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常识范例6篇

体育常识

体育常识范文1

一、课堂常规的内容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常规条文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条:

1.课前常规。(1)教师课前的常规:教师课前在备课和编写教案的同时,应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了解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2)学生课前的常规:①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伤等不能正常上课,课前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②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除了要穿运动服、运动鞋,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妨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乘车卡、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3)师生共同准备:教师和学生在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后,应按约定提前几分钟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2.课中常规。(1)教师课中的常规:向学生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教学程序,并预测这节课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与学生共同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提示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地结束一堂课。(2)学生课中的常规:①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②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并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与动作练习结合起来。③学生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械,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共同学习完成课的各项目标。④课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并协助体育教师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

3.课后常规。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学生都要做整理放松活动。

二、课堂常规的管理

目前的体育课堂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或轻视了课堂常规,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教师在意识上认识到了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在行为上却忽视了策略指导和兴趣激发。作为体育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实践、反思、再实践,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常规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体育课堂是开放的、复杂的,学生是活泼的、多样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规范,让我们的教师组织教学更顺利?作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抓好课堂常规,建构好课堂常规管理系统。

1.预防为先。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我们对各水平阶段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的特点“防患于未然”。如在开学初,针对教学内容和需要,通过和学生协商,使学生明确体育课堂上的一些合适的行为。如:(1)上课预备铃声响,体委教室门口整好队,然后带队到指定地点成横队(纵队),静等老师。(2)按照教师提示认真、到位地完成相关热身活动。(3)哨音响,嘴巴闭;看手势,快集合。(4)认真观看、听,不插嘴,不乱动。(5)分散(或小组)到指定位置,快速到位。(6)练习积极参与。(7)活动讲秩序,讲文明。(8)下课,排好路队,体育委员带回教室,做到静、齐。当然,明确了规则,还需加强巩固练习。为增强认识,可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牢记规则。

2.巧妙处理。(1)教师巧妙使用信号。如学生随便走动时,教师可以给一个制止的眼神;学生随便说话时,教师可以用右手食指放于唇间“嘘……”,或者打出暂停、停止的手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哨子发号施令进行指挥,对学生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制止不正常举动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2)游戏法。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效果更显著。(3)暗示法。对于水平一阶段的孩子,直接的提醒、教育起着很大作用。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水平二甚至水平三阶段,采用直接方法,可能效果并不是太显著,一些特别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就可以考虑一下使用暗示法。如“指桑警槐”,即在发现学生课堂违规行为后,不直接去批评、提醒他,而是通过表扬该生边上的优秀学生来暗示他。(4)生生管理法。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管理。通过生生管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压力,对学生的常规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常识范文2

【关键词】教育常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诗学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5-0029-04

“常识”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中,存在于人们的观念、行为之中。任何教育观点或实践做法一旦成为一种教育常识,不论其本身正确与否,便因其优先性、渗透性、社会建构性、历史性、单向度性、流行性,①会从根本上强化幼儿园教师对其顺从的意识与行为,弱化教师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意识与行为,进而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潜在的消极影响。〔1〕如何化解教育常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潜在消极影响,进而将其转化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2〕Gitlin等人在总结已有相关经验和借鉴已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教育和诗学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学科联系起来,从美学的视角审视知识,提出了一种知识生产方法――“教育诗学”(educational poetics)。教育诗学是以(教育)常识为核心的一种对知识生产方法进行探究的方式,它主张综合调动身、心、灵,进而深入挖掘人的潜能,利用想象和对规范的价值体系的批判性解释,对常识进行重构与重建。〔3〕本文试图从教育诗学的视角,探讨如何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具有潜在消极影响的教育常识转化为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力的问题。

一、自觉地以教育常识为探究对象

常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加之其优先性、单向度性等特点,因此经常会处于一种“不证自明”的状态,进而使其不具有“可研究性”。诚如Gitlin指出的那样,以常识为对象的研究往往看起来很奇怪,因为常识经常和那些我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令人满意的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也是一种我们经常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将自己装扮成看上去令人满意的假象。〔4〕作为教育和诗学的一种独特结合的教育诗学,因其富有美学基因与特质而内在具有了一种“反俗性”与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Gitlin等人就是在批判性分析与试图超越教育常识的过程中提出与发展了教育诗学的基本思想的。因此,自觉地以教育常识为探究对象,是教育诗学的立足点与特色之一。

教育诗学将教育常识作为探究对象,并非意味着要与抛弃所有教育常识,而是试图突破教育常识的单向度性,恢复其因自身的社会建构性与历史性而内在具有的自反性,进而剥下其“不容置疑性”和“不可研究性”的虚假“外衣”,使得对其合理性的批判性反思成为可能与必要,最终为超越教育常识对教师的束缚创造空间。对此,Gitlin曾明确指出,将教育常识作为探究对象的一个目的是在常识中那些束缚个性发展的方面与未来的社会建构之间创造出一些可能的空间,也就是说,是将历史的经验教训整合进对未来的展望之中,而不是让历史规定我们认为什么是正确与可能的,进而能在思想与实践中开展超越目前已有规范的尝试。〔5〕

自觉地将教育常识作为探究对象的第一步是发现实践中的教育常识。教育常识因其渗透性等特性,经常使身在其中的教师处于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因此,发现教育常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跳出教育常识的视角,进而在与其他视角的联系中审视教育常识。Gitlin等人指出,教师发现常识的一种方法是,在与其他视角的联系中审视自身的知识和实践。他们提出了 “局内人/局外人视角”,〔6〕即在与其他类型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的联系中审视原有的视角,换言之,以“旁观者”而非“行动者”身份出现的局外人视角,经常可让其看到局内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因此,作为局内人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等途径,了解局外人眼中的教育,进而摆脱教育常识的束缚,在与局外人视角的联系中重新审视教育,从而使原本“熟悉”的教育常识产生一种“陌生感”,使其从“隐蔽”状态转变为“可见”状态。

发现教育常识仅仅是自觉地将教育常识作为探究对象进而超越教育常识束缚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增强主动性,如强化探究与超越教育常识的意愿等,还需要获得时间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持。

二、基于_放性共同体的反思性合作

首次将以改进实践为核心目的的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的美国学者Corey,曾梳理了教育行动研究的若干支持条件,包括发现局限的自由、创造的机会、“试试看”的鼓励、团体工作方法的改进、关键证据的获得、实验所需的时间与资源等。〔7〕教育诗学尤其强调团队因素,认为基于开放性共同体的反思性合作是教育诗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持条件。

体育常识范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选择牡丹江医学院在校大学生200名,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0%。其中男生95人,女生101人。

1.2 方 法

1.2.1 问卷调查

用体育保健状况问卷进行调查,以班为单位集体施测,一次性作答,当场回收问卷。

1.2.2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和SPSS 13.0软件系统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获得体育保健知识的途径

表1显示,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来源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校、电视、书刊杂志、网络、家庭教育。其中学生已知的体育保健知识来源于学校的最多,其次是电视、书刊杂志、网络和家庭。对选择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86.9%的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源于大学体育理论课的讲授,他们在学校里掌握体育保健知识主要是通过大学生体育理论教程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但教学课时少,每学期只有4学时,而且实际授课情况不容乐观。10.7%的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自体育实践课中教师的传授,这种方式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是在运动损伤发生后教师才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还有1.8%的同学体育保健知识来自体育保健课,这是高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的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这部分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教学内容随意,方法简单。

2.2 大学生获得体育保健知识的主观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认为需要体育保健知识和体育保健知识很重要的学生占78.7%,认为懂不懂体育保健知识无所谓的学生占32.1%。而在认为体育保健知识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主要是因为自己有过运动损伤的经历,吃过苦头后才体会到体育保健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对获得体育保健知识的态度。

2.3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

表2显示,男生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运动保护、运动生理反应等知识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不尽人意,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运动保护和制定运动处方,同时也缺乏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运动生理反应等知识。

2.4 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表3显示,大学生中有54.6%的人发生过运动损伤。男生发生过运动损伤、肌肉损伤、韧带或软组织损伤及擦伤等运动伤害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生过运动损伤的107人中,有20人是在体育课中受伤的,有87人是因课外体育锻炼所致。

3 讨 论

3.1 体育保健知识获得的途径少,缺乏主动性

学校是进行健康教育、传递体育保健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于体育课和报刊杂志,大学生获得体育保健知识的途径非常狭窄。而高校体育教学没有担负起传授体育保健知识的重任,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少,教材内容陈旧,体育教师自身体育保健知识缺乏,半数以上的学生是通过自身的体育实践掌握少量的常用体育保健知识,对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的深度与量度不够。78.7%的大学生都认识到了体育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对掌握一些必备的体育保健知识持认可态度。但是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现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却很少有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体育保健知识。大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获得体育保健知识的状态,一部分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对于掌握丰富的体育保健知识将会对体育锻炼的顺利完成有良好的帮助这一基本认识较为欠缺,没有主动的去查找、学习、掌握体育保健知识的愿望,缺乏兴趣。学生应提高自身应用体育保健知识的自觉性,在明确其重要性后应能够主动的在自己的锻炼实践中予以应用,从中切身享受到体育保健知识带来的众多益处。

3.2 体育保健知识匮乏,对运动损伤的处置能力差

在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和运动损伤的处理上,有72.4%的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其中女生体育锻炼时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进行准备活动的比例比男生高。说明目前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匮乏,由于学生不懂保健知识所以更加不懂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大学生对身体锻炼时所出现的一些正常和非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运动中受伤后如何自我应急处理和帮同学进行应急处理、以免遭受二次损伤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非常少。在运动损伤的处理上大多数同学显得束手无策,不能有效地减少伤患范围及程度,有的甚至采取错误的措施。例如2005年发生在江西某大学的一件运动损伤致残事件,即一名大学生高位截瘫事件,就是由应急处理不当造成的二次损伤所致,如果这位学生和他的同学有一些体育保健知识、技能的话,就不会导致如此可悲结果。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促进体育锻炼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就是为了获得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强健体魄,保证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但前提是必须有一定量的体育保健知识做基础[2]。因此,只有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和方法,以扎实的体育保健知识指导日常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高校应开设以体育保健学知识为主的课程,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掌握体育保健知识,为学生的后续生活和发展提供保障。

3.3 运动损伤发生频繁,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体育常识范文4

随着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众矢之的,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科学的、完善的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教育机制是做好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从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从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文化、校园安全立法与责任追究、校园安全教育与训练、校园安全问题分析等方面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诸多相关研究。其中,安全教育机构和人力保障、安全教育经费的保障、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安全风险转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也都是对健全中小学校园安全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还有诸多研究围绕着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法制化建设、体系建设和预警机制、国内外关于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先进经验等角度展开。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研究内容

(一)安全常识学习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基本的安全常识,其中包括交通安全常识、饮食安全常识、生活安全常识、学生活动安全常识、外出安全常识、交友安全常识等。

1.交通安全常识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3左右,主要原因除了中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无拘无束的年龄阶段外,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成为主要原因。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减少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方法。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乘车安全、行走安全、骑车安全等方面。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在人行道内行走,靠右边行走;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

2.饮食安全常识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辨别袋装食品质量,例如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内、生产厂家是否正规、不随便在外就餐,防止食物中毒;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注意饮食结构平衡,营养搭配。

3.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校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中,中小学生应该把所学习、练习的生活安全常识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避免危险。例如,防火灭火常识、用电常识。例如,防火常识中,学校会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带进教室,以免发生火灾。生活安全常识教育需与实际结合。只有学生在实际演练中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系统、消防拆卸工具,才能锻炼学生对于突发火灾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用电常识也是生活安全常识教育的重点内容。中小学生每天接触电器,但还尚未学会如何安全用电,因此要教导学生学会安全用电。例如,不能用手触摸电线、灯管和插座,如果发现电器损坏,不要擅自修理,应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请专人修理。

4.活动安全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活动相关。其中包括学生课余活动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校外活动安全。例如,每年中小学生在楼道发生安全意外的事件很多,因此要教导他们不要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不靠近窗户玩耍;上体育课前,要求学生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注意不要剧烈碰撞;劳动时不要用劳动工具玩打,注意劳动安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要打架斗殴;没有家长带领,不要到江河水塘等地游泳,以免发生溺水危险;不要到建筑工地玩耍。

(二)安全习惯养成

安全习惯的养成主要需要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文化熏陶、安全管理制约。

中小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是安全习惯养成的基础,在学习安全知识后,中小学生的安全习惯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首先,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安全习惯养成的第一步。安全常识只是以知识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而安全意识则应该成为中小学生行动前的预先指令,只有在思维模式的层面上,使中小学生形成安全意识为先的思维习惯,才能做出符合安全习惯的行为。这是中小学生安全习惯养成的首要内容。

其次,安全文化熏陶是中小学安全习惯养成的外在条件。只有当安全意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模式,才能逐渐形成安全文化,将安全意识外化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氛围,成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意识内容,这样,才能为安全习惯的养成提供最好的环境。|3]安全文化的熏陶就是为中小学生养成良好安全习惯的提供最好的外在环境。

最后,安全管理为安全习惯养成提供了机制保障,是制约中小学生安全习惯养成的关键。学校安全管理能够从管理的层面提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并能建立相关安全教育机制,还能为安全教育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提供保障和支持。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学校安保人员配备,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能尽最大可能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

(三)安全信息系统构建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为中小学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智能化校园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中小学校所接受,以安全防范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综合安防系统被广泛使用。校园综合安全信息系统构建,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安全信息传递系统。

一方面,无线传输视频监控是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的重要部分。网络化使得视频监控的无线化传输成为可能,而在众多无线传输技术中,移动通信受到了更多的青睐,移动通信由电信运营商运营,可以租赁,用户的无线部署成本低,一次性投人少,移动通信覆盖范围广,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部署监控点,并且移动通信的移动性能强,用户可随时随地访问浏览监控资源。因此,视频监控的信息传输无线化为校园安全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校园安全教育信息系统为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校园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为校园安全教育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可能。并且还能为校园安全信息系统的信息反馈提供通道,从而能够最快、最便捷地了解安全信息。在校园安全信息系统中,还能都将丰富的安全信息作为安全教育的资源,在信息时代,校园安全教育应该紧随时代步伐,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为学生提供与时代相同步的信息安全教育。

(四)安全管理问责

安全管理问责是安全教育机制的制度保障。安全管理问责是以美国的教育问责制和我国的行政问责制作为理论基础,对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而建立的一个体系。安全管理问责制是指安全管理负责人在拥有一定权力的情况下,履行相应职责的过程中不作为或是滥用职权时,由特定的主体事先制定一套常态化、制度化的程序和规范,对其进行责任监督和追究的制度。问责主体包括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同体问责主体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基层党委组织等;异体问责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等。问责内容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专业责任四个方面。实践证明安全管理问责制的建立是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它有效地弥补了校长负责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陷。

三、结语

体育常识范文5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等教育;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我国的大学生存在着亚健康的现象,亚健康问题是极为严重的,大学生能够坚持每一天都进行锻炼的学生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重视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赏识教育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着的闪光点和优点,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学生赞扬,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动力和信心。本文就是对赏识教育在高等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是对某大学2015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为赏识教育在高等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对象,两个班的学生一共有80位男生,其中40位男生是对照班,另外40位男生是实验班。1.2研究方法1.2.1文献法。利用文献法查阅赏识教育体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资料,这些文献能够为赏识教育研究奠定理论的基础。1.2.2实验法。在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实验法可以为赏识教育奠定实践基础。通过实验班来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体育教学,可以为相关的研究奠定数据基础。其中对照班使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方法,而实验班使用的是赏识教育法。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对同一年级的这两个对照班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情况,还要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进行测试,在实验之后还要再一次的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测试,对这两次问卷调查和测试的相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与讨论。实验的时间是2015年2月到2015年7月,一共经历了32个学时。体育基本技能和技术在实验控制的过程中,具体的试验情况如下(本文是以篮球课程的体育教学为教学实例):(1)三米线移动: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一就是三米线移动素质,三米线移动这一项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与技巧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使用的是计时测试的方法来对学生交叉步或者是滑步来进行三米往返移动的运动进行计时,这一测试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十人为一组,测试完毕,使用统计软件来对测试的成绩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19统计软件。(2)在对学生进行三分线内运球上篮技术的测试与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分别的进行往返运球上篮,时间均为45秒,根据规定,投中一个是十分,100分是封顶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能够进行补篮,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两轮次的测试,取这两轮次测试中最高的成绩为这次实验测试的成绩。(3)全场往返运球两次,要投中四球,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从整个篮球场的A场底线开始进行运球,将篮球运送到B篮板的上篮,这样在投中之后就要返回到相应的A场篮板进行投篮,在经过了两次之后,整个实验的前后要分别的计时两次,以最快的成绩为主,规定是45s是60分,而25s是100分。1.2.3观察法。对现场所有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学习情况和技术技能进行观察,掌握学生的动态。1.2.4问卷调查法。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进一步的调查,整个实验前后要分别发放调查问卷80份,这80份调查问卷都是有效问卷,也就是说调查问卷的有效率是百分之百。1.2.5数理统计法。本文对于调查数据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是SPSS19软件来开展数理统计,试验的过程中,使用的是独立T检验和配对T检验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能够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对于实验是极为重要的。

2研究结果和具体分析

2.1赏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2.1.1理论基础。赏识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对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进行鼓励和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信心,也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高质高效的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而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赏识,这样就使得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日常的生活中变得更加的畏缩和懒惰,在这样的情况下,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开展赏识教育,通过赏识教育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2.1.2赏识教育和常规教育的具体方法。从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和情况来看,笔者结合了赏识教育的相关教学方法和理论来开展赏识教学,以下分别对常规教育法和赏识教育法进行阐述:常规教育法:常规教育法使用的是纠正错误法、预防法、分解法、完整法、示范法和讲解法。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从理论出发来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赏识教育法还结合了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育是学生,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努力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努力的成果进行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持续性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赏识教育还巧妙的使用了语言,使用甜美的语言风格来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赏识,这样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并且使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赏识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在运动中有着学习的欲望。

2.2赏识教育的实验评价

2.2.1实验前的情况。在实验之前,对于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的男学生的心里素质、基本技能和技能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并且使用SPSS19来开展相应的T检验,具体的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表中的数据有效的说明了整个实验前学生具有的基本条件是相同的,能够开展实验。2.2.2实验后的情况。实验之后,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进行测试,使用SPSSl9来进行检验,表1和表2的数据结果有效的说明了这两组的学生是有着显著性的差异的(P<0.01)。

2.3赏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3.1体育的基本素质分析。学生在进行三米移动体育练习的时候,使用的常规教学法一组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赞赏,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不积极、不尽力,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使用赏识教学法的一组学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满着激情,经常会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赏。笔者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计时测试比较,发现这两个组实验之前三米线平均的移动速度分别是23.02s、23.13s,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之后,两组的试验成绩分别是22.35s、21.03s,有着显著性的差异。通过配对检验发现实验组的提高更为突出,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成绩进行独立的T检验(P<0.01),结果显示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三米移动专项素质的提高优于常规教育。2.3.2篮球项目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比较分析分线内45秒往返运球上篮技术成绩比较分析:对照组平均分为70.25分,实验组为80.00分,配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得分都有显著的提高,而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又有更明显的提高。对两组成绩进行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赏识教育对三分线内运球上篮技术的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场往返运球2次投中4球技术成绩比较分析:对照组平均分为70.35分,实验组为85.25分。配对T检验显示(P<0.01),试验后两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效果进行独立T检验(P<O.01),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更优。2.3.3克服困难的毅力比较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方面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应对能力,尤其是毅力很好,而对照组在这方面很多孩子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实验组评价值达到了4点多,而对照组平均值仅为3点多,这写对比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关于山治教育在体育课中的渗透策略还需要不断加强,才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更好。

3结论

赏识教育在当前教学中备受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毅力和魄力不断增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能够表现的更优秀,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提升意志品质,以便在应对社会就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压力,并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德志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孔凡杰.浅谈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5):264.

[3]粱立芬.微笑在我心———浅谈微笑在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4).

[4]邓树勋.现代大学体育理论和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体育常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影响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80-02

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我锻炼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职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趋向成熟,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展现自我的欲望,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终身体育教育是十分关键,这能让每个中职生终身受益。

1 终身体育的涵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2 中职生阶段影响终身体育教育的因素分析

中职生阶段的终身体育教育,需要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支持,需要全体体育教师共同努力和学生共同配合下才能够得以实施。

2.1 中职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和学校的政策、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中职生阶段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职生面临着中职高考或就业,很多学校迫于家长要求孩子参加高考的压力,或为了迎合老百姓,认为提高升学率就可以提高招生率,就拼命的抓高考。甚至把体育课由原来的一周两次课改成一周一次课,减少体育教学课时,忽略学生的体育教育,导致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也直接影响到中职生阶段的终身体育教育。

2.2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职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大幅度的提高,中职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校体育场地被占用现象很严重;有的学校体育场地出现闲置现象,如:排球场、足球场,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处于闲置状态;体育馆的利用不合理,体育馆原本是发展学校特色体育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很多学校体育馆只用于运动队训练和体育比赛使用,完全没有发挥它的实用价值;体育器材的使用不得当,很多体育器材处于闲置状态。

2.3 中职生自身因素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中职生这个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育趋向成熟,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意识变强,但是由于中职生身体发育、个人心理因素、参加体育运动动机等方面的差异,男生多会选择运动较激烈的球类运动,女生则会选择运动量较小或有助改善身体形体的运动项目;中职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项目会积极参与,反之会出现应付和逆反心理。中职生接受体育的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在短时间就可以掌握教学内容,而仍有很多人不能够掌握运动技术,久而久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中职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学生心情好的时候,学生会积极参与运动,在学生情绪低落时,学生就会厌烦运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和终身体育教育开展。

2.4 中职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是中职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执行者,中职体育教师除了具有体育教师个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体育常识和锻炼常识外,还要能根据中职生特有的行为、心理,创新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然而,个别体育教师只专注于专业队的训练和管理,忽略了自身业务的提高,很多中职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没去了解中职生心理,体育课让学生自由活动,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3 中职生阶段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件》的落实。针对我们中职生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培养中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中职学生参与运动和自我锻炼能力。

3.1 提高中职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是要依靠学校政策和领导的重视,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育,加大体育教学投入,才能够使终身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活动,重视被看成是“职校生”体育教育,中职学校体育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中职体育教学才能够正常的开展,中职体育教师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育事业中去。

3.2 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体育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的利用好体育场地、器材,开展体育教育与活动,不仅提高了中职生身心素质,也可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其终身受益。体育场地应该综合利用,如排球场可以改成排羽两用场地,体育馆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教学场地。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学校的一切体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拓展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更多的体育知识。

3.3 培养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

(1)不要忽视中职生的体育健康常识教育。

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还要传授学生体育健康常识。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室内体育课进行健康常识讲座,体育理论课突出以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知识进行传授,使学生感到有知识可学,用得上,有兴趣,愿意学。并切实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借以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2)培养中职生体育兴趣。

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运动的效果,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中职生运动兴趣要从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入手,对于男生,采用激烈对抗的篮球、足球等教学较受欢迎,对于女生则进行健美操、形体训练、游戏等较好些。中职生一旦产生了运动兴趣,就会主动参与运动,对提高体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3)培养中职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与运动习惯。

中职生自我锻炼能力较差,没有养成主动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更要唤起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经过反复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整套自我锻炼方法,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运动习惯,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学生就会终身受益。

3.4 提高中职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1)中职体育教师更需要加强体育教师基本功。

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他们担负着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等任务,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起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加强基本功练习,掌握更多的体育健康常识和健身方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投入到体育事业中去,为广大学生服务。

(2)中职体育教师更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体育课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也是体育长期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学内容应根据中职生所处阶段和生理、心理特征进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以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幽默,教师人格魅力较强,往往会使体育教学更为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

(3)发展中职学校特色体育项目。

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体现,以广大学生为中心,特色体育项目在大部分学生共同参与下才能够得以实现,一个学校可以有几个特色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只要场地器材允许,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师积极,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完全可以开展起来,这样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促使营造强烈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总之,中职生阶段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中职生提高身心素养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终身体育教育对于中职生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中职体育教学可以使中职生学会体育健康常识,学会自我锻炼方法,养成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因此,重视中职体育教学,合理有效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开展终身体育教育,使每个“中职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曾秋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9(8).

[2] 郭志忠.浅谈中学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6).

[3] 赖昆栋.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2(3).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

下一篇细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