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控制的方式范例6篇

财务控制的方式

财务控制的方式范文1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方式;措施

一、前言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背景下,电力企业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在不断增多,而财务会计作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资产完整安全,為此今后电力企业管理必须要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对财会会计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作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方式

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是电力企业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出发,并以自身的经营特点为依据,同时结合企业实际管理需求,从而进行的一项保障内部财务活动合理合法、财务资产完整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控制方法。很显然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企业会计事务的方方面面。一般情况下,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工作,会从财务会计电子信息技术、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财务风险、财务保全、财务预算、会计系统及财务经营活动的授权审批等几个方面出发,从而将与电力企业经营发展不相融的财务会计业务做出分离,这是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主要方式。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背景下,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得到更好的良性运作发展,强化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有效策略研究至为重要。

三、电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措施探讨

(一)提高相关人员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

在电力企业开展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工作时,能够从“人”的因素考虑出发,不断地提升与财务会计有关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是至为重要的,这也是保障企业资产完整、安全的重要前提,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要强化财务会计人员思想教育,不断地帮助他们提升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纪律性,确保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具有很强的道德素养,可以坚守工作的原则,这样才能杜绝腐败问题发生。其次强化财务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从而确保他们可以精通国内各种会计业务,了解国际会计运作动态,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这样才能促使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不断地拓展创新。最后的严格把好准入门槛,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并通过严格的入职考核方式,杜绝“裙带问题”和“人情问题”发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做出控制,从而为电力企业的良性运作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网络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网络的广泛应用,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也和网络交相融合,因此在对内部财务会计工作做出控制时,强化网络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如在网络系统软件的应用,可以对繁琐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传输和分析,这样就可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或者在网络系统的作用下,可以对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操作者的权限做出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信息泄露的问题发生,从而为电力企业的资产安全提供保障。而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今后电力企业就应该强化网络系统技术方面的研发,加大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积极推进网络一体化财务会计工作建设,并运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财务会计信息一体化数据,从而使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健全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内控制度

俗语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电力企业对内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控制时,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电力企业应该从当前年度电量的市场需求情况出发,并结合具体的销售目标和电网工程建设情况,完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成本控制制度,从而对年度成本进行科学、合理、可靠的预测,这样可以为各项费用的支出平衡提供保障,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成本浪费,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健康运作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建立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制度,做到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从而监督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日常财务会计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电力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切实的实现财务会计工作从事后惩罚向事前预防工作的过渡,从而为电力企业的长效发展提供保障。

财务控制的方式范文2

关键词:企业集团全方位;财务控制;财务管理理念

一、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方法与企业发展的不适应

企业经营决策活动离不开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财务控制,确保企业完成财务计划,实现对经营活动的有效管理。在当前日趋国际化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更体现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相应的财务活动的控制。许多企业集团从组建开始就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但由于主要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财务知识陈旧,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认识,依然采用旧的管理办法实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限制了企业经营活动,而且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的现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处理好企业财务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没有建立起集团内部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已经严重地制约了部分企业集团的发展。

(二)集团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

部分企业集团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对子公司经营活动不能有效控制,使子公司经营权力过大。子公司为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致使集团无法从战略高度有效部署各项经营活动,出现了投资规模失控、产业结构失衡、整体收益下降的问题,无法实现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削弱了集团的整体竞争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扩大了集团的财务风险。

相反,部分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又过度集权,限制了子公司经营活动的自主决定权,无法充分发挥子公司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子公司成了集团纯粹的附属,造成子公司在面对行业领域内的竞争时,无法有效发挥自身与其它子公司间的经营合作,对外也无法灵活做出财务决策。子公司向上传递信息,往往需要等待集团审批,这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投资机会、经营时机,从而造成利益损失,也会影响集团财务一体化管理的效率、效果。

因此,企业集团在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控制模式,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控制,在集团与子公司间实现资金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优化组合、配置,对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过程控制、点式控制,既要保持各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还要在完成集团整体战略部署中,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及内容

(一)财务控制模式分类

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必须围绕实现企业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财务控制模式、控制机构及组织分工等要素,而财务控制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目前,我国企业采用的财务控制模式有三种: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1.集权模式。财务管理决策高度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拥有对下属子公司人、财、物统一控制权,同时也赋予子公司少部分的财务决策权,以增加子公司适度的经营灵活性。子公司依据母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及各项经营管理指标来开展工作,且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受母公司的直接控制,子公司只有围绕母公司的财务决策实施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控制。集权模式的优点在于母公司能合理配置内部财务资源,全方位地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通过集团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分权模式。在分权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子公司相对独立,子公司可根据市场和公司实际情况做出财务决策和调整经营目标,子公司将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进行备案,以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间接管理。

3.集权—分权相结合模式。这是一种上述两种模式兼容的混合模式。母公司严格控制涉及整个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以及预算管理、人员控制、投融资管理、经营业绩考核等关键环节,按照内部规定实行逐级审批。母公司制定子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及考核指标,对子公司实行弹性预算与奖惩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控制办法,子公司在集团公司授权范围内享有充分的决策权。这种模式强调结果的重要性,不是过程控制,而是对可能出现的财务控制点实行控制。

企业集团应根据外部环境和竞争的需要,考虑集团公司、子公司的性质,结合集团规模、生产经营、组织机构、财务运行模式和环境的差异,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控制模式。

(二)企业集团全方位财务控制的内容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企业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其财务控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集团公司对自身业务进行的管理,包括单位企业财务控制的基本内容,如投资成本控制、资金审批控制、信用控制等;二是集团公司作为管理总部对其子公司及成员企业进行的管理,如生产成本控制、财务指标控制、重大经济项目支出控制等。实施全方位财务控制,必须贯穿于企业集团内资金运动全过程,实施对流动资金和非流动资金控制,对成本耗费水平的成本控制,对销售收入水平的销售控制,对利润水平和利润分配的利润控制。在全方位财务控制下,企业集团以财务计划目标为依据,约束和调节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保证财务活动依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实现企业集团一体化的财务控制。三、建立企业集团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

(一)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

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企业集团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内部的组织结构形式、成员企业具体情况以及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等因素。

1.在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方面:集团公司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战略,要求采取不同的财务控制模式,如在实施扩张战略阶段,应积极鼓励子公司开拓外部市场,形成集团内多个新的经济利润增长点,需要分权程度就应该大些。在稳定型战略下,投资融资权力要从严把握,而对资金营运方面的权力可适当分离,在紧缩战略下,必须强调高度集权。

2.在企业集团发展阶段方面:集团公司在发展初期应选择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逐渐成熟,由于总部管理层能力的限制,管理的分权制便成为需要,而对于已发展成熟的集团公司或规模较小的子公司应选择集权与分权结合式财务管理模式。

3.在成员企业对母公司财务战略影响的重要程度上:对于那些与集团核心产业联系密切,对集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子公司,母公司选择相对集权控制;对于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成员企业,集团总部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控制与管理;对于那些与集团发展战略、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关系一般,影响不大的成员企业,即使是控股的子公司,从提高管理效率、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角度,采用分权型的管理体制较合适。

(二)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的步骤

全方位财务控制就是指依据财务预算和有关制度,对企业所有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进行调节,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企业集团在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管理体系前,首先需要确定财务管理控制的模式,在这个模式基础上,才能制定财务控制的相关政策、制度、程序,建立相应的组织。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方法,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建立合理的内部财务关系,完善全面预算制度,设立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内部财务审核等。其次,控制的目标要得到很好的执行与贯彻,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财务控制机制保障,这些机制包括人员机制、制度机制、机构机制等。最后,一个全方位的财务控制的过程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连贯的过程,是否采取财务关键点控制还是过程控制,往往由不同阶段的企业经营过程来决定。

四、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的两个要点

(一)财务控制要与战略控制相结合

财务控制完成了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操作层面的任务,还应与企业集团战略性控制相结合。企业集团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构成集团的发展战略,按照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控制,企业集团始终不偏离发展的大方向。而财务控制为企业集团控制提供了基本的信息资料,它以利润为目标,关心成本收益等短期可度量的财务信息,按照固定的程序相对稳定地进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集团将会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和相应的财务战略,但有时可能会因过于注重财务结果而鼓励短期行为,这时要结合企业集团的长期生存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兼容长短期目标,将全局观念、长远观念、整体观念等深入贯彻到财务控制中,以加强组织和业务的灵活性,保持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二)财务控制要与会计控制相结合

财务控制与会计控制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财务控制在完善和健全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控制标准、分析差异以及执行结果考核评价时,无疑要利用会计控制手段,两者在诸多时候是交叉的。财务控制的职责主要是筹划资金、制定信用政策、办理货币资金收支款项等,侧重于业务活动量的方面,关注现金收支流量活动,编制预算是其重要方法。会计控制是对经济业务是否安全与合法进行的控制,其职责是负责记录经营收支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编制报告、对内外提供会计信息等,侧重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如会计控制关注对现金收支等活动是否合法。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与会计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全方位财务控制管理的长效性。

全方位财务控制不仅对企业集团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而且能对经营成果作合理的评价,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是企业集团发展的“软基础”。企业集团要确保财务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转,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需要将企业集团的整体规划及战略目标分解、贯彻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改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预算管理,重视评价、执行、纠正情况,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科学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世定.企业内部制度控制设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2002.

[2]岳守艳.对企业内部控控制框架的设想[J].财会月刊,2004,(11).

[3]陈琨,张正国.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优化的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04,(8).

财务控制的方式范文3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边界及理论支持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边界 有人类就有组织,有组织就有管理,有管理就有控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是指集团母公司基于出资人所有权,利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对集团内的各种财务资源及各成员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引导、控制和监督,以保证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与整体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耿云江,2006)。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融合了企业集团和财务控制的概念特征,具有控制链条长且多层次化、控制客体综合化、控制手段多元化等特点。该概念可从以下方面来理解:(1)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主体。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由众多企业法人共同组成的联合体。这一资本纽带决定了集团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等控制子公司资本运动,子公司通过孙公司董事会控制孙公司资本运动等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主体链为“母公司(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一般财务人员)子公司(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一般财务人员)孙公司……”。(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客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它能够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首先是对集团利益相关组织、人员行为的控制,即对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经营者、财务人员的控制,以及对集团子公司内外部财务关系的控制。另外,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是通过资金的价值流转实现的,因而资金、技术、信息等财务资源是集团财务控制必不可少的另一客体。(3)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企业集团公司作为终极股东,其目标是集团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在具体落实“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这一整体目标时,借鉴内部控制的观点,将这一目标分为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报告真实、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等五个子目标。(4)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手段。在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及经营权相互分离的情况下,集团董事会和母公司不直接参与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对其实施控制需要借助一系列、多样化控制手段,包括组织控制、人员控制、信息控制、制度控制、预算控制、绩效控制等。在此过程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企业文化、基本的企业能力等,都是保证控制系统效率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 包括:(1)内部控制理论演进与内部控制体系。与财务控制相关的概念有管理控制、治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深刻理解财务控制内涵。关于内部控制与治理控制的相互关系,从现有研究结论来看,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一是环境观,公司治理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二是基础观,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源头和基础;三是嵌合观,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个管理系统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有很多重合点,具有内在结构上的对应性与一致性;四是整体观,公司治理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治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上层建筑。本文持第四种观点,同时将管理控制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内,财务控制则作为管理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这种观点既可以与企业控制权的层次结构相互吻合,同时更符合内部控制理论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企业的共同治理理论表明:企业是“生产”和“规制”两重属性的统一。Q=Q(L,K)表明从“生产”属性上看企业组织是一个生产性知识集合;PMAX=P(Q)-C(Q)表明从“规制”属性上看企业是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契约组织。对企业内部控制权的划分,也必须体现企业的这两个本质。与“生产”的属性相对应的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管理控制权;与“规制”的属性相对应的是与企业治理层面相关的治理控制权;管理控制权与合约收入相关,而治理控制权则与剩余收入相关。从管理活动中可以分离出与财务活动有关的控制权就是财务控制权。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制度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内部控制理论原先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审计效率、明确注册会计师审计时评价内部控制的责任而展开的。随着经济环境、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管理思想以及管理要求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理论也与时俱进,不断演化。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重大改进有:1958 年AICPA 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颁布了《审计程序公告29 号》,将内部控制按其特点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要素;1988年美国颁布《审计准则说明书第55号》,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要素组成;1992年由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2004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对1994年制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扩展,更有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同时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内部控制已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要素。这一演变脉络表明内部控制的目标由小到大,控制层次由低到高,控制范围不断扩大,控制内涵不断外延。COSO报告下内部控制框架已经跳出了审计和会计视野,将影响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和风险的诸多因素,如组织特征、企业文化、法人治理、员工素质和能力匹配、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管理风格与哲学、风险意识等内部环境因素纳入内部控制系统中。内部控制不仅是面向过去实际过程的反馈型控制,也包括面向未来的前馈控制和过程控制,是贯穿于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中的全面控制。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理论,完美地揉合了控制论、系统论和权变论等理论的思想。控制论要求对控制对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并注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及时性以及信息沟通的质量,强调对过程实施动态控制;系统论认为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强调目标导向在对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引导作用;权变论则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应相互匹配,保持一致性。管理控制系统模式演变与控制环境变化紧密相关;不同的控制环境影响着管理控制系统的模式与内容(张先治,2004)。一个能使控制系统和组织内外环境权变变量相互匹配的模式能够导致个体和组织绩效的提高;内部控制模式的选择及其实现程度,将受到内部控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相对于以前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而言,COSO报告更加强调“软控制”的作用。注重软硬结合,以软控制为主,前者的影响范围往往大于后者,能作用到后者所不能到达的区域,且制约者硬控制的效率。内部控制体系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控制体系,始终围绕着提高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经济组织不断追求业务的安全性以及效率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矫立新等,2008)。追求效率的内生变量是内部控制演进的根本原因(程新生,2004)。内部控制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2)研究框架。内部控制理论的观点和方法, 为研究组织特征、控制环境及控制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关键支撑。财务控制属于内部控制体系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控制理论与内部控制理论同出一辙,两者思想上具有同源性,因而,财务控制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也应该有类似之处:财务控制绩效(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受财务控制方式影响,还会受到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且财务控制环境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力度要强于财务控制方式;财务控制环境还会对财务控制方式产生影响,财务控制方式与财务控制环境越匹配,财务控制绩效就越高;财务控制体系同样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控制体系,追求效率的内生变量应是财务控制体系演进的内在动力。财务控制环境、控制方式、控制目标是集团财务控制的三要素。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

(一)系统整体设计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文化、经济、行业和产业政策、法律制度体系、金融市场环境、汇率及利率、技术、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上下游情况等。内部环境则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竞争实力、市场地位、员工能力、企业文化和企业信誉情况等。在构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即母子公司集分权程度)的选择问题。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控制模式产生影响;内部环境中,母公司因素特征、子公司因素特征和母子公司组合因素特征会对控制模式产生影响。其中,母公司因素特征包括母公司组织特征(规模属性、战略型态、多元化程度)、母公司领导者风格;子公司因素特征包括子公司发展阶段、子公司管理者能力、子公司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母子公司组合因素特征包括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性程度、母子公司整合程度和母子公司文化差异等因素。各因素对控制模式的影响情况如表1所示。

财务控制效率是构建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指导思想。控制方式和内部环境中的企业文化、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法人治理有效程度、企业能力等变量都会对财务控制绩效产生影响;同时,后者还会对前者产生影响;从控制机制角度来说,前者是“硬控制”、“正式控制”、“直接控制”,后者是“软控制”、“非正式控制”、“间接控制”。结合本文对“财务控制”概念的界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也因此相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运行系统,另一部分是支持系统。运行系统由财务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法(手段)组成;其中由控制方法所构成的体系是运行系统的核心部分,控制主体通过控制方法体系对控制客体实施控制,以实现控制目标。支撑系统由内部环境中的相关变量组成,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人力资源政策、法人治理、企业能力等变量。支持系统不仅对运行系统产生影响,还和运行系统一起共同决定财务控制绩效。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最里面的圆圈部分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运行系统;运行系统之外是集团财务控制支持系统;变量之间的虚线表示相互影响。运行系统之外是集团内外部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对集团财务控制模式产生影响。从企业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再到运行系统之间,产生信息交换,并产生影响。这一系统的特点是:(1)该系统是目标导向的。集团战略决定这集团财务战略、预算目标和财务控制目标;财务战略和财务控制目标影响着组织结构的构建、控制手段的选择和绩效考核的设计。明确企业愿景、使命及价值观;通过持之以恒的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共识,打造企业认同感;通过不断强化的能力建设以使得企业能到可持续发展是这一系统的总体特点。(2)该体系是开放的、动态的。集团战略受内外环境影响;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内外环境因素,并与之相匹配;外部环境与内部系统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且对内部系统的运行产生干扰;内外环境不断的演变,使得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动态发生调整,以适应内环环境的变化。同样,集团财务控制战略也是多层次的,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财务控制战略这一特点体现了系统论和权变论的思想。(3)该体系是闭环的,从目标、过程到结果,结果得到反馈后,再进行调整、然后到过程、结果……,最后到考核,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调整,自动优化。这一特点体现了控制论和权变论的思想。

(二)运行系统方法体系设计 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式的划分, 理论界并未形成共识。 在西方已有文献中,对管理控制方式的研究较多;而财务控制分类方式则受管理控制分类方式影响较大。 管理控制方式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总体来说, 可以从控制机制、控制内容和母公司集权程度三种角度进行划分。 Ouchi(1979)将管理控制的方式分为官僚式控制(bureaucratic

control)、市场式控制(market control)和团队式控制(clan control)三类,安东尼(1989)将管理控制分为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Merchant

(1982)根据管理控制的内容,将管理控制方式分为结果控制、活动控制和人事控制三类。Goold等人(1986)根据母公司集权程度和总部价值创造的方式,将管理风格划分为战略规划型、财务控制型和战略控制型三种。上述观点中,Merchant的观点当前较为为流行。Efferin和Hopper(2007)认为,Merchant 的归纳包含了广泛的正式和社会化控制机制,对以前的研究也有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并没有限定为大型组织。Merchant的分类观点对财务控制方式分类产生了重大影响,姚颐、刘志远(2007)在Merchant研究的基础之上,做了相应的改进,认为在过程控制中蕴含了对行为、文化和制度的控制,是三者合力的结果,故将行为控制和文化控制并入到过程控制中,从而将财务控制系统划分为人员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巫升柱(2003)提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控制系统是由财务人员控制、财务制度控制、财务目标控制和财务信息控制等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竺素娥(2002)研究提出在母子公司管理中建立一个完整体系,主要由财务组织控制、财务人员控制、财务制度控制、财务预算控制以及一定的控制环境条件等方面构成。高勇强、田志龙(2002)从人员控制、制度控制、技术控制三方面提出了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理念。王丽敏,李凯,谭旭红(2010)将财务控制分为制度控制、行为控制、结果控制和信息控制四个方面。此外,王全喜(1998)亦针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特征,指出为了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实践中应该采取财务总监制、统一会计制度,健全财务信息系统、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财务监控体系等措施。汤谷良(2000)提出财务控制体系,包括以社会化和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授权书控制、预算管理、财务结算中心、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业绩评价体系等。王月欣(2004)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不同的企业集团控制方式,根据纠偏与预期的关系,分为反馈财务控制、现时财务控制和前馈财务控制;按照集中程度,分为集中财务控制与分散财务控制;根据控制的用途不同,分为预防性财务控制和侦察性财务控制。按照控制时间特点,分为事前财务控制和事中财务控制等。姚颐、刘志远等人的分类方式揭示了驱动财务控制系统运作的本质要素,较好地刻画了财务控制系统的内在联系。但其分类方式仍旧有所欠缺,内容也有所重叠交叉,不能系统地完整地描述财务控制要素和各环节间的关系。综合上述观点,结合多年从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实践经验及课题问卷访谈情况,将集团财务控制系统划分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三个纬度, 如图3所示。

其中,目标控制包括财务战略控制和预算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可从控制要素和控制环节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要素控制包括组织控制、人员控制、信息控制、制度控制和资金控制;要素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基础,不管是目标的实现,还是对各种财务活动及结果的控制,都离不开要素的支持。环节控制包括资产处置控制、投资控制、融资控制、担保控制、税务控制、财务风险控制和审计控制。过程控制涵盖了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每一项业务活动都会和财务产生关联;过程控制既涵盖了纵向层面的业务活动(投资、融资和经营),也包括横向层面的财务活动(资金、信息、税务和风险等)。结果控制和目标控制相对应,结果控制包括绩效考核控制和审计考核控制。由该控制方式所组成的控制体系是一个目标导向的闭环系统:企业战略决定了财务战略和预算目标,财务战略决定了财务要素构建方式,预算目标控制引导过程控制,结果控制则为控制系统增加动力机制,使该控制系统能够有序自动运转。预算控制能实现企业战略和绩效考核的结合,整合企业资源,并将这一体系有机衔接在一起,从而对该体系的运行实施整体控制。可以看出,该控制体系是一个交互纵横,相互作用的系统。可对集团财务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完整地刻画。这一财务控制方法体系符合集团财务控制的发展趋势。对该控制方法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内容简要说明如下:(1)目标控制。目标控制包括财务战略控制和预算目标控制。企业集团必须从战略层面对成员公司进行控制,以控制成员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战略是要实现组织发展与环境匹配,以及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集团战略决定了集团财务战略和集团年度预算目标。集团战略决定了集团未来投资方向、融资方式、利润分配方案和财务人才需求及培养计划等有关财务战略方面的内容;而集团年度预算目标是集团战略在某年度内的具体计划。集团财务战略控制可采取PDCA方法进行,PDCA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单词的简写。表示的意思分别是计划、行动、检查和处理。任何战略都会经历PDCA四个环节,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2)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可从控制要素和控制环节两个角度进行刻画。一是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影响行为,行为影响战略。战略和组织的互动关系说明了组织的重要性。组织是企业集团行驶控制权的载体。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组织层次,要与公司委托关系相对应。在多级利益主体的企业集团公司中,母公司、各成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都要有十分清晰的责权利关系,这样才能保证集团各项规章制度及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在组织结构设置上,母公司一般在董事会层次成立财务管理委员会,在总部设置财务部门和建立集团财务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子公司则设置财务部,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部的控制既可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进行,也可由母公司财务部直接进行,这种控制方式是一种混合控制,融合了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的优点。二是财务人员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对企业集团财务人员的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效果。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控制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采取财务人员委派制和财务总监委派制两种方式。三是财务制度是集团总部规范成员企业财务控制权限、责任划分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基本方法,是正确处理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间各种财务关系的基础。一般来说,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一个完善的财务制度控制循环包括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和完善四个环节,同样可采取PDCA方法进行控制。四是集团财务信息实施集中控制是一个趋势,它可大幅度降各委托层面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效防止“逆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实现集团财务信息系统集中化管理后,集团财务部门可对所属成员公司的财务信息实时动态查询,既可为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也有利于监控子公司经理人员的行为。而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集成化处理后,财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可与其他系统如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实现信息共享,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使得使得业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转化为财务信息,还可以经济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控制。五是资产处置控制、投资控制、融资控制、对外担保控制通过母子公司对该事项决策权限的划分来进行。六是财务风险控制可通过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来进行。七是内部审计控制是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效率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确保审计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合理安排内部审计领导模式,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成效的关键。一般将审计部独立于财务部,归属于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管理。(3)结果控制。结果控制和目标控制相对应,结果控制包括绩效考核控制和审计控制。绩效考核结果一般和预算目标完成情况挂钩,绩效考核包括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计分卡(BSC)两种模式。审计控制是指被审计人员薪酬、任免等与内部审计结果相挂钩,以强化审计控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支持系统分析 支撑系统对控制系统的运行起着支撑、辅助、补充和辐射作用;现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支持系统的几个关键变量进行分析说明。(1)集团企业文化。企业集团文化是企业集团的意识形态,是企业集团的灵魂,是企业集团运行的软件。企业集团文化同一般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惯性。因而长期影响着企业集团的方方面面,也长期影响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如果把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运行系统看成一个硬件控制系统的话,企业集团文化则是一个软件控制系统,两个控制系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集团的控制目标。企业集团应重视文化建设,企业集团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并率先垂范。要培育共同的企业集团价值观念,倡导包容、共享、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集团内部的核心企业要发挥文化标杆作用。(2)管理者诚信和道德观。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在很多国企集团中,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并不是制度所规定或者倡导的那种态度和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而制度执行不到位又往往是由于领导者以及各级管理者不能首先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好垂范作用。企业集团首先要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并把这一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以诚信打造品牌,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商业伦理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其次,要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自觉坚持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牢固确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发展企业信用文化。(3)集团法人治理。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财务控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又离不开财务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企业集团应应以建立开放式的决策机制为核心,改善内、外部公司治理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构建完善的企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集团公司的信息披露和责任追究制度。(4)企业能力。企业的成长需要企业能力的支撑,有什么样的企业能力,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成长。企业能力不仅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同时还决定了控制的效率。能力是根本,资源不具有持久性,且有可能被复制,但能力可持久,且不容易被复制,具有相对优势。企业集团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企业能力做保证。要提高企业集团控制效率,必须不断的提高和培养企业能力。企业集团完善企业能力的培养机制和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推行文化创新。

[本文系广东省2012年度会计科研立项课题“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及母子公司财务控制实证研究”(2011109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年第5期。

[2]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3]姚颐、刘志远、李冠众:《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会计研究》2007年第8期。

[4]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再造》,《会计研究》2000年第3期。

[5]高勇强、田志龙:《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模式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4期。

[6]王全喜:《企业集团的财务特性与财务控制》,《南开管理评论》1998年第2期。

[7]王丽敏、李凯、谭旭红:《国有大型总分公司式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评价及实证分析——基于省级分公司问卷调研的研究》,《财务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5期。

[8]巫升柱:《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构建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5期。

[9]张先治:《控制环境与管理控制系统演变》,《求是学刊》2004年第3期。

[10]矫立新、白文娟、王琳:《从企业组织的历史变迁看内部控制演进》,《商业时代》2008年第12期。

[11]耿云江:《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基于财务战略视角》,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12]王月欣著:《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Ouchi,W.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organization control mechanisms[J]. Management Science,1979,25(9):833-849

[14]Merchant,K.A.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Management[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2,(summer): 43-55

[15]Goold,M., Campbell,A., Alexander,M..Strategy and Styles:The Role of the Center in Diversified Corporation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1986.

财务控制的方式范文4

关键词:财务控制;集团化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企业集团并没有呈现出自己的规模优势,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体制,因此,企业集团财务的控制方法也就不能集中明确。总之,就我国企业集团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言,财务控制体系的不健全是企业集团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当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任务。目前,在我国进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理论

由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具有特殊性,同时其相应理论和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界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主体、客体和目标。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主体。财务控制的主动实施者,是财务控制的主体。由于母公司是子公司的所有者,因此母公司董事会有权对公司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等重大事务进行决策。母公司董事会不仅代表企业集团中子公司出资人的利益,同时也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主体。(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客体。在企业集团中,财务控制的客体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各级分公司、子公司的经营者,财务经理,员工等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则包括了资金、技术、人力、信息、现金流转等各项财务资源。(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目标。财务控制的目标,也就是财务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是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提高企业集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效率则是企业集团财务所要实现的直接目标。

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及影响

(一)企业集团财务的控制模式。企业集团按照财务控制权限的集中程度可以分为集权模式、分权模式以及混合模式三种类型。

1.集权模式。是指企业集团中子公司的一切管理决策都由母公司进行集中统一,子公司没有任何财务决策的权力。母公司不仅可以参与决策和执行决策,还可以直接参加子公司决策的执行过程。集权模式作为一种极端的财务控制模式只适用在集团规模比较小,子公司的财务行为可以通过集权进行规范的情况下,企业集团不能对子公司进行分权,而子公司需要在集团母公司的管理下才能提高管理效能。

2.分权模式。子公司对重大财务决策事项有独立的决策权和审批权,无需受到母公司的限制,但要向母公司提交决策结果。由于分权模式在落实战略管理,发挥协同效应时依然存在着不足。因此,通过纵观国内外的分权模式应用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分权模式主要在资本经营型企业集团和对企业集团影响比较小的子公司中应用比较多。

3.混合模式。极端集权或者分权都不能有效发挥财务机制的职能,或对子公司的积极性造成影响,或是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对集团的整体利益造成损失。混合模式能够集两者优势于一身,是很多企业集团所追求的主要财务控制模式。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影响。

1.集团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企业集团的发展大体会经历初始阶段、实施扩张战略阶段、实施稳定性战略阶段、实施紧缩战略阶段、实施混合战略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的财务控制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逐渐从集权模式经分权模式,最终向混合模式转变。总之,各企业集团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结合集团现状确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模式。

2.集团公司总部管理层的素质能力。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包括了信息量的增加和知识面的拓宽,这就对决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企业扩大规模后通常会采用决策层和经营层两权分立的决策体制,对监督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实现人治向制度治的转变。

3.分、子公司对母公司财务战略影响的重要程度。在一个集团公司中,下属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地位差异,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员企业,集团总部应该采用高度集中的财务控制模式。对其余的子公司,则没有必要实行集中的财务控制。

4.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现代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一般可以分为直线职能制、控股经营制、事业部制等几种。财务管理的方式和财务控制模式也会受到不同组织结构的影响。子公司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经营自,在符合母公司经营方式和经营计划的前提下,子公司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合适的经营方针和计划。

四、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应用需要在一个完善的企业环境中来进行,在应用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重视。集团领导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壮大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才是经营的最终目的,而要实现最终的经营目的,就要不断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并加强企业管理,把财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第二,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备优秀的财务负责人。为了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管理、监督,集团内部应该设立必要的财务机构,参与到企业经营中。集团内总体的经营方案拟定,以及重大项目的审核都应该受到母公司财务部门的管理。公司财务负责人应该符合以下标准:首先,能够及时把握公司的财务信息,并向企业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其次,有能力调动财务工作人员和下属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并能灵活处理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培育合格财务队伍。为优化集团化管理,财会人员应该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技能。因此集团内部要开设相应的专业培训课程,为财会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团队。

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必须要建立在加强财务控制的基础上,实际上,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都是不存在的,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在不同的集团之间,由于彼此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运行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其控制模式也就没有可比性。因而集团母公司在确定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模式时,要结合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来进行。

参考文献:

财务控制的方式范文5

关键词:财务控制 控制的方式 展望未来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财务控制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厘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实现理财目标的根本保证。现代企业能否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形式,强化企业财务的监督与控制,关系到各方面、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关系到财务资源以及其它各项经济资源配置与运行的秩序性与高效性;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笔者结合本单位的财务控制方式,谈一下现代企业财务控制。

一、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作用及基础 

财务控制的作用、基础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实现公司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于价值控制的手段来进行,财务控制的基础是进行财务控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保证。就控制主体而言,应围绕财务控制建立有效的组织保证。就控制的对象而言,建立各种执行预算的责任中心,并使各责任中心对分解的预算指标既能控制,又能承担完成责任。

二是制度保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企业资金只有在各个运行环节上得到合理控制,才能防止被恶意占用或滥用,为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预算目标。各个企业的财务预算是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应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使之成为控制各部门经济活动的依据。

四是会计信息。财务控制,必须以会计信息为前提,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财务预算总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通过企业的总会计核算资料予以反映,透过这些会计资料可以了解、分析企业财务预算总目标的执行情况;各部门以及各岗位的预算目标执行情况必须通过各自的会计核算资料予以反映,透过这资料可以了解、分析其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 

五是信息反馈系统。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实施,必须对各责任中心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需要具备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 

二、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方式 

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制度模式,是按照投资者行使权力的情况分为外部人控制模式和内部人控制模式两种。外部人控制模式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所采用;内部控制模式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控制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在内部人手中,通过公司内部的直接控制机制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效应,而不是为单纯控制而控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与控制措施以是否有助于成员企业及其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的增强为标准。并因此在集团整体上带来更高的财务资源配置效率。所以企业的治理制度是企业财务控制的源泉,它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发展。 

1.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控制方式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不仅要求企业融资来源遵循配置秩序,而且要降低融(投)资风险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使用效率。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就资本结构本身而言,在成本、风险、约束、弹性等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特质,即成本节约、风险得当、约束较小、弹性适度;联系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相互匹配制度作出进一步判断,判断其在数量及结构、期限及结构等方面彼此间是否协调对称,投资风险与融资风险是否具有互补关系等;必须联系未来环境的变动预期,考察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是否具有以变制变的能力等等。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制度的约束机制和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2.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财务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由于企业资金只有在各个运行环节上得到合理控制,才能为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保障,所以,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微观控制的首要工作。一个合理的财务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货币资金及相关业务的控制制度;(2)企业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控制制度;(3)投融资风险控制制度;(4 )企业绩效考评制度;(5)企业内部监控制度等。而保证以上制度实施运行的关键力量是完善企业的治理制度及强有力的外部审计。 

3.现代企业财务控制方式的实施过程 

如何有效地聚合企业内部各经济资源,并使之形成一种强大的、有序性的聚合体来面对外部茫然无序的市场环境,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而且直接决定着企业竞争成败与经济效率的优劣。这种有序的管理称为计划管理,当计划以定量的方式表现出来时,即转化为预算。企业的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不仅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依据,而且还为企业资金的获取和配置提供导向。 

三、现代企业财务控制展望未来

财务的宏观控制能够决定财务的微观控制,而财务的微观控制又反过来影响财务宏观控制的运行。由于完善的企业治理制度是企业财务运行的制度基础,适当的资本结构则是企业财务稳健和有效的保证,外部审计是财务运行合理、合法的外部约束;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本身就是广义的治理制度中的一个环节,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评价以及内部审计是治理制度的延伸,同时又是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可行积累,是优化资本结构的依据。企业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完善治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国内企业的财务控制更是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来进行把握,从加强市场竞争、重构企业治理制度人手,引入外部财务预算的硬约束,通过市场的力量,对企业的股权、债券进行重构。同时,建立市场化运营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并使其真正成为监控企业的实施者、执行者。

参考文献:

财务控制的方式范文6

【关键词】电力企业 内部财务 财务风险

一、引言

电力行业是我国基础性产业,它支撑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财务安全又关系着电力企业能否正常、有效和健康的运转,因此电力企业的财务安全越加凸显重要。特别是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只有电力企业能够实现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财务风险控制得当,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财务工作安全顺利的展开,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安全的正常运转。

二、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财务风险因素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虽然对于电力企业不能改变外部的挑战和竞争,但是可以分析内部财务风险的因素,找出内部财务风险存在问题,从而应对外部环境中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内部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电力企业的营销活动、产权结构、融资方式三种因素。

首先在电力企业的营销中,不同于其他企业产、供、销相分离的运作方式,电力企业是三者同时完成的,电力的销售不能储存,企业单位和居民也是先用电再缴费的付款方式,这种赊销方式下一些旧欠电费收款困难,甚至出现坏账和死账,因此电力企业独特的营销方式带来了其财务风险因素。

其次在电力企业的产权结构中,一直是国有股份一支独大的局面,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采用集权方式的治理结构,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创造性,因此电力企业的产权结构使得其缺乏市场竞争,集权的管理方式也使得员工创新性不高。

最后在电力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电力行业的电价受电煤价格的影响较大,加之电力的固定资产投资高,电力营销环节的赊销方式使得负债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电力企业的盈利普遍低,而其融资来源却只靠银行融资的方式,电力企业的效益还要受利率高低的影响,这也是内部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除了电力企业的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外,在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上也存在着多个问题。

首先,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执行人员缺乏对内部风险的足够认识,作为国有企业的电力企业部门,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电,就片面的理解为电力企业的收支平衡由国家调控,这种错误的理解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内部财务的风险控制意识,因为除了保证国家电力的安全使用外,电力企业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财务的自主核算要求电力企业做好内部风险的控制。

其次,电力企业缺乏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人员,因电力企业的国有性质使得员工享受体制内的编制待遇,但是这种编制待遇却造成他们风险意识淡化,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人员和现有财务人员的配合,部分财务人员认为,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国家承担责任。财务人员的内部风险和外部竞争意识淡薄,再加上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又缺乏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人员,这些都是现有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存在的严重问题。

最后,电力企业自身缺乏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机制。内部财务的风险是要进行合理和专业的评估和预测,才能对内部财务风险进行预防、解决和处理的。同时还缺乏财务风险控制组织的参与,利用外部专业的财务风险人才与内部财务的相结合,才能方便对风险的把控。缺乏财务风险的管理,也缺乏财务风险专业组织的参与,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可见一斑。

三、内部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对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后,我们也要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同时对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防范。

(一)产权结构上引入市场化运作

在产权结构上,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通过上市、并购的方式,引入外部资金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在电力企业的治理结构上,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在财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能够权责明确,财务账目清晰,通过内部财务的安全有效支持电力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化决策。

(二)改变单一的融资方式

改变电力企业只从银行渠道融资的方式,电力行业拥有资金密集型特点,虽然不能改变电力企业的营销方式和赊销的付款方式,但是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的方式,例如将银行的债券关系转化为股权关系,将优良资产剥离电力企业的总资产后上市融资。

(三)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和财务风险预警

提高电力企业管理层和每个员工的风险意识,特别是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财务风险意识运用到企业文化中。例如从行动上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由专人研究针对电力企业的金融政策、税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避在财税方面的制度风险;还有结合电力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外部风险的预警预测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通过关注有关电力企业的外部风险和利率变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宏观环境等,及时调整本行业的财务政策和内部财务管理,积极主动的解决内部财务风险。

(四)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人才

在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人才上,一是对现有的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了解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内涵和操作内容,提高在职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的素养。二是招聘和引进电力企业的专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人员,通过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内部财务控制人才,将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把控在可控范围内。三是利用好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推进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利用程序和系统的财务操作规范,规避人员操作的风险,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督电力企业的财务运作。

参考文献

[1]盖虹霞,胡秋红.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3(中).

[2]陈晓霞.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探析[J].财会之窗,201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