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范例

高血压

高血压范文1

1.什么是高血压

在静息(安静)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高压)均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低压)大于或等于90mmhg者,确诊为高血压。

2.高血压的病因

研究显示,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人体中不同的基因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基因型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疾病。高血压,也是多种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若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病率高达46%,同时,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父母中有一方于55岁前发生高血压者,其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一倍;父母双方均于55岁以前发生高血压者,其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5倍;父母于55岁以后发生高血压的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无明显增加。也就是说,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于较年轻时发生高血压,其子女未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升高。正因如此,也导致了很多人不愿去预防高血压。认为既然高血压是遗传病,预防也没用。但事实上,预防很重要!因为高血压虽然和遗传有关系,但也和很多其他环境因素相关。比如高钠盐低钾盐饮食、肥胖、久坐不动、喝酒、抽烟、熬夜、压力大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高血压。因此,平时的预防尤为重要。

3.高血压的预防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预防及推迟高血压的发病。对于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基因的人,应更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忌大鱼大肉,要控制每天摄入食物总热卡,日常食物需要低盐、低脂,选择优质蛋白质;

(2)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种类、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选择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强度较低的运动;

(3)定期监测血压对于肥胖或者超重、血压和血脂偏高,有高血压家族史、高风险患者,建议家中要自备血压计,定期自测并且记录血压数值;

(4)保持心态平衡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影响,放松紧张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高血压范文2

【关键词】慢性肾病;高血压;依从性;影响因素

慢性肾病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其发病率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肾病若不及时控制,患者容易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统计可以发现,肾脏疾病在其病程进展中,高血压是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病患者在透析前出现高血压症状的患病几率占总数的 78.4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几率在 70% ~ 90%,合理地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能够使患者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几率得以有效下降,使患者的死亡率有效降低。因此,在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提升患者高血压治疗依从性是病情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医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共计 323 位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 18 岁,能够进行正常沟通。研究方案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1.2调查内容

(1)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职业、家庭收入、就医形式等。(2)依从性:采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促进及障碍因素的综合量表(FATS)评估患者的依从性。

1.3调查方法

研究人员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取得调查对象同意后发放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调查对象填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并且在填写过程当中存在困难的患者,应用访谈式的调查模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4.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F 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百分率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影响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

对患者 FATS 得分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可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高血压诊断分级为影响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果见表 1。

2.2 影响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

以 FATS 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高血压诊断分级)的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存在婚姻问题、高血压分级偏高是影响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 2。

3讨论

高血压范文3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母婴不良;胎盘剥离面积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于胎儿娩出前从子宫壁剥离[1]。胎盘早剥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母婴危害明显等特点,若早剥面积较小无明显症状表现,若超过50%则直接影响胎儿在母体内的血氧问题,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发生宫内窘迫、死亡等问题,还会导致孕妇死亡[2]。结合产科临床工作开展情况,胎儿早剥严重合并症集中在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以及急性肾衰几种,妊娠高血压(妊高症)也较为常见。相关资料指出,妊高症病程中若有子宫螺旋动脉、蜕膜血管腔痉挛狭窄的情况下,会有动脉栓塞以及胎盘后出血等问题,诱发胎盘早剥[3]。为了更好的了解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和母婴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并发胎盘早剥妊娠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以及单纯妊娠并发胎盘早剥后的母婴不良预后情况,为产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均为我院分娩方式胎盘早剥的产妇,病例选自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总计80例。合并妊高症(符合妊娠高血压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未合并妊高症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50±1.35)岁;孕周27~42周,平均孕周(36.30±1.30)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6.30±1.55)岁;孕周28~42周,平均孕周(37.50±1.20)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综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B超检查等诊断为胎盘早剥。

1.3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胎盘剥离面积、产后出血(诊断标准: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500ml)率以及孕产妇、围产儿不良预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经SPSS19.0进行80例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实验指标计算。产后出血率等计数观察指标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计量观察指标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的情况下,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体征对比。实验组、对照组产妇均有腹痛、腰痛、强直性宫缩等典型表现,其他症状、体征异常表现见表1。组间症状、体征占比结果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阴道流血少,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发生率高。

2.2胎盘剥离面积、产后出血率对比。实验组、对照组产妇胎盘剥离面积、产后出血率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产妇胎盘剥离面积>1/3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的情况下胎盘剥离面积大且产后出血率高。

2.3围产儿不良预后情况对比。实验组:新生儿窒息15例,围产儿死亡2例,围产儿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42.50%(17/40)。对照组:新生儿窒息7例,围产儿死亡1例,围产儿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20%(8/40)。实验组、对照组围产儿不良预后情况经统计学计算,χ2=4.7127,P=0.0299。

2.4孕产妇不良预后情况对比。80例参与此次实验的胎盘早剥产妇均无死亡情况。实验组中有3例(7.5%)发生了术中子宫卒中,对照组中有1例(2.5%)发生了术中子宫卒中,术中发现后立即予宫体注射宫缩剂、按摩宫体,子宫收缩良好且子宫保全,无子宫切除情况。

3讨论

高血压范文4

资料与方法

饮食指导以进食低盐、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清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宜。肥胖者需控制进食量,适当减肥。高血压的发病率与摄入的钠盐量成正比,因此成人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多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少吃动物内脏;适当补充蛋白质,摄入一定量的牛奶或奶制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粗粮杂粮;忌暴饮暴食,少食辛辣油炸食品,忌饮咖啡、浓茶,戒烟戒酒[4]。休息活动指导指导病人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科学、有规律的作息计划。定时睡觉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通过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进行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宜的运动为轻、中度以锻炼耐力为目标的有氧代谢运动[5],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避免活动量过大和过度劳累;教病人学会放松自己,指导其练习放松术或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有利于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稳定的情绪,经临床观察和对病人的跟踪随访,这些方法对控制和降低血压有一定的作用。

用药指导当确诊为高血压后,告诉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并且定期到医院监测血压,以调整用药量,同时告之所用降压药的名称、剂量、作用原理和不良反应,提醒病人和家属,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急性低血压反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出现头昏眼花、晕厥、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应立即让病人平卧,头低足高,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脑部血流量;如果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更换其他有效的降压药或增加拮抗不良反应的药物。预防指导通过讲座、电视、画报等方式大力宣传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让广大群众(尤其是40岁以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认识高血压,从而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鼓励他们定期到医院门诊监测血压,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评价从血压的控制状况和患者的生活习惯两方面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干预前后,分别测量两组的血压状况,而患者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酒、服药规则性、高盐饮食和运动状况等指标。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进行处理。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高血压范文5

关键词:高血压;个体化指导;临床研究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调查显示,伴随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加之现人们在高强度、高节奏、缺少运动等生活方式及高盐、高油、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饮食习惯,使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年龄趋于年轻化[2]。据调查,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亿,其中青年高血压约占34%[3]。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使患者就医出现聚集现象,三甲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社区等医院廖廖无几。国家政策的调整,加快医疗资源的下沉,要求基层临床医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诊疗水平,丰富药物种类,确实服务于社区居民,增加其就医便捷性、专业性及个体化管理,使社区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缓解综合医院就医难困境。本研究针对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了解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为该地区社区高血压的诊治工作提供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干预组男性34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9.37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8.36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的高血压影响因素,给予相关知识宣教及生活指导。通过日常就诊、电话随访及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其进行追踪,了解其高血压病程、血压分级、用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习惯等,整体分析研究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了解高血压患病整体情况,分析追踪期间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本地区常见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及体重控制情况等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本研究对追踪病例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其高血压分级控制情况,给予常规治疗高血压药物。本研究高血压定义[4]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140/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BMI)。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压、BMI比较。经本次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常见并发症的知晓情况明显提高,增加患者对疾病诊治的重视程度。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吸烟、高脂饮食、高盐饮食、高体重对血压负影响的了解,改善其日常生活习惯,对血压的控制起到协同作用。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BMI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高血压分级情况。对研究病例整体高血压分级进行分析,高血压I级约占41.73%,高血压II级约占40.86%,高血压III级约占17.39%,分析其男性、女性分组各级高血压占比,与整体数据基本一致。

3讨论

3.1高血压与高盐饮食。盐敏感型高血压作为高血压常见类型之一,是高盐饮食地区影响高血压发生与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115例患者中,根据其日常饮食,估算其食盐摄入量,其中存在食盐摄入超量者达75例,占比65.22%。天津[5]地区属于高盐饮食地区,研究显示天津市居民平均盐摄入量11g/d,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g/d。过多的钠盐摄入,激活人体离子代谢系统,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人体容量升高,是造成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同时此类血压升高,单纯口服降压药效果欠佳,需联合限盐饮食控制,使血压达到标准水平。

3.2高血压与高脂饮食。高脂饮食是导致高血脂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与高血脂[6]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的致病因素,二者的存在,不仅增加了血压的控制难度,同时常需联合用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后果。一项全国性大样本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7]。我国高血压与高血脂有着高伴发率。经调查,发现本样本中入组病有59例存在高脂饮食情况,占整体病例51.30%,其中男性患者中高脂饮食有35例,占59.32%,说明男性患者高脂饮食情况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平时肉类饮食占比例较高,烹调食物食用油使用过多。同时,本地区喜食油炸食品也是造成高脂的重要原因,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双高表现,为血压控制增加难度。

3.3高血压与吸烟。通过调查发现,115例高血压患者中有42例存在吸烟情况,占整体比例36.52%,其中男性34例,女性8例。烟草中还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不仅可以引起血液中氧气携带减少,肺功能受损,同时,还能使血管收缩,各器官供血不足,引起血压升高。有研究提示吸烟[8]与动态血压、动脉硬化指数呈正相关,吸烟频率越高、吸烟史越长,患者动态血压数值越高、动脉硬化指数越高。因此减少吸烟已经成为控制高血压等相关疾病重要治疗方法。

3.4高血压与体重指数。本地区居民高盐、高脂等饮食习惯,加之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等体力劳动减少,使本地区整体居民体重指数水平偏高。而过高的体重,导致血管活性、收缩功能等受影响,使血压控制更加困难。按照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划分标准将,根据BMI将体重分为4组:体重偏轻:BMI<18.5;体重正常:18.5≤BMI<24.0;体重超重:24.0≤BMI<28.0;体重肥胖:BMI≥28.0。本研究115例病例中,体重偏轻数为0例,体重正常者为41例,占35.65%;超重者为53例,占46.09%;肥胖者为21例,占18.26%。研究[9]表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呈正相关。

4结论

高血压范文6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对照组的78%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管理;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健康档案系统对患者的健康信息和疾病状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了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前后的高血压患者各50例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高血压,均为社区常住居民,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70.15±7.62)岁;病程3~8(5.72±2.25)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9(69.87±7.85)岁;病程3~9(6.03±2.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以及按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定期进行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例患者均需配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效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还应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如服药方法、血压监测方法、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运动锻炼方法、饮食控制方法、血压变化曲线图,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使电子健康档案更具有人性化特点;每月需对患者进行一次上门随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档案查询的方法,如平时出现疑问,可随时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进行互动,实现实时互动和共享;待患者血压保持稳定水平后,可每2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健康行为量表共包括心理健康、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压力管理、营养等6个项目,共有52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4分,总分为52~20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0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3]。

1.4血压控制效果判定[4]

良好: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20mmHg或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尚可: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在10mmHg~20mmHg之间;差: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不足10mmHg,或者未出现降低。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主体部门,主要负责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监控,以保障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容易出现停药、漏服情况,对血压控制较为不利,其健康行为是保障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条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而如何更加有效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是当前高血压社区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故有必要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积极有效的社区管理方法。以往的高血压社区管理中,往往采取简单的文本记录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信息进行纸质档案的记录,甚至部分患者未建档,导致在社区管理过程中,无法实时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管理体系中存在着滞后性,且管理效率较为低下[7]。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平台,为每一例患者进行个人信息的建档,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上门随访,可实时更新患者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了解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对患者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不仅为患者的疾病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时,还能有效督促患者积极服用药物,减少漏服、停服现象的发生[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后的观察组其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未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充分证实了电子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在高血压患者的建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社区居民不予以配合、资金缺乏等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潘广辉 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参考文献:

[1]凌利峰,董建成,耿兴云,等.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1,06(4):18-20.

[2]张惠芳.社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人管理中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5,5(30):388-388.

[3]周小洁.健康档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01-102.

[4]周爱惠.依托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131-132.

[6]方志群.健康档案建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846-846.

高血压范文7

【关键词】高血压;血脉辨证;中医;辨证体系;脉胀;中西医结合

据2021年《柳叶刀》杂志报道,2019年全球有12.8亿、中国有2.45亿成年人罹患高血压,且患病率总体仍呈上升趋势[1],因此对本病的研究意义重大。1997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原发性高血压命名为“风眩”,但中医学界对于高血压的命名和认识争议仍颇多。本课题组在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和湖南省名中医胡国恒教授的指导下,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中医学界关于本病的论文和著述,认为现有中医辨证理论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高血压的疾病本质,故基于血脉致病视角[2],提出血脉辨证(一种基于血脉的生理病理变化探讨疾病的中医发病规律、常见证型和治法方药的方法)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探讨构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体系,现简述成果如下。

1研究现状

1.1病名

论述不一,《中医内科学》第11版规划教材至今仍无专章与高血压相对应。焦欣统计了近10年来全国62位著名中医关于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的论述,其中眩晕、头痛、中风、肝风、肝阳和风眩排名前列[3]。2008年,王清海基于《灵枢·胀论》“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及“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理论,提出用“脉胀”来对应高血压[4],部分学者表示赞同[5]。

1.2病因

本病病因广泛,学界论述散乱,但是大多提及遗传体质、年老体衰、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及饮食失宜等方面[6]。大多数医家认可本病是一个多因素致病疾病,发病后又可引起多种病症,病因复杂。

1.3病位

既往学界受五脏一体的整体观念影响,论述高血压多从脏腑角度出发,故对其病位也大多定位于五脏,其中以病位在肝、在肾及在脾论述较多[7],近年来王清海认为在血在脉[8],诸家论述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1.4病机

本病病机目前学界多从脏腑虚损、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内生五邪和六淫致病立论。其中提及较多的有,脏腑虚损类的肝肾阴虚和脾肾亏虚[9],阴阳失调类的肝风上扰、肝阳上亢[10]和络风内动[11],气血失和[12]类的气滞、气逆、气虚、气陷、血瘀和血热,内生五邪类的风、火、痰、瘀[13],以及六淫致病类的寒邪凝滞[14]。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本病的辨证认识尚未统一,亟须系统的理论予以规范。

2辨位正名

2.1辨位

《灵枢·决气》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本课题组认为,《黄帝内经》所言恰是对血与脉参与血压形成过程的高度概括,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不谋而合。因脉为奇恒之腑,收束血液;血为脉内容物,充盈脉管,二者与高血压的发病最为密切,故高血压病的病位应直接定于血脉。

2.2正名

王清海对19个省市地区的523名专家进行调查后发现,87.2%~98.5%的专家认为眩晕、头痛、风眩等传统中医病名不能等同于高血压,赞同和考虑采用新的病名者占92.9%,其中脉胀理论认可度高达87.8%[15]。本课题组亦赞同脉胀理论,认为血压的升高,无非是由于脉络相对的胀满(脉管收缩)和/或绝对的胀满(脉内容物充盈),因此,用“脉胀”来与高血压相对应,可概括高血压这一疾病贯穿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较之以往命名更为合理。

3核心病机

本课题组认为,由于血压的形成源于脉内容物对血管壁的压力,因此无论何种高血压,其形成均离不开脉络紧缩和脉络胀满两种机制,病在脉则为脉络紧缩,病在血则为脉络胀满。相较于过往学界以五脏阴阳和气血收放[16]来论高血压病机的难以把握,不如径直以“脉络紧缩”和“脉络胀满”作为高血压发病的核心病机,更能简单明了地概括高血压的形成本质。

3.1脉络紧缩

本课题组认为,肝主身之筋膜,心主身之血脉,但运行心血的脉管也是筋膜的组成部分,故也应隶属于肝系[17]。因此,血脉虽由心所主,却实由肝来调控。肝脏通过调控脉络之筋,进而左右脉络的扩张和收缩。因此总究脉络紧缩之因,皆是风动脉痉,不离于肝,但风动脉痉之因,却有邪正虚实之不同。以邪正分类,常见以下病因。1)邪引脉痉:常为感受寒热之邪所致。寒性凝滞,血脉之筋收引;热盛灼筋,血脉之筋失濡;二者皆可引起脉络紧缩,血压升高。2)虚风脉痉:常见血虚生风、阴虚动风、肝阳化风和阳虚化风四者。阴血亏虚,血脉之筋失濡;阴虚阳亢,血气上逆;阳虚寒凝,脉失温煦;几者皆可引起脉络之筋风动[11],进而导致脉络紧缩,血压升高。

3.2脉络胀满

本课题组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脉内容物壅胀均可引起脉络胀满,而脉络胀满的直接原因则是脉中邪浊废物和血气津液精的壅滞。以邪正分类,常见以下病因。1)邪浊壅脉:痰、饮、水、湿、精(激素)、食、毒及寒热之邪充斥脉道,均可导致邪壅脉胀,从而升高血压。2)血气壅脉:瘀血阻脉,血行不利;情志异常,肝郁血滞;气虚生痰,血气瘀阻;气陷于下,血逆于上;心肾阳虚,寒凝脉道;肝肾阴虚,脉涩不畅;阴虚阳亢,血气逆满;心搏过度,血脉胀满等原因(血瘀、气滞、气虚、气陷、阳虚、阴虚、阳亢、心亢)均可导致血气壅脉,从而升高血压。

3.3脉络瘀阻

无论是脉络紧缩还是脉络胀满,最终均可导致血瘀气滞,因此本课题组认为血瘀气滞[18]贯穿于高血压病程始终。日久还可因气滞痰阻,痰瘀互结,形成斑块而黏附脉道,进一步阻塞血气运行,甚者脉络还可由缩至窄,终至于闭。若脉胀日久,由腑及脏,胀及心、脑、肾、眼或四肢百络,更可发为多种并发症。

4发病特点

4.1标在血脉,五脏相关

血压因血脉而生,故其标当在血脉。而血脉内连五脏,因此高血压病的形成与五脏皆有关联[19],如肾脏潜阳、主水、温阳职能的减退,肝失疏泄及肝阳的无制,脾生气血、运水湿的不利,心对血脉的鼓动及心神的调控失常,肺的宣降气津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脉络的收缩或胀满,最终升高血压。因此,本课题组将高血压的脏腑病机特点概括为:标在血脉,其本在肾,其重在肝,总控在心,变动在脾,宣降在肺。

4.2多因影响

1)内因。(1)遗传:先天肾精不足者,脉道发育不良,血运不畅,故脉胀易发。(2)年龄:中年以前,血气充足,脉道滑利,故脉胀少发;中年之后,血气渐虚,脉道不利,故脉胀易发。(3)性别:本病男女患病率相当,但青年期男性嗜食肥甘厚味及烟酒者较多,脉络易于胀满,故发病率略高;女子中年后阴血更易亏虚,脉道易涩,或妊娠[20]后血津运行不畅,故此二时发病率略高。(4)情志或剧痛:情志剧烈波动或剧痛时,肝所主之血脉筋膜异常收缩,故脉胀易发。(5)劳逸:劳逸失度,耗伤血气,血脉筋膜失养而收缩,或血气亏虚后,血气津液运行障碍,脉道涩滞,均可发为脉胀。2)外因。(1)时令:温度春夏偏高,秋冬偏低,脉络热胀冷缩,故血压春夏偏低,秋冬偏高。清晨阳气升发,血气充盛,脉络胀满;傍晚阳气收降,阳衰阴盛,脉络收引,故此二时常血压偏高。夜间营卫内藏,血归于肝,脉中血气减少,故血压相对较低。(2)地域:东南多湿热,故邪壅脉胀常见;西北多严寒,故寒凝脉紧易发。又因脉络热胀冷缩,故血压温热地带偏低,寒冷地带偏高。(3)饮食:腌制食物多盐,而盐能吸水,故过咸易致脉络胀满;肥甘厚味伤脾,脾虚痰生,每易阻滞脉道,若再加嗜食烟、酒或槟榔,则更可直接影响血管舒缩,发为脉胀。(4)药物:误用缩脉或壅脉药物,均可导致脉胀形成。(5)应激:外伤、妊娠等应激情况下,机体分泌过多邪精(激素),血脉筋膜异常收缩,亦可导致脉胀形成。

5证型析理

本课题组经过反复梳理文献[21],发现本病若以脉络紧缩和脉络胀满为纲,邪正虚实为目进行证型分类,析理最为简便,故以此法分类简述其基本证型如下。

5.1脉络紧缩

其基本病机皆为风动脉痉(寒凝脉痉、热极生风、血虚生风、阴虚动风、肝阳化风和阳虚化风),以虚实分类,常见以下证型。1)实证(邪引脉痉):寒凝脉痉;热极生风。2)因虚致实证(虚风脉痉):血虚生风;阴虚动风;肝阳化风;阳虚化风。

5.2脉络胀满

其基本病机无非邪浊壅脉(痰、饮、水、湿、精、食、毒、寒、热)和血气壅脉(血瘀、气滞、气虚、气陷、阳虚、阴虚、阳亢、心亢),以虚实分类,常见以下证型。1)实证。邪壅脉胀:常见痰浊阻脉、痰热阻脉、痰瘀阻脉、水饮壅脉、湿浊阻脉、湿热阻脉、邪精(激素)壅脉、痰食阻脉、毒浊壅脉、血寒凝脉、血热壅脉等证型。血瘀证:与多种证型并存,贯穿病程始终。气滞证:常见气滞血瘀及气滞痰阻等证型,气滞证贯穿病程始终。2)因虚致实证。气虚证,常见气虚血瘀、气虚痰阻及气陷血逆等证型;阳虚寒凝;阴虚脉涩;阴虚阳亢;心搏过亢。

6兼病缘由

高血压在血脉,而血脉内连腑脏,外络肢节,故脉病流行,可合并全身诸多病症。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宗气运行,波及血脉,可引起脉胀,故二者常合并存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可致邪精(激素)壅脉,故易合并脉胀。痰瘀阻于肾络,可并发肾病或肾动脉狭窄;阻于主动脉,可并发主动脉缩窄;阻于心络,可并发冠心病;阻于脑络,可并发脑梗死;阻于眼络,可并发眼底病变;阻于身周脉络,可并发周围血管病;阻于颈动脉,可并发颈动脉斑块形成。谷精泛溢可诱发脉胀,故糖尿病常合并脉胀[22]。若脉压过大,脉络破张,可并发出血,如脑络破张则为脑出血,眼络破张则为眼出血,主动脉破张则为夹层。脉压过大,日久胀及于心,可并发高心病或心力衰竭;胀及于肾,可并发肾衰。

7结语

高血压范文8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宣教

高血压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慢性综合性疾病,特别是近几年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对患者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1]。此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由于治疗疗程长,通常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低,所以在药物治疗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社区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容提高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特选取60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护理研究,并做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社区服务中心接受干预的6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2.35±3.13)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5例,大专9例,本科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4.12±2.18)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5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5例;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过敏史、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方法。 (1)首先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宣讲,首先评估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并评估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信息,然后给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宣讲资料,针对阅读有困难的患者采用讲述法。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血糖、血压自我检测方法。(2)实验组给予社区健康教育进行干预,首先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树立科学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嘱咐患者适当运动,比如慢跑、健步走等,对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帮助。饮食方面: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科学饮食的重要性,主张少食多餐,降低餐后胰岛负担,避免餐后高血糖和药物高峰时出现低血糖,并告诉患者饮食治疗原则,计算每日食物总热量,选择血糖和血脂指数低的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钙的补充。用药指导: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额胰岛素,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胰岛素注射方法,告诉他们药物推注完毕后,针头需要在皮肤内至少停留10s,保证药物剂量全部注入体内。口腔护理:定期检查患者口腔,每年洗牙1~2次。养成勤刷牙的习惯,早晚各刷一次,有龋齿的患者选择含氟牙膏刷牙;有牙周病的患者可以选择能缓解牙周病的药物牙膏刷牙。

1.3观察指标。 注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血糖和血压控制情况。依据2008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老年糖尿病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8mm0l/L,餐后2h血糖≤11.1mm0l/L和血压控制目标≤140/80mm0l/L,1mm0l/L=0.133kPa)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空腹血糖(FPG)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临床统计中,均采取SPSS20.0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进行校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检测结果P<0.05时,则表明本次的临床统计结果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血糖、血压有效控制情况比较。 经过干预,实验组糖尿病知识掌握人数26人,占比86.67%;血糖有效控制情况23人,占比76.67%;血压有效控制人数24人,占比80.00%。对照组糖尿病知识掌握人数7人,占比23.33%;血糖有效控制情况10人,占比33.33%;血压有效控制人数11人,占比36.67%。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率、血糖有效控制率、血压有效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FPG、SBP、DBP水平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FPG(7.80±1.81)mmol/l、SBP(144.21±12.61)mmHg、DBP(90.36±14.42)mmHg,对照组FPG(7.88±1.79)mmol/l、SBP(143.33±13.73)mmHg、DBP(91.14±11.61)mmHg,两组患者FPG、SBP、DBP水平无明显差异;经过干预,实验组FPG(6.47±1.14)mmol/l、SBP(131.67±16.32)mmHg、DBP(79.12±10.72)mmHg;对照组FPG(7.24±1.51)mmol/l、SBP(140.24±9.41)mmHg、DBP(85.98±13.81)mmHg。两组患者FPG、SBP、DBP水平经过干预后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患者FPG、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