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例6篇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文1

首先,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存在错误认识。学生们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认为只有欧美音乐才是“先进”的音乐,而中国音乐却是“落后”的,没必要学习的。他们愿意用那些比较熟悉的音乐风格来期待不同的音乐文化,对于音乐的价值,他们喜欢用有用还是无用来进行评价,忽略了“异文化音乐”的审美体验,这就给我国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发展遗留了一系列的问题。其次,学生很少去了解本土音乐和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对它们的了解非常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对我国本土音乐了解较少,对世界音乐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了解。再次,广大学生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有迫切的了解欲望,据调查,我国学生对音乐有较大的兴趣,有大部分学生想要了解世界音乐,虽然有的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了不了解世界音乐都可以,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一旦为其提供了机会,他们就会显示出了解多元音乐的迫切性。

二、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如何进行音乐教育

首先,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必须牢固的树立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近百年来,音乐文化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一直处于欠缺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在音乐文化交流中欠缺一种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五四”爆发后,音乐界全盘接受了西方音乐体系的阐释模式以及其理论,并将西方音乐体系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还在该基础上,对中国本土音乐进行重新阐释和改造,这就导致,我国国人的音乐观念逐步转变为西方音乐的观念,随着这种观念的日趋成熟,我国国民也就形成了“重洋轻中”的价值取向以及思维定式。“重洋轻中”“故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导致这些结果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我国音乐教育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正因如此,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其次,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坚持以本土音乐教育为主,世界音乐教育为辅的原则,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进行音乐教育,其实就是在对学生进行一种音乐文化教育,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不论哪个民族,哪个群体都应当尊重音乐文化,都应当传承音乐文化。中国的音乐文化一方面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另一方面它也体现着多元音乐文化鲜明的特征。正因如此,在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本土音乐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辅助以世界音乐教育,构建本土音乐与世界音乐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课程体系。其次,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超音乐,在美国的一些普通高校,他们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而是为了提高本国国民的基本素质,实现创造性育人。在我国,虽然有很多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音乐教育“超音乐”目的,这种情况就导致,我国国民要么不重视音乐教育,要么将音乐教育变成了专业教育,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意识音乐教育的“超音乐”目的。最后,对于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和先进的音乐教育,要做到大胆、兼容、消化等。美国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将其他民族音乐中有利于其本土音乐发展的精华吸收过来,以实现其进行创造性音乐教育的模式,美国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美国公民的素质。同志很早就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条原则,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开展音乐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应当以科学的、开放的态度来吸纳人类文明中一切有利于我国本土音乐发展的因素,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而言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音乐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音乐教育的多元途径,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新时期,已经很多方面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情况,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正因如此,我们一定要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文2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音乐文化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文化层面的交流也在日益加深,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深受世界音乐文化尤其是欧美音乐的影响,其对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中国发展现状的分析

实施和开展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其在提升学生专业音乐素养及音乐发展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国一些院校及有识之士在推动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需求。一些音乐素养较高的专家或者学者就世界其他的音乐文化展开了介绍,并组织翻译了一些经典的音乐歌曲和类型,这些音乐极大推动了我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对于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非常有用的,对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然而,我们在传递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我国本土音乐发展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音乐,有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世界音乐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音乐教育中,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尤其是欧洲音乐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我国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则仅仅是起辅助作用。换句话说,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是非常少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被纳入音乐基本课程的内容是少之又少的。毫无疑问,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缺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是不利的,也影响着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缺失,这是需要我们认识到并积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内容及其研究现状的介绍

(一)少数民族音乐内涵的概括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发展成熟。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华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汉族音乐的影响,各民族音乐艺术不断交融,影响,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体系。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在我国音乐教育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中国少数民族学会的成员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并且出现了一系列具有专业性的著作,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田联韬主编)、《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杜亚雄编著)。这些著作中,研究论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并且首次论述未确定族属的族群音乐,如对夏尔巴人、控格人、克木人及芒人等未确定族属音乐的论及。当然,除了一些较专业性的著作和论述外,我国高等院校的一些学者和教师也就少数民族音乐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已经被汇编成集,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及传统文化的弘扬意义重大,这也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总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是具有一定基础的,但其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完善,并将其运用到我国音乐教学中,这也促使其在促进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如何更好发挥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基础地位的确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不再是一个传统文化居主导地位的国家,而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的国家。也就是说,我们要吸收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学会理解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我们要像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一样,去对待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是其民族长久以来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是其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更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学习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音乐教育在基础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亲疏沟通及由近及远,不能再仅局限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内容,而也要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专业化,将其编排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中。

(二)少数民族音乐教材的选择和建设

纵观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其不仅包括传统音乐,也包含现代音乐,而少数民族音乐运用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教材的选择和建设。在基础音乐教育的编写和选择中,需要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曲调优美且极具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喜欢。同时,全国统编的音乐教材和地方学校选编的音乐教材要结合起来,要注重二者的比例,如全国性的教材可占80%,而地方性的可为20%,这凸显了地方特色音乐的重要性。内容上要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全国性和地方性。这样,不仅能学习更为世界性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品,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和亲爱祖国的感情。

(三)组织好少数民族音乐活动

从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的发现,可以发现家长及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及乐器还是比较喜爱的,学生在幼儿园时期或者中小学时期就开始对一些乐器进行学习,尽管学习水平是业余的,但是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却是真挚的。而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及影响力的扩大,就需要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活动的组织。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少数民族歌曲大赛或者乐器大赛,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加深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精华的理解。通过形式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音乐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而且对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发展少数民族音乐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或者课堂讲授,对推动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普及和持续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和交流,促进少数民族音乐发挥其在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13-01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大,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多元文化既可以包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社会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同时也可以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文化。“多元文化”的本质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受,对其他民族贡献的认可,反对民族歧视、种族歧视,提倡种族平等、和平相处的文化体系,这也是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充分的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内涵。多元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了全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多民族的共同发展。体会多元化文化的存在价值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目标和任务。

文化包括音乐,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打破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限制,促进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融合对多元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的发展不应该以一种音乐文化的审美角度来作为评价标准,应该从音乐文化的各个角度出发来作出尽量公正的评价,进而实现多元文化音乐的建立。实际上,我们主要的音乐文化大都来源于欧美的音乐文化以及中国的流行音乐等,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并认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而实现多多元文化的准确把握,以达到从多元文化中汲取音乐文化,了解音乐文化的目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拓宽了音乐教育的事业,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模式,促进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的发展。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普通高校的重要性

(一)从教育发展方向的层面分析

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音乐教学的内容,开拓了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助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涉及到了各个民族、国家的音乐文化,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对社会文化的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不同。

(二)教育发展目标的层面分析

普通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不同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美学、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这种教学理念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说在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学习的时候,文化背景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从教育发展进程的层面分析

普通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促进音乐教育的体制改革,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将多元化理念普及到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从新的角度出发,站在全球化的立场上,对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三、普通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接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该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此为平台实现与国际音乐的交流,促进对国际音乐的交流,重塑我国民族音乐的教育。通过与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建立一套多元的、完整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体系。多元文化音乐不是对西方音乐的补充,而是我国音乐取长补短之后形成的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

(二)建立完善的多元文化教学体系

建立完善的多元文化教学体系是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核心。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音乐教育应该以宽阔的音乐视阈为基础,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既应该包括世界音乐的教育,也应该包含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目前国内和国际上音乐教育领域中的新课题,也是我国音乐教育的新模式,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育部门应该对多元文化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视,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开展,教学主任以及音乐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并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其对基础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甘肃;高等音乐教育;多元化

此文章为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1011B-01《多元文化在音乐中的交叉与渗透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理念的积淀。文化多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共荣,亦是指在某一民族和国家内,传统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宽容及必要的吸收。文化多元化是指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从传统的一元式思维转变到多元式思维,就本体意义来说,多元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哲学价值观问题,对文化多元化的理解离不开全球视野。文化的全球化意味着全世界的各种文化都不能再孤立地发展,都面临着其他文化的影响和挑战。而且,各种先进、积极、开放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交流越来越频繁,在本质上就越来越趋同,它们之间甚至会与本身的变化同步。但这绝不意味着各种文化间的差异会逐渐消除,既而形成一种全球一致的文化。相反,不仅文化的多样性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将继续向多元化发展。所以,世界音乐的多元化也是音乐发展本身的必然产物。从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不论是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不论是精致典雅的巴洛克时期:还是平衡清晰的古典时期,都是一种音乐文化一统天下。然而,一百多年后的20世纪的音乐发展却呈现出风格多种多样,流派精彩纷呈,“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未出现过的音乐多元化现象:先是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然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表现主义音乐,后来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原始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再往后产生了序列主义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甚至噪音音乐、简约派音乐、新浪漫主义音乐等等。因此,就音乐教育而言,关注的已经不是音乐的本体,而是音乐背后的多元文化。所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文化素养重中之重。

美国音乐教材《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第一章就提出“多元文化的学习,重点在于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加深他们的社会体验,使他们学会尊重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形形的人”,面对国际国内日趋成熟的多元化音乐教育,地处西部的甘肃该迈向何方?

一、甘肃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需要多元化音乐

现如今,如何提高甘肃高等音乐教育的水平,如何推动音乐教育事业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发展是我省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重点。所以在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我们已经面对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我省目前的高等音乐教育存在于以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兰州大学、兰州城市学院为中心,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师范学院、合作师范学院为分散的区域划分,每年报考人数从2000人到几百人不等。但从每年招生及日常教学情况反映出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感受的匮乏,这是地域特点客观因素的体现。我们的学生大多进校之前只见过钢琴,甚至尚未摸过,更不要说其他中外乐器;声乐方面也仅限于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到的几种唱法,对歌剧、合唱了解甚少;对色彩纷呈的世界音乐就知之更少。缺乏文化底蕴支撑的音乐教育是肤浅的、苍白的。因此,拓宽多元音乐文化视野,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让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世界音乐的文化异同,从而获取丰富的灵感。

其次,我省的音乐教育师资太多来自于我省专业音乐院校,受到的是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沿用的也是传统的音乐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至使受教育者在音乐理论、音乐思维、音乐创作上以欧洲音乐理论体系为普遍真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因未得到深入的认识与研究而被束之高阁。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应从高等音乐教育者本身入手,拓宽音乐的多元文化视野,加强对音乐多元化的认识。

再次,对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缺乏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偏离了轨道。甘肃是多民族的省份,包括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等多民族聚积。然而,民族传统音乐正被西方音乐所同化。从历届招生情况来看,除了西北民族大学有少数民族班,其他高校招收到的少数民族学生很少。即便是有,大多也对自己的民族了解甚少,包括人文、音乐,更不用说演唱、演奏本民族的歌曲或乐器。自身本土音乐文化的逐渐削弱,往往导致在音乐文化的交流中难以体现地域性特点。当然,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是只是学习本民族特有的乐器,学唱几首歌那么简单。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并得到有效传承,使之在多元音乐文化中一枝独秀。

二、多元文化是甘肃高等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为适应21世纪多元音乐戈化的需要,为使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已不是理论呼吁的口号,而正演化为实际行动,以结合国际音乐教育的新趋势。

1.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建设的横向共存及纵向突破

任何教学改革,都已课程建设为核心,其定位是我省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基础。我省针对音乐学专业大多开设中西方音乐史、中外各作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和声、钢琴艺术史等相关课程。从课程的设置来看,基本以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德奥系统音乐双轨迹式音乐教育思维为主导,个别学校根据其办学条件适当将其它都分国家、地区的音乐纳入教学计划内。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束缚予我省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多元文化的理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并不是要将所有的音乐文化内容纳入到现有的教学中或另设一门世界民族音乐学科,这样只会增加教学的负担而未必能真正使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所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建设主要是将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精华融入现有课程中,以反映音乐文化多元的观点,通过整体课程体系,发展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就我省音乐课程建设,内容除了学习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技法、及其诠释外,还应该补充前后时期的音乐及其他大陆和国家的音乐。以我省参加四届教育部举办的“珠江杯”大学生基本功比赛的经验教训来看,我们的学生知识面较窄,除了对本专业相关知识了解之外,对音乐生成的社会、历史及哲学、文学、艺术和意识、行为等层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就演奏、演唱来说,作品只限于世界艺术作品的冰山一角!正如学生赛后所说“有些作品我们听都没听过”,孤陋寡闻犹如井底之蛙,可叹!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作为教育部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已于2008年开始进行课程“综合性”的改革,试通过“综合教学”的方案,将“复调”与“和声”和并为“多声音乐”;将视唱练耳教学分设快慢进度:增设东方和世界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等。同时对于传统音乐课程建设,在充实和加强共同基础课音乐内容外,建设各专业的传统音乐课程,并因地制宜的加入乡土音乐教材,加强传统音乐的教学分量。可喜的

是,我省院校已加入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各层次课题。成为地方传统音乐教学的突破。

2.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点是观念的更新与挑战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包括西方各国专业音乐在内,都是各自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的性质应从文化整体的角度来确定。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属于世界的一部分;它们的音乐文化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应该在世界音乐文化整体中确定。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除了研究音乐本身之外,还要研究音乐与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关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对意味着在教育、教学中以传授陈述性知识,包括概念、技能、情感等知识时从多视点出发,通过多元化的文化视角,从多种有利点观察。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在于努力使课程改革,以便课程真正反映知识的文化多样性和多视点的特性。观念的更新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看待知识和过程能够的方法越多,理解的也越彻底。

三、甘肃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问题及困难

1.长期以来,我省音乐院校的学生经常把技能的展示作为音乐学习的全部,很少理解音乐及其文化的意义,因而也很少有发展、创造的可能。这种只重技术、而轻文化、只重模仿、而轻创造的观念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刷新的。

2.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世界各国优秀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对于学科构成、研究方法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具备民族学乃至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以往教学过程中,较为忽视音乐文化类课程,导致学生对学科内基础知识和相关研究方面了解并不渗透。当然,真正能做到研究透彻的教师也只是凤毛鳞角。

3.原有的课程结构已经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思维习惯,从学习心理上来说,学生总认为学习对象主要是西方德奥系统音乐和中国(汉民族的)传统音乐,其它的音乐文化与自己音乐理论学习没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存在着对其它教学内容的排斥性,造成了音乐学习中的偏见。所以在学习思维上也要引导学生从双轨迹音乐思维向多元化音乐思维转化。

4.我省的音乐教师多毕业于本省的师范院校,在理论学习上依然师承着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单一化。同时,因为多元化音乐教育内容涉及范围广大,我们的教师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补充以适应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科研工作,毕竟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潜力是教师而不是方法和教材。只有了解多元文化、多元音乐知识、了解学生多元性的教师,才能胜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需要。

5.我省各音乐院校的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统编教材,选择的余地有限;再加上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十分庞大而细微,并且教学计划周期较短,如何完成教学计划又保证教学质量是也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总之,多元文化的社会需要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它必将打破一元化的教育框架,重新构建全新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为了我们的学生在还没成为教师之前不甘落后,我们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樊祖萌.面向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见:中国音乐研究在新对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②樊祖荫,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

③见①

参考文献:

1樊祖荫.面向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见:中国音乐研究在新对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2管建华.21世纪主潮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美,威廉.M.安德森,帕特丽夏.希汉.坎贝尔编,曹水清等译,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文5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薄弱。调动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这一专业术语指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也指民族音乐和其它的文化内容。还可以指“仅仅针对少数几种音乐文化做深入研究”。也可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面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薄弱,调动开发该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尤为重要。 生源的选拔不利于音乐课程的实施。学前教育学院的学员一般年龄偏大,他们觉得时间宝贵。比较重视所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忽视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学院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的音乐课。完全是做的调整工作。把他们用速成的方法赶上齐一的水准。智慧比较高的勉强赶上,来得慢的就落伍了,因为在高中有的根本不开设音乐课,也有课表上虽然排有音乐课,实际上学生在教室里温习其它的功课,还有的不能请主任教师只好请图画、体育教师兼代。乐理不会讲,五线谱不能认,唱歌是“左嗓子”,学生没兴趣。高中音乐课程目标应完成的一些音乐知识。诸如乐理中简单的识谱,音乐基本表现要素,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音乐历史及音乐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等等,没有在他们身上得到实现;在音乐技能方面,诸如视唱练耳等方面差,就更不会关心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WwW.133229.Com

教师对开发课程资源的理解仅局限于开发几门实用课程。像钢琴、声乐、和声、视唱练耳等,未能认识到音乐教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职教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技术从哪里来?我们不能期望或者说等待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中自然的产生,教师课程理论基础薄弱必然造成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的无所适从。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指导是关键。音乐教师则是开发的主体。作为音乐教师教育主阵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应率先设置和开发课程资源,从而形成未来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理论和技术。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形成了上级发号施令、下级照章办事的依赖心理。究其缘由。教师的这种“惰性”是由国家教育机制、教育政策造成的。要真正调动教师开发资源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潜力。惟有给教师赋权,使其从旧有教育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加理性地结合教育学院的性质和生源现状从事教学活动。凡是对学生发展有价值、有影响的东西,均有可能开发成为课程。

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建立适应教育要求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提上日程。在音乐教师职前教育中对师范生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教育和示范,就显得尤为迫切和有价值。

(二)音乐课程资源内容单一,建构音乐教育课程的多元文化视角

出于教育的不同目的,形成用于培养专门化人才(专业音乐教育)的课程和用于培养非专门化人才(普通音乐教育)的课程两种课程形式。这两类课程知识都是专业知识其性质是相同的,并非用于培养“专门化人才”的知识不同于用于培养“非专门化人才”的知识,它们只是两类学科课程,而不是两种学科知识,其中的差别仅在于课程知识的组织结构和课程知识的处理方式而也,差别的根源在于其教育学背景(即培养目标与教育设计等)。学前教育学院中的音乐教育体现了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师范性”,不能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方法。在内容上不能只强调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内容过于单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称“新课标”)的研制和出台,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普通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前景。“新课标”新增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学习领域。这无疑是对学习的提升,学前教育学院的学生虽然音乐底子薄,但高考文化分数录取较高,一般在500分左右,而音乐专业学生文化较低,普遍在200多分左右,高考文化课分数的高低标志着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学前教育学院的学生不要仅局限于音乐内部(音乐感受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在学习音乐上宜多一些音乐欣赏,少一些说教,帮助学生提高鉴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不必太注重较深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发展把其他音乐文化纳入音乐课程的能力。

将多元文化方法纳入音乐教育课程可解除对学生学习的限制。音乐方面的课程包括作品曲目和音乐要素等,学校可以建立与作品曲目相关联的部分课程提纲,将使学生有机会从各种文化出发,通过个人、结构和社会文化角度去学习理解音乐,把音乐作为该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从多种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和文化视角“研究音乐”。把音乐定位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地方或文化中来区分音乐的特性(诸如曲调或节奏特点),掌握特定文化或历史背景下所创作音乐的理解方法。在高等教育中加入外来音乐将提高听的能力,独特的音调和节奏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类型。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来自几个不同的民族,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应付不同文化和音乐表现,不得不寻找处理这些情况的方法,虽然教师仍需根据提纲讲授。但感兴趣的教师也向学生学习,通过欣赏学生最擅长的音乐,让他们在课堂上演示不同文化的歌舞,收集研讨会资料,阅读论文并且走出各自的领地寻找那些对教学有帮助的文化持有者,这一系列的办法收集材料在课堂上使用。

(三)课程资源开发缺乏地方特色。建立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中心的音乐课程体系

从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来,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文化系统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形象,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无论是其曲式、配器还是旋律、节奏等,总是呈现出母语文化的特征,无不反映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审美心理。母语是音乐的“国界”。我们常说中国音乐要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就是指中国音乐的创作、演奏、表演、教育等应体现出它固有的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取向。我国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要“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新课标”在标准中特地列举了民间或民俗音乐的内容,如:3-6年级标准中有“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7-9年级标准中有“在出席音乐会及参与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能够观察和了解音乐家或民间艺人的活动,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应该说这是很好的想法,但如何真正地贯彻实施,并在这些学习内容中考虑音乐民族学家的观点,仍是当前的音乐教育需要作出回答的翻。

我国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其课程设 置主要以欧洲音乐体系和音乐内容为主,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至今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许多大学生对自己音乐的“母语”知之甚少,高校音乐教育一直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课题虽早在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上就已被提出,但至今仍是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深层次问题,“母语缺失”“文化缺失”亦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并加强民族音乐教学,把文化之根深深地扎在音乐教育的土壤中,是我国普通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在选择。构建新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彻底摒弃以欧洲为中心的“一元论”观念,努力实现从“欧洲中心论”到“音乐文化多元论”的转变,建立以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为中心点的多元文化观和音乐课程体系。在现在开设的“中国音乐史”的基础上,增加如中国乐理,音乐诗、词、曲课和创作课。中国器乐课,中国音乐美术课等课程或部分内容。增加姊妹艺术和艺术以外的其他科目知识;在中国音乐的内容上。既包括汉族的音乐文化,也要重视藏、蒙、壮、维吾尔族、彝族等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在中国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之外。也要有现当代的音乐、尤其要注意引导流行音乐进课堂的问题。我们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民族音乐传统的理解和对艺术美、思想美的感受和挖掘,可以很好的促进对学生音乐教育的效果。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文6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从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建立多元化转向的民族音乐教育机制,构建以本土音乐教育为主、世界音乐教育为辅的课程体系,发挥本地区优势、开发本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三方面,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多元文化”的观点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提出的。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多元文化教育乃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视点。多元化与民族化的协同发展也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几点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看法。

一、建立多元化转向的民族音乐教育机制

1994年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在《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确认了世界音乐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文化多元主义,并提倡“音乐教育要最广泛地尊重、吸取和接纳世界各个民族的不同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传统,把音乐教育置身于世界多元主义的范畴之内”。在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为把握和处理好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欧洲音乐与其他国家音乐和形态、技术与文化这几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欧美古典音乐传统在世界音乐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西方音乐一元化”的理念。这种理念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撰写与使用上。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以欧洲音乐课程设置为核心,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的民族性体现不强。在这种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根据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需要进行全新的改革与探索。

二、构建以本土音乐教育为主、世界音乐教育为辅的课程体系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指音乐是一种文化,是民族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它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性,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文化都应该受到尊重并得到传承。中国音乐文化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共构而形成的,自身即是多元音乐文化的结晶并体现出鲜明的多元音乐文化特征。因此,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时,首先要充分保证本土音乐文化(尤其包括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落实,加大对本土音乐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构建本土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

我国具有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特点,音乐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我国目前实行的课程开发原则实行三级课程开发系统:一是国家课程体系,二是地方课程体系,三是校本课程体系。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采用“重基础、强实践”的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艺术实践为基础,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为平台,加强基础训练。同时,采取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和专业任意选修课程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音乐理论能力强、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应用型、复合型音乐人才。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理论教学环节,即通过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以及音乐史论知识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即通过专业指导性模块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专业表演所需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专业素质能力。创业教育环节,即通过创业教育学习及实践,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创新活动,指导学生的创业及创造思维的拓展。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当中,开设有中外音乐史、歌剧表演、音乐美学、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戏曲表演等多元文化音乐课程,使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完全渗透到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中。

三、发挥本地区优势,开发本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

音乐文化是用音乐语言表达人类思想的文化形式,因此必然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要将民族民间音乐采风纳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从视觉、听觉与感官上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风采,从而加强音乐专业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黑龙江大学地处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是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共居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在不断融合、同化、生存繁衍的漫长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姿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鲜明民族风格的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民族交融性,并由此形成了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民族音乐文化。

为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发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学校应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可以组织学院音乐教师和学生每年到省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采风等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对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以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式的角度,从较熟悉的已有的黑龙江民族民间音乐及相关背景材料入手加以研究。从音乐形态学角度研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整体风格,融入本土民族传统音乐元素而形成的综合性民间音乐风格。从音乐地理学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地域属性及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征。从音乐传播的角度研究黑龙江民族民间音乐与山东、河北、俄罗斯等移民祖籍地以及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融和影响,形成本土的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调查研究,能使学生更好地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如民歌的产生、现状、民歌的内容、演唱的形式和风格等,然后把收集整理的音乐素材制成声、像、图组合的多媒体课件和教材,把一些详细的研究性活动过程摄录下来制成光盘并选编在著作、教材中,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传承和发展。

结语

总之,在音乐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下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富有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音乐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艺术殿堂的阶梯,对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