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文范例6篇

高中语文古文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1

【关键词】古代论说文 高中语文 特点

1古代论说文的产生

古代论说文文体的起源必须追溯其发展的原始时期,它萌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其中经历了多少岁月已很难知晓,不过并不妨碍我们去探寻它是怎样生成的。第一,古代论说文的生成与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是由士阶层的力量促成的。第三,古代论说文的生成与教育制度密切关联。第四,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有其自身的因素,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是相联的。综上所述,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是由外在的和内在的多重复杂因素建构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古代论说文虽说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它并没有在此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发展。我们常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学样式,古代论说文自从生成以来,历经时代的沉浮之后,在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展示出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用途,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2古代论说文的特点

2.1论点鲜明,见解精深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其意思就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进行高度的抽象的概括,使得道理阐述的完满通达。“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要求对事物的客观表象深入观察,由表象到本质,经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作者严密精当的论述,步步深入,清晰而透辟,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如黄宗羲的《原君》探求了君主的起源与职责,行文中作者将古今人君情况对比,后世人君的“作为”致使“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作者携以满腔的愤慨直指后世君主,得出中心论点“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独到的政治见解有启蒙和民主的色彩,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2.2题材广阔,选材丰富

古代论说文写作的范围异常的宽泛,对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关心,还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进行探讨,这是其实用性的表现。作者写作论说文一般都针对的是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针砭时弊,出谋划策,时代性特点突出。韩愈的《师说》针对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风气而作;李贽的《童心说》就程朱理学僵化的思想走向衰落的现象,揭露道学对人的戕害;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表面上借江浙病梅现象盛行对文人画士进行批判,实质上是对没落的清王朝的鞭挞。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引用古圣贤人经典性的话语,或援引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寓言、神话、民间传说和成语典故等来说理,援古证今。材料异常丰富,不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还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庄子的《逍遥游》寓言故事贯穿全篇,有鹏与学鸠,有鹏与斥等都说明了“无所待”的绝对自由;韩愈的《师说》中引入孔子拜师的历史事实阐述“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点。

2.3论证严密,手法多变

作者在对材料进行取舍后,科学合理安排论证材料,做到逻辑严密。还会针对读者可能出现的疑问进行预设,在文中分析梳理,从而不留漏洞。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将材料合理的分三部分论述,首先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提出问题,接着孟子机智的运用战争为喻分析问题,最后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严密清晰的展现出来。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开篇点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选取“天子”,“富贵人家”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三种事实材料,将“强假焉”和“吾所有”对比围绕中心论点阐明事理。

在写作时,比喻、夸张、对偶、排比、比兴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其变化多端,虽重在说理,却使文章的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论说文以议论、说明为主的特点,并不意味着抛弃了其他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贯穿其中,生动风趣,情理兼备,增添了文章的文学价值。荀子的《劝学》大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论学习这样枯燥的问题生动易懂,并且产生积极的催人进步的力量,启迪人们深入思考。

2.4语言精练,气势充沛

论说文的遣词造句干净利落,不拖沓繁冗,准确严密且高度凝练。作者为表达观点和主张,并没有故意雕琢辞藻,于平易自然的语言中见其道理,这样的用语使得文章的道理深入浅出,读者更易理解。同时,准确恰当与新鲜生动是分不开的。文辞的新鲜,不仅仅是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后的独到体会,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陶醉在传神的意境中,产生新鲜生动的感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用词灿烂新鲜,“清流映带”“风和日丽”渲染出美丽的兰亭自然景色,让读者不禁的沉醉于诗意的美景,于闲境之中转向作者内心心绪的变化,慨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古代论说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代论说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中指出:“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古代论说文就属于论述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阅读部分中写道:“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对高中古代论说文的教学提出了理论性的指导。其次,现行的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古代论说文的佳作。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为例,必修教材第三册专设了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除了这四篇选文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庄周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情表》三篇跨文体的作品,也兼具论说文的特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演讲与辩论》和《中华文化经典研读》还有相当多的古代论说文选文。可见,古代论说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篇幅,古代论说文的教学也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4结束语

古代论说文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部分,历经千年仍广为传诵。高中教材中所选取的优秀的古代论说文都是经典作品,可以激发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高中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文;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84-01

古诗文一直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许多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清楚认识问题所在,积极的采取教学措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现阶段高中古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高中语文古文教学都是采用传统教学的老方法和老策略,注重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深入,虽然教学现状有所改变,但碍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入人心,使得我们的教学依然问题重重,有待我们教师进一步的解决和提高。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现如今的高中古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打着新课程改革的旗号搞传统式的教育。教师只注重自身课堂的讲授,不注重学生的理解,或是只注重学生的考试,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部分教师则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带领学生进行全文翻译,这样造成了学生对教师很大的依赖性,和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的理念相悖,同样也不合适。其次,学生方面。首先,学生不感兴趣。在高中语文的整个教学阶段中,古文由于特有的时代特征,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很多语文基础不是很牢靠的学生对于白话文的内容尚能勉强应付,对于古文学习其就显得很为难。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古文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或者是考试而已。其次,学生的学习方法欠缺科学性。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往往喜欢采取的方法都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像短时间内看上去比较明显,但是时间一长,没有经过学生真正领会和消化的内容很快就会被一一忘记。学习方法欠缺科学性,无法实现高效学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制约,严重的阻碍了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急需我们教师解决,以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快乐成长。

二、提高高中语文古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分析

1、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古文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古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语文古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应积极的从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性参与其中,使其变“苦学”为“乐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例如,教师在进行《鸿门宴》这篇古文教学的时候,在新课导入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解释文中的“竖子”到底为何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了第一遍粗浅的阅读,并在阅读中结合课后的注解明白了文中的“竖子”指的是项羽本人。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教师接着向学生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项羽之前被称之为“竖子”, 后面又被称之为“项王”呢?这样,通过根据古文的实际情境创设相应的问题,让这些题目成为学生和教师进行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学变得更轻松,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落在实处。

2、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自主探究学习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古文水平而采取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古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一些较简单的古文内容的时候,应积极的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的学习新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积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释疑,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营造探究意境,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感知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文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能在学生的客观认知、心灵感受与情感体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使之通过古文的学习,体味作品所反映出的艺术美和情感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下,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古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是开启心灵的艺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的研究古文,不断的总结、探究、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3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有责任将这份遗产传承到一代又一代人手中,让它生生不息地哺育下一代。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和大脑,深刻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开阔视野,培养情趣。其次,古诗词是历史资料的反馈,可以了解社会的诸多事宜,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学习我们先人的伟大精神、崇高品德和高度智慧,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提高学生的思想、知识、文化素质。最后,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提升人生价值,甚至改变人生命运。古诗词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份额是不能忽视的,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试卷分值约占8—15分。古诗词名句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出现会让文章增添色彩,提高文章的价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要让学生了解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生平及其成就,让学生了解到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重要诗派的风格与影响……学生拥有了打开华夏宝库的钥匙,能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

二、古诗文教学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入诗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将情境创设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在诗词教学中,应从形象入手,抓住诗词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或多幅画面,从而能在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对问题能有较强的认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让他们在运用中不断地加强积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朗诵,让学生多咀嚼体悟,让学生多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并结合适当典故教学,能借助大量的丰富的文化积累来理解,了解内容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描写了什么样的人物,诉说了一个什么道理。比如陶渊明的《饮酒》,知道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如屈原的《离骚》,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提问学生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通过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帮助学生回忆起这位伟大的诗人。

(二)想象诵读,关注背景,悟诗情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教学,要带着学生读,反复地读,使学生熟能生巧。古诗文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如唐代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左传》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述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还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古诗词的教学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热爱并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还利于语言和文化的积累,语言水平的提高。诗词贵在吟诵,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途径,有利于学生揣摩词的音韵和情感,有利于学生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词具有跳跃性、象征性,要想接受这些极强的文学形式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的过程。第一,教师可以范读,使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指导学生诵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教师还可以配乐朗诵诗句,之后学生齐读诗句,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最后,让学生细读文本,咀嚼字句,品味诗词的思想感情。如教的《沁园春·长沙》,先由教师范读,读准字音、句读,然后通过学生自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进一步分析课文,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读起来自然有兴趣,效果就不言而喻。又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让学生诵读诗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样的诵读可以使学生理解诗意,整体感知到杜甫的身世飘零,并能体会到他的老病孤愁。可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是进入诗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

(三)激发兴趣,丰富情感,解诗意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一、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学生自我人格的升华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的是人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都不要居于平庸,要争当杰出人物的主旨,通过对这首词句内涵的深刻理解,对于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有一个正确的指向。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写出了他向往大自然的无限清新与生机勃勃,写出了对于官场的龌龊与争名夺利已感到厌恶,淡泊名利、回归自然是作者写这首诗的宗旨所在;通过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诗句熏陶中,学生可以培养出高尚的社会主义精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学生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勇往直前,胜利就在前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学习对《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道德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给予了积极的响应。

(二)人文精神的完美体现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高中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遗产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思想、浓厚的文化积淀、理性的思索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完美灵魂。高中语文教师要将诗词中的人文精神切实有效地贯彻到教学当中,这才是教学的根本,而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也必然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审美角度的转变

审美就是要将对事物的主客观观念达到统一。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古诗词的教学,对帮助学生通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大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得到了灵魂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对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将人们司空见惯或者是生厌的沙漠景象以另外一种眼光、另外一种心态来看待,也就不是我们所说的黄沙满天飞的混沌景象,而是黄昏落日映照下的沙漠美景了。

古诗词仅用短短几句话、几个字就将一种心境、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爱国怀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相较于散文更加优美,较议论文更深入人心。这也是诗人具备深厚的美学素养、古诗词文化功底的体现。

(四)对学生文化修养、文化功底的培养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于那些我们日常所见不足为奇、不予关注的事物、景象,诗人都以其独特的语言、写作形式描绘出来,或温婉动人,或独立清新,诗人都赋予了其灵魂。

学生在文学写作、文学创作中适当引用古诗词不仅可以表现自身的文学底蕴,而且作为道理论据出现又可以增强语势和说服力,在记叙文中引用古诗词既可达到抒情作用,又可起到强调作用。古诗词的恰当应用,无疑会给文章增添一大亮点,引人眼球,学生也再不会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古诗词作为我国独有的艺术瑰宝、文化遗产,应当受到高度重视,使它得以传承。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以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当中灵活运用。

(一)掌握意境

在教学前,学生应充分掌握古诗词的意境,如作者的身世、所处年代、写作风格,所属流派,这样学生对于整篇作品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入。

如古人在文学创作时对于文字的选择是比较注重的,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南山”如若改成了“望南山”就变成了带有目的性的欣赏,而失去了由发现所带来乐趣。

又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诗的表面看流露的是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但结合王安石当时所处的背景:王安石在当宰相时希望通过改革、推行新法改变大地主、大官僚控制朝廷的局面,但以他一人之力很难取得成效,在被罢官后仍希望重返政治舞台推行变法。

(二)诵读

古诗词有不同的流派,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诵读古诗词。如豪放派就要鼓励学生高声诵读来表达慷慨激昂的情绪;婉约派就要低声品读;浪漫派主张以自然的语言来诵读。只有与作者的思想达到共鸣,才能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才能理解古诗词的寓意。

(三)鼓励学生将古诗词运用到写作当中

能将所学到的古诗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写作当中,是学生对古诗词真正理解的反映。语文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或者在语文写作中根据情景充分引用古诗词,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妙处。

如要通过环境描述来抒景,可以借用田园山水诗来抒感,而借用梅、兰、竹、菊来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就更多了,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以便可以随时应用。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中国历史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是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现代教育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平时的学习当中,学生也要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不断地积累素材,增强自己的文学功底,将古诗词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余荣.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精神培养[J].文学教育:下,2008(9).

[2]段正良,李绮.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健全的人生设计[J].管理与教学,2008(27).

[3]盘秀山.古诗词的意境鉴赏[J].文学教育:下,2008(8).

[4]杨锡瑞.古诗词阅读的七把钥匙[J].甘肃教育,2008(5).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5

一、密切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能够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如:《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等,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一般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注解有的简单,有的较为详细。较为详细的除了介绍诗人的经历外,一般还附带出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准确解读诗歌的题材

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四、密切关注诗歌中意象的文化积淀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像浮萍、飞蓬、孤雁等。这种万物因古诗文的附丽而成为某种精神象征的现象,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解读诗歌语句时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文化习惯,这样才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的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雄浑飘逸、沉郁顿挫、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常常与作者的创作风格有关。如李白诗雄浑飘逸,王维诗清新自然,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苏轼、辛弃疾的词雄浑豪放,李清照、柳永的词婉约凄清等。

六、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高中语文古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古典诗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44

对高中生古典诗歌的教学,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中生在经过了多年的基础诗歌的背诵和学习,对诗歌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思维和学习习惯,因此,为了深入拓展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加大对古典诗歌学习的重视。除了要求学生们完成必要的诗歌背诵和默写之外,重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尤其是引导他们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了解整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人心态,实现对诗歌的全面了解,将对诗歌学习的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继而拓展学生们古典诗歌的艺术视野,丰富语文基础知识储备。笔者认为,对高中生古典诗歌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古典诗歌的字词教学

高中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首先是要弄清古典诗歌中相关字词的意义和语法用法,继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诗歌句子意义的理解。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到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这对他们今后独立完成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针对学生们的字词教学,可以从字词的类别来进行。高中生所学习的古典诗歌主要分律诗和歌行体,对诗歌中各句的结构划分应该有一定的语言辨别能力,继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对个别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要引导学生们对诗歌中的七言歌行进行语法和语义的划分,这种划分基本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语义的基础上实现对部分实词虚词的理解,继而为接下来的翻译和鉴赏诗歌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从字词的对仗技巧的角度教授学生们学习古典诗歌字词理解的互文。中国古典诗歌往往会追求对偶的特点,因此,在分析和解读古典诗歌时,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字词分析方法,还可以利用诗歌中的前后文实现对相关字词的巧妙解读。这种教学方法既是字词解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古典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在提高古典诗歌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强大魅力和技巧性。

二、古典诗歌的翻译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了基础的古典诗歌字词教学之后,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完成对古典诗歌的翻译。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整篇意义是可以为读者读懂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将古典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力争做到信达雅的翻译效果。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们针对所翻译的诗歌中的句子,进行重点标记,遇到模棱两可的句子翻译时,应该回归到全文或段落中进行反复对比和思考,继而得出最合适的翻译效果,这就是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精准,也就是信的体现。这是诗歌翻译的基础,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学生们只有做到了正确的诗歌翻译,才能在接下来的诗歌翻译中保证信达雅的艺术层面的标准。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合理编织现代白话语言完成古典诗歌和诗文的翻译,在保证语言通顺的同时,尽量体现语言组织的逻辑和优美。优秀的诗歌翻译,往往能够进一步升华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古文和现代文之间的相通性。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明确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的准确翻译,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态,以第一人称的翻译视角感受作者的语言写作的张力,继而在现代文的翻译中加以体现。学生们在这种翻译教学中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字词类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诗歌写作翻译的技巧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语文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教学

相较于初中阶段古典诗歌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教学,高中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教师锻炼学生对诗歌艺术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这是对传统诗歌教学内容的升华,也是现代教育模式下诗歌教学手段更新的体现。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中,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古典诗歌的深入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诗歌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的分析,学习和了解古代诗人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感受中国古典诗歌严谨性的同时,体会他们语言的表现力。尤其是针对部分诗歌中作者的炼字和炼句的艺术技巧,思考作者选取该类字词的原因和意义,继而从语义和语法的层面探究和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例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诗歌艺术鉴赏时,可以鼓励学生们从诗歌的体裁、语言表达、形式技巧等层面进行分析,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鉴赏和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