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范例6篇

农业专业

农业专业范文1

关键词:术语;农业专业术语翻译;农业项目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36-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益频繁,各类农业外宣资料、合作手册、科技信息和国别报告等均涉及农业专业术语翻译。这些术语承载着大量农业科技信息,在农业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规范、专业地翻译农业术语对于准确传递信息、规范术语使用、推动农业交流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所指的农业专业术语不仅仅是指一般狭义的种养农业,而是指涵盖了“农、林、牧、渔”各个子领域的广义上的农业术语集。

二、农业专业术语的特点

1.专业性强。农业英语属于科技类文体,而用词专业化是科技文体的特征之一。笔者参与的项目中专业词汇丰富,例如ammonium sulphate“硫酸铵”、potassium chloride“氯化钾”、calcium ammonium nitrate“硝酸铵钙”等。

这些农业术语专业性强,客观、准确地表达某一农业专业概念。在翻译时译者必须查阅相关农业专业词典,才能了解其确切含义并且做出符合行业规范的翻译。

2.缩略词多。农业英语中有大量术语,为了便于使用和记忆,人们按照有关缩写规则为这些术语制定了缩略形式,即缩略词(acronym)。缩略词是指把一个名词词组的各组成单词的首字母拼在一起,此种表达方式非常简洁[2]。这些缩略词也逐渐为业内人士所熟知。例如:Sub-Saharan Africa(撒哈拉以南非洲),人们通常缩略为SSA;Ministry of Food and Agriculture(食品和农业部),通常缩略为MOFA;而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灌溉和排水国际委员会),通常缩略为ICID。这些专业缩略词涉及与农业相关的方方面面,翻译时要求译者了解其全称、内涵,并给出符合国际惯例的中文释义。

3.派生词多。为了保证农业术语的精密性和简约性,大量农业术语都是通过派生方式构成的。这些派生词是在词根的基础上添加词缀(包括前缀和后缀)衍生而成的新词,并且在整个农业英语术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例如:agriculture(农业)即有前缀agri-(农田)和词根culture(培养)组成;hydroelectric(水力发电的)由hydro-(水的)和electric(电)组成。

面对这些派生词的翻译,译者需要了解每个派生词的构词方式,清楚其前、后缀和词根,并根据专业词典做出相应的准确翻译。

4.复合词多。除去上面提及的缩略词和派生词,农业英语中还有海量的复合词(compound)。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构词方式:(1)单词型复合词。指不用连字符,直接由两单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如livestock“牲畜”、coconut“椰子”、cottonseed“棉籽”等。(2)连字符型复合词。指由连字符连接而成的复合词,如combine harvestersCthreshers“联合收割脱粒机”、track-laying tractors“履带式拖拉机”等。(3)短语型复合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以短语形式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如cash crop“经济作物”、deciduous forest“落叶林”等。

三、农业专业术语的翻译难点

1.词汇空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我们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生存,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夏鄂琼指出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是不存在的,那么语言就有可能出现空缺现象[3]。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汇空缺。

在翻译农产品shea butter时,笔者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开始,笔者在诸多农业专业词典中均未找到该农业术语的释义,只好求助于网络。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为:“乳木果油(shea butter),是从乳油木的果实中萃取出的珍稀油脂。由于气候及种植业方面的原因,乳油木只能在非洲大陆存活。其果食可供食用,果仁则用来生产乳木果油。”从该释义中可见,shea butter原产于非洲,因气候原因在国内几乎见不到农民培育该农产品。这也是造成词汇空缺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在处理此术语时结合网络资源、护肤品介绍以及求助非洲留学生的方式,最终处理成“乳木果油”。像这类因文化差异导致对等词空缺的术语,译者一定要多方查证。

2.译名混乱。另一大难点是译名混乱。在整理和翻译农作物生产情况时,笔者发现某个农作物在不同的资料中竟有好几个不同的中文释义,主要表现为以作物的别名代替中文名。这给术语翻译标准化和规范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也违反了术语翻译单一性的原则。例如加纳主要的粮食作物plantain。了解加纳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和风俗的人应该都有所了解,加纳有一种大蕉,比我们国内常见的香蕉大3~4倍,是当地人民的主食之一。大蕉必须做熟以后才能食用,炸熟或者煮熟之后变得甜软可口,广受加纳人民欢迎。目前笔者看到的plantain的中文译名有“芭蕉”、“大蕉”、“车前草”等。在《英汉畜牧词典》上,其释义为“车前草属、车前草”。而《简明英汉农业词典》的第二条释义为“芭蕉、大蕉”。根据加纳人民的实际饮食情况,plantain应翻译为“大蕉”。

3.普通名词专业化。上文已提及专业性强是农业专业术语的一大特点,也即我们熟悉的日常英语词汇在农业领域被赋予了特定的专业含义。这类普通名词专业化现象也给我们的农业术语翻译带来了挑战,需要译者仔细斟酌并根据其所运用的专业领域选择其专业释义。如术语monoculture由前缀mono+词根culture构成。Culture在普通词汇中是“文化”之意,但在农业领域就转变成了“种植、培育”之意。而结合前缀mono(单一),我们可以推测monoculture为“单一种植”或“单一培育”的意思。根据《英汉畜牧词典》,monoculture的释义为“单播”,即单一播种,是指当时加纳很多大型农场采用了单播的方式,比如专门种植可可、橡胶或者椰子,不与其他作物混种。再如术语cash crop中的cash,本意为“现金、现款”,但跟crop结合后,cash crop却转义为专业术语“经济作物”之意。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些带有普通词汇的农业术语运用在农业领域时,便具有了独特的专业释义。这类专业性强的术语比比皆是。译者在翻译时,要对那些似是而非的单词特别敏感,及时识别专业术语中的词义转换现象,切忌望词生义。在结合各专业背景知识的同时,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词典,准确辨别每个术语的内涵和专业用法,做出符合行业规范的翻译。尽量避免因滥用、错用词汇而引起歧义[6]的现象。

4.译者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农业术语翻译的好坏还与译者本身的专业素养有关。目前很多从事农业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受过专门的翻译培训,翻译出来的农业资料生硬、可读性不强。另一方面,职业翻译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双语能力,但因不熟悉农业各个领域的专业背景知识,往往死译术语,造成农业专业术语的误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对外交流。例如上文提及的国家农业推广计划中的“农业推广”一词的翻译,如果按照词典的解释很有可能会翻译成“promotion program”。而事实上,专门从事农业推广工作或者有一定农业相关背景知识的人一般了解农业推广的专业释义为“extension program”。虽然是一词之差,但翻译的地道、专业与否,行家一眼就能看个究竟。因此,要把农业术语译的规范、可读性强、可接受度高,译者的专业背景知识积累相当重要。

四、结语

农业专业术语量大面广,要准确、规范地翻译好这些农业科技术语,译者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双语功底,还要了解农业专业术语的特点、构词方式、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及丰富的农业专业背景知识。此外,碰到自己不熟悉的新术语时,还需要本着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及时参考国内外第一手文献资料,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查阅专业字词典,或结合农业英语语料库等方式多方查找专业释义,切不能只照搬字典上的释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规范、统一农业英语术语译名,为农业英语教学、农业学术研究,以及农业国际交流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莉.农业专业术语翻译方法管窥[J].海外英语,2011,(4):164-165.

[2]汪庆伟.农业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24-128.

[3]夏鄂琼.浅谈农业专业术语的翻译[J].湖南农业科学,2005,(2):68-70.

[4]英汉畜牧词典编纂委员会[Z].英汉畜牧词典.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农业专业范文2

关键词:观光农业;专业设置;问题及对策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都市农业的一种具体形式。

1 观光农业的产生及发展

1.1 观光农业的产生

20世纪70年代,观光农业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发展形成产业。在我国,观光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因其迎合了城市居民渴望接近大白然、回归大白然的诉求,同时给人们提供体验田间劳动、获取天然农产品的机会,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最初的小规模观光农园起步逐渐向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规模经营发展,形成了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1.2 观光农业分类

观光农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分类复杂。下表将观光农业按结构、功能和形式进行分类。

1.3 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发展,观光农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发达省市近郊,目前,中国已建立了婺源油菜花海、四川成都小农庄度假村、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广东中山海上庄园、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北京蟹岛度假村、门头沟灵水村、延庆十里画廊、蓝调庄园、巴菲特城堡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良好的观光农业基地,观光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向好。

2 观光农业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

观光农业专业顺应社会需求,在亲农、涉农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急需培养面向农业观光企业、生态旅游游景区、基层农业管理部门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能够从事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特色花卉与果蔬栽培、观光农业园区综合管理等工作,素质好、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即具有农学技术和旅游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在课程及教材设置、教师建设、学生专业素养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目前,观光农业专业作为新兴的前景专业,有良好的政策依托。观光农业在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已作为特色专业开设,如北京农学院、江西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在这些院校中,观光农业专业依托园艺、园林、旅游等专业进行拓展外延和课程设置,目前并没有观光农业专业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各白设置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下面以北京农学院观光农业专业为例。

2.1 课程设置

2.1.1 课程模块设置。课程分成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2部分。专业教学部分分5大模块:公共课模块、植物生产模块、设计模块、旅游生产模块、综合模块。

公共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高等专科文化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具有整体和系统的认识。

植物生产模块: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北京地区果树、蔬菜、花卉栽培管理技术,了解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一步了解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组织培养、育种、计算机管理与智能化控制等现代农业常识和高科技知识。

景观规划设计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园区规划设计提出有益建议,能够综合评价观光园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旅游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了解农业观光和休憩活动的开发、管理、接待要求和相关政策与法规。

综合模块:分为4项,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综合就业素质。

2.1.2 专业课程设置。观光农业按照结构分为: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观光生态农业等。在目前国内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偏重于观光种植业和观光生态农业。北京农学院观光农业专业,依据北方的气候和生产特点,依托园艺生产进行课程设置,偏重于观光生态农业。主要课程包括观光农业生产概论、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与草坪、植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果蔬无公害生产、室内植物装饰与应用、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基础、观光园区规划设计、旅游业务、旅游法规等课程。

2.1.3 实践课程设置。专业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课程施行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更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每门专业课程均设置实践课学时,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2 观光农业系列教材

观光农业专业是新兴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专业,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教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白2009年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组织编著观光农业系列教材,经过专家组的策划、编著、修改,最后出版发行,此系列教材既有专业性又有普及性,既有实用性又有理论性。目前观光系列教材已应用于教学当中,并受到学生的好评,这也是观光农业专业首套教材。

3 问题及改革措施

发展的事物必然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改革完善,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特色专业,在课程组织、实践基地建设、学业评价体系、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等方面加强改革措施,意在使教与学顺应社会的需要,保证学生“进口”与“出口”发展平衡。

3.1 课程设置科学化

观光农业专业设计到很多实践技能型课程,例如: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蔬菜栽培、果蔬栽培等课程与季节和气候关系密切,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尊重植物白然生长规律,整合总论与各论,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按生产季节组织教学,节省材料和教学开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材料的可持续化。另外,加强市场化环节的课程设置,将农业体验、农事活动、农产品加工、农业项目经营及物联网、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推广纳入到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不仅仅注重观光产业链的先端,更要注重产业链后端,更加注重观光体验项目的推广及运营,让课程设置符合市场化需求,摒弃原有专业的简单加减法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科学化。

3.2 实践基地建设自主化

观光农业属于技能型专业,要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与之相适应是十分必要的。校内校外基地建设两手抓,校外校企合作,联合建设;校内在有限的资源上进行广泛的拓展,与相关专业合建、共建等方法扩大基地规模,并在基地实行有目的教学。我们在2+1实践教学过程中建设模拟花店、模拟花圃等实践基地,学生白主管理白主经营,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真切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就业信心和个人成就感。

3.3 学业评价多样化

以学生为本,完善评价体系,进行多样化评价,建立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合理的评价新模式。例如对于常规课程学分制,对于实践课程以成活率、发芽率、实践收益等量化积分多种方式作为考核重点等,摒弃一纸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

3.4 学生的专业教育素质化

农业专业范文3

2014年以来,我们重点对河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经归纳整理,找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如下:

(一)服务缺乏主动性

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仍习惯于传统办学思路,还不能认识到高职院校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互利双赢关系,同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大部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与科研部门有关,因此,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服务方式单一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限于政府组织的短期支农惠农活动,如: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短期技术培训等,缺乏长期的常规服务机制。

(三)服务能力较弱

据调研,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大多是由职业中专发展而来,并且发展历史较短,教师生产实践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和方式很难与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办学实力、教师素质及技术水平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求,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但是,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松散和服务经费短缺,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效果。

二、对策和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技推广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部门诸多环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内涵的理解和认识,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服务作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大组织和政策支持力度,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服务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二)拓展服务面向和内涵,创新服务途径

据调研,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包括种植、畜牧、林业、水产、水利、农机、经营管理等专业,其均存在技术推广问题,因此,应努力挖掘拓展服务面向和内涵,创新服务途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智力和资源优势,促进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根据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服务工作:

1、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是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和培训的主战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一方面扩大办学视野,实行开放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干部、技术骨干和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成立技能培训中心,面向农村基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讲授最新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民。

2、科技服务。高职院校要针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科研条件和技术优势开展针对性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新品种选育或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不断提高地方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技术支撑。

(三)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创新办学模式,增强办学实力,同时,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技术和项目攻关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例如:成立专门研究室、设立专项服务资金等,把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另外,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要注重服务队伍素质培养,要围绕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服务队伍,要创造条件,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学习和掌握最新前沿知识和技术,积极支持教师进修、培训和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四)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服务实效

农业专业范文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资产核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S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切实做好合作社财务管理,依法建账,是维护合作社成员物质利益的根本措施,也是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重要保障。农业资产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特殊的资产项目[1]。

一、农业资产的种类特点

1.农业资产的种类

农业资产一般指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的那些牲畜或者禽类和树林木头方面的资源,站在形态的角度上看,农业资产主要的活的动物和植物等生物资产可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存性生物资产。

牲畜或者禽类资产又可以分为产役畜和幼畜以及育肥畜。产役畜的意思就是产畜和役畜,产畜的意思是指供繁殖剪毛和产奶以及牲禽家禽;役畜主要是指供劳动役用的牲禽。产畜和役畜在性质上都属于劳动资料,所以都属于生产性的农业资产。幼畜以及育肥畜指的是未成年的小畜禽,它们可以直接提品,幼畜以及育肥畜是牧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都属于是消耗性农业资产。

林业资产可以分为经济林和非经济林两种。林木资产对于村集体经济来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把林木资产作为生产的工具,同时可以不断的生产出产品,比如说苹果树上的苹果。这种林木资产也被称之为经济林木。它的特点是可以不停的重复生产出相关的产品,同时它的成本还可以通过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卖掉以后获得相应的补偿,它的性质和固定资产比较雷同类似,因此也把这种林木资产称之为生产性林木资产。另一种是在砍伐了林木以后把它卖出去,实现成本的补偿。这样的话是不能够重复的提供某一种产品的,而是只有通过砍伐树木卖出以后获得的金钱补偿,这种林木资产称之为非经济林木。它的性质就和存货有点类似了,很多时候也被称之为消耗性林木资产。正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林木资产成本补偿方法,所以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必须要把两种林木区分严格开来,单独的进行核算。

2.农业资产的特点

农业资产的特点一般是具有四个特点。第一,农业资产是自然的再生产和经济的再生产相互统一的有机体。农业资产有自我发育生长和繁殖衰退的规律,能依靠自然生长而获得自然增值,与此同时,它也有人的劳动附加而形成的价值,这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体;第二,农业资产的生长发育和衰退死亡都具有多样性。农业资产的涵盖范围很广,种类也繁多,不同类型的农业资产也是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和衰退规律;第三,农业资产的生命周期也有着多样性。比如说,林木可以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是更长,但是也有的生命周期比较的短暂,不足一年的情况都有;第四,农业资产的后续费用也是接连不断的。很多的农业资产的投入之后,为了可以更好的维持农业资产的存活和高产稳定,都需要在后续的整个生长和存活期间进行不断的持续投入。

二、农业资产的核算管理

1.牲畜和禽类资产

可以设置好牲畜或者禽类资产的科目,以此来核算农民专业合作社购入或者培育的牲畜或者禽类的成本。下面可以设置二级科目为幼畜育肥畜和产役畜。它的借方登记因为购买和接受的投资以及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牲畜或者禽类资产的成本,包括幼畜育肥畜的饲料费用。贷方登记因为出售和对外投资以及死亡损毁等原因而减少的牲畜或者是禽类资产的成本,包括役畜的成本摊销。

2.林木资产的核算

林木资产的核算需要设置林木资产科目,这样可以用来核算农民专业合作社购入或者营造的林木的成本。借方登记因为购买和营造或者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林木资产的成本,还有经济林木在投产前、非经济林木前的培植费用。贷方登记因为出售或者对外投资以及死亡损毁等原因而减少的林木资产的成本,包括非经济林木的成本摊销。本科目也可设置二级科目为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两种。

3.资产负债表

生物资产在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会具有类似存货或固定资产的特点。存栏待售的牲畜具有存货的特点,应属于流动资产,而生产性林木具有固定资产的特点,应属于非流动资产。《制度》将合作社的牲畜资产和林业资产都计入农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长期资产,显然不够恰当[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特殊性较大,与《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财政部应及时不断修订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逐步缩小与《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使合作社与其他企业在平等基础上互相竞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运行,以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3]。

参考文献:

[1]邓军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制度规范执行情况考察[J].财会月刊.2011,(4).

农业专业范文5

【关键词】农村 职业中学 农业类专业 教育教学 改革

农业类专业是农村职业中学的主干专业之一,曾经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农业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已不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许多问题。

一、农业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反映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欠合理;课程安排片面强调学科的传统体系,忽视相关学科的渗透、综合和创新;教学中重视知识灌输、轻视实践的状况仍很普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等。这些问题影响着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制约着农业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农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如下:

1. 改革的培养目标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从现实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分析,农村职业中学应该成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培养新型农民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农村职业中学要对原有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由原来主要培养当地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的“新农民”转向既要培养脱离农村进城务工经商的“创业者”,还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当前农职业中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

2. 改革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帮助农民创业致富。因此,应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把原来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培训并重,且以短期培训为主。通过学分制把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制订好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用人单位认可、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来说,对于全日制学生,前两年打好文化课基础,到高三根据学生志愿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流。对成绩好的学生加强理论学习,面向对口升学;对成绩差的学生重点学习专业技术、加强技能培训,面向就业。而对于非全日制的学生,可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既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 改革专业结构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其专业结构,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职业中学在专业结构改革中,应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废弃那些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效差、招生困难的传统农业类专业,努力开发具有显著时代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专业,开发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专业。使传统的以农科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逐步过渡为农科专业与非农专业结合,以非农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

5. 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具体来说,在课程设计时,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突出职业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课程要着眼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凸显为三农服务的特性;课程实施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应围绕培养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增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主题,建构服务于“三农”的课程体系。

6.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人才的落脚点。要打破课程界限,将相近的学科内容加以重新组合,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教学内容能贴近生产前沿和改革前沿,以便学生接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内容。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农业类专业课实践性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生产考察、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教学方法,把技能传递给学生。

农业专业范文6

1.1创业教育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创业教育是指依据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中职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思路、策略等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适应各种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为中职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国家和地方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合理配置,使他们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则就谈不上创业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1.2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创业教育基础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薄弱,教育体制改革也相对滞后。大多数学校对有关学生创业的专项研究不多,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

就我校农业专业而言,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尚未普遍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即使开设了有关课程,课程设置也十分不合理。如只有一些有关创业的公共课程,而没有与农业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课程,学生只是空谈理论,没有直观的创业实践感受。这是一种封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的创业教育大相径庭。此外,缺乏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2.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2.1开展创业教育是中职农业专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职农业专业似乎缺少吸引力,办学规模逐年下降,虽然2009年国家对农业专业实施免费教育而略有回升,但情况仍不容乐观。现在的农业专业大多为对口高考而设立,专业设置狭窄,缺乏特色。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滞后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而且难以适应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林类专业应该瞄准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方向,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农业人才。

2.2开展创业教育是中职农业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在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学习创业知识和锻炼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

3.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创业教育的实施

3.1调整培养目标

要清醒地认识到:“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教育办学终极目标。中职学校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关键。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缺乏职业指导知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能培养出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强的学生。较有效的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加快内部改革步伐,完善教师聘任制,采取竞争上岗,能者上、劣者下;形成团结协作、积极上进、不断创新的动力与压力。

二是鼓励自学和进修,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实行奖励制。

三是设法让研究教师与专任教师接触社会,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亲身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形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队伍。

四是聘请专家来校作职业指导专题报告。

五是请创业成功者来校讲课,用他们的实际经验、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这是在校老师所不可企及的。

3.3构建新的创业指导课程模式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的课程模式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关注学科基础理论,而相对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工贸一体化,农业生产经营者既需要具备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又要具备市场营销、信息处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才能。面对这一新变化,农林类专业课程体系要从狭隘的农业观转向大农业观,从以农学科为中心转向综合化教育,从学科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和学科性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质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学生就业和升学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专业课程体系要由纵深型向复合型转变,从单独的职业知识传授向创业谋职方向发展。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性,淡化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保证技术性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的相对系统性,开设专业关联课程,开发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适应各生产环节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具有复合性与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建立系统、简练、实用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安排教学内容,并力求贴近生产前沿和改革前沿,使学生接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生产项目为单元构建模块式专业教材,关注农业行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加强与农业高校、龙头企业的协作,组织开发和编写引领性、实用性、信息化、网络化的专业校本教材,将学生培养成能生产、懂经营、会管理的,具有过硬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

3.4改革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农林类中等职业教育要改变因对口高考而设、应考试而教的现象,而应为“农”而设、为“农”而教、为“农”服务,真正打破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升学导向转向就业创业导向,将人才培养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到生产经营场所,完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学校+公司+基地+农户”、教产研推一体、农科教结合等开放式培养模式,实现教育培训与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就业创业紧密对接。与农业龙头企业举办冠名订单班,优势、特色专业“上挂”高等院校开办“3+2”高职班,与农函大、农广校、成人高校合作举办学制弹性、学习方式灵活、教学模块化的成人教育,与农业、人社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及乡镇合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农业技术推广等,从而使办学形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化,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短期培训、业余教育相结合,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与跨行业、跨系统、跨层次合作相结合的多样化办学格局。同时,办学实力强的骨干示范学校要以专业为纽带牵头组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使存量有限的教育、科技、产业资源通过联合,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为广大农民展示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样板,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培养的人才从低层次适应型向高层次带动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