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防治范例6篇

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1

【关键词】高血压病;防治;社区管理对策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是引起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控制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社区卫生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因素,临床医师应该认真分析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想出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早期预防、保健能力。在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高到重要的层次,并且将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病的管理融入到平时自己的工作中。

1 高血压病发生的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起高血压病的病因有很多,临床上主要见于以下几种: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不当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等,另外长期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因素、大量长期的吸烟酗酒都容易患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类心脑血管病,而且是心脑血管病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般高血压病患者轻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高血压病现在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重大的、社会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的防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对高血压病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是防治高血压的第一步

2.1 干预范围

根据流行病学方法,将社区高血压患者以“预防为主”实施有效干预,主要干预范围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危险分层。主要目的是将患者进行高血压危险等级进行划分,依据是患者血压水平和患者的现存的危险因素。(2)制定治疗方案。按危险分层把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级,分别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根据分级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对应的全面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按时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测血压以及其他检测项目和各种危险因素[1]。(3)敦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按时对小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一定的药物治疗和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改善治疗,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2.2 宣传教育政策

在社区对社员通过刊物、板报、折页、讲座等宣传形式,让患者明白过量摄入食盐和动物内脏,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的发生与家族史、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知道戒烟、限酒、防止和控制肥胖,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经常参加有氧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2]。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认识高血压,让治疗高血压的误区显示出来,使患者走出这些误区,比如说,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新药优于老药、当血压稳定到正常后就自行停药等[3]。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高血压病人及家属学会自己测量血压,自己监测自己的血压高峰期,在临床对血压的动态监测中发现正常人血压一般有两个峰值,一个在清晨,一个在午后。教育患者在对自己血压动态监测时需要考虑血压的峰值。通过动态监测后,来决定用药的种类、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的量。定时吃药,动态检测,以期用最少的药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3 新患高血压患者的筛查与监测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检出新患的高血压患者:(1)在社区医院实习门诊登记制度,首诊时务必测量血压,登记高血压患者。(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记录,对社区居民定时筛查,年龄段主要在35岁以上的社区人员行血压筛查。(3)积极开展家庭访视和社区服务,定期检查,追踪观察,提高患者对卫生人员的指导信心。

3 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3.1 合理应用的降压药物

在临床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服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来有效控制血压,有文献证实,小剂量联合应用不同种类降压药物比单用较大剂量的某一种药物降压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所以,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日常病情中十分普遍。指导患者合理地联合用药,但合并用药时所用的药物种数不宜过多,过多则可能有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

3.2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1)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因为不同患者的高血压的病因、合并症、病程及其严重程度不同,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性别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恰当的降压药物[4]。(2)在治疗高血压初期,一般应从小剂量、单一用药开始降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应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及时选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现象;(3)坚持长期服药、终生服药的原则,有些患者血压反复,无法正常按时服药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效降压药的使用可以将患者的血压长期控制,病人只需一天或几天服药一次,这样有利于坚持服药,是临床医生应该建议患者的工作。

4 结语

社区工作中应加强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搞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患者排忧解难,达到治疗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尽可能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国良.高血压病综合康复治疗的近况[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73-475.

[2]马克敏.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4(12):10-82.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2

【关键词】 西藏;高血压;防治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和危险因素。然而,医学发展到今天还无法讲清楚该病的真正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医学上通常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人们常说的高血压病是指前者而原发性高血压多数学者认为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就与饮食、环境有关,特别是藏族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给高血压创造了良好条件,他们居住在高海拔相对寒冷的地带,所以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养成了一种喜食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喜欢吃动物制品,如牛羊肉、奶制品,喜欢饮用牛奶、酥油茶,还喜欢吃盐巴,所有吃的喝的几乎都放盐巴,特别在牧区更是如此。而高油脂的食物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高盐导致血管弹性降低甚至硬化这些都是高血压必需的条件之一。高原环境又是变化多端,强风、强热、强冷、缺氧这些不良刺激使机体总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也是高血压诱发因素。西藏是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医疗条件相对滞后,特别是公共卫生条件。人们居住分散,县、乡、村之间相隔千里而导致卫生宣教工作的覆盖面小加之绝大多数农牧民文化水平低,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较差,对健康重视不够,对疾病认识不足,特别是对高血压这个在西藏的常见多发病。农牧区有 一个以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认为肉类和油脂越多的食物就对身体好,就有营养。吃的喝的咸一点就觉得好吃好喝,对清淡食物几乎没有兴趣或者说认为吃素食喝清淡食物认为这人没有福气,代表着一种穷相,而根本不知道也没有考虑对身体的影响,这些生活习惯就是发生高血压的必备的条件之一。所以,在西藏患高血压的人很多且并发脑血管意外的也很多。在西藏搞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改变几千年形成的这样一种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然。而改变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谈何容易,决定着宣教工作的难度及广度大,人力物力都不允许。为此,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以村为单位,县、乡、村的医疗卫生人员组成医疗宣讲或诊治小组给老百姓测血压,拿典型病例讲高血压的危害防治与饮食之间的关系,这样更容易奏效,避免过多的讲解,人们会自然的改变吃大肉、大油、高盐饮食的习惯。所有疾病以预防为主,高血压更要从生活细节抓起,要从人们的吃喝穿行抓起。另外,现在承担基层医疗工作的西藏乡村医生普遍未曾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以短期培训为主,知识不够全面系统,特别是饮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要想提高西藏高血压的防治水平首先给他们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再者用药不规范,许多高血压患者吃药断断续续其原因不在病人而在医生,说明医生科学用药知识匮乏,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及时地更新乡村医疗工作者的知识,加大培训、投入才能治本。除外改变生活环境,尽量避开过度的应激。患者如果能从事生产劳动必须坚持,因为运动是预防高血压的又一手段,但要适度。一旦得了此病不必紧张多虑,因为可以终身控制它的进展,只要配合医生,保持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高血压,控制高盐、高油饮食,适当锻炼,加以药物治疗不会给生活带来太多不便。至于药物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听信广告。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剂能根治高血压的药,更不要频频换药乱吃。(2)一旦确诊高血压应听医生的,坚持吃药不能随意停药,并且定时、定量。(3)定期测血压。若自家测的最好纪录给医生看,以便制定新的治疗计划。(4)不要擅自加减药物,不能将中药、西药、藏药一起吃。(5)不要认为药就是好东西,记住“是药三分毒”,用药不当可以使人致残、致死 。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最主要的不是药物治疗而是改变不良的行为和习惯:(1)少吃油腻食物,特别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肉、脂肪及高盐饮食;(2)多锻炼,但是应当选择适合自己年龄体质的运动;(3)保持开心快乐,抛弃悲伤、焦虑烦躁、紧张和过喜过悲的情绪;(4)任何时候要相信自己的身体能战胜疾病,不要总怀疑有病缠身;(5)有吸烟、熬夜、脾气暴躁、恋床久坐习惯的,要改正。(6)在西藏高原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很大,避免过冷过热,特别注意冬天保暖。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3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很多患者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35/85毫米汞柱)以下有所顾虑。他们总是担心血压降得过低会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使这些器官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研究证实,患者的血压在理想范围内控制得越低越好,这样既可减轻症状,又可降低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2.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患者在进行高血压防治的过程中应以非药物疗法,即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以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往往过分地依赖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降压药的疗效,又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的并发症。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疗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并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

3.血压降下来后就不再用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总是断断续续地服药,使得血压反复波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有增无减。患者之所以不坚持用药,其中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一旦血压降了下来,他们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其实,这种认识极为有害。高血压患者必须明确的是,当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而且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

4.喜欢服用作用快的降压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时应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而应逐渐将血压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使自己的血压立即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仍未能降至正常水平,他们就立即更换药物。这样做的结果容易造成患者的血压不稳定。另外,有些患者喜欢服用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在使用长效降压药时,也要同时服用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患者应该缓慢、平稳地使血压将至理想水平。而长效降压药可达此目的。因此,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尽量服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5.不用药亦可降压

这是近年来不少有关治疗高血压的保健品(如降压表、降压帽等)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上,这些保健品的实际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就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是最有效和有益的选择。“不用药亦可降压”的观点其实是对高血压病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6.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这也是在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但如何选用这些药物却是很有讲究的。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那种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是好药”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4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防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25-01

1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的防治

1.1 上消化道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标志,其发生率高达24%。有报道指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与不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分别为88%、51.6%,说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明显提高。其发生机制为:①神经内分泌机制:丘脑下部功能受损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胃供血下降胃酸分泌增加造成胃粘膜损伤。②外周机制:胃粘膜血流量减少是引起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胃粘膜-碳酸氢盐屏障功能降低及胃粘膜前列腺素(PG)E2含量的变化均可造成胃粘膜损伤。防治:①首先要积极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疾病;②对存在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者应放置胃管,每隔4-6h吸取标本作隐血试验,至少4-6d。对出血者用盐水洗胃,注入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及去甲肾上腺素等。③目前主张对有高危因素存在者进行预防性使用H受体阻滞剂。对已出血者则更宜使用H受体阻滞剂,以抑制胃酸分泌,经济条件允许者则尚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奥美拉唑能强有力且持久地抑制胃酸分泌,明显降低脑出血继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④少用或不用激素,禁用解热镇痛药物等;⑤中药云南白药为止血药物,且有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大黄能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肠道内细菌异位和毒素吸收,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1.2 脑心综合征 高血压脑出血时,脑心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脏传导障碍;还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肌酶谱改变,其机制为,①由于下丘脑、脑干边缘系统受损,是脑对心脏调节和控制作用发生紊乱,出现继发性心脏受损;②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的紊乱,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造成心肌缺血;③合并电解质紊乱。防治:①注意检测心脏情况,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测量;②据报道脑出血心电改变可能刺激了迷走神经,因此使用阿托品或心得安有利于防治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③在治疗脑出血时,要注意保护心脏,避免或谨慎使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要注意补液速度及控制补液量;快速静滴甘露醇脱水时,要密切观察心脏情况严防其损伤心脏功能。出现心功能损伤时应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④预防和治疗电解质紊乱。

1.3 肺部感染 脑出血后3-5d主要危险是肺部感染,发生率9.2%-67.0%,多因脑干损伤,抑制呼吸中枢,影响肺功能,影响氧的交换运输,加重心脑缺氧,加之营养失调、昏迷、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及口腔分泌物堆积,较重者于病后数分钟至一周内有明显水肿充血。在此基础上有易发生肺部感染,病情愈重,肺部感染越早。当肺水肿进一步加剧,则肺部感染不易控制,易发生呼吸衰竭致死,因此肺部感染防治应与脑出血与肺水肿的治疗同时兼顾,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插胃管吸出胃内容物减少呕吐物吸入肺的危险,给予有效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1.4 急性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肾功能衰竭,多见于老年人,脑出血量多,脑水肿明显的患者,影响下丘脑、脑干、植物神经中枢使血循环神经―体液调节发生紊乱,导致肾功能衰竭。甘露醇广泛用于脑出血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甘露醇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如使用不当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机制:①甘露醇过量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形,引起肾小管阻塞,甘露醇在肾小管内积聚引起渗透性肾病;②甘露醇降低近曲小管的水钠和钾的重吸收,引起远曲小管钠钾含量增加致强烈的球管反馈――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单位滤过率明显下降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③大量甘露醇致血渗透压增高,超过肾小球滤过压;另外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血循环中甘露醇浓度仍高时可能发生类似肾停流现象也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①明确甘露醇应用指证,尽量减少用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滥用;②可与速尿或其他脱水剂交替使用以减少肾损害发生;③老年人慎用;④动态观察尿量及尿常规的变化,定期监测肾功能,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停药;⑤避免合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⑥如发现尿量减少或无尿,50%GS,人血白蛋白,小剂量多巴胺等,如上述药物无效有条件可用血液透析。

1.5 血糖升高 高血压性脑出血时血糖升高为机体的应激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出现最早。脑出血或脑血肿直接或间接损伤丘脑―垂体―靶腺轴的结构和功能,并且以胰高血糖素升高最明显,从而导致血糖水平的显著升高。高血糖是预后不良标志之一,它可加重脑细胞损害及脑水肿。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合理用药防止并发症发生

2.1 甘露醇 有关甘露醇合理使用上文已作描述。

2.2 降压药 高血压脑出血往往血压都很高,血压过高可加重脑水肿甚至脑疝的形成。长期高血压,尤其是高龄患者常有脑血管自动调节不良,脑灌注压降低,因此保持一定血压水平是必要的。

2.3 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要有扩张有扩张脑血管作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慎用甚至于禁用。

2.4 止血药和凝血药 虽然一般认为脑出血难以药物制止,但合并消化道出血时,止血药和凝血药的应用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故临床对脑出血患者仍可选用。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5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64-03

高血压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平均每10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一般认为,传统诊室血压如果测量正确的话,可以作为患者真实血压的指标。事实上,患者的真实血压远远不是简单的诊室血压可以反映的。既往强调的降压达标,是使血压在某个时点达标,却很少关注血压波动对疾病的影响[1]。2010年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PeterSever教授报道了ASCOT-BPLA一项新的分析,在110万次的血压测量值的基础上阐述了血压变异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引起心血管病学界和精神病学界的广泛关注。由此,血压变异性成为高血压病新兴研究热点。笔者就近几年的文献作一分析与总结。

1定义

血压变异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包括短时血压变异性和长时血压变异,通畅用平均血压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以及独立于均值的变异(variation independent of mean,VIM)这三个指标来表示血压变异性,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到的血压变异数据属于短时血压变异性的范畴,是目前最常用的血压变异性指标,也是新兴的高血压病研究热点[1]。血压变异性是反映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人类血压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是有别于血压的一项能独立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血压变异性主要受到自主神经对心血管中枢的影响。交感和迷走神经共同调节血压波动,迷走神经起主导作用。

目前,血压变异性已被公认为有别于血压的一项独立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血压变异性增大,和血压升高一样,是血管病变、容量扩张以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的最终结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诸多临床研究证实,血压变异性的增大与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硬化、蛋白尿等均存在相关性[2]。

2血压变异性与血管损伤

血管病变是引发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血压波动增强了血管内压力对管壁的损伤,促进血管内病变的产生。当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的弹性显著下降时,血管中血液的容量就会扩张。当作用于血管与血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亢进或减退时,血压水平也会升高,这样就产生了我们通常见到的高血压。多数情况下,这时候会同时会出现病理性的血压变异,血压变异增大,或者生理变异的下降或消失。王向明等[3]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这提示了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也息息相关,说明血压变异性的升高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血脂的增高增加了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性。刘松岩等[4]研究发现,当高脂血症患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50时,其24 h和白天的血压变异性较高。而研究还发现高脂血症患者与同龄健康对照者比较交感神经的活动性增强和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这印证了意大利学者Parati G教授早年发现的交感神经系统失衡和24 h动态血压的波动、血压变异性变化密切相关[5]的理论。而在高脂血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比较动脉顺应性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动态动脉僵硬指数是反映整体动脉弹的新指标。李村淑等[9]发现,动态动脉僵硬指数与血压变异性相关,高血压患者24 h脉压、24 h平均动脉压标准差及24 h收缩压标准差是动态动脉僵硬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因为长期的血压波动,会引起高血压患者血管内膜和弹力纤维损伤,造成大动脉顺应性和扩张性下降,最终导致动脉硬化,使动脉僵硬度增加。故而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异常较正常人群更明显,且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因为血压的波动性大可能导致斑块的破裂,在重要脏器中会行程缺血性损伤或失血性损伤,故而在已经发生动脉硬化的患者中,血压变异性还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危害。

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独立危险因子。沈俊娴[10]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硬化高血压组患者的日夜平均舒张压、日夜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高于无硬化高血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而夜间血压更高,那是由于肾血管也同时受到了牵连,故而无法及时有效地排泄过多摄入的钠盐,导致血管内血容量上升,继而产生夜间血压升高。

3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血压变异性是反映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人类血压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周克明等[6]通过对3783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者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大约40% 的病人有靶器官损害,以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障碍为最多见的3 种并发症。

31脑魏占云[7]通过检测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得到: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较未合并脑梗死组的血压水平明显升高(P

32心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厚是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立危险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的死亡率比无左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血压变异性是能独立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指标,与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其变化对评估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靶器官损伤和不良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王春生等[11]研究提示,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能预测左室肥厚的未来发生危险。而朱静[12]通过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邓珍等[13]研究得出,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左心室肥厚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而且还可能与血压变异性相关,与以往的研究一致。血压变异性越大,越易发生靶器官损伤。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的价值。王会明等[14]发现,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大者心室重构更显著。血压水平和基础临床资料相当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越大,心室重构程度就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性。李剑等[15]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常发生血栓性并发症,此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增大的慢性心衰患者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激活更明显。因此,对血压变异性增大的心衰患者治疗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33肾持久的高血压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其中以肾脏最为明显。高血压肾脏损害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和尿蛋白排泄增加。谢军等[16]观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早期肾脏损害密切相关。赵晶等[17]研究发现:降低日间及24 h血压变异性可能阻止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发展,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林涛等[18]研究亦认同了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与血压变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何种水平的血压,24 h血压变异性的大小显著而独立地与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有关。血压变异性越大,肾功能损害越重。国内外有研究证实,夜间血压变异性增高比单纯血压值升高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更加密切。张少鑫等[19]研究发现:夜间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水平和三酰甘油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呈正相关。侯海霞等[20]通过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2组:每173 m eGFR

4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相关疾病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是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危险因素。仇萍等[21]研究发现,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主动脉瓣钙化患病率增大。24 h收缩压及收缩压变异系数与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有关,血压变异性增大。主动脉瓣动脉钙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收缩压变异系数增大时可增加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李剑等[22]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常发生血栓性并发症,该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增大的慢性心衰患者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激活更明显。故而对血压变异性增大的心衰患者治疗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Mancia G[23]在对2012例受试对象人均随访148个月后,观察分析得出,在一般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远期预后间关系相对较为复杂,其中校正后的舒张压变异性可能有一定预后意义,亦即其昼夜差值越大,可能将增加继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残存24 h舒张压变异性越大,则各种死亡风险也就越高,且校正后的舒张压变异性能独立预测所有死亡风险,是对预后最重要的预测指标。

5血压变异性与中医临床

任敏之等[24]研究发现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痰湿,血瘀的形成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时间,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中医学认为先天所秉承的某种特异性的因素往往决定着它对某种致病的易感性及其某种疾病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中医学的体质分类,即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条件影响,不同的体质类型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我们概括高血压总的病机和临床特征,将高血压患者体质分为阳亢和痰湿两大类型,这种体质类型的变化贯穿着高血压病理变化的整个过程。钱岳晟[25]等通过研究发现,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较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可能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研究结果发现痰湿质与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和血压负荷差异主要表现在夜间。夜间的SBP和DBP的负荷参数,夜间SBP、DBP、MAP 变异的3 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联系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曾发现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在血糖和血脂水平上明显高于阳亢质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阳亢质患者,痰湿质的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再次提示痰湿质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更容易导致靶器官损害。

6小结与展望

高血压的风险不仅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血压波动。尽管业界还没有关于血压变异性的具体标准及干预措施,但我们对于血压的控制再不能仅仅满足于诊室血压的达标,而是应当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平稳、长期控制血压变异性,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产生,为社会有效降低疾病负担,降低血管损伤的发生概率。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使血压变异性保持在一定范围,就能减少或减缓左心室肥厚危险的发生,从而更有效地抑制心室重构,以达到预防、延缓及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对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对于其他靶器官损伤也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高振华等[26]通过实验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提前,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这一研究结果提醒我们,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督促其定期监测血压是防范于未然的手段。另外,血压晨峰是血压变异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血压晨峰会导致血流对血管壁切应力的变异值增大,促使血管收缩和痉挛,触发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晨峰高反应是增加动脉硬化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一项有关血压变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清晨血压升高幅度最大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较高。临床神经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平均血压正常,但偶尔有血压升高其发生脑卒中危险性甚至比那些平均血压水平很高,但血压水平一直处于平稳状态的人还要大,这点提示我们,血压变异性越大,对重要器官的影响就越大。

在今后的高血压防治中,关注血压晨峰是降低高血压靶器官的重要途径。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使血压变异性保持在一定范围,能更有效地抑制心室重构,以达到预防、延缓及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对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继光高血压变异性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1~3

[2]陈鲁原血压变异性的临床意义与研究进展[J].询证医学,2010,(06):324~327

[3]王向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6):25~26

[4]刘松岩高脂血症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动脉血管弹性的关系[J].心脏杂志,2009,21(5):689~705

[5]Parati G,di Rienzo M,Bertinieri G,Pomidossi G,Casadei R,Groppelli A,Pedotti A,Zanchetti A,Mancia GEvaluation of the baroreceptor-heart ratereflex by 24-hour intra-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humansHypertension 1988;12:214~222

[6]周克明住院高血压患者3783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状况[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2,17(12):1109~1112

[7]魏占云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的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7,10(7):527~528

[8]刘淑华血压变异性在脑卒中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2;3(36):170~172

[9]李村淑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6,20(6):561~564

[10]沈俊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7150~7151

[11]王春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8;89(41)

[12]朱静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12)

[13]邓珍,梁孙英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0;9,10(9):39~41

[14]王会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5;19(5)

[15]李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11,26(11):830~833

[16]谢军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11(3):181~182

[17]赵晶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08;1,20(1):65~67

[18]林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4;7(10):58~60

[19]张少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6,20(6)

[20]侯海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10,32(5):626~628

[21]仇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主动脉瓣钙化的关系[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24):54~55

[22]李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11,26(11):830~833

[23]Mancia G,Bombelli M,facchetti R,et alHypertension,2007,49:1265~1270

[24]任敏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6;24(9):47~48

[25]钱岳晟血压变异与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2003;23(2)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6

关键词 高血压 预防与治疗 农村地区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患者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差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更是普遍现象[1]。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依据每类患者的病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这为农村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本研究以一个乡镇作为研究试点,结合新形式下的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职能的特点,以居民组为单位,将高血压患者分级,并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样本来源:我县某乡镇作为试点,选择其中1854名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其中男1223,女631例;年龄23~67岁,平均56.4岁。

方法: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个等级,血压从低到高依次为Ⅰ级(354例),Ⅱ级(956例)和Ⅲ级(544例)。以居民组为单位,入组管理。管理内容为3个方面,一方面记录患者血压,另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低盐饮食,每天少于8g;戒烟,至少6个月;体育运动:每周3次,每次1小时以上;油脂摄取,每天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包括行为干预结果以及血压水平数据均经过SPSS11.1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

行为干预:对18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开始低盐饮食的患者由原来的30例升高到256例,效果明显,次之为油脂摄取,体育运动以及戒烟的变化不及前两项明显,但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行为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见表1。

血压控制:分组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三个级别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分组管理前均有下降,其中Ⅱ级和Ⅲ级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较差,对高血压的知识了解甚少,有很多人由于家庭苦难、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以及生活习惯等,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3,4]。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长效广泛的监管模式,建立了基于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模式,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以居民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进行行为干预以及血压记录,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低盐饮食、运动、戒烟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血压控制方面,除了轻微人群,即I级效果不够明显外,Ⅱ级和Ⅲ级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细化防治工作,建立防治组,在经济、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细化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5,6]。这种新的防治模式管理深入、针对性强、广大患者易于接受,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源,彭益,李源泉.巴中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及药物治疗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10,23(9):3110-3111.

2 朱会银.农村高血压防治现状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66-467.

3 李慧,刘懿卿,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49-1351.

4 段秀芳,顾东风,徐希胜.农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5):198-200.

5 李运权.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51-52.

6 赵挪安,陈静静,侯春玲,等.京北某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防治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5-146.

表1 行为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行为变化(例)

注:*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