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范例6篇

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

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范文1

一、供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意义

第一,供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客观现实,企业中职工要求实施民主管理的客观要求越来越迫切,这种事实决定了企业实施民主管理不可或缺。第二,供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后,职工可以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职工参与的过程实际就是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样就使决策有更多的选择,众中取优。同时,一线的职工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等环节的实际情况都了如指掌,职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之中有利于弥补决策的缺陷,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可靠保障。最后,供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大价值。职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是企业中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和谐的劳资关系下,个体才能有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组织职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增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与企业凝聚力,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二、民主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作用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电力企业民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我国《企业法》《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中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

(一)民主管理对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

电力企业民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上。供电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管理能有效地为供电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供电企业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建立创新型企业,离不开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开展供电企业民主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和企业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就是动员、组织职工群众,全体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民主监督,能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供电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民主管理可促进企业法制化建设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法治进机关,实施民主管理可促进企业的法制化建设,进而使企业适应时代的潮流,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为止,我国有《劳动法》《工会法》《企业法》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规能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让企业的日常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提高企业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治企的能力。因而,完善职工代表会制度,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确保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关键之举。

(三)民主管理能有效地增进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凝聚力是指一个企业在理想、目标、利益高度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员工共同行者的坚定信念的粘合力,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凝聚智慧的聚合力。供电企业实施民主管理,有利于加大职工间心理相容性,加强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对于稳定职工队伍的情绪,鼓舞企业职工的士气,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实施民主化管理的过程可以有效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效益、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完善供电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文化的内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息息相关。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的利益,在企业内部实施民主管理,是完善企业以人为本的基础。企业要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的利益来实行民主管理才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只有解决好维护职工利益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搞好企业工作,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只有每名职工都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中来,才能建立有效的企业抵抗风险机制。因此,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地建立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二)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

首先,供电企业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的规定,重大事项要及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按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于供电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重要的规章制度和职工福利等职工关心的问题,都需要在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讨论后实施。其次,供电企业要规范民主评议制度。供电企业领导以及中层干部的评价工作由公司内部职工进行,并将职工代表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评价作为对上级领导考核的参照之一,将民主评价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到基层单位的民主评审中去。再次,完善供电企业重大事务公开制度。最后,完善其民主决策制度。供电企业围绕职工所关心的问题,按照“征求意见,集体决策,及时公开,接受监督”的企业管理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建立更加有效的民主决策制度。

(三)创新管理机制

企业要认真开展民主参与和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干部职工投身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供电企业应该坚持民主参与管理和集体研究,不断加强职工的建言献策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重大经济活动,推行企业的招投标制。这是确保企业增效的一项有效途径,也是大力推行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切入点。

四、结语

企业民主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它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且带有一定的文化管理特征。它必须符合“管理科学化”和“人本管理”两种理念,符合“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供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民主管理制度,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赢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范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管理 决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55

Abstract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and business requir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are consistent, as the training base for high-end accounting personn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and ideas, will focus on the calculation of variab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firmly grasp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nstitute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fully developed and utiliz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reform, in order to better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cultivate.

Key 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teaching reform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职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在综合应用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会计等多种专业知识以后,其教学侧重点从核算逐渐转变为了管理和决策,与当今业内对人才的需求相符合。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对于管理以及决策方面职能的重视,提高了使用会计信息的效率,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就是开发和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的过程,能够帮助企业在管理日常经营业务的水平以及运行效率上得到很大提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建设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比较好的管理及决策能力,高校的作用正是培养这些高端人才。然而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比较陈旧,过于重视核算和软件操作,而忽略了管理和决策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切实培养出既精通会计与财务知识,又具备良好管理决策能力的综合型高端人才。

1 强调管理和决策能力培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产生的影响

1.1 扩大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范围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是核算,重点是记录会计信息,一般只将财务相关模块的内容(例如工资模块、总账系统、报表模块等)在课堂上讲授。目前高校一般都将ERP系统软件安装在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中,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完成记账、转账、对账以及自动生成报表等操作,并自动计算常用的财务指标,让经济会计处理变得更加自动化并提高信息报告的实时性,降低教学中手工操作的占比,使“决策”、“控制”等工作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扩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范围,将管理和决策等包含其中。

1.2 使会计电算化流程融合在经营业务流程中

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经营业务和会计工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流程,在教学中学生也只是单纯地记账,并没有对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思考。当教学理念转变为以管理和决策为重点以后,就可以更好地将这二者融为一体了,从而有效共享资源。同时在企业整体管理系统中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起到协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作用。

1.3 提升学生对综合技能的重视程度

在侧重于管理和决策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学生会更主动地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税法等专业知识,能将会计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还要对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熟练操作各种会计信息系统。在关注会计信息的同时,还要对其他影响决策的会计信息有所关注并且正确使用,同时会计人员应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业务流程,认识到开发和应用会计系统应该满足企业的具体情况,从而将其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在组织层面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会计核算。

2 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明确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非常迅速,会计专业在电算化教学方面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很大改革,引入了各种ERP软件、会计教学软件、电算化考试软件、会计核算软件等,电算化实验教学中心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但是教学理念并没有更新,还只是认为电算化会计是用来代替手工记账的。甚至还有人认为强大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可以替代人工,所以学生在电算化教学中只要掌握财务软件操作即可,不需要对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但是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提高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如今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会操作财务软件、知道如何进行核算,还要拥有良好的管理和决策能力,这就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有机会去操作这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还要让学生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潜藏的先进管理思想。

2.2 完善课程内容,进行仿真业务流程资料的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对输入和输出财务数据等进行实践,还要同步进行财务模块、生产模块、供销存模块等的学习,需要进一步扩充电算化课程内容使其更加完善。

除此之外,电算化教学中基本使用的都是同样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知识面的扩展,对学生管理和决策能力的提升来说甚至有所阻碍。所以电算化教学应该适当扩充内容,将各种企业的经济业务都包含进来,例如各类金融机构、零售企业、保险公司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管理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异同。

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对学生去校外基地参观或者去参加实习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会计岗位自身比较特殊,所以这种实习活动并不受企业欢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学校内进行仿真会计工作环境的建设,开展“模拟沙盘实训”,模仿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制定相关的规则,进行开放性业务资料的编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扮演企业内的不同角色,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不仅要完成一系列财务和业务方面的工作,还要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沙盘模拟实训”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由教师将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找出来,整理编制成为案例,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见解写出来或者在课堂上发表,或者安排每位学生进行企业会计业务的编写并在课堂上发表,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及分享,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同时对其管理和决策能力进行培养,真正实现“学中做”。

2.3 强化对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良好的电算化软件以及网络环境可以帮助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不仅要熟练操作总账系统以及报表系统等,还要学习其他子系统,例如工资、固定资产、决策分析等,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以及管理知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来分析、预测并且控制企业的经营业务活动,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设备以及财力资源等,利用网络信息的连接作用产生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减少库存量,在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将会计管理方面的职能发挥出来。所以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课程中使用的教学软件的时候,要从类型和功能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为这会对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实验室的具体建设情况也是高校对该课程重视程度的一个体现,例如高校如果只使用了最基础的电算化核算功能软件,那么在建设会计信息化方面也处于初级阶段,而高校使用的是比较成熟的ERP教学软件,并且能将其全部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话,通常就会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2.4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优秀的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

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教师队伍拥有比较良好的素质,任课教师不仅在管理会计理论方面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基础,还要对其他相关知识(例如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以及计算机信息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类教学骨干是目前高校中非常缺乏的。解决师资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使用人才的企业和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高校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校企合作还有一点优势,就是高校可以更加方便地聘请企业中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内开设讲座或者兼职授课,同时在研究电算化教学方面,可以提供相应的素材,并建设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 吴力佳,曾平华.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147-148.

[2] 钟小娜.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以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79-280.

[3] 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61-64.

[4] 杨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才智,2013.36:10-11.

[5] 于政红,李孔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2.5:59-62.

[6] 赵俊英.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调研报告[J].经济师,2012.8:132-133.

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范文3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管理 制度创新

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电子政务成为政府管理创新最重要的平台和手段。政府不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造一个合理的网络环境,不断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政府部门积极地创新管理、更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挥更大的效能,最终构建出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并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持续的源泉和动力。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互动关系

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首要步骤。要进行政府管理的创新,就要借助电子政务这样一个平台,为现代政府的科学管理和全优服务创造环境。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机制和管理方式,以达到政府管理创新的目的。

政府管理创新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有力保证。电子政务构筑的网络环境,实质上是政府管理职能在网上的运行和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流程进行再设计和再规范,从而以新的流程来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因此,政府管理创新,是电子政务顺利运行的有效保证。

然而,网络技术并不能代替政府管理,电子政务也不是把电子和政务简单叠加。电子政务的应用必须对传统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必须对政府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进行变革。同时,要改变管理者与普通公民的互动方式,全面提高公务员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素质。因此,政府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二者是互动关系。政府管理创新是一个通过电子政务不断完善的过程。

电子政务的六大优势

目前,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迫使政府管理必须改革和创新。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改革的契机,因此,电子政务是改革政府的必然选择。

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具有以下六大优势:第一,电子政务不仅可以优化政府管理流程,还有助于更精简更合理地设置政府机构,同时解决各个部门的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第二,电子政务不仅能使政府部门更公开更透明的运作,还可以使黑箱操作、人治大于法治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政议政,对政府的监督也会更有效。第三,电子政务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政府各类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资源闲置、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统筹管理所有资源来解决。信息资源通过电子政务共享进行存储、检索和传播,更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也能更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决策。第四,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监管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政府应用网络技术,吸取远程数据,快速和大规模地进行采集和分析,使有用的信息得以集中管理、合理使用,大大增强了监管者的管理能力和效率。第五,电子政务能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并推动传统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由管理控制转向宏观指导。第六,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网上管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又为政府节约了办公费用。政府通过网络及时收集社会各方的意见,并通过网络进行回复和处理,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办事速度,同时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一系列必要条件,其实施过程将是政府职能分割的过程。电子政务为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

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首先,政府的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要适当分离。适当集中政府决策功能,增加社会中介等第三方的参与,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使政府做好引导与推动的角色。其次,以价值为取向,优化整合流程,去除原有流程中繁琐的环节。优化和简化非增值流程,并把优化后的单个流程进行整合,使整个流程合理快捷。简化中间管理层,扩大管理者授权,合并任务,减少工作人员。重塑后的业务流程,不仅能把每个人的工作潜能调动起来,还能加大事后监督的力度,强化管理责任,大大提高工作速度。

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必须对政府的所有业务活动进行梳理和整合,明确政府功能与业务流之间的关系,找准政府各个业务流之间的来龙去脉。不管哪一级政府,要实现信息流准确可靠,就必须使其与业务流重合。同时要避免强化和固化原有的政府结构,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逐步信息化。这是实现政府业务重塑的一种有效方法。

政府工作流程的规范和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政府业务流程达不到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情况。即使出现了这一情况,也不能放弃对政府信息化的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并不一定要等到政府业务流程调整完了才开始。而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政府业务的顺利进行和职能调整的实现才是电子政务的真正目的所在。当然,也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对政府管理及其流程的影响。

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政府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政府的组织形态也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蜘蛛网”式的网状结构转变。政府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的转变必须通过电子政务的逐步完善和建立来实现。

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一个包含三个层级的金字塔结构。政府的决策机构处于金字塔的顶部即战略层,政府的管理机构是金字塔的中间层,政府的实施机构就是金字塔底部的操作层。现代信息技术简化了中间环节,使操作层与战略决策层直接沟通,打破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从而达到了政府纵向结构的扁平化。

传统的政府组织机构大多数按职能部门划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电子政务的实施,特别是通过对政府业务流程的重塑,恰好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整合,横向组合的一体化组织形态取代了原来讲求分层负责、部门壁垒分明的传统组织结构。这就创造了一个跨部门、跨层级直接沟通的平台,实时动态地将管理部门置于网络的同一平台进行交流,使政务透明化。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正在大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将其运用于政府管理方式。许多政府组织都在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就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并根据需求随时调整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工作模式。通过改革,政府部门的管理将更加透明和公开化,所有公共事务都会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施。不久的将来,电子政务将塑造一个更符合环保精神的政府、一个更开放和透明的政府、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一个更廉洁勤政的政府。

电子政务可以改进政府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使政府管理方式由控制型向参与型和自主型转变。第一,新型的管理方式,其动力结构会更有活力,并根据对民众需求或管理实践的判断,来制定管理措施和决策。新时代的领导方式将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领导方式,改变传统的管人方式,打破原有的束缚,开发人的智能空间,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作用。政府的领导者必须敢于挑战,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第二,新型的决策方式将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传统的决策是依靠积累的经验做出的,电子政务使现代化的决策体制、原则和方法得以发挥其效率,并贯穿于整个决策程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决策造成的种种缺陷。信息管理系统为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专家系统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监督反馈系统保证决策执行按预定的方向进行,最终实现决策目标。

公务员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公务员原来被繁杂的事务所牵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因此必须由事务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使其管理能力的好坏与知识能力的发挥成正比。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具有同样智力和体能的行政人员完成以前条件下所无法完成的工作。

第一,分工由职能分工型向综合多能型转变。应用科学统筹的方法打破分工过细的弊端:采用现代化的办公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以适应“集成化”、“模块化”、“无缝隙”、“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培养一批智能型的一专多能的管理人员。

第二,执行者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原有的管理者长期处于被动受命的地位,而新型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则不安于现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的决策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他们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活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范文4

关键词:电网集体企业 规范化管理 四精一流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79-02

1 当前形势及存在问题

电网集体企业属于特殊的厂办大集体,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劳动服务公司、电力施工安装、工程咨询等的发展,服务于电网主业,业务与主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有关。多年来,电网集体企业为电网企业抗击自然灾害、提供应急服务、解决职工子女就业、安置主业分流人员、稳定职工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的同时,存在资产状况不清、账实不符、产权不明晰、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1992年,我国颁布实施《城镇集体所有制条例》,明确电网集体企业应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实施民主管理。电网集体企业也根据条例精神开始转换经营机制的初步探索。1997年,电网集体企业制定并下发了《电网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提出通过清产核资,理顺产权关系,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逐步提高电网集体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益。电网集体企业进入以产权制度为核心进行改制摸索的阶段。2011年,我国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由于历史积累问题“厂办大集体”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突出,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将电网集体企业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建立和完善电网集体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依法治企、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实现建设“管理精细,技术精优,队伍精干,文化精深”一流电网集体企业的目标。

1.1 对主业依赖性强

电网集体企业不论从员工构成还是业务范围,与主业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找米下锅”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缺乏业务扩展手段,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一旦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企业无法站稳脚跟。

1.2 存在安全生产隐患

电网集体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生产机具、设备配置不足,难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电网集体企业人员结构复杂,技术力量匮乏,仍然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存在安生生产方案组织不合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落实的现象。

1.3 主业与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不够规范

主业单位直接指定业务给电网集体企业的情况,而未按管理规定实施招标等程序,违反了内部管理相关规定,增加了关联业务交易风险和外部审计风险;电网集体企业无偿占用主业房屋资产和主业无偿使用电网集体企业车辆等情况,占用双方未按规定履行完备的租借和费用支付手续;主业与电网集体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混岗现象,人员的工作职能没有明确分开,主业借用到电网集体企业的员工完全从事主业工作,或即从事主业业务又从事电网集体企业业务,混乱了主业与电网集体企业的关联关系。

1.4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有部分电网集体企业重大经营事项未按规定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不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给企业经营决策带来风险;二是电网集体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如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安全质量管理、收入分配等重要管理制定尚未建立或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对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有些电网集体企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未履行会签程序,增加法律风险,部分电网集体企业还未建立起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文本未进行统一保管;四是存在工程劳务分包未履行招标、比选的程序,直接将业务指定给承包单位的情况,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规范;五是财务核算还需规范,有些电网集体企业财务科目设置不清晰,如未按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不利于企业经营决策。

2 做好规范电网集体企业管理工作

2.1 企业法人治理

主办单位和电网集体企业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起主办单位与电网集体企业经营主体相互独立的内外形象,依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健全集体所有制企业和集体全资、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坚持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原则,全面履行决策程序,做好决策记录,对违反电网集体企业重大决策制度,给国家、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各单位要控制企业数量,减少管理层级,规范运营,做精做强集体产业。在管理上可按照产权级次原则上不超过3级和管理级次原则上不超过2级构建集体资产管控体系,即产权体系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出资人)、集体所有制企业投资组建的平台公司(全资子公司)、平台公司子公司;管理关系为集体资产经营平台为一级、其投资组建的子公司为二级。产权层次与管理层次均不含分公司。特殊原因产权级次达到4级、管理级次到达3级的,需报省公司审批。

2.2 资产财务管理

规范主业与电网集体企业之间的资产占用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标准,通过市场化原则确定关联交易价格,确保手续合规、费用合理。主办单位不得对电网集体企业提供融资贷款和担保;严格控制电网集体企业投资,对必要的投资项目,要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必须符合电网集体企业定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防止盲目无序投资;规范电网集体企业融资、借款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可靠;加强电网集体企业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主要预算指标要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决策、控制作用,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规范电网集体企业资产管理。合理界定集体资产,开展资产清查,建立资产台账,统一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收购或处置集体资产要严格履行审议报批、资产评估、审核备案等程序;强化电网集体企业资金管理,清理银行账户,严控开立范围,实现资金统筹运作和集中管理。要建立电网集体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制度,加强资金风险控制。

2.3 规范信息管理

加强电网集体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及报表管理。各主办单位收集电网集体企业信息,根据分级填报、逐级汇总的原则,按照规定时间、上报范围、统一的上报格式、上报内容,做好企业基础信息资料的报送及统计报表的编制、报送工作,提升企业基础信息及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规范电网集体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信息及时准确的互通共享,提升产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电网集体企业规范电网集体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管理,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规范劳动关系管理,严格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规避用工风险,对于在电网集体企业工作的全民职工,要与用人单位办理规范的借工手续;健全电网集体企业收入分配管理机制,建立工资总额与企业绩效相挂钩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员工薪酬福利管理,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2.4 人力资源管理

主办单位要按照公司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做好电网集体企业领导干部的教育培养、组织考察和选拔任用等工作,加强对电网集体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电网集体企业要按照主办单位相关规定,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要严格控制电网集体企业中层干部职数,严格执行干部任免民主决策程序;加强电网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严格控制电网集体企业用工总量。要合理调配主业支援电网集体企业的人员数量,不得新增政策性安置人员进入电网集体企业,不准新增集体身份员工。要从严控制社会聘用人员数量,合理招聘企业急需人才和紧缺人才。

2.5 企业业务管理

按照市场化的要求,遵循“公开、3公平、公正”原则,切实规范电网集体企业与主业的业务关系;电网集体企业要以规范的招投标方式,参与主业的施工安装、工程设计咨询等经济活动,依法订立合同并严格执行;规范承揽电力用户的受电工程业务,依法参与用户工程招投标活动,不得以代办用电手续等排他性方式参与竞争,杜绝“三指定”行为。不得将承揽的工程项目二次转包,也不得在电网集体企业名下挂靠其他社会施工企业从事用户受电工程设计、施工业务;规范电网集体企业在单项工程、业务分包、物资管理、合同管理、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保密管理、统计、审计等方面管理制度,重在贯彻落实。

2.6 监督管理机制

电网集体企业应当接受主办单位和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严格执行监督管理职能部门和专业监督管理职能部门的各项监督管理决定。集体所有制企业要建立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完善企业经营事项的内部决策程序;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集体所有制企业投资的全资和控股企业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

3 结语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电网承担着连接电源和为用户输送电力的重要角色,电网集体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改革的重点,在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今天,应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林陆舟.浅谈电力集体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中的战略[J].中国商界,2011(10).

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范文5

一、充分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意义,增强关注基层、服务于基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关注基层,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离开基层,就没有任何“机关”存在的必要。这就决定了一切领导机关的决策都必须以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增强基层单位的活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明确了这一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就应该把关注基层、服务于基层当作首要责任,自觉地履行好。关注基层的含义,在于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及时、有效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只有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作出管用的决策。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领导作风,也是党领导基层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但是,今天有些领导干部丢掉了这个好经验、好传统。有的认为,现在有了庞大、快捷的信息网络,基层的数字和材料随时可以调出来看,用不着再到基层调查了解了。不错,现代信息网络确实给领导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但问题是,第一,只是听点汇报,看点材料,不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听不到群众的真心话,看不到基层的真实情况,这能算“关注基层”吗?第二,基层的生产、生活情况是活生生的动态过程,无论多么详细的数字和材料都是“死”的。特别是基层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更不是数字和汇报材料所能说得准确、全面的。因此,信息网络不能代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事实证明,要对基层的情况有一个真实、可靠的了解,必须转变领导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如果不作调查研究,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难免作出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决策。关注基层应当有硬性措施和制度保证,而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这对于那些不重视、不关心基层工作的机关干部来说尤其必要,加强上级领导的督促和指导,只有把思想教育同硬性措施结合起来,才能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注基层,兴起了下基层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做到身到(深入生产第一线)、心到(与基层干部职工交心)、眼到(全面地看真实情况)、手到(亲自动手), 与基层干部职工一起把问题解决好。

二、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几年来,我局在企业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市场竞争形势十分激烈,用户服务需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本局领导班子坚持抓好几点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水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一手抓党的建设,一手抓通信生产,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二是为政清廉,做好表率。班子成员能够按照中央有关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班子成员都没有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工作上团结拼搏,为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三是健全制度,严格管理,根据通信生产实际,制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机关与基层挂钩、企务公开等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可以说,本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勤政廉洁,务实进取的战斗集体。正是有这样的领导集体,这样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才能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带领职工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发展通信生产,使各项电信业务快速发展。1998年建成汕头市首个农村电话镇,2000年实现了电话市达标,成为全省第九个县级电话市,同年实现村村通卡式电话。目前,电话设备容量达25万门,电话用户达22万户。近年来,数据业务迅速发展,目前多媒体用户达5万户,ISDN用户1000户,ADSL用户1110户,市区建成了2个信息化小区。通信业务种类齐全,基本满足了社会对通信业务的多层次需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在电信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并付诸实践。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以对党、对人民忠诚可靠、光明磊落的风范,用好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能力,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这样,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三、增强发展信心, 依靠职工群众,把电信事业推向前进

增强群众观念,关心群众才能带动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工作。具体地讲,在当前的电信工作中,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在实际工作中考察选拔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必须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原则,在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自觉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成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委以重任;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作风漂浮,不干实事,不思进取,弄虚作假,因循守旧,照搬照抄,唱高调,说空话,得不到群众信任的人,不能提拔重用,还要严肃批评。

二是在重大问题上发展民主,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推行企务公开,发动职工参与,使职工对领导决策的内容和过程有全面及时的了解,最大限度听取职工的呼声和要求,使职工的意见建议反映到领导的决策中,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实现科学决策与职工参与的良性互动。

三是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保持队伍的稳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职工群众的利益直接相联。 当前“两代”回归、竞争上岗、薪酬分配、教育培训等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改善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努力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和发挥好。

机电一体化职业决策范文6

关键词: 职工民主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167-02

0 引言

企业民主管理是把企业生产经营作为首要着力点,维护职工的整体利益和合法权益,确保职工在企业享有法律规定的民利,进一步调动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常,企业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企业行政领导,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企业管理要求。企业民主管理通过发挥其协调功能、法制化功能、创效功能催生出工会和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企业协调、科学、持续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为深化企业民主管理、提升民主管理水平,编制了《职工民主管理纲要》,并在公司系统内试点实施。国网浙江电科院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充分结合电科院业务特点和企业特色开展《纲要》规范化推进工作,为充分体现电科院技术人才优势、健全职工民主意识、加强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民主管理工作要求

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支撑和动力,但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相关机制建设的配套和完善。①完善的职代会制度,确保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对于克服,实现科学决策,推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完善厂务公开机制,用“透明”共铸和谐。厂务公开是实施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其最大优势在于让职工知情、参与、监督。“参与权”是以“知情权”为基础的,落实“知情权”是为了更好地行使“参与权”。③推进职工自主参与机制建设,鼓励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依据民主管理原则,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完成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任务。

2 职工民主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代表参与作用不明显 在具体实践中发现,企业领导和职工代表对召开职代会的目的和要求侧重不同。职代会是企业职工开展民主管理的主要渠道,真正落实职代会职权,不仅取决于职代会机制的完备性及有效性,同时也受制于各项机制的落实和执行。配套的职代会组长联席会议制度、职代会督办事项检查汇报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及质询制度等切实落实对真正发挥职工代表民主参与作用意义重大。

2.2 职工自主参与不积极 一方面由于部分职工民主意识不强,专心于业务和技术的钻研,对企业发展的关心不够,另一方面也存在企业创建职工自主参与的形式单一,对待职工自主参与的态度有待改善,职工积极性受到影响。企业应丰富民主管理形式、创新载体,如意见箱、座谈会等以鼓励和促进不同职工群体提高民主参与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职工小家的特点和优势,在提高职工自主参与积极性、推进民主管理方面能发挥更实际的作用。

2.3 厂务公开形式单一,职工知情度不高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变了,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范围等都要有新的变化,要顺应形势的发展,把厂务公开纳入企业体制和制度建设加以研究。

3 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实践

3.1 统一认识,广泛开展职工民主管理纲要宣贯 及时通过党委会、中层干部会议及培训班等三个层面开展学习和宣传《纲要》中“双路径”、“三保障”内涵。全院各部门和各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年度业绩考核体系,对各单位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发放工作宣传卡促进全院干部职工对民主的理解和认识大大提高,不断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各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职工民主管理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分工会组织和带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工作,每月公布《纲要》实施进展情况,不定期开展交流与检查,及时分析工作成效,确保《纲要》顺利实施。

3.2 形成合力,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化建设 电科院在完善和制订《厂务公开实施细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等制度的同时,健全职工代表参与体系,创建院长-职工沟通交流直通车制度,畅通职工代表参与公司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途径,确保实现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通过职代会审议企业年度生产经营发展目标任务,审议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深入落实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制度,规范职代会闭会期间民主程序。职代会民主管理机制的完善,是职工民主管理渠道畅通、职权保证的重要基础。

3.3 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推进民主管理 生产经营始终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民主管理和其他工作一样也要牢牢围绕这个中心。工会在加强民主管理中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途径,积极组织和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的各项民主管理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劳动竞赛,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提高民主管理层次并促进企业改革、生产的发展。

3.4 深化民主,以推进职工小家建设提升民主管理

可以说自主管理是民主管理的更高层次,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适应了现代人自我实现的高层次心理需要,通过将责权利有机统一和下放给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升组织的绩效。电科院以“面向员工、倾心电网、彰显特色、共圆梦想”为宗旨开展职工小家建设,彰显职工主体文化特色,深化基层民主管理,调动职工自主管理和参政议政主动性。以小家为单位建立创先争优机制,切实提升职工学习力、创新力,以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制定“区域负责制”、“自主管理小组”等制度,基于小家创建利于职工个体发展的平台,形成小家管理人人有责的民主氛围,进一步激励职工学技能、学管理。

3.5 以人为本,把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民主管理的重点 将民主管理落实在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上,是激发广大职工关心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式。电科院建立了以职代会为渠道,以厂务公开为抓手,以集体合同协商机制、院长联络员制度、民主评议干部三项工作为重点,以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的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新格局。坚持开门纳言的群众路线,到各基层单位开展广泛调研,了解职工的信息需求,加深对职工厂务公开的理解。根据职工意见,优化和完善网站建设,建立qq群、微信群等多项沟通组织,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平台及时做好企业各项政策和决策的宣传、贯彻以及解释、引导等工作,深入推进全院厂务公开。围绕职工关注的焦点,如奖金分配、企业劳动用工、休假、工时等制度的执行情况,依托集体合同协商机制,保障职工加班、最低保障、假期保证等相关决策按法律规定执行。通过对这些事务的公正公开,让广大职工感受企业对职工个人尊重,从而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4 取得的成效

2013年深入推进《职工民主管理纲要》规范化工作,在民主管理、职工素质、生产经营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 民主纲要推进工作“三结合”促进“三提高”。一是与职工民主意识引导相结合,大大提高职工民主管理意识,广泛、深入宣传民主管理工作,拓宽职工参与民主渠道,有效保证机构变革期间职工情绪稳定,改革步伐稳步前进;二是与推进企业规范管理相结合,持续提高民主管理成效,梳理和完善民主管理相关制度,拓展厂务公开领域和方式,提高信息互通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三是与工会日常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工会组织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职工小家建设工作和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工作,提升职工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和自主管理能力,民主测评显示厂务公开满意度达95.6%,相比往年明显上升。

4.2 以人为本提升职工归属感。按照组织形式灵活、建设手段多样的总体思路,建设完成基层职工小家示范点,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实施办法,规范日常管理,在集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实体小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同步建立网络小家,微博小家、家属QQ群,促进和深化各个职工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职工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

4.3 促进职工文化融合与业务提升。基于QQ群建立海外工程项目国内外实时互动机制,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和职工思想状态,拓展民主管理面,全面解决思想和业务等不同层面困难;通过定期视频,使国内技术支持及时掌握海外现场一手信息,保障工作顺利推进;通过QQ群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团队成员摆脱孤立与挫折感;海外现场职工通过网络零距离参与全院的文化活动,心理上缩短地域距离。在整个海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白俄罗斯、越南等现场项目部多次发来感谢信和喜报,对我院调试团队在工程现场的优异表现给予了赞扬。这一沟通和交流方式也被职工所认同、接受和喜爱,作为提升职工素质、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开放媒介,继续保留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4.4 企业高效和谐运转。国网浙江电科院建成“五部五中心一公司一所”的格局,各中心及公司专业面和业务领域相对独立,统一由五个职能部门管理。民主管理深入推进,进一步强化统一理念,做到机构上分、工作上合,职能上分、目标上合,权限上分、思想上合,全院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完成承担的各项工作,共同创造事业,共同建设家园。各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海外项目捷报频传,管理更顺畅、运营更有序,对浙江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和电力优质可靠供应的支撑更有力。

5 结论与展望

“三集五大”以后,电科院机构调整,变化较大。各中心专业独立性强,民主管理基础差距较大。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和谐劳动关系的维护面临挑战增大。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进职工民主管理,深化职工文化建设,是当前企业工会急需解决的课题。电科院职工一方面要抓紧学习,紧跟时展和科技进步的脚步,在专业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要抓紧适应环境,及时了解企业机构变革和管理模式调整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并自身做出相应调整,确保生产、经营工作完成企业年度目标。由此对职工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大挑战,职工出差时间长、工作量大、维护电网安全责任重、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对职工情绪和工作积极性影响变大。

持续推进职工小家建设,总结经验,深入调研,以“推进民主、提升实力、促进发展”为指导思想,扩充民主管理层级,将民主管理要求与小家建设深入融合,扎实民主管理基础,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程序化要求,紧紧依靠职工小家这个载体,切实增强职工自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意识,保障职工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全面提升企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郭晓鹏.浅议加强改制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