体系的研究没有紧跟生产的脚步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相关员工整体的安全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对通风系统制定规范的标准,而且在人员分配上也没有依据员工能力而进行恰当的安排,最终因为没有对通风安全引起重视而发生事故。员工的整体安全认识不强,还有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经常用拿吨煤工资进行鼓励,继而致使有关人员出现违章冒险情况出现。

2 煤矿通风安全的防范措施

相关部门应当对煤矿通风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减少事故情况的出现;而为了避免矿井通风事故突然发生,相关部门应当尽可能的将隐患降到最低。不同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的隐患而发生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将煤矿通风安全做好恰当的落实,对各种不同的预防措施进行不断的改善,从而防患于未然。

2.1 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做好矿井通风安全培训工作

人为因素对通风系统是主要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员工整体安全认知不断的加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此,各级煤炭相关部门应当对安全生产工作引起重视,进而从整体上将安全的重要性得以提升,树立安全的重要理念,坚持将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任务中,继而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对培养形式和实际有效紧密结合,要对员工整体品质加大培养的力度,并且在核心岗位上应当安排专业人员,从而做好相关工作。

2.2 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就煤矿生产企业而言,应当对矿井安全生产配置相关的监控系统,与此同时还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对瓦斯进行详细的检测,时刻到井下环境做好检查工作,倘若发生问题应当在第一时间做好恰当的解决。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对通风系统做好恰当的改善,能够让通风系统正常的运作,还应当对矿井中出现的改变而对通风系统做好相应的改造工作,从而确保矿井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工作,禁止出现串联通风的现象,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

在工作中,还要强化局部通风管理,杜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断电。在有局部通风机工作的部位,必须安装有矿井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的瓦斯传感器,当瓦斯超限时断掉局部通风机后部用电设备的电源,保证安全生产。

2.3 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监察部门的监察力度

加强管理对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工作中要建立规范、科学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做到职责明确、机构健全,使得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章必究,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另外,还应加强各级安全监察部门的监察力度,做到定期和不定期对煤矿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问题一定要停产整顿,待彻底解决后,再恢复生产。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要建立矿井通风安全自查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的同步运行,彻底杜绝造成事故后进行事后弥补的做法。

2.4 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机制,做到安全生产的准入运行制度

煤矿矿井安全通风评价机制是跟踪监测矿井各种数据,对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并对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当前,国内煤矿行业已经开发研制出多种形式的针对不同特点、适应不同范围和不同条件的具体评价方法,按照其不同特性可划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安全评价方法。除了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法以外,还有根据通风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及煤矿安全划分的安全评价方法,如煤矿通风的基础资料评价,煤矿测风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煤矿企业无论使用哪一种评价机制,均需要在日常生产中做到安全评测通过才进行生产的安全准入制度。

结束语

通风系统安全在煤矿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对矿井安全生产的有关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且依据管理基本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手段。在文章结尾处,笔者特意强调,对影响通风安全的有关因素做好正确的研究,并且为了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需要全面的配合,经过人、机、环境之间的有效配合,才可以让通风系安全情况能够进行恰当的完善,进而让矿井发挥出安全生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俊春.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5(12).

[2]河南省煤炭学会第六届通风安全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交流会召开[J].中州煤炭,2013(12).

[3]李伟,曹宜峰,龙厚喜.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6).

煤矿安全生产大讨论范文5

关键词:煤矿 安全检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定位技术

近些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各种煤矿安全事故依然时时见诸于报端,由此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各种实践中发现,做好煤矿安全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种监测技术中,采用无线传感器对监测点具体的区域和数据的节点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1]。这种技术以其精确的定位和对瓦斯量的准确监测而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定位机制

作为一种利用已知节点来准确的得知其它点的技术,无线传感器在煤矿安全的监测中利用了已知节点和待测节点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的关系来达到对布设区域内节点的精确定位。所以在煤矿的安全监测中,锚节点和待测节点二者共同组成了无线传感器的节点。在网络的节点中,作为所有节点所占比例较少的锚节点在实际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用来对未知节点的定位做一个辅的帮助。图1为煤矿安全检测局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图1中,待测节点使用实心圆来进行表示,锚节点使用空心圆来进行表示。

三、仿真结果与讨论

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来确保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计算的仿真验证中,设定检测的局部区域面积为一5 m×20 m的矩形区域。在仿真的测算中,使用蒙特卡罗仿真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求得相关区域内的仿真点,最后将所有仿真点的平均进行估计之后就是使用蒙特卡罗仿真法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图2为定位算法性能曲线。在该图中可以发现传输模型的不确定性小的时候,基本算法所的出的平均相对定位误差没有太大区别。随着传输模型确定性的增加,定位算法的性能就比基本算法的精确性要高。

四、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监测无线创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可的定位精确性由无线传输模型所直接决定,由此在实际的应用中要选择准确的无线传输模型来实现定位的准确性。滚动平均系数对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也有着较大的作用,在设置待测点的时候,注意分散锚节点之间的位置来确保定位的精准度。随着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技术的发展,煤矿的安全监测技术和手段也必然越来越成熟,这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维,冯锡生,程时昕,等.新一代全矿井无线信息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 2011, 29 (4): 506-509.

[2]HeT,HuangC,BlumBM.Range-free localization schemes in large scale sensornetworks [A]. Proceedings of the 9thAn-nual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C].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ACM Press, 2012.181-195.

[3]彭刚,曹元大,孙利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40 (35): 127-129.

[4] 王福豹,史 龙,任丰原.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自身定位系统和算法[J].软件学报, 2012, 16 (5): 857-868.

煤矿安全生产大讨论范文6

关键词:行为安全 煤矿 行为分析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072-03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形势严峻,如何有效确保煤矿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纵观现有的研究资料,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煤矿安全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的不安全水平等。煤矿生产活动离不开人的行为,而煤矿事故的发生也与人的行为不当有重大关系。采矿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只有通过工程控制技术和管理监测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煤矿安全,从行为理论的观点出发,关注工人的安全行为能够减少其冒险行为,从而最终减少意外事故和伤害,因为人因失误是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分析显示,导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所占比率,实际上高达97.67%。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煤矿安全中人的因素,有心理学角度、动力学角度、文化建设角度等,分析了煤矿安全中人的行为因素,为研究煤矿安全开拓了思路,为避免煤矿事故探明了方向。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将ABC行为分析法运用到煤矿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并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体系,加深了煤矿安全管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对提高人的可靠性、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为安全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观察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人类行为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调整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科学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问题,具体包含有个体行为研究(个体行为是行为科学分析研究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基本单元,主要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动机与激励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于人们本身内在的需要而产生的,能满足人的需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群体行为研究(主要探讨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群体的特征、群体的内聚力等)以及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建立在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及在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在生产中行为的规律)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实践中大多研究解决由安全、环境、生活等客观条件所引起的思想问题。

1987年,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学术讨论会上,有关专家提出“要弄通安全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问题,把“安全行为科学”列为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一个学科内容。1990年4月出版的《安全知识实用大全》一书,就如何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如需要层次论、强化理论等)、群体动力学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表明行为科学已正式进入我国安全管理领域。而行为安全分析是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内的各种行为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掌握员工思想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其他各种不同的安全方案和介入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安全管理模式

行为安全管理(Behevior Based Safety,简称BBS)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是心理学、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注重员工的积极参与,主要通过增进员工的主动应对能力、提升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发展与员工安全有关的行为的共同作用,来提升安全水平。

在我国的煤矿安全领域中,行为安全管理已有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运用实践,有的学者运用蚁群聚类算法对煤矿安全中人因事故进行分析,有的从行为分析控制的角度探讨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有的分析煤矿安全行为中的“百猴效应”等。然而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误区,多数煤矿一味地强调无事故目标,在安全考核中“重结果、轻过程,重事故、轻隐患,重处罚、轻有效”,这并不符合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质,也不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在煤矿生产中,行为安全管理应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为基本目的,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人类行为规律和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等理论,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刺激因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安全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而形成和维系煤矿安全行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人的行为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运营过程中,对于煤矿企业,人员行为更是一个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行为安全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活动之中。为达到煤矿员工行为的系统管理,本文采用如图1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进行ABC行为分析,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形成习惯,进而减少人的行为隐患,降低煤矿发生事故的频率。

二、煤矿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分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煤矿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规范行为或不安全行为所诱发的。而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是可以管理的。将ABC行为分析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形成。

(一)定义关键行为

煤矿安全中的关键行为主要是指不安全的、危险的,造成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所谓不安全的行为是指已引起事故发生或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人的行为,包括引发事故发生概率较大的行为和在事故中不利于减少损失的行为。而煤矿企业的不安全行为可看作是煤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能造成煤矿事故的,或已经因此而发生煤矿事故的失误行为。

专家和煤矿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煤矿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总结来定义关键行为,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什么是安全的行为”、“什么是不安全的行为”,从而总结科学、安全的行为经验,指导煤矿生产实践,促进煤矿生产安全。

(二)组织煤矿行为安全管理队伍

在煤矿企业中,应组织成立一支BBS(Behavior Based Safety)队伍,其成员应该由企业的领导、主管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线生产的班组长以及各个岗位的职工代表等组成。领导的参与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执行,安全管理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深入指导煤矿生产,一线工人代表最了解矿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制定安全措施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行为观察,收集数据

行为观察和收集数据是行为分析的开始,为安全行为分析提供原始资料和数据。行为观察应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活动,渗透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指出不安全行为,提倡和鼓励安全行为。在观察和积累各个行为资料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有着重点地选择可能对安全产生影响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避免行为观察的繁琐和重复影响行为分析的有效性。

(四)ABC行为分析

所谓ABC分析法是“Activator―Behavior―Consequence”的英文简称。A代表前因,属于刺激或促动因子,它出现在行为之前,促使、激励或鼓励人完成某种行为,鉴于前因总是先于行为的特点,可以用前因来引导行为;B代表行为,是可见的人的一系列由激励或促动因子所导致的可测量动作,包括说话、动作及执行任务等举止行动;C代表结果,是发生在行为之后的并且能改变这些行为在将来再次发生的概率的事件,后果可以转变成前因。前因、行为和后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煤矿企业中的激励或促动因子主要包括编制安全教育手册、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各个岗位操作程序说明以及各种安全警示或强化等。结果则主要指一些奖罚制度,这是目前煤矿常见的一种控制职工行为的手段,结果在对激励进行反馈之后也可以改变和修正激励或促动因子,从而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正、负强化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应高度重视前因和结果的双重作用,单一地靠通过结果来决定处罚和奖励对人员行为进行控制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管理方式、工作习惯、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ABC行为分析时,可以描述不安全行为和行为者,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并总结这一行为的前因和后果,为设计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五)交流安全行为,反馈信息

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对ABC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交流安全行为一是通过系统观察,明确安全行为并鼓励煤矿职工继续保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二是指出不安全行为,并认真分析和研究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前因与后果。同时,相关责任部门应该编制安全行为研究报告,及时将ABC行为分析结果向BBS队伍、各级领导和煤矿所有员工反映,以便提出警示并及时作出积极的对策。

(六)校正不安全行为

对于煤矿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及时予以校正。BBS队伍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对现行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不安全行为者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通常新的方案需要通过煤矿生产实际操作的验证,这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总结,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

(七)员工行为的转变

通过循环的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不断对煤矿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安全行为进行鼓励,从而不断完善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安全操作行为,让员工的行为依次经历意识、行为、习惯、潜意识的发展和转变,直至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基于行为分析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随着煤炭生产的现代化和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统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从煤矿的整体出发,把重点放在危险源的控制上,实行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单调作业因素、重视程度不够、操作不熟练等等。行为安全管理着眼于对人的行为的有效管理,因此,为促进煤矿生产系统更加安全、和谐,煤矿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煤矿企业实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一位员工的脑中,如晋煤集团寺河矿所实行的“五个一”安全培训工作,该方法的实行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安全培训能够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源、危险程度、预兆、防范措施、自救常识等,促使员工安全地遵章守纪地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

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可实施结对、帮促制度。一名管理人员对一个班组或一个岗位进行结对,从班组管理到现场作业,帮助其监控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分析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制定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班组灵活参加BBS队伍,形成从上到下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循环网络。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安全生产行为通过长期的积累,即可产生“百猴效应”,进而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中应加强技术和人员的现场管理。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定期的视察生产一线的情况,实时掌握掘进环境、顶板岩质等的变化,对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并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对各种安全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检测检验,定期对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做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尽量消除会对员工操作产生影响的一切不利因素。现场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员工操作实时监督和纠正,把隐患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员工在工作中相互观察,相互分析,通过反馈调整个体行为或向组织反映对管理制度、方法的意见,使组织及时调整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制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各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分层管理、层层落实。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规范和约束现场作业行为,强化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同时,制定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和安全管理的考核办法,促进通风、巷道、运输、洗选等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到位。实行生产任务、管理绩效的逐项分解量化考核。对生产一线的职工中可开展定期考评,将职工的业务素质、日常工作表现与评定结果挂钩,激发职工创优争先、奋发向上的热情,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提升安全意识的积极性。

煤矿企业要重视激励方法的应用,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并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本文主要强调煤矿采用一些基于行为控制的创新性的激励手段,即行为控制型和行为改造型的激励方法,通过研究环境、管理等刺激或促动因子,及时采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手段,以实现员工行为的转变。如有的煤矿以违章积分的手段代替罚款,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的煤矿制定执行了安全处罚行政复议制度,使被处罚方有了申辩的权利,体现了全体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平等性,(下转第75页)(上接第73页)在复议过程中,当事双方得到了互动学习,有效避免了类似行为的重复发生。

(四)塑造新型的煤矿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是组织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煤矿安全行为也离不开安全文化,煤矿企业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有利于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发扬,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煤矿企业应结合从个体、群体的不同情况营造煤矿相应的安全文化,从而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及组织行为实行安全综合控制和利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四、结论

行为科学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将行为安全分析和管理引入到煤矿安全领域,是煤矿安全管理手段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从BBS的管理理念、分析方法入手,通过对煤矿员工行为实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状态的提升和煤矿安全管理的优化。在我国煤矿规模日益壮大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煤矿企业中的行为分析和管理,对有效减少煤矿事故,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提高煤矿安全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捷帆,李文俊.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百度百科.行为科学[EB/OL].baike.省略/view/57757.htm

3.黄文达.行为安全模式[C].第九届京粤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深圳),2005

4.曹佐勇.基于“百猴效应”的煤矿安全行为模式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7)

5.陈宝智.安全原理(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6.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何刚,张国枢等.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行为影响因子系统动力学(SD)仿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9)

8.王应德,李丰军等.对煤矿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7(3)

9.马小平,金珠.蚁群聚类算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人因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9(5)

10.王翰锋,张彬.基于行为控制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8(4)

11.诸葛福民,周刚等.人安全行为的构成模式理论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9(1)

12.程,王以群等.人误模式与原因因素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

13.陈红.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