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例6篇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1

一、课题的选题

对于基层学校和教师而言,开展教科研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成功经验,探寻经验背后的教育原理,以便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教科研课题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类,二是教学类。两大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如,教育类课题可以分为学校发展类、学生发展类、教师发展类等;教学类,主要包括课程建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1.选题要有价值、可行、新颖

(1)有价值。有价值,即看是否有用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研究的必要。如,小学生作文互批自改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问题链导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实践研究、学校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案例研究、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情感的阅读教学研究、以道德银行培养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实践研究等,就有研究的价值。而小学生扫地习惯的养成研究、语文教学中背景资料出示时机把握的研究、小学数学试卷评讲课的实践研究、学生订正使用橡皮与胶带纸的比较研究等,只能作为微型课题,其研究周期过短,一般不需要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立项,申报了,批准立项的可能性也不大。

(2)可行。可行,即遵循量力原则,学校或教师有能力做。如,建构“三味”校园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小学尚美理想课堂的实践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教学有机衔接的实践研究等,是贴近学校实际的有意义的课题,学校是有能力做的。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儿童观、学习观的研究,营养与儿童身心发展问题的研究,小学课程建设的研究,基于课程文化转型的教师课程能力的建构研究等,这些课题因其理论性较强,很宏观,基层学校及教师研究就很有困难。

(3)新颖。新颖,即有新意,与别人研究的项目有所区别,或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下列课题就不够新颖: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小学生分层教学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矫治策略的研究、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研究,先学后教的实践研究、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而下列课题就较为新颖:区域民间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语文读写交互作用的实践研究、“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儿童文化视野下言语实践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构建“儿童本位”课堂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晨间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2.将大众化课题变成有特色的课题

学校和教师申报课题,“撞车”现象较为常见。大家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好现象,但相同的课题一般只能批给一个单位,这就无法满足大家都想拥有自己课题的需要。因此,申报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特色。

(1)选取独特的视角。如,生活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就是大众化的,特色并不鲜明。可以变为:社会即学校理念下“发生式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其独特之处就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再如,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就可以变为:“幸福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这样,就突出了小班化教育教学中的某个方面,课题组也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2)突出某种教育教学理念。如,农村初中人格塑造的实践研究,就是较为泛化的课题,可以变为:农村初中“超我”人格的实践研究。这就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的三重境界”理念下的研究。再如,润文化主题教育实践研究,可以变为:润体,润智,润心:无痕教育的校本实践。一方面抓住了校园文化的影响是不留痕迹的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润文化有了实在的支撑。

(3)在某种特定背景下研究。如,信息技术刚刚在教学中应用的时候,学校可以申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就可以申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精教活学”的实践研究。再如,快乐课堂的实践研究,可以变为:王艮“乐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这就具有了地域背景,因为王艮是姜堰历史文化名人,在现代研究“乐学”,就具有特殊意义。

3.关注当前热点话题

(1)校园文化。如,泰州大浦小学: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智慧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南京成贤街小学:儿童文化视野下立贤教育的校本研究。这些都已立项成为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课堂观察。如,基于“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基于生成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观察、基于“疑”为支点的课堂教学观察等。

(3)个性化的教学改革实践。如,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儿童自由创作中想象力的开发研究、用童话创造幸福教育―――普通小学童话教育的校本研究、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导航”新学习方式研究、“情理语文”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智趣课堂”实践与研究等。

这些课题着力于个性地解决当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因为,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存在。围绕个性化解决这样的问题所形成的课题就是有价值的,也是有意义的。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

(4)德育方式的改变。如,基于幸福关爱的童年真性教育实践研究、以“关键事件”促成儿童积极情感觉醒的德育实践研究、当代小学生平民人格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这些课题都是努力改变当前教育说教式、形式化的问题。

二、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最忌含混不清。如,绿色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绿色课堂”与“有效教学”一般不要出现在同一题目中,因为两者概念有交叉。下面是该课题的变化过程:绿色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小学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主动发展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让学”: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一般包含这样的要素:学段或学校性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如,农村小学新童谣文化实践的研究。

课题名称也可以有变化。如,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简中求道:高中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结构化教学:促进初中生化学意义理解的实践研究;农耕方式:追求教育本真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中一定要包含关键词,即核心概念。没有核心概念的课题,肯定不是好课题。此外,课题题目不等于论文题目。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这就是论文题目,而不是课题名称。

三、如何高质量地填写好申报书

申报书中相对重要的栏目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预期成果等。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很重要,它影响着课题研究的深度。下面以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为例来谈。

在申报书上是这样填写的: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以能为中心

以能为中心,即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终身发展需要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丰富的平台和机会。课题中“教学”,并非专指课堂教学,还包括一切校内外的教学活动。

概念中的“潜能”,即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力或能量,人的潜能在激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性作用。“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明晰、丰富核心概念的界定。在研究中,我们觉得申报书中对“能力”的界定并不清晰,没有弄清其本质。通过学习《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文化转型的研究》(杨九俊主编),我们对“能力”的概念界定逐步明晰了:

(1)“能力”是用来描述个体特征的概念。(2)“能力”总是与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活动效果联系在一起的。(3)当我们使用“能力”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泛化的,而是特指的。(4)如果要使个体在多种活动中都表现优异,那么,就要发展他的多种能力。(5)“能力”是一种假定的“结构”,构成这个结构的东西是一些“因素”。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提高“能力”,应当有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是改善“因素”,第二是优化调整“因素”之间的“关系”。

因此,“能力”概念总是与特定任务的完成相关,本质上是一种假定的“结构”,但是这种假定结构的构成“因素”却是实存的,“能力”指称相关诸“因素”的特定关系。

2.研究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的阐述要简洁。如,“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是这样阐述的:

研究目标:

努力改变当前“以师为中心”“以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行为,探寻“以能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及操作策略,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当下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内容:(1)“以能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及理论研究。(2)“以能为中心”的各科课堂教学方法、操作策略及评价研究。当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如何“以能为中心”设计教学预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地实施预案,是本课题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旨在探求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并努力提出可操作的策略。(3)“以能为中心”的各科主题作业实践及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研究。“以能为中心”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且应该在学科课外作业及实践活动中体现。如何改变课外作业以巩固知识为主的现状,具有研究的实际价值。(4)小学各科各学段认知能力培养序列及相应策略研究。

梳理出小学各科各学段能力培养的序列及目标要求,形成相应的培养策略。

研究重点为第2、4两条。

子课题的确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现状的调查与文献方面的研究。二是操作方法及策略的研究。三是评价的研究。四是案例的研究。

3.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最好以论文的形式出现,一般与子课题联系起来。如,“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都是论文)为:(1)“以能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及理性思考。(2)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3)“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评价策略。(4)“以能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及实践活动实施策略。(5)论“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方法。

最终研究成果为:结题报告;研究论文集;案例集。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2

一、推进队伍建设与管理

依据本学期教师培养计划,本学期队伍建设的四个着力点,从打造骨干教师,发展名师团队,新进教师培养,助推新中层,四方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1.打造骨干教师。

1.1继续以"三角湖小学第二届专业委员会"为引领,吸纳各年级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加强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的示范引领活动。加强教师新技术新媒体的使用和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在校级研讨活动中,陆续安排区优靑、学带上课、展示,结合学校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和评比活动。

1.2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市、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外,组织指导王成凤、匡仁政、叶晶、陆星、余晴慰等老师参加市、区级竞赛课,取得了优异成绩,部分教师积极参加市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在市、区教师的个人课题均获得成功申报。教师们在活动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1.3继续抓好青年骨干教师与黄陵小学的交流活动。在实地交流的同时,我们还有以余娟老师牵头的骨干教师团队十余人与黄陵小学的结对校际交流。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我们的老师不断进步,迅速成长。

2.发展名师团队

2.1继续指导好"万能艳名师工作室"所有工作。关注名师工作室每月开展的常规工作、参与工作室安排的交流活动,指导工作室省级课题的申报工作。推动名师建设工程,追求教师专业发展先进性。

2.2.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尹繁荣老师为主持人,七位优秀班主任为成员,并带动少数新教师为工作室学员,老师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成长步伐大大加快。

3.新进教师培养。

继续进行蓝青结对结对工作。本学期主要以各自的年级组、备课组为依托,发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力量,帮扶年轻教师。在青年教师考核活动和学校教师五项技能考核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指导教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所有行政领导实行行政包学科制、包年级制,着力跟踪与培养新进教师和交流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能力。

4.助推新中层。

4.1上学期新任命的7位新中层,在给予他们锻炼的平台上,大胆展示他们的风采。在能力与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活动,挂职锻炼活动等,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4.2年级组长的培养,我们实行了年级组自主管理。组长在包年级领导的参与下每月组织一次组内教师例会,组长每月考核组内教师的师德,负责托管等工作分配、班级管理的自评等工作,每学期负责对教师、班级管理的推优工作。这学期,每位年级组长每月至少自主开展了一次学生、教师的活动,并督促年组做好了一月一次的通讯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本学期,我们围绕 "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主题,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

1.根据《武汉市师德教育读本》的相关精神调整学校师德考核方案,实行每月师德考核,将个人考核与组级考核结合抓起来,采取巡查、抽查、调查三结合考核机制,加强记载,及时通报;对于师德违规的行为实施通报制。

2.结合"心有榜样、成就梦想"的主题,开展了"月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每月由发展部、课程部、事务部、校办、党群这三部两室分别推荐当月优秀教师候选人,再通过全体教师投票评选出全校月度教师。本学期共评选出章大红、卢文祥、五数备课组、朱芳兰等"月度教师".

三。深化教师校本培训

1.夯实"书香工程".

本学期我们继续组织开展了"年级组读书分享会"活动和新进教师读书分享会,五个年级组各展所长,演绎了各自精彩的读书生活。20位新进教师别出心裁,以"燃心之旅,你我同行"为主题向教育告白赤子之心、赏识之心、包容之心、成长之心。获得教师们的阵阵掌声与好评!

2.夯实基本功评比。

本学期教师基本功的考核采取评比的方式按月进行,共组织了五次评比与考核:书法作业、微课作业、电子备课考核、教学演示及反思考核等,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钻研水平,为教师与时俱进锤炼基本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能力。圆满完成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的教师五项基本技能考核活动,老师们在活动中学有所获,练有所长。

3.优化学习培训

本学期初我们精心拟定教师培训制度,并按照计划要求层层推进。学校组织了电子白板使用的专项培训,微课培训等集中培训。在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下针对性的走进宁波海曙中心小学,参加"星荫有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还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全国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们远赴上海、湖南、北京等地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开拓视野,增长智慧。我们力求在培训活动中人人参与,全面提升。

4.开好"智者讲坛".本学期的智者讲坛活动,我们延续了上学期的学习交流这一主题,让外出学习的老师们在全校教师面前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交流她们的学习思考。并拓宽和并优化讲坛内容,增加了专业委员会团队展示板块,使智者讲坛更加深入人心。

四。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1.本学期,我们继续进行市级课题《小学体音美课程校本评价研究》的后期研究工作,预备结题。

2.成功申报五项个人课题,其中三项市级个人课题,两项区级个人课题。

3.成功申报学校市级课题《小学"灵动课堂"的课堂文化建构与实施策略研究》,并完成初期申报工作。

4.指导名师工作室积极申报省级课题,期待申报成功。

五、存在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1.教师专业优势不明显,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以突显三角湖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在区内占领绝对优势。

2.引导、鼓励并规定教师在课堂中要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进一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与教育科研有机整合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3

一、课题申请和立项程序

(一)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学校每年颁布《奉贤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二)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6名。每一负责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凡已承担研究课题尚未完成,或到期完成情况不好的课题主持负责人,一般不再申请新课题。每人原则上允许承担两个课题(一项主持,一项参加)。

(三)教师依据《奉贤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确立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完成课题设计,填写《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

(四)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对上报的研究课题申请人资格及填表内容进行核实,然后组织三名以上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成员进行立题论证。通过立题论证,并由学校批准后方可确认为校级课题。

(五)学校每年在已经立项的课题中遴选优秀课题申报区、市级课题。

二、课题实施与管理

(一)凡经学校或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先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统一编号,然后在20天内与课题负责人签订合同书,双方就课题实施和应承担的责任各自作出保证。

(二)校教育发展研究室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中期检查,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同时根据需要对有关课题进行不定期抽查。各课题组应密切配合,积极接受检查,做好中期总结,填写《奉贤中学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加强指导和给予必要的处理。

(三)经批准后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修改研究内容、进度、技术指标和变更研究人员,必须提出书面报告。校级课题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审批,区、市级课题上报区科研室审批。未报告或已报告而未经批准的各课题组不得随意自行修改或变更研究计划。

(四)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定期出版《教育情报》,为课题研究提供情报资料。

(五)为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定期邀请教育教学科研专家来校指导。

三、课题结题

(一)课题研究终结时,课题负责人应整理好相关研究资料,并填写《课题终结登记表》,向校教育发展研究室提出鉴定申请。校教育发展研究室组织三名以上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成员进行课题鉴定,并及时将课题结题材料整理存档。

(二)对因客观因素确定需要延期的课题,负责人必须在计划结题期限前3个月提出申请报告,经考核审查后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审批。一个课题只能申请延期一次,且延期时间不超过一年。

(三)学校定期举办科研论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四)学校定期组织教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

(五)继续办好校刊《教研新圃》,并积极向区、市有关刊物推荐优秀科研成果。

四、奖励与惩处

(一)奖励

1、正式立项的校级课题,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1)校级重点课题400元,一般课题200元。

(2)区级重点课题1000元,一般课题600元。(包括市级条线课题)

(3)市级重点课题2000元,一般课题1000元。

若市、区下达的课题研究经费不足学校所规定的标准,由学校补足;若市、区下达的课题研究经费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按实际经费使用。

课题研究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研究资料、复印资料、召开小型研讨会议等。课题立项时下达一半经费,通过课题鉴定后下达其余经费。

2、凡按期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负责人,可优选申报新课题。

3、对在研究工作中表现突出,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个人,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向学校提供情况,作为评优、晋级、晋职的参考依据。

4、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课题组,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惩处

1、未按合同和科研计划要求正常开展课题研究,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对课题负责人视情况给予警告,冻结其科研经费,并在3年内不受理其申报新课题。

2、对在研究工作中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或违反政策规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不良影响者,视其情况给予批评直至报请学校给予处分。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4

1.2010年5月,负责餐旅教研组申报南宁市示范教研组的工作;

2.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证研究》申报论证工作;

3.负责2010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改项目《南宁三职校旅游、烹饪实训基地建设》的申报工作;

4.2010年4月,在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学科(专业)组织的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学专题活动中承担了一节公开(示范)课;

5.2010年3月,获得2010年度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技能比赛获一等奖;

6.2010年5月,参加了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场录像课比赛;

7.2010年6月,撰写了两篇教育教学论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之探究》并参加201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8.2010年6月,德育教育案例《给孩子自信与自尊》获2010年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经验交流案例评比一等奖。

9.制作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两件。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5

         关键词:远教资源  “一主三翼”  实践探索  策略

         我县于2006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止目前为止,共建设模式一学校161所、模式二学校161所、模式三学校45所,远程教育工程已100%覆盖我县中小学校。在远教工程的实施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应用是工程实施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本着让远教资源真正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让农村学生能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思想。近两年来,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应用为一主,学生德育工作和素质培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为三翼的“一主三翼”运用模式,发挥了远教工程效益。

         一、以课堂教学应用为主,广泛开展“三种模式”教学应用,认真落实项目设备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的目标要求。

         策略之一:以教育科研为导向,狠抓课题研究,积极探索远教资源与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改革整合的有效途径。

         远教资源应用的教研教改深化、创新的突破口在于课题研究,而远教课题研究必须依靠教育科研为导向,只有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克服教研、教改、远教课题研究中的盲目性或纯经验性,近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远教资源应用的教研、教改、课题研究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远教资源在应用上释放出最大的潜能,凸显出远教工程最大效益。首先,建立了远教研究组织。我县从2006年起专门设置了从事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与研究的部门,制定了职责,落实了专人,以此促进我县远教课题研究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其次,规范了管理。我县成 立了以教委分管领导为组长、远教教研员为成员的“忠县远教课题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忠县远教课题暂行管理办法》(试行),以此规范课题的申报立项、评审、开题、中期评估、结题等管理;其三,狠抓了课题研究理论培训。我们积极为项目学校开展远教课题研究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举办县远教课题研究学术报告会,邀请市远教课题研究专家黄万勋老师为学校课题研究人员作了题为《远教课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的学术报告,县远教办人员就教育统计学基础、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立项要求等作专题辅导,效果明显;其四,结合热点、难点问题推荐了课 题研究参考指南。县远教项目办教科室在深入调研,查寻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并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基础上,以忠教育〔2007〕18号文件形式,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了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活动,并为全县远教项目学校提供了近二十个远教科研课题指南作选题参考,但同时强调尽量结合本校的实际,发挥自身特长、优势自主选题,突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科学性、价值性、创新性;其五,加强了课题申报的指导。为提高项目学校申报远教科研课题的水平,县远教项目办教科定的教研员采取面对面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项目学校反复修改远教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不论是对课题名称的斟酌,还是对课题设计的论证、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等内容的修改、补充完善都倾注了心血,将申报研究课题的过程作为了一次更具体、更丰富的理论培训,从而有力地提高了远教项目学校分管领导及学科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其六,严格研究课题申报、立项的评审。我县远教项目办科室在项目学校积极申报课题的基础上,督促专家评审组对征集的80个远教科研课题进行了客观、科学、公正的评审,并于2007年12月上旬以忠教育〔2007〕54号、忠教育〔2008〕44号文件正式批准立项72个远教课题为县级远教课题,基本实现了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都有远教科研课题,课题具有涉及面广针对性强、科学性强等特点,诸如“远程教育模式二对关爱留守儿童途径和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等课题还为新颖,目前全县已立项部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72个,市级远教实验校2所、县级实验校10所,10篇论文在部级、省级刊物发表,30篇经验成果在市内交流,征集县级远教经验论文385篇,课题研究正随着应用的深化而不断深入;最后,加强了课题研究的指导,为确保远教科研课题在学校顺利启动研究,县远教办教科室的教研员深入课题学校指导开课,帮助学校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于2008年上半年在全县开展了远教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评比,评出一等奖30篇、二等奖40篇,以此确保远教研究课题取得实效。

         策略之二:坚持将远教资源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

         各项目学校将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进行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精心安排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教室课程表,做到课表、教案、授课、记载“四一致”;对学科教师应用远教资源课时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校每月应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不得少于20课时,教师应用面不得低于70%,资源应用教学研讨示范课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已建校园网或局域网的学校都将接收的远教资源在网上,方便教师上课、备课。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教学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探究式、自主式、互动式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已开始逐步尝试。

         策略之三:利用远教设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项目设备,采取开设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三项目学校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模式二项目学校尤其是村小在周四、周五接收空闲日,将接收计算机提供给学生使用,利用有限条件让农村孩子感知计算机和网络,加强学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县在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成绩斐然,共有10人次获国家一、二等奖,边远山区的官坝镇碾盘小学获得二等奖;忠州中学学生邓伟璐获国际机器人大赛最佳技术奖。

         策略之四: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以活动开展促进应用水平提高

         积极组织参加市远教第三片区协作研讨活动,多次派出教师上观摩课和交流经验。我们将项目学校按地理位置成立四个远教研究协作片区,确定牵头学校,充分发挥片区协作优势,形成县、片区、校三级远教研究体系。县里开展远程教育论文暨教学设计征评,举办中小学运用远教资源讲课赛、说课赛,远教“三种模式”及资源应用县级骨干培训暨研讨会,忠梁电教暨远教协作研讨年会,组织中小学语、数、体育教师参加08年暑期国家中西部远程全员培训,组织并指导初中数学、物理、英语各一名教师参加市远教讲课、说课赛等活动,2人获市一等奖,并获市组织奖,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形成学科骨干教师队伍,鼓励和带动广大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积极性。

         策略之五:强化远程教育项目管理与应用量化考核。

         为切实提高远教项目学校管理与应用水平,促进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师生、服务教学。根据忠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忠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管理与应用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忠教育〔2007〕21号)通知精神,县教委汇同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2008学年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管理与应用工作量化考核。其考核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各远教项目学校服务教学、方便教学、促进教改的意识,积极探索远教项目学校在科学管理、资源应用、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服务“三农”、“党员电教”等方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总结推广在管理创新、应用创新、科研创新、服务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使远程教育项目为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

         二、利用丰富的远教资源,深化德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策略之一:各项目学校充分利用远教工程配发的众多德育专题片和卫星资源中专题教育、少年文化、影视天地等栏目中的德育素材,开展德育工作。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观影后,引导学生开展电影观点辩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影评写作,从而使学生的理想情操、道德品质、法制观念、信念目标、处事原则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策略之二:开展网上读书活动,征评读书心得,举办影视手抄报、观后感征评,组织德育专题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德育工作立竿见影,收到实效,促进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策略之三:发挥远教学科资源和电视教师的优势,开设音乐、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远程教育的实施,扭转了山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师资匮乏的局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官坝镇固国村小,只有三名年过五旬的教师,以前的音乐、美术课形同虚设,“模式二”实施后,学校开足了音乐、美术课程,上课时由老师掌握遥控板,“电视老师”教孩子们唱会了不少歌曲,绘出了很美的图画。六一节和红歌传唱活动中,学校师生根据教学光盘编排的节目还在镇里的文艺汇演上获了奖。 

         三、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

         我们积极谋求远程教育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实用技术优势,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助推引跑。

         策略之一:依托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在节假日对农民群众开放,方便他们上网了解农业新技术,查询农产品供销信息。

         策略之二:镇、村成人学校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教育频道农业专题片和资源网上下载的实用技术培训资料,对农民朋友进行科学种、植、养的“通识”培训,让他们了解掌握各种农业新技术,进而推广应用。结合我县打造“中国柑橘城”的总体规划,重点就柑橘科学种植的实用技术进行培训。

         策略之三:各校根据农副产品生产季节,及时下载、整理、印制、刻录“三农”政策和相关科技资料,利用开办宣传专栏、村小教师直接发放、学生放学回家散发、赶场天集中发放等形式,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推广新的、热点的、农民朋友急需的实用技术。通过以上形式,远教工程真正推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群众从心底发出了“这锅盖真好”的赞叹声。

         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为农村党员电教提供阵地和信息资源。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6

“九五”末期,我县教育科研的档案里,只有一张纸上排列着几个市级课题的名单,承担人全是教科所内部人员和进修学校的几位同志。全县仅有的四所实验校,没有自己立项的课题,他们只能在教育局的安排下跟随上级相关部门开展“素质教育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没有数量可言。

上任伊始,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开展工作,被动地参加了几次上级科研部门组织的学术论坛,除了地点转换外,会议形式惊人的相同。出席会议的大多数是行政领导和专职科研人员,再就是少得可怜的基层校长。大家仰望台上,论坛就像神坛。

内容的单调,让人不断地重复着类似的语言。素质教育研究,是教科所的中心工作,甚至是这个单位的代名词。教育局工作计划或总结中,教育科研工作就是开展素质教育研究活动。

既然选择了教育科研,就不能允许自己停留在困惑与迷茫中。于是,从零做起,甘当小学生,尽心尽力,为繁荣县域教育科研事业而努力。

一、繁荣教育科研事业,从宣传工作开始

深入基层学校,和校长交流、和教师们座谈,一路走来,访遍了全县中小学。结果在预料之中,他们和我一样,不知道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和任务,不了解教育科研部门的工作职能,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有教育科研这样一个部门。

宣传自己是首要任务。在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申办了自己的刊物“七彩校园”,选用鲜活亮丽的刊名吸引广大教师,同时彰显教育科研是色彩缤纷的事业,根植与我们的校园中。

正如我们的初衷,从创刊号开始,就引来不寻常的反响。大家争相阅读自己学校同事发表的文章,欣赏友邻学校同学、朋友的作品,关注着发生在梨树校园里的新鲜事。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由“七彩校园”传递信息,大家容易产生共振;教育热点、教学难点,由“七彩校园”引发争论,大家在思辩中达成共识。

每一期都有目的地宣传一所学校,集中介绍他们的办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树立一面面旗帜,引领大家跟上来,超过去,创科研名校,提升教育科研的影响力。

每一期都刊载普通教师的教育论文,研究案例。这成百上千篇文章凝结着广大教师的心血,也凝聚了广大教师的思想,教育科研的特殊魅力在这里体现。

如今,教师组织学生写作练笔,已形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参加省教科院组织的“感恩家乡,唱响吉林”、“歌唱祖国,迎接奥运”等主题征文活动中,有500多名学生获奖。教师撰写论文,已成为自身基本素养。在省市科研部门组织的成果征集活动中,教师作品数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升。2011年末,在省、市两级科研机构先后组织的教师论文和教育教学随笔征集评优活动中,我县推选申报的作品有200余篇文章获奖,139篇论文或教育教学随笔入选省、市级科研刊物。

二、立足基层,服务教师,从转变科研工作方式上突破

“十五”期间,新一轮课程改革至上而下全面启动。我们以此为契机,申报市级课题——《小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这一回,我们选择一线教师为实验团队的主体,县级科研部门提供保障,协调各实验单位,按片区确定实验方向,分解实验任务;按学科确定研究课题,分散实验研究的难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一个个班级开始,自下而上展开。

实验初期,我们组织实验校主管校长到各个实验班听课。教师在台上介绍自己对新课改实验精神的理解,用一节节实验研究课具体演绎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师生关系的定位。

科研工作的指导者转换成倾听者,成为科研成果的受益者。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怎样实施和推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是教师们的尝试给我们启发:符合县域实情的课程改革是实验工作的唯一出路。于是,我们推选能代表全县各层次学校的教师,进行巡回讲课,为全县教师示范引路。

多年来,我们先后请省、市科研专家走进基层,以校园为依托上下联动;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实验教师与科研专家互动;学校的教室里,就能得到上级专家的点评。教育科研揭去神秘的面纱后,就不再虚幻,不再遥远。

科研专业工作者,从台上讲到台下听的转变,实验教师成为教育科研主体并主宰这个舞台,不仅是教育科研方式的突破,一旦科研工作者作为服务者走近广大教师,和他们亲近相融,教育科研事业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丰富课题研究内容,把校本科研做实、做强

眼光下移,着眼点放在校园各个领域,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发现问题,确立课题,研究内容丰富,成果才能百花齐放。

多年开展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课题实验,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国家科研部门确立的高层次课题,作为县级实验区及所属实验校,如果紧盯高端的理论体系,或国家层面的方式方法,必然走进“假大空”的死胡同,无益于我们的实际工作。

所以,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准子课题进行研究,并以其为载体,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亲情缺失引发的系列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活动、学科德育渗透、班团队活动等小课题成为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基层学校的研究成绩丰富并验证了上级课题的终极成果,同时也使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增强了实效性。

同样,《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大课题,实验校课题承担者选择了可操作、见实效的子课题,例如《安全意识的教育》、《中小学生突发事故防范方法》、《生命安全自救能力培养》等,始终注重课题研究的实践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题研究也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教师申报课题,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达到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为此,我们申请省级“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课题县级实验区,任课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教学过程就是课题研究过程;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都成为研究成果的载体。课题研究者组织实验班学生参加省、市课题组组织的学生成绩测试活动,把提高学生素养和学习成绩做为实验研究基本数据,也为上级科研部门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