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范例6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

小学数学优质课范文1

作者:吴焕珍

一、调动情感因素,唤发学习激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习热情。

二、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师偏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同桌讨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便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加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顿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适时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会脱口提出:“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鼓励学生说说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计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知他们答案,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

四、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1、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可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S平行四边形=底×高。

小学数学优质课范文2

一、课堂评价语言。

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听着他们亲切温柔的美妙语言,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尤其像菏泽包立峰老师常用的激励性语言:“看!这位小朋友多快啊!”;刘老师表扬性的语言:“你的腰板挺得真直!”“用你的眼睛告诉老师”;蓬莱的王老师的引导性的语言:“你看!这位同学多精神啊!”“从同学们高高举起的小手老师知道”老师们的语言不仅是用一个美字形容,可谓是一种艺术。他们总是以激励、表扬的语言去引导着学生步入智慧的天堂。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将会收到不同效果。那么我们何不将生气的批评语言改为激励性的表扬语言呢?让课堂因表扬而精彩,让师生因表扬而和睦;让达标因表扬而提升。

二、精彩的导课

低年级的老师根据小朋友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老师巧妙地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周老师课前的游戏引导非常的联系课题。游戏规则是:先拍两次手,再拍两次肩,能像老师这样拍下去吗?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规律的存在。

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三、自主探究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周老师上的折线统计图这节课,老师整节课中没有讲解任何的知识,她只是一步一步的的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冲突(生活中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合作探究寻找解决方法----完善解决方法(精中求简)这一主线一步一步的走下来。由美丽的海底世界---生病的小海豚----小海豚体温的的统计---优化方法(哪种方法更能看出海豚温度的变化)。最后一步更是精彩非凡,条形统计图由涂色的条形到条形的轮廓,再到竖线表示,再到短横线表示,最后才到由点来表示并点点连线表示其变化的趋势。步步引导,步步简化。学生在经历这样一个探究的过程之后,相信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会非常的深刻。

刘老师在讲授百分数的认识时,各个环节的设计非常的完美,真可谓节节相通,环环相扣。课下同学们收集了很多的百分数,让他们亲身经历了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问题的探究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其中的几个环节的处理可谓是奇妙非凡。

环节一:在理解百分数是两个数的比时,教师利用一瓶果汁,先让生说一说这瓶饮料的果汁浓度12%所表示的含义,再将果汁倒入水杯中,此时水杯中的果汁浓度是多少呢?

环节二:看似全节课的总结,教师问:“你掌握咱们这节课的知识了吗?”学生全部举手表示已经掌握。教师进一步的追问:“你能用个百分数表示吗?”同学们很轻松的认识了100%。教师又进一步的追问100%时最大的百分数吗?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最大的百分数,也没有最小的百分数。

四、多媒体的应用和板书的设计和书写

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非常的直观,使知识更加的生动形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出现使板书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可是在会的各位教师,不仅关注板书的重要性,还将板书设计的非常的完美,漂亮字体跃然而上。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必不可少,但是一目了然。提纲挈领的板书更不可少。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小学数学优质课范文3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在备课时力求全面精细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认真备课的关键,备课时要求精细,力求全面。教师们在备课时往往容易犯的错误是备课教师注重了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怎样学。备课时首先把学生怎样学放在主置上,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做好自制教具以引导课堂教学很重要,而让学生自制教具则更重要。在课堂上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就有一种成功感,这样对于上好一节课就有了牢固的基础。其次,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演练,可以得到手脑并用的双重发展,同事也得到了数形结合的直观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能做到“学生做、老师看、学生讲、老师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直接参与并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才会有质疑、探究、掌握,从而把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转化成自身的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课题要有趣味性、生动性

每个人的好奇心,兴趣和寻求挑战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所以说课题的引入要符合所授课的内容,要别具一格,独具匠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每一节课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和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和老师的思维产生共鸣,在共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进而促进他思维的发展。否则,平淡无味的引入“课题”,学生的情绪就会低落,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少。如: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如果你直点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就比较平淡。如果你让同学以工程师的身份,设计楼房的面积,你该怎样设计呢?学生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要因内容而异。

三、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每上一节课,教师要把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意念彻底清除掉,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让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进入无拘无束的自觉状态。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就会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教学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复存在了。

四、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

课堂上要让学生勇于质疑!俗话说:“有一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归宿。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世界上许多科学问题是由科学家的质疑而得到解决。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质疑是一种好的现象,是探究问题的开始,教师千万不要一棒打死。

五、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每个班级都是由层次不同的学生构成的。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在每节课上他们都是踊跃的参与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设想,提出质疑等等,而一些差生,他们在平时的考试、提问中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少,自卑感强,缺乏上进心,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深藏着要求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设置一些较易的问题,让他们解答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树立这些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乐学上进。这样做有利于好学生更进一步思考,差生也体验到成功感。

六、小结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小学数学优质课范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优质课堂 课堂构建

随着小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实施不仅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应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尤其是对较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在随着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引导,一种让他们不断开发思维的工具。课堂教学是有限的,但课堂带给他们的效果确实是无法估计的。而加强小学优质课堂的创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而且能为提高教学效率作出贡献。

优质课堂的创建首先离不开学校的推广和大力支持。从整个社会环境说,社会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在不断顺应这种趋势的条件下,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学校教育改革措施,争取为小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思维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认同或者是不断地顺应。因此,在小学阶段构建优质的数学课堂需要的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一、发展兴趣,提高参与性

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习兴趣下驱动的。学校或者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学生的兴趣方向和能够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从而从学生的层面上解决根本问题,打造出学生认为的优质课堂。当然,优质课堂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创建的,特别是小学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从生动形象的讲解开始的。要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那么就要结合学生的天性――玩――这是他们最关心的,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这,也是优质课堂创建的目标之一。

例如,如果说小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感兴趣的话,那么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都能很积极地参与并通过实际应用真正学好数学。在五年级的《认识小数》及其小数的运算中,学生在上课之前可能只知道整数,但不知道什么是小数,那么授课教师可以采取表格归类对比的形式,形象地对比说明小数是怎么来的。因为学生对整数的运算都比较熟悉,所以授课教师采取的是整数被扩大缩小的形式,并结合分数的授课进行分类学习,最后进行归类总结,寻找异同点。

二、学生自主学习主导,发挥主观能动性

传统授课方式就是授课教师自己讲,学生被动地听,这是一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大大降低,因此学生会感觉到课堂存在感极低,好像学习是老师的事一样,从而使得课堂成为教师主导的平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课堂或者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形成乐学、会学的态度。

例如,授课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年级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准备的纸张――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自主计算,学生计算自己的准备的边长各不相同的纸张面积都是自主参与,这样能形成主动意识,然后授课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出它的面积。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得出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种主动性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课内,而且要拓展到课外中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不断参与形象的对比和拟合,逐步深入感知和思考数学知识的运用。例如,学生回家可以计算自己家房子的占地面积,进而知道自己房子的估值。又如可以引入学生喜爱和熟悉的卡通、漫画等教学工具,呈现在相应课程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多样性教学方式,拓宽知识面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便利,在教学中教育类多媒体的引入,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在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使得相应的教学变成是学生热爱的多媒体技术,不断拓展知识和学习资源。在这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也就是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缺点,进而相互批评与改进,达到共同进步,这是优质课堂教学必备的因素。还有就是思路的指引、图形结合等数学解题思维的培养,只有在变化中的教学方式的不断实施下才能实现。

比如,每一节课的开始,授课教师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引入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使得学生融入这个情境中,再根据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问题提问,逐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都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上课中授课教师将五年级的整个知识进行串接,一步步地用多媒体演示,使得学生认识到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与分类复习的重要性等。这样,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明了,对学生来说,会觉得课堂富有多样性和层次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不同的时期和阶段都有相应的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但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提高能力。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侧重点在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更客观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优质课范文5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需要依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影响和塑造,因此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对于优质课堂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从课堂教学导入知识的时候开始。要想做到这些首先就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熟悉和了解,结合以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应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尽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中。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数学优质课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实践式问题;发散式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培养其数学素养,就必须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准绳。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他是启发学生掌握技能的发端”,优质的课堂提问必须留给学生可发展的空间,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牵引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下面,笔者就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优质提问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问题联系生活,发散学生思维

单纯的数学概念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参照学生兴趣和固有的知识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同学们探索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同学们比较感兴趣或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数学知识迅速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例如:笔者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内容时,就设计了以下学生有兴趣挑战和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甲乙二人合资办养殖场,甲出资3万元,乙出资2万元,因为善于经营一年下来赚得利润20万元。这时,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①这20万元的利润平均分配,每人10万公平吗?应该怎样分配才合理?说说自己的理由;②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见哪些需要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试举例说明?”如此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吃分析问题,最终对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比较深刻,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借以引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分层次设计提问,循序渐进引导吸收

数学知识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提问时,必须在了解学生和透教材的基础上从新奇的角度切入,分层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吸收知识,出奇制胜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相应的提升。笔者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为了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小数乘整数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于是设计了如下问题:4个0.1是多少?如何用算式表达?同理4个0.01是多少?4个0.001又是多少呢?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找出规律:积的小数决定于因数中小数的总和;这时再让大家分析0.8×3这类非特殊小数,接着进行引导: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算式表达成0.1×4这类特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因为0.8×3=0.1×8×3,所以0.8×3=24×0.1,这样大家就从最基本的小数单位出发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数学原理。最后再写出更复杂的2.59×5等让学生根据算理,讲解并计算出来。如此设计层层深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突破了教学难点,加深了印象。

三、设计启迪实践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隐性知识根本不能通过形象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来描述和表达,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同学们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感受和探索知识、学习经验、提高技能。

比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就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用形象直观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此问题来激励和牵引学生通过各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给大家推演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中有位同学用将纸质的三角形三个角折到底边上拼成一个和底边重合的平角的方式来证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让大家推演以后再用理论的方式证明,让学生从多角度立体感官产生形象的认知……如此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欲望,不仅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了如何探究该类数学知识的方法,提升了动手实践技能,一举两得,可以借鉴。

在设计引导实践的提问时,我们必须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有效的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全身心地投入,以完成所预想的数学建构活动。

四、设计探索规律的应用问题,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用题也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为了让学生熟悉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我们可设计一些数学情境来牵引学生。

比如,笔者就曾这样设计应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升应用技能:如,一辆卡车与一辆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两车在离中点40千米的地方相遇。已知卡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8小时,而轿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0小时,大家可以算出两地相距多远吗?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认真审题,然后指导大家画出示意图,并做好相关的标注。然后引导学生顺着思路列出算式,最后对解题过程与答案进行全面的检查。经过这样的情境问题创设,可以有力牵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挑战难度的不服输精神,当然,最实惠的是让学生掌握该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受发散思维水平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科学地设计发散式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以期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灵活的思维能力。

比如笔者就曾用:“李子数量是桃子数量的■”这种具有发散性的应用题时,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①桃子数量是李子数量的■;②桃子数量比李子数量多■;③李子数量比桃子数量少■;④桃子数量是男女生总数的■;⑤李子数量是男女生总数的■;⑥桃子数量比李子数量多男女生总数的■……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容还很多,不再一一例举。因此,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努力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能力的发散式的问题,借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围绕问题所展开的教学活动,都要在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学习的自主探索,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作为主线,以学生探索学习作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时机、方式、方法等都值得重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课题,本身就需要教师有创新精神去开拓、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钱兆坤.小学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解决”初探[A].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江苏省教育学会[C],2005.

[2]宋冬兰.让数学在“问题”中生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