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例6篇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1

1、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

首先,重景轻情,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散文的特色是作者以景抒情,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赏析式教学中,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将侧重点放在景物的分析上,而景物中蕴涵的“情”则遭受忽视,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其次,重情轻景,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则恰恰相反,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侧重与对“情”的分析和探究,而忽视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优美语言文字对景物的描写,导致学生脱离文本,没能有效学习和把握作者的写景手法。再次,情景分离,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活动中,将“情”和“景”分离,没有做到有机统一,导致情感与文本相脱离,学生没有通过对景物的分析真正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影响学习效果。

2、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的合理教学策略

2.1、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进行赏析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整体阅读法,理清文路,让他们抓住文章的线索逐步推进、层层领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题目的关键字词着手,了解全文脉络。比如,在进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北大荒”设计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北大荒秋天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语句,体现出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也可有效利用写景散文中的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根据前后文理解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体会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2.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中很多语句都应用的十分贴切和准确,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文章时,应让他们仅仅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使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与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时,需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着重分析与理解。比如,在讲解《庐山的云雾》时,课文中描写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其中重点词语是“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学生根据这两个词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识到庐山云雾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教师为提升小学生对写景散文的赏析水平,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引导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重点赏析,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体会其思想情感。

2.3、读出感情,悟出情理

写景散文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教师为提升赏析式教学的质量,可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悟出情理。为此,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着重分析蕴涵作者情感的语句和语言特色,深化个人情感。例如,在《槐乡五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首先可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初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仔细观察;第二步,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用心看,用心想,槐乡的花和孩子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并写出感受,互相交流;最后,指导学生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认识到槐乡花多、香、美,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最终让学生感悟到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52-01

夏船(1975-),女,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纵深突破,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在某些学科领域和职业领域内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领域语言知识以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根据学习者所学的特定学科与未来职业需要而开设的,以实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特征的相关英语课程。ESP是与普通英语相对(学习者一般已经掌握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为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设计,其教学内容(主题)与特定的职业和活动有关,教学形式以适合于这些领域的语言及话语分析为主。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发展阶段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语域(register)分析阶段、话语分析分析、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和以学习为中心阶段。前三个阶段主要关注语言形式因素的三个分因素:语域分析主要研究某一领域(field)的语言所具有的特征,探讨此领域的语言在该语域与其他语域特征的不同之处;话语分析阶段也被称作语篇分析阶段,除了分析基本的词法和句法层面外,还着重深入地进行语言篇章结构分析;目标情景分析阶段主要探讨英语使用的职业场景,以及该场景中所使用的语言的用法和特征。后两个阶段则重个体认知能力因素的个别与整体的两个层次:技能分析阶段主要从学习者认知角度研究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掌握一定的语言操作技能来掌握语言的各种形式的变换;学习中心阶段探讨学习者如何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来有效地运用和学习语言。专门用途英语(ESP)长期关注的焦点是目标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以及文本/语篇分析。

三、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策略

在多年的ESP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大量本专业语域特点的句法结构,具有大量本专业特点的语篇结构,提供充足的、真实的目标情景,认知建构模式的优化,以学习为中心。因此,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场景英语运用能力。

(二)设置过渡性课程

为帮助学生完成从普通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过渡,应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过渡性课程供学生选修,如英美报刊选读、高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听力、跨文化交际、应用文写作等,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知和内化。

(三)仿真场景模拟教学

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语境,设计真实任务,建立仿真模拟教室,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语篇、专业知识、职业场景、语言技能的深入了解和学习。

(四)语言文化与职业文化相融合

在与职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把语言文化和职业文化教育作为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避免语际语用失误和语内语用失误。

(五)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中心

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社会第一线的职业岗位需求来决定。

(六)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教学中开展专题讨论、个人演示、小组讨论,自然真实地引入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创设自主学习模式、人机对话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和小组协作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最能够帮助学生积淀语言素养的部分,诗歌是几千年汉语言文化经过大浪淘沙沉淀而来,教师们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古汉语的文化精神传承发扬光大,让学生们始终能够领悟诗歌的语言魅力。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的课时被其他教学内容所占用,教师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诗歌教学对学生语言情感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们的诗歌学习能力较差,尤其在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上存在较大短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诗歌教学,端正诗歌教学态度,让学生们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掌握诗歌语言、情感赏析能力,提升诗歌文化素养。

一、小学诗歌教学之品味语言美

1.朗读散发语言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语言内容带有极其浓烈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将诗歌中的语言魅力充分散发出来,给予学生们诗歌语言美的享受。在朗读诗歌时,教师一定要融入优雅的语音,将诗歌的语言意境充分体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对诗歌提起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诗歌学习中。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此诗的表达情感,在朗读时将自己的朗读发音方式与古诗情景相结合,力争散发古诗的语言魅力,在朗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一句时,“荷尽”与“犹有”、“傲”字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因此我在朗读时将自己的语调与它们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做到欲扬先抑,为接下来两句古诗的情感做铺垫。而“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则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归宿,我在朗读时采用了深情的语调,引领学生们产生情感共鸣。

2.推敲文字,赏析语言

诗歌是古代语言文化的精髓,古代文人们在作诗时对文字的运用十分讲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们推敲文字,让他们发现诗歌中语言的美妙。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草》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古诗教学重点放在文字推敲方面。例如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赏析环节中,我对“烧不尽”和“吹又生”两词进行对比推敲,让学生们了解作者的对比烘托描法,其次在“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古道”、“荒城”进行了意境词汇的赏析,让学生们懂得古诗中意境语言的优美,并以意境来激发学生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思考。在课堂上进行如此语言推敲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学生们逐渐深化文字赏析意识,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巧妙运用文字,将文字的语言魅力最大化。

二、古诗画面辅助教学

每一首古诗都能通过语言的精妙运用来描述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图画,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赏析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画面意境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古诗语言风景图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感情,让故事画面辅助诗歌教学,促进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整首诗的古诗画面通过意境分析与文字推敲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古诗中“日照”、“香炉”、“紫烟”、“瀑布”、“前川”等词构成了磅礴大气的风景画面,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是将这首古诗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我让学生们对此产生联想,想象自己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中,去感悟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变化,以此提炼对古诗的情感体验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产生直观的视野感知,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了与古诗描绘意境相贴切的动画,让学生们根据动画来一字一句赏析古诗,理解古诗情感。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远程教育;阅读教学;教学模式;批评性话语分析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英语教学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当代的语篇分析的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由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开创的批评语言学(CriticalLinguistics)发展起来的。1979年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出版了语言与控制(LanguageandControl)一书,提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语篇分析方法,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文本分析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批评性话语分析应用于英语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独特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批评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重视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培养。阅读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历来受到重视。但是以往的阅读教学仅仅侧重单词、意义、语法形式和篇章结构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深刻社会文化内涵。笔者尝试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原则与阅读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构建一种批评性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应用于远程教育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构建批评性阅读能力培养模式,要求在文本分析基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深刻社会含义,还需包括对语篇产生过程的社会语言学分析。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增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批评性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

三、远程教育学生批评性阅读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远程教育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辅以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上的支持,顺利完成学习的过程。我们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远程教育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一种适用于远程教育学生的批评性阅读能力培养模式。这个模式的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总的说来,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实施阶段、课后拓展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第一,有效的理论导入。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批评性话语分析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语篇分析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理论学习过于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批评性话语分析最适用于分析新闻。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时政热点新闻、新闻海报等作为学习资源,应用批判性话语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容易感知批判性话语分析工具的有效性。这种方式贴近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举例的方法,结合热点英语新闻、英文演讲等语篇,将批评语言学的基本理念和分析方法简要、清晰地加以解释、介绍。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制作成系列微课,供学生学习。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拓展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如介绍一些著名的批评性话语分析领域的语言学家和学者,推荐难易适中的关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介绍性文章和书目供学生阅读,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扩大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多维化视野,为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第二、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介绍理论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学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关于理论学习的感受,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一方面,老师为学生及时解答疑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一方面,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表自己对某则新闻语篇的看法,这也是在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意识。第三,组成课堂讨论小组,提前分配阅读练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完成理论自学和师生互动环节后,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在小组协作的方式下完成阅读练习任务。学生通过参与小组的讨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了思想。完成了这几个步骤,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基本内容已经大体掌握,有助于文本分析阶段的顺利进行。

2、课中实施阶段

第一、文章背景和主题的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背景知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理解语篇意义的同时还要根据语境,进行背景分析,从而揭示出在具体的语境或者背景下,该语篇背后的态度、情感以及认知等方面的意义。教师为学生选择适宜的文章进行阅读练习,以新闻语篇为宜。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新闻语篇的产生的背景,可以提一系列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如文章的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时间写的,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描述的事件是什么?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是如何的?第二、文本层面的具体分析。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与批评性阅读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对于文章单词、语句、段落等部分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将批评语言学的理论工具对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典型的分析方法包括词汇选择、及物性、语气、情态、转换等。通过这些分析工具对文本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和解析。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全面、深入、透彻的了解,能够更精准的获取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进而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前期的理论基础,学生较容易进入学习的情境,自主地进行阅读并联系社会实践,深入挖掘语篇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入语篇对比的教学手段,将内容大致相近的语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立场和观点。语篇对比可以从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进行:(1)对比不同语篇中的同一语言特征;(2)对比不同机构对相同事件的分别报道,以此发现不同机构是否持有不同立场;(3)分析某一特定新闻机构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时间的连续报道,比较其态度是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语篇对比的方式直观、简洁、有效,学生容易感知作者的态度差异以及态度上的变化。第三,阅读后的分析和总结。背景和主题分析在先,文本分析在后。两个阶段都完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对文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把两者相结合,进一步探讨作者的立场、观点和写作意图。

3、课后拓展阶段

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除了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主观性的练习题,如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评析,作文练习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渐培养批评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筛选难度适宜的新闻语篇供学生课下分析,并配有类型丰富的习题。文章选择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主题相近的文章或同一作者写的其他文章,或是其他媒体或作者对同一事件进行的报道,或是同一作者对于这个事件的后续报道,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辨析多篇新闻报道者对所报道的事件态度的异同,并探讨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析法学习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量涉及的是具体的形象材料,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本质认识,就要运用分析。可以说分析法几乎伴随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的分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极广,从字词分析,句段分析到文章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中心思想的分析以及语法、修辞的方面的分析,可谓无所不包了。学生对分析法的掌握也要经过一个由生疏到熟悉到纯熟的用的过程,教师就应循着“示范引导――巩固训练”的程序来进行指导。对某些知识的内容,教师应该先做出示范,并要讲清这一分析形式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及时把握住分析的规律。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仿效的教学过程,学生会较快地掌握某一种分析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语文教学特点,对词语、句子的分析首先就要弄清它所处的语境。如《藤野先生》(鲁迅)一文“(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赏,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句中的“标致”一词,在一般情况下表褒义,是“美丽”、“好看”的意思。而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则是作者用反语来讽刺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不以代表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的辫子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厌恶之情。学生在回答词义、句义分析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或是盲目乱答,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很好的掌握语境分析法。学生只要掌握了语境分析法,又对语文内容有熟悉的了解,那么这类分析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二)对比分析法

对比法可以分为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是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如:《海燕》(高尔基)一文中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不同表现的对比。纵比是对同一人物或事物前后状况进行对比。如:《范进中举》(吴敬梓)范进在中举前后,岳父胡屠户的语言、行为的变化。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使有关内容材料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更易区分出事物的本质,指导学生掌握对比分析方法首先就要学会寻找对比点,然后以对比点为基础,去分析对比事物的两方面情况,从而达到对有关知识的把握。例如在前一个例子中,作者通过海鸥、海鸭、企鹅的胆怯、慌张和自私与海燕的坚强、勇敢、乐观、自信形成对比,更加突出海燕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而后一例子中,胡屠户对女婿的前后变化则更突显人物虚伪、势利、欺贫惧富的性格特征,并揭露和批判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

(三)背景分析法

许多文章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尤其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带有鲜明时代主题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中的《雪》、《雷电颂》、《海燕》等一类的名篇作品,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通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背景介绍这样一个教学步骤或内容。如果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去进行分析,学生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学好语文

归纳以分析为前提,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共性,从整体上来认识事物。是对有关知识精化的一次再提炼和再认识,这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初中教材中大量涉及到的景物描写,各篇中景物描写又各具作用。《孔乙己》一课中孔乙己临死对晚秋凉意的描写,有渲染悲凉气氛,预示人物的悲惨命运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中去哲尔赛岛及从哲尔赛岛返回都有一段景物描写:“……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和“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两处景物描写分别烘托了人物的欢快心情和失望、沮丧的情感。《变色龙》开篇的冷清、萧条的环境描写则有交代故事发生时代背景的作用。通过对各篇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寻找其共同点,就可以综合归纳出“写景大多是为了写人”这一共性特点。当然根据不同的具体内容,写景的具体作用还可以归纳成如下三点:(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为人物的活动设置场景。(二)烘托人物的情感(心情),以便展示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表达作者的思相感情服务。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英语精读课;写作水平;写作方法;授课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169-01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主导课程的精读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其中写作能力培养已经成为精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听、说能力的提高尚可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却无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多人一生都没能在母语写作上真正达到娴熟程度,更何况是用外语来写作呢。当前,在很多高校学生中,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遣词造句、文章布局上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时数不足、没有条件开设英语写作课的情况下。那么教师如何通过精读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以下是作者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教师应该重视语篇结构的分析

英语精读课教学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所谓语篇分析,就是从表达完整确切意义和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的结构形式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分析句子间、段落篇章间相关意义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把握作者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意图,理解全文的主题思想,从而实现阅读理解的目的。同时,语篇分析,特别是对存在于语言深层结构中的语义连贯性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

在具体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可立足于文章的篇章整体,以语篇为单位,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和概括,使学生对文章的基本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在如何把握主题、阐明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思想展开细节、发展段落的,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指导。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养成思考别人在文章里写了什么、怎样表达的习惯。

二、精读教学中应注重遣词造句的训练

词汇、语法是学生学会遣词造句最基本的环节。精读课文中有丰富的词汇和各类句型。教师授课时,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扩大词汇量以及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类句型。为了让学生写作时能用学到的词汇、语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注重词汇、语法教学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不仅应体现在教师讲解、举例时的实用性,还应体现在学生对这些词汇、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上。词汇、语法教学的目标应是学会用这些词汇组织正确的语句,而不仅仅是能看懂、会分析。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将课文里学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等用到作文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应当是作文训练中的中心任务。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语用含义,在分析学生的写作错误时,有意识地分析、讲解语用失误的句子,使学生在写作时逐渐加深语用意识,避免语用失误,写出地道得体的文章来。

三、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通过体裁分析和语篇讲解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文体的不同,决定了文章处理内容的形式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的选择和组合的方式不同,表现的技巧与手段也就不同。教师通过讲解来区分英语文化的这些不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如讲解说明文,应引导学生分清条理、层次及逻辑以及作者如何描述的;讲解议论文,教师应说明作者是如何通过语句、词汇论证某一观点、看法的,引导学生找到论据。通过对课文的文体分析可使学生了解各种体裁格式、写作手法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所讲课文的例子,练习各种文体的写法。

四、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写作思维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很少有语言材料的积累,因此在写作时,头脑里空空如也。即使偶有思想火花的闪动,那也是先有汉语模式的思维,然后搜寻英语词汇,依靠语法知识编造句子,这就导致了汉语式英语的出现。因此,语言材料的积累对英文写作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导学生模仿某篇文章的立意和结构去构思自己的文章,写作的内容应该是自己体验过的、熟悉的、能够唤起情感的内容。写人,就要写出他的外貌、性格、言语、行为以及所思所想;记事,就是要写出细节和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精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文章中那些典型而精彩的英语表达语式,让学生将那些好词、好句、好段落熟吟默诵,牢记于心。积累的语言材料多了,就逐渐养成独立写作思维的习惯了。

结束语: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精读课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不同体裁风格的文章,使他们有效地掌握语法、词汇、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这也是英语精读课教学,甚至是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事实证明,教好精读课程,同样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张菊芳.寓写作教学于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之中[J].大学英语教学研究,2003.

[3]张式君.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