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总结范例6篇

课外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1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第二课堂的即时性。它可把即时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广泛性。可以不受大纲、教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样性。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便于因材施教。自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理想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性。大量的活动要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验,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等密切结合起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日益显示出来。因此,探讨中学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有重要意义。我校在开展这项活动中,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音体美等方面,提高幅度较大。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文是由活动总结网社会实践总结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小学生音乐小组课外活动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我校各组领导很重视二课堂工作,一把校长亲自挂帅,动员每一位教师参加这一重要的工作。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那么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受到限制,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难以发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四化建设的需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常规工作加以研究和检查,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以了充分的保证,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了便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校领导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安排固定时间(每周三、周四的下午)为全校性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活动结束后一份好的课外活动总结是对参与课外活动的圆满答复。以下是关于最新小学班级课外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

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是重要保证

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的情绪,给学生质疑、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实验探究模式一般方法就是:情境创设提出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这是进行生物探究性课外小组活动的主要方法。例如:在学习鱼类时,以活体实物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在情境中设置“探究鳍在鱼生活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在实施自主探究中,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维、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个体学习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知道,通过无关变量控制的对照实验是获得结果的最科学方法。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五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辅导老师;五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虽然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争取使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以人为本,增进健康。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 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 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 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 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 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动员、号召大家争当辅导教师。学校注意选拔思想好、责任心强、学识广博且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还聘请了一些退休教师或从社会上聘任兼职校外辅导教师。由各年级组负责落实各学科的辅导教师,教务处负责统一管理。辅导教师的工作要计工作量,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表扬、奖励,有无二课堂活动,活动中作的好坏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校还拟订了一些奖项。如育苗奖:长期从事第二课堂辅导教师工作、深受学生欢迎者可获此奖。育人奖:学生在全国或省市获奖、辅导教师也可获奖。创新奖: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新的创造、更新设备或写出高质量论文者可获奖。成果奖:个人或师生共同取得科研成果或得到社会承认者获此奖。另外,可采取外出进修、短期培训、以老带新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辅导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在学生中培养活动骨干分子是深入开展活动的需要

我校发挥了各年级组和各年级备课组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各类活动的核心力量。注意发挥有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采取以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组员带新组员等方法保持各类活动的连续性。校团委和学生会要有专人负责协助第二课堂的工作。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较好的组中,部分组试行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行组织活动,辅导教师只起参谋或顾问作用。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2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应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83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低年级同学遇到这样的题:小明用电脑打数,从1打到50,一共打了多少次数字键?学生在家里学习在学校上课都接触过电脑,对这道题感到亲切,生活中的电脑与数学中的数与数字的有关知识联起来,学生不感到枯燥。又如三年级兴趣小组有这样一道题:小华出生那一年,一月份有4个星期二和4个星期六,请制做一张这个月的日历表。日历表学生天天见,由自己设计制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说,在设计制做过程中好象找到了成为数学家的感觉,信心十足。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并根据运算顺序解答四步以内的四则式题,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巧算。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号召学生学习杨乐、华罗庚等数学家追求真理、报孝祖国的高尚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竞赛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在集体中健康发展。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3

这次紧张而又忙碌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给我的心灵深处进行了重新的洗涤和翻新。同时也让我心中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内驱力和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个月来,由于学校领导对这次活动的重视,我们雁门口镇小“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作为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和四年级(3)班的班主任,固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活动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做到了“内比、外访”两不误,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在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了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学比武,我报名第一个开始。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说课、授课和课后反思。也认真听取了同行们对我的课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提高课堂效率,打造生动的课堂有了更多的了解。全校另外16名数学教师的竟讲课,我听了14节,每节课我都在杨主任的带领下,仔细欣赏了老师们的精细说课、精彩授课、精典评课。并参与了每节课的研讨和评价工作。使我更多的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这次活动,搭建了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锤炼了教师教学基本功,锻造课堂教学艺术,积极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把学生成长作为第一要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增多,合作意识增强,有力的促进了我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沈阳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05-02

学校体育是学生日常锻炼的基础,课外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一起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外体育活动能过实践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高校学校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1课外体育活动具有的特点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内容的之多远远超过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体育课外活动空间比较广阔,场地的要求比较随意,包括学校校园场地、房前屋后的狭小空地、街道健身的娱乐场、空气清新的树林公园等都可以作为体育课外活动的场地。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较灵活,在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课、课间时间组织锻炼,青少年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健身中心和俱乐部等形式进行锻炼。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但是课外体育中的大部分活动形式只属于学生自愿参加的趣味性强的自主性活动,如轻松愉快的课间体育活动自主松散的朋友相约郊游,以及自由自在的家庭郊游。这些年一些大学甚至对早操、课间操也不要求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学校体育课、课间操等都是有很多的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而课外体育活动参加的人比较少,很多都是某项体育项目的精英,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可以使他们的运动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学校体育课、体活课、课间操的学时是有限的,勉强能够满足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的需求,而课外体育课能够补充学校体育课的学时不足的缺点,充分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它是学校体育的有效延伸,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第二课堂。

2 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参见体育活动的习惯,学校体育活动学时较少,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较好的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2.1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

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充分补充学校体育的不足,同时课外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体育活动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只有这样经常从事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参与者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2.2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知识学习

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早操、课间操、体育课外活动以及班级体育锻炼等其本身就是学生生活和作息制度的重要内容,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它课余活动一起是学生文化学习等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交替进行,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发的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将能起到充分发挥其调节身心的作用,促进大脑的劳力劳动的有效休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愉悦学生身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3课外体育活动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课外体育活动、课外文艺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同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也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其形式和内容丰富而且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不经能够使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校风的建设。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沈阳市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男生选择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喜欢的分别占总数的42.58%、35.62%、15.03%、6.77%。女生选择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喜欢的分别占总数的21.07%、38.21%、27.86%、12.86%。男女生择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喜欢的分别占总数的31.82%、36.91%、21.44%、8.81%。

通过结果表明:91.19%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持肯定的态度,其中68.73%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示非常喜欢和喜欢,31.27%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示一般和不喜欢,表明多数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可。结果同时表明了有78.20%的男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22.80%的男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示一般或不喜欢;59.28%的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示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40.72的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示一般和不喜欢,表明了在校大学男生比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要积极很多。男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熟时期,身体活动能力强,喜欢运动,加上多数学校会组织的一些比赛项目,也给男生提供了运动的机会,女生同样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女生爱美心最强,对一些运动强度和幅度大的运动存在排斥心理,怕做这些运动会影响自己的个人形象,因此逐渐倾向于安静,从而影响了她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因此应该加强对女生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她们从事体育运动,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3.2沈阳市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锻炼动机方面选择增强体质、校园交际、减缓学习压力、减肥或塑型、其它的分别占总数的82.96%、30.21%、62.57%、28.81%、21.82%。

女生在锻炼动机方面选择增强体质、校园交际、减缓学习压力、减肥或塑型、其它的分别占总数的55.28%、26.52%、59.36%、85.27%、16.20%。男女生在锻炼动机方面选择增强体质、校园交际、减缓学习压力、减肥或塑型、其它的分别占总数的69.12%、28.36%、60.96%、50.74%、19.01%。

体育动机指人们为了满足某一体育需要而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观意愿,它是人们客观体现的主观反映[4]通过上面数据可以看到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一次是增强体质、减缓学习压力、减肥或塑型、校园交际和其他,其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前三项,表明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能过增强身体素质,减缓学习中的压力放松身体,同时也能起到减肥塑型的效果表示肯定的态度。男女生对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存在这明显的差异,男生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的顺序依次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占总数的82.96%,减缓学习压力占总数的62.57%,校园交际占总数的30.21%,减肥或塑型占总数的28.81%,其它占总数的21.82%。而女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动机的顺序依次是:减肥或塑型占总数的85.27%,减缓学习压力占总数的59.36%,增强体质占总数的55.28%,校园交际占总数的26.52%,其它占总数的16.20%。由此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动机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以增加体质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而女生主要是以减肥塑形为主要目的,可能是由于学生进入青春发育的成熟期,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明显的差异,男生活泼好动喜欢强壮的身体,而女生爱美喜欢优美的形体有关。总之当前沈阳市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明显呈现出多元化、个体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想活跃,个体差异比较大,创新能力强,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变化比较大。

3.3沈阳市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排序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方面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田径分别占总数的71.5%、82.3%、24.6%、25.8%、42.7%、27.9%、10.7%、12.8%、38.9%。女生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方面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田径分别占总数的9.5%、16.8%、17.6%、26.8%、53.8%、14.6%、31.6%、8.3%、37.3%。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依次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网球、乒乓球、排球、武术、健美操;而女生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依次是:羽毛球、田径、健美操、乒乓球、排球、篮球、网球、足球、武术。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男生更喜欢篮球、足球和羽毛球,女生则喜欢羽毛球、田径和健美操,这些体育项目都是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级较小,学生通常能过支付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开支,男生喜欢球类运动,竞争性对抗性比较强,能通过比赛体现出勇敢和自信的性格特征,女生喜欢小球类和韵律较强的健美操运动,这类运动无身体直接接触,对抗性较弱,又能起到减肥塑形的效果。

3.4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男生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选择购买运动器材、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比赛门票、购买杂志和音像制品、支付体育专业指导费用、支付场地使用费用分别占总数的23.5%、46.8%、5.7%、12.9%、4.1%、7.0%。女生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选择购买运动器材、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比赛门票、购买杂志和音像制品、支付体育专业指导费用、支付场地使用费用分别占总数的17.1%、42.5%、4.9%、11.8%、5.2%、18.5%。男女生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选择购买运动器材、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比赛门票、购买杂志和音像制品、支付体育专业指导费用、支付场地使用费用分别占总数的20.3%、44.6%、5.3%、12.3%、4.6%、12.7%。调查中大学生在支付体育专业指导的费用较低,购买体育服装较高,毕竟学生没有工作,经济基础比较弱,购买体育服装平时也可以用,观看体育比赛的费用排在最后,可能是因为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还停留在锻炼身体层面上,观看大型比赛项目的费用也比较高,所以大学生花钱看比赛的人少也就理所当然了。

4结论

4.1沈阳市高校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明确,态度比较积极,男女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动机方面有较大差异,有部分女生缺乏自信,容易害羞。

4.2男女生在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男生更喜欢篮球、足球和羽毛球,女生则喜欢羽毛球、田径和健美操

4.3沈阳市高校大学多数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4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只有少数学生没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习惯,学校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多组织一些比赛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121页.

[2] 王晓军,郑可珍.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 课外活动 有效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活动存在着形各种问题。学生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如何提高课外活动的效率已引起教师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如何开展有效课外活动作些探讨。

1 以生为本,是确立有效课外活动的指导思想

1.1 活动有效观

首先,教师要有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外活动的意识,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方案和课外活动实施策略,提高课外活动的实效性;其次,教师要有长远意识,意识到今日的课外活动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1.2 学生主体观

首先,教师实施课外活动要以学生为核心,所实施的活动必须要围绕学生展开;其次,学生主体观体现在教师授予学生对课外学习活动的可支配和控制的权力,鼓励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进行设计、规划和评价,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及时地进行调整、反省、总结、评价。

1.3 目标多维观

目前的课外活动的目标基本上是以掌握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的单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逐步要从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单维课外活动目标功能观向以能力发展为本位的多维目标功能观的转移。

1.4 活动多元观

遵循因材施教,确立多元化课外活动形式。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从学生实际从发,在课外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难易适度的多元化课外活动,让学生在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课外活动中获得发展。

1.5 综合素质观

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改变以往只进行接受性、巩固性练习的教学习惯,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实践,注重课外活动内容、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创新性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化成主动地创新性学习。

1.6 互补学习观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实践技能基础进行的,而新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又会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实践技能产生影响。学生的课外活动的知识基于课堂知识进行,又反作用课堂知识,课外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然后再接触课堂上外显的符号化或者概念化的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课堂学习。

2 优化课外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案,提高活动质量

实施有效课外活动,必须从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在正确的课外活动观的指导下,优化课外活动设计,科学开展课外活动,提高课外活动质量。

2.1 课外活动内容有科学性、启发性、互补性和系统性

教师要从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选课外活动的课题、课外活动内容,确保活动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1)科学性。教师应在课外活动中挑选出最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2)启发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千变万化。启发性的活动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创新,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3)互补性。课外活动的精髓就在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与课堂教学产生互补的效果,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补充课外知识。(4)系统性。课外活动设计须考虑到知识衔接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系统性的课外活动,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能力的逐步提高。

2.2 课外活动形式有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外活动要有趣味性、多选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或体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学习。(1)多样性。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可以是综合性课外活动,可以是应用型或实践型的课外活动,恰当地采用口笔练习、表演练习、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2)实践性。传统课外活动存在的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认知性课外活动和实验性课外活动,在实际课外活动教学中应结合运用。将问题置于有趣的情境之中,加强课外活动的实践性。(3)开放性。课外活动不能拘泥于课堂教材,既要能巩固课堂知识,也要拓展课堂,课外活动设计要冲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向生活贴近,课外活动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2.3 课外活动要掌控好“度”,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实施多元课外活动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调控课外活动难度,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1)注重难易结合,课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2)注重到知识层次性,要结合传统的课外活动,创造出创新的变式新颖课外活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3)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有效促进不同水平发展学生的发展。(4)循序渐进,分步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将活动中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这样不但提高学生完成课外活动的效率,减轻学习压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4 遵循质高量适、结构优化原则

课外活动必须坚持质高量适、结构优化的原则。(1)课外活动量要适中。每日课外活动量要适当,注意协调各课外活动,结合各课外活动难易程度与疲劳程度,对不同学科的课外活动量统筹兼顾。同时,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生对同一课外活动的亲身感受和所需时间;要突出重点,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减,合理分配课外活动量。(2)优化课外活动结构。首先要协调主科与非主科在课外活动的比例,合理非主科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协调各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多形式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品德的全面提高。

2.5 实行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化,确立课外活动规范化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做好课外活动的总结,努力优化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形成科学高效、便于操作的规范课外活动,实行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第一,要规范课外活动的范围:活动名称、总体要求、活动类型、完成时间等,要明确教师教学设计、活动布置和成绩评价的过程与方法,要制定课外活动的奖励与惩罚措施等。第二,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得到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让学生在家校结合和督促下更顺利完成课外活动。第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活动规范:在具体活动实施中,灵活运用这些规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 优化课外活动的评定方式,提高评价反馈的有效性

教师要对课外活动效果、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检查与反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目的,提高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3.1 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科学运用多种评定方法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和活动内容等情况,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讲评、团体评定和个体评定以及学生小组互评等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对于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分析、整理和总结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活动评定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3.2 对课外活动中的情况及时反馈与矫正

教师必须认真评价并及时反馈课外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把阶段性评定等级及鼓励性的评语反馈给学生,对课外活动中出现的创新点、成果、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或采用的巧妙方法予以表扬和推广,对课外活动中出错的原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及时矫正。

3.3 做好课外活动记录

做好课外活动记录是指师生每次课外活动结束,教师应及时总结,做好当次课外活动情况记录,并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活动记录”。对于课外活动记录,教师要定期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使课外活动内容适宜、立档规范、检索方便,为今后的教学服务。

3.4 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要提高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课外活动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1)使学生提高对课外活动作用的认识,学生课外活动的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矫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3)课外活动时间要做好管理,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不随便被占用。(4)为学生提供网络和辅助资料与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环境。

3.5 情感交流和情感激励

评语是师生交流和情感激励的平台。课外活动评价反馈中写好评语,有利于沟通师生情感,形成师生对话和情感激励,成为师生交流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发现课外活动中的“闪光点”,少责怪多鼓励,少笼统多具体,对学生取得成绩予以肯定,对其不足及时指导,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秉莹,吴银枝,陈益虎,蒋柏泉.大学生课外活动与素质教育.化工高等教育,2005(2):9-11.

[2] 林良夫,孙建平等.当代大学课外活动取向调查分析及教育建议.高等农业教育,2001(7):89-91.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外活动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80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高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和兴趣,还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满足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教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下,一方面可以有效拓宽高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高中学生敏锐的学习意识,有利于高中学生解决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参考,我在本文中将从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开展形式以及开展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此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一、高中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的原则

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主要从素质教育的一般原则出发,主要体现在:一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也就是思想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的统一;二是地理文本课程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第三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第四是充分利用家乡的地理环境优势。

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课外活动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结合各地特色,充分开展课外活动。例如在我们班的地理课外活动中,我就直接让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一个组长,组长直接负责小组成员的安全,在此之前还对其进行过活动探究的安排:第一小组的活动探究内容为:本地河流走向的探究。为此,我们专门走过了一条河流,大致有一千米的路程,大致知道了河流的全程流向图,并且因为当时没有专门测量方位的仪器,我班上一个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便灵机一动,悄悄告诉我可以用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大致算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我一听也觉得特别有道理,就叫提出方法的这位同学带着他们组的几个组员去实践,结果真的把河流的走向给大致算出来了,这一下就提高了同学们课外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小组的研究主题是学校周围道路规划的合理和不合理地方。很多学生表示这样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夸大了,但是我对他们说的是一定要把自己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当中。你们可以没有探讨出什么深奥的、有建设性意见的结果,但是你们必须要树立这样的意识,就是高中地理的学习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这门课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在这样的要求和指导下,我们第二组的同学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了学校门口的道路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就是道路维修做得不够好,道路有很大一截已经是相当于坍塌了,没有车会从哪一个地方经过。在交通高峰期,比如上下学、上下班的时候这个地方显得十分拥堵,对骑电动车和自行车为主的学生也有不小的安全隐患。第二,大路口未设置红绿灯,造成很多电动自行车和机动车抢道,并且造成了很多的纠纷,前几天甚至还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并且屡禁不止。对此同学还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有关部门要做好道路维修维护的工作,对有安全隐患的道路要及进行修理,另外还可以在道路中间设置一些绿化带,将双向行驶的车辆分开,最后也要在大路口设红绿灯,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看见同学们的探讨研究结果,我大为震惊,不仅是学生们对待这样一次简单的活动的态度及其认真,还有就是看到同学们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竟然如此清晰甚至水平超出了我的想象。

因此,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脱离死读书的误区,让学生走出阴暗的教室走进生活,让高中学生锻炼认真做事的品质,看出他们身上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遵循地理课外活动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课外活动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结合各地特色,充分开展课外活动。

二、高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办法

地理课外活动的设计是开展的一个方面,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会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

通过我在教学期间带领全班同学完成的课外活动,我觉得对课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有明确的要求,使得高中地理课外活动在设计和组织上都要显得科学与合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要体现目的性和科学性。于是,我在总结自己的课外活动经验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课外活动做了细致的反思,并且结合了其他优秀教师的开展经验,我对高中地理的课外活动规划有以下看法:

课外活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该项活动应完成的教育教学功能,一般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三部分构成。活动准备工作:其中,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越雷池半步,也要把高中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活动准备是指在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之后,确定参加活动的对象,参加人员分工、组织形式、活动经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及场所设施条件等,也包括背景知识介绍、组织工作、物质准备等。地理课外活动离不开野外勘探,教师应该提前到场地进行勘察,确保勘探场地的安全性与具备能顺利完成勘探的条件。并且要提前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例如在活动开展之前就与消防队、医院医疗急救中心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防止意外的发生。最后,要做好课外活动的总结,总结过程一般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个人总结阶段,二是集体讲评、展示成果阶段。讲评内容主要是明确观测或实验的结论,进行经验交流;展示标本、照片、模型、图表等活动成果;表彰活动中的突出事例。集体讲评可以采取很多形式,如召开班级或年级总结大会、办展览、黑板报等。做到以上几点,地理课外活动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三、高中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开展高中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才能让学生脱离死读书的误区,让学生走出阴暗的教室走进生活,才能让高中学生锻炼认真做事的品|,才能看出他们身上思考问题的方法,才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