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原则范例6篇

财务预算原则

财务预算原则范文1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财务部门;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预算的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目前企业的财务预算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认为,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在财务预算中的指导功能,有利于弥补这一短板,并进而提高财务预算的效率和水平,有效推动企业资本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大大防范各种财务风险,有效提高企业抵御各种金融动荡带来的不利因素,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务管理保障。

一、何谓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会计工作遵循的主要方针。对于财务预算来说,主要是发挥核算的指导价值。那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怎么来的呢?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在发挥其核算职能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具有一套完整体系的原则,同时这些原则对于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形成了很好地反馈和调节机制,并且成为了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划分出三种:一种是质量原则,即通常认为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它包含:客观性、明确性、相关性以及及时性、内在重于形式等原则。这些原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监督和指导的重要作用,对于体现企业近一时期的财务收支状况、经营管理以及现金分配流量控制等是重要的参考。第二种是确认性和计算性的基本原则,它包括诸如配比性、历史性以及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标准等,这类原则主要是记录企业会计工作的方法;第三种是用于弥补以上两种不足的惯性原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计核算的三类原则并不是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配合,互相结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地作用。

二、财务预算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财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而财务预算又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就如何发挥好财务的预算功能,将是企业未来竞争的重要内容。那么财务预算它有哪些功能呢?一般来说,财务预算主要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做周密的资金使用预测和安排。之所以它的地位日益重要,是因为,它的核算和预测是否精准,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进一步来说,财务预算如果出现偏差或者和现实严重不符,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这主要表现在:在段时期内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难以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规避这些企业财务核算中的潜在风险呢?本文认为有必要发挥会计核算的相关功能,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会计和财务是不分家的,只要两家合理配合,取长补短,就能使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大大增强,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财务预算中的运用的意义

从传统的财务预算的缺陷来看,在现代财务预算中引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运行效率,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为企业财务预算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实际的财务预算中添加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有效测算和监督上的职能;二是在财务预算中运用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质量;三是在财务预算中提高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之相互结合的功能。具体来说:第一,提高认识,充分了解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而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财务预算的专业性要求。在实际的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不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十分复杂的工作。在预算刚开始的时候,财务人员要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整合利用。第二,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提高财务预算的精准性和质量。上文已经指出,财务预算在财务部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大,这项工作更是被企业越来越重视。但是传统的财务预算由于手段老套、方法落后,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指导意义不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预算编制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观念比较落后,更内在的原因是企业的各个部门过于独立,难以融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全面第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算,也因而很难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质量,在其中引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就能大大降低传统财务预算的短板,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质量。第三,在财务预算中引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提高会计和预算工作之间相互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企业的财务工作来说,很多时候是把财务和会计放在一个部门中的,除了资源和信息共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双方面的相互监督,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现财务预算中出现信息滞后、不够明晰或是配比失衡等问题,提高财务预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牛臣英.年度财务预算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5(11)

[2]黄朝阳.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创新方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02)

[3]涂强.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

财务预算原则范文2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的期间一般为一个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年度预算按季或按月加以分解,求得季度或月度预算,以利跟踪分析。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流程一般为制定计划、全面分析、加以量化,对上述方案进行系统的编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系统,作为落实战略的保障方法,财务预算管理必须贯穿企业全部业务经营活动,它与企业的业务经营预算、投资及筹资预算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企业完整的全面战略预算体系。因此,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和战略指导性特征。

(一)全面性

财务预算不是单一的财务数字的汇总,财务人员不能闭门造车,在编制预算时,应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等部门相互沟通商榷,结合企业总体目标,编制出适合本单位业务发展需要的财务预算指标,预算指标要与业务经营目标相匹配,即: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均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中某一特定方面的数量状况,这样编制出的财务预算指标完全体现出了涵盖企业全面经营状况的特征。

(二)战略指导性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战略性的管理和长远规划,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正是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战略的结合。因为财务预算目标的确定是结合企业的业务经营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所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应遵循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符合实现预算指标的要求,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要求。由此可见,财务预算在日常业务经营中具有行为的战略指导性。

三、财务预算编制原则

日常实践中,企业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

(一)综合性原则

财务预算要综合体现企业的未来经营预测状况,不但要包括财务预算的损益预算、权益预算、现金预算等,还要包括企业的业务经营预算等,例如:根据由业务销售部门做出本年度企业的产品预计销售情况,而据此预算销售这些量的产品有可能发生的差旅费、广告费等各项业务费用。这样,有关预算指标之间相互衔接,勾稽关系明确,才能保证整个预算的综合平衡,符合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才是有效完整,执行力强的预算。

(二)逐级预算,汇总管理原则

每年年初制定财务预算时,应成立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预算单位分别编制本级预算,由上一级主管预算单位审核之后,统一报送财务部门进行最后的汇总编制,经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实施。具体执行中,实行上级管下级,逐级分别管理的原则。

(三)合理性的原则

财务预算的编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充分考虑未来经营中可能发生的各项变动因素,并做出相应的备用调整方案,科学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不调整原则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一般不再调整。若因经营变化确需调整的相关支出,须事先提出申请,经企业内部预算会批准后予以调整。

四、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追求稳定发展,提高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财务预算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经营绩效。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也要定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纠正偏差。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能够明晰经营目标、充分发挥计划职能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经营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如果不预先规划,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措手不及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不仅要考虑当前,还应审时度势。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日常实践中,只要企业有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工作,并不断加强日常工作的计划性,就可使企业的成员对各种环境变化予以准确的预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较好地规避由于内部、外部诸多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计划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它会尽可能地将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使企业根据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目标要求,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与持续发展。

(二)能够掌握经营活动的发展动态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监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定期或不定期,逐项检查或抽查预算执行情况,密切关注日常经营动态,对于各部门偏离原定指标的行为及时指出并纠正,同时,调研分析各部门的信息反馈,分析差异原因,及时调整应对方案。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目标实现的几率,及时化解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使资源浪费或经营不力,降到最低程度。

(三)便于沟通管理,确保员工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

预算的编制过程要全员参与,各员工、各部门都要提出涉及到自己工作方面的相关预算情况,了解预算的整个编制过程,明确自己在预算中的作用,确保员工各司其职,有章可循,目标明确,使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及各部门之间在预算制定之初就达成共识,减少未来执行中的障碍,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财务预算原则范文3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一)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贯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1. 预算是指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应当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2. 编制预算的原则

2.1. 政策性原则: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2.2. 可靠性原则:编制预算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足,不能留硬缺口。

2.3. 合理性原则: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

2.4. 完整性原则:学校的各项收支均要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管理。

2.5. 统一性原则: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和统一口径、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3. 预算编制的方法

按照《规则》的有关要求,在编制正式的预算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掌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同时应剔除上年一次性或临时性的因素;其次要客观分析预算年度事业计划和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最后要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

3.1. 收入预算的编制

收入预算由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

3.1.1. 财政补助收入应依据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本年度预算定额指标和补助标准编制;

3.1.2. 上级补助收入应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制;

3.1.3. 事业收入对于我校来说主要是开展教学业务活动取得的事业收入。事业收入数应根据预计的学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计算;

3.1.4. 经营收入按预计的业务量合理预计;

3.1.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按附属单位预计的收入编制。

3.2. 支出预算的编制

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构成。主要编制事业支出的预算。注意支出预算中的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和保证教学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支出(如水电费、业务费等)必须优先安排。

3.2.1. 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按照在册职工人数和规定标准编制;

3.2.2. 助学金按财政规定的标准计提;

3.2.3. 商品服务支出中有定额的,要按定额编制,没有定额的要根据下年度预计情况编制;

3.2.4. 设备购置费按预算年度设备购置计划和有关规定编制;

3.2.5. 修缮费按预算年度维修项目计划编制。

3.2.6. 业务费按预算年度教学计划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编制;

3.2.7. 其他费用可参照历史水平编制;

3.2.8. 业务招待费按照预算年度公务费的比例(2%)编制;

4. 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

预算由财务处编制,具体程序如下:

4.1. 财务处根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年度的学校计划,分析有关政策对预算年度收支的影响,提出收支预算建议数,上报市财政部门审批。

4.2. 财务处根据市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预算年度学校计划中各项目的轻重缓急,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前提下,下达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报校长并经过学校党委会通过。

4.3. 财务处根据下达的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正式下达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

5. 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经计财处下达的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5.1. 预算年度开始后,学校正式预算未批复前,为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处可以先按上年度的支出预算指标安排各部门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5.2. 预算要在校长的领导下执行,由财务处具体组织实施。

5.3. 加强预算控制和分析,确保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5.4. 为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支出预算在执行年度内原则上不予调整,但因特殊情况或不可预见的因素需要追加支出指标的,应向计财处提出追加支出指标申请,并报校长审批,经审批后可增加该部门支出预算指标。

5.5. 如国家政策有重大调整,对学校预算收支影响较大,确实需要调整学校收支预算的,上报财政部门审批。在没有收入来源增加时,不得追加支出预算。

6. 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财务处于年终时按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年度财务决算,并说明本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上报财政部门。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健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学校预算的分配、调控和监督功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经法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预算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具有指挥和调控全校经济活动的严肃性和强制力。预算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收支平衡的总原则。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 预算分为部门预算和学校综合财务预算。部门预算是根据财政局、教育局统一要求编制上报的预算文本,是学校上级主管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学校综合财务预算是学校所有资金的收支计划,由校级预算和所属二级部门预算组成。二级预算部门主要指各处室、系部。

第四条 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年度与会计年度致,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 党政联席会是学校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和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和批准预算及预算调整方案,监督预算的执行。学校综合财务预算需经学校党政联席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六条 财务处负责汇总编制年度预算草案以及预算调整草案,并向学校党政联席会报告。

第七条 财务处是学校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编制部门预算草案;

(二)编制学校综合财务预算草案;

(三)审查校内各二级预算部门预算草案:

(四)负责预算调整方案的编制;

(五)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六)向校长室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八条 按照发展优先,强调效率与效益的原则,各二级预算部门负责对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专项预算项目选择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上报财务处。

第九条 各处(室)、系(部)是二级部门预算的责任主体,负责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编报本部门年度预算草案,落实本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严格控制本部门的预算执行。年内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据实向财务处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 预算编制的原则

第十条 预算编制坚持全面、协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以保安全、保稳定、保运转、促发展的思路安排部门预算。坚持综合统筹、先收后支、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进行预算编制。

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应贯彻真实性、稳妥性、重点性、完整性、透明性、公正性的原则。

第十二条 预算编制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所有收入全部由学校统一调度使用,全部支出由学校预算统一安排。

第十三条 预算收入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不虚增、不少列,并贯彻稳健的原则。

第十四条 预算支出编制应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支出预算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两部分。首先要保证经常性支出,并坚持适度从紧;其次按已落实的专项收入来源情况和学校自筹能力安排建设性专项支出。

第四章 预算编制的内容

第十五条 学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

第十六条 收入预算是预算年度内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各类办学资金的收入计划。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指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经费拨款。具体包括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指学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指学校开展专项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具体包括学费、住宿费等物价部门核定的教育性收费和科研收入。

(四)经营收入。指学校在专项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学校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指上述规定范围之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门面收入、租金收入等。

第十七条 支出预算是预算年度内学校用于教学科研活动、基本建设和其他事业活动的资金支出计划。包括:

(一)事业支出: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专项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按类别又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正常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开支;项目支出是学校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类项目支出。

(二)经营支出:指学校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学校发生的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自筹基建支出:指学校经批准用财政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所发生的支出。

第十八条 学校综合财务预算中应安排一定数额的机动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可预见的特殊开支。

第五章 预算编制的程序

第十九条 由学校各部门根据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二级部门预算草案,报财务处汇总。财务处参考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学校自身财力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拟定综合预算草案报校长室审查,经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 学校综合预算草案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学校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学校财务综合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六章 预算的执行

第二十一条 学校预算具有指挥全校财经活动的严肃性、权威性,一经确定,各二级预算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处对没有列入预算的项目和超出预算的支出有权拒绝支付。

第二十二条 财务处应在预算方案批准后的半个月内,将批准执行的预算书面通知各分管校长和各二级预算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各项预算指标使用时,须由该预算项目负责人于每月15日前上报用款计划,否则财务处有权不予受理。

第二十四条 财政预算资金的支付,应符合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基本建设性经费的支付,必须符合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

第七章 预算的调整

第二十五条 学校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予调整。若在预算年度内遇到国家有关政策或事业计划有重大变化,对收支预算有较大影响时,财务处应按照预算的编制程序,编制预算调整方案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八章 预算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财务处负责对学校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控制,并将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向校长室报告。

财务预算原则范文4

一、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财务工作多偏重于资金核算,对资金的收支情况并没有很好的计划、管理和考核,对高校投资行为的可行性分析也存在较多缺陷,导致一部分高校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基于预算管理基本原则的视角,高校资金管理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制度冲突阻碍会计工作长远发展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内部同时实行两种会计核算原则:事业收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原则;经营收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一个单位实施两套核算体系容易造成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混乱,导致会计核算制度与预算执行监督相冲突。收付实现制要求收入与支出的确认以资金的实际收支为标准,而不以经济事项的发生为确认条件。事业收支与经营收支的确认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经常处于混乱状态,导致高校财务系统良性发展在制度上存在一定缺陷,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算与反映的收支实际情况相悖。

(二)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 收入预算编制不完善。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高校财务预算的范围应该包括学校在预算计划中涵盖所有的资金收支项目。这要求高校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与核算,不得遗漏与隐匿。但在对高校的财务大检查和审计中发现,高校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小金库”现象。其下属的部分学院从小团体利益出发,截留收入,作资金的体外循环,未能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收入事项均反映在整个学校的综合收入预算之中。

(三)预算计划缺乏有效执行预算执行仍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预算软化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一方面受国家宏观政策变化,预算项目追加、调整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事业计划与财务预算之间脱节所致。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难以令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对由于预算执行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快速反应。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形同虚设。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事前监督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

(四)会计工作过程中预算观念不强 伴随高校的财务改革不断深化,在预算管理方面,《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了高校预算编制大收入、大支出的“大口径”概念。预算的“大口径”要求高校上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加强预算管理。但长期以来,高校办学经费基本上靠国家财政包揽,一些高校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过度依赖国家和上一级行政机构的拨款计划,编制的资金预算计划也仅仅针对政府的行政拨款,较少涉及高校其他收入计划和开支节流计划。长久的依赖模式导致高校会计财务过程过于机械化,缺乏长远的投资观念和有效的预算管理战略。

综上所述,伴随高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对高校资金管理工作的改革刻不容缓。制度层面的悖论制约了高校会计工作的长远发展;预算编制方法上的缺陷导致预算计划在作用上大打折扣;预算计划缺乏有效的执行是高校财务工作低效率的主要原因;财务人员的预算观念则是未来会计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基于预算管理的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是值得慎重考虑的方向。

二、基于预算管理视角的高校会计制度构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有关规定,高校预算的编制应该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在一定阶段、一定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适度积极或超前发展。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应重点遵循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绩效性原则。稳妥原则要求预算的编制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部门预算编制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证重点支出。根据重点性原则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先重点、急需项目,后一般项目。完整性原则要求各种预算外资金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收入与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绩效性原则是预算绩效改革的重点,各部门预算应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基于上述原则,高校预算管理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树立良好的预算观念,强化预算管理的指导性 加强预算管理的指导性,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实际上是高校的综合财务计划及有关的实施细则,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的预算计划应该根据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其自身具备的财力进行综合平衡编制而成。在编制过程中,做好人、财、物的平衡,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预算编制形成后,不宜立即出台,必须对其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尤其是对各项支出申报数要进行调研,确定其合理性。预算编制一旦出台,应坚决执行,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二)构建严格的编制程序,确保预算客观合理 对预算的编制程序进行严格审核是保证预算与实际需要相符的关键。在编制过程中可以将预算编制与执行统一起来。首先,学校下属单位按实际客观需求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学校;其次,学校审核、汇总建议数进行综合平衡后下达控制指标;再次,再由各下属单位按控制指标详细编制项目预算交由学校汇总核定;最后,由学校再次综合平衡审定,并且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平衡后,将预算信息反馈给省财政厅。经过严格的审查制度,保证预算编制的客观性、合理性,最终将使预算与实际执行切实结合起来。

(三)严格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贯彻相关原则 预算管理是决策者对预算主体未来发展的规划,必须坚持独立单一原则。独立单一原则是指财务工作必须在最高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统一的财务审批制度,组织财务预算的正确实施,避免学校财权分散。财务部门作为学校财务预算的具体管理部门,必须按规定审查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真实、有效、有预算。通过分级管理管理手段调动学校各基层部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各基层部门在学校下达的预算数范围内负责管理和使用经费,支出决不能突破预算,基层部门的财务预算管理也必须实行统一制度,组织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四)从收支明细科目出发,合理调节高校资金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收入明细科目越来越复杂,这也给预算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对预算中编列的收入一定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入账,对预算中未编列的收入,要广开财源,拓宽渠道,增加收入,增加学校的供血能力。财务部门必须更新观念,新形势要求财务部门不仅是学校的大出纳,组织收入已成为更重要的工作。学校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力,努力寻求学校收入新的“增长点”。各基层部门不得挪用、截留、拖欠、隐瞒收入,按规定应该上交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交,所有收入必须统归学校财务,各基层部门不得再设小钱柜。

(五)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预算的监督职能是指预算下达后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预算编制无论做得怎样,如果不对其执行进行监督,就形同虚设。监督办法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整个预算执行过程中,用计算机对用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制作经费使用进程表下发各单位、各部门,要求如实填写用款情况,并作定期检查。对于前者,财务部门占有主动性,能及时了解学校所有资金的使用动态,应特别加以重视,而后者能对各部门起到约束和督促作用,同时,如果将两种方式比较执行就能考察用款部门对预算执行的忠实程度。以往的经验表明,预算编制做得很好,就是执行不了,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力。

三、结论

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与高校职能相吻合。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预算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能够解决目前高校资金来源单一的困境。但是,对于目前的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最重要的还是制度层面的混乱,制度层面的改革依赖于契机与勇气。

参考文献:

[1]顾虹:《深化高校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路》,《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9期。

[2]漆绮慧、温习文:《对高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财务预算原则范文5

关键词:财务预算;预算编制;广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69-02

一、财务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期限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财务预算通常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体现。其中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个时间点的预计财务状况,预计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预计经营成果,预计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预计现金流量。

财务预算根据编制的基础以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预算、销售预算、资金预算等。其中,生产预算是以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销售目标为基础,结合企业存货和生产能力等一系列与生产相关的数据,经过缜密测算分析编制的有关各期生产任务的一种预算,生产预算更多关注的是生产环节是否可完全保证每期市场推广发展的预期,而在合理保证市场推广发展的同时,又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以及库存能力等不使产品产生大量的积压,生产预算主要侧重对生产部门的监督和考核。销售预算则是合理预算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推广运行的目标,同时要合理预期在发展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发生的各项营业费用,要保证营业费用使用的性价比最大化。销售预算主要侧重对市场部门的监督和考核。资金预算则是预计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于资金的总需求。资金预算较之生产预算和销售预算来说,更具备了全面预算的性质,它是关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所有资金需求的一种预算,这种资金需求不仅包括资金的使用,更包括资金的筹集;不仅考虑生产资金,还需考虑运营资金以及投资资金。资金预算更侧重监督和考核企业所有部门对资金的需求。

财务预算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考核侧重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收入预算、利润预算、投资预算等。收入预算是指预计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需完成的收入目标,其中还可以细分为权责收入预算和现金收入预算。收入预算的编制和考核主要是将市场部门以及工程建设部门作为专门的收入考核中心。利润预算主要是预计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需完成的利润指标。根据是否考核不可控成本的标准,利润预算又可以划分为可控利润预算和不可控利润预算两种。可控成本是指企业在成本费用的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自、可根据企业运营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管控的成本,如办公经费、营销费用、招待费、运行维护费用等。不可控成本是指在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中企业在成本费用的使用方面自较低,而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成本费用,如各种资产的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等等。利润预算主要是针对企业各个成本费用使用中心的效率和效果的一种标准和考核。投资预算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因投资活动所需的资金以及明确具体的投资项目,投资预算的考核重点主要是投资建设中心。

二、务预算的环节

财务预算的环节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预算的执行、财务预算的分析、财务预算的调整、财务预算的考核等五个环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整个预算过程的起点。财务预算能否有效执行全部仰赖于财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公平性和规范性。财务预算编制是一个特别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过程,完善的财务预算编制过程需要的时间甚至是一年,也就是说,今年年初就要开始为明年的财务预算编制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越是精细化的财务预算,越是要求严格考核的财务预算,越是需要更多的人力、精力投入进去。而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就是各个中心角逐博弈的过程。上级组织会为了完成一定的收入业绩目标制定较为严格的收入任务预算,下级组织为了避免出现未能完成上级组织制定的收入任务目标而导致自身受到严格考核必须找出各种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质疑上级收入任务目标制定的不合理性。上级组织为了完成既定的利润目标,又会拼命压缩成本费用预算,而下级组织为了本级生产运营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想要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各项费用,所以又会与上级组织在成本费用方面进行各种博弈。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上述博弈不仅存在于上下级组织之间,更是存在于平行组织关系之间。例如在进行办公费用或是业务接待费用预算时,各个平行组织之间势必会出于本位主义的考虑,希望自身所在的中心或部门拥有更多的一定自和可灵活支配使用的相关费用。而企业的财务预算恰好就是需要在这种不断的博弈过程中达到一种有效的平衡后才能最终形成企业各个中心、各个部门、每个人都能有效执行的财务预算。只要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加上了强权政治的色彩,那么制定出来的财务预算势必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财务预算的执行是财务预算制定后一直到下期财务预算制定出来前始终要贯穿的一个系统过程。也是财务预算编制完成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执行环节,可以检验财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以找到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如果说财务预算的编制环节还只是财务预算编制委员会参与的一个环节的话,那么财务预算的执行环节则是需要企业每一名员工都亲力亲为参与执行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财务预算过程中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这个环节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预算的其他环节。这就要求财务预算必须编制合理,同时将财务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标准列明公示,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知晓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原则,以便为财务预算的执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以企业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财务预算的执行环节,而非让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以被动的姿态极不情愿地参与到财务预算的执行环节,那势必会影响到财务预算在整个企业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财务预算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实际执行情况与财务预算标准之间的偏差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的科学的研究分析,以便找出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之间产生偏差的原因,逐一解决落实偏差出现的一个过程。财务预算分析也是财务预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分析过程的是否严谨、分析方法的是否合理、分析角度的是否准确,分析思路的是否清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预算的执行和调整,甚至是财务预算的考核。财务预算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比率分析法主要侧重相对值的比较,如停机率增幅、营销费用的环比、财务费用的同比等;相对比率旨在与上期进行波动比较分析,寻找增长或下降的合理原因和异常原因。绝对值分析法主要是分析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标准之间的绝对值产生的差异原因,如业务招待费超支金额的原因分析、投资预算结余资金的原因分析等,这一类分析主要是要寻找具体的某一类原因或某一个事项。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财务预算分析后就可以根据差异原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分析结论是财务预算编制出现了偏差,那么就可以根据差异原因分析适时调整财务预算,如果分析结论是财务预算的执行出现了偏差就可以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的考核。

财务预算的调整是指根据财务分析得出的结论,适时调整因财务预算编制出现的偏差或者是不可抗力因素出现的政策性调整等,例如2013年12月国家实行的第一次“营改增”政策导致广电行业的基本收视维护费由原来的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而在2014年国家税务机关下发的文件中又规定基本收视维护费部分的增值税实行免征政策。又如2016年5月1日执行的第二次“营改增”政策,将工程建筑业缴纳的营业税转为缴纳增值税,此次营改增政策导致的对收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再用营业税应税收入预算作为考核增值税收入完成的标准和依据的话,明显有失公允,此时就需要对财务预算进行适时的调整。预算之所以称之为预算,就是要说明财务预算是预先计算出来的数据,势必会由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财务预算的考核是监督财务预算执行的较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有制定了严格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并且严格执行考核制度,才能将财务预算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否则就会出现边执行预算边调整预算,形成“年度预算,预算一年”的尴尬局面,年初预算几经调整后变成了年终决算,这是预算编制和执行最致命的问题。财务预算考核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中心、部门和责任人,否则财务预算的考核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广电企业财务预算案例分析

以“业务招待费”这一项具体的财务预算指标为例。因为税法上规定的业务接待费可税前扣除的标准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所以在制定年初财务预算时,就按照全年营业收入的5‰核定业务招待费标准。如果公司属于垂直管理体系,那么上级组织(例如省公司层面)在对外联系沟通过程中就要承担着较为全面的业务接待工作,所以在制定年初预算时,上级组织要按照一定比例或额度增加一部分预算,相应调减一定比例或额度在下级组织(例如地级分公司)。而地级分公司在制定财务预算时就要合理考量县级分公司的业务接待需求。如果单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业务招待费的分解,哪怕是增值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分解都是不尽合理的。因为业务招待费的发生未必就是与收入直接挂钩,并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如,有的业务可能一次商务洽谈就可能成功,业务招待费的使用势必就会少;有的业务可能要五至六次的商务谈判才能大功告成,业务招待费的使用势必就会多;有的业务可能五至六次最后都未能成功,但是依旧会发生业务招待费。所以在制定业务招待费预算时,如果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业务发展难易程度以及其他可考量因素做一个保底预算,其余再根据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预算的编制和分解看起来或许会更科W,更贴合实际些。

参考文献:

[1] 杨宝剑,孙运进.现行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4,(8).

[2] 王斌,潘爱香.预算编制、预算宽余与预算文化:基于战略管理工具视角[J].财政研究,2009,(2).

财务预算原则范文6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学校合理地筹措、分配和使用办学资金,促进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参与市场竞争与协作的必然要求。通过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加强对高职院校收支活动的管理,保证学校各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有利于学校以平等的法人地位参与市场活动,淡化计划经济时代下完全的指令性管理方式,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校企(校)合作中进行合理定位。同时,也有利于国内高职教育与国际的接轨,提升高职教育的竞争力。?

二是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如何能依托政策支持争取生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实力。科学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将引导学校强化内部管理,不仅可提高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能力,而且可带动高校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提高。?

三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要求。高职教育具有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专门人才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双重作用,客观上要求教育资源在校际间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要求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合理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拨款的依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的约束性,进一步增强学校的预算管理责任。?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在思想上对财务预算理解与认识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没能将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位。财务部门缺乏科学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预算按上级批准的计划编制,停留于传统的“报账型”会计层次,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提供的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没有深入对全校账务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同时,其他部门也孤立的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造成预算项目、编制和控制预算只由财务部门完成,各职能部门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部门经费支出计划。?

2.2 预算编制不合理?

(1)缺乏兼顾长、短期目标的协调与整合。高职院校的预算一般是接年度编制,为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较少考虑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在编制预算过程中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参与预算编制的一般为与财务直接相关的人员,缺乏对学校运行及建设发展与预算的关联进行研究,编制预算人员对纷繁的业务活动及变化情况的了解有较大局限性,缺乏缜密、科学的论证,从而造成长期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的脱节。?

(2)编制的方法不恰当。据了解,现行预算分配主要采用“基数加增长”的分配办法,这种预算方法比较简便,但却不符合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由于是以过去的水平为基础,实际上就是承认过去是合理的,无需改进,因循沿袭下去,容易造成自愿浪费及预算的不足。虽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调整,但随意性较大,缺乏对申报的预算数据进行调研分析,编制出的预算分配方案不合理。?

(3)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大多的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升格过来,财务部门还是维持过去的结构,机构设置不符合高校新要求。没有设立专门从事预算计划、预算分析的内设机构,缺少专业人员。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人员虽为数众多,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现象明显,从业人员的业务单一,专业知识面窄,参与管理与分析研究的能力欠缺。?

(4)预算内容缺乏完整性。通过了解,部分高职院校部门从小团体利益出发,截留收入,没将所在收入及相应的支出全部纳入到整体预算中,致使这一部分资金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使预算收支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难以统一,对预算执行的考核缺乏可比性。

2.3 预算执行和监督不严格?

(1)预算执行不严格。财务预算工作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领导缺乏全局观念,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随意批经费,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造成执行与预算脱离成为普遍现象,预算的控制作用被弱化。?

(2)执行预算监督不力。预算确定后,应接受各部门的监督。许多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监督,使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致使监督不利,往往造成执行预算和编制预算不一致的局面。?

(3)考核和激励不够。因为财务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也成为影响预算目标不能很好实现的重要原因。在考核时,被考核方强调客观因素的影响,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而考核方则常常掺杂太多的个人感情去评价被考核方;同时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学校年度考核和奖惩结合起来,超支没有控制和惩罚,节约没有奖励。?

2.4 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校尚未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形同虚设。由于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的滞后,根本不可能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无章可循;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实。没有建立相应的监控、分析和评价制度,难以准确、具体地分析评价各部门的各项预算经费,也难以正确、完整地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问题,财务管理部门心中无数。制度的缺乏造成有些学校的部门收费没有经过教育、财政、物价有关部门的核准,自立项目,自行提高标准;收费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而是使用自制票据收费,或者有些收费干脆不开收据,没有明确收费管理部门;有些收费没有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核算,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进行预算管理,而是坐收坐支,进行体外循环。?

3 对策分析?

3.1 创新预算管理理念?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定了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将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加强预算管理。财务部门要将目标管理方式下的预算转变为过程管理,强调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的全过程管理,突出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实现预算向微观管理层次的延伸。

高职院各部门也要改变各自为政的观念,预算管理是高职院的全局性工作,自觉接受财务部门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是为了各部门更好地执行学校预算。高校预算管理应引入绩效预算的思想,即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的大小。高职院在编制预算时,应从学院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院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学院财力的可能;既要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又要向教学、科研倾斜,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学院的各项资金,全面反映学院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确保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2 强化预算编制过程?

(1)健全预算编制机构。在新形势下改革高校财务机构的设置,强化财务预算管理职能,实现由会计核算职能向财务管理职能的重心转移,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在财务部门内设机构可以这样设置:综合管理科,负责财务综合分析和管理职能;预算计划科,承担学校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分析及票据管理等工作;资金管理科,承担资金的调度、调控、核算、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分析等工作;收费管理科负责全校的各项收费工作;会计核算科,承担日常会计核算、经费收支分析等工作。此外,还应该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都参与预算的编制过程,明确双方的职责,实现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各职能部门可根据其工作职责范围、业务量和年度工作目标,详细提出经费预算的项目和支出内容。财务部门对各部门提出的预算进行核实,包括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以便对各部门提出的项目内容加以确认和汇总。?

(2)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原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职院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根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预算的有关规定,高校财务预算属于部门预算。其编制应贯彻以下原则:①民主理财与专家理财相结合的原则;②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原则;③成本效益原则;④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

(3)高校预算编制的依据。①《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等法律、法规;②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高校发展规划、国家财政对高校投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③财政主管部门对编制本年度预算的指示和要求;④学校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⑤学校的预算管理职权。?

(4)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要改变以往“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编制预算方法,将“弹性预算法”、“增量预算法”、“零基预期算法”、“滚动预期算法”应用到预算编制之中,实现各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财务预算内涵的扩大化,将涉及到的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涉及到的各个单位和职能部门,纳入预算体系,实行全面预算法。并以长期目标为指导,将预算期逐渐向后滚动。对所有的预算项目以零为基底,通过调研和征询,逐项审议各种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专项经费预算按项目经费的特点尽量实行“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期算法”。?

(5)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各项预算内容应由学校各单位、各部门提出申请上报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结合预算年度总收人情况逐项按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来确定预算内容、安排预算资金。首先,对人员支出预算实行定编定员定额管理,按国家政策、单位分配制度据实编制,日常公用支出应实行指标量化管理,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使各项预算支出规范化,有标准可依,减少预算分配中的人为因素。其次,根据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结合学院当年财力状况,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期内结余项目自动滚存至下期。从项目立项、申请、审核、实施到绩效考评等环节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并做好信息的更新、完善工作,使专项建设目标和学院总体规划相适应,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3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

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避免预算的随意追加和调整。预算执行必须公开化和透明化,在预算执行时,应根据预算执行计划下拨各单位、各部门的预算经费(日常维持经费基本上是分期下拨预算数)。对于确需追加或调整的项目应慎重处理,并严格履行预算追加程序。由于预算变动必然影响到工作计划的调整和工作目标的实现,因此预算调整应由有关机构充分讨论研究,报校(院)最高决策层审批,以便对全校工作安排做出通盘考虑。?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定期追踪、检查和分析,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发现偏离预算指标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解决,确保年度预算收支平衡。首先,财务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监督,对承担收入目标任务的部门、院系,要监督其收入状况,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支出预算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预算金额、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监督。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执行。其次,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发挥其监督作用,监督的范围包括预算的执行者和被执行者。预算执行的监督除了受广大教职工的约束外,还要受到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3.4 分析细化预算执行结果?

建立预算的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的考核以预算为标准,衡量预算执行主体的执行结果,评价其业绩,根据奖惩办法给与奖罚。?

预算期结束,学校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的效果、执行差异进行分析,编制预算结果报告,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如果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首先,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内容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其次,需认真总结当年预算分配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分析财务决算与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差异,对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和预算支出运行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详细的对比和分析,并撰写相应文字说明。?

3.5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财务预算的制订和执行,必须靠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来约束和保障。预算管理制度应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建立起相应的预算管理经济责任制,使学校的预算一经正式确定,就成为学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预算的约束力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加强财务管理、防止乱收乱支遏制消极腐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各部门必须按照管理层次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有明确的奖罚制度,真正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首先要建立健全防止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的各级经济责任制,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从学校领导到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到全校各系部处室单位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层层防范,层层落实;其次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要做到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奖罚分明;要严格收费审批手续,学校所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均须报院财务部门审核、备案,所有收费收据,均由财务部门统一向财政部门领取,使用完毕及时缴销,并将实收金额全部收交财务统一纳入预算计划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总之,预算的执行涉及学校工作的前后左右各个方面,只有调动全校各方力量参与和支持理财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建立合理有效的预算制订、执行、监督及奖惩等制度,才能确保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的发展财务预 算的应用功能。?

参考文献?

[1]?翟志华.论高职院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j].商业时代,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