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核心论文范例6篇

金融核心论文

金融核心论文范文1

英文名称:Financial Theory & Practice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省金融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4625

国内刊号:41-1078/F

邮发代号:36-16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金融理论与实践》(月刊)创刊于1979年,系中国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主管的以金融理论经研究和金融业务实践探索为主要任务的刊物。

宗旨

金融核心论文范文2

关键词:海南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长

一、引言

经济货币化、经济金融化导致了金融经济时代的来临,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当今时代,离开了金融的经济,不再是现实的经济;离开了经济的金融,也不再是现实的金融。金融经济即金融成为运行核心的经济。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配置其他资源的核心资源,而金融配置则成为了资源配置的核心。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既决定着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也决定着产业发展方向与速度,影响一国科技创新的能力,进而决定着整个经济效率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本文就海南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试图寻找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可能的影响关系。

二、指标的设定与样本数据的采取

1.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指标的设定

鉴于数据来源的局限性,本文仅选取了FCR(金融贡献率)、FAE(金融中介效率)对海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作一个简单的考量。

(1)金融贡献率(FCR)

本文仿照戈式指标,把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行业的融资总额统称为金融贡献额,将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定义为金融贡献率FCR,用这一指标来刻画金融发展规模和地区金融深化程度,反映金融增长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根据金融贡献率的内涵,可得:

FCR=[股票筹资额+金融机构信贷余额+保费支出额]/国内生产总值

(2)金融中介效率(FAE)

国外学者主要用非国有经济的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来衡量金融中介效率,而国内学者则认为国有经济在我国地位较为特殊,以存贷款比来反映金融中介效率似乎更为合理。通过对上述国内外观点的综合和分析,本文将金融中介效率指标设定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其存款余额之比。

2.经济增长指标的设定

本文依照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将人均GDP作为考量海南省经济增长的指标。

3.样本数据的采取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海南省统计年鉴》、中宏统计数据库、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样本数据年限为1991年―2012年,数据来源:笔者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中宏统计数据库、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资料整理所得。

三、实证分析过程

1.模型简介

本文的分析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VAR模型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结构性经典计量模型存在不少问题,VAR模型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非结构性方法建立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是当今世界上的主流模型之一。

VAR模型主要用于预测和分析随机扰动对系统的动态冲击,冲击的大小、IH负及持续的时间。可以用来描述若干变量间互相影响与作用的关系,从而将单方程模型加以改进、推广为由多方程的自回归模型。

2.实证结论分析

受篇幅限制,本文仅将实证结果展示如下,实证分析包括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的分析及后续的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单位根检验,变量原始序列都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但经一次差分后可都转化平稳序列具备了协整性检验条件。

第二,协整性检验证明,海南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这一结论充分揭示了未来海南省金融资源配置工作中所具有的潜力,相信一定可以为维护海南省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海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程度较为微弱,仅在滞后二期起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导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杨涤.金融资源配置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3]杨德勇.金融效率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4]周国富,胡慧敏.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8).

金融核心论文范文3

第一,金融是衡量利益的时代标准。何为利益?利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显性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价值观的、宗教的等等。在今天越来越金融化的世界,这些多种利益到最后都可用金融载体来度量,或者说可以用终极通货度量衡――货币来度量。虽然许多事物,比如宗教利益、文化利益、情感还不能与货币完全挂钩,但一般性货币之所以叫“通货”,就在于其作为价值度量衡的通用性。人类社会的货币化进程带来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催化剂,鉴于此,当我们说一个国家为自己利益而努力时,相当程度上等于说是为其金融利益而努力,是为其货币化的利益而努力。对于了解现代经济的人而言,这是一种直观的、具体的理解方式。

第二,金融是争夺利益的和平方法。自私是人类的天性,利益最大化也是国家的本能。自古以来,利益争夺是个体间、族群间,也是国家间互动的主题,之前争夺方式多以暴力、战争为手段,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金融作为一种和平手段已经成为主流。文明最为基本也最为具体的指标是:当人与人之间出现分歧或发生利益冲突时,是用野蛮暴力还是用和平手段解决。社会越是野蛮不讲理,纠纷发生的频率会越高,人们也越倾向于用暴力解决利益分配、规范秩序。文明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国家间暴力的毁灭性威胁限制了人类直接用武力争夺利益的可能,而金融作为显性规则秩序下低物理对抗、高智力博弈的利益争夺手段,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并使用。

第三,金融是调节利益的有效手段。国家是人组成的,国家利益虽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加总,却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人的本性是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包括物质享受、权力地位、社会地位、精神感悟、各类机会等。问题是,资源是有限的,权力资源就更少,不可能每个人的欲望都被全面满足。这些有限的资源、地位、机会必须靠某种指标和某种机制来配置,也由此规范人与人的交换关系、分配关系、社会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任何资源配置格局都代表一种秩序,只是在不同社会里决定秩序即资源配置格局的坐标会不同。从战国以来的中国历史来看,“义利之争”就是资源配置的秩序之争。一种主张是以“义”规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以亲情友情、信仰价值和纲常规则来配置资源以及实现人际互通有无。另一个主张则以“利”规范人际关系、建立社会秩序,具体体现为以明码标价的货币化交易达到资源配置。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商业化进程有些起色时,士大夫就对人们越来越“向钱看”感到不习惯,引发新一轮“义利之争”,而每每“义”压过“利”的结果,就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潜在下降,这是近代中国经济逐步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今天的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换错综复杂、形式多样,靠非市场、非金融的手段来协调配置已经越来越不可能,或者就是低效、缺乏动能。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表明,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金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运转核心,也是有效调配社会资源、优化全局利益的有效选择。

第四,金融是无关阴谋的利益机制。《金融国策论》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从利益角度分析国家战略,得出了“国家利益尽是阳谋,无关阴谋”的重要结论。近几年来,国内很流行阴谋论,特别是喜欢把金融、货币等都加上“战争”。阴谋论虽然吸引眼球,但本质上是站不脚的,而且也极其危险,对中国的发展不仅无益,还像智力鸦片一样,使人智力麻木,让人不会去挖掘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的本质,阻碍中国金融现代化、市场经济现代化的进程。阴谋论喜欢把金融和战争相提并论,而战争是基于强制力迫使另一方接受施暴方的安排,金融市场所基于的却是交易双方的自由选择:你如果觉得不合适,或者如果你有其他选择,或者你能做得更好,你可以不接受或者要求改变交易条款,没有谁强制你必须接受,没有人拿枪顶着你的脑袋,如果你不做这个金融交易就将你干掉。把任何基于自由自愿选择权的竞争关系说成“战争”,掺杂进阴谋的噱头,都属于混淆概念,没有建设性价值。此外,阴谋论及其引发的道德评判还有一个潜在的巨大危害,它让人们感觉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像阿Q一样沾沾自喜,进而使自己失去在学习中进步的机会,不能掌握竞争制胜的技能。科学精神从本质上是去迷信化、去阴谋论化的,探究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金融是一种科学机制,与阴谋无关。

第五,金融是共同利益的实现保障。国家是有疆界的,金融却没有,这实际上赋予了金融在全球化时代促进全球利益实现的能力。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本质上也是为了实现更广大国家的共同利益。从这个角度上看,究竟是美元、欧元还是人民币来当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关键要看哪种安排最有利于整体利益的实现、更能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一国货币是否能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市场竞争,看哪个国家更有长久稳定的制度保障,哪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让国际社会更信任、更安全,看其是否具备保证其货币价值、购买力的方方面面制度与经济要素。当美元、欧元、人民币和其他货币,互相之间有同等机会去竞争的时候,从国家基金到各国外汇储备、到全球很多有钱的个人和企业,都自愿去选择何种货币资产,这种货币就是核心货币。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核心货币还是美元,我们该做的,不是指责美元霸权,而是去问为什么其他货币没有在竞争中胜出。人民币现在没有达到美元的高度,不是别人的围堵,不是任何人的阴谋,更不是暴力压迫的结果,而是市场的选择所致。我们的金融,还有短板:资本账户不开放,本国人民币投资市场不发达,利率汇率没有市场化,等等。只有加强自我建设,改变金融抑制的状况,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和作为储备货币的程度才会不断提高,才能成为优化全球利益的中国力量。

金融核心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文化产业;财金媒体;财金媒体报道文化产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并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财经媒体的支持。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全球化、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环境下,财经媒体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正确的舆论和宣传,化解风险,明确机遇,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舆论支持至关重要。那么面对挑战和机遇,财经媒体怎样才能唱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这台戏,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不竭动力呢?

一、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财经媒体作为反映社会经济的晴雨表,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财经媒体的立足点和生命线。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财经媒体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不变应万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舆论环境;要及时传递和共享新信息、新动向,新思路,尤其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使之融入国民教育、文化产业和政治思想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推动全社会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2]。同时,我们应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建设文化强国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作为财经媒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着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行深入浅出的科学概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概括应体现全面、简约和通俗,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重在“内化”。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大力弘扬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通过鲜活的事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接受。同时要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广大读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基础。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逐渐渗透到人民群众之中并上升为全社会的行为指南。

二、从小处着手,努力寻找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财经媒体是读者全面地了解社会经济、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经营方针的重要窗口。挖掘读者对文化产业发展报道的需求,培养读者的“习惯性阅读”,寻找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是财经媒体报道文化产业的重点。

财金媒体报道文化产业,要克服“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情况。要发挥第一手信息资源优势,庖丁解牛,深入浅出,出观点,出见解,出措施,尤其在重大主题上,要为政府、金融系统、经济工作者、文化企业界人士提供决策依据。根据财金媒体的受众和自身优势,报道文化产业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在报道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上做足工夫。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文化企业普遍实力较弱、融资困难等矛盾和问题。201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对接[3]。鉴于此,财经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足“文章”。值得注意的是,在报道方式上不能主打新闻,而应多做深度报道,不仅要深入挖掘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而且还要对证券和保险积极尝试支持文化产业进行重点报道。

对银行支持文化产业的报道,不要仅限于报道某银行给某大型文化企业多少贷款,而应重点报道银行的创新服务,尤其是对中小文化企业的支持。例如,针对影视剧制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银行通过开发“影视通宝”,采取跨境联动的方式为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较好的金融支持。像这样的创新服务,财金媒体不仅要在版面上重处理,而且还应对其产品的开发背景、功能和适宜企业等进行重点报道。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我国有50多家文化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涉及演艺、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发行等领域。同时,国内外私募基金也开始进入文化产业。从上可以看出,证券市场已成为文化产业融资的新平台。为此,财金媒体应重点对文化企业上市的一些经典案例,尤其是一些中小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经验进行深入剖析,以给更多的文化企业融资提供经验。

保险业也在积极尝试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2011年1月,我国保险支持文化产业试点正式启动,并公布了首批11个试点险种和3家试点保险公司。作为文化保险的先行者,人保财险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比如,2011年7月,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签署了文化产业保险艺术品专属保险第一单,为价值高达1.2亿元的艺术品提供从馆藏、展览到运输各个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保障。虽然保险公司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在全国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浙江东阳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截至2011年8月末,入区企业达420家却没有保险公司提供相关保险服务[4]。鉴于此,财金媒体在重点报道保险企业创新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保险产品的同时,还要对保险公司对文化企业的支持现状进行专题报道,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小而分散;部分国有龙头文化企业经营机制滞后,市场竞争力较弱;文化企业核心资产无形化,存在“轻资产”的特性;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质押担保存在一定风险,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财金媒体要通过高端访问、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融资担保创新途径,落实物业抵押、版权质押、收费权质押、应收款质押等担保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文化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鼓励各类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其次,要重点关注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观念已深入人心。文化的产业功能、经济属性得到普遍认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但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不足,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境。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财金媒体应关注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对一些中小文化企业的创新要加大报道力度。同时,要加强对文化企业改制的报道,尤其是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进行提炼和整合,以专题和专刊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三,科技对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引人注目。如今酝酿多年的“三网合一”,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融合发展中即将变成现实。据预测,‘三网合一’将会带动上万亿的硬件投资以及1500亿到2000亿的数字内容的创新性服务支持,这都是财金媒体在报道文化产业方面应抓住的热点和亮点。

三、加强交流互动,使报道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媒体宣传的效果和质量,关键是内容能否引起读者共鸣,而共鸣则要通过媒体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来实现。为使文化产业报道达到最佳效果,财经媒体要注重与读者交流互动。

首先,要开辟《为文化产业发展建言》、《寄语“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栏,让广大读者参与其中。《寄语“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要约请政府、金融、文化企业等专业人士撰写一些深度文章,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读者。

其次,短信互动。要充分利用手机报形式,开通“帮你办”、“帮你问”等栏目,为读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在手机报上预报有关文化产业的精彩内容,提醒读者查看。同时,可以推出读者短信评报栏目,让读者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评报(了解哪些报道是读者喜欢看的,哪些是不喜欢看的,需要改进)。

第三,网上互动。可以开通报社QQ,重点进行包装,号码要简单易记,让读者与记者即时互动,以吸引一大批年轻读者。同时,在报纸主办的网站上,可以开通读者信箱、微博等方式,以实现直接的网上互动。对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要首先上网,同时记者要改变报道手法,充分发挥财经媒体以深度见长的优势。

第四,视频互动。可以与政府部门、文化企业、金融企业等合作,推出直播栏目。例如,可以邀请政府官员、金融专家、文化企业负责人参与到“传媒-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的视频互动中,讲解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化产业融资创新等,同时开通热线,接听读者的咨询,现场为他们答疑解惑。

总的来看,财经媒体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聚焦读者和文化产业关心的热点和焦点,积极捕捉生动鲜活的报道素材,进一步增强内容和形式的可读性、可行性,为文化产业提供“真金白银”,奉献真知灼见,名副其实地成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力推手。

参考文献

[1] 张伯里.注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2011-11-22.

[2] 张红.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N].福建日报,2011-10-27.

金融核心论文范文5

我国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有立身之所,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同时结合实际,提高管理、经营及其他能力,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机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使短期竞争优势演变为长期竞争优势。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技术创新都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且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具有双向的互动作用,技术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又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在其发展中,既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又要通过核心竞争力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实现“技术创新——技术优势——核心竞争力——新一轮技术创新”的螺旋式提升,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认同”,同时也比竞争对手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价值。企业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可以吸引较多的投资者关注,并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以及品牌,无论是权益融资,或者是债务融资都将获得一定的主动权。My-ers,Majluf提出的新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偏好的融资顺序应为:先考虑内源融资,后考虑外源融资;不得不进行外源融资时,则应首先选择债权融资,后考虑股权融资。新优序融资理论鼓励企业经营者少用股票融资,尽量用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筹资,扩充其资本实力。而在市场中,企业若是具备超前的核心竞争力,融资方式的选择似乎可以得到充分的扩展,只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各种融资方式所带来的资金与风险。在当前信息经济时代,笔者认为单纯从技术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双螺旋上升模式,其运作的动力机制在于两者之间的正反馈作用,正反馈作用的因子在于企业融资能力,即融资能力便是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双螺旋增强的连结基。通过良好的融资能力,企业的现金流量充分,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而融资能力主要依靠债权人或者股东的支持。

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资本市场融资特征分析

金融体系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组成。借贷市场主要是指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借贷、贴现、短期债券等业务。资本市场是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资本市场是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包括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是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贷款市场,证券市场是通过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进行融资的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多层次体系,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等构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多阶段多元的融资方式以及配套的多样化融资工具也逐步拓展开来,犹如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一样,用于融资的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按融资渠道来分,我们可以将融资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援融资。按融资路径来分,可将融资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我们可以将融资按性质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类型下具体所采用的融资工具与特点。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融资仍旧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依然存在融资困难的境地。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自资本市场形成依赖,我国的融资市场还处于一个混沌的处境,尤其是证券市场开办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融资等行为特征。要改善现状,一方面需要政府与市场合力继续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融资制度;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根据发展制定合理的融资规划与策略。大学科技园作为企业集群发展区域,园中的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是“官——产——学——研”的结合体,其发展可大体分为种子期、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稳定成长期、成熟期五个阶段。融资能力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作为技术创新的形成、转化、应用和推广的支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连结基。大学科技园创新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是按照各个板块的入市标准依次有序的选择资本板块,还是具备跳跃性的融资路径,例如A-->B-->C,即企业在大学科技园区中成长后,直接步入创业板,进过创业板市场的融资,快速成长后跨入主板市场,抑或者企业经过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和扶持,进入创业板后一直停留在创业板,即A-->B<---->B,企业随着创业板发展而成长,例如美国的硅谷中的企业与纳斯达克的融资平台的发展模式。至于企业如何选择融资路径,学术界一直处于研究之中。实际上,可以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企业之间的融资过程,研究企业如何选择融资路径。本文对企业进行融资路径研究,探讨企业间的异同,从而反映出融资路径的选择。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的创新型企业更是符合双螺旋结构,该类企业往往以大学科技园区中的科研机构或高校院所的研究成果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抓住时机寻求风险投资,以期在种子期和初创期获得较为充足的资金并获得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指导,使其迅速成长。刘健钧总结出创业投资运作的全过程可分为五大环节,即基金募集与组织构架的建立;项目筛选与尽职调查;投资安排与价值评估;项目监控与增值服务;投资退出与收益分配。在每一环节,都需要结合创业活动的特点,来解决创业投资所特有的问题。陈昭概括出,风险投资要经历如下过程:建立基金,寻找投资机会筹集资金以供投资产生交易流程,识别有高潜力的新公司筛选、评价交易评估、谈判增加价值过程(战略发展,有活力的董事会,聘请外部专家)吸引其他投资者策划执行退出战略(IPO,解散,破产以清算,被兼并收购)。也就是说,风险投资过程包括融资、投资、风险管理和退出四个阶段。在大学科技园这个特殊的“官—产—学—研”融合的外部环境下,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实质上更加复杂。融合以上结论,做出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运作流程图。

三、结束语

金融核心论文范文6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经济金融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人才规格

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概念、知识、理论、制度、业务和技能,达到助理经济师(金融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政策要求;通过显性及隐性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具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未来能够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城乡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等金融企业或机构从事储蓄、会计、信贷、大堂经理、客户经理、投资理财、金融监管、资金调度等岗位的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职业岗位群

就业方向主要业务工作

商业银行储蓄柜员存、取款及各种业务

商业银行对公柜员对公存、取款、贷款及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迎送客户、业务咨询、服务管理等

商业银行信贷员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款催收等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理进出口结算、信用证、保理等业务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客户经理开发客户、营销产品、客户管理及关系维护等

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投资理财分析咨询理财产品介绍、投资理财咨询

企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企业单位一般财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报告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分析等

1.知识要求

具有服务经济金融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必备的外语、数学及文化知识;

熟悉并掌握经济金融基础理论知识;

熟悉并掌握与经济金融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及金融机构内部规章;

熟悉并掌握每个专业岗位如商业银行储蓄及对公综合柜员、信贷人员、大堂经理、国际业务经理及助理、各金融企业客户经理、投资理财分析咨询等的职责及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

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及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财务、金融统计等金融业务操作软件,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了解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新理论、新动向、新成就。

2.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相关岗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如从事综合柜员所必需的点钞、各种业务流程

操作等技能,从事客户经理所必需的客户开发与客户关系维护技能等等;

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及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财务、金融

统计等金融业务操作软件,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具有查阅、翻译英文专业资料和日常的语言交际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经济金融管理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素质要求

政治思想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素质: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讲究职

业道德,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文字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健康的业余爱好,掌握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业务素质: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善于了解转业发展动态;具有参与设计、科研、组织管理、创新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外语、计算机的能力。

身心素质:树立科学的强身健体和终身锻炼的意识,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技能,懂得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在运动中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基本知识;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较强的适应环境的心理调适能力;具有不畏艰难、不屈挫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豁达开朗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可以获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人员从业资格证、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四)毕业条件(学生毕业时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本专业学生应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其中包括:公共课34学分,专业基础课20学分,专业课33学分;素质拓展课27学分。

2.取得相应证书或专业综合技能测试合格(以下两种情况具备其一即可):

(1)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专业综合技能测试成绩合格单;

(2)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四、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表

*

五、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本模式

1、模式概述

经过多年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作保证的模块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式体系、保障体系)。知识模块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模块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素质模块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2、目标体系(见前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标准)

3、内容方式体系

(1)教学内容(详见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2)教育方法与手段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践实习”的培养周期安排教学。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注重学生认识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强调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模拟银行、银鹰证券、会计、保险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仿真的银行业务操作、证券投资分析、保险业务处理、会计业务处理与分析、财务管理等环境;所有专业课程均安排相关的实验、实训,配备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保证实验实训课正常开出;按职业界标准进行综合职业技能测试考核,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应岗位的参观实习,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认识及适应能力。此外积极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在产学研结合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请进来”,即聘请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

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二是“走出去”,即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我校与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专业教师和学生定期到工商银行保定分行和其支行以及河北证券公司环西营业部进行参观学习,身临其境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

三是积极争取职业界的支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目前本专业共有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清算中心以及货币陈列室四个专业实验室。模拟银行实验室建立于2001年,当时完全为手工操作模拟银行的各项业务。2002年,工商银行保定分行为模拟银行实验室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为实验室安装了银行业务处理软件,捐赠了点钞机、打印机、终端机等多项设备,实现了实验室的电子化操作。2004年,学校积极争取中央与省部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基金,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各实验室软硬件设备都进行了更新换代。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为本专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四是校企合作、互惠互利。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工作方针,实现了校企双赢。一方面专业积极为我校成教部提供针对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合作组织等单位在职人员的培训意向书或培训方案,并由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培训课程或培训专题的教学任务。短期培训班的开设以及继续教育的开展,为职业界员工提供了知识技术方面的支持指导、提供了提升学历学位层次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效益,加强了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为金融机构提供知识技术咨询,承担其科研课题,参与技术攻关与项目推广。我们积极参与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等合作单位的科研课题。

4.保障体系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目前为专业服务的专职教师24人,高级职称比例为63%,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38%,专业聘请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和机构的17位领导和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指导任务,较好的满足了实践教学要求。本专业由金融系主任秦菊香教授担任专业带头人,秦菊香主任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保证了专业建设及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成功开展。

(2)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建有河北省高校一流水平的模拟银行、银鹰证券、货币陈列和清算中心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仿真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工作环境。模拟银行与银鹰证券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先进。模拟银行与清算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356平米,可以容纳110名学生模拟操作商业银行储蓄、信贷以及中央资金清算等各项具体业务。银鹰模拟证券实验室占地面积175平米,可以容纳110名学生模拟进行证券各项业务活动。货币陈列室展出各种货币共计000枚,可以使学生生动形象的了解相关知识。此外,也有可以利用的会计保险等相关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相关专业知识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本专业也非常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有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两个大规模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业务部门进行参观学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为本专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教材建设

本专业在教材建设上,一是积极采用获得广泛认可的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学面达70%以上;二是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教材或讲义,特别是专业实训教材。此外,教师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扩充性文献资料。

此外学校建立了校系两级的教学管理体制,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交流平台等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以上教学条件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二)课程模块与课时(学分)分配

*

(三)课程体系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遵循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培养服务经济金融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及模块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理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设置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全校任选课组成。

(1)公共基础课为全校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

(2)专业基础课指本专业的基础课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拓展课,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基础、西方经济学、财务会计和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应知、应会”部分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核心课为本专业必修专业课程,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证券投资原理、银行会计、投资与理财基础、国际金融和金融法。专业核心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内实验室训、独立实训和综合实训课时占该部分总课时的40%以上。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锻炼其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将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拓展课是本专业开设的限定选修课程,包括财政与税收、金融英语、统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新兴投资银行业务、金融信托与租赁、保险学、金融审计、经济法、国际结算以及一些专题讲座。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

(4)全校任选课是本专业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等因素,任意选修的相关课程,该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建立了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入学及毕业教育

入学及毕业教育是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的重要前提。本专

业新生入学时需接受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教育及金融系组织的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需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并结合专业特点做出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2)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常识,培养其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的考核由学生管理部门协助军训人员共同实施,参加军事训练并经过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军事训练不计学分。

(3)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两部分。专业基本技能指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包括点钞、会计凭证录入、储蓄、信贷、信用卡等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操作以及风险的控制与处置、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投资理财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校内实验实训课程、职业技能比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以及业务实习的方式展开。

计算机、英语课程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语音室,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计算机课内上机率100%,英语类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比例达33%。

本专业建立了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货币陈列室、清算中心等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仿真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工作环境。专业课程均安排课内实验实训、独立实训课程或综合实训项目,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课时占总课时的40%以上。专业单独进行职业技能的考核,并组织点钞、模拟炒股等职业技能比赛。

专业充分利用金融系的两个校外实训基地——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学习,并进行相应岗位的业务实习,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及适应能力。

(4)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社会调查由金融系团总支负责组织,由专业教师进行选题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以三周为宜,学生应根据选题列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采访笔记,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经审核合格后以学分方式记入成绩档案,成绩合格计1学分;没有参加社会调查工作、未交调查报告者或成绩不合格不计学分。

(5)社会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劳动意识。公益活动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以由金融系团总支组织安排。专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学校或系部组织的社会性公益劳动。公益活动的考核由金融系团总支实施,参加公益活动并经过素质拓展认证,可取得相应学分,未进行素质拓展认证或未参加公益劳动不计学分。

(6)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专业在第五学期初进行毕业论文的布置,第六学期末完成写作和考核工作。(详见金融系毕业论文工作规范)

(7)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具备了一定专业素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条件如个人兴趣特长等,于第六学期选择到各单位进行的业务实习或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系就业指导机构为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实习渠道,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实习机会,为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而努力。毕业实习为二至三个月,以实习单位加盖公章的学生实习鉴定表和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实习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实习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业务实习不计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一)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设置原则

(1)“实践、实际、实用”原则,突出金融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交叉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强调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主观能动性原则。根据市场和就业的需要,逐步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实用课程等,增强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力度,提高学生自修能力,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3)提高单位学时效率原则。将逐步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手段教学,以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针对金融机构对员工“会电脑、懂专业、专业英语熟练”的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以下如下几个方面改革:

(1)外语教学上,在加强基础英语读、听、说、写的基础上,设置了金融英语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运用英语处理专业实际问题,或查阅原版专业书籍。

(2)计算机教学从实用性出发,除了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和《VBASIC》外,增设《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作为选修课,以适应网络化、知识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在专业课设置上,根据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增设《市场营销》、《投资与理财基础》等作为专业课;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强化模拟操作等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内的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部和校外各实训基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会计》、《证券投资原理》等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课时数达到该课程总时数的40%,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对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性。

(4)对于最新的金融动态信息,以系列报告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主讲,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5)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课、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行导师制度。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制订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指导学生选课,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关心学生选课后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有关专业性、规范性和方向性的系统引导。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修专业或论文研究方向采取个别面授、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学和钻研的自觉性,增强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

(五)金融与证券主干课程介绍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主干课程为: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原理、商业银行会计、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基础、金融法。

货币银行学

课程简介:《货币银行学》是经济类各学科、专业的必修课,更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信用工具及资金融通,金融机构体系,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货币供给需求及其均衡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紧缩、外汇与国际收支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分微观和宏观两部分,探讨了生产者、消费者、国家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运作规律。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为我们进行市场经济的探索,提供了理论指南,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认识的深度。要求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完整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经济贸易、金融、现代会计级管理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创造条件。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课程简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和“巴塞尔协议”等法规和国际惯例为依据,吸收当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全面讲述商业银行的资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表外业务和业务创新等各种业务的操作规程和资产负债管理及风险管理的经营策略。该课程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课程简介:《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结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中介指标和传导机制及有效性,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等。该课程具有政策性、理论性、实用性强等特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联系经济金融运行实情,更好地把握国家在金融方面的方针、政策,以指导微观经济金融部门决策,进一步充分发挥金融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各项功能。

基础会计学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重点阐明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程序、会计报表编制等最基本的方法和原理。

国际金融

课程简介: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金融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外汇实务、国际借贷、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国际金融宏观理论,用以说明和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国际金融与国内经济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以后从事外贸、财务管理、涉外金融等工作奠定理论与业务基础。

证券投资原理

课程简介:证券投资原理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也是我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等内容及证券市场管理介绍。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及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本课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财务会计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课。它从注重学生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入手,在明确财务会计的各项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有关财务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概述、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

上一篇庆十一黑板报

下一篇体操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