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范例6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范文1

在县委大礼堂的靠后部分,30所中小学校的校本课程以文本的形式陈列在展台上,一眼望去色彩斑斓,丰富多彩。走到一所学校的展台前,我随手翻开一本书名叫《幸福成长》的教材翻阅起来:“前言”中说明共分三册,分别供小学低、中、高段使用,手中的是第一册(另外两册还未编好),主要是文明礼仪等习惯养成内容组成。该校还展示有另一本《国学选读》共1册,内容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和《论语》,注音编排。我想了解一下课程开发和使用的一些相关过程资料,但展台上除各学校上述被称为校本教材的文本材料外没有其它。这些校本教材内容大体包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民间文化、当地特产及其生产技术、学校历史文化和国学选文等。

解说员激情解说:J县校本课程展评是认真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次活动,是全县第一次全面的校本课程检阅;此次展评要求每一所中小学在规定时间内送交材料,“各校均不得少于三本”。了解知道,会前该县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员已经对参展教材进行了评奖,评出了一等奖7所学校,二等奖10所学校,其余学校除数量不足三本的不在参评之列外均为三等奖。我深深的感到J县是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各校资源十分丰富,各校投入的精力也相当大,而且这个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J县的课程改革工作。然而,我一边翻阅着“校本课程”,一边听着解说的同时,也产生了几点不小的疑惑和忧虑:

2.问题一:校本课程展评就是展评教材吗?

校本课程是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落实三级课程管理而新生的一种由学校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J县举办的这次校本课程展评,文件规定送交材料,各中小学不约而同都送交了编写的教材,主持者和评委们也没有提出异议,而且已经快速按计划评出了等级。难道校本课程的展评就是评价编写的文本教材?文本优秀就是课程优秀,数量达到三本且文本内容尚好就能获奖?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的展评最起码应该关注到课程开发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审阅文本内容的遴选、编排、审议等情况,同时还要查看文本使用实际情况与效果。然而J县校本课程展评只是评价“教材”,并未查看其它重要信息和资料,不知怎么可以冠之学校以“一等奖”?

3.问题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就是编写和教教材吗?

我在现场查看到半数以上学校的“课程”是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的,包装十分精美,一册成本价少说也得百余元。这样的教材学生能达到人手一册?会后我深入部分学校做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实际上根本没有开设所谓校本课程,各校所送教材多数是临时加班编出来的全校通用教科书,其内容也是对一些关于某主题的知识罗列,过程中各校几乎没有涉及到《开发指南》的研制,使用审定修改和报告反馈等工作。

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落实、办学特色形成、本校学生个性需求满足的重要载体,对于已经习惯执行国家课程的广大教师来说,开发和使用校本课程虽然难度较大,但课程的性质和意义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符合基本的规矩。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该只是编写校本教材,实施也不是简单的凭借所编的一本通用教材教给学生知识。

从数量上来说,由于课程内容必须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所以一所学校一本教材通用是不恰当的。如果按照每学年每个年级只开设一门校本课程计算,那么仅以小学而言一学年内就是六个不同水平的课程。事实上如果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一个年级只开一门显然没有学生的选择余地,如果至少开设三门供学生选择,那么就会有三门六个水平的课程,假如一门一个水平用一本教材呈现,全校就是十八本校本教材。当然,这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学校不仅要分年级分主题设置校本课程,而且要与其它课程恰当匹配,特别是考虑到学校特色的形成,地方文化的传承,学生个性发展的满足等实际。这样一来,数量和内容上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校本课程的设置压力则是很大的。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但也不可能违背校本课程的本意随意编写充数,因为那样就不是校本课程,只能徒增学生负担和浪费学校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比如国学经典的选读固然有其必要,但如果这也是校本课程,而且各校自行开发,全校通用一本,在网络资源和出版业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也是徒劳的。

怎样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呢?具体到课程实施程序而言。笔者实践中的做法是:①调查了解师生的需求意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加以分析,结合校内外资源开发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初步估计和分析得出主题和可行性结论;②制订出关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并论证修订;③制订出《文本编写体例或设计说明》和《课程实施策略办法预设方案》并讨论通过;④分工编写出集文本知识和适合学生自行阅读或体验活动方法于一体的教材;⑤小范围试用文本教材,上研究课后组织相关人员加以审定;⑥修改编辑印刷供师生试用;⑦追踪调查实施效果,初步评估课程价值为再次修订提供依据。

同时还要注意,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主题开发出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学习对象开发有不同内容和难度的课程。

4.问题三:怎样评价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评价不能只是关注静态的文本而忽视动态的实施;关注结果而忘了过程;关注数量而放弃质量。对于我们来说达到理想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还有较长的距离,脚踏实地科学开发与实施,哪怕从一个主题一个年级做起,也要遵循校本课程的本意,不要背离科学、有序的开发原则和做劳而无功的事。由于评价客观上不仅具有激励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这样一个探索性的工作,评价方案及标准无疑成了指挥棒,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每一次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以自己执笔制订并试用过的《N区校本课程展评评价表》(见表一)为例简单说明:

我们从课程背景、课程设计、课程文本、课程实施和课程特色几个维度制订相应的指标,形成评价的标准体系。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和促进发展,所以此表应提前告知学校,学校通过自我评价与反思而改进课程质量。通过展评活动来促进校本课程的建设是较好的举措,但学校除提供文本教材外还要提供课程开发指南、活动实施的设计和活动实录等反应课程效果和目标达成的重要材料。

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广大中小学校来说正处在探索之中,我们只有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到达理想境界,既不能简单对待一蹴而就,也不可苛求完美而望而却步。

表一 N区校本课程展评评价表

〖XC7.TIF;%42%42〗

参考文献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范文2

[关键词]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 编写

当下的体育新课改中,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促进体育课的改进来满足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如何促进体育学科教材化以适应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学练水平;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体育运动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健身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如何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练水平和需求,选编和开发适宜的体育校本教材教学内容;如何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切的体育教学方法,都成为各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共同关注的问题。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与教学实践研究表明,虽然学校及学生有一定的体育基础,但如果直接将现代体育项目的内容生硬地编入教材,并分解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水平段进行教学,无论对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来说,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教学也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顺利进行。因而,我们在选编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将竞技体育技战术进行教材化和游戏化处理;在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找准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设立“跳一跳、摘得到”的学习目标,设置更适合各学段学生学情和学习水平的学习内容。一定要注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以培养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

我们编写校本教材的目的是根据学校场地条件、教学特色,尽量照顾学生兴趣选择,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两项运动技术,以便供学生终身享受锻炼,但并不意味着就放弃自身素质的锻炼。在分项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专项体育兴趣逐步地转移到对身体素质练习上来。这种转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转移,也可以说是体育意识的一个升华。只有这样,编写体育校本教材才可能起到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的作用,在巩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根据中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专项教学,选编部分简单易行有利于身体正常发育、增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专项的练习,以兴趣带动学生练习,以练习促进体质发展,避免单调、枯燥的练习项目出现在校本教材中。

二、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练习有机结合

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我们根据各项教材的难易和特点、学生的基础和运动能力、教学目标总体要求和层次划分,结合新的要求,在体现练习与理解的先后、主次、程度等方面有所选择,区别对待,形成符合实际的多种结构形式的指导关系,并作为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

三、避免教材内容复杂、重复

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借鉴原有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材排列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不作多余重复排列,使教材朝着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真正掌握必需的体育专项技术、技能。在提高其锻炼兴趣性的同时发展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终身受益。

四、着眼于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

一所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正确而独特的办学目标或者说是教育哲学,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规定只能是一种最基本、普遍、原则性的要求,不可能照顾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特殊性。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差异,给学校一个空间,从而根据师生的特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定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校本课程开发,其核心理念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为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必须落实到学校层面、与具体的学校体育特点和条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否则就会落空。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看,它正是针对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课程而采取的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所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同时,由于它注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调动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以学校传统项目为基础促进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五、注重体育课程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体育教学大纲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表现在教材的使用周期性长,一本教材可以延续用十多年,几乎没有怎么变化过,并且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划一、死板,也就是说当前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陈旧、老套,体育教师只一味地按照死板的课程内容上课,没有了自主性,高中三年只需要建立三个模块,而没有从学生的需要、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从本地的特色出发,体育教师只要重复这三种模块安排就可以当好体育教师,完全制约了体育老师的作用,不能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似乎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可以来上好体育课,那我们以后体育教师还有什么用!体育课程的开发正是朝着打破这种惯例方向发展,将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大纲,让体育教师根据当地学校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自主、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让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更具灵活性。

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层次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意识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关于“校园实用美术”

实用美术也称“应用美术”,指具有社会实用意义、反映生活应用目的的美术,用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领域,经过设计和艺术加工并结合生产的美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不限于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各种以实用为目的的美术设计。校园实用美术,是直接服务于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校园的美术,利用美术技能为各学科教学服务和宣传美化校园的美术与设计。校园实用美术是专门用于校园的美术与设计。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三级课程的重要概念,将原来国家过于集中的课程决策权分配一部分给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开发,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并行组成的课程结构。同时,对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特色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高校有开发校本课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权利和义务,这为开发校园实用美术课程成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校本课程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以校为本”的特色

学院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上下功夫,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应“以校为本”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院管理层的支持和帮助,使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得以借助学院的管理手段,实现以学院为课程策源地和实施依托的美术课程的结构统整。使得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能够获取和利用优势资源条件,以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使其真正成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源远流长,前身是南宋时期张虼窗斓某ど吵悄鲜樵海2008年初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秉承百年师范教育传统、创新小学教师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是我院在小学教师教育方面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我院的小学教育专业紧扣农村小学教育实际,于2010年6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构建了“综合培养,分向发展”的培养模式,规定了“一专二能三艺四技五证”的培养要求,其中“三艺”即具备识谱视唱、少儿舞蹈和教学简笔画三项艺术素养。教学简笔画就是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四、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以生为本”的特色

校园实用美术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了更好地适应我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省教育厅从2010年开始启动并实施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独家承担培养任务。培养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实行分专业培养,为湖南省县以下农村小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且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和小学教育带头人。2010年9月,已面向全省招收了1400余名初中毕业生,前两年综合培养,后四年分专业培养。校园实用美术课程是处于综合培养阶段的校本课程。

初招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年龄偏小,女生较多,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来自偏远的农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等诸多原因,其教师职业综合技能几乎为零,但他们勤奋好学,可塑性强。如何在两年内训练好没有任何美术基础师范生的实用美术技能,是摆在小教部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我国高校很少有人研究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改革,与教育部对师范院校提出的重教师技能培养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也是造成当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用美术技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本人以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开发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培养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用美术技能,并付诸实践。

五、在实践中开发校园实用美术校本教程

校本课程开发专家斯基尔贝克(skilbeck)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①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②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③制定校本课程的具体操作方案④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⑤校本课程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一)情境分析是开发校本课程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施情境的分析上,仅限于学校内部和周边的资源条件与课程实施环境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兼顾源自国家、地方的课程理念及相关的政策导向。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能顺应时代潮流,兼顾“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二)拟定适合的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重要的环节。

开发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利用实用美术技能为小学教学服务和宣传美化校园的高素质小学教师。美术所特有的直观造型功能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有特殊的辅助工具作用,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校园实用美术可以丰富各科教学的表现力,优化教学效果;可以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加强校园实用美术教学,全面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美化校园的能力和辅助各科直观教学的能力,对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制定校本课程的具体操作方案,自主编写相关教材或教案。

笔者曾于2008年主编了湖南省五年制专科层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之一《小学实用美术》,设置平面手工、立体手工、校园报刊设计、校园平面设计、教学用具设计、校园环境布置、校园舞台美术与展示设计等八个章节。教材由湖南省五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定向师范生使用了三年,普遍反映实践操作性较强。从2011年起,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编写体系,还与时俱进增加了校园实用计算机美术与网络美术等内容,编写既能立足师范美术技能培养,又能顺应时展的本科层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校园实用美术》。本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八个章节。第一部分的编写目标是强化师范生的基本美术技能训练,包括字体设计、教学简笔画、黑板报、手抄报、墙报、校园海报等内容。第二部分的编写目标是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设计制作与儿童美术发展相适应的实用美术,包括纸艺创意手工、综合材料创意手工、重彩画、创意版画、沥粉装饰画、铜丝沙画等特殊技法装饰画。第三部分的编写目标是综合运用各种传统与现代化手段,美化校园与服务教学,包括校园与教室环境布置、校园舞台美术、校园会展设计、电脑美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电脑美术在校园活动中的运用、电脑美术与网络教育等内容。

(四)将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开发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编写《校园实用美术》教材,并通过美术教师认真实施校本课程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加强校园实用美术技能训练,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

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能给人美的熏陶和爱的启迪,美的刺激能增进儿童的创造力,学校环境的布置本身即构成一种潜在课程。校园为教育的场所,它的环境布置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师将致力于营造浓郁的书香味,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2.加强校园实用美术技能训练,满足各学科直观教学的需求。

直观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情境,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快乐地得到知识,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审美素养。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

3.美术技能求实用,教学方法求灵活。

校园实用美术课程强调美术技能在小学的应用功能,以实用为目的。本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师范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师范生灵活运用不同工具材料的使用和设计制作方法,为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美化校园环境和优化课堂教学,掌握扎实的校园实用美术基本功。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它学科的学习。

(五)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的修订与完善

教材经过教近一年的使用,发现校园实用美术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过多强调实用美术作品的制作步骤,导致编写内容的文化内涵不足;校园实用美术作品质量要求偏高,师范生在实用美术技能的训练上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其他教师技能的训练有所抑制;校园实用电脑美术由于受硬件设备的限制,只适合小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爱好美术的师范生学习,尚不能普及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亟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范文4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小学音乐 开发

教师节,我收到了几封已经毕业的学生给我寄来的信件贺卡,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我给他们上的一堂音乐课《友谊之歌》,让他们受益匪浅,记忆犹新。我心中一喜,开始回想……

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各奔前程。面对他们这样一群学生,我根据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设计一堂以“友谊”为主题的音乐课《友谊之歌》。友谊是人世间最可贵的东西,童年的友谊是美好、纯真的。我设计了“忆往事―唱友谊―学格言―同祝愿”的情感线索,安排了演唱《校园里的小白杨》;听赏跟唱《在我和你之间》;收集、学习有关友谊的格言,演唱、演奏《友谊地久天长》教学内容。在同学们即将毕业的时候,让他们通过听赏、跟唱、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回顾与同学、与老师、与学校的情谊,珍惜现在的友谊,祝福友谊。

我根据学生生活情况编的教材受到了学生的如此喜爱,证明校本教材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确实可行的。怎样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编写出更多更好的校本教材呢?我开始查找一些资料,开始了思考。

一、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我最早听说“校本课程”一词是在2000年初,当时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处于萌发时期,很多新思潮、新理念如雨后春笋,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了解到:“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各学校本土上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大力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音乐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的范围,大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并且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另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师,有的受过正规严格的音乐训练,精通音乐理论和教育理论,极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的是从小在地方戏曲和音乐的熏陶中成长的具备一定特长的教师,如果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为他们的才智提供用武之地,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和价值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动力,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程理论。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往往采取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因此开发者之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能力得以验证,还可以带动青年教师的素质提高。可以说,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六结合

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学校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地方特色、本校资源条件及师资情况等教育实际,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结合学校活动,在校内实施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它的特点体现在其多样性、灵活性和地方性。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思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切入:

1.结合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它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由此享受音乐,美化人生。如今的学生喜爱流行音乐、通俗歌曲,喜爱狂热的摇滚、青涩的校园民谣、直白不羁的Hip-Hop与R.&B、飘渺如隔世的现代自然轻音乐。流行音乐既然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就不应该将它摈弃在外,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将一些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进行分析。挖掘流行音乐中好的一面,加以利用展开;剖析它对社会对生活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们对于流行音乐有个较全面、较清楚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兴趣,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编写相关的音乐教材,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在音乐校本教材中引入的流行歌曲,深受学生欢迎,如:韩红的《天亮了》、赵薇的《拨浪鼓》等都是很好的家庭、亲情教育题材的歌曲。校本教材可以创编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单元,通过听赏《天亮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悟母亲对孩子伟大的爱,学唱《拨浪鼓》感受家庭的甜蜜与快乐,表达对家庭的热爱与依恋。

2.结合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身边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会高兴、欢快,有时会忧伤、忧郁,碰到不开心的事情可能还有各种复杂的情感问题。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校本教材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如:教会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时,可以编写以“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主题单元,学习《蜗牛》、《阳光总在风雨后》,通过学唱听赏告诉学生生活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要坚强面对。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情感虽然无形但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会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会成为他积极投入生活的强大动力。他会热爱学习,热爱事业,热爱环境,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愿意努力奋发向上,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结合教师特长

作为校本课程的直接参与者与开发主体的音乐教师,课程也应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进行编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建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个性特征,凸显自己的个性。“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也不仅仅是某种新的课程产品,更重要的是,我们借用这个名词表明一种崭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模式,同时呼唤新型音乐教师的出现。教师有舞蹈特长的,可以考虑把舞蹈引入课堂:学习芭蕾舞、民族舞等舞蹈的基本动作及成品舞蹈;定期进行舞蹈艺术鉴赏讲座,定期举行班级集体舞比赛;还可根据自己的声乐、器乐特长,开设声乐、器乐班,让有兴趣的孩子学习特长,定期举行音乐会,切磋个人技艺;搜集中外著名音乐家(包括地方著名音乐人物)的资料,进行专题欣赏。

4.结合地方特色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绍兴是越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越文化根基。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古越人民,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创造了极富内涵的越文化体系。源远流长的越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代绍兴人的个体人格,造就了“胆剑”精神的一代代精英和豪杰。绍兴的越剧、绍剧等都是古越之地蕴藏的丰富民间文化资源。音乐校本教材可以从认识家乡音乐出发,让学生学习家乡童谣,亲近本土文化,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建立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例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老酒谣》、《蔡白糖》等童谣歌曲,由两位重量级词曲作家联袂谱写,毛阿敏演唱的歌曲《稽山鉴水》,都是非常好的体现绍兴特色的音乐作品,孩子们可以通过学唱或是欣赏认识绍兴、感受绍兴。从电视节目《兰花艺苑》出发,了解绍兴的地方戏曲;从绍兴本土的春晚等活动中认识本土的笑星、歌手等,也是一个认识本土文化很好的一个途径。

5.结合学校情况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中心,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我国部分学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

如我校合唱队的《茉莉花》、《太阳!熟透的苹果》,舞蹈队《舞动奥运》在首届中小学生合唱节、舞蹈节中均以市属小学唯一参赛队的优异成绩成功晋级市比赛,并获得了市比赛二等奖,这个成绩是令鹤小师生欣喜的,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放入教材,这样既能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爱,更能体现校本课程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特色。

如我校是一个具有环保特色的学校――省绿色学校,为此我们谱写了《环保歌》,在学校传唱,既加大了宣传环保的力度,又增加了环保意识,还宣扬了音乐文化。另外,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精神面貌和校园环境,编写校歌,让学生唱出学校之特色,光大学校之精神,树立学校之形象。如我们学校校歌《魅力鹤小 活力鹤小》就被广大师生所喜爱和传唱。

如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编写成校本教材,不失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现在人音版教材就把《国歌》和《歌唱祖国》编写在了每册教材的第一课)。《国歌》是众所周知的,可学生究竟能了解多少关于它的创作背景呢?教师可搜集有关《国歌》的背景资料,尤其是关于日本暴行的记录片,影片《国歌》的片段等,让学生深知中国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绪,充满感情地演唱好《国歌》。每个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都能形成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

如我校的体育教育成绩非常突出,音乐教材的编写可以以体育为中心,可以编写以“欣赏奥运会的会歌”为主题的单元,分析每届奥运会会歌的特点;也可以编写以不同运动项目为主题的单元,如:划船比赛,可以听赏乐曲《金蛇狂舞》,学唱《众人划桨开大船》,还可以学习啦啦队的叫喊声,感受节奏的特点,等等。在音乐教学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如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教材的开发,如有的学校有腰鼓,可以创编学习腰鼓的教材,成立腰鼓队,等等。

6.结合德育教育

中共中央于1988年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中小学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如一地抓紧抓好”。在德育教育中,音乐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在校本音乐教材中可以结合德育教育进行编写,如进行学雷锋活动中,可以欣赏《学习雷锋好榜样》,学唱《我们要做雷锋似的好少年》;在进行环保教育中,学习《小鸟,小鸟请到这里来》,音乐情景剧《绿色的呼唤》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可以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在太行山上》、《长城谣》、《保卫黄河》、《国歌》等,向学生们讲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这些歌曾鼓舞着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消灭日本侵略者而前仆后继、英勇杀敌。在今天仍唤起我们的爱国之心,促使我们不忘国耻,科教兴国;还可以欣赏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交响曲》,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气概;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祝酒歌》,使学生了解粉碎“”后,全国人民的欢天喜地的心情;欣赏《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歌颂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进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功伟绩。还有许多各类型的优秀作品,都可以编入校本教材,把思想教育融于音乐艺术之中。

三、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清晰的原则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目标必须基于对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刻理解,对可能开发空间的明确把握,对音乐教育资源的足够估计。校本课程的目标应突出对实现国家课程目标的完善和补充,而不是课程目标的强化。因此,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必须深刻地理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坚持准确、清晰的原则。所以,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应注重:①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音乐是生活中的五彩缎”的意识;②刺激受教育者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③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轻松、活泼的优良教育与学习环境,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④传播地方音乐的精华和特色,享受世界各国音乐的精髓。

2.贴切的原则

音乐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开发的另一主要问题,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课程实施的操作性依据。校本课程内容必然是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密相联的,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素材时,要防止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自觉地依据“知识的顺序”,使校本课程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维框架和传统经验。同时也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个人作品”,成为教师本位课程开发,导致校本课程偏离目标。校本课程的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它是在目标明确后教材的选用和组织,是开展教学的源泉。音乐老师对可能开发的音乐空间要有明确的把握,对音乐教学的资源来源要有充分的估计,也就是说,老师对选用的音乐作品事先就要有充分的分析和理解。内容的选用和组织必须符合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它必须是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然也不能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维框架和传统经验。总之,要选用经典的、学生喜爱的、有学习价值的音乐作品,内容的整合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年龄特点需要,遵循小学生音乐思维发展的规律。

3.创新的原则

途径是课堂教学时生动展现校本课程内容,达成校本课程目标的操作过程。只有有效的途径才能很好地展现教学内容的内涵,只有创新、有创意的途径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目标的达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力求基于创新的理念,包含创新的因素,应该具有本地区自己的创意,突出自己的特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充分考虑地方音乐特色和地方音乐背景知识及著名音乐人物的介绍,使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本土”音乐文化,拓展知识,增强自信。同时,也应该把最新的音乐动态和趋势融进新的课程之中,让校本课程具有时代感,这也是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4.灵活的原则

建立规范、灵活的评价机制是有效实施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重要保障。我们的课程开发是以学校、老师的决策为主体的,课程的目标、内容都是由我们自己制定、安排而确定的,在整个过程中肯定隐含着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所以我们在实施中必须多次地进行规范的自我评价,促进校本课程的良性运作。课后及时反思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等研讨,从而修整课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预测社会的需求,推动校本课程开发深入持久地进行,促进我们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良性发展。

5.发展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不例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们不是其它课程的点缀和学校里面的装饰品,对学校而言,在从实际需要确定课程之后,还必须考虑这几门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如何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学校对课程的开设必须有课程纲要,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校本课程要有评价方案,要认真进行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要同伴协作,发挥集体的资源优势。对上课的老师而言,要树立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决不能把校本课程当作“副业”,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校本课堂上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鼓励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进修;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要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才会越来越专业化,校本课程开发才会上档次。

四、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带给教师的收获

1.校本课程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具备创编校本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主动地建构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使教师敢于有选择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提高把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校本课程开发给学生成长开垦了一片沃土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课堂教学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学生比以往更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体验。在《老酒谣》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富有家乡特色的艺术形式,感觉到既亲切,又新鲜,在看一看、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家乡的艺术文化元素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意识里。在奥运开幕前夕所上的《鼓动奥运》一课中,每个学生人手一面鼓,在敲一敲中感受鼓的魅力,彰显个性风格;在唱一唱中积淀情感体验;在师生与生生合作演奏中释放激情,为奥运加油助威。这些基于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更多课本以外的优秀音乐文化审美体验,视野更加开阔了。可见,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音乐教学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成为学生成长中及时有利的助推器,为学生的成长开垦了一片沃土。

3.为音乐学科积累了一些极有价值的校本课程内容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范文5

一、认真组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1)各镇(小学)应继续采用多种学习形式,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着课程改革的材料和相关理论文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各镇(小学)还应组织相关年级的教师继续学习《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领会数学修订大纲的精神,按照修订大纲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努力抓好数学课程改革工作。

1.认真做好教材分析培训工作。

(1)期初对全区二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帮助教师把握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及其编排特点,理解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想、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各镇(小学)要以镇(学校)为单位,由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和一年级数学教研组长负责,结合学校实际采用恰当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一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培训工作。

2.切实开展新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新教材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区拟在3月份开展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当前如何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通过观摩现场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提高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质量。各镇(小学)要组织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适时开展相应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

3.开展课改小组研究活动,重视学科基地、课改基地学校和教材实验样本班的教学工作。

(1)课改小组成员要加强对数学课程改革信息和数学新教材教学的了解与指导,计划本学期开展2 ~ 3次交流和研究活动。

(2)区确定牛塘中心小学为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学校,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

积累资料和经验,逐步发挥示范作用。

(3)课改基地学校要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讨论与交流,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新的经验。

(4)教材实验样本班所在各校要继续做好教材实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开展所定教学专题的研究工作,重视对教材和教学的评价工作,做好跟踪调研工作。

三、开展现行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

现行数学教材的教学,要以《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和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各镇(小学)要继续重视抓好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实验小学要力求通过校本教学研究,形成本校数学教学特色。本学期教研室主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做好学校数学教学情况的调研和了解工作,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使教学研究有基础、有针对性。

2.2月份举行实验小学教学研究活动,交流上学期教学情况和本学期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促进实验小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4月份举行全区现行教材教学研究活动,观摩和讨论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我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4.5月份召开毕业班复习工作会议,研究毕业班复习工作。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工作。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水平,发展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的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范文6

一、教材校本化

现在学校很“流行”编教材,美其名曰校本教材。我看了不少这样的校本教材,其实大都是资料收集而已,基本不具备教材的特点。其实,编教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自编教材更是不易,无论人力(包括智力)、物力、财力都很难有这样的实力,编教材必须明确什么是校本教材、为什么编、怎么编、有没有实力(包括能力)编等问题。

其实,我们更多地应该这样来理解校本教材,就是使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校本化、个性化。也就是把非校本教材(不是自己编的)“结合实际”不断地内化为适合自己学生、学校和教师的教材。我们应该也必须把我们使用的一切教材通过研究的手段使之越来越本土化,也就是校本化、生本化、师本化。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否则,这些教材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风景,只能是“飘在外面”“浮在上面”的一些空洞玄乎的东西。“校本化”(动词)教材,是我们应该树立的基本的教材意识,是我们无止境地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也是使新课程改革步履更稳健甚至取得成功的必然策略,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路径。

二、理念校本化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与学校和老师们未能将许多新理念内化直接相关。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都说自己并不缺少理念。既然不缺少理念,根据老师自己认同的“理念指导行动”的观点,为什么又不能带来行动的变化呢?这说明学校及老师其实不一定不缺少理念,记住了理念并不等于有了理念。理念在内化之前还不能算是自己的理念(最多只能算知识),还是“身外之物”。这就是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都说自己不缺少理念而又不能把理念化为实践的根本原因所在。理念再多,不内化,也只能是一种堆砌。

三、研究校本化

我们做小课题研究,就一定要立足于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具体而又真实的小问题(分析小课题研究难以校本化、难以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必须说一句题外话: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自己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所以它不是十分追求创新意义、推广意义、理论意义)。“以校为本”我们都会说,然而现实中的校本教研真正做到以校为本的真得不多,浮的、虚的、假的太多。有的农村小学自己立项的校级小课题个数虽然不少,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那些课题大都不切实际,“洋”味很浓,漂亮有余而朴素不足。诸如什么“语文教学中研究型学习指导策略研究”“学校文化的教育力量研究”等等。相反,有的学校定位就很准确,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无话可说的指导方法研究”“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等等,这些课题才是真正的走向校本化的课题。

我们研究课堂教学,很重视“走出去”“请进来”的研究途径。把老师派出去观摩了,然后回来上移植课。殊不知,课是能移植的吗?移得了形移不了神,就是移形也很困难。学别人的课堂重要的是悟其神,有了神的根,就不乏方法的枝叶。一句话,学别人的课堂,也需不断内化不断校本化,否则,学的意义就不大。“请进来”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光看请进来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得光彩焕发,更重要的是要观察该老师课前是怎样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怎样向班主任和相关人员了解情况的,怎样熟悉学校的其他教育资源的等等,即该老师在课前课中是如何把他(她)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学校和学生实际相融合的,也就是如何进行校(我们的学校)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