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范例6篇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范文1

其一,重“美术”而轻“教育”,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直接缺位或边缘化。近几年由于受高职院校某些教学改革的影响,师专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态下,忽略了学科与专业特点,一味趋同于高职专业,而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两年,第三年为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不再回校上课。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两年的有限时间里,为保住“美术”的帽子而不惜给“教育”动了刀子———以柳州师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2008级、2009级美术教育专业,除教师教育专业规定设置的公共课程“书写技能训练”课、“普通话训练”课外,唯一设置的1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学时数仅仅为32。2010级、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除增加了1门公共必修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仍沿袭上两届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如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48学时,另外设置有96学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又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了32学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实训”课程;再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有“学校体操”、“运动训练学”、“体育游戏”等相关课程。相比之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严重缺失,仅有的课程也被边缘化。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著。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教授师范生学会备课撰写教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项技能任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获知的基本技能,将运用到备课过程中,并体现在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师范生可能记牢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知晓了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到这一环节时还是一筹莫展。诚然,备好课需要各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积淀,对于师专层次的师范生,这确是个瓶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一种“先读后效”的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平时收集的各种优秀教案———有实习基地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案、县市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教案、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教案、因特网共享的优秀教案等等———提供给学生研读。任课教师先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师范生分析与讲评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着重理解、领悟优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等内容,从中体会美术课的备课思路。最后,任课教师再利用授课时间引导师范生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备课的基本环节、流程步骤与书写格式。讲析与研读这些具体可感可资效仿的范例,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也能让他们由外而内地生成理性认识,“默会”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快更好地预演美术教师角色,初步获得备课和撰写教案的技能。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新课改要求任教者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适用“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采用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可综合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如以一个宿舍为一个单位小组),成员6-8名不等,采取组长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观摩与评判教学实录、分析与评定优秀教案、备课与试教等教学环节,都把具体的教学事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广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选派代表回到课堂上汇报。诚然,一开始,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课教师及时肯定与表扬表现较突出的组别,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很快全班各小组就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局面,学习效果明显,相关技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五)搭建交流平台,延伸第二课堂

课内的教学活动是十分有限的,而教学技能的提高过程又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在课堂内无法得到顺利完成或圆满解决,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延伸教学空间,是巩固学习效果与提高教学技能的又一有力举措。利用便捷的现代通讯传媒手段,组建班级、年级Q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可以即时交流。笔者自执教“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以来,从讨论问题到答疑解惑到讲评作业,大多是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予以解决或完成的,学生受益匪浅。此外,利用教育见习的时机,一方面让师范生走进中小学校,亲临一线的美术课堂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中小学优秀的美术教师给师范生作报告,传授上课经验,畅谈教学体会。这些交流平台补足了在大学课堂里“模拟情境”的缺憾,让师范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知与体认中小学美术教育。

(六)凸显实践训练,提高教学技能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范文2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张兆瑞: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天津市和平区首席美术教师。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范文3

关键词:目标技能;课程设计;专业技能

众所周知,随着世纪之交的教育格局调整,中师教育从辉煌逐步走向彷徨,美术教育也日益边缘化。无论是生源、教学目标,还是教材及培养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五年制中职师范生相当一部分毕业后,都将走上特岗教师或各级小学、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岗位,所以,有必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求实创新精神,能为人师表;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可胜任小学美术和艺术课程教学;能承担美术活动课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并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富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情感丰富,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计划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口语、语文、英语、音乐、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书法、电脑美术设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国写意画、中国工笔画、儿童画创作、简笔画、小学美术教学法、艺术概论、中外美术简史等。

在上述课程中,应体现出专业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元素。应围绕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其中,专业基础课、儿童画创作、简笔画、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手工制作、小学美术教学法等课程能突出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应当着重研究、落实并见成效。

由于生源的变化,五年制师范生既不同于高校扩招前的三年制师范生,又不同于现阶段师范院校的美术学科的学生。他(她)们的文化课起点普遍较低,分数线一般每年都在中考成绩的300分左右。美术专业课水平多数学生基本从零开始。所以首先要了解学生,从内心里接纳学生,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美术专业一年级的课程为素描几何形体、简笔画和美术基础知识,使他们初步懂得造型的方法和绘画的乐趣。万事开头难,老师应精选教材,研究教法,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素描以抓住结构、比例为主,简笔画重在用线,感悟线条的美感。二年级学习素描静物,色彩及简笔动物、人物,中国美术鉴赏常识等,注重造型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三年级学习石膏人像、白描花卉、图案的制作、色彩静物及外国美术鉴赏常识等。四年级主修素描人像、工笔鸟类、平面设计、色彩风景及艺术概论等。五年级主要学习油画、美术课件的制作、工笔人物、儿童画及小学美术教育理论、教学法等。

三、专业技能

1.能欣赏,会鉴别

著名画家潘天寿说:“学艺之道,首在鉴别。”学美术首先要眼高,懂得造型的规律和美学辩证法,将美术学习提高到文化的高度。运用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欣赏什么是和谐、优美、意境、神韵等。在绘画实践中明了比例、结构、色彩、调子的高下之别。如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充满着神秘莫测和人文主义的光辉。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给人一种力量之美,大气磅礴,充满生机和活力。欣赏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可体会到画家笔底涌动的色彩,表现大自然光色奇妙的变化。面对齐白石透明的河虾、徐悲鸿奔腾的骏马,形神兼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能写美术字,会画简笔画

在当今读图和键盘时代,汉字的书写功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退化。去年央视科教频道的“全国汉字书写大赛”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美术字将汉字和美术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巧性,是未来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人人会写,且有相当的书写水平。实际上,写美术字要比写毛笔字容易。只要有一定的素描功底,写好美术字就不是十分困难,但要写出相当高的水平却另当别论。简笔画造型较简,容易入门,学生较感兴趣。学好简笔画能为今后的儿童画辅导打下基础。简笔画重在用线,要求学生画出均匀、有力、流畅的线,结合有趣的形象,画得既快又生动。

3.能出黑板报,会设计制作

黑板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编排黑板报是师范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它涉及构图、文章内容、书写、图案、美术字及色彩等综合知识技能。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指导学生编排校园生活题材和青年成长题材的黑板报,要求内容健康,主题突出统一,版面美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设计制作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制作一个小动物、一个人物、一个建筑物,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力戒浮躁和马虎。设计制作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材以廉价、易得和环保为宜。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变废为宝。

4.能教学设计,会评价反思

学会教学设计,又称会写教案,是毕业生参加招聘考试的需要,也是教师未来从业的需要。首先必须告诉学生教案的结构。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时及教学过程等。教学目标应包括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节课应有一个重、难点,有时重难点是重合的。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可切分为导入、活动(老师和学生)、评价、小结、反思等几个部分。导入应新颖,可多样化。而活动部分又是重点,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学写教案者不易把握,要对所教的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才能抓住关键。如教小学生画树、花、鱼等动植物,可进行关爱自然及环保教育的渗透,又如教《我的妈妈》《今天我值日》等美术课,可进行亲情关爱和热爱劳动的教育。

评价即对学生的作业、作品进行评述和鉴别。以鼓励为主,但要真诚,实事求是。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盲目吹捧,应恰到好处。评价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师评、生评、学生互评等。

反思即教师或执教者对所授课的得与失进行的自我小结。一节课有成功的亮点,也有不足的败笔,可理解为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教学水平越高,其反思和小结的水平就越高。这正如高考生的自我估分,成绩越好的考生,估分越准确。

教学设计可先仿写,再由学生设计,循序渐进。尽量写他们熟悉的课题。如《美丽的大森林》《海底世界》《大公鸡》等。

教育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中师美术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在路上,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范文4

现场考核和过程性评价四六开现场考核音乐美术选择题各20分

该方案的考核内容和办法是:从2020年起,苏州市的初三毕业生会有艺术中考的成绩和等级。具体考核的构成是由学生初中三年艺术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初三毕业生音乐、美术素养现场考核两部分构成。其中,初中三年艺术学习过程性评价为60分,这60分的组成是:从初一至初三上学期共5个学期,音乐、美术每学期各计5分,5个学期下来两门学科满分总计50分,另有初中三年中每个学生的艺术实践(参与学校艺术社团、各级艺术表演活动及欣赏校外文艺演出等等)占10分。初三毕业生艺术素养现场考核为40分,音乐、美术学科试题均为选择题,音乐、美术考试用时均为30分钟。两门学科满分各为20分。考核内容以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初中阶段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考核范围,含有5%的地方优秀艺术文化的内容,考查学生音乐、美术基本素养。

艺术成绩如何在中考中体现报考四高中测评等级须到B

该方案的实施对象是2020年报考升入高中段学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类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过程性评价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实施,2020年起,艺术素养现场考核安排在每年的4月进行。202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生音乐、美术学科测评成绩分为A、B、C三个等级。85分及以上为A等,60~84分为B 等,60分以下为C等(测评成绩有小数的四舍五入)。考生测评成绩为A等,可作为普通高中艺术特色班或职业类学校艺术专业优先录取的参考依据;测试成绩为B等及以上,有资格报考四普通高中;测试成绩为C等,不合格,由学校组织补考,补考合格后可报考四以下普通高中。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范文5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1922年新学制和新课程的改革,无疑是一次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它是“适应时势之需要而来的”,是“应时而兴的制度”,是“颇有独到之处”的。

一、1922年教育改革的背景

1922年的教育改革之所以会产生如此重要影响,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由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一方面是封建儒教权威的丧失,另一方面是各种主义、学说的传播。这—时期,—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开始学成回国。如,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研究教育的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都是在1917年先后回国的。他们回国后,一方面带回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还促成—批倡导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美国教育家,如杜威、孟禄(Paul Monoroe)、推士(G.R.Tuiss)、麦柯尔(W.A.McCall)、帕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克伯屈(William Heaardkil Patrick)等,来华讲学和考察,宣传他们的思想主张。①1921年9月,孟禄来华伊始,曾两次与上海教育界人士讨论学制问题。同年10月28日,还专程赴广州参加第7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对新学制的制订出谋划策,“其言论主张直接影响于会议,间接影响于今后教育界”。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7月11日,在胡适、陶行知等人陪同下,杜威的足迹遍及奉天(今辽宁)、直隶(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等11个省和北平(今北京)、上海两市,作了70余次演讲。他所提出的著名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口号,以及所提倡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等,对1922年新学制和新课程改革,产生了直接影响。此外,这—时期来华的美国教育家推士的科学教育方法、麦柯尔的教育测验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等,也都为这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参照模式。

1922年11月1日,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标志着新学制的诞生。新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克服了旧学制中“不管社会需要,不管地方情形,不管学生个性”的弊端,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次进步。同时,新学制将中国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段。普通教育阶段模仿美国的“六、三、三”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一直沿袭至今。为此,学界普遍认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1922年新学制是一座里程碑。它的诞生,是中国教育界注意博采中外、‘明辨择善’,力求创立—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学制系统的重要标记”。

二、颁布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

1920年,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的陶孟和到英国考察教育,曾托前驻京使馆秘书Prideaux Brune调查当地的美术教育。后来,陶孟和又邀请著名心理学家汪敬熙将Brune写成的《英国的美术教育》调查报告翻译成汉语,刊登在当年的《新教育》杂志上。该调查报告指出:

今日,美术教育最可特别注意的新趋势,就是一般关于美术教育的议论,都是根据一种新观念,与旧日观念完全不同。从前最普通的观念,以为美术是一种贵族的娱乐,是一种奢侈品,是一种特别而无实用的活动。以美术的兴趣,为一种少数阔人的嗜好;以美术的创作,为一种特别少数人之事业。现在普通的新观念,在教育上势力日渐扩张。就是以美术为一种人类普通活动的自然表现。美术的能力,不是几个天才独有的,是人类通有的。

这个新的美术观念,在英国教育政策上有两层影响:(1)从许多证据上,可以证明英国打算扩充美术在国民生活上的地位及势力;打算把美术看做普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更有一种同样显著的运动,去求美术与实用联合。近来力求美术学校的活动与工业的活动相连络。并希望美术教育的职业方面,须尽力发展。从这两件事看来,可以见出这种运动的影响。上述两种目的(普通目的,及职业的目的)又由美术教育各方面显出来。

调查报告中提到美术教育应“看做普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的观点,以及美术教育具有“普通目的及职业的目的”的观点,无疑对1922年我国中小学图画教育改革是有启示作用的。

1921年,俞寄凡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日本图画科手工科的新教育》译文,介绍日本最新的美术教育动向:日本将图画从描写方法上分为“临画”“写生画”“记忆画”“考案画”四种;图画教授应有“理论”“实习”“鉴赏”三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要“发挥图画教授的价值”,强调“不同教科密切联络”等新的美术教育思想,对1922年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的制订以及教科书的编写也产生了—定影响。

1922年在改革学制的同时,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聘请各学科专家开始草拟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着手进行新课程改革。1923年6月4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新学制《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由宗亮寰负责起草;《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由刘海粟、何元、俞寄凡、刘质平负责起草。引人注目的是,这时小学图画科的名称改为了“形象艺术科”。据起草《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的宗亮寰解释:

形象艺术这个名称,向来不甚流行,为什么新学制的课程中要用这个名称呢?其中却有一段历史:我国在新学制没有颁布之前,小学各科都照民五(民国五年)所颁小学校令设置;术科中有了手工,图画……等科,大致与日本的小学科目相仿,到民七(民国七年)以后,有许多注意研究的小学,觉得从前的分科方法不甚精密,图画手工两科的性质不同,而材料往往划分错误,如剪纸贴纸,并不合工艺性质,却归入手工科中;工作画与工艺品有直接关系,却归入图画科中。如果这两科由一个教师担任,固然没有大妨碍;如果不是一个教师,就有互相隔膜的弊病。于是参照美国小学方法,依材料的性质划分为“美术”“工艺”两科,内容也比从前扩充了许多。到民十一(民国十一年)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成立,经过许多人的讨论,觉得“美术”这个名称,范围太大,就把它改称“形象艺术”,同时把“工艺”也改称“工用艺术”。

据王震编撰的《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记载,1923年《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颁布之后,当年的8月4日,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第四届大会在上海举行,专门组织讨论新学制小学艺术科各科课程实施法。会议采取公开办法,凡小学和初中艺术科教员及艺术教育研究者均可到会讨论。据报道,当时参加会议者有百余人。可见,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的颁布,在当时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

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具有许多开创性之处,现归纳如下:

1.首次将“欣赏”一项,作为中小学图画学科的学习内容列在了课程纲要之中,并指出:“欣赏一项,向来大家不甚注意。但在普通教育的美育上很为重要。我国社会欣赏美术的程度很低,学校中应该特别注意。所以,学校宜设法多备些美术品,使儿童时常欣赏。”

2.首次将图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了规定。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欣赏、制作、研究三个方面。其中:(1)欣赏,包括儿童、教师、艺术家作品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欣赏;东西方建筑艺术欣赏;自然景观、动植物的欣赏等。(2)制作,包括:绘画、剪贴、塑造三种。(3)研究,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美的法则”。中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理论、观察、实习三个方面。其中:(1)理论,主要教授有关色彩、透视、素描等方面的基本理论。(2)观察,要求学生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的色彩、纹样、形状等,甚至还要求学生参观美术展览会、工艺展览会,来研究现代美术作品。(3)实习,主要让学生进行一些美术技能方面的训练。

3.首次将西方美术教育中有关透视、人物画、色彩、素描、图案画的知识以及构图与美的法则等理论,系统地写入到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之中,奠定了中小学美术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

4.首次制订了针对中小学生毕业时,图画学科应达到最低限度的标准。

总之,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容低估,在中国近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编写新的中小学图画教科书

1923年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颁布之后,促进了当时图画教科书的革新。在“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科书编写突破了传统,开始注重从儿童本位角度对教科书编写的探讨、研究;注重教学内容与儿童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以及对学生观察与思考的引导作用;注重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的美术理论与技能学习,来增进学生对图画学科的兴趣。

笔者见到1923年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起草者宗亮寰、何元、刘海粟等三人分别编撰的三套中小学图画教科书,现介绍如下。

(一)《新学制形象艺术教科书》

此套教科书由宗亮寰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共计12册,32开。其中前8册,1924年1月至5月初版,供初级小学学生使用,每学期1册;后4册,1925年9月初版,供高级小学学生使用,每学期1册。(图1)

此外,为配合此套教科书的教学,还编写了《新学制形象艺术教授书》6册,大32开。其中,前4册,1924年3月初版,供初级小学形象艺术科教员使用;后2册,分别于1925年8月和1926年1月初版,供高级小学形象艺术科教员使用。

此套教科书的特点如下:

1.以故事形式导入,增加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

此套教科书前4册,为了使低年级儿童学习时增加兴趣,要求教师每单元都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黄真民,其妹妹名叫黄爱华。以教科书第一册“把花插在篮里——着色”单元为例,教师的导入语为:

一天,真民、爱华在农家屋子旁边看花,心里很爱,农家的老妈妈,知道他们的心思,就采了好几枝送给他们。他们很感谢的回到家中,送给母亲看,母亲也很欢喜。后来真民把这几枝花都插在一只花篮里,觉得更加好看了。现在看书上的样子,不是很好看的吗?篮中有几朵花,左面的一朵,为什么只见半朵?篮外为什么还有一枝?这许多花是什么颜色?花篮是什么颜色?大家会把他著起色来吗?(图2)(图3)

2.逐渐加入简单文字说明,以便中高年级儿童自己学习

《新学制形象艺术教授书》中指出:

从前我们上形艺课的时候,常常讲到真民和爱华的故事,想大家都记得的,现在我们年级高了,没有时间多讲故事;大家要留心书上所讲的事情和自己所做的功课了,大家会吗?

为此,此套教科书从第五册起,逐渐加入简单文字说明,便于儿童自己学习。以第五册全册的文字说明为例:

第一课,取景法,怎样好看?第二课,把自己见过的景致画在里面;第三课,浪花上的游戏(欣赏);第四课,湖边夜月,怎样剪贴?第五课,颜色的明暗和应用,哪一种样子好看?第六课,苹果、橘子、金橘、橄榄,怎样着色?第七课,秋景,要添什么?第八课,金鱼,怎样着色?第九课,游山,怎样做成的?第十课,秋色(欣赏);第十一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画法;第十二课,用正方形剪成的花样,怎样剪的?第十三课,方格子,里面添画些什么才好看?第十四课,比比大小;第十五课,怎样做起来有意思?第十六课,怎样才好看?第十七课,哪一张画得对?第十八课,听说(欣赏);第十九课,贺年片上用的字,哪一种好看?第二十课,朝雾,怎样着色才像?第二十一课,这是几千年前的人所画的(欣赏);第二十二课,几千年前的人所做的陶器(欣赏);第二十三课,这个瓶上画什么可以使他好看?第二十四课,堆雪人,怎样才有意思?(图4)

可见,教科书中每课的文字既简短,又非常富有启发性,便于儿童自己主动地学习。

3.每册提供鉴赏图片,增进儿童美的欣赏能力

此套教科书每册都有彩印鉴赏图三幅以上。所选择的鉴赏图片,一二年级以表现儿童生活的人物画和表现小猫、小狗、小鸟的动物画为主。三四年级除人物画和动物画外,逐渐增加风景画的欣赏。五六年级出现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绘画、中外雕塑作品的欣赏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把欣赏的材料,预先揭示在教室里,让儿童看得熟了,再行讨论研究。这样可以调查儿童的欣赏程度,并可以养成自己研究的习惯”,增进儿童美的欣赏能力。(图5)

总之,此套教科书既“注意艺术本身的系统”,又“注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务使儿童乐于学习,不感受呆板乏味之苦”是其编写的主要宗旨。

(二)《初级图画课本》

此套教科书由何元编,刘海粟校,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共计4册,16开,1924年12月至1926年9月初版,供新学制初中—二学年学生使用。(图6)

此套教科书的特点是:

1.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此套教科书在编写形式上,每一课都由“理论、观察及鉴赏、实习”三部分组成。“理论”主要介绍美术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观察及鉴赏”主要向学生提出观察与思考方面的要求;“实习”主要是针对作业,向学生提出的作业要求。

以第—册“图案的意义”单元为例:

(1)理论

图案的意义。我们欲制某种物品,将制作的材料、构造、方法,和装饰等的种种设计,作成图样,这图样,就叫“图案”。所以制作品的优劣,以图案为根本;假使图案能合于美的原则及其他要件,则按图制作,结果必佳。有人说图案是工艺之母,确是不错。我们要谋工业的发展,制品的美化,非先从研究图案入手不可。

便化。研究图案的第一步功夫,就是“便化”。我们所学的写生画,是把实物的形态依样描出,但是依样描出的绘画,在装饰上,有时或不适用。必须将实物的形态变化:或变换位置,或省略其小部分,或用种种意匠变更其形状,以谋装饰或制作的便利和美观:这就叫做便化。

(2)观察及鉴赏

本课图中是牵牛花的便化图:右方二行,是花的便化;中间二行,是叶的便化;左方一行,是花和叶混合的便化,这不过是一个例子,各人可用各人的思想去便化,所得的便化图是无穷尽的。

(3)实习

以梅花为材料,作成便化图,便化的时候,应该注意下列二事项:(用墨色或彩色或色铅笔描写均可任意)

①注意梅花的特征,如花冠为五瓣等。

②单用花,或用花和枝混合。可任意。(图7)(图8)

2.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此套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册:有关图画的意义、图画的价值、图画的种类、中西图画的区别等知识;有关视平线、主点、集点、并行线的变化、远近和大小的法则等透视知识;有关明度、物体的阴、物体的影等素描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图案的意义、填充模样、带状模样等图案知识和表现方法。

第二册:有关颜料的名称、颜料的混和、色相、色的明暗、物体的色彩和明暗、真色和幻色、色的对比、同种色、类似色、余色等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物面的糙滑、透明体等素描质感的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静物切取法、位置的美、背景的美等构图知识。

第三册:有关色彩和感情、色的采集、色的调和等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四方连续模样、隅模样等图案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人的手足描法;有关树的描法、建筑物的描法、景物的描法等风景画的表现方法;有关用器画的意义及用具的制图知识和表现方法。

第四册:有关风景画的构图知识;有关花卉、动物的表现方法;有关人物面部眼、耳、鼻、嘴的画法,全身人物的画法以及石膏像写生的方法;有关正写投影图、展开图、房屋平面图、房屋的正面图、房屋侧面图等制图方法。

由此可见,此套教科书学习内容涉及素描、色彩、人物、图案、透视、制图、构图与美的法则等理论和画法。

总之,此套教科书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而且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与传统的编写方式有了明显不同。

(三)《新学制图画教科书》

此套教科书是刘海粟应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朱经农两位先生的邀请编写的,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共计6册,16开,1924年7月至1930年12月初版,供新学制初中三学年学生使用。目前,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尚存第一至第四册。

刘海粟在此套教科书“述意”中指出:

我国自从兴学以来,学校里就设图画、音乐等课程;但是一般教图画、音乐等的教员,和学图画、音乐等的学生,大家终是不明白为甚要教,为甚要学;办学校的校长,也是一样的莫名其妙,所以大家也就觉得画画唱唱一些趣味也没有。……迄今国内一般中学校每周所授两小时之图画科,也总不外是拿些花鸟、山水的旧稿子,或所谓图画范本,使学生临摹一下;或有剽窃些俗臭的西洋画片,间接为学生临摹者,即自许为推陈出新的了。不仅使学生干燥无味,且大背艺术教育之本旨,抑亦大背教育目的。年来天下乐道图画应当写生,不追穷其所自标的,只知随波逐流,掇拾一二,且欲从而实施于学校课程,亦复何益于事。

接着,刘海粟提出:

初中图画科的教学主旨是:1.增进鉴赏知识,使能领略一切的美,并涵养精神上的安慰愉快,以表现高尚人格。2.练习制作技艺,使能发表美的本能。3.养成一种艺术,而为生活之助。

并要求办学的校长及教图画科的教员明白:

图画教学的目的里,包括两个要素:1.美的创作力(creation ofbeauty);2.美的鉴赏力(appreciation ofbeau-ty)。因此,教学的方法就处处要使理论、观察、实习互相联络并进;所以必用种种活动的方法去支配教材,决不是每级每周规定授课一小时或二小时,叫学生作一张画,或者自己讲一课的。在原有时间之外,更须约定课余时间,估计他们的能力,予以相当的对象——即写生时所观察的实物——使学生由自己的观察而表现。至于教师一面指导,一面应该和他们时时共同工作,则便于学生观摩而易于发表,定能得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刘海粟认为:

初中学生的时候,正是性格发达上最危险的时期,就是从儿童到成人的时期,对于种种事物经验,渐呈深味了,理想也渐渐发达了,决断力亦次第的强了。在这时期,最足以表示精神之向上,亦正为意志上最危险的时期。施以相当的艺术教化,实有莫大的影响。

此套教科书的学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册:第一编《概论》,包括图画的意义、图画和国民性及时代精神之关系、图画与教育、美的形式。第二编《图画基本的知识》,包括制图法、侧写与透视、明暗与影、写生概念等。

第二册:第三编《铅笔画》,包括铅笔画的意义、用具及使用、线与素描、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动物写生、速写法、人物写生等。

第三册:第四编《图案画》,包括概论、图案的资料、描法、图案的原则、意想变化法、色彩、图案的用具、实习及附图等。

第四册:第五编《水彩画》,包括总说、用具、水彩画—般的描法、色彩、物体的位置与构图、静物的水彩画法、风景的水彩画法、人物的水彩画法、肖像的水彩画法、水彩画的速写法等。

总之,1922年新学制和新课程改革后编写出版的图画教科书,已开始摆脱清末民初时期模仿日本铅笔画帖和毛笔画帖的编写方式,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教科书的编写阶段。

四、结语

据王震编撰的《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记载:1926年1月20日,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在上海召开临时会议,会长刘海粟提议“鉴于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幼稚,应宜征集外国小学绘画展览以资借鉴”。议决:推请本会评议员俞寄凡、滕固、王济远赴日考察艺术教育之便,向日本全国小学征集绘画来华开展览会,借供各县小学教员学生观摩。同年6月26日至28日,日本小学图画展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举行,展品千余件。在展出最后一天,还特邀沈信卿、俞寄凡、滕固、姜丹书演讲《儿童的艺术》《小学生艺术科设施方法》等。

1926年3月11日,上海《时事新报》刊登王济远、滕固写的《江苏省艺术设施刍议》文章中指出:“我国艺术教育,最不完备,自新学制草创,爰列艺术科,以救其弊。吾苏(指江苏省—一笔者注)各校之艺术教育,尚多因陋就简,不思振作。其最大原因,则无人才;办学者教授者昧于艺术教育之理法,无由改进。”

从以上两则史料中可以看出,虽经两年多新学制和新课程改革,但是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改进也不大。美国教育家孟禄在中国历经四个多月的调查之后曾尖锐地指出:中国教育之真难题,还未能解决,“所谓真难题,乃隐伏于较深之处;即关于教师之方法不善、学生之动机不足、教材之不充分、行政之能率不高、语文学习之不易”。孟禄所指出的中国教育问题,也正是当时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注:

①杜威,1919年4月至1921年7月来华;孟禄,1921年9月至1922年1月来华;推士,1922年6月至1924年来华;麦柯尔,1922年9月至1924年来华;帕克赫斯特,1925年来华;克伯屈,1927年来华。

②陶孟和(1887-1960),社会学家,天津人;191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等职;解放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③汪敬熙(1893-1968),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山东历城人;1923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曾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1948年任联合国科学部主任;1953年起先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斯康辛大学任教;1968年逝世于美国。

④俞寄凡(1891-1968),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常州人;1916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手工部学习,1921年夏回国,曾任新学制课程标准委员会艺术科课程纲要起草员;建国后,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⑤20世纪20年代之前,图画科描写方法主要分为“自在画”与“用器画”两种。

⑥宗亮寰(1895-1969),现代美术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917年苏州第一师范毕业后在苏州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任美工教师,后被上海商务印书馆聘为编译所教科书编辑;建国后参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筹备工作,并担任编辑部出版科长。何元(生卒年不详),原名孝元,字明斋,浙江海宁人;历任上海美专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擅长国画及工艺美术;抗日战争中客死重庆,年近五十。刘质平(1894-1978),现代音乐教育家,浙江海宁人;1916年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1918年回国后在上海办学、任教;建国后,长期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及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任教。

⑦1918年10月6日,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于南京正式成立。张聿光等12人被选为评议员,丁悚、沈泊尘、王济远等12人被选为编辑。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范文6

【关键词】美术;作业评价;多样性

学生美术作业,是学生内心世界最真实、直接的反映,充满天真浪漫的童趣。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创造的快乐,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小学美术课上的作业是小学生美术课堂所学美术技能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的反应教学是否顺利完成,好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价值的认识。作为教师,应该怀着一颗天真纯洁的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欣赏作品,以激励的言语鼓励学生。

一、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方法

(一)语言评价方式

语言评价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恰当的评语,是学生心里的一抹阳光,是学生重新奋起的动力。尽管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及善良的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多使用一些激励的语言。例如:“你真棒”、“继续努力”、“看到你的进步老师很高兴”等语句。但是,在激励的同时应该把握好评价尺度,过度的激励反而会使学生骄傲。其次,艺术贵在创新,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好途径,教师在进行评语中要注意引导创新,对于颇有新意的作品可以给与“创新小能手”的称号,对超越自我的学生加以肯定。对于美术作业不太理想的学生应当要给予改进的明确方向,而不是以一个“差”字否定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情境评价方式

情境评价方式与作业形式不同,在教学情境中完成评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能体现近年来美术课堂所提倡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原则。例如:二年级《大树与小鸟》一课中,表演的道具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教师请男同学在教室旁边搭建“大树”,请女生把制作好的“小鸟”放到“大树上”,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艺术的使用价值。

(三)学生之间互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当“小老师”,锻炼同学的责任感、判断力,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让同桌与同桌之间交换作业,找出彼此作业中的优点、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所学知识。与此同时,互评还能使学生之间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互相借鉴彼此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及审美能力等等。

(四)图案评价方式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最乐于接受的表扬方式就是教师的小红花、贴纸,得到小红花,贴纸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自豪。那么作为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小红花或者贴纸用以奖励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带有“小嘴巴”的贴纸,代表得到小嘴巴的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善于发言。“心”形图案代表学生在美术创作课堂上,作品最有创意,最用心在做。“小手”图案代表学生在美术创作课堂上制作的东西、或者画面看起来最为别致。在学生的作业上贴上图案,这对学生作品的质量提升有着巧妙的作用。

(五)推优式评价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的称赞,作为优秀的作品展现给大家看,能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学习中。例如: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且推出一份优秀的作业,上台与同学分享,谈谈完成作业的好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二、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让评价充满人性化。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幻想家,他们正处于幻想、敢于创造的年龄。所以他们画出来的作品也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应该更加欣赏他们的童真,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在他们的画面表现得更多的是稚嫩与笨拙,但也正符合着他们的年龄阶段。教师在评价作业时,不要刻意的追求艺术,打击学生,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创作意图。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课中,每个同学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都不相同,作为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全力发掘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学生整体的画面流畅、优美固然重要、值得表扬,但如果只是某一部分画的好,或者只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认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表扬。让学生们尽其所能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则表扬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慢慢形成学习迁移。

(三)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美术作业评价划分,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以“优”、“良”、“中”的等级划分表示学生的作业情况,让学生失去新鲜感的同时,等级的划分制度也太笼统的将学生归类。不如在作业的评价上采用“贴纸”、“小红花”、“红旗”、“爱心”等符号,这样不仅直观有趣,更能体现美术课的特点。

(四)通过多方面进行评价。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课后了解学生的习性、脾气、优缺点。那么在美术作业评价的时候可以充分的通过学生平时的表现、习性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味的只看作业。应当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平时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

结束语

美术作业评价是一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一门走进美术学科的科学,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保障。重视美术作业的多样化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是极为有利的。重视学生作业多样化评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向导、调节和信息的反馈,使学生更加喜欢美术。

参考文献:

[1]李倩.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作业趣味性评价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8)

上一篇新媒体传播

下一篇红梅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