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进出口贸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外进出口贸易

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1

[关键词]FDI;原油进口;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18-03

作者简介:郜志雄(1967-),男,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郭(1970-),男,宁波工程学院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李秀娥(1983-),女,山东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候选人,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生,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

基金项目:宁波工程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项目(2009JJD79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前言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1993年仅为71%,2011年达到565%,这意味着中国一半以上的石油消费量来自国外。获取海外原油需要国家进行能源外交,需凭借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来实现,但原油获取的根本渠道和最终实现形式是对产油国的直接投资或与产油国实现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十二五”期间,中国海外投资的实际功效不仅要讲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还要把进口中国所需资源和扩大中国海外市场作为战略目标(裴长洪,2011)。为了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及双边贸易对中国原油进口量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3―2010年中国对24个主要进口原油来源国的OFDI流量、OFDI存量、进出口贸易联系和原油进口量作为研究变量,实证检验中国OFDI、进出口贸易对原油进口的影响。首先,计算中国与这24个国家的货物进口贸易结合度、出口贸易结合度,并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其次,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分析FDI存量、贸易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以及FDI流量、贸易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其后,建立VAR模型,检验FDI流量、FDI存量、贸易结合度和原油进口量的滞后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的动态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双边贸易结合度的计算

1数据来源

2003―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JK)的数据来自《国际石油经济》。中国在24个主要原油进口国的FDI流量(Flow)和FDI存量(Stock)的数据来自商务部、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联合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1)。2003―2008年中国与24国的双边贸易额数据来自IMF主编的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2005―2009);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来自《国际贸易》(其中伊拉克的数据来自UN comtrade;其他数据来自WTO数据库)。

对上述的原油进口量、FDI流量和FDI存量取对数,即这3个变量为Lflow、Lstock和Ljk。

2进口、出口贸易结合度的计算

本文选取贸易结合度指数表示中国与24个原油进口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贸易结合度指数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布朗提出,后经小岛清、德拉斯戴尔和山泽逸平等学者完善,它是指一经济体对某一个贸易伙伴的出口(进口)占该经济体出口(进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进口(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口(出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该比值反映了两经济体贸易相互依存的程度。贸易结合度以1为平均值,数值越大,两经济体的贸易联系越紧密;数值越小则贸易联系越松散。

按照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中国对24个主要进口原油来源国的货物出口结合度(ETCD)和进口结合度(ITCD)。

三、中国OFDI、双边贸易对原油进口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的平稳性通常通过单位根检验来判断。对于面板数据单位根的检验,Levin and Lin(1993)、Im et al(1997)和 Breitung(2000)分别提出LLC 法、IPS法和Breitung 法,Maddala and Wu(1999)提出了ADF-Fisher和PP-Fisher法。LLC 、Breitung的原假设是各截面序列具有一个相同的单位根,IPS、ADF和PP检验的原假设是假定各截面序列具有不同的单位根过程。本文采用LLC、IPS、Breintung、ADF-Fisher 和PP-Fisher 5种方法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不一致时,若前两种检验、后三种检验结果中各有一个拒绝原假设,本文即认为被检验序列为平稳序列。据此,运用Eviews60软件检验,可以判定:在5%的显著水平下,Lstock、Lflow、Ljk、ETCD和ITCD都是平稳序列(见表1)。

2FDI存量、双边贸易关系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

把Lstock、ETCD、ITCD作为自变量,Ljk为因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中国OFDI存量、货物进口结合度和货物出口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利用Eviews60对上述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回归结果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包括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通过变截距模型全面分析FDI存量、ETCD、ITCD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情况,运用变系数模型来讨论国别之间影响的差异。

变截距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在1%显著水平下,中国的O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效果显著;10%显著水平下,出口贸易紧密程度与原油进口量是负相关,影响显著;进口贸易结合度的影响则不显著(见表2)。

变系数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1%显著水平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巴西和马来西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利比亚、伊拉克、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科威特和马来西亚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有显著影响;在5%显著水平下,中国在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巴西、马来西亚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在10%显著水平下,中国在安哥拉、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中国与越南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有显著影响,在其余国家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在马来西亚与尼日利亚的FDI存量与原油进口量之间呈负相关,巴西、利比亚、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联系与原油进口量之间显著负相关(见表3)。

对上述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的回归残差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数列,回归中不存在“伪回归”现象(见表3)。

3FDI流量、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

以原油进口量为因变量,FDI流量、出口结合度和进口结合度为解释变量分别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在1%、5%的显著水平下,FDI流量、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但出口贸易联系与进口量之间负相关(见表4)。

变系数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5%显著水平下,在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的FDI流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利比亚和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负向影响,中国与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的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10%显著水平下,在越南的FDI流量对原油进口量呈负向关系,统计结果显著。回归后对残差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数列,回归中不存在“伪回归”。

4FDI流量、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动态影响

分别以Ljk、Lflow、ETCD、ITCD和Ljk、Lstock、ETCD、ITCD为内生变量,建立两个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根据AIC准则,将模型的滞后阶数P确定为1。回归结果表明,原油进口量的滞后一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有正向影响且显著,FDI存量滞后一期、FDI流量的滞后一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有负向显著影响,而进口结合度和出口结合度的滞后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从静态角度看,2003年以来,中国的OFDI、双边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总体看,中国的OFDI流量和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原油的进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与进口原油来源国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没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联系的影响不显著。就国别而言,中国OFDI、双边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分为七种:FDI流量与存量双促进作用(如哈萨克斯坦、巴西)、FDI存量促进作用(如安哥拉、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双边贸易促进作用(如马来西亚)、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如阿尔及利亚)、贸易阻碍作用(如澳大利亚、利比亚)、贸易影响模糊(如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科威特、尼日利亚和越南)和没有影响(其余国家)。从动态影响效果看,原油进口量主要是前期产生的,前期FDI存量与流量对原油进口没有促进作用,前期货物贸易联系的影响甚微。

基于FDI、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不同影响效果,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应进一步发挥FDI的促进作用,加大对原油生产国的投资以稳固原油进口量。据统计,2011年中国OFDI流量的627%流向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而流向苏丹的仅占12%。因此,中国需要通过发放优惠贷款等措施引导中国企业增大在产油国的投资,既可以促进中国原油的进口,也可把过剩的外汇储备转变为石油资源。从贸易角度而言,一要巩固与扩大原油的进口量,二是基于与产油国货物贸易的现状,调整国别间的贸易发展方式,逐步优化商品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Ivar Kolstad, Arne Wiig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 FDI?[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10)

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2

关键词:对外贸易;区域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资源类产品;技术装备;船舶;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127

一、我国省域对外贸易总体形势分析

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缓,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我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外贸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外贸出口形势

从总量看,东部地区是我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国际销售网络等方面都已形成一定优势,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当前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东部地区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更强,因此仍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点区域。2012年,我国外贸出口排名前9地区共完成出口17,263.5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84.3%,除辽宁省属于东北地区外,其他8个全部为东部省份。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位列前四,出口额分别为5,740.5、3,285.4、2,245.5、2,067.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9%、5.1%、3.8%、-1.4%;占全国比重均超过10%,分别为28.0%、16.0%、11.0%、10.1%。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前9名省份排名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我国外贸出口的区域格局已经趋于稳定。其他22个地区排名变动明显,其中重庆、河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出口增长较快,排名上升幅度较大。2012年重庆、河南、安徽分别完成出口385.7、296.8、26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4.5%、54.3%、56.6%;排名分别为第10、第5、第2位,较2010年分别上升了11、5、2位。这些地区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与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2012年重庆、河南、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3.6%、10.1%、12.1%,远高于全国7.7%的增速。

此外,黑龙江省出口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明显,排名下降幅度很大。2012年完成出口144.4亿美元,同比下降18.3%;排名第19位,较2010年下降了7位。

(二)外贸进口形势

从总量看,由于我国外贸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有“两头在外”的特点,东部地区出口总量大,需要进口的能源、原材料相应也较多;同时,目前东部地区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带动了对国外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因此,2012年我国外贸进口排名前9的区域格局与出口基本相似,以东部省份为主,只是地区间排名有所不同。9个地区共实现进口15,834.8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87.1%。其中,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位列前四,进口额分别为4,097.9、3,483.8、2,298.5、2,194.9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4%、5.4%、0.9%、-3.3%,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2.6%、19.2%、12.6%、12.1%。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前9名省份排名基本稳定,其他22个地区排名变动明显。黑龙江、河南、重庆等地进口增长较快,排名上升幅度较大。2012年黑龙江、河南、重庆分别实现进口233.9、220.7、146.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2%、64.9%、56.1%;排名分别为第10、第11、第15位,较2010年分别上升了5、8、11位。其中,黑龙江省区位优势独特,目前已成为我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由2011年的189.9亿美元增至213.1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量的1/5以上。

此外,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抵御外部冲击的力量仍然不足,部分中西部省份进口排名下降明显。其中,安徽、江西、山西排名下降幅度较大,2012年分别实现进口125.4、82.9、70.2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9%、-13.5%、-13.8%;分别排名第18、22、24位,较2010年下降了5、6、6位。

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形势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在一些拥有传统优势的东部沿海省份以及经济飞速增长的中西部省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有回暖趋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从总量看,我国各省(区、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在少数几个东部沿海省份,其他地区与这些省份差距较大。2012年,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排名前三,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435.2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73.8%。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分别完成出口2,213.8、1,315.6、905.9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3%、1.8%、-2.8%;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6.8%、21.9%、15.1%,而第四名北京市仅为190.2亿美元,占比不足4%。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是我国传统的高新产业集聚区,集中了大量的资金、人才、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优势明显。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以及第4、5位的北京和天津两市排名基本没有变动。其他26个地区排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四川、河南、重庆等三个中西部省市上升幅度较大。2012年,四川、河南、重庆分别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4.8、163.2、14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4%、191.4%、155.8%;排名分别为第6、第7、第8位,较2010年分别上升了4、11、7位。

究其原因,四川、河南、重庆三省市分别属于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近年来这三个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很快,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其中,四川省成都市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领域都已经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重庆市发展内陆加工贸易模式,引进惠普、宏、华硕、思科等龙头品牌商,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领域发展迅速;河南省2012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720亿元,同比增长18.3%,河南许继、中信重工等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形成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山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排名有明显下滑。2012年完成出口144.4亿美元,同比下降4.7%;排名第10位,较2010年下降了5位。

(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从总量看,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区域格局与出口基本保持一致。2012年,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排名前三,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品进口3,604.2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71.1%。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分别实现进口1,859.5、921.7、823.0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5%、1.5%、9.6%;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6.7%、18.2%、16.2%,第四名北京市为298.6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5.9%。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排名前7位地区没有变化。其他24个地区中,与前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情况相似,河南省和重庆市排名上升势头迅猛。2012年,河南、重庆分别实现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28.2、83.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112.8%;排名分别为第8、第11位,较2010年分别上升了13、7位。说明河南、重庆两省市高新企业的快速发展,也相应提高了对国外相关技术、设备的进口需求。

东部地区的浙江、河北两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排名有明显下滑。2012年浙江、河北分别实现进口87.5、11.2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6%、-32.6%;分别排名第10、第21位,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2、6位。浙江省民营经济活跃,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融资能力都面临很大挑战。河北省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比较集中,面临的节能减排、环保压力逐步加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浙江、河北两省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

三、机电产品贸易形势

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企业经营环境不乐观等多重压力下,我国东部地区仍然保持机电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少数中西部省份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一)机电产品出口

从总量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机电产业在规模和技术上拥有传统优势,企业风险规避能力更强,在目前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东部省份发展相对较好,基本保持低速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排名前8地区全部为东部省份,共完成出口10055.1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85.3%。其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排名前四,分别完成出口3894.6、2175.0、1453.9、959.1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3%、4.7%、-2.0%、3.8%,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3.0%、18.4%、12.3%、8.1%。除了上海市较2011年减少了29.5亿美元外,其他7个省市机电产品出口均实现稳步增长。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前8名东部省份排名没有变化。其他23个地区中,重庆、河南机电产品出口排名提升幅度较大。2012年,重庆、河南分别完成出口259.5、19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9%、130.5%;排名分别为第9、第12位,较2010年分别上升了4、8位。重庆、河南机电产品出口的良好增长态势,与这两个中西部省市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摩托车、通机产品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

黑龙江、内蒙古机电产品出口排名有明显下滑。2012年分别完成出口43.9、5.3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4%、-37.7%;分别排名第21、第29位,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6、4位。

(二)机电产品进口

从总量看,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排名前8地区仍然全部为东部省份,共实现进口6760.8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86.4%。其中,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排名前三,分别实现进口2452.0、1295.5、1288.8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3%、0.9%、-2.3%,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1.3%、16.6%、16.5%。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前8名东部省份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地区相对排名有所变动。其他23个地区中,吉林、河南、重庆等地排名上升明显。2012年,吉林、河南、重庆分别实现机电产品进口157.0、156.5、11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53.0、66.9%;排名分别为第9、第10、第13位,较2010年分别上升了2、11、3位。

安徽、海南机电产品进口排名有明显下滑。2012年分别实现进口31.3、19.1亿美元,安徽同比下降24.0%,海南同比增长6.1%;分别排名第17、第22位,较2010年均下降了4位。

四、船舶出口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船舶产业影响非常显著,目前我国船舶产业的几个重要省份都进入调整期,面临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新船订单不足、成交价格走低、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

我国船舶产业出口的区域集中度非常高。从总量看,2012年,船舶出口排名前十地区完成出口373.3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96.5%,除了辽宁省和湖北省,其他8个全部为东部省份。其中,江苏、浙江、辽宁、上海等省市排名前四,分别完成出口91.9、61.4、53.5、47.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3.7%、15.9%、13.8%、12.4%。这四个省市船舶出口均为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2.3%、-6.9%、-1.9%、-23.7%。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排名前10的省份中,天津市船舶出口逆势大幅增长成为亮点。2012年天津市实现船舶出口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98.4%,排名从2010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0位。原因一方面在于天津市船舶出口额与位居前列的江苏、浙江、辽宁、上海等省市相比,基数仍然较小;另一方面,目前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而造船业是滨海新区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底新区临港修造船基地已形成造船能力,天津船舶企业在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竞争力都在迅速提升。

五、农产品出口形势

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贸易摩擦增多、食品安全问题压力加大、国内生产综合成本上升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下,2012年,我国多数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较2010和2011年明显放缓。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和区域经贸合作开展状况良好的省份仍有亮点,农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从总量看,201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排名前9的地区共完成出口479.7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76.6%。其中,山东、福建、广东等省市排名前三,分别完成出口150.2、75.6、75.1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4.0%、12.1%、12.0%;福建、广东同比分别增长9.8%、7.8%,但山东作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大省,受国内外不利环境影响较大,同比下降了2.3%。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排名前9的省份基本没有改变。其中,云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值得关注。2012年云南实现农产品出口20.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排名超过上海,从2010年的第8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7位。云南省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和区位优势,近年来该省重点发展咖啡、橡胶、茶叶、甘蔗、蔬菜、水果、蚕桑、花卉、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未来农产品出口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其他22个地区的相对排名有不同程度的变动,其中广西自治区值得关注。2012年广西实现农产品出口14.5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排名从2010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0位。目前广西与东盟地区的农业合作发展迅速,2012年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规模13.1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8倍,年均增长21.1%,未来双方区域合作仍有继续深化拓展的空间,在境外产业基地、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前景非常可观。

六、资源类产品进口形势

2012年,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实体经济普遍增长乏力,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投资扩张意愿明显减弱,影响资源类产品进口需求。同时,国际市场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基本在低位运行,又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较好的贸易条件。受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我国资源类产品进口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化趋势。

从总量看,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良好,对资源、能源的需求相对更多,我国资源类产品进口仍然集中在东部省份。但是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东部各省进口增长态势有很大差异。2012年,我国资源类产品进口排名前9地区,除辽宁省外,其他全部为东部省份,共实现进口7475.3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85.1%。其中,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排名前四,分别实现进口2400.7、1096.0、828.8、827.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7.3%、12.5%、9.4%、9.4%。上述四个省市同比增速差异明显,北京、山东同比分别增长9.9%、9.3%,而广东、江苏同比分别下降4.3%、4.7%,这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相符合。

从地区变动情况看,2010-2012年三年内,排名前9的省份没有改变,但是从地区相对排名看,山东省超过上海和浙江,从2010年的第6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4位,这与山东省实施蓝色经济区战略、海洋产业体系及现代特色农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密切相关。

其他22个地区中,多数中西部省份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受经济不景气影响较大,资源类产品进口排名下滑明显。其中,江西、山西、甘肃分别实现进口56.7、54.1、50.3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3%、-21.8%、-20.3%;分别排名第18、第19、第22位,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4、4、6位。

七、技术装备进口形势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了对国外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需求。2012年,超过一半地区技术装备进口实现平稳增长,但是也有部分面临经济发展和转型双重压力的东部省份,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的中西部省份,技术装备进口下滑明显。

从总量看,由于东部地区自身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以及我国实施的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目前技术装备进口仍然集中在东部省份。2012年,我国技术装备进口排名前7地区全部为东部省份,共实现进口5847.6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83.9%。其中,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排名前三,分别实现进口2100.6、1180.7、118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0.2%、16.9%、16.9%;广东、上海同比分别增长7.0%、1.2%,但江苏同比下降了2.3%。

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3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进出口贸易结构;影响分析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我国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对外贸易伙伴日益增多,对外贸易规模日益扩大,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有效提升。在当前开放经济环境的背景下,汇率作为核心工具变量,成为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把汇率制度作为稳定经济正常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长期对外贸易顺差以及因此形成的巨额外汇储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汇率作为外汇市场上我国货币与贸易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是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调节杠杆,对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资本的流出流入、国内的物价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汇率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面对现如今我国人民币汇制的改革以及人民币成为世界五大支付货币之一这样的全新变化形势,结合我国的实际的情况,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改制以来其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力明显加强,也带来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的一些变化:1.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持续扩大。2005年是我国人民币汇率改制的第一年,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成果,199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2366.2亿美元,而2005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4219.1亿美元,对外贸易的规模明显扩大,相比于同期的2004年也有23.3%的经济增长点。其中,进口贸易总额660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出口贸易总额高达7620亿美元,同比增长为28.4%,仅仅单方面的贸易规模就远超过了1994年的全面贸易总额。而往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对外贸易总额就达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2012年进出口总额高达33740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实现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整体贸易规模和贸易形势都非常良好;2.对外贸易依赖程度逐年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不断深入,进出口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在总GDP中所占到的份额越来越重,我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对外贸易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为重要的贸易形式。早在200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仅为39.58%,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2006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比率高达66.52%,近几年随着国外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有所回落,但总体比率还在50%以上,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3.1%,而且还在持续增长,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国际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对国际贸易依赖性逐年增强,进出口贸易在国家总的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巨大;3.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人民币汇率变化形势下也有着比较大的变动和调整。在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下,为了维持贸易的顺差和持续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明显倾斜,出口产品结构也有农产品等初级产品逐步向工业精加工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转型,以优化的商品出口结构挤占国际贸易市场。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开始占据绝对的出口优势,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份额,而且出口商品中开始都注重科技元素的附加,实现初级加工和粗加工形式开始向高级加工和精加工方式转变;4.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作用影响下,人民币升值实现了人民币更大的购买力和购买价值,于是在进口的商品结构中国外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成为我国主要的进口商品,尤其是国外科技先进技术领先的机电或高新技术产品在汇率变化的作用下相比以前更便宜了,当然会成为我国主要的进口方向。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制以来,人民币升值成为必然,虽然近几年,在我国相关政策的调整控制下,人民币的升值空间被压缩,汇率有压下来的趋势,但整体的变化形势还是上升的大范围之内。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来说,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价格增加,国际竞争力就会相对表现弱势,同时,国外的输出商品也就是我国需要进口的商品在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下显然相对便宜很多,此消彼长,很明显会是一个贸易逆差增长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改制现在都是以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进行调整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好转,人民币持续增值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开始比较稳定的逐渐升值,2010年的人民币第二次汇改,人民币升值幅度再次拉高,虽然近俩年我国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和进出口导向政策的适应性调整,人民币稳住了持续升值的势头,并在硬性控制下有所回落,但相对于人民币汇率改制之前,整体的升值幅度是巨大的。这样的变化情况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每次人民币汇率改制,都会有一个人民币升值的估计,这种估计会对目前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种假定影响作用,贸易顺差将会缩小,贸易逆差将会同比明显增加,这样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到当下的进出口贸易。因为各企业汇率风险意识的强烈,会主动的采取一些企业的应急措施来规避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的人民币升值风险。预感到未来我国贸易顺逆差形势的变化,很多企业会加紧商品的出口,控制商品的进口,为变化后留足盈利空间。但其实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形势是时刻变化的,万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没有带来预期的人民币大幅升值或升值空间十分有限,这目前各企业对外贸易的处理措施就会打乱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步调,造成国内商品紧缺,带来严重的影响后果;二是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按照供需理论的原理来分析,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因为人民币的贬值,会大大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在成本上取得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出口量,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造成人民币购买力降低,又会对进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样的对外贸易变化,必然会带来贸易顺差,实现国内财富的积累。反之,人民币升值,我国的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增加,原来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失去价格优势的国内出口商品因为质量科技品质的相对落后会不再具有国际竞争力,而随着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进口贸易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正与人民币贬值相反,升值会带来对外贸易的逆差。所以一般来说,理想的对外贸易形势是保持小额的贸易顺差增长,所以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反复调整带来的人民币增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就明显了,类似我国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对外贸易的经济依赖性又这么强,如果不能实现理想的贸易顺差,对我国长远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引起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只是一些商品因为价格浮动空间不大,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价格变化也不是十分显著,但有些商品却会有明显的价格上升,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会大幅减弱,为总量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商品价格主要受汇率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出口商品在国际商场的弹性需求程度,一般弹性需求较小的商品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价格变化不明显,也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但弹性需求较大商品就会有明显的价格上涨,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对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来说,弹性需求较大的商品会为我国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民币汇率变动造成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利益的增加。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人民币增值会带来我国进出口不同类别商品的价格差变动,而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对进出口贸易企业带来巨大影响。一般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市场主体有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企业。在稳定的进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组成中私营企业是最大的出口主体,因为私营企业相对很多而且贸易形式灵活,是我国以往最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主体。但是一般的私营企业规模有限,科技加工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和外商企业,一旦私营企业主要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人民汇率调整造成价格上升,唯一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那么必然会对私营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冲击。与此同时,进口市场原料价格升高,又会增加私营企业的生产成本,私营企业没有国有企业和外商企业那么底蕴雄厚,很容易在这样的变化影响下遇到经营危机,私营企业慢慢失去进出口贸易市场的影响力,国有企业外商企业开始发挥作用,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主体的结构也因此而改变。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造成人民币对一些国家货币币种价值的变化增加,比如美国、日本、韩国以及西欧一些国家,而这些国家正是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合作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增加,直接造成人民币在美国购买力上升,而美元在中国购买力下降,这样以往销售业绩不错的许多中国商品在美国就可能因为价格的上升遭遇滑铁卢,再也没有合适的供销渠道。同时,以往为我国带来巨大外汇收入的美国人民也会开始“吝啬”美元的使用,造成中国内需影响力的减弱,当然最主要的影响还是美国作为以前中国最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市场,作用会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调整而明显减弱。不止如此,日本、韩国、波兰等其他我国以前比较大出贸易国际市场都会逐渐缩小我国出口商品的额度,同时加大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外商投资,造成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危机。这样不仅会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严重的影响,更会极大的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原有的市场结构。

(四)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迎来重要里程碑,人民币成为了美元、英镑、欧元、日元并驾齐驱的世界五大支付货币之一,这相当于肯定了我国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重大影响力。这不仅意味着人民币在未来的国际支付中会成为新常态,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来说也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更加方便化和快捷化,也会实现我国进出口企业国际化对接,同时会更加稳定我国进出口的贸易结构,在原有的规模和贸易合作国基础上更加稳定的进行扩张和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经贸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结构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收支情况和对外贸易结构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和变化,总体表现来看,汇率的变动频繁对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弊大于利,尤其是对于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会极大的改变原有的相对成熟和稳定的贸易结构,造成国际贸易形势的极大变化。所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实现其缓慢有规律的增长,注意控制贸易顺差,实现我国对外贸易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桑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张小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刘D.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4.

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4

目前我国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以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煤炭为主,2005年我国能源净进口(16945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223319万吨标准煤)的比重约为7.6%,2001年只有1.8%,近年来我国。我国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贸易大国之一。

我国能源贸易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贸易额占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4.1%增长到2006年的26.1%;能源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2006年能源贸易额1001.87亿美元,比2001年232.71亿美元增加330.5%,年均增长率达到33.9%。

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37396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21974万吨标准煤增加70.2%,年均增长率11.2%。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能源贸易量的增长幅度,能源产品贸易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其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同时,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导致能源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006年从9个国家合计进口石油13018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

二、2001-2006年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232.7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966.56亿美元的24.1%,2006年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839.01亿美元的26.1%。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006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其中,石油917.54亿美元,占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91.6%,煤炭50.7亿美元,占5.0%,天然气33.63亿美元,占3.4%,石油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占绝对的优势。

三、我国石油进口额占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石油进口额为154.06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565.46亿美元的27.2%,2006年石油进口额为819.5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2302.93亿美元的35.6%,近年来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四、2001-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石油消费巨大,严重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16286万吨。从我国石油的进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8157.0万吨,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3%,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自2001年的154.06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819.52亿美元,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为39.7%。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从我国石油的出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的出口量从2001年1674.1万吨到2006年的1871.4万吨,最高的年份2005年为2207.7万吨,我国石油的出口量变化不大。

2006年位居我国石油进口前九位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2471万吨)、安哥拉(2345万吨)、俄罗斯(2113万吨)、伊朗(1864万吨)、阿曼(1318万吨)、韩国(1106万吨)、委内瑞拉(732万吨)、刚果(542万吨)和赤道几内亚(527万吨),9个国家合计进口量为13018万吨,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2001-2006中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缓解国内石油供求的突出矛盾,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六、2001-2006中国天然气、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2001年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为223.30万吨,2006年为225.24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出口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余万吨的水平上,变化不大,从我国天然气资源和产量分析,未来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489.62万吨,2006年为605.81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维持在600余万吨的水平上,增长不大,由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气,而天然气的大规模输送必须通过管道,未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增长变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天然气进口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

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为9012万吨,2006年下降到6330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逐年下降,由于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还会有所减少。

200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只有249万吨,2006年迅速增长到3836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达到72.8%。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北煤南运,陆路运输成本较高,在符合比较效益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七、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增长很快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已经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石油消费增长迅速,从而导致石油进口量连年大幅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很快超过50%。巨额的石油进口以及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石油消费严重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2.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

自2001年到2006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17.3%,而石油的进口额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39.7%,石油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这说明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

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5

感谢无锡市xx对外贸易公司给我的这次实习机会......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竞聘写作网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竞聘写作网

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6

关键词:人民币;有效汇率;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67-01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张成为各国宏观经济的重要部分。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日益高涨的进出口贸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使得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利益攸关。通过在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一问题。

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首先人民币的升值导致我国进口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加大了我国对国外先进设备的进口力度,为我国企业技术的向高层次转变提供良好条件。其次,人民币的升值加大了我国企业外来投资的能力。企业可选择原材料价格高的的行业进行投资,从而减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①人民币的升值冲击了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工业制造业、文化用品等行业,属出口优势行业,而化工、交通工具等行业资本比较密集处于劣势状态。结构层次很低出口企业价格弹性比较高,议价能力比较差、而且技术含量不高。出口产品在价格上涨一定百分点的同时,相对应的出口产品数量会增速下降相应的百分点这样的一上一下抵消了我们出口企业原材料、劳动成本以及产品价格低的优势。这样如果人民币快速升值超过企业所能够承受的的压力范围,出口企业就会把部分产品转销到国内从而影响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②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外商以外币投入我国的资本发生相应的贬值。外商通常会以人民币现汇的方式在我国国内直接投资,希望以此来减少相对应的投资成本,从而来避免贬值状况的发生。除了以上如果人民币发生贴水,汇率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样就对外资的引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打消了外商对我国投资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了出口成本的增加。加大了企业对外出口机器设备、材料时的成本,进一步加大企业对外经营合作的风险。对外贸易企业和国际公司在进行期末结算时面临着汇率风险的增强,并致使收益减少、损失加大,回国利润缩水情况严重。

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实际不影响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本身价值,它是通过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来体现的。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首先,人民币贬值致使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上升,从而扩大了我国的出口规模。其次,人民币贬值,我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从而抑制我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使进口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民币贬值后在我国所出口商品的外币没有下跌的前提下,我国出口取得的同样数量的外币可以换取更多的本币,从而使得出口厂商的利润增加,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扩大了我国的商品出口的规模。最后,人民币贬值后,因进口商品本币的价格提高,一些国内发展不理想的工业可以借此生存和发展起来,所以,即使由于一些原因人民币贬值后我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并不大,却依然可以抑制进口。总而言之人民币的贬值,可以起到抑制进口,扩大出口的作用,从而改善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首先,人民币贬值后,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虽然下跌,但是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马上加强,我国对他国的出口商品数量也不会急速增加。同时,我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也不会随即贬值从而造成进口价格提高而立即减少。贬值对于我国出口的扩大,进口的一直要等到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人民币贬值的初期,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是不稳定的,甚至会出现恶性反应。这种时滞性的影响我们称它为j曲线效应。其次,人民币的贬值是否能很好的改善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还要看进口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规定只有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时,人民币的贬值才能对改善我国进出口贸易起到作用。在小于1和等于1时会导致进出口贸易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