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范例6篇

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

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范文1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提高;能动性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克服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缺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弊端

动物学实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逐条讲解,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操作,实验过程就是理论课程知识的验证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依葫芦画瓢”。传统的动物学实验课程多以动物解剖技能的训练为主,实验内容一般以形态解剖和经典动物分类为主,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较为单一,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训练,只能被动地完成实验而做实验,不能独立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的问题和现象,更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其结果是学生草草做完实验,主要去写实验报告,而对实验中已经遇到并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掌握。这样会造成对实验课程的轻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步骤。传统的动物学实验其材料的采集、培养均由教师准备,学生对材料的来源不很清楚。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材料的采用与培养,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用自己获得的方法,去采集材料,培养材料。这样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吸取新知识,真正掌握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在整个采集和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动物解剖实验中,确定解剖部位及解剖路径非常重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很容易遗忘或记忆模糊,往往前一个实验做过,接下来的实验又要重新讲解,为此我们将实验操作程序做出相应调整,先运用模型、挂图或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动物的解剖结构,然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经过比较优选出更为合理的方法。

2.整合实验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能力。针对目前验证性实验较多,而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这一现状,只保留一些有价值的验证性实验,大量增加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并进行拓展,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草履虫的培养与采集、蛙卵及胚胎的观察、蚯蚓的采集及观察、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等实验,整个实验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传统《动物学》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课所讲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实际上,这种验证性的实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目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应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传统的《动物学》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前将实验材料及仪器准备好,然后给学生讲解一遍和做一下演示,最后由学生重复一遍,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即可。学生对实验前实验材料的来源没有全面了解,更不知道如何采集培养。通过改进,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下次实验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预习课本或做预实验,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做预实验,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材料的准备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像草履虫、水螅等这些实验,学生都能以小组的形式采集和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型课题的研究,可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培养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研究能力。开放实验室后,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则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

三、结 语

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动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够真正实现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巩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宋国华,刘田福,王锐利.关于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2):157-158.

[2] 聂应德,杨树政,聂波,等.中教法实验课程设置模式及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88-90.

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范文2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传统方式;缺陷;改革;相关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c)-0144-04

[Abstract] As one of essential element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teaching,human anatomy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all medical educational majors.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requirement for medical students is growing,which leads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within the limited classroom time,and knowledge that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increases accordingly.Defect of traditional anatomy teaching methods exist,so that it cannot meet needs of moder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atomy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be reformed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uman anatomy reform measure from how to improve effectiveness of human anatomy teaching and to motivat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to discuss reform measures of anatomy teaching methods by combining with micro-class,PBL,case study and other teaching ways,so that medical students entered the medical school in the first time can learn anatomy well easily,seriously and rigorously,improve teaching quality,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latter part of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Human anatomy;Teaching;Traditional ways;Defect;Reform;Related measure

在医学教育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必修的基础学科,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医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影响卫生医技人员的后续学习能力和临床业务水平[1]。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大幅度增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缺陷,“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已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学生无法接收和消化大量知识,甚至降低了教学效果,阻碍了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发展,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作为以器官形态结构学习为主的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习效果影响显著。本文以人体解剖学教学为切入点,介绍人体解剖学教学相关内容,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并针对各种缺陷问题切实地提出改革措施。

1 人体解剖学教学相关介绍

1.1 人体解剖学概述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医学课程的开设都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其本身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最终的学习任务就是掌握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正常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关系。

1.2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特点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特点由人体解剖学本身决定,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人体解剖学知识量较大,且专有名词较多,医学名词有1/3以上源于解剖学,且与解剖学名词相关或由其派生的术语几乎占医学专业词汇的七成[2],学习过程难于记忆,较为枯燥,这就决定了人体解剖学教学任务量大,教学难度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反复提及一些专有名词,并采用图文结合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趣味性[3]。②教学总结性强:人体解剖学涉及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与位置,在教学设置方面,章节分类较为明显,但各章节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将知识“串线”,还原知识结构,巧妙地将各章节内容串联到一起,从不同知识角度加强学生的记忆。

2 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2.1 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概述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同时结合课本上的结构图像与手动画图的方式,亦或是使用标本及结构模型等方式,将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反应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载体,以理论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同时结合实验、实践教学,完成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任务。

2.2 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缺陷,而教学模式的缺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下是关于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缺陷的具体分析。

2.2.1 讲课形式单调,枯燥乏味 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教师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板书和讲解来授课,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应用,通过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制作成课件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授课效果,但这种教学方法也仅仅是避免了板书和挂图,增加了授课讲解的时间比例,压缩了课时而已,并没有质的提升,且多媒体教学需要把窗帘拉上,这样使教室的光线昏暗,特别是在春、夏天,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与传统授课相比提高不是很明显[4]。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课堂过于单调,是“单向的、填鸭式的”,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并不深入,再加上知识量较大,学生更容易遗忘知识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2.2.2 授课内容抽象化,难于理解 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授人体形态结构、组织器官以及机体重要器官的位置,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等。人体本身是一个系统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立体感很强,对于从未接触过人体解剖学的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授课内容过于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去想象其立体结构和位置关系,教学缺乏立体感与趣味性,且较为抽象,这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一味地去想象和理解,而无法还原到知识本身,教学效果亦随之下降。

2.2.3 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很少结合实践教学,这里所说的实践教学是指人体解剖实验课。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受学生多、尸体来源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开设的实验课虽然占总课时的一半,但实验课的实践多是看模型、看制作好的标本,无法做到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尸体,因此,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限,对知识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理论联系的实际也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层面,所谓眼高手低,使学生无法真正联系实际,最终导致学生医学基础知识欠缺,创新能力缺乏[5],未达到临床要求的效果。

2.2.4 教材虽然更新版本,但实际无改变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相关医学教材更新频率也不断加快,但内容和老教材并无更新改变,甚至是无任何变化,而教师也习惯了原有的教材内容,习惯采用传统的方法授课,同样学生也习惯了以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很差,需要很长时间的死记硬背来留住知识,事倍功半,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目的。

3 探究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相关措施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互关联,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切实的改革,以下是关于人体解剖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分析。

3.1 结合微课,改善教学效果

微课实则是一门视频教程,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亦或是重点、难点、疑点等,通过PPT、实体模型、塑化标本、解剖视频等将知识点呈现在微课里,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精简、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解剖学的难点和重点,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6]。

人体解剖学教学与微课相结合使得教学更加具体化,大大增加了教学趣味性,教学变得形象易懂。不仅如此,微课的教学教程更具有针对性,教学主题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借助微课的便捷性,随时随地观看视频教程,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7]。

3.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辅助教学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教学改革方式[8]。PBL辅助教学法强调将学习环境设定为复杂而具有实际应用意义问题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提炼答案,建立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并掌握隐含其背后的知识技能的目的,是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值得积极倡导的教学模式[9]。

应用PBL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综合思考问题,自主查阅资料解决困惑,强化知识印象,牢固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点并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如此,PBL辅助教学法还可以发展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以讨论问题为主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相互合作能力,提高了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力提升了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10]。

3.3 案例教学法辅助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所创建,近年来,在中国国内逐渐应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课前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研讨等形式,达到学生主动吸取相关知识的教育目的[11]。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前提是编写案例,案例的编写要符合典型性、真实性、适度性、趣味性、启迪性要求,编写的案例要包括病史、检查、诊断、讨论四个方面的内容,还要注意嵌入启发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案例要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与教学各环节相互衔接,在内容的深度上也要把握好,避免案例重复[12]。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4 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得教学效果大大下降。医学生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短期和长远期效果明显[13]。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强化知识印象与提高临床动手能力两个方面,因此,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就要切实地从强化实践教学做起。

强化实践教学就要切实地从重视实践教学开始,学校要切实提供完善的实验条件,根据解剖学特点加强实验室实践学习,确保教师在教授理论课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辨认标本、模型[14],并在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自主动手能力。遇到问题时,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学自主探讨的能力,进而解决问题。除了要提供完备的实验条件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结合临床病理生理、病例等,加强与临床联系,实现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育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努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医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15],进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编写特色人体解剖学教材

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内容是先辈们通过辛勤的汗水总结而来,除因最新研究导致相关内容变更外,一般不得改变,因此,重新编写教材是按照各种相关教学方法进行改编,使各种教学方法得以推广和普及。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应创新性地编写一系列专业特色人体解剖学教材。目前,虽然医学生入学就开始学习人体解剖学,但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即便有大致分类,内容也差不多,教师也没有进行专业性施教。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各专业均应编写特色教材,以适应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16],特别是结合上述微课教学、案例教学、PBL教学等教学方法,应将这些教学法同时融入到各专业特色教材中去,制作出相应教学法所用的多媒体素材及课件,这有利于各种先进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为以后的临床学科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着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发展,因此,要切实地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改革主要从结合微课教学、应用PBL辅助教学、案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入手,编写相关专业特色教材,充分利用PBL辅助教学模式,结合临床病理生理、病例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并指导学生注重课下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生动性,这大大提高了基础医学的教学质量,推动了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文钦,姚前尹,刘钦,等.基于高校职能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3,21(4):57-58.

[2] 吴巍,宋健,戴冀斌,等.母语在局部解剖学双语教学中的地位[J].解剖学杂志,2005,28(4):486-488.

[3] 马永贵,宋斌.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168-169.

[4] 许冬明,牛松青,王伟,等.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9):86.

[5] 张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05.

[6] 孙权,李宇,郑岩,等.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3):20-21.

[7] 肖明,李敏,华东,等.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62-63.

[8] 张志军,金国华,吕广明,等.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1094-1097.

[9] 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10] 崔晓阳,李益,廖虎.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11] 邢雪松,吕威力,赵海.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0,32(6):452-454.

[12] 杨最素,丁国芳,闫海强,等.案例教学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10-111.

[13] 施建明.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74-75.

[14] 于庆丰.关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2):42-43.

[15] 武媛媛,王金桃,李颖,等.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4):357-359.

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范文3

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植物形态解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内容多而杂,内容涵盖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组织结构特点与功能等内容,是学习植物系统分类的必备基础。长期以来都没有专科层次的植物形态解剖学教材,大多使用本科教材,其教学内容上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的知识,因此有很多枯燥的专业术语、概念如组织类型、胎座类型等需要记忆。对于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认为应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调整某些章节内容的学时数,突出重点教学内容,体现生物教育专业特点,增加自学、野外实物观察时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如学习植物的成熟组织时,应适当增加学时重点讲授,各种成熟组织是学习植物各种器官结构的基础。大一学生刚进校,很多学生依旧沿用高中时期学习模式,自学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自学。另外,减少与后续课程重复内容的讲解时数,及时补充相关的新研究进展,提供学生参考书、期刊、杂志等信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如,讲解木材三切面时会涉及年轮的概念,多数树木可以通过数年轮的方法来鉴定年龄,但这样通常需要砍伐树木,有很大的伤害性。近年来,科学家利用14C技术和CT扫描的方法来测定树木年龄,这些方法对树木的伤害性较小,但测定误差较大。而随着端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有望借助端粒长度与细胞寿命的关系来推测树木的年龄。

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根据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交叉灵活运用,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

植物形态解剖学主要以植物的个体发育为主线,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记忆。新进校的大一学生学期开始时面临着学习环境的转换,对植物形态解剖学课程的了解也不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或其花、果实等器官的素材,其中不乏学生熟悉常见的植物,给其以美学、视觉冲击,进一步启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学期末学生对学习环境逐渐适应,可能出现学习兴趣降低的现象,在课堂内外同样需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学内容常常容易混淆或需要系统掌握,如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等,采用对比方式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如讲授叶片的结构时, 可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以及裸子植物叶片的结构进行比较学习,求同存异,从而把握不同类型植物叶的结构特点。在讲解不同层次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时,同样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3],如教师在讲授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时,可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温习已学知识,真正理解并掌握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突破难点和重点,有利于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知识。

课堂中将教学内容讲透彻很重要,但是常常会出现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缺缺的现象,讲解不容易理解、记忆的知识时尤为突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低。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分空间发散思维。通常教师给出一定的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如讲解旱生植物叶的结构特点时,给出一系列旱生植物叶的典型代表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讨论其相似之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最终掌握旱生植物叶的结构,更进一步理解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通过讨论式教学使植物学中用语言描述起来枯燥乏味的形态结构特点等知识显得生动起来,让学生提前感知,并根据感知和书本理论知识展开讨论,在老师的协助下理解记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另外,还可以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为什么空心的树仍能生长?为什么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这类对常见现象的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知识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相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

三、改革课程教学手段

《植物形态解剖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较多、理论知识难记忆而又极富实践性等特点,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植物的组织结构,不够生动,感觉枯燥,尤其是植物的显微结构以及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教师难讲,学生难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迅猛地进入课堂。直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传授知识最有效、最生动、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之一,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强、效率高以及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学时数中,插入一定的代表性植物解剖图片以及flash动画等,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结构简单化、直观化,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是植物形态解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过程中运用flash动画、视频录象等手段,可以将次生结构的形成过程这一抽象的知识动态、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理解记忆。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容易疲劳,教师应适当结合板书或简单的教具来讲解。例如, 讲解凯氏带结构时,以一个立方体如粉笔盒、粉笔擦等充当教具演示内皮层细胞,标示其增厚的细胞壁,区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凯氏带特点。

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植物形态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主要实践平台,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验证与探究,才能真正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技能[2]。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课、校园及其周边植物资源,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在学习中培养动手能力,并从中归纳总结知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一)调整实验开设顺序,与理论课同步进行,进而缩短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更好地加深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4]。理论知识需要实践来验证,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验证之间的时间差,有利于学生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

(二)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往学生大多通过做验证性的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观察现成切片或按照书中的步骤,在已有实验材料基础上, 自制切片观察,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准备不同实验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做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实验时,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查阅资料、选择材料、徒手切片、显微观察,不仅掌握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结构,而且对其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了创新及独立实验的能力。

(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采取室外观察、采集植物和室内解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我校地处民族地区乡镇,有山有水,有教学区,生活区,花卉栽培试验基地等,生境多样,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还引入多种珍稀植物,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园及其周围观察和采集各种生活型的植物,把这些植物带回实验室,对其根、茎、叶,或花、果实和种子进行形态观察,并进行解剖,比较其组织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如上叶的形态课,讲叶序时可在校园内找到各种类型,如车前草叶为基生,银杏短枝叶为簇生,香樟叶为互生,康乃馨叶为对生,七叶一枝花叶为轮生等等,学生更直观地比较各种叶序并加以辨别。校园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形态、结构印象深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植物形态、解剖,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便于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教学工作。

(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地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工作能力[5]。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植物叶与花的形态结构期间,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小型植物的叶与花,制做腊叶标本、叶脉透明标本及花的浸制标本等,增强其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学到了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此外,还可结合校园实践基地(花卉栽培试验基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选择一些小课题进行研究,如杜鹃的扦插条件,不同光照强度对金盏菊生长的影响等。

我校地处山区,邻近峨眉山、青城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具有就近实习的优势。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群落结构多样化、天然植被保存较为完整等诸多优点,是极为理想的植物学、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基地。

五、改革成绩评定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手段。传统的考试学生主要靠期末复习,死记硬背,背书背笔记,但是考完就忘。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评定,进一步完善植物形态解剖学教学改革,我们对理论课考核采用综合考评方法。综合考评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预习、课堂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等进行评分,这部分占综合考评的30%,其中课后作业加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如讲到叶的形状时,可以提前让同学们在校园里采集10余种植物的叶片,注明其叶形,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期末考试成绩主要通过笔试来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占综合考评的70%。期末考试题不仅要对课堂教授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能涵盖学生自学部分的知识。教师指定参考书目的自学内容在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植物形态解剖学一直采用题库出题,客观性试题占40%,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填图题等,主要为本门课程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观性试题占60%,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要为通过自己对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内容,没有标准答案,更多地涉及到知识的灵活应用。考试题型坚持以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加大主观试题的分量,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整张试卷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难度范围比较大,能够客观真实地检测教学效果。

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范文4

2、成立领导机构。为了加强对集中教育整顿工作的领导,局党组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和机关党委书记任副组长,下设集中教育整顿办公室,由局机关党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落实具体办事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局整顿办结合本单位实际,拟写出“集中教育整顿实施意见”,并经局党组审定后,下发至机关各股室施行。

3、抓好学习教育。一是买了学习笔记本,统一发到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手中,要求机关工作人员除了按时参加集中学习,做好学习记录之外;每天必须抽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自学,写好读书笔记。学习记录和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写心得体会不得少于3000字。二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切实加强和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十六大报告》,中央、省、市、县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营造良好环境,争创“示范县”文件,水利部门行业法律法规等内容。三是采取“四有三保证”措施,严格学习纪律,保证学习内容、时间、人员、记录的落实。集中学习教育时间达到了7天,对如因公事须下基层或外出,必须向局整顿办请假。回到局里后必须通过自学进行补课,并由局整顿办检查合格方能算过关。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按照要求分别写出字数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统一交到了局作风整顿办公室,共收到心得体会73篇。

二、深入查找存在问题,追根溯源细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源

1、采取多种办法查找问题。一是向县级各部门和局属各基层单位送去了“征求意见书”共157份,共收回103份。二是于7月31日、8月1日先后组织召开离退老干部座谈会、水利系统各方人士座谈会、全县重点民营 企业代表座谈会,虚心征求听取各方意见。三是局领导主动到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和联系的__乡、__乡征求对机关作风及加快联系乡经济发展、助农增收等问题的意见。四是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局党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征求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对局党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意见。我局召开了两次民主生活会,分别对8名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8名局中层干部(含局副总工程师、股室负责人)进行了逐个剖析、逐个测评。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和办法,认真查找单位和个人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了查摆问题不遮掩,不手软,不避重就轻;剖析问题实事求是,追根溯源,深挖原因;改进措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富有针对性,便于接受干部职工监督。

2、认真撰写剖析材料。局党组对剖析材料的拟写作出了明确要求: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自我剖析材料不得少于3000字,一般机关党员干部的自我剖析材料不得少于20__字。剖析必须密切结合各自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做到“查找问题要准确全面,分析原因要追根溯源,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局整顿办严把剖析材料的审查关,要求一般机关党员干部的个人剖析材料必须先由股室负责人审查合格后,再交各自分管领导审定;中层以上干部的剖析材料必须先由分管领导审查后,再由局长审定。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重写。

3、找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和深入查找,我局共存在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局领导班子对下属困难单位和离退休老干部关心不够。二是机关干部政治素养不够高,工作作风存在飘浮现象。三是水库经营管理和水费收取困难的问题。四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前期规划和设计不仔细的问题。五是水政执法力度薄弱的问题。六是机关事务和后勤管理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1、针对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局党组于9月5日、8日两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针对查找出来的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专门进行研究,逗硬落实整改措施。具体整改办法是:①定期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召开联系会,一年两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由局党组书记负责组织。建立起在职领导干部(含在职中层干部)与离退休老干部“一对一”联系制,不定期走访,关心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为其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在转变观念、理顺机制、争取项目、发展多种经营等方面多下功夫,帮助困难单位走出困境。如水产站可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__水库可以在项目争取和发展多种经营上做文章。②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的政治学习,严格学习纪律,保证学习效果。局党组规定今后除了患急重病、出差、外出办公事等特殊情况之外,一律要按时按要求参加政治学习。其次,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作用,通过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寓乐的党建活动,把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自觉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与气节。加强督促检查,对出现违纪违章行为的部门,不仅要追究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还将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③针对一些承包水库搞养鱼的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经济效益,向水库里乱倒肥料,污染饮水源的问题,局党组、行政落实专门人员进行调查,一经发现,立即中止承包合同。对于农灌水费收取困难问题,局党组责成水库加强农灌水费收取工作,同时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务必保证农灌水费收取到位。④努力纠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重建轻管”的现象,近期对所有水利工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对全县所有病险水库重新进行一次鉴定,以确定病险等级。加强水利工程的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今后凡新上项目和工程,必须经局总工程师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审查、签字认可之后,方能动工。⑤加大水利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采取宣传单、板报、广播、有线电视等多种方式广泛进行宣传,使水利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水政执法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做到“人人熟知法律法规,人人持有执法证件”,外树形象,内强素质。⑥指定专人负责机关事务和后勤管理,严格按照制度抓落实,保证机关政令畅通,促进机关两个文明建设。

2、健全完善机关有关工作制度。作风整顿要取得实效,教育是根本,制度是保障。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坚持从制度上去查找原因和漏洞,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机关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集中教育整顿过程中,我们先后建立完善了“领导分级分工制度”、“例会制度”、“公文审批制度”、“上班签到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等等。在机关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和“承诺服务制”,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发生。对涉及到行政执法收费的,一律公开标准,简化办事等程序,规范服务行为。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严禁干部参与“六害”行为。

四、作风大整顿促进作风大转变

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范文5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

高校英语教育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法,也要将英文文化、英语的语言背景等一并传授给学生,以使学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并未重视中国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加之高校其他课程对我国本土文化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被动接受信息和文化的一方,而无法成为主动输出文化和信息的一方,最终造成“中国文化失语”想象。

1.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跨文化的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认同中国文化,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等互动。但目前,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多将重心放在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的教育上,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扎实的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却不能平等、主动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更无从谈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掌握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旦中国文化失语,就意味着中国语言影响力的降低,长此以往将威胁中国文化的地位。因此,积极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工作的当务之急。

2.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对策

2.1树立端正的语言文化观

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文化并不应影响中国文化的地位,而只有树立了端正的语言文化观,才能真正学会理性的看待和吸收英语文化、中国文化。为了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高校英语教育中应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将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以英语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方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交流的姿态,并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精髓。

2.2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于特定文化历史内的人,对其自身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并充分了解自身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英语、接纳英语文化的同时不断联想、了解、反思本民族文化,进而减少“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对此,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特殊性,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势,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中英文化结合在一起。

2.3优化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在英语教育中积极渗透本土文化,应将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纳入高校英语教育大纲,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不应一味选择全英美文化的教材,而是应增加、补充包含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对此,我们在教材编写或日常教学中,一方面应继续将英美文化类的课文或阅读材料作为教学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搜集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等相关的英语文章,并将其作为课文或阅读材料。若现有材料不足,则可组织专家、教师通过编写、翻译等方式丰富中国文化教学素材,进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增加其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跨文化交流和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均十分不利,积极剖析和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于提升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可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文化自觉、优化教学内容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进而减少和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使学生在掌握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具备局良好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陶霄.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失语现象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216-217.

[2]王德易.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3):16-17.

[3]赵葵.探析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应对措施[J].教学实践.2016(81):53-56.

教师去极端化剖析材料范文6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多样化――呈现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

学习数学概念的前提条件是使学生充分获得生动丰富并且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当密切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和模型的同时,获得对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这些事例可以就地取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宜。例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清晨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地升起来引入,太阳当作一个圆,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直线和圆存在的位置关系;或者用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水上放一根直的细线,往杯中投入一粒小石子,溅起的水花向四周扩散,如同圆对静止的直线作相对运动,就可以直观地发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变化,为揭示本质属性提供鲜明生动的映象。

二、数学概念的形成要生成化――体验概念的形成

通过对事物直观感性认识,还只是表面的、肤浅的认识,我们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剖析透彻 ,再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文字或数学符号揭示出来。裴光亚老师在《教育价值是教学设计的灵魂》说到“关于这个定义的教学,不是没有必要,而是很有必要。同时,这个价值取想,也就决定着我们的教法。你不能把这个定义直接告诉学生,要学生去熟记。学生能否记住这个定义,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你要把这作为一次机会:由具体材料抽象概括的机会,训练逻辑严密性的机会,尝试对空间形式进行描述的机会,欣赏数学语言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属于学生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由此可见,概念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表达――概括等认识过程。教师作简单的讲解和传授,再做几道习题训练,这样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就能理解掌握了吗?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有多大的收获?所以数学概念的教学要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在参与的活动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进而完整、内在地发现并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也能发展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如下:

(1)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2,求它的边长。设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x m ,则根据题意,得 .

(2)某校图书馆的藏书在两年内从5万册增加到7.2万册,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x ,根据题意,得 .

(3)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面积是24,求花圃的长和宽, 设花圃的宽是x m 。则花圃的长是(19-2x) m ,根据题意,得 .

(4)长5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的距离是3m。如果梯子底端向右滑动的距离与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相等,求梯子滑动的距离。 设梯子滑动的距离是x m ,根据题意,得 .

1.学生先认真阅读 ,仔细审题 ,然后列出方程。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具有共同特征是什么?可能学生思考的问题不完整,阐述得不准确,这些都不重要,要给学生表述的机会,然后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剖析概念的本质,抓住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比较,区分易混淆的概念,举一些正例和反例,从多种角度去发现和认识,启发学生对概念进行系统归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概念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了。

三、数学概念的应用要深刻化、严谨化――启发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

由于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深刻的逻辑性,因此掌握它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对概念进行及时巩固。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许多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1)关于 的方程是(a-2) 一元一次方程,求a的值。有的学生解法是:因为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所以a-1=1,解得a=±2,我就问“同学们看一看,他们的解得结果正确吗?”(让学生稍作思考)接着我又提问“当等于a=2时,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有的学生恍然大悟),当等于a=2时,这个方程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了。这说明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刻,通过对概念的应用可以强化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深刻性。

(2)已知ΔABC中,∠A=54o,当∠B= _______ 时,ΔABC是等腰三角形。同学甲解得∠B=54o,同学已解得∠B=54o或∠B=63o。我又问还有其他的结论吗?同学们感到大惑不解,你们是否考虑当∠A=∠C时,ΔABC也是等腰三角形,你们再计算∠B是多少度?答:∠B=72o。学生为什么会发生上述错误,其根源还是在于对概念的理解片面,不够严谨,思考问题不全面。经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巩固了概念,而且进行了拓展延伸,体现数学概念的应用逻辑性、严谨性。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至关重要,概念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数学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概念本身,而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遵循认识规律,注意概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不难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