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范例6篇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职业规划;对策

专职辅导员作为高校内接触大学生最频繁、最紧密的教职人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正是通过学生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来具体落实的。这既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启发、指导大学生职业(学业)规划的目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此模式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反思,并与时俱进地提出完善的建议或措施。

一、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利处

1.熟悉高校就(创)业政策

现阶段,许多高校的就(创)业政策及工作计划都是以文件、通知等形式从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传达到学校、院系直至辅导员手中。作为正式文件、通知的末端,辅导员需要学习和消化其精神、内容后,再以一定的方式(如班会、讲座、通知、短信等)传达给学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辅导员对各相关政策、规定、流程都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也提高了认识。与此同时,辅导员也参与招聘会的组织、毕业生的推荐、形势政策学习与调研等活动,对社会需求特点、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乃至人才素质结构等都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辅导员能够以此引导他们思考和安排自己在各学年、学期内的学习生活内容乃至毕业后的努力方向。以“选调生”① 为例,辅导员在综合考察历年“选调生”招考政策及特定人员的成长路径后,可以指导那些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的在校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专业及基础知识、参与实践锻炼、培养“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等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而使学生将眼前的学业与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2.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

“由于其工作性质,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这使辅导员更易走进大学生内心深处,赢得他们的信任,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事实上,在现行思政工作体制内,辅导员常年行走在课堂、餐厅、宿舍、操场等场所,他们通过持续、大量的会议、谈心、网上互动等形式密切把握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同学期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为从事心仪的专业工作铺垫道路;有的同学设想毕业后留在城市里,拥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有的同学计划着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有的同学却因为高招时的调剂而郁郁终日。对于毕业后状态的不同预期(明确或模糊,信念或担忧)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学业)规划。辅导员依靠自己对分管班级学生各类心态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分析、指导。尤其是在与个别学生的接触和谈心中,辅导员常常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分析自身心志和优劣势,启迪他们立足现实分步实现各阶段目标。

3.开展日常教育的便利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内容决定着辅导员要全面深入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这也使得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谈话、共事、交流,包括对职业(学业)规划的指导。同时,得益于手机、QQ、微信、微博乃至各类班级管理软件的使用,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具有很大的时空弹性,因而也拥有极大的便利。

二、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弊端

1.对不同职业、岗位的业内信息了解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高考志愿的选择由家长做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上大学后仍有相当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②正因如此,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极为渴求关于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相关岗位的业内信息,以为规划之参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辅导员常常无法了解和提供足够的行业信息。首先,大多数辅导员都是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对本专业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还没有足够丰富的认识,对跨专业行业的信息了解更少。其次,辅导员从业后主要忙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的管理、服务,这与研究特定行业的发展态势、规律以及个人成长路径的特点等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举例来说,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为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讲解行业前景及自我规划时,常常会因为缺乏对材料行业的深度认识而使自己的辅导犹如隔靴搔痒,尽管他可能会罗列一些数据或照搬一些忠告与建议。

2.精力与水平有限,指导质量不可控

辅导员的工作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包含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党团组织建设、日常事务管理与服务等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事务繁杂。此外,“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求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辅导员岗位。但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校师生比为1:238。”③特定学校、学院的师生比甚至达到1:370、1:400。具体事务的无限性与个人精力的有限性使得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疲于奔命,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不得不流于面上的建议,做不到“因材施教式”的个别指导。

从专业角度看,辅导员虽然比一般的教师和管理干部更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与形势,并多少也受过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但就整体而言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就业指导学习与培训,持有“就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证书的辅导员也为数不多。④因此,多数辅导员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理论逻辑性不强,随意性较大,形式与内容比较分散,指导建议常常流于泛泛的说教,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3.指导工作易受部门考核而异化

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倾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⑤。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也被以一定的比例系数纳入到部门考核之中,而且常常是以自上而下的数据指标来评判工作的优劣,例如举办若干场讲座,覆盖若干数量之学生,若干份宣传报道等。这种简单的量化考核,忽略了职业规划主体——大学生的实际收益与感受,也计算不了指导效果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大量数据的考核压力下,学工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容易异化为完成任务或“交差”,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与交流被边缘化或吞没。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鉴于辅导员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正反两方面分析,高校教务、就业指导与二级学院等部门有必要联合起来,有效整合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人员以及辅导员等人力资源,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开展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1.鼓励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的分类指导

一般而言,专业教师在本专业的造诣较深。这既归因于他们大多从事于某个特定领域的工作,也得益于其多年的持续、专心的钻研。因此,他们对所在专业行业的基本知识、发展规律、前沿热点以及需求特点等方面都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便同在一个班级学习,不同的人对于从事行业内或产业链上的不同岗位也存在各自的偏好与憧憬,这就意味着专业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对行业动态的熟悉对不同的同学进行分类的指导。当然,辅导员可以参考专业教师的意见,协助开展分类分组等事务工作。

2.精简课程,融入学期内实习实践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本科教学仍倾向于大量知识的传授而非兴趣的启发、思维的训练或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大学的课程愈开愈多,学生疲于背记和应试,对职业的兴趣与思考被长期压抑,因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多半被当做“不得不完成的作业”而敷衍了事。因此,有必要考虑对课程的精简,留下基础的、核心的课程,使学生从埋头应课应试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同时,在学期内融入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既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又用生动、具体的实践体验来引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其主动开展生涯设想与规划。

3.发挥已就业校友力量,深化对大学生的微观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已就业的,尤其是在特定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要比未就业的高年级学长的学习建议更强。高校可以发挥这些校友的力量,例如邀请他们来母校开办讲座、交流会或其他活动,以其自身的发展或所开展的研究,为在校的大学生现身说法,从职场、生活的高度启发他们的思考与规划。

4.开展就(创)业的统计研究,把握就业规律与趋势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联合辅导员等相关人员开展各阶段的就业(创)业的统计研究,通过各专业、院系、乃至校际之间就(创)业状态的追踪或对比分析,研究各专业行业内的发展动态与就业规律、趋势,从而给予大学生更加深刻、更具时效性和价值性的生涯规划指导。

注:

① 选调生: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及选拔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② 据观察,寒暑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时候效果很不理想。这一是由于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假期离岗,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有力的指导与管理,二是90后大学生在应试体制与信息爆炸、网络娱乐等因素作用下主观上大多无心于假期的实习、实验或其他实践任务。因此,可以考虑学期内的实践。

引文注释

①孟祥文.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3:202.

②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5-6):730.

③胡金波主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48.

④邱日梅.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5):44.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问题分析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析

(一)职业定位不明确,自主工作意识弱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教学以外,还包括学生的日常辅导,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还包括学生的生活、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此外,辅导员还参与负责学校或者学院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内容杂乱,没有明确的职业范围,似乎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包括在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了学生的“班主任”,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又没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所以辅导员工作之后往往缺乏成就感,造成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不高,在工作中缺乏自主工作的需求。

(二)职业内容范围广,工作主动性低

高校辅导员往往都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因而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还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加上自己没有做过完整的职业规划,所以在工作中会遭到很多的困难。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得过且过,不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总结创新,缺乏工作经验的总结,因而业务素质不仅不能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据刘叶云教授《基于人才测评视角的H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结论显示,高校辅导员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完整的规划。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职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在自身事业发展上并不顺利,辅导员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需要处理很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很难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三)职业规划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合理的评价自身的工作条件,结合自己的职业抱负,做出了不合常理的职业规划;还有一些辅导员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过多的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缺乏对自己的全面分析;还有一些辅导员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没有考虑客观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前程。总的来说,很多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顺利进行,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高校重点发展目标与辅导员职业内容不一致

高校的重点发展目标都是学术研究,重视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重视发明专利、学术建设等科研指标。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学校不重视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与学校的建设重点不一致,这给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带来很大的打击,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五)学校缺乏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

近年来,高校虽然强调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与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沟通交流,忽视了辅导员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会造成学校的政策实施缺少较为成熟的反馈意见,由于学校与辅导员缺乏意见交流,同时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关于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建议

(一)搭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平台

高校具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他们经常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丰富,所以高校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资源,也为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角度来说,通过将辅导员的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让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做到人尽其用,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从辅导员个人角度来说,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建设和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团队。高校在进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选聘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老师到校任教

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严格把关,依据辅导员招聘标准,按照招聘的流程进行层层选拔,选择一批综合素质良好的人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同时为了便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选聘的辅导员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便于在处理辅导员工作复杂性时,能够找到自身工作和职业规划的平衡点。在具体的考核方面,应该首选对辅导员的学习成绩、政治表现进行检查,其次应该对被选聘人才的工作志向、人生理想有一定的了解,作为参考,确定其是否适合参与到辅导员工作的行列中来。其次,在进行面试时应该对辅导员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等进行考查了解。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的人生追求,也关系到辅导员在未来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最后,应该对辅导员的教学策略、工作策略进行一定了解,确定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胜任辅导员的教育事业,胜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健全保障辅导员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从制度上建立有利于保障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的政策,保障辅导员的核心利益,建立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首先,应该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意识,把对辅导员的培养工作也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在辅导员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之后,应该安排辅导员进行培训活动,帮助辅导员对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总结新的工作模式,实现管理创新,才能让他们更快的进步;最后,可以考虑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即分配辅导员分别从事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活动辅导等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建立优秀的管理队伍。

3.完善辅导员发展机制,拓展职业空间

辅导员应该从两个方面发展自己,一方面是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即将辅导员当作是一种职业认真地做下去,在职业化道路上,辅导员应该通过层层考核,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一些职业资格考试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心理咨询师等。另外应该走专家化的道路,辅导员应该是专业的,在辅导员担任岗位后,应该从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学校也应该开展符合自己学校状况的辅导员培训活动,开发辅导员的潜力,让辅导员成为专家化的辅导员,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工作。在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辅导员职称,类似于助教、讲师、教授等制度一样,设立辅导员能力等级评价体制,激励辅导员进修提升。此外,还应该从优秀的辅导员中选拔适合从事行政管理行业的人才,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为辅导员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工作有竞争,生活有盼头,这样可以有吸引力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实力。

(二)结合自身需求,辅导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在对自我进行职业规划之前,辅导员应该先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自身条件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首先,辅导员应该对自身的性格、志向、知识技能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规划时慎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辅导专家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管理者。如果不适合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应该及时从高校撤出,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如,某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行了合理的职业规划,在生活和教学中,不仅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还是学生的榜样。他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也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各届辅导员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应该制定发展的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辅导员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借鉴别人的经验,不断总结创新,实现自己的良好发展。

例如,某大学的辅导员田盼,在5年的工作中,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学习,总结经验,工作业绩优秀,不仅受到了同事和同学们的欢迎,也实现了自我的职业发展。所以辅导员应该努力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要树立复合型人才的观念。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涉足教学和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應该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有理论,也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能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的工作,必然是毫无成效的。

三、小结

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学校也应该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提供给辅导员老师一些帮助,只有帮助辅导员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辅导员管理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学校的飞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6,2(1):108-110. 

[2] 乔丰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4):63-66.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23-02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直接指导者和引路人。除了要从事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他们还要应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并且需要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然而,大部分的学生辅导员的成长过程缺乏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设计,难以正确地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定向、定点,直接制约了学生辅导员的职业预期和队伍稳定。所以,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既保证个人得到职业发展,又可以加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而促进辅导员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管理是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以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把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运用到高校辅导员这一特定人群,可以动态地理解辅导员不同的职业任务和职业发展障碍,采取各种措施促成其职业生涯发展。从实践上来说,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帮助辅导员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辅导员提供机会来实现其职业目标,促进辅导员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在不断增强他们各方面知识、技能、竞争力的同时,高校自身也从中受益。因为,在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促进高校实现自己的总体目标。高校总体目标与辅导员个人目标的统一,是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涯管理的最优化设计原则。

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仍是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1.高校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重视度低

高校组织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者、评估者、监督者。但是,高校组织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帮助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辅导员缺乏专门的职业咨询和指导,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准确地自我认知,未能及时有效地反馈辅导员工作绩效。

2.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没有把辅导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区分开来。一些处理学生事务的部门不履行自己的职能,把工作压给辅导员来做,凡是涉及到学生的大小事务,领导及教师首先想到的是辅导员,造成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事务过多过杂,超出其职责范围,不仅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使之陷入越来越多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去分析和研究学生问题,更不能吸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竞争力。这样,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的积极性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

3.缺乏辅导员培训机会

培训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有利于辅导员理论水平、工作技能的提高,而且对于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提高及学校的管理都具有积极影响。然而,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安排得非常少甚至没有,很多培训的机会都是给专任教师,这也是辅导员不被重视的另外一个体现。

4.辅导员评价机制缺乏有效性

一个合理、公正、有效的评价,可以使辅导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满足,反之,如果评价方法不得当,致使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会严重挫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目前的辅导员评价体系具有片面性,评价结果也没有被重视,导致不适合或不胜任的人员继续留在这一工作岗位上。

三、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图从辅导员个体和高校组织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强化高校组织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的管理

为了给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高校组织应该把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作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强调学校利益、关心学生发展转变为强调学校、学生、辅导员三者共同发展成长。另外,高校组织要指导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与其共同努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从而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乐趣。

2.制定辅导员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

高校的辅导员不是管理学生工作的“保姆”或者“勤杂工”,他们是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所以,高校组织要给辅导员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优秀的辅导员。辅导员的发展一般可以有双重职业路径。一方面,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为其提供更好的进修、培训条件,提供更多的岗位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对有愿望、有能力、有条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导员,要积极向这些工作岗位输送,配备指导教师,对其定期辅导,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辅导员培训制度化

为了能长期坚持执行辅导员培训,必须要建立相关制度,使辅导员在上岗前获得资格证书,上岗后能得到持续的系统的职业培训,把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辅导员考核、评优、晋职、晋级、进修等的重要参考依据,才能保证辅导员队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适应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需要。高校组织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提升辅导员工作技能和自身素质,不断开发自身潜能,满足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激励发展阶段的辅导员保持积极性、能力、动力以及对组织关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4.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学分制;辅导员工作;现状;对策

学分制起源于德国,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正式创立于1894年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末,做为主题的教学体制改革开始在我国全面推行。学分制是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下,为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而来的“宽进严出”、“学制灵活”的趋势,对固定的课程设置和修业年限进行管理制度的变革,以选课和学分累积为核心进行学分的积累,进而完成学业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不断建立,学生开始自主选导师,制定自己的学习课程和学时,一般以一门课程的开设时间为期限,由不同学院、班级学生组成临时的课程班级,班级里成员分布复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陌生,也缺少基本的班级组织,课堂考勤和纪律难以保证。学生的流动性、分散性使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过程难以及时了解和把控等等。

一、学分制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

虽然学分制与传统学年制相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因学分制尚处于教学改革实验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学生自由度增大,空闲时间增多,学生导师及辅导员对学生的监控力不从心,还出现部分学生对教育管理制度的抵触态度。所以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缺乏系统性规划,出现有时间无处打发的感觉,往往把时间浪费在网吧等娱乐场所。导致学分难以修够,间或出现学分超出个人应修学分,需再多交超出学分的费用。这些客观上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就具体情况来看,学分制体系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如下:

1.思政教育工作集中“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活动,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以往的学年制下,高校辅导员主要通过一个抓手,抓学生的教学计划外空闲时间,通过以年级、班级、党支部、团支部、小组会议等,间或举行的一系列学生活动等,对全体学生集中开展思政教育。

但是学分制实施后,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抓手功能日趋消弱。跨学院、跨专业、甚至跨年级的选课,使班级学生开始离散化,辅导员无法抓住集中全体学生的时间和地点、也难以保证对全部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学生的年级、班级、甚至党、团意识模糊,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淡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故学分制体系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难”的一面。

2.日常管理工作开展“难”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一直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必须有效的开展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监控,通过班干部和班会文化活动,有效的对学生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随着学分制的推行,虽然依旧有年级、班级建制,但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动态性、开放性和目标性,学生因为选课和弹性学制几乎成为一个个个体,群体性分散,辅导员的监控作用逐渐被消弱,班干部也难以起到统领全班的作用,课堂考勤、班会、支部会等日常管理活动的开展难以落实,故学分制体系下高效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呈现出“难”的一面。

3.学年测评工作评定“难”

高校学生学年测评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对学生年度的检验,因为它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相关联,所以它历来都是学生最重视的一项工作。学年测评工作主要以测评学生的德育成绩、学业成绩、文体成绩和日常的考勤为测评对象,以班级为测评单位,通过比较班级同学的测评成绩,对学生实施奖惩措施。

自学分制的推行后,学生的上课活动开始分散,选择学习的课程也各自不同,班级很多的活动也不再以班级为载体。正是由于学生学习量、上课地点不一样、日常参与活动也不再一样,所以学生测评工作的原始数据缺少了可比性,它的收集和整理不能再简单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在学生的学年测评工作评定的过程中,辅导员如何能够公平公正的开展此项工作,树立公信度,成为一个很“难”的事情。

二、学分制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策

面对学分制背景下展现在高校辅导员面前的很多问题,辅导员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在工作中开拓思路,在原有的工作积累上,探索、创新适应新形势的方式方法,建立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1.发挥学生骨干为抓手,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在高校中,学生骨干一般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他们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上课相对分散,日常活动相对较少,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以及集体荣誉感自然而然的就比较弱。

在学分制背景下,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干部为抓手,做好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要手把手的教会他们分析现在学生们中间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渐形成有思想的一个群体,使这个群体能够迅速地提升自己,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形成一种良好地工作习惯,学会用全局观的眼光,团结同学、带领同学做好班级中的种种事物,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的同时,带领大家树立正确的思想,进而使思想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2.以职业规划为手段,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学分制的推行,很多同学都想早点修完学分,尽快毕业步入社会,使自己自身的价值得到很好的展示。在学分制背景下,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并进行有力的督导,是加强和促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它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在学分制背景下,辅导员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训练的导师,这就要求辅导员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并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进而能够担此教育重任。辅导员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分析所面对的社会现状与问题,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多次商讨总结后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让他们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作好准备。

辅导员帮助学生制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同时辅导员老师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阶段性的督导,在督导和激励中促进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3.以宿舍建设为督导,形成长效管理工作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之一,可以称之为学生的第二个“家”,高校的学生除上课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阅读都离不开宿舍。辅导员在学生宿舍建设中应该监督和引导,通过宿舍这个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上课时间、地点的分散,使得学生集体意识比较单薄,而宿舍是学生相对集中的地方,学生在宿舍内每天都交流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辅导员要改变原来以学生整体为教育管理对象,以教室为固定场所的工作习惯,要把学生宿舍作为学分制背景下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化整体为部分,变宏观为微观,使学生工作更有针对性。

同时通过制定如《宿舍自我管理公约》和《宿舍长工作职责要求》等相关的条例或公约进行督导,使寝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宿舍的制度化建设,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强化责任意识和组织意识,提升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感受奉献的甘苦,学会承担和合作,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

另外,辅导员要建立详细的学生管理档案,并在每一个学期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校正和更新。通过档案的建立和动态管理,辅导员全面掌握学生个人的主要信息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职业的指导,生活上的关怀和帮扶。

学分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高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学分制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还需要面对更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特别是作为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必须因势利导,难则思变,从学生主体成长成材需要出发,不断适应形势变化,改革传统教育思路,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探索学分制背景下作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途径,更好的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何昭红,覃干超. 论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

[2]卢秀梅.浅谈学分制下的高校管理工作[J].高校讲坛,2008(15).

[3]孙德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以胜任力为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

[4]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传承创新;辅导员;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15-03

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变化给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刻都在考验着辅导员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能力。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取得既让领导满意、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又让自己深感欣慰的工作成绩,这既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的心愿,也是高校辅导员不断探讨的新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体会,结合学习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的认识,提出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方法。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施展才能的机遇,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辅导员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能力。

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辅导员编制不足,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荷。虽然教育部和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均明文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全国全省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都高于这个比例,有的达到1:300甚至更高,无形之间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加大,疲于应付日常事务,难以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

2.高校教育资源紧缺、周边环境复杂,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成效。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紧张,学生上课多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合堂课,也没有固定教室或自习室,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给辅导员召集和看望学生带来诸多不便,如挤时间、借教室等;校园周边钟点房、网吧、饭馆比比皆是,噪杂、混乱甚至有些肮脏的环境,给学生成长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给辅导员管理教育效果打了极大的折扣。

3.应试教育、社会影响、教管脱节,促使辅导员工作更加复杂。大学生入校前基本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运转,与外界接触甚少,主要处于被管状态,进入大学后由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生活模式的变化,大学生在情绪调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耐挫折能力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社会的两极分化、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在深刻地改变着学生的人生信仰、生活和学习态度;学校内部教学、学习、管理之间的相互脱节,在学生工作事务上出现的空白只能由辅导员填补。诸如此类的问题,使辅导员工作更加复杂。

二、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

面对这些变化,高校辅导员仅凭一腔热血干好工作,是相当困难的。高校辅导员要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应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1.了解情况是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前提。了解情况是辅导员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工作情况,辅导员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具体要来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了解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和职责。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规定》),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教育法令,也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制度。《规定》第四条明确提出了辅导员工作五项要求,第五条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八项职责。高校辅导员特别是普通高校辅导员,只有了解辅导员工作的五项要求和八项职责,才能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否则,就会不知所措,更不会提高工作质量。②了解学生。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辅导员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提高工作质量。一般来说,辅导员主要应了解学生的入学成绩、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有:一是研究书面材料,初步了解学生;二是参加学生活动,在活动中真实了解学生;三是与学生广泛交往,加深了解学生;四是注重调查,全面了解学生;五是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辅助了解学生。我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常用的方法是谈话,这种谈话决不在办公室进行,而是在课堂之外和特定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进行。因为离开了课堂、学校的环境,师生面对着一个广阔的社会,能够摆脱固有角色的束缚,谈话更自由些,离社会实际总是更近些,也更能贴近学生的心。③了解学生班级。学生班级是学生的组成单位,也是建设班集体的母体。新生入校后,辅导员关键是了解学生,着眼建设好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工作进入正轨之后,则主要了解各个班级的情况,包括班子建设、干部作用发挥、学习情况、课外活动开展情况,以便于指导班级自主开展工作。主要方法:一是看班级工作材料;二是看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三是听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四是直接观察。

2.“借力”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有效办法。面对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班级的几百名学生,受时间、环境、精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辅导员要事必亲躬是难以想象的,也是分身乏术的。即使事必亲躬,也只是疲于应付,工作滞后。要解决这一问题,辅导员就要学会“借力”。①借班主任的力。大学里的班主任既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主任贯彻上级和学校的部署,指导班级开展工作;在工作任务繁重、时间要求紧的情况下,辅导员可以先与班主任统一思想要求,然后按照统一要求和标准在同一时间多个地点开展工作,如选举班委会、团支部委员会,评选先进,或组织不同专业(班级)参加不同地点的活动等。②借任课教师的力。任课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力量,也是在课堂上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多的人。限于时间精力限制,辅导员不可能从课堂上和教学过程中直接地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辅导员借助任课教师的力量,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学习状态、出勤、完成作业情况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请任课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如学困生等,促进教学相长。③借班集体的力。辅导员只有两只眼睛、一双手,如果只靠辅导员一个人,那是很难管理好几个甚至十几个班级几百名学生的。所以辅导员不仅要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力量,也要善于借用学生自身管理的力量。为此,一要在观察与考虑的基础上,经全体学生民主选举,确定班干部名单,使班干部既接受学生挑选又接受学生监督;二要统一明确班干部的职责,使他们责任明确、各司其职;三要在此基础上再将班级分成小组,实行小组长承包负责制,将班级各项事务分配给每个学生,力求“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四要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依靠班级学生的力量,制订出既简洁、易记、便于执行,又有利于贯彻上级意图和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规章制度。以此将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各司其职,增加成功感。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之所以在担任教导主任、校长的情况下,又担任学生班主任并把学生班级带得出色优秀,就在于他深谙其道,淋漓尽致地借用班集体的力,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3.“计划”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工作不仅面广量大线长,而且工作内容变化快。如果不能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就会感觉工作十分繁杂。有些辅导员感觉自己很忙,时间不够用,但忙了一天,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什么,就是因为工作缺乏计划造成的。为此辅导员一定要学会做工作计划。制订工作计划,就是通盘考虑一天、一个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应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辅导员每天上班时要把当天要做或必须做的工作预先写下来,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依次进行;如果有领导临时交办工作或遇到突发事件时,就要对原工作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把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或突发事件处理列入当天的工作进行处理,从而做到日常工作程序化,主次工作分明化。制订计划后,就要按照计划立即执行。辅导员不仅要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还要养成检查落实的习惯。凡未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工作,不但要分析原因,还要将其列入第二天或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进行落实。海尔集团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就是因为他们形成了“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实行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方法。

4.把握分寸是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辅导员工作中,批评和表扬学生是经常性的事情,推优入党、评选先进等也是经常性的工作。这些工作既牵扯到工作导向问题,也牵扯到学生的直接利益,因此把握分寸和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在表扬和批评学生中,适时适当的表扬能对学生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但表扬要实事求是,也要适时适当还要适人。比如,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就要多留意他们在生活中的坚强与感人的地方,然后在同学面前详细叙述,既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老师和同学都在关注着他们,也让其他同学懂得如何去欣赏一个人,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要适时适地的进行批评,晚了就失去批评的意义,对于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仅进行批评还是不够的,必须进行纪律处分,它对被处分的学生有利,对其他同学更是一种提醒和保护。无论表扬还是批评甚至处分,都要本着热情爱护、从严要求的原则进行,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班集体建设。

5.创新是提高质量的不竭源泉。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尚且如此,更何况辅导员呢?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迁以及自身的进化,辅导员必须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等新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利用QQ、MSN和飞信等工具和学生畅谈人生,利用博客平台为学生规划未来,利用微博、BBS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在指尖与键盘之间开启心灵的一片广阔天地,实现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十甚至上百人的交流,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创新的形式不拘一格,不在一时,贵在发挥自身优势,关键在坚持。

6.提高素质是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关键。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辅导员素质。为此,作为政府特别是高校自身不但要为辅导员工作科学量身、适当减负、改善工作条件,而且要制订有力措施,提高辅导员政治和经济待遇,把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留下来,能够安心从事辅导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家化、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牢记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心;二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三是要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加强师德修养,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新时期学生管理百科全书》[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10)第一版.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范文6

一、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我国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能够开展一些常规性的、普遍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无法满足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各高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网站,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或者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但是,从目前这些专门的服务机构来看很难满足众多毕业生就业需求,即便高校的就业处等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就业工作重视,但其工作的开展(如就业讲座、宣讲会等)往往不能深入学生内部,只是表面的宣传。另外,这些机构也缺乏与辅导员的联系,因为在高校,任何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必须通过辅导员才能传达下去。

此外,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个性化的指导。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多围绕毕业生进行,即便有些学校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也就流于形式了,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同时,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成长背景、等不一样,他们对职业的需求也不一样,这样就会影响他们在毕业时的选择也会不一样,但是出于学校指导人员的限制的现实困难,指导中心的老师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生的需求,除了安排一般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之外,要谈到个性化的指导也是不可能的。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存在一定的差据,这样就需要一群了解学生各方面需求的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理性看待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指导作用

虽然从辅导员方面讲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利条件,比如说辅导员自身因素,随着辅导员队伍的不断扩大,辅导员队伍也逐渐年轻化,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他们自身往往缺乏社会经历和人生阅历,缺乏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相关了解,更缺乏指导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经验。另外,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会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辅导员日常工作繁杂,存在大量的常规性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也让辅导员较少有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更别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到了。很多辅导员在很大程度上“沦落”为只是传递就业信息的服务者。但是,这并不能抹杀掉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由此可见,大学辅导员有责任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理性看待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邱伟光教授曾经提出,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权益的保护人”,同时也是“教学科研的承担者”。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承担者

从工作性质来看,辅导员由于工作的连续性,可以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实行就业指导指导大学毕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的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也更加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所以,辅导员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来进行。往往学生也乐于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就业咨询与帮助,同时辅导员还承担着基层就业管理如就业计划上报、本专业就业率统计、发放就业协议书和推荐表等的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如果将就业指导完全交予就业指导机构,这样就会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相互推脱责任的情况,也不利于辅导员来展开就业工作的相关统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国家就业政策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贯彻者,也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最有力的执行者,所以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成效。

三、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对策

如何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优势条件弥补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改善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状况,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就业指导在职业生涯这条道路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要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使我国目前的大?W生就业水平得以提高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第一执行者,只有辅导员清醒意识到自己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样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时才能有意识地将就业指导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中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就业指导综合起来贯穿到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进行切实有效地就业指导。例如,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制定职业规划,以及实现所有目标的具体措施。因为高校辅导员了解所带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个体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展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二)增强高校辅导员专业指导能力的培训

高校?o导员关于就业的经验一般是建立在自己的就业经历和一些基本的就业知识的学习,普遍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与学习,更鲜有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众所周知,每年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都不一样,如果不学习和了解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那么就业指导工作就会停止不前。所以,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就学校而言应该给辅导员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不断拓宽培训内容,比如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并且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给学生最新最有效的就业指导,同时为未来的就业做好铺垫,为学校进一步的课程改革提供基础,对就业指导教师采用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多元培训以及参与培训等培训方式来解决。同时,对已毕业学生的再就业能力进行跟踪式调查,时刻关注并收集他们在用人单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能对学校的教学改革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又能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将推动新一轮的就业指导工作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