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技术的论文范例6篇

绿色制造技术的论文

绿色制造技术的论文范文1

关键词:绿色制造;绿色环保;绿色设计

绿色制造是21世纪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的推广与进步,最有效的办法是从高等院校培养方案入手,针对高等院校的机械、机电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绿色制造》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制造理念,为绿色制造领域提供人才保障。然而,教学实践发现,《绿色制造》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尚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绿色制造》课程面临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意识淡薄

目前,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绿色制造》课程,导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即使开设的院校也安排较少的课时,难以讲授与绿色制造技术相关的全部内容。而且,由于有关绿色制造技术的课程门类还比较少,还处于零星的离散状态,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几乎没有围绕该课程的实验仪器,这都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内容覆盖面广,更新太快

绿色制造技术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到产品的回收等方面,因此《绿色制造》课程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管理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如此,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动态技术,它不断吸收各种最新的技术成果,因而《绿色制造》课程也是一门动态的课程,随着新科技、新理念的不断出现而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这都给《绿色制造》课程的开设增添了难度。

3.教材种类较少,教学方法死板

绿色制造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综合叉学科,但目前与绿色制造技术相关的教材很少,且内容冗长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如此,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复合型技术,它要求培养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实用性人才。而目前《绿色制造》课程教学模式多以课堂讲授、灌输理论为主,缺乏结合实际的案例式教学、综合性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二、《绿色制造》课程改进措施

1.引入绿色环保理念

目前,教师、学生以及机械类教材的编写者都还未真正意识到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注重传统知识点的掌握,忽视绿色制造理念的引入。为此,教师首先应自身重视起绿色制造理念,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关注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增强环保意识。如开设专业讲座、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强调绿色制造理念、选取有环保理念的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习等。

2.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绿色制造是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动态体系,它是一门不断发展、永不间断的技术,形成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的知识,与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相比存在一定的时间距离,因此需要授课教师紧密关注绿色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绿色制造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绿色制造技术的最新知识,不断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不详细讲解深奥难懂的绿色制造理论,而着重讲解生动易懂的绿色制造案例。在教学实践环节上,采取实验教学、实际应用及应用实例介绍、教学基地工程实训等多种形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联系社会上已实行绿色制造的生产厂家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通过实践实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回收技术等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增加学习兴趣,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积极改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颠覆了一门课对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材模式,向学生推荐大量较新的教学参考书,鼓励学生从网络和各种参考文献中获取知识,并结合实践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其次,上课时教师采取提问等交互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某一绿色制造技术的观点,积极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再次,搜集制作多媒体素材,然后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CAI课件。

5.改革考核方法

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应的考核方法也应改变。过去是靠期末一张理论卷来定成绩,这种做法明显不适用于《绿色制造》这种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除了考勤与考试之外,还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设计一款绿色产品,鼓励学生将绿色制造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实践证明,采用课堂考勤、课程设计、期末考试三者结合的考核办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绿色制造技术是我国制造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制造》课程教学应及时革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具备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的人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慧琴,王栋.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53,155.

[2]谢世坤,桂国庆,夏翔,等.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1):122-123.

绿色制造技术的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机械制造 课堂教学 渗透 绿色制造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How to Reasonably Penetrate Green Manufacturing Philosophy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Yu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033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een manufacturing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s main purpose i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pollu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n the environment for human survival and provide a comfortable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how to penetrate the Green manufactur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lassroom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is issue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green manufacturing philosophy, so as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contribute their part.

Key word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lassroom teaching; penetrate; green manufacturing philosophy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制造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制造行业的管理和生产中。因此,这就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具有绿色制造理念的人才。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在机械制造工艺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向学生灌输绿色制造的理念,从而使学生的绿色制造理念薄弱,对于绿色制造的技术水平还有待加强。

1 机械制造工艺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主要研究机械制造方法以及过程的学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般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操作能力等各项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理论基础的掌握以及实践水平的操作都不一致,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践中的绿色制造理念意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在机械制造工艺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绿色制造理念是每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老师在注重机械制造理论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培养学生的绿色制造理念并同时加强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2 绿色制造理念在机械制造工艺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机械设计、形成技术基础、设备维修、机械制造技术、工程材料等这些课程都与产品制造生产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传统的机械制造课堂只注重优化机械产品的质量、功能、使用期限、安全性;介绍工程材料的机械功能;强调机械制造工艺和工序的合理安排,从而忽视绿色制造的环保理念。为了实现绿色制造的目的,教师必须在机械制造工艺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制造理念意识: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利用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选择环保的机械制造技术,使整个机械在制造的过程中渗透绿色环保的理念;其次就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与实际中的制造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图1 绿色设计的结构图

(1)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体现――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也叫生态设计,主要是指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以及预防环境污染措施等因素,将生态环境作为设计目标和设计出发点,尽量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力。绿色设计一般由概念设计、工艺设计、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以及循环使用的设计等构成,也就是对产品的使用期限进行设计。绿色设计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有:模块化设计、生命周期设计以及并行设计等。绿色设计的结构如图1所示。

(2)绿色理念在工程材料工艺课堂中的体现――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毒性小或无毒、耗能低、污染小或无污染、可再生、可回收以及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有可回收金属、生物玻璃、生物分解塑料等。绿色产品的构成最主要的就是选择的材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也就是说在产品生命周期内,这类材料应该具有耗能低、环境负荷小等特点。

(3)绿色理念在机械制造技术、形成技术基础等工艺课堂中的体现――绿色制造。在实际中的机械制造技术过程中,例如具体的锻造、铸造、焊接、冲压、表面保护、热处理、特种加工等,都可以将绿色理念渗透到其中,主要包括有:绿色工艺、绿色软件环境、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绿色生产涉笔、回收再利用、绿色物能消耗等。绿色制造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绿色制造结构图

(4)绿色理念在机电设备维修、诊断技术工艺课堂中的体现――绿色维修。绿色维修是一种充分考虑到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影响因素的现代维修方式,主要目的就是在达到恢复或保持产品合理状态的同时还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产品维修到产品报废这一期间,维修人员不仅应该尽可能将产品恢复或保持到原来合理的状态,而且还要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绿色维修主要表现在表面工程技术、清洁维修工艺、故障诊断技术等内容。

3 绿色制造理念在机械制造工艺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3.1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机械专业课程的老师、学生以及教材的编写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绿色制造理念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只注重传统机械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绿色制造理念的渗透。因此,老师首先应该要加强自身的绿色理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信息资源以及科技手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解,从而增加他们的绿色制造环保理念。

3.2 优化改善教学内容

(1)在产品设计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合理引入绿色制造理念,从而使学生了解明白,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都需要按照环境保护的相关律法规,采用合理的工程材料、工艺技术等,尽量减少产品构件的体积、数量、重量等,使产品能源消耗降到最低。同时,老师还应该在教学中补充关于绿色制造的理念与设计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工程材料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入选择绿色材料的概念,向学生们详细介绍材料的污染性、毒性、辐射性、可回收性等性质。此外,老师还应该对于清洁、无毒、无污染、易回收、易处理、可循环利用的工程材料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各种工程材料的性质。

(3)在形成技术、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提示学生不同的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形成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技术,从而降低材料的能源消耗率。另外老师还需要向学生们具体讲解绿色的高新技术,使学生们对于绿色制造机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4)在机电设备以及诊断技术的工艺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对绿色维修理念和绿色高新技术进行强调和渗透,例如噪声监测、油液分析、原子分子沉积、温度监测、震动监测等,从而使学生对绿色制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3.3 注重绿色制造企业的实践

绿色制造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动态体系。因此,老师应该一方面关注绿色制造的发展状况,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应该联系社会中的绿色制造企业,为学生提供一次绿色制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绿色制造理念在机械制造工艺课堂和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将绿色制造理念合理地渗透到机械制造工艺课堂教学中,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而且还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的生活环境成为老师引导学生的基点及开放教学的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薛芳.基于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制造工艺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8):80-80,82.

[2] 潘玉清.绿色制造理念下的机械制造工艺研究[J].煤炭技术,2010.29(10):26-28.

[3] 孙占军,刘朝武,姜亚等.机械制造中绿色制造技术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5).

[4] 冯爱华.基于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制造工艺[J].电子制作,2013(22):81-81.

绿色制造技术的论文范文3

绿色制造(Green-manufacturing),又称环境意识制造(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nufacturing)、面向环境的制造(Manufacturing For Environment)等。它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这种现代化制造模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发展理论为:(1)减量化(Reduce),就是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就关注节能环保的重要性。(2)重用(Reuse),就是对于生产的绿色产品及其零配件实现多级利用。(3)再生循环,(Recycle)就是能够实现绿色制造产品的再利用。

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将绿色制造的概念引入到学生们所学习的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绿色设计与制造的思维和理念。让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中时能够有绿色制造的意识。然而现有的有关绿色制造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不能够和实践相结合,因此造成学生对绿色制造的忽视。对学生绿色制造意识的培养往往事倍功半,没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本文以成形磨齿实验为例,将绿色制造的概念放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绿色制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绿色制造在成形磨齿实验中的渗透教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提前准备都会使这件事情变得简单。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关于绿色制造的资料,了解绿色制造的概念。这样在实验课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与之有关的方面并进行思考,在讲解绿色制造技术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成形磨齿课程中,利用学校里实验室的资源主要对以下应用在成形磨齿中的绿色制造技术进行讲解。

1.实验过程中磨削液的重复利用和处理方法

在成形磨齿的教学中,对齿轮进行磨削加工时,为了降低刀具和工件的温度,喷注足量的磨削液可以有效的降低磨削温度。使用磨削液,除了可以起冷却作用外,还可以起到润滑、清洗、防锈等功能。在高速磨削过程中,由于冷却液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油雾和混杂着铁屑的油污。而这些油雾和油污会对磨削加工生态和环境造成污染,并对操作者健康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磨削机床采用全密封护罩以保护操作者,并防止油雾和油污外泄。并且使用油雾分离器将油雾中的油进行冷凝回收再进行循环利用,将无污染的雾排向实验室。而混杂着铁屑的油污则通过过滤系统将铁屑和大部分油污分离,及时干净的将其中磨屑过滤出来。这样既可以对磨削液进行重复利用,减少磨削液的消耗,还不会污染到实验室的环境。

2.实验过程中对加工工艺进行改良

在成形磨齿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减少工艺调整的时间就可以节约调整时间中机床的能耗,选择最优化加工步骤可以减少磨削中耗材的损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通过合理设置参数,使加工过程中工艺的调整时间减少。提高产品的生产使用效率。在调整参数时,我们将自己设计的软件内嵌到齿轮磨削机床中,再对实验所需加工的齿轮参数进行设置。通过软件内置算法的计算快速得到齿轮磨削的最优步骤,即在不降低齿轮性能和磨削精度的情况下使用最简化的加工步骤达到形成目标齿轮目的的步骤。这样,就节省了进行工艺调整的时间,也减少加工元件的损耗,达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效果。

二、绿色制造技术的讨论教学

在实验进行中,首先,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绿色制造的讨论会使学生对绿色制造再次加深印象,并且会有更好的理解。其次,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有关绿色制造的建议和见解。这样不但有利于绿色制作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而且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绿色制造工艺的设计中,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提升对绿色制造技术的认同感。在课堂中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要求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发言。老师在课堂中的任务是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适当引导,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在讨论过程中给出关于齿轮磨削机床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再次,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发言,总结发言中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讲评,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最后,对绿色制造技术进行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些国际上先进的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方法和思路。这样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绿色制造概念的印象,并且通过老师对绿色制造技术的介绍和延伸,引起学生对绿色制造技术的兴趣和重视。

三、总结

通过在成形磨齿教学中对绿色制造的概念进行渗透,对学生进行引导,初步完成了以下几个目标:

1.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验课堂中学习绿色制造的知识,让学生对绿色制造有更深的认识,使学生树立了绿色制造的意识。

2.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善于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绿色制造技术的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前言

当前建筑工程中提出的绿色施工技术实质为可持续发展战旅的重要体现,要求做到资源节约、文明施工、减少污染以及降低噪音等方面,为建筑使用者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帮助企业自身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可否认我国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中逐渐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但实际施工中传统施工技术仍占有较大比例,使绿色施工技术难以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因此,对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施工的相关概述

对绿色施工的概念,根据以往学者研究,可将其理解为以资源效益提高、环境保护理念的落实为基础,通过引入现代施工技术手段可保证工程质量、减少环境破坏以及资源节约的施工技术理论。其应用的理论内容涉及到许多学科内容如现代建筑学、生态学以及管理学等。从其应用的原则看主要体现在:首先注重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施工工序如材料进场环节、施工方案设计、现场管理以及验收等都需进行监督。其次应施工中注重考虑绿色施工项目内容包括材料的使用、能源的利用、用地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保证绿色内容落到实处。很多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的概念往往与文明施工、绿色建筑等相混淆。事实上,文明施工仅是建筑领域施工过程的一方面要求,而绿色施工在其基础上涉及的范围更广。另外在绿色建筑方面则指为建筑物自身的环保性能、节能效果以及舒适程度等方面,绿色施工则理解为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的主要施工手段[1]。

二、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土壤保护方面绿色施工技术的体现

施工过程往往涉及机械的应用以及工地的改动,其极易使建筑用地被破坏出现土壤侵蚀或流失等问题。对此现状在施工中应做好相应的土壤保护工作。例如,针对土壤流失问题,可将排水系统设置于地表处,或利用植被功能、稳定斜坡等措施以将土壤流失发生概率降至最低;若因施工破坏而出现裸土问题需在施工结束后选取相应的草种植物进行种植,避免出现土壤流失情况;若施工中发生化粪池或淀池等渗漏问题需及时由相关单位做好处理工作。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用地方面的体现

施工用地方面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目标在于最大程度节约土地资源。实际施工过程除基本建设用地外,往往需进行临时施工用地的搭建工作,此时便需注意结合管线的分布以及周边设施情况进行用地面积的设计,避免对用地中其他文物或基础设施造成破坏。一般在节约用地方面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多集中在环形通道铺设方面,将永久的道路与现场临时设置道路相结合完成铺设过程,可使道路面积得以减少,实现用地利用率提高的目标。

(三)施工垃圾控制工作

绿色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到建筑工程涉及的垃圾废弃物,应注重结合建筑类型与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垃圾限制,如住宅建筑施工中通常要求每万平方米需控制在400千克垃圾数量以内。同时对于施工中的垃圾可进行分类处理,将其中的可利用垃圾进行回收,而其他垃圾则统一运送至垃圾站。目前大多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的要求多表现在确保垃圾可回收利用率控制在30%左右,而拆除过程中的废弃物在回收利用率方面应控制在40%左右,这样才可实现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目标。

(四)注重水污染问题的解决

很多建筑施工中往往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要求做好水质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现行绿色施工技术在控制水污染问题方面多采取将沉淀池设置于运出车辆、混凝土输送泵等清洗位置,确保冲洗水进行二次沉淀才可进行排放,并将化粪池引入施工现场厕所中,保证污水在处理后才可进行排放。另外,建筑工程中在材料使用方面通常包括如化学溶剂、油料等,需将材料存放在专用库房中,避免其出现渗漏现象,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流入水体中。

(五)做好扬尘的控制

扬尘是施工中环境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多因运输材料或废料中产生的扬尘,极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此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施工场地中引入洗车槽,并对运输车采用封闭手段,这样可防止运输中出现细颗粒材料飞扬的情况。同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进行安全栏杆的设置,一般栏杆高度可保持在1.5m左右并将绿色密目网设置其中,而在地面施工中多建筑高度处于24m以下也可搭设高于建筑物1.5m左右的脚手架,并设置绿色密目网。另外,为减少扬尘情况,施工现场中要求集中对方土方,对道路可适当采取硬化处理措施,或适时进行洒水清扫等工作[2]。

三、绿色施工中需考虑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其所起到的缓解环境压力作用较小。因此绿色施工中首先应注重提高社会整体的绿色意识,确保社会各阶层能够认识到绿色施工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关部门可适时组织绿色施工技术的相关宣传与教育工作,引导社会群众与施工团体主动了解并真正运用绿色施工技术。同时可将国内外绿色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料以及取得的经济效果向施工单位展示,以此调动施工单位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其次需在施工做好绿色施工可行性的分析。绿色施工技术推广过程中涉及较多如成本控制或技术创新等内容,如清洁能源的应用或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施工单位大多因成本过高或技术应用难度较大极少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对此政府部门应适时给与相应的鼓励政策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这样才可保证绿色施工技术得以推广[3]。

结论

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建筑行业落实节能环保理念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应正视绿色施工技术的基本内涵,从土壤保护、用地节约、扬尘与垃圾控制机以及水污染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高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这样才可使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潘俊.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

绿色制造技术的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09-04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绿色工作

绿色工作倡议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以及国际工会联盟(ITUC)于2007年联合开展的一个合作项目。2008年,国际雇主组织(IOE)加入了该倡议。在UNEP、ILO、ITUC和IOE联合发表的《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实现体面劳动》报告中将绿色工作定义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管理等领域有助于保护或者恢复环境质量的工作。

绿色工作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基础工业、农业和林业六类经济部门,可以减少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它们通过推行高效节能策略来减少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无碳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或避免所有形式的废物和污染,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并保持生物多样性。其中建筑内以及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是最有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带来就业机会的领域之一,在未来将会创造出大量的直接与间接性绿色工作。绿色工作与中国倡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绿领”人才

“绿领”(Green Collar)一词最早由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教授在1976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题为《为环境就业:即将到来的“绿领”革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事实证明,过去30多年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为之服务的“绿领”阶层日益走俏。

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绿领”阶层指的是从事农业、制造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对维护和恢复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绿领”人才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绿色工作中,绿色工作离不开大量的高技术技能“绿领”人才的支持与保障。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工作。其中,打造国际水平的绿色建筑成为加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和推进绿色工作进程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绿色建筑领域“绿领”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绿色工作倡议与理念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课程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课程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大类。绿色经济要求更新职业教育课程,将绿色经济的元素整合到课程中。绿色经济需要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技能,新的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不断更新。课程保障机制是实现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一)文化基础课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文化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等。

绿色工作需要的技能包括通用技能与特殊技能,其中通用技能培养应通过文化基础课程的实施来完成。通用技能一般包括良好的沟通、交流、管理技能与水平,对相关环境立法、环保材料的深度了解、具有提高一定资源利用率的能力等。因此,要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领”人才的培养,必须首先在文化基础课程上融入绿色元素。如法律基础课程不仅要包含所有公民应了解的法律基础,还应包含政府制定的主要环境法律、方案、规划,如《环境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英语课程不仅要包含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写作能力的内容,还应融入并加大对绿色工作、绿色能源、绿色材料和绿色经济等英文材料的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全球范围绿色工作的进展状况,并为以后获得国外绿色工作方面的一手资料提供方便与可能。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形成特殊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与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高层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等。建筑业存在着巨大绿色潜能,包括节能的照明设备、家电和办公设备、太阳能加热和冷却及太阳能集热板、建筑物改造、绿色建筑(节能窗户、隔离设施、建筑材料、暖气、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被动式太阳能房屋以及零排放建筑物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中添加新建筑材料、技术、能源效率等内容,保障学生绿色建筑领域所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新材料知识、能源效率技术解决、跨部门能源问题的认识、了解其他与建筑装修有关的职业等。此外,还可以增设一些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的专业课程,如“国内外绿色建筑概览”、“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中国绿色建筑案例剖析”等。

(三)专业实践课

技能差距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制约因素。在巴西的生物能源产业,孟加拉、德国和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产业,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南非的建筑行业,技能差距都有所体现。世界各地大多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还不清楚哪些材料、什么样的设计和建筑技术可以用于低能耗建筑,因此也就无法将其应用到他们的项目中去。

专业实践课是培养学生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课主要有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土建实训、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施工管理实务模拟等。

为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以及对相关技能的掌握,顺利实现“绿领”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可以增设一些针对绿色建筑的专业实践课,如带领学生参观国内一些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并尽可能参与一些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了解其建筑材料的选择、节能设备的安装、太阳能的利用等。

实训基地保障机制

实训基地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养成相应专业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般包括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节能材料试验室、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室、施工技术中心等。其中,在绿色工作与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应加大绿色节能材料试验室与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室的开放与利用率。通过校内实训,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了解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节能材料,促进其绿色建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此外,高职院校要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对校内实训基地及时进行维护与更新。

(二)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基地是不能完成的,还要得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保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把学生放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联合建筑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保证一定数量的建筑建设单位供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以后建筑都将会朝着绿色建筑发展,应保证一定数量的绿色建筑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理念及技术等融入到建筑产品的过程与方法、绿色建筑特征、绿色建筑效益、绿色维修、低碳节能、绿色品质、绿色运营管理服务等,保障“绿领”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

师资保障机制

高职课程的实施、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保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要保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双师型”教师与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合理与否对顺利实现“绿领”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影响。

(一)“双师型”教师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与维持与专业规模比例相协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要满足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注意不定时地派送教师去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当引进企事业内部理论知识扎实、高技术技能人员充当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绿色工作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仅仅具有以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已不能满足要求,教师应加强对绿色经济、绿色工作理念的认识,不断学习与了解可再生资源、绿色节能材料,并要知道该如何运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要了解并会应用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功能、绿色建筑的LEED评价标准、太阳能系统、建筑节能材料等。

(二)兼职教师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结合所在地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

“绿领”人才的培养仅仅靠高职院校远远不够,还需要行业、企业的共同支持与配合。发展绿色就业必须在政府、雇主和职工之间达成共识。雇主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要尽可能将绿色就业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突出绿色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就业发展。企业雇主在促进自身企业绿色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绿领”人才的责任。企业可以派送部分了解绿色工作理念并有高技术技能的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教授学生掌握绿色生产的新技能、新方法,提高学生节约资源的能力、运用绿色工作理念的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可以从当地从事绿色建筑的企事业单位中聘请,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传授给学生。

评价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合格与否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进行判断与保障。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是形成性评价,二是总结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加强学生对自身阶段性学习的清楚认识,并不断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改善,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形成性评价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完成。一方面,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在学校内对绿色工作理念的了解、运用,对相关节能材料与技术的掌握程度给予口头或书面评价;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学生在单位的实践情况,判断其对绿色工作理念的态度以及对具体节能减排技术技能的运用水平给予过程性的评价。比如,要实现“绿领”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否有环保意识与态度、是否对绿色建筑的特点与评价标准有应有的认识、能否合理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有无明显进步与退步等方面进行判断与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与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进行的整体评价。总结性评价重视学习的结果,能够判断学生在一段学习后达到预期教学与培养目标的程度,包括学期末的各种考试、专业技能考核以及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等。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学期都会对各门课程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常用建筑材料性能的检验和评定能力、土建施工图基本绘制能力、土建施工图识读及翻样能力、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能力等进行评价,学生毕业时应取得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绘图员资格证书、土木工程工种中级工等证书中的两种。

如今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了绿色工作的重要性,并创造出许多绿色工作,或加强对传统工作的改造,使之符合绿色工作的要求。对此,开展绿色职业从业资格认证和绿色技能鉴定考核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应逐步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开发绿色职业技能标准,鼓励劳动者参加绿色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绿色工作中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高职院校要根据相应的绿色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绿领”人才评估考核标准,对学生绿色技能进行鉴定与考核。如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出台绿色施工员、绿色建筑评审员、建筑自然采光设计员等证书。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Green Jobs:Towards decent work in a sustainable,low-carbon world[R].2008:5-19.

[2]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Skills for Green Jobs:A Global View[R].2011:118-121.

[3]刘晓.低碳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变革[J].职教通讯,2011(5):31.

绿色制造技术的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34-02

一、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教育也引起了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院校兴起。

本次教学选择三年级上学期的博览建筑进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教学实践。根据博览建筑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等主题,自拟设计题目。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地区,要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二、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活动结合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组织,历时八周,分六个阶段完成,在不同的课程设计阶段,要求达到各分项的教学目标,分步骤地完成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周)

教学重点: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实地调研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博览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教学内容:(1)专题一:绿色建筑概述,以及绿色建筑案例的讲解与分析。(2)布置任务书,讲解博览建筑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3)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的实地参观调研,4~5人一组。收集绿色建筑和博览建筑相关的设计资料。

学生作业:(1)每组完成一份实地的参观调研报告PPT。(2)收集相关资料(博览建筑的优秀案例、大师作品、绿色建筑等作品),每个学生完成一份读书笔记,要求包含2~3个典型案例分析。

(二)第二阶段(总体设计1周)

教学重点:案例解读、场地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场地日照、采光、风环境等的知识和分析模拟软件,完成总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二:场地日照、采光、IAQ、风环境的分析模拟,对绿色性能比较推敲。(2)组织学生对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成果,进行汇报讨论。(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汇报总平面构思和设计初步构思,确定场地布置与竖向设计,完成总体设计任务。

学生作业:(1)制作场地地形模型,分析场地的植被、水文、周边环境等,分析朝向、风向、高差、土方等对建筑的影响(场地分析图)。(2)完成总平面图的构思图(出入口位置、流线组织、场地布置等情况)。(3)完成方案的初步构思图(平面功能图)。

(三)第三阶段(概念设计1周)

教学重点:概念设计、多方案比较。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完成一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墙面与屋顶)讲解。(2)进行建筑概念设计的多方案比较,确定设计思路和框架;研究绿色建筑构成及空间设计要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制作若干构思的工作模型,推敲建筑的体量关系、体块组合形式。(2)完成一草方案平面图的构思(各功能组合、流线组织、动静分区等)。(3)完成建筑形体分析图。

(四)第四阶段(方案深化2周)

教学重点:功能深化、表皮建构。

教学目标:掌握绿色建筑材料与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完成二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四: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以及水处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2)修改和深化方案,完善二草的方案设计,并确定绿色设计的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继续制作工作模型,修改一草的方案设计,完成二草的方案设计内容(平面、立面、剖面)。(2)立面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建筑表皮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

(五)第五阶段(方案完善2周)

教学重点:绿色设计、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与绿色能源的知识,完成三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五: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讲解。(2)继续深化方案,确定三草方案(包括结构设计方案和绿色建筑设计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完善二草,进行立面的多方案比较,查阅并搜集相关的方案资料,推敲模型。(2)制作反映建筑整体形态的模型,完成三草的方案设计内容,进行结构设计。(3)深化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节点设计图等内容)。

(六)第六阶段(成果表达1周)

教学重点:模型制作、成图绘制。

教学目标:完成最终方案成果的绘制和模型制作。

教学内容:(1)绘制正式方案图。(2)成果模型制作。(3)评图。

学生作业:(1)绘制2~3张A1的彩色渲染图(包括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图、设计图等)。(2)制作正式模型,图纸上不少于2张模型照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观

长久以来,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教学仍然是沿用“形式与功能”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1]。教师和学生把精力集中于“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上,而忽略建筑本应关注的环境协调性、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能源资源利用、经济性等问题。由于缺乏成系统的讲解和训练,学生没有建立起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专题时,仅仅把绿色技术当作是一种装饰性的、补救的技术手段,没有把建筑的绿色性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到下一个设计专题时,又将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抛于脑后。

(二)相关课程缺少绿色建筑知识的教学

建筑学专业学了设计类课程之外,还有相关理论、法规以及技术方面的课程学习,例如建筑概论、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相关课程。在传统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构架中,设计课之外的理论及技术课程多着重介绍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一些传统的建筑技术,内容不够系统且略显陈旧教条,几乎没有介绍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三)各门相关课程教学脱节

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相关课程,但是与建筑设计课程可谓是“各自为政”。各科教师只关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相关知识间的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就造成了设计与理论、设计与技术的分离,最终设计成果又落在“形式与功能”上,而忽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意图和技术特征。“无效教学”与“空白教学”产生,使得绿色建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学建议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陆续增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必修及选修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2.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改变长久以来建筑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要从以“功能、空间与形式”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转向培养适应新时展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才。

3.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建筑设计课的评分体系,把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加入到衡量学生建筑设计课的评分标准中,才能培养和加强学生建筑设计的绿色意识。

(二)融合绿色建筑的理论技术课程教学

通过一、二年级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绿色建筑设计观。在建筑概论中,加入关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基本理念的介绍;在二年级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课程;在中外建筑史中,引入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地域文化、被动及适宜技术的介绍;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结合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等。

通过三、四年级相关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一系列技术课程相关章节的安排,重点强调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及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增设绿色技术、建筑节能、可持续建筑等专门课程介绍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环境模拟分析软件的教学,例如Ecotect、Revit、Doe等软件。

(三)融合绿色建筑的专题教学

在现有的以建筑类型分类的教学“纵向”教学体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建筑设计专题与绿色技术专题相结合,组成“建筑+技术一体化设计”。通过此种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结合设计实践,学习专门性的绿色建筑知识。

另外,在设计课前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设计分组安排不同的专题调研作为小组工作的内容,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专题、遮阳技术专题、通风专题、水处理专题等。

(四)融合绿色建筑的其他形式教学

1.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加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零能耗建筑竞赛等,促进学生与国内外行业内专家的学习与交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促进了高校绿色建筑教育的发展。

2.学校举办绿色建筑的相关活动。可以学习国内外某些高校的绿色建筑教育方式,在校园中举办建造节、模型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如澳大利亚的生态小竹屋、美国的校园生态住所、天津大学的零能耗建筑等,增加学生动手、讨论、研究的环节,达到自我教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增加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可以在本科三年级设置大学生创新训练环节,或者通过导师制来指导学生对绿色建筑进行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掌握绿色建筑的知识。

五、结语

发展绿色建筑,培养绿色建筑的设计人才,需要建筑教育工作者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以及各专业绿色建筑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结构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等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需要我们研究和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