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例6篇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1

一、“深”,深刻领会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正所谓“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通过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中国科协、江苏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的意见、方案、通知,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充分依托省科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优势,着力打造党政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逐步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新型科技创新智库体系,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撑,意义重大。

二、“实”,脚踏实地、真心实意了解情况

调查研究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循着方向去,奔着原因去,不是为调研而调研。我们坚持边调研边学习边对照检查,不打招呼、不增加负担、直接深入调研单位,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是聚焦研究院分中心建设成效,赴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讨论“2019年度江苏省农业特色田园乡村科技交流研讨会方案”,商讨解决分中心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二是注重接长科技创新智库工作手臂,赴南京工业大学科协调研江苏科技智库基地建设情况,发掘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整合课题研究方向,征集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建言献策素材。三是着力强化省科协调研课题研究的过程控制,赴重大战略类课题的承担单位,就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中期评审专家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课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建言献策的针对性等方面展开调研。四是积极放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的舆情收集功能,选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调研,对前期近200篇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针对科技工作者普遍反映在创新创业政策落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关于近期江苏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科技界情况的专报》。

三、“准”,准确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成绩和不足

调查研究由调查和研究两个环环相扣的部分组成,调查研究最终的成效如何直接取决于调查是否准确深入、研究分析是否准确深刻。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定要找准方向、找准症结、找准原因,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动工作与时俱进。调研了解到智库建设的现状:一是“小中心、大”智库网络初步形成。发挥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在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建强四个研究中心,不断扩大和延伸智库建设工作手臂。推进智库工作与媒体融合,加强对科技界的政治思想引领。二是多层次多形式决策咨询工作卓有成效。积极参与中国科协重大课题研究,精心组织省科协课题研究,扎实开展专项调查研究,《江苏省科技工作者建议》、《江苏省科技智库专报》品牌效应逐步扩大,真正体现了智库作为党委和政府“智囊团”的优势,有效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三是新模式新平台“互联网+智库”上线运行。以中国科协智慧科协样板间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江苏科技智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改版升级工作。建设智库的微信推广平台,打通与科技工作者沟通交流的网上通道。组织开展第二次江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不断拓宽科技界舆情汇集平台,提升调查研究和舆情收集能力。四是第三方评估工作全面开花。评估项目的层次越来越高、项目来源的渠道越来越广、专家团队越来越稳定、评估工作的流程越来越规范、评估成果越来越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同时也发现了相关不足:一是引智工作还有待加强。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智库的合作,积极引进复合型的智库学者,整合专业、高端、优质的人才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发展高新产业,为我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服务。二是用智领域还有待拓宽。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广角度等特征开展研究。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理论研究创新和应用实践创新。以省委省政府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围绕决策、服务决策、献言决策,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凝智机制还有待完善。凝聚智力资源过程中,我省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尚有不足,与智库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遴选、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激励机制以及薪酬制度有待完善,课题设置、研究、转化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决策咨询课题类型有待丰富,以《科技工作者建议》和《科技智库专报》数据库为基础的成果和转化平台还有待完善。

四、“细”,细致比较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要作出宏观的正确决策就必须首先搞清楚微观的事情,往往微观搞得越清楚,宏观决策就会越明晰,越有生命力,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就会越强。所以,我们力图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多聚焦典型、聚焦实际,精准发问,精准剖析,力求得出精确的结论。一是关于如何更好的集聚科技智库专家人才,我们参考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聚智模式。该智库是凝聚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建言献策的一个高端平台,是海外留学人员、国际专家、华人华侨学者和国内专家学者智慧交融的一个智库。致力于把海内外不同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中国与全球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成果集合起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二是关于如何提升建言献策决策咨询的能力,我们学习了“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的相关成果。改研究院以项目课题为基础,紧紧围绕国家政策解读做文章,特别是在前瞻性研究课题方面,提出、发表了上百份建言献策报告,在全国政学两界影响较大。三是关于如何更好的打造第三方评估品牌,我们研究吸取“新加坡隆道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经验。该研究院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在追踪世界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和高端培训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四是关于如何当好科技工作者和党委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对“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布鲁金斯研究所是美国一家研究公共政策的非赢利组织,一向被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最值得借鉴和最受信任的智库,旨在充当学术界与公众政策之间的桥梁,向决策者提供最新信息,向公众提供有深度的分析和观点。

五、“效”,用调研成果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2

关键词:220kV智能变电站;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电力系统;电力事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4-012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4.065

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开始对自己的机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有些企业甚至从根源上对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进行反思和改革。其中作为整个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变电站所进行的改革是最为深刻和成功的。现阶段,我国220kV智能变电站增长势头极其迅猛。智能变电站虽然在造福人类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与限制,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工作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始终贯彻执行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的推行,积极构建完善的、全面的、系统的220kV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体系,以确保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与进行。

1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采用场外就地数字化的方式采集二次量,二次设备之间运用光纤通信、网络传输数据流,部分设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小小的变化。下文重点分析与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直接联系的新型化功能与设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数字化通道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相关设备与装置的设计与组装多以操作简约化、检测便捷化、数字管理化为原则。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智能变电站的每种数据流多是由变电站内部相对应功能的设备与木块输出数据流,并由虚端子作为连接媒介,将数据流输送到各个既定设备与装置的功能模块数据集之内,最终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数据通道。除此之外,智能变电站系统中的软压板作为整个结构体系中有效控制变电站数字通道的重要工具,通过开启、切断数字通道的方式进行与完成间隔层设备的检测、保护、自检等任务,是确保整个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1.2 检测与检修体制

除了上文提到的数字化通道与软压板之外,为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系数,从根本上实现智能变电站安全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当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智能变电站多增加了自检与检修机制。一般来说,当智能变电站相关设置投入检修硬压板之后,设备与器械便会自动进入检修状态,通过检验数据流状态的方式,了解智能变电站的运营状态,并及时屏蔽出现故障或者安全隐患的相关功能,实现智能变电站的自我安全管理。

1.3 光纤通信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主要通过光纤来进行信息传输,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流判定信息传输是否正常。如果通信线路出现中断,智能设备的界面或是显示通信线路异常信号,或是相关的功能被自动屏蔽,或是指示灯熄灭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以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检测,并选择高效的、科学的补救措施与改革措施,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智能设备通信问题,以确保从根本上减少智能设备以信息交流不畅而引发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2 维护与管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智能变电站既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整体部署的重点,也是未来变电站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对其进行的二次安全检测能够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甚至是影响整个智能电网的运行状况的关键因素,更是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关注与做好的核心工作之一。

2.1 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享受到智能变电站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建设智能变电站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如果采用非专业人士进行维护安全工作,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如果不主动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或者为了“节约”企业成本,使用非专业人员进行运营管理,那么智能变电站就形同虚设,极有可能引发故障,一旦发生故障,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有可能功亏一篑。这样一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后期的整修工作,不仅没有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度,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受到了威胁。因此一个企业如果想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开展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安全检查工作,并将这种工作变为企业的一种自觉意识。

2.2 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转

目前,我国大多数供电企业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工作体系已经构建成功,基本上都引进了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维护,极大地提高了维护与检修工作的效率,在极短时间内就能使设备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转,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3 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彻底根除安全隐患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首要的。传统的变电站事故频发,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智能变电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棘手的难题,因为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故障问题都是有因可循的,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么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要么是因为长期潜伏的安全隐患突然爆发所引起的。如果工作人员能够提高警惕,大力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或操作失误,并在第一时间内制定有效的补救措施,那么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彻底根除企业生产的安全隐患问题。

3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安全检查的具体措施

3.1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维护方式

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也随之变得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其组成要件变得更加小巧精细,即使是外界最轻微的刺激,这些设备都会给予极大的反应。因此对进行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关,进行严密的检测与维修。同时为了使二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工作人员还必须根据产生故障的原因和类型等进行深层的剖析,也就说工作人员必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避免更多类似的故障发生,也为后来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另外,工作人员除了解决已经发生的故障之外,更要做到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即通过检测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现有的工作状况,发现其潜伏的安全隐患,以此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在整个检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都要做好记录,主要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生的故障及其原因、解决办法、存在的问题等,所有的问题和思考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之后的大规模检修提供第一手资料,更为之后可能会出现的二次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做好充分的备案。

3.2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类型及其处理办法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故障类型多种多样,即使是最严谨的理论、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将其详细地罗列完整。实际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是不能被完全预测的,因为理论和经验往往是被理想化的,而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更复杂、不可预设的。但为了将错误率、事故率减少到最低,我们仍要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试验,做出合理的猜测和假设。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故障类型主要有合并单元故障、智能终端故障、交换机故障等。以下是对这些故障类型及其处理办法的具体阐释:

3.2.1 合并单元故障。当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发生合并单元故障时,工作人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采集合并单元故障的真实状况,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调度,之后投入装置“检修状态硬压板”并重启,待装置恢复正常以后,再退出“检修状态硬压板”,一般便可以解决合并单元格故障。

3.2.2 智能终端故障。智能终端故障是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的主要类型,该故障一旦发生,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汇报调度部门,投入装置“检修状态硬压板”并退出出口硬压板,然后运行人员可再重启一次,装置恢复正常之后,便可以退出“检修状态硬压板”、投入出口硬压板。

3.2.3 交换机故障。交换机出现故障时首先要关掉交换机电源,停用该交换机对应的全部保护装置,投入相关保护装置检修压板。如果之后交换机故障仍未得到解决,就要及时上报调度部门,并交由检修部门处理,顺利解决二次设备的运行问题。

4 结语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电力系统核心的变电站,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220kV智能变电站作为当前使用范围较广的变电站形式之一,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较高,操作方式更为简便、解决,安全系数更高。为始终确保220kV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供电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做好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提高相关专业人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意识,将安全生产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注重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优选更为高效的、科学的、完善的检查措施与检测措施,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切断智能变电站可能会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加快推进现代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曹楠,李刚,王冬青.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5).

[2]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3

一、互联网发展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的国家管理或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信息来源多样化对思想统一的挑战。过去信息渠道单纯、来源单向、种类单一,人们思想认识容易统一。现在互联网上信息主体多元、来源多样,在各种大量繁杂的信息冲击下,民众思想容易混乱。

2.信息传输快捷化对管理层次的挑战。层次管理是多少年来的办法,传达文件、布置任务要层层下达、层层开会。现在互联网信息跑在了管理层次前面,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习惯,严格按层次走程序,很多事情可能就难以得到妥善的处理。

3.信息影响复杂化对社会控制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开放,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对受众影响复杂化。

4.信息处理智能化对组织结构的挑战。以高速移动网络、大数据分析、云存储计算和智能感应能力为标志,信息数据挖掘、采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智能化,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传统依赖人力劳动为主的管理组织结构,从体制编制等组织形式到运行方式都需要改革。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信息化手段的依靠和利用

积极适应时展,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我所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1.治理主体的多元契合需要全方位的信息沟通。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把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人民意志集中起来成为宪法、法律,严格规范稳定地贯彻执行,形成社会共识和法制约束。中央强调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体现了一种与过去不同的多元主体协调共治的理念。在经济生活中,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也是一种合作共治关系。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不仅需要有统一的意志和合理的分工,还需要相互情况的及时了解和有机配合,这就要求主体之间(包括与公民个体之间)全方位迅捷沟通和传播信息,只有依靠现代智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才能实现。

2.治理机制的协同缜密需要高集成的信息处理。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制度、法律法规和运行方式,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机制安排。现代社会生活涉及面越广,复杂程度高,信息变化快,国家治理就像一台大机器,涵盖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协同,缜密运作,综合集成,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掣肘、形成内耗。这就需要利用智能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目标和具体规则,协同运转、处理问题、化解矛盾,为创新治理制度机制提供基础性平台保证。

3.治理反应的灵敏高效需要精准的信息分析。无论是战略层面的运筹决策,还是情况层面的处置应对,对置于国内外诸多矛盾威胁下的国家治理都至关重要。只有实时广泛地捕捉、采集海量信息,并进行快速精准的判别、筛选、分析和处理,才能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和处置方案。

4.治理方法的民主公正需要无障碍的信息互动。通过互联网和信息高速路,架设起上达中央下至百姓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实现各个部门、各类机构、各种窗口随时随地与公众互动交流,把调查研究、决策咨询、集思广益、监督诉讼等各种工作都放在网上进行,使得党群联系直接化、民主管理扁平化、信息交流对称化、决策过程透明化和治理结果公平化。

三、走向智能信息化的国家治理前景

智能互联网增加了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应,在此基础上可形成强大的服务能力。近年社会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如智能交通管理、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国家治理本质上也是服务,微观服务与宏观调控可以高度融合协调。以智能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握时代的明智选择。

从国家治理层面看智能信息化应用前景:

一是执政党建设智能治理体系。把电子党务提升到智能党务水平,从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状况、组织生活状况、学习工作状况、家庭和财产状况、群众评价反映状况等,到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和活动状况,都可以通过智能互联网及时掌握和做出分析判断。目前全国有多少党组织处于涣散状况,有多少党员处于虚名状况,在各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里党员和党组织分布状况、活动状况,包括在港澳、在非公企业、在基层劳动群众及在全国各地各类社会组织中发展党的队伍,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情况,都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掌握。利用智能互联网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指导、组织管理、党规党纪约束,让好人正大光明,坏人处处害怕。要求党员干部通过网络直接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网上进行党员干部优选劣汰,可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机制。

二是国民经济智能调控体系。利用智能互联网,可以在一个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实时掌握各类商品、服务、金融等现期货市场的价格、供求变化和企业经营动态,以及能源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经济走势,这就为国家的中长期计划引导、政策调控和市场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更好地把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结合起来,促进供求平衡,协调稳定发展,防止经济紊乱和动荡。在环境治理领域,可通过智能互联网增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和防治能力,采用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全国环境污染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环境监管全国“一张图”,促进生态文明。智能互联网对各种经济形式和各种资本运作情况也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和运行状况做出质和量上的科学研判,以利于加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防止落入私有化、附庸化陷阱。全民财产所有者和私人财产所有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系统随时随地了解自己所有资产使用和变化情况,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变“黑箱”为“白箱”。通过智能互联网的自动监督和调节功能,还可以促进国家财政透明化,使税收更加规范,分配调节更加合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更加有效,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思想文化智能管控服务体系。思想文化领域既要有向心力、控制力,又要有活力、创造力,关键是要有效掌控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阵地。要根据党领导国家意识形态各领域的思想纲领、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规定,通过一体化的网络智能管控服务系统,对所有的网络信息、学术信息、课堂教育信息,以及文化艺术信息,进行大数据动向分析和重大问题研究;对日常言论依据宪法法规智能鉴别,进行严格管控;对需要辨别真假、澄清是非的问题,迅速调集数据库资料和现实情况予以公布,以正视听。对经过审查确定为正能量的各类思想文化产品,自动放行,一路绿灯,摆脱各种人为关卡。对好的作品提供主动服务,沟通市场桥梁,扩大宣传面和消费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社会反响和国内外舆情关联动态,也能依靠智能网络及时反馈和分析处置。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舆论乱象,形成保护和激发正能量的思想文化治理体系,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

四是国家民主政治和法治智能支持体系。在传统人力管理的体制机制下,要真正满足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各种要求,在技术上是有困难的。因为中国人口太多,管理层次太多,各种职能机构太庞杂,大量民众意见要反映上来、集中起来太不容易。国家法治应该是保护人民民主,保障民益,维护民主秩序,但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事情处理受到客观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干预,法治有时可能难以实现甚至损害社会公正。现在推行电子政务,主要为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这是很不够的。解决政治民主问题和法治公正问题,不仅要政务公开,也要法务公开;不仅是单向公开,而且应该互动公开,让公民从国家宏观层面到社会微观层面,对各类事务决策管理具有民主参与的条件。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感应能力和高速移动网络支撑的智能互联网平台,使得整个社会上下直接沟通,左右横向交融,信息路线扁平化,治理行为透明化,人民才会有主人的感觉,才能合法行使自己参与管理、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法治也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

五是社会治理智能服务体系。社会治理涉及面很宽泛,需要把政府、社区、居民、学校、企业、公共事业部门、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主体作用融合起来,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而智能信息化服务是必然发展趋势。目前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家居服务、移动智能电子商务等发展很快,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覆盖全社会居民生活领域的智能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养老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和生活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和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联动监管和联合惩戒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4

在国际上,我国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和智能保护水平已经遥遥领先,全是基于我国经过长期对综合自动化技和术智能保护的深入研究从而取得的成效。这种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电站之中。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智能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电力系统中的智能保护装置里运用了人工智能理论、自适应理论、自动化控制理论和网络通信技术,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得到了保障。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我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了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和进化理论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电力工业的需求状况,同时也将这种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了装置的运行分析和故障分析等方面,使电力系统更为地稳定、安全和可靠。

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方向

1.在光电式电力互感器方面的研究。根据高压侧工作单元的用电状况,光电式电力互感器主要分为无源型光电互感器和源型光电互感器两大类。相比过去的电磁式互感器,现在的电光互感器显得较为先进,其具有电磁式互感器所不具有的优点。即使我国在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方面的了解尚存在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其的不断深入研究,光电互感器势必将取代过去的电磁式互感器。

2.在电力一次设备的方向方面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一次设备中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实时监控,通过这项技术,不但能够清楚地了解设备的运作状况,并且能够了解运行中各种参数的变化,从而了解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对设备的维护和利用率都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的。

3.在电力市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首先,要对现如今电力市场的运行状况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对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规则和流程有清楚的了解。其次,根据我国目前的电力状况,提出相应的电力市场运行状况的转运服务等形式的数学模型或者算法。最后,针对我国的电力市场状况,模拟出一套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

4.在变电站智能保护方面的研究。结合国外相近的理论以及技术,例如人工智能、网络通信、自适应理论等等,应用于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之中,使这种新型的装置更为智能,更加便于控制,进而是电力系统更为稳定。

四、结言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5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异质性资源 智力资本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物资产和财务资产不再是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知识、技术、企业信息系统、组织结构等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源。

商业银行属于金融行业中的知识密集型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智力资本。Mohiuddin et al. (2006)对孟加拉商业银行的研究、Maria,Bontis(2008)对葡萄牙银行业的研究、Muhammad&Ismail(2009)对马来西亚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以及Mahesh et al(2013)对澳大利亚金融部门的研究,都证实了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

因此,深入认识智力资本、对智力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力资本的定义及其异质性特征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智力资本概念进行界定,早期研究多将其界定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并视其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Davenport和Prusak(1998)将智力资本定义为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背景信息及专家见解的集合,并且能够为评估与吸收新的经验和信息提供参考。国内研究者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基本都是从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角度,将能够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并有助于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性知识和能力集合定义为智力资本。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来源于其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资本具备价值性及稀缺性

知识、经验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并且智力资本的供应是有代价的。一方面,越是先进的知识,其掌握者就越是稀少;另一方面,企业所需的特定知识是需要企业在市场中寻找的,有时甚至在公开市场是难以获得的。因此,智力资本是具备价值性和稀缺性的。

2、智力资本的共享表现出要素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

具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总会发生形态改变或消耗,但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智力资本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形态的改变。甚至知识的增值就是在其反复使用中实现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智力资本的共享表现出要素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

3、智力资本的增加具有类新陈代谢和路径依赖的特征

虽然智力资本在运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的减损,但是由于技术更新等原因,企业掌握的智力资本就有可能发生价值创造能力的减损而导致被淘汰。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所获取的智力资本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然而,智力资本的新旧更替不是全盘否定式进行的,而是不断修正、不断替代着完成的。新知识的出现和运用一定是在已有知识存量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基础也就是企业智力资本获取的路径依赖性体现。即,智力资本的增加具有类新陈代谢和路径依赖的特性,并且这一路径依赖特性又进一步强化了智力资本的难以模仿性。

4、企业掌握的智力资本极难被竞争者模仿

智力资本本身所具有的无形性直接增加了竞争者的模仿障碍。并且由于不满足会计信息系统的货币计量假设以及相关确认条件,大多数智力资本都是无法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进行反映的表外资产。并且,大量隐性知识的存在也导致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因果模糊性,使得其竞争者不知道应该模仿什么以及怎样模仿。另外,企业智力资本的获取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其他企业即便获得也需要时间进行理解和整合。即,智力资本具有时间上的难以模仿性。

上述异质性特征说明智力资本是企业特有的、并且是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

三、商业银行智力资本的具体内容及其衡量

1、商业银行智力资本的具体内容

目前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多以“H-S-C”结构为分类基础。其中,“H”代表人力资本,表示以个人为载体的、员工可带走的认知、技能及经验等内容;“S”代表结构资本,表示以组织为载体的组织惯例、管理系统、知识产权等内容;“C”代表客户资本,表示来自客户的知识范畴,多数研究将与客户的关系也纳入这一范畴。

本文认为这样的研究划分在指导银行实际工作时并不适用。商业银行智力资本可以按照其最终载体划分为以员工为载体的智力资本和以组织为载体的智力资本两种类型。其中,以员工为承载主体的智力资本,包括员工通过接受教育、培训等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及其学习能力等。并且,在组织的成长和存续过程中,员工知识的运用又能够部分的转化为以组织自身为载体的组织智力资本。以组织为载体的智力资本是以企业自身为承载主体的知识资源形式,存在于企业群体或者部门内以及整个组织中。它不仅表现为显性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存在于各类组织程序以及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DavenPort&Prusak 1998)。包括企业拥有的各种专利、技术以及能够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帮助员工知识得以发挥作用的各种沟通机制、企业数据库、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研发体系机制设计。

2、商业银行智力资本的衡量

科学衡量企业智力资本存量状况,是企业智力资本培育和挖掘其价值潜力的前提条件。

早期对于智力资本的信息了解主要依赖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相关信息披露,例如从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中可以了解企业员工学历状况;从无形资产项目披露中可以了解企业专利、版权、商标权等项目状况;从研发支出项目金额中,通过期初期末余额的比较可以了解到企业当期研发投入资本化投入的状况;从管理费用项目披露中可以了解当期研发投入中费用化处理的金额状况;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披露中可以了解企业主要客户往来业务占比状况,等等。但是分散的信息传递降低了企业管理者对其的关注度。为此,学者们又相继开发了VAIC法、斯堪的亚模型、智力资本指数模型,等等。 目前在智力资本测量方面,量表测量法是日渐主流的方法。它是基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理念,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借鉴大量文献,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进行智力资本的数据收集。但是,量表测量法往往会带有较大的主观判断,其调查结果可能会受到被调查者主观意愿的影响。

本文认为,不同行业企业智力资本的内容表现都是有差异的。商业银行系统应根据自身业务的具体特点,设计出符合银行特质的智力资本测量量表,并据此构建系统常规的智力资本报告体系,以方便进行智力资本的动态监测和长期培育。

四、商业银行智力资本报告体系的构建

商业银行智力资本信息报告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智力资本状况的客观完整反映,也有助于动态监测商业银行的智力资本存量以及智力资本培养状况,利于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另外,公开的商业银行智力资本信息报告也有助于各利益相关者对商业银行智力资本投入状况的信息了解,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业务发展瓶颈。商业银行智力资本报告至少应由四个部分组成。

1、基于智力资本的商业银行战略描述

本部分应在具体描述银行战略愿景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以下内容:一是在推动战略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力资本支持;二是我们获取上述智力资本的途径手段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规划计划?三是如何设计智力资本管理流程,包括:内部传递、共享、培育以及建立保护性壁垒等。

2、对于少部分可以进行量化描述的指标进行报告

一是某项智力资本存量状况描述;二是报告期内该项智力资本的流量状况描述;三是该项智力资本下一报告期可能发生的变动预期;四是附注部分,内容为报告中所涉及的智力资本描述指标的具体解释和测算依据阐述。由于理论研究中对智力资本概念及构成认识仍不统一,因此智力资本报告体系应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特点设计其指标体系。

3、以客观陈述的方式对难以进行量化的指标进行占有状况的描述

具体包括:任职人员年龄结构;参加专业培训员工人数;各类培训总时数;员工创新活动开展状况;员工各类资质认证获得情况;专家咨询与指导时数;本单位在业务竞赛中的获奖情况;等等。

4、商业银行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自我鉴定以及未来规划

在报告了当前智力资本占有状况后,本部分需要对上述智力资本在本报告期内的使用效率进行自我鉴定。借此诊断智力资本应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并针对其中可能进行的改进提出未来的发展计划。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6

关键词:智能材料;绿色建材;建材应用

引言

伴随着材料科学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今时代,建材建设中的使用材料也不断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材料”的开端是通过对大自然当中存在的特殊物质进行模仿和提取从而研发的为人来使用便利而制造生产出来的,智能材料的主要研发目的是要生产一种“活”的材料,因此,方便人们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材料本身具有着感知性和记忆性,同时适应性和修复性能力较强,与传统的功能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智能材料的使用利端是可以通过材料本身的感知从而得到外界的一切信息,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能实现自我诊断和调节的功能。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优越于传统的原材料,所以,在现今已然成为了绿色建材当中的主要使用材料。

1智能材料的内涵及指导思想

智能材料具有的主要内涵就是感知功能,这种功能性质的存在能对外界的一些现象或者状况作出做出感知,例如光、电、热等的外界现象都能做出一定的感知能力。再有一点就是,智能材料具备驱动功能,对于外界复杂的变化情况可以做出相应的选择和控制,能够“活”性的记录对外界的一切记忆。其次,智能材料具备自我调节的功能,可以按照设定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相对的选择,其反应灵敏度极高,可以迅速合理的做出选择,在外部刺激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还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到原始的工作状态当中。智能材料的指导思想具有两大特点,即智能材料的功能修复性和仿生性。第一,职能材料的功能性能对外界的一切因素和特征做出感知,并能够及时反馈问题,例如,在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负载,以及外界辐射变化时,都能根据相应的外界变化因素做出相应的感知,同时,将所得到的外界信息及时反馈回系统当中,其次,对于反馈得到的信息能进行相应的识别,并且根据得到的外界信息进行积累,因此,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更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节,并且能针对外界信息存在的问题做出处理和分析,然后,通过智能材料本身具备的自我修复功能对其问题作出完善和调整,因此,给智能材料系统的控制做出了规范性处理。第二,智能材料具有仿生性,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特殊功能进行模仿,从而实现了智能材料的“活”性。

2智能材料的工作原理

智能材料的组成由基本材料、敏感材料、驱动材料、其他功能材料以及信息处理器这五部分组成。基本材料的工作原理具有着承载的作用,一般使用的都是轻质性材料,或者是高分子材料和抗腐蚀性强以及金属性材料材料为主,其这种材料的选择以轻质合金为首选。敏感材料的工作原理和传感任务相同,起到的作用是可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外界压力、气温、电磁场、ph数值)同时,让材料记忆和变化的特点达到一个很好的适应能力。驱动材料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材料进行合理控制以及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因此,具有着控制,其控制的材料包括压电材料和光纤材料、记忆性材料等,这些控制材料的有个特殊点,就是即使驱动性材料还是敏感性材料。其他功能材料包含了电材料。磁性材料以及光纤材料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整个工作的主要核心,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能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3智能材料的分类类型

智能材料可以按照功能性或者来源来进行分类。功能性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光导纤维、压电、电流变体、形状记忆合金以及电致伸缩材料等几种;若是按照来源来进行分类的话,智能材料可分为金属性智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性智能材料或者高分子型智能材料。其次,智能材料可以按照“仿生”模式将其进行分类,即:

3.1智能传感材料

智能传感材料是智能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对电磁等外部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测,并且同时利用感知能力和反馈能力将外部信息快速的传递到系统当中。在智能传感材料当中,有一部分是较为典型的传感材料,例如,压电材料、微电子传感器以及光纤等。在典型的传感材料中,光纤材料的使用是较为力普遍的一种材料,光纤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获得到被测结构所有的物理参数,像温度和形状,以及电场等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数据。

3.2智能驱动材料

在现今的绿色建材使用当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只能驱动材料有形状记忆合金或者是电粘性液体等,只能驱动材料的使用可以对外界的温度或者电场及磁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感知,其次,对产生的形状、位置、频率、以及机械的特殊性质做出相应的相应,因此,在绿色建材建设当中使用相对较为广泛。

3.3智能修复材料

智能材料的起源就是来自于仿生学,对于智能修复材料的使用就是利用模仿动物的骨组织结构和受伤之后的再生特点进而生产出来的一种材料,智能修复材料主要采用的是粘接性材料和基材相复合的方法制作出来的,智能修复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损坏的材料进行修复和再生,恢复后的状态可以达到原材料的基本状态,甚至是超过破损前的原材料。

3.4智能控制材料

智能控制材料可以对智能传感材料进行信息反馈,且具有记忆性质,同时还能储存记忆和判断决定的一种能力,可以将智能驱动材料进行控制和修正,智能控制材料的主要代表是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利用专门程序来进行控制计算。智能控制材料的整个制作过程当中,相当于模仿人的大脑来进行工作的,具有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同时,对于解决复杂问题使可以多方位的采取相应措施。

4绿色建材建筑中的智能材料

4.1智能混凝土

在绿色建材当中的只能材料首要就包括了混凝土,其智能混凝分为三种,①自感应混凝土;②自调节混凝土;③自修复混凝土。混凝土的本身不具有自感应功能,自感应混凝土的由来是由混凝土基材中复合部分导电相致使了混凝土具备了自感功能。在现今社会中常见的导电组共有三类:1)聚合物类导电组;2)碳类导电组;3)金属类导电组,这三种导电组最常用的就是金属类和碳类这两种。金素类的导电组包括了金属微粉末、金属纤维、金属片、网等,碳类导电组包括了石墨、碳纤维、炭黑。其中,碳纤维混凝土具有着明锐性和一定的温蒂,可以对建筑内部以及周围的温度变化做出监测,同时,碳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电阻变化和内部结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这种碳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可以实时,有效的监控到施工中的一切状况以及动态荷载的内部情况,如果出现了荷载的情况发生,碳纤维混凝土可以随着荷载疲劳的程度一同降低,同时,对混凝土材料的疲劳损伤进行实时监测。

4.2自调节混凝土

在混凝土结构负荷的正常情况下,同时还应该具备抗外界恶劣环境影响的抗干扰能力,以此为首要目的,进而调整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结构震动能力。混凝本质是惰性材质,要想使其具有自调能力,需要对其加入相对的驱动功能材料,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演变出了电流变体这项功能,其可以通过外界电场来操控混凝土的粘性,以及弹性等。在混凝土中加入电流变体,从而对电流变体的流变作用加以利用,就可以有效的抵挡外界恶劣环境,调整期内部的流变也行,改变结构上的自震频率。当遇到特殊性建筑时,例如画展或者博物馆的时候,也可通过自调节混凝土对其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4.3自修复混凝土

自修复混凝土从字面理解就是可以进行自我修复的一种材料,这种混凝土是由动物受伤能进行自我修复从而演变出来的,这种混凝土主要采用的是粘接材料和基材相复的一种方式来制作的,对受损的材料可以起到自行修复的一种能力,或者修复完成后超过原材料的一种复合型材料。

4.4智能乳胶漆

智能乳胶漆具有防水,防冻以及抗清洗等功能,其次,还具备了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温度自动调节室内采光的功能,对室内光线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了推动性作用。这种胶漆的使用是采用了“逆光可变剂”“复合高分子稳定剂”等产品而研发的,让胶漆具有了智能化,对于智能乳胶漆的自动感应外部环境方面,则是采用了复合高分子稳定剂与ANGUS和THOR添加剂让其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可以自行调节。

4.5智能玻璃

在绿色建材建筑的工程中,智能玻璃材料的合理应用给人类的生活以及建筑工程带来了举足轻重的推动性作用,智能玻璃的应用一方面在能源结构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效应,另一方面,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的一个主题应用智能化材料。这种智能玻璃的作用可以给建筑工程减少相应的成本,同时,玻璃光导纤维、光致变色玻璃以及电致变色玻璃的应用给绿色玻璃建筑事业带来了新式改革。

5智能材料在绿色建材中的实际应用

由美国的一位研究博士曾研制出一种“智能皮”的新型智能材料,这种智能材料在价格方面相当合理,其次,在功能上面也非常多样化,可以将白天吸收的热量在晚上释放出来,同时,其表层还有机光电太阳能点出,了一位内部的照明系统储备点量。

6总结

智能材料在绿色建材当中的使用和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从而需要讨论界的学者们以及建筑界的相关人士们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其次,将智能材料合理利用,就可以为建筑工程带来非同凡响的推动性作用,通过上文可以看出,智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有着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破解智能材料开拓途径,既需要设计人员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又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宣传[7],随着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扩大,智能材料的应用也将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领域。

参考文献:

[1]李朝忠,王志广.智能材料及其在绿色建材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9(02):53-55.

[2]黄静晗,肖卓,瓦晓燕.智能材料及其在绿色建材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5,13(16):37-39.

[3]张新民.智能材料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3(Z2):57-63.

[4]张金升,龚红宇,刘英才,谭训彦,李嘉,尹衍升.智能材料的应用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03):294-300.

[5]薛伟辰,郑乔文,刘振勇,李杰.结构振动控制智能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5):213-217.

[6]王守德,刘福田,程新.智能材料及其应用进展[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