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智慧农业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中国农业正处于向现代化农业智慧化变革的关键时期,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形态,需要大量的新型创意人才为智慧农业提供智力支撑。通过乡村振兴视域下对创意设计人才的新需求新标准进行分析,探索创新现代智慧农业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培育出新型高素质设计人才,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慧农业;新需求;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农业产业体系与现代高新技术进一步结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孕育而生。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加之农业体系改革对创意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势必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知识技术水平提出新的标准,对农林科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引发教育教学从业者对农林科高校设计教育的思考。

1“智慧农业”与创意人才培养概述及研究述评

1.1“智慧农业”视域下中国设计产品发展背景

近年来中国高度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项目扶持。然而,现代化进程虽稳步推进,但中国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仍隐藏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是国内高端农业设计产品生产和供应不平衡不充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高端农业设计产品的需求逐年上升[1]。另一方面实现农业产品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固有内源性矛盾。设计人才匮乏,设计研发的成本投入需求过高,许多企业选择去抄袭国内外的优秀设计以降低产品技术研发成本[2],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够重视,智慧成果无法得到保证,致使许多优秀原创设计师对原创设计失去热情。“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现代农业的未来要向着“智慧农业”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变革[3],也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林科高校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指明改革方向。

1.2“智慧农业”概念界定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高级模式和形态,通过发展科技创新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行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谓“智慧农业”,是指把农业的各方面资源及生产要素同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诸多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相结合,赋予农业智慧化特质,调动社会其他产业的有利因素为智慧农业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高新技术对农业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管控和数据搜集分析,对农业经济实行产业化治理,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农业农村新业态[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占比和结合度越来越高,智慧农业的智能性、兼容性、高效性和差异性特征[4]也越来越明显,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去解决农业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矛盾,利用即时信息解决农业与市场之间的供给需求关系,使生产决策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为合理[5],是智慧农业的核心所在。

1.3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概述

现代设计行业离不开新型创意设计人才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设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涵盖众多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与多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密切相关。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力培育一批互联网技术综合型设计人才[6],有利于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设计业的发展,提升中国设计的国际竞争力。科技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利用好各行各业科技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满足乡村振兴新需要、新标准的农林科高校设计创意人才,是高等设计教育对农林科高校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提出的新问题,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式定位新型农林科高校设计创意人才,拟定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2新时代智慧农业人才新需求与农林科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困境

2.1新时代智慧农业人才新需求

新时代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智慧农业是一项涵盖和综合了众多其他领域学科知识的大型系统建设工程,强调智能化和信息技术,未来人才设计师作为新的知识和科技要素接受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系统知识储备和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特质和敏锐风向嗅觉的能力,能够从当下的高新技术、时事热点和流行元素等要素中得到启发,提取创意元素与设计结合起来,能够掌握人才发展所需的相关技能和应用新兴科技的设计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在设计生产实践中实现技术、服务、管理的优化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维持设计生产的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设计行业的核心要素,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丰富农林设计生产实践,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2农林科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困境

2.2.1思想观念的差异。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观念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见,不能正视农林科高校的作用,轻视设计教育,认为农林科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并不具备设计专业性,就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下、工作艰苦,觉得没必要进行研究生设计教育,从而忽视了农林科高校开展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潜在认为设计师是一个高危职业,容易被社会淘汰且很难有高成就的观念,缺乏对中国现代化新型智慧农业下设计师的职业认同感,导致真正愿意从事农业领域设计行业的人才少之又少。2.2.2教育导向的偏失。教育导向的偏失也是阻碍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综合性高等院校一直以来对农业类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都是以科研为主,对设计实践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农林科高校设计专业学生普遍缺乏设计经验。更有甚者,许多综合性高等院校以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作为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标准来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拟定培养计划,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导致人才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设计行业对创意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多样性需求。其次是在中国现行招生制度下,许多高分考生为了有较好的就业机会,不愿选择设计类专业,更偏向就业前景好收入高的专业;有相当部分考生选择设计类专业也并非是出于自身对设计的兴趣,仅因设计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和考学难度低于其他专业,更有部分农林科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学校和专业有自卑心理,仅是为了学历和文凭被迫选择学校和设计专业,毕业后不愿从事涉农设计行业,转行从事与设计专业无关的工作。

3智慧农业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面对乡村振兴视域下智慧农业设计人才新标准新需求的挑战和农林科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困境,首先应当明确智慧农业创意设计人才的定位,明确当前形势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材施教,关注当今社会的时事热点和前沿技术,结合农林科高校的自身优势制订培养计划,同时更多地与社会、与企业生产接轨,与实践相结合。

3.1明确智慧农业创意设计人才定位

农林科高校对于智慧农业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明确所培育创意设计人才的定位,认真总结高校的自身特色和显著优势,用以指导学校的教学实践改革,有利于拟定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推进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有序稳步进行[7]。智慧农业,强调的是科技,即智能和信息技术,对于人才的专业需求标准不再局限单一片面的设计专业本身,还涉及即时信息和高新智能技术如AR、VR等技术的应用等跨领域学科的专业技能,需要学习计算机、自动化、新材料等多学科知识。各综合性涉农高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明确当前形势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培育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专多能、懂得如何经营运作、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新科技创意设计人才。

3.2农林科高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实践改革探索

3.2.1利用农林科高校教学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形势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吸收借鉴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高新技术为设计服务,有利于促进设计业更快更好发展,能够解决设计行业现代化、国际化等所产生的涉及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的各种问题和与时俱进的特质。学科齐全是农林科高校的优势所在。要利用好自身多学科的优势,促进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多元融合,推进设计专业界域的纵深发展,加强理论基础,丰富设计专业实践,增设非设计专业辅修课程的比重和门类,鼓励学生选修除设计外第二专业选修课,多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竞赛等[8],淡化专业界限,培养通才型人才,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更快更易地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并迅速与实践相结合,为己所用打下基础[6]。此外,还需改善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加强实践环节在专业学习中的比重,增加综合性实验课,整合在校期间的综合性实践的多个环节,科学地设计专业实践,把实践设置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课程教学,使农业实践操作课程成为农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周、主题文物展出,提升审美意境,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灵感,打破应试教育的弊病给学生造成的思维桎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设计的热情。3.2.2培养模式思考。除了人才培养计划的拟定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外,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创新培养实践关键的一环[9]。精减学时后如何提高授课效率、创新思维启发和文化创意落地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研究生高等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将设计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意发散思维,提升审美水平,要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多维协同,将理论与实际接轨,达到产学研深度融通的目的和效果,而不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授学生以“渔”,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吸收、借鉴新知识、新技术的技能,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更容易接受新兴事物,懂得运用和结合现代科技,实现创意设计和科技结合的当代新农科、新林科设计艺术教学,让高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社会实际生产力,推进设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在农林科高校中,综合性高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或通过其他途径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实现设计教育教学条件现代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现代科技和设计发展的魅力[9]。在设计人才实践培养方面,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模式:一是加强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地方政府组织文化创意设计比赛,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的平台,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安排应届生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为企业培育和输送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林科高校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难的就业压力;三是加大财政预算,设立设计发展专项基金,支撑起关键智能技术和理论的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中国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建设创意设计示范园区,推动科研机构联合企业协同攻关,发展相应的研究生教育,集中精力搞课题研究,积极研发智能设计、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等符合新形势新理念的高新科技产业[10];五是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传统文化作为创意设计元素,如民俗的、历史的、民族符号等,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推动中国设计走出国门,展现中国风采,屹立于世界设计之林。

3.3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风气

农林科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热爱三农、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建设者,而这需要他们肯定设计和自我的价值。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树立乡村振兴视域下对智慧农业新型现代设计师的职业认同感,培育具有求真务实、细心严谨、注重实践和富有批判精神、人文精神的设计类专业创意人才,形成学科专业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的教育风气,有利于促进农科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想要吸引人才,激发人才献身智慧农业的热情,除了人才自身对现代新型涉农领域设计师有个清晰的认识,受尊重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以及树立积极的就业观等内部因素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的外部因素也是吸引优秀创意人才投身智慧农业的一大关键。各地政府、企业也要为涉农创意设计人才提供发展平台,有效提高大环境学农向农的积极性,让现代涉农创意设计人才有职业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4结论

智慧农业的发展对创意人才标准和要求的拔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实践。目前农林科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正在稳步推进,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意发散思维提升有了显著效果,但是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身优势和个性等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创新。文章通过对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希望能为教育教学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思路,培育出符合智慧农业标准的农林科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基础,为加快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张玉山 傅楷 左欢 傅烨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