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论文范例6篇

创意农业论文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1

1金银花在休闲农业中的创意

1.1利用不同的品种进行休闲农业造景创意

金银花的原植物属于忍冬科忍冬属,其特征是花开的初期为白色,1~2日后变黄色。具有该特征的忍冬属植物包括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在内的多种同属植物,在历史上,民间均将其花蕾或花用作金银花。据调查,在全国不同的地区,菰腺忍冬(L.hypoglaucaMig.)、华南忍冬(L.confusaDC.)、水忍冬(L.dasystylaRehd)、灰毡毛忍冬(L.macranthoidesHand.-Mazz.)、净花菰腺忍冬(L.hypog1aucaMiq.Subsp.nudifloraHsuetH.J.Wang)、细毡毛忍冬(L.similisHems1.)、盘叶忍冬(L.tragophyllaHems1)、峨眉忍冬(L.similisHems1.Var.omeiensisHsuetH.J.Wang)、淡红忍冬(L.acuminataWall.)、皱叶忍冬(L.rhytidophyllaHand.-Mazz.)[3-4]等植物的花或花蕾分别被作为金银花收购入药,有些种类还作为栽培品种推广。此外,在市场上销售的金银花商品中,检测到花或花蕾的植物还有10种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金银花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不同品种的金银花,其株形、花期、花色存在差异。在株形上,有的品种是树形,有的品种为藤本;在花期上,有的品种一年开一次花,花期较长,有的品种一年开四茬花,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10月中旬,每茬花期在7天左右;有的品种每节只开2个花针,有的品种一节花针40~60个,多达100多个。金银花单叶对生,抗寒性较强,叶片“凌冬不凋”。在初春时节,叶腋中又生新叶,碧绿可爱;春夏时节,叶腋间长出并蒂小白花,芳香优美;1~2日后,颜色由白变黄,十分漂亮。在休闲农业创意上,可利用这些特征来造景。金银花茎干比较粗壮,长势奇特,可制作成各式盆景;也可用于休闲农庄庭院绿化,如在农庄入口处、假山旁、窗户边等处实行墩栽,用作赏花;栽植在攀附物旁,攀附篱垣、阳台、绿廊、花架、山石、凉棚上进行垂直绿化点缀;或利用竹竿、绳索等物的牵引,作柱形、尖塔形、球形、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绿化配置。

1.2利用幼嫩枝叶发展休闲养殖业

金银花的花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常期以花入药,人们对其植株很少进行开发利用。实际上,金银花幼嫩枝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青玉米茎相比,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适口性较好[4],可作牛、羊、兔、鸡、鸭、鹅等畜禽动物的青饲料。其枝叶含有绿原酸等抗菌消炎活性成分,对多种致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可预防治疗畜禽疾病。据研究,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因此,将金银花作为青饲料,用于发展休闲养殖,可以促进休闲农庄内畜禽的生长发育,不仅能提高畜禽的产量,还能获得高品质的肉类。如金银花种植基地可发展林下养殖,饲养土鸡等家禽。此外,由于金银花植株花朵众多,花期较长,如作蜜源植物来养殖蜜蜂,所酿出的蜂蜜也有着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这样,既可以为休闲农庄提供优质的餐饮原料,还能提供可售卖的产品。

1.3利用金银花开发休闲农业产品

休闲农业产品开发方面,主要创意在于加快利用金银花开发不同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以及不同的日化产品和手工艺品。

1.3.1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生产创意

金银花除含有药效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氨基酸含量8%左右,水溶性糖含量18%以上,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元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价值,可用于生产保健饮料、保健食品[4-5]。利用金银花可开发如下种类的产品:(1)金银花茶。金银花原花用开水冲泡,夏秋服用既能防暑降温、清热解毒,还有降脂减肥、养颜美容的效果。除了以单味金银花为原料的金银花茶,还有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的复方保健茶。如加多宝等多种品牌凉茶产品中都含有金银花。(2)金银花饮料。在金银花浸提液中添加其他原料,制成保健饮品,如金银花—绿茶复合饮料、金银花露、银花晶等[3-4]。(3)金银花复合酸奶。将金银花浸提液加入牛奶中制成金银花功能性酸奶,或以香菇、银耳、金银花为原料制成复合保健酸奶。(4)金银花保健酒。利用酿酒的传统工艺开发研制金银花酒,在传统黄酒加工工艺基础上添加金银花浓缩液,经科学调配制成金银花黄酒,用金银花代替部分颗粒酒花制成金银花啤酒等。此外,还有金银花汽酒。这些酒具有不同的口感,均有一定的保健功能。(5)金银花保健食品。如在糖果的生产原料中加入金银花,生产出具有消炎止痛、润喉护嗓功能的金银花保健糖;或将金银花汁加入冰淇淋的配料中,制成金银花冰淇淋[4]。

1.3.2日用化工品开发创意

金银花可以开发出日用化工品。如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抗菌消炎牙膏;制成治疗小儿热痱的金银花痱子水。还可开发金银花香水、金银花沐浴露等各类化妆品[3-4]。此外,从金银花干花蕾和鲜花中提取的精油,可用作高级香料。

1.3.3工艺品开发创意

金银花植株枝繁叶茂,生长迅速,其藤条细长柔软,有些生枝条一年可长达3米以上,且韧性较强,因此,将金银花植株藤条采收处理后,可以编织各种生活中需用的容器,以及手工艺品,如花篮、线盘、食用盘、鸟笼、鱼篓等[4],产品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在休闲农庄中若能提供此类工艺品,很有观赏价值,同时还能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

2金银花在休闲农业创意中的实践

金银花种植基地的休闲农庄经营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创意。

2.1制定金银花主题

以金银花及金银花加工产品设定主题发展,改变游客对金银花仅是一种药用植物的感觉,强化主题意识。不仅将金银花视为一级产品,而应引入二级加工品甚而三级商品的产品开发。金银花教学可视为二级的产品与体验产品,而一系列的金银花或金银花产品可视为商品贩售。因此,经营者应考虑如何将金银花主题规划转变成更宽的产品线或面。在金银花教学活动安排:①解说员介绍金银花植物的品种、区别;②市面上金银花的选购、南北方金银花的区别、品质的好坏判别,由解说员教导游客如何选购优质金银花。③解说金银花的栽培方法、管理方法,采收和加工过程;④现场制作金银花茶、金银花饮品、金银花冰淇淋,如制作金银花露:金银花、蜂蜜各30克,金银花加水煎汁,去渣,加入蜂蜜制成饮料,该饮料有预防流感、治疗肺燥咳嗽的功效。设计多种DIY,以吸引不同年龄游客体验,以达到促销的效果。⑤金银花产品的参观及选购,可让游客观看金银花保健品或工艺品的加工制作过程。

2.2塑造金银花印象

金银花的花语是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诚实的爱、真爱,有鸳鸯成对、厚道之意,是白羊座守护花。塑造金银花花语的形象,同时为游客提供有机蔬菜、富有田园风味的健康餐饮,并结合日常的生活教育,加深游客对该金银花基地的印象。如:①金银花是一种药用植物,对多种疾病有预防治疗作用;②金银花可用来制造多种保健饮料、保健食品、日化用品、工艺品;③该金银花基地的金银花都经过良好生产管理,制作的保健食品可放心食用。

2.3举办金银花相关的游憩活动

以金银花基地的资源设计成多项感官性活动,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刺激的体验活动:①举办金银花写生、金银花的典故解说、认识金银花品种、亲子游等活动。金银花相关传说:据说从前浙江一山村里,有一对叫金花、银花的孪生姐妹。她们性格相同,形影不离。一日金花突然浑身发热,遍体红斑。大夫说是“热毒病”,无法医治,银花听后哭得死去活来,日夜侍候在床前。不久,银花亦发病卧床不起。姐妹俩去世后,爹妈把她俩合葬在一起。翌年的春夏,坟上竟然生出一棵绿叶山藤,渐渐茁壮成长……3年后,藤蔓开出先白后黄、黄白相间的花朵,人们采花入药,用来医治热毒病,果然神效。从此,人们便把这种花称为“金银花”。②可在金银花的花期举办采摘活动,金银花的采收最好安排在清晨和上午,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如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太阳落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影响质量[5]。③采摘后让游客参观金银花的烘干加工过程,解说中药材的炮制方法,让游客产生寓教于乐的游憩体验。

2.4销售金银花纪念品

与农产品以印有该金银花基地休闲农庄标志的包装盒包装贩卖农庄自有生产的金银花,以及金银花制成的保健品、日用化工品,工艺品等。若能进一步结合不同种纪念品的开发,或向游客销售提供盆栽金银花苗、金银花盆景,游客将与金银花相关的回忆带回家,将有助于延续该金银花基地休闲农庄的记忆,增强游客的重游意愿,扩大宣传效果。

3结论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农民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15-02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农民培训是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推广各个环节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培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鉴于此,应该结合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的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下农民培训的具体模式,为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提供若干现实的、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1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模式

1.1 培训对象

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基层干部。

1.2 培训目标

帮助基层干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总体目标要求,初步掌握现代农业、市场与乡村治理等基本知识,强化其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带头人。

1.3 实施主体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实施主体以农业院校的教师为主,也可以从政府相关部门选择一些了解农村实际、熟悉农民状况的人员担任老师。另外,一些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也可以现身说法,传授经验。

1.4 培训内容

在编写教材之前,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村干部和广大的农民的需求,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新编教材。教材力求切合实际,内容涉及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治理、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1.5 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式与方法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互动讨论、村官论坛“四位一体”方式进 行。课堂教学中坚持互动式教学,保证每堂课都有一定的交流研讨时间。理论课之后穿插现场教学。举办“村干论坛”,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现身说法,与参加培训的村干部分享创业经验。另外,建立“训后服务”机制,建立村官个人资料及所在村子的基本情况、产业特点的信息库。学校开通了训后跟踪服务热线电话,实现专家、基地、政府和村干部之间的互联互通。

2 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模式

2.1 培训对象

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对象包括县、乡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示范户和一些乡土人才。

2.2 培训目标

帮助培训对象成为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带动一般农户接受新观念,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培训层次

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层次为学历教育。对于参加培训的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其获得成人大专学历。专业户和乡土人才以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为主,有条件的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中专或者大专学历。

2.4 实施主体

农业技术骨干培训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成人教育机构和分布各地的试验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台。

2.5 培训内容

主要课程设置有:①基础文化知识;②传播基础理论课程;③人文素质教育;④职业专项技术、技能课程;⑤体育与健康课程。

2.6 培训方式

由于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有不同的培训层次,因此,这种培训适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工作。对于学历教育和证书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现场观摩实习、互动交流与讨论等方法来进行。

3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模式

3.1 培训对象

年龄在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农民。

3.2 培训目标

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该项技术的各个环节,完成培训后够能将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3.3 实施主体

实施机构主要是学校示范基地、试验站以及当地政府的农业推广部门。试验站、示范基地利用自身的教室、实习基地以及其他必要的硬件条件可以很好地完成培训工作。当地政府原有的农业推广网络比较完善、健全,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

3.4 培训内容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专业可以根据各地主导产业来确定。例如,在白水以苹果生产、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在阎良主要进行甜瓜种植技术培训,在眉县进行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在山阳则以板栗、核桃种植技术为主。

3.5 培训方式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更加多样化,集中面授、下乡入户、远程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实习等各种方式相互结合,从而可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4 创业培植培训模式

4.1 培训对象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长期从事农业或者相关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市场意识,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有创业基本条件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和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服务企业负责人,也可以选择部分没有就业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

4.2 培训目标

通过创业培植,使受培训农民成长为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企业家。

4.3 实施主体

农民创业培植模式的实施机构仍然是学校的试验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台以及当地农业推广部门。但是这种模式的培训师资需要更多的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如市场学、销售学、会计学以及法律、工商、税务等。

4.4 培训内容

①专业技能培训,如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②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如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③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培训;④创业过程的指导。

4.5 培训方式

创业培植模式的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以短期的非正式的培训为主,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以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等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5 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培训模式

5.1 培训对象

农民综合素质培训面向普通农民,但是要求培训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5.2 培训目标

使培训对象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现代观念,从而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高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水平。

5.3 实施主体

农民综合素质培训的实施机构以学校为主,政府也负责部分培训任务,但主要为培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协调工作。

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通过培训需要和教师的参与意愿相结合,从农业院校的文、法等相关学科中选择培训教师。

5.4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法律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和健康、卫生知识。

5.5 培训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培训地点在学校试验站、示范基地的培训教室以及各乡镇、村里的文化活动场所。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除了教师讲授外,还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展开。

参考文献: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3

一、总体情况

(一)组织参加海峡论坛成果丰硕

以“海峡论坛”为平台,本着展示福州“双新双创”发展成就、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并通过考察交流,促进两岸创业创新团队合作共赢的理念,紧紧围绕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促进两岸“双新双创”发展的主题,邀请淞富峰茶业(台湾)、山霖峰茗茶、旭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乐农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台企代表以及原南投市代表会主席许天送等10位台湾嘉宾和福建省云中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福清碧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大陆嘉宾参加了第十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促进“双新双创”发展对接会。福建省乐农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永泰县农业局就永泰县农产品和文旅科技产业升级扶贫致富开发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其余企业代表分别就合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在随后的考察中,安排台湾茶企与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吴依殿会长以及春伦、闽榕等福州知名茶业企业代表开展了“第十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福州)茶产业交流对接会”,台中市茶商业同业公会与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签订了《海峡两岸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两岸茶产业合作交流机制,搭建了两岸茶企合作交流平台,为下一步交流茶产业生产技术和市场开发等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休闲农业对接交流

引导在榕台资农场转型升级,指导在榕休闲农业业主与台湾项目对接交流,引进台湾新的业主从事休闲农业。结合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开发,引进台湾休闲农业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因地制宜,依托沿海、山区和平原地理特色,沿海休闲农业旅游区,在福清、长乐、连江、罗源等沿海县(市)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在在榕台商示范带动下,我市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如晋安快乐园艺、闽侯朝阳农场、福清琳鹏观光休闲农园、福清闽鳟等休闲农业精品园。在第九届海峡论坛的交流中,连江县望江园与台湾南投县日月潭农场、连江县赶海一号与台湾南投县草湳湿地农场也积极结对子,不定期开展互访交流。在今年的海峡论坛交流行程中,我们带领台商实地考察了渔溪碧峰寺山400亩茶园、闽侯朝阳农场、神龙谷等休闲农业示范点,寻求合作机会,加强休闲农业产业对接。许多休闲农场积极引进台湾粉萼鼠尾草、桑葚、台湾肉丝瓜、尊龙火龙果、台湾水果玉米等台湾优良品种。作为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和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为福州休闲农业长足发展注入强劲的生机。

(三)加强项目资金扶持

今年安排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专项资金,对在榕台资农业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补助,共计补助5个项目合计50万元。此外,今年专门上报市政府,为台创园争取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一次性下达70万元,累计100万元。

(四)加强人文交往与科技交流

抓住对台合作优势,坚持围绕“两个服务”,深化榕台农业合作与对接,突出青年交流,扩大农业基层往来。4月30日, 120多名台湾青年文创精英齐聚春伦茉莉花茶文创园活动,两岸文创同仁一同感受茉莉花茶文创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指导台创园开展“台湾青年创业农民中华农耕文化福建行”活动,邀请了13名台湾对接企业代表、台湾农业专家、台湾创业青年(含首来族4人)赴实地参访交流,促进两岸农业交流深入开展。支持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申报台湾高校学生农业教学实践基地,吸引更多台湾从事农业的个体商户和台湾青年前来创业、就业,寻求合作。

二、问题清单

一是台海局势不稳定的影响。受台湾方面现行政策影响,严重制约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加之台湾经济持续疲软,导致台商来榕投资弱化。

二是合作项目总体规模偏小、领域偏窄、效益偏低。目前福州的台商农业投资项目多为零散的台湾企业和个人,主要是为了利用福州相对低廉的农业要素资源价格,种养台湾优良农业品种,导致大型台资农业项目少,台资名牌企业、拳头产品不多。

三是政策协调机制不够科学。在种源引进通关方面国家政策尚未放开,存在许多制约瓶颈。榕台农业合作项目经营中存在着征地租地难的问题,土地政策不够灵活,台企和农户的合作缺乏完善的合约制度,对榕台农业合作项目的发展壮大造成不利影响。

              三、建议清单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 创业

我国学界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虽然有关的专门著述已经不少,但仍谈不上丰富。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笔者搜索查阅了1994年至2008年间这一研究领域的文献,试图对研究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把握。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分析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动因,大部分学者从主观与客观或宏观与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分析。王西玉等在对136个村的返乡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以下结论: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观原因一是为了寻求再发展的需要;二是为了照顾家庭;三是为了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客观条件则有: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和掌握相关的市场信息;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快速发展;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1]

另一部分学者借用了唐纳德.博格等人的“推力―拉力”理论、西奥多.舒尔茨的投资与收益理论,以及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指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做了宏观和微观的分析。陈辉兴、胡明文认为,农民工返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政府行为的推动、城市就业压力的加大、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制度不平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微观主体的影响,像经济利益的驱动、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家乡环境带来的心理归属感等。[2]江小容探讨了开发西部的巨大引力这一因素,认为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3]

2、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越来越快,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与特点。

国务院研究中心2007年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百县调查研究,对28个省的101个劳务输出示范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现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创业农民工占回流农民工的8.3%;以第一代中年男性为主;大多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形式以个体私营为主;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地半数选择在集镇。[4]

刘光明、王玉芬等学者还对返乡创业者进行了特征归纳,认为返乡创业者是外出就业劳动力中最具备开拓精神的群体之一,也是具备经营管理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的群体;返乡创业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善于思考;返乡创业者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在外出前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回流”时机的选择较少受外部条件制约;二是在外务工无意中涉足某个职业,慢慢发现自己的优势后返乡创业。 [5]

3、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效应的分析

第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江小容调查后发现,返乡创业者容易选择他们熟悉的农业项目。 [6]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也显示出:在高效农业开发中,一半以上的项目是由外出返乡的人先搞起来的。[7]袁雯妮进一步挖掘了其意义,认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主动积极的,而且孕育着欠发达地区新的产业群。[8]

第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拓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袁雯妮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顺应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利用与转移,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9]许胜飞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返乡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为那些难以外出打工,又在当地缺乏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10]

第三,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崔传义等认为,返乡创业者视野开阔,分析问题能力强,这一部分优秀人才回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人才流失的缺口。[11]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结果显示,返乡创业者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农村中未外出务工的群体,回乡后,不少人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等,成为改变家乡面貌的领头人。[12]

第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课题组得出结论:农民工返乡创业不是在城镇化方向上的倒退,是在不发达地区把创业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为小城镇发展提业支撑,发展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13]

4、关于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资金不足是排在首位的制约因素。据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把资金筹集困难排在第一位的占70%以上。[14]刘光明等在对安徽、四川两省返乡创业者的调查后也得出相似结论:创业之初,返乡创业的大多数是以自有资金为启动资金,只有小部分得到了银行贷款。[15]

其次,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导致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崔传义认为,政府只是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看成“小打小闹”,因而只能得到属于本地土政策的支持。[16]此外,阳立高也认为政府对于农民工“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17]

优惠政策难兑现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袁雯妮在调查中发现,为了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答应提供种种优惠政策,但当要求兑现时,当地政府往往总是敷衍塞责。[18]

此外,创业者自身观念和教育程度、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源禀赋方面的限制也很突出。胡明文等认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想富、敢富的创业意识还是不太强烈,部分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19]米利国的观点是:返乡创业者在打工期间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毕竟是有限的,因而,部分返乡创业者在经营企业时表现出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等不足。[20]

5、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向的评价

对于外出劳动力是否应该返乡创业,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进城打工的延续,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派生物,体现着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早在1994年,郏启新就提出了“一潮带三潮”的发展方向。林斐以安徽省返乡创业193个个案调查为基础,对农村劳动力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多角度阐明了外出打工与返乡创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不发达地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外出农民返乡创业。[21]

但是,也有学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持悲观态度,把返乡创业视作劳动力回流的一种短暂,并对“创业潮”的说法提出质疑。如白南生认为:虽然不乏回乡创业的生动案例,但调查结果并不支持“创业神话”。 [22]

二、对既有研究的综合评论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很多学者、研究机构及相关部门已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出现的原因、面临的问题及其效应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并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建议和对策。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准确的认识,同时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资料。不过综合看来,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视角上,大部分学者侧重于从经济学角度和政策研究层面看待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而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的专门性研究,特别是对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关的社会制约因素和社会流动机制等则涉及很少。

二是在研究水平上,同一内容,同一层次的重复研究较多。往往是侧重描述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忽视了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升华,缺乏对规律性、理论性东西的概括与提炼。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地调查不够深入。大多只是采用一些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而很少采用一些定性的资料收集方法,如深度访谈法等。由于问卷调查自身特点的限制,对于那些深层次原因不太容易触及和涵盖到。因此,以这样的数据支持作出的研究结论与现实有很大的差别。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校研人文2009005)

参考文献:

[1]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07)

[2][19] 陈辉兴.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智力回流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福建师范大学,2005 ;

[3] [6]江小容.中国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4] [7] [11] [12] [13] [14] [16] 崔传义.进入21世纪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经济研究参考,2008,(31)

[5] [15] 刘光明,宋洪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03)

[8] [9] 袁雯妮.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湖南师范大学,2007.

[10] 许胜飞.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多角度分析.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17] 阳立高.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08,(04)

[18]袁雯妮.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湖南师范大学,2007

[20] 米利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5

    创意农业打破了束缚传统农业发展的枷锁,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认为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制度、科技、人力、文化资源、社会文化环境、金融、产业链、营销品牌等。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形成了由13个维度和47项指标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问卷。在进行预调查、验证问卷信度和效度之后,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加以进一步验证,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获取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首先,本文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归纳至13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资源、产业、营销、财务、文化,并假设以上方面对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形成了13个维度47个测量指标的分析框架,具体参见表1,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中,对各变量依据其影响程度采用五级量表设问,设定“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取值刻度。

    (二)预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预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在进行预调查之前,本研究征求了五位专家对预调查问卷文字描述及格式的意见,形成了预调查问卷;再向泉州、漳州、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城市农业局、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创意农业企业的专家发放并收回50份预调查问卷。吴明隆﹙2003﹚认为,CronbachsAlpha与研究目的和测验分数的运用相关。如果研究目的在于编制预测问卷或者测量某构思的先导性研究,信度系数在0.5至0.6就已足够①。当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鉴于此,本文设定信度标准为a≥0.6。本文对预调查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Alpha系数均大于原先设定的标准数值0.6,符合信度检验要求,证实问卷设计的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影响创意农业支持效果的概念。总量表的Alpha系数为0.968,明显高于各分量表,代表此量表信度颇佳。

    2.预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本研究实施预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专家访谈,充分收集专家意见,并将意见纳入预调查问卷,再通过数据分析以保证度量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指度量是否涵盖足够具有代表性的变量﹙或题项﹚来度量所属概念。而保证问卷内容效度的首选方法是由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对量表进行反复评价,直至取得一致意见。本研究在多次咨询资深专家的基础上,最后形成预调查问卷。此外,问卷中的变量﹙或题项﹚均来自权威文献,依据创意农业和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对各因素的概念及操作化变量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

    3.正式问卷调查过程及信度分析

    在充分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之后,于2012年79月向福州、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莆田、宁德九市农业局、林业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商业银行、创意农业企业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355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回收率为88.75%,有效率为92.67%,均达到研究设计取样标准。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肯定或否定研究假设,进而得出相关结论。信度是某一特定受试群测验分数的特性,分数受不同受试者的影响。基于此,对已经回收的正式调查问卷,再次检验量表分数的信度。预调查阶段已设定信度标准为Cronbachsalpha≥0.6。整理后各因素的Cronbachsalpha值如表2所示。从正式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可知,表2各因素变量值较预调查时信度有所提高,均符合本文所设定之标准,说明正式问卷调查一致性程度较高。其中,决策的Cronbachsalpha值最高,为0.900。

    数据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指标测量体系中的47个指标,即基础设施﹙3个指标﹚、政策法规﹙3个指标﹚、社会中介组织﹙4个指标﹚、社会信任﹙4个指标﹚、决策﹙3个指标﹚、组织﹙3个指标﹚、领导﹙4个指标﹚、控制﹙3个指标﹚、资源﹙5个指标﹚、产业﹙4个指标﹚、营销﹙4个指标﹚、财务﹙3个指标﹚、文化﹙4个指标﹚。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从而提取最能影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主要因素。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KMO的值为0.950,根据KMO度量标准,在0.80~0.90被认为是极佳的。同时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值为3560.501,说明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存在显着差异。从此两点可得出,原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特征值表明,3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5.033%,而3个因子的一致性Cronbachsalpha值分别为0.831、0.905和0.911,显示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依据有关因子对应各项目的含义,将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创意农业组织、金融机构和社会环境。其中创意农业组织包括:产业、营销、资源、财务、文化这5个因素;金融机构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控制这5个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中介组织、基础设施、社会信任这3个因素。

    (二)相关分析

    为探讨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最为重要的关键变量,并验证有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应对这些影响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相关系数均为正数,即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13个影响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尤以营销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相关性最为显着,相关系数达到0.732﹙在p<0.01的水平上﹚,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与产业、财务、资源、文化、决策、组织、领导、社会信任、控制这9个因素存在着较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6000.706;而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等3个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542和0.511。同时,营销、财务、产业、资源、文化与创意农业组织的相关性比社会环境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更显着;基础设施、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比创意农业组织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更大;政策法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比与社会环境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相关性更显着。下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各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因果关系。

    (三)回归分析

    各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存在显着的正线性相关。但是否为因果关系,需经回归分析证明。

    1.单变量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三个主要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着影响。但分析表明,创意农业组织对金融支持的影响最大,调整后的R2=0.674,表示该因素单独作用时,可解释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67.4%,回归系数为0.821,F检验通过,表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金融机构因子与社会环境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小,R2分别为0.554和0.420,回归系数为0.744和0.648,F检验均通过,表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可见各个影响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创意农业组织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2.多元回归分析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首先,用Durbin-Waston统计判断是否存在序列相关。初步回归结果输出Durbin-Waston统计值为1.672,接近2,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依据测算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标准化回归方程是:金融支持绩效=0.171营销+0.195产业+0.107领导+0.219财务+0.112基础设施+0.116控制+0.105文化可见,财务、营销和产业等3个因子对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为显着,其余4个因子的标准系数均接近0.1,影响力相似。

    结论与对策建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6

实训基地 创业型人才 创业实践能力

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仅能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知识产品的现实转化,还能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重点转移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包括市场经济初期,农业高校着重培养的是吃“官”饭的农业科技和行政管理人才,缺乏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农科毕业生缺乏成为现代农业创业者的思想和素质准备。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我国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创业者,农科毕业生应当将成为现代农业创业者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选择。高职园艺技术、商品花卉、园林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观光农业等专业为省财政提供的免学费专业,其目的为浙江省现代农业培养人才,但据调查浙江省农科专业毕业学生专业对口率不足15%,而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农业行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与现代农业不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创业者虽然工作辛苦,但经营得好会有丰厚的利益回报,是农科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培养创业型人才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适应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普遍接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和锻炼,掌握较为全面的创业知识和较强的创业技能,毕业后能很快地投入现代农业创业中去。

一、创业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把转变就业观念,完善自主创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开展创业教育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制订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业不稳、农民不富”,现代农业是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功能,也是浙江省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对培养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是推进素质就业的必然要求,是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业型新农民的必然要求。实训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更是高职院校孵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抓好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实习活动,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必不可少活动场所。

二、创业型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实践出真知,要使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孕育的载体,使更多的学生强化竞争意识,进而萌发创业意识。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业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措施,高校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型才能的学生,必须营造优良的实训基地,搭建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了大部分实践教学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最主要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没有稳定的、高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做保证,就不可能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制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有明确的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要保证仪器设施、实践队伍与有效管理协调发展。

学院努力把基地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具有教育培训、创业创新和示范功能的现代农业实训基地。投资上千万建立学生创业基地,建有智能温室、三联栋大棚等设施面积余8000,栽培有蝴蝶兰、凤梨、一品红、红掌、观光型南瓜、樱桃、蓝莓等各种花卉、果树、蔬菜植物,使学院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商品花卉、观光农业等专业的千余学生既在这里学到了实用型技术,又自行生产花卉等供应节日市场。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创业模拟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对校内实践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建立稳定的、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确保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为创业、就业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核心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与企业互惠双赢的合作,是建立稳定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并签订了长期校外实训基地共建协议,为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是解决业生涯起步阶段就业要求与工作经验矛盾的积极尝试,积极组织见习基地提供与专业和兴趣相匹配的见习岗位,切实提高岗位质量。目前学院与三十多家农业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申报、信息咨询、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企业直接吸纳学生在企业创业、就业。

三、依托实训基地,培养现代农业创业创新型人才

创业型人才是潜在的创业人才,他们具有创业心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了一定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能够发现创业机遇并有勇气敢于承担风险并抓住机遇的人。

1.以完善实训基地为抓手,为创业型人才成长造平台

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将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开放实验室、增加校内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创业实训基地等推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创业知识学习、创业计划设计、创业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创业知识和初步的创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随着现代农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将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训练平台、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为对外技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提供基础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创业就业竞争力,而且能有效地增强学院对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技术示范的能力。“教、学、做、创”四合一模式较好推动现代农业创业者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功能外,重要的是具备实践与创业功能。

校外创业实训基地是拓展大学生视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促其顺利进入社会的平台,是大学生步入岗位前的练兵场。为了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校外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锻炼创业能力,体验创业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在实践中体会并提升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创业打下基础。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的同时,在企业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学生在生产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刻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又掌握了现代农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根据地。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学生的较长时间的考察、了解,也有利于企业招聘到企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创业型人才。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暑假专业实践是培养创业型人才有效补充,通过暑假专业实践使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培养领班创业型岗位人才夯实基础。

2.以项目化创业为主线,全过程渗透创业教育

在大一开展创业教育,宣传国家、省、各地市支持农业创业优惠政策,聘请创业成功校友讲座,开设创业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与热情;通过与论文结合,双向选择确定导师,进行创业项目选择、论证与计划书的撰写,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大二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一条街)进行项目孵化,开展各项技能竞赛,条件成熟的进入创业园(一条街)孵化。大三结合专业与创业意向,体验创业过程,在学院农业创业一条街(创业园)申办创业公司,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能力,开展创业项目评比,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方式体现“三课堂”: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开设专门的课程,开办相应的培训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组建特色社团、建设农业类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在第三课堂中,面向社会、走向社会,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创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要求专业教师如重视第一课堂指导第二、三课堂,指导院花卉协会、盆景协会、暑假三下乡专业实践活动开展。在学生入学时,就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确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严格实行导师制,加强与指导老师联系,内容与创业项目结合,在校内通过调查、试验等各种方法,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撰写出高质量毕业论文,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对于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等条件的学生而言,通过在实践基地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可以在实践中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磨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会自立自强;还可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的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现代农业实践基地建设日常管理靠勤工助学,而销售则靠学生创业团队,所得收入全部作为创业基金。

3.以专业创业竞赛活动为载体,为创业型人才成长搭舞台

学院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活动,专门设专业创业节组织学生创业竞赛活动,开展创业月(周)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影响力大,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现代农业类专业在实训基地设立农业创业园,全程参与基地管理,着力培养新型创业型农民。基地集教学与学生创业于一体,如在基地智能温室内蝴蝶兰管理、营销与组花均有学生参与,《学生种植蝴蝶兰 争奇斗艳迎新春》受到台州日报、黄岩电视台等媒体跟踪报道。

4.以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为创业型人才培养营造氛围

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更应当作为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和弘扬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塑造,它对创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功能,具有耳濡目染、点滴渗透的效果。强化学生的创业观念,使创业思想深入人心,有效诱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营造一个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教师主动、学生积极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全国首家工商登记注册的在校大学生专业合作社台州市黄岩一冉花果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6月在学院成立,首批社员为32人,为创新合作社发展机制、探索合作社发展新路子,满足学生创业需要,促进教学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5.以导师引创业,以科研促创业,推动创业教育不断深入

即“导师+项目+团队”模式,一方面,学生的创业灵感来自其自身;另一方面,来自于导师的专业指导。导师同时带领几名学生共同参与创业项目建设,导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给学生指明创业的发展方向,既能让学生了解导师的研究项目,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又增长了学生开辟市场的本领,为其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农业类专业在新生入学后落实论文指导老师,很多同学都是在校期间做试验性课题,数据翔实,结论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二是论文成果体现为各种实物或照片,如压花、盆景、水仙雕刻、花店策划方案等,结合创业项目开展论文撰写,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学院的现代农业创业、观光型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各种创业小组、合作社、公司不断涌现,创业领域日益扩大。通过创业比赛活动,学生创业的热情高涨,现代农业创业者数量不断增加,创业的方向更加明确,正朝着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意农业等创业方向迈进,一批优秀创业代表正在脱颖而出,引领着现代农业创业不断深入,推动着浙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易自力,任湘,王慧.企业家精神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启[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1-32.

[2]顾光明.美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及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07,(11):23-27.

[3]李勃.试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6-18.

[4]刘长宏,张恒庆,王刚.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111-113.

[5]贾贤龙,王碧清.建设一流实践基地培养创新特色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138-141.

[6]王汉忠,钟杰,周长青.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农业教育,2007,(10).

[7]刘铸,陈森.辽宁省大学生三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与特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