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范例6篇

小学生教育

小学生教育范文1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把学生看作是不懂事的孩子或是犯了错需要纠正的人,这样的教育把学生看作是处于被动消极的被管理者的地位。教师应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对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进行了一些实践。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在班级工作中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把他们看作是平等的人而不是被管理者。让他们逐步的学习自盛自律。

一、从认识起步,在讨论中学习自省

坚持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起步,重视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注意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凡事不抓则已,一抓必抓到底。这充分显示了魏书生的育人的科学性和做事的坚持精神。

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深,其道德认识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我采取了讨论的方式。在对一个议题或一个事件的讨论过程当中教师帮助学生自省自悟,认识自我。如: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些孩子在家中受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无限关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可谓是“小公主”,“小皇帝”了。对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学习:钉钉纽扣,包包书皮,学习扫地、擦桌子。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还同时受到了教育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劳动中你都有哪些体会?学生的讨论得很自由,很投入,很热烈,很真挚。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很自然地提高了思想认识,愿意将此落实到行动当中。一段时间之后的家访中我了解到,我班学生在家基本上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力所能及的也能帮着做”,可见那次的讨论教育效果应该说是令人满意的。

二、在互相监督、帮助中自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半天,学生一转身却忘了,一眨眼的功夫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学生主观上要这样做,这只是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共性心理特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做事缺乏恒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然而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时时提醒,事事处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好的方法与措施。在班级中我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确定了我班“班法”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对于“班法”人人必须遵守。并且在学生中开展了“今天我当班”“红领巾监督岗”等活动,活动中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并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指出优点、缺点,并逐步改正,将“行为规范”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在激励中不断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打开的书,仅仅看封面是不够的……要真正认识每个学生,就要打开这本书,从第一页开始看下去,一直仔细地看到最后一页。如果书中有错字或错的标点符号,你要帮助他修改过来;如果书中有精彩的段落,你应该为他高兴并喝彩;如果书中出现的是断层,需要你替他补充,你要和他一起创造新的内容”承认每个学生都是闪光的金子,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激励学生发扬优点、长处,克服缺点、不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感受到:老师眼中是有我的,我是被关注的。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别注意观察,及时的表彰学生的优点、长处,哪怕学生只取得一点点的成绩与进步,我也不放过。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总是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教育的突破口。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可以照亮他的心灵。作为老师不要吝惜一句鼓励的话,把它送给每一个孩子吧。

四、家校结合强化自我教育

小学生教育范文2

一、 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利用《素质报告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的与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班集体中的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少先队组织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四、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五、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生教育范文3

首先,配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本学期初,学校开展培养学生至少一种好习惯的活动,活动主题结合本班情况,自己确定。我和同学们结合我班卫生区有一棵老梧桐树,九月份开学时间不长,老树就开始陆续落叶,如果单凭值日生的力量来保持卫生区的洁净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就此确定“捡俭检”习惯目标。“捡”即人人随手捡起卫生区的一片垃圾,让校园更洁净。“俭”即不乱花一分钱人人争做节俭小卫士。“检”即作业认真检查,提高学习成绩。半年来师生互相勉励,互相督促,互相监督。我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生养成了三种好习惯,当然,还需要以后不断巩固、强化,让行为习惯成为经常。 

其次,我利用语文课文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我在教学《我选我》这一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2.王宁选自己说明王宁是一个什么样的同学? 

同学在老师问题引导下,主动去读课文。进而让学生明白劳动委员就应该像王宁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学生们就能说出王宁很勇敢,有的同学还说其实我也想当班干部却不能勇敢的选自己。我说那也是一种责任,愿意为大家服务,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又如,在教学《假如》这一课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到文中的“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大家和老师一起继续写写这首诗歌,同学们一下陷入僵局,那我們就从身边说起,老师先来:我的妈妈年纪大了眼睛不好,每天都要上眼药。我就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年迈的妈妈,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她把什么都看清楚。我用鼓励的眼神扫视了一下每位学生,同学们立刻来了灵感,“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奶奶画一个老伴来陪伴奶奶,让奶奶不再孤单。(学生的爷爷己经去世好几年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画一个多功能机器,让妈妈不再为做家务劳累”“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很多很多恐龙,让恐龙重新回到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情感被激起,这些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没被点燃时是沉睡的,同学在构思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的升华。启发学生心中要充满爱。这些远比简单的说教更容易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更胜过学生犯错后老师对学生单调的批评。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德育教育可谓无处不在。 

小学生教育范文4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为小学生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为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创造了很大的空间,然而,网络还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把学生带入知识的天堂,还可以让学生进入不能自拔的玩乐的地狱。一句话,网络在给小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情感、心理和对事物的认知,还容易使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识产生偏颇。针对这些现实存在的情况,必须通过科学的态度、有效的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问题解决好、处理好,还小学生一片干净、文明、科学的网络环境。

1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质

1.1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家长应该做好对孩子的监督工作。小学生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面对网络,小学生往往会迷恋,这时候就要求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做好监督工作。比如,电脑尽量不安装在孩子的寝室内;要在电脑上安装一些反黄软件,避免网上不良信息的出现;努力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学会正确上网,文明上网,不去看一些未成年不应看到的图片和文字;不间断地检查孩子的上网记录,了解孩子的网上踪迹;还可以通过和孩子网上聊天等渠道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从而实行有效的监督。

1.2家长要多和孩子做情感上的沟通,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以引导为主,用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孩子多在情感上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心理上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和制止。在使用网络的问题上,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提高自身素养,这样进行家庭教育时孩子才会容易接受。让孩子清楚网络其实就是一种工具,可以利用它学习知识,加强交际和沟通能力,可以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它不仅仅是游戏和娱乐。

2学校加强管理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网络行为

如今,网络给予人们的自由已经远远超过了当今社会的道德约束,基于此,学校应格外重视对互联网的管理。比如可以设定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实现对网络信息的适时管理和限制;还可以制定相应合理的管理制度,从刚性上实现对学生的约束和管理。另外,要设置一些关于净化网络、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课程,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一些文明上网、利用网络完成一些科技小制作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用树立正面典型感染学生,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认识,从而增强他们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2.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品德课和班会,加强道德责任感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阶段,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加强小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教育,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意志做铺垫。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课、品德课和班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把网络看作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平台,而不是娱乐和游戏的工具,让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2.2借助学校的网络资源,有效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少先队网站,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校要鼓励学生通过少先队网站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的愿望,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找到真正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更好地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总之,要有效结合小学生特点,在尊重小学生的基础之上抓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这才是搞好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曦艳.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68~71.

小学生教育范文5

【关键词】“问题学生”;学校;家庭;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22-02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一、小学“问题学生”的表现

在小学里,“问题学生”常常令老师头痛畏惧,有的甚至连父母都不愿意管、没有办法管,其常见的表现行为有以下几类:

第一,学习基础不扎实,缺乏学习兴趣。具体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小声说话,课外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不主动,成绩不理想。

第二,行为习惯较差,自律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上课常常迟到,违反学校、班级的纪律,做事拖拉,迷恋网络。

第三,意志品质欠佳,自卑感较严重。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独立性不强,但又不懂得与人合作,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二、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

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学校方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和升学率仍然是评价学生和学校的主要标准。教师过于看重成绩,对学生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自信,渐渐形成各种不良的学习习惯。

2. 家庭方面

在笔者教过的“问题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存在家庭教育不当或者缺失的现象。有的是父母关系不和,有的是单亲家庭照顾不周,给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有的是父母文化程度低,家教意识不强,不良言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是家庭过分溺爱,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祖辈重养轻教。这样的家庭教育都会导致学生在德育与智育的发展中产生障碍,造成心理偏差。

3. 学生方面

一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如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冲动蛮干、自制力差、好奇心强、喜欢成帮结伙等;二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

三、 小学“问题学生” 的教育策略

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缺乏足够的关爱,这就是转化小学“问题学生”的一个基础点。

1. 放下架子,与“问题学生”平等相处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里,笔者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一是校长哈森的严厉教育理念,这让笔者想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中,先生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禁锢学生的思想,不会背文章、没有完成作业、违法纪律便拿戒尺责罚。只不过古时候的学生都很听话,用戒尺也能使学生拿到好成绩。但是现在,除了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定“教师严禁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外,学生也不再逆来顺受,任由老师打骂。特别是“问题学生”,老师如果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是一味地压制,学生就会愈发叛逆。

再来看看第二种教育理念,是学监马修的开放教育。马修从来不打骂学生,而是靠“温暖”来感化学生,就算学生再不听话,他也相信学生“冰冷的心”会有融化的那一刻。电影中的小男孩皮埃尔是一个叛逆十足的少年,但马修却发现了他异常的唱歌天赋。马修的坚持不懈终于感化了皮埃尔,让这个叛逆少年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地挖掘孩子的优点、开发孩子的潜能,才能让他更好地成长起来。笔者任教的班级里就有这样的例子:小李是一名“问题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随便拿同学的东西、违反课堂纪律、影响同学上课。但他除了不爱学习外,还挺受同学欢迎,也会帮老师拿教具、搬作业本等,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经常扰乱课堂秩序。于是,笔者就经常叫小李帮忙拿教具、搬作业本,安排他当课代表,经常跟他聊天,告诉他同学们喜欢他的原因(也就是经常说他的优点),鼓励他学习。当他偶尔完成作业时,除了口头表扬,还把他的作业在全班展示。这样,小李在上课时不再无所事事、滋事生非了,并且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 刚柔并济,给“问题学生”严明纪律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班级、家庭都应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问题学生”就缺少了诱发不良习惯的外因,增加了思想进步的推动力,有利于帮助“问题学生”树立起具体的追求目标。

学生小伟经常有些不良的行为,对老师的劝说也不太接受,但篮球打得好,班里有好几位同学经常与他玩在一起。于是笔者就利用班会课,让他的好朋友对他进行评价。有的说:“我喜欢和小伟打篮球,但我不喜欢他上课讲话,影响同学们学习。”有的说:“我也喜欢和小伟打篮球,但我不喜欢他不经过别人同意就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还有的说:“我也喜欢和小伟打篮球,但我不喜欢他无缘无故就打别人一拳。”……好朋友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令小伟惭愧地低下头。课后笔者再找小伟聊天,让他知道:好朋友对他提出的意见,都是他需要改正的。同时和小伟一起制定计划,请同学经常提醒、帮助他慢慢改掉原来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段时间后,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跟他交朋友了。

3. 一视同仁,让“问题学生”感受到公平公正

在“问题学生”和学优生发生矛盾、发生冲突时,很多老师都会偏袒学优生,以至于“问题学生”不相信老师,抗拒老师的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应有教无类,充分尊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为学生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教师提出的要求,“问题学生”才会从感情上知道这是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才会乐于接受,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有一天早上,笔者刚和两位学生在讲解数学题,有学生来报告:“老师,有人在教室打架。”笔者立刻跑到教室,发现打架的是科代表轩轩和“问题学生”佳佳。笔者先让“问题学生”说事情的经过,再让科代表补充。了解到事情的经过是:上早读课时,科代表轩轩带领同学们读书,有几个调皮学生都不读,轩轩就先把佳佳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佳佳不服气,用语言刺激轩轩,两人就打起来了。于是,笔者首先问轩轩:你觉得你做得对吗?错在哪?轩轩说:“我不应该动手。”笔者再问佳佳:“你觉得自己有错吗?”佳佳开始还气鼓鼓的,后来看老师先责问轩轩,气就消了,不好意思地说:“是他先动的手,但是我先违反纪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他们都向对方说了“Σ黄稹保并且说以后做事都不能太冲动,要冷静,收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对于“问题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教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赏。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孩子的感情是绝对不可以轻视的,伤害到孩子的结果只会使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倾听,而不是苛责与批评。教师要与时俱进,敢于接受新事物,面对新问题,改变教育理念与方法,因材施教,让“捣蛋鬼”转变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 杨韶刚.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心理学思考[J].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6,(5).

[2] 李满珍.让学生难堪绝不是老师的胜利[J].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5,(5).

小学生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爱心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生人生启蒙和成长的关键教育,对于形成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方面有利于广大小学教师形成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奉献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另一方面,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确保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朝着积极进取、昂扬向上,有利于国家、社会、人民的道路前进,也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措施。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界在对小学课程改革中,倾注了大量心力,但是在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影响下,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实现德育工作的圆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对小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的常规课程教学中,德育和智育的天平严重失衡。一手硬一手软的育人方针,与社会主义素质教育总工作背道而驰。德育教学的开展,往往采用旧有的方针,手段和方法都相对滞后,且缺乏必要的目标和实效性。在社会全员领域,德育工作仅仅是作为一种模糊的形式存在,失去了其最初的使用价值。教育课程研发部门并没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做强制性的要求,相应的机制和教学之风与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由于很多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父母大多出外打工,作为留守孩子,需要社会和学校予以关爱。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对后进生,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奖励机制,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阴影。在环境的浸染下,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德育工作环节,都是在枯燥的书本中体现,在理论实践上,都只是满足其内在的需求,缺乏必要的、良性的生存土壤。

二、爱心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教育始终要体现浓烈的人文关怀。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爱心”教育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爱心教育符合我国教育事业“礼仪之邦”的公民身份,更与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相适应。古往今来,成功的教育家们,尽管教育思想各有千秋,但是共通的一点就是“爱心教育”,以爱的力量引导、教育学生,给予他们关怀、鼓励,让他们学会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学会自爱,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磨难。爱心教育是将小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礼貌的高素质学生的同时,以“心灵的召唤”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认认真真地学习、开开心心地受教、健健康康地成长。

三、小学生德育教学中爱心教育的实施策略

1.用爱引导学生,用心浇灌

教师以爱引导学生,用心浇灌,才会同古人一样,形成“桃李满天下”的盛景。教师通过爱心教育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这样无论是品德还是智慧,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自由发展。“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表现,在现实面前,切实承担起教育的重任。不仅是教育界以及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价值和彼此尊重的有效武器。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通过心灵感应,爱心教育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完善自我、成就自我。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将“爱”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在班级中,自由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对他们的人格予以尊重,耐心教导,不厌其烦。要以孩童的心理跟小学生交流谈心,接触他们的心里世界,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在实施爱心教育时,对学生的情感要充分了解,以人文理念治班,以一颗博大仁慈的心去关爱学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缺点及时引导改正。

2.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小学生培育成健康优秀的好少年起着直接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增强服务学生意识。在日常的智育过程中,融合渗透德育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有益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各项校园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德育工作的建设之上,来提高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界培养合乎德育工作建设的优质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将德育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德育工作要发挥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小学校长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改善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员参与,各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在社会上通过新闻媒介等平台,宣传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消除影响小学生正常成长的文化垃圾。

3.家长、学校、教师三方紧密合作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十分有限,离开学校的时候,尤其是各种节假日和周末等时间段,学校和教师便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这时,就需要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培养工作。教师在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制订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后,可以及时通过召开班会或者家访等形式,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把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以书面的形式传达给家长。并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最大程度争取家长们的认可和配合。家长要注意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培养。首先,家长也应该全面认识什么是爱心教育以及爱心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学习榜样,在工作之余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其次,家长不能一味溺爱孩子,而是适当地为孩子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节假日,可以适当地指导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和家庭责任感;在路上遇到有人出现困难的时候,家长也要积极鼓励孩子去帮助他人;见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家长也可以及时向孩子讲解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并告诫孩子要引以为戒。

小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施综合教育,是教育环节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重技轻德”,忽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如果不善于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很可能会使教育失败。爱心教育是温暖学生心灵的汤汁,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验,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将爱心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