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网络时代 德育案例 传播 应用 研究

[作者简介]施伟萍(1962-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德育和传统文化。(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科院“十一五”立项课题“网络时代高职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D201001,主持人:施伟萍)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39-02

国务院总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今天担负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除了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育人德为先”,道德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作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思想教育统称为“德育”。“新网络时代”区别于前十年已经习惯称为的“网络时代”,它是指以2005年为起点的十年,是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德育案例”是指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等全员育人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的真实事例,教师总结撰写并通过网络来实现传播应用的一种策略体系;重点是个案资料的积累、研究,并通过实践、传播、分享、应用这些案例,从而使高职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新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前,更好更快地应对,游刃有余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以,网络德育案例信息库和交流平台的建立,对教师转变传统德育教育观念,适应新形势发展,借助多媒体网络研究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复杂化

新网络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不如高中、大学紧张,业余时间学生们喜欢上网聊天、看新闻、发微博以及在BBS上涂鸦、贴图、上传视频、玩网络游戏等,学生们大面积“触网”,使得他们接触新信息、新思想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对传统德育方式的效果提出了挑战。当我们还停留在对个案的“孤岛式”研究的时候,学生已经走在了教师的前面运用网络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普通大学、中学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负面情感、事例的传播在一个学校与另一个学校之间,比正面的还要快。因此,对于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我们如果还停留在开会交流学习或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为载体的阶段,显然是不行的,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也正在年轻化,对于网络他们可能并不陌生,但相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师,他们掌握的速度很慢,同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践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有许多青年教师主要是专业教师,对学生既要传授专业技能,又要提升学生修养,往往有些不知所措。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尽快地保留与传播给新教师,使他们间接地接受学习;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出现的新问题以案例的形式收集起来,进行实践研究,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所以,要使青年教师能够承上启下,快速成长,其关键在于利用网络,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把学到的理论与对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反思,来同化并形成新的德育理念,从而推动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师传统培训的理论化、简单化

传统的在职教师教育,都以理论、经验的课程培训为主,老师们很难做到“听了能懂,懂了会用”。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相对立的不协调信息,反而积极接触与之协调的信息。青年教师对不协调信息易于排异、歪曲,难以重构。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要嵌入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边做边学,才能学会。所以青年教师在德育工作上的成熟,更是依赖于老教师的传帮带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这与飞速发展的新网络时代已经不相适应。通过网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不受时空限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并利用网络开展校与校、地区之间的分享交流,达到传播与应用的效果非常迫切。通过德育案例积累,教师把实际工作与研究相结合。重点围绕德育教育的个案进行分析,撰写案例报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同类个案,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这将为教育行为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 新网络时代德育案例传播与应用研究策略

为了使德育教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德育教育真正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学校要建立开发德育案例研究的机制,并加以传播、应用。在行动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广优秀案例成果,制定德育工作案例共享机制,使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让青年一代教师在案例中学习和总结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再将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通过案例变为德育工作行为,通过问题的解决将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德育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优秀的德育工作案例资料的积累,德育工作案例资料学习与应用

首先要建立网上德育信息资料库,为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搭建好交流平台。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撰写德育工作案例,将典型事实用记叙文的形式写出来,并上传到网上,经过部门负责人的审核,才能公开。其原则是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即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但是要隐去当事人的姓名和班级,重要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德育职教网络平台,旨在加强各校德育交流,高职院校德育网络平台为彰显各校风采,可以分级设置:一级版块以学校名称建立;其下的二级版块以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案例、德育活动案例、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活动、学习资料为分类。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为本校版块管理员,负责审核本校成员注册信息的正确性和发贴的合法性。当各校不断有德育案例上传,网络的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加入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德育研究交流就会蔚然成风。德育工作的创新成果也会不断出现。

(二)形成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交流机制

如果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就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边学习边运用,迅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德育的新内容。网络可以使学校德育内容得到扩展,极大地丰富德育资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积累,有赖于各校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案例,及时反思,积累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形成研究学习氛围,学习别人,探讨实践,总结反思,共同提高。这会产生以下作用:

1.更新德育观念。高职院校通过德育案例的传播共享,德育工作者会积极深入地研究德育在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教师将采取变堵为疏、积极参与、正确引导的做法,将德育渗透到媒体教育和信息教育之中。教师也会利用网络开展自身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如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跟学生的家长积极沟通,教师建立QQ群与学生交流。有一位教师就利用QQ解决了一个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

教师利用网络德育案例的交流,可以着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年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要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学校在传授网络技术的同时,增强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改善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状况。

2.提升网络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新网络时代”要求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学会运用网络,把德育渗透进去,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德育理论水平,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具有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答难的能力;会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运用现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为教师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案例的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三)通过德育案例应用进行自我反思

德育工作者需要经常反思,在反思已有德育工作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与理念的共同引领。所以当自己的德育案例受到别人的关注时,也要多关注与自己相似的德育案例,取长补短,并不断地完善。

在反思理论性的德育工作与现实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同伴互助。教育工作者不能是孤立的,在德育案例的交流平台,把自己应用的心得告诉别人,并与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这样可能会有更创新的方法。遇到困惑借助德育案例交流网络还可以向同伴讨教,这样的策略可能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有帮助。同时在反思德育工作行为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规律的揭示。这一过程是需要专家引领下的行为反省。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的研究,要以“案例”为载体,采取“德育工作实践—案例形成—案例积累—传播分享—案例应用—总结理念—前瞻性探讨”的校本教研途径,采用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开发与传播共享研究等方法。在研究中,坚持实践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根据不同的问题,还可以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各研究课题小组及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在具体实施时面向全校,或一个地区同类几所学校构成一个整体全面的运作体系。

新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传播与应用的研究,更应注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案例,教师要帮助学生多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活动,并在各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的专业,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案例可以充分地在网络上分享,并真正地运用到德育活动中去,这样正面的活动开展的多一些,学生的院校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德育案例的交流研究就更加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敬春.互联网发展与高校网络德育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信息技术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

高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良好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教师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但是,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造成这支队伍的师德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结构不尽合理;(2)对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不够;(3)学生工作职责泛化,挫伤了政治辅导员的积极性;(4)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有的教师在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发生偏差。

二、现代信息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前沿,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在高校这样一个环境中,现代信息技术首先应该施惠于此,应该给这里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改变。

三、信息技术在师德建设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沟通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一些聊天工具,如网络论坛、网上评课系统、QQ、飞信、飞秋、飞鸽、微信、微博等,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得以应用。在日常的管理和学习中,有效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会使我们的师德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就信息技术在师德建设中的运用情况予以说明。

1.建立网上评课系统

为了使校园更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实时学术交流,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商学院独立研发并且建立了网上评课系统,以相互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任课教师所上的课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部门及时了解教学状况,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使教师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地予以改正,更加方便地掌握学生上课的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自我学习,提升自己。

2.建立网上师生沟通、干群沟通平台

南职商学院贯彻学校文件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上师生沟通、干群沟通平台与学校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是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党的群众路线。师生沟通、干群沟通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及时地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便于师生干群们无缝隙的交流,使师生关系融洽。真正做到管理无空白,服务有监督。由于所有的历史记录都在全院范围内公开,使我们缺乏经验的教师可以从中学习经验。遇到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对处理问题的办法进行借鉴。

除上述的两点之外,商学院微博利用QQ、飞信等通讯工具的运用等在师德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们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渠道不仅只是通过会议、文件等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我们网上的交流、反馈等渠道进行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

2.提高了教师的管理业务能力

QQ软件、微博、微信等的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方式。一些有困惑或者是面临问题的老师,经常在群里面消息,其他的老师积极参与进来,一起讨论解决。有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教师管理业务能力的提高。

3.提高了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使其自觉按照师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进,使“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等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心信念和行为品质,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高职院校师德的建设,还有很多可以上升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还有待后续的研究和完善。我们一定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改革的脉络。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力求更好更有效地找出一些途径,为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师德建设[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05):25-26,31.

[2]戴锦明.谈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师德建设[J].科学教育家,2008(06):18-19.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范文2021

  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自我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自我在支教的同时也得到了升华,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也能够说获益非浅!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同事的无私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一年的支教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降低重心,做教学一线的普通人

  我并没有因为支教就有了“光环”。自从我踏进马格闹小学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我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首先,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坚持团体办公,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其次、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

  在学校食堂里就餐,并利用茶余饭后或工作之余与教师们聊聊天,叙叙家常,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生活上从不向学校领导提出过多的要求,平时与教师交谈中,从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一律按学校的要求去办事;

  第三,树立主人公的意识。凡是涉及到学校利益的事,我总是从主人翁这个角度去研究,凡是关系到学校声誉时,我总是以一个主人翁的身份去争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打心眼里高兴,为她们能够理解、理解我而高兴,为我能够融入马格闹小学这个团体而高兴。

  二、认真听课、评课,搞好教学工作。

  听”,按照学校的安排,认真听评每一堂课。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深深感染着我,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三、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在所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景,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再现教师的风采,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进取地鼓励,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

  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处理好学生作业,并对差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工作中,我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生、校领导和教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我还十分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卫生教育,帮忙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年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淡,可是我认为,它将是我的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下乡支教一年,我觉得值!

  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范文2021

  本人于xx年6月毕业于xx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英文过四级。xx年7月参加武汉市新进教师培训,8月分配到江夏区流芳高中,任教高中信息技术。

  xx年江夏区流芳高中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江夏区流芳高中改名为光谷第二高级中学,我在光谷第二高级中学一直工作至今。

  xx年9月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xx年8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xx年获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使命,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创造条件,为培养新时期信息化人才默默耕耘着。近几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踏实地、开创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进,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责。

  二、职业道德方面:

  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有钻研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每一位学生,平时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注重个人形象,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实践了身教重于言教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准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三、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素养环境。为此,我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组织每星期的教研活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学习、实践工作,搞好集体备课,使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高。

  本人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机遇与挑战》和《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如何在普通农村高中开展》和《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运动会的应用》取得了很好认可。

  四、工作实绩及履行职责情况:

  回顾这十一年的工作,学校提供了各种让自己快速锻炼成长的平台,学校领导给予自己很多工作上的关心,老教师给自己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帮助,这一切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自己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工作,争取工作水平的更大提高。

  在教学上,本人能够锐意进取、不断求新,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入素质教育思想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与探索。积极支持和践行我校提出的“四段八步”合作学习课堂模式,认真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除承担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之外,我还承担学校的机房管理工作,并且协助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组长完成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的上学习和研修工作。

  同时,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员完成高一新生学籍注册和高三年级上高考报名工作,以及高中学生体育素质测试数据上上传工作。

  除此之外,我还非常热心帮助学校同事们,不仅帮助他们修理个人电脑,还随时随地帮助他们解决有关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各种问题。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今年我参加的区教育局组织的“唱红歌”活动和区教职工运动会,还报名学校工会组织的“献血”活动。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范文2021

  我尽职尽责地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虽然成绩很小,但我感受到了很多情感。下面我将简要回顾和总结我近年来的工作。

  第一、意识形态方面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对师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修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诚实、利己、积极教书育人,敢于批判不良现象,勇于奉献,多次受到师生的表扬和学校的表扬。

  第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做好备课,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都要求质量,及时批改作业,课后帮助学生。本人教学成绩优秀,学业成绩通过率95%以上,优秀率30%以上。我教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远高于全县英语平均水平。

  1、严格教学。在教学中,我对自己要求严格,以免马虎。根据新时期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学任务的实际,我们应该认真把握教学的各个方面。

  2、认真备课。备课就像一出戏。没有细致入微的剧本和周密的策划,戏就“苍白无力”。首先,我掌握课程标准,知道每一节每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对各个层次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

  然后根据具体的授课班级,由于每个授课班级的英语知识整体水平不同,备课的时候要心中有数,包括具体的授课方式。然后参考一些教育参考书,补充教材中的一些疏漏和不足,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你想给学生一杯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的道理我一直没有忘记,所以在备考阶段,我强迫自己多看看课外资料,参考课外书籍。这几年一直在学习《中学英语》、《英语教学研究》等课外杂志,经常在网上查阅教学的最新动态。我深深地意识到,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深深地意识到,在备课之前,充满信心和激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专业水平的潜力,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俗话说“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我认为不仅不同的老师对不同或相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的老师对相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一节课和每一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实验式、比较探究式等多种形式。

  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经常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如幻灯片放映、投影、录像,甚至计算机课件,将课本中更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对所给知识的及时总结,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使每节课都有所提高,并做一些记录来补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努力开设足够的课堂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实验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研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很重视教研改革活动。

  一是可以集中精力研究教育教学的特点,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参加各类教研小组活动,经常和同事讨论教学的各个方面,虚心学习,虚心求教。我还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改革活动,大胆承担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积极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20xx,我主持了七年级“英语单词快速记忆巩固”教学法的探索。

  1月20日,课题通过市课题专家组鉴定,获准完成课题。

  同时,本人撰写的文章《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获得市级学科个人成果奖三等奖。受到领导和老师的表扬,被学校评为“教研积极分子”。

  第四,班主任的工作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一、言传身教 以身立德

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教而行;其身不正,虽教不从。“为师之道,端品为先”。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教师,其学生怎能不被那洋溢的爱国激情所熏陶;一个乐观向上、敬业有为的教师,对学生怎能不产生巨大的榜样力量。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公正无私的人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总渴望得到效法的榜样。教师和家长最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而成为模范。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对是非的辨别,也常常是从家长和教师身上取得第一印象。教师的道德情操、工作态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教师就应当时时、处处、事事成为学生的楷模,我们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都要自觉地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二、创设情境 育心育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挖掘教材,“活化”教学内容为生活场景,让学生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我们还可以及时的将学生不经意间产生出的“奇思妙想”、生发出的创新火花,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恰当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乐于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美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我们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不仅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育心又育德。

三、尚德修身 励志育德

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信念。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使学生知道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很薄弱,中国人大部分只生产计算机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周边设备,而且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很少。在操作系统方面,中国缺少自己的操作系统,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仍在加紧研究当中。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向学生介绍我国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使学生认识到自已的责任,通过学习使用国产软件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荣誉感。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我经常收集一些国内国际重大时事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给学生播放或者宣读。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立足课堂 精心育德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历史的沿革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计算机教育逐步进入了我国的中、小学校。各地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计算机课外活动,也有部分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语言编程课。但这些活动和课程是零散的,无标准的,也是无规范的,与国际国内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极不相称。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在会上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提出了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及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目标。教育部并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正式实施。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与内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时代。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突出的贡献

自2000年以来,我国普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论证报告》指出,全国有100%的高中、95%的初中、50%的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也得到了持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由信息技术教育所带动的硬件环境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基础和人力资源。从2002年至2012年,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超过了7600万,他们受信息技术课程的熏陶,信息素养有了很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国家统计局信息化发展指数(Ⅱ)指标体系的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仅为0.494,处于信息化发展低水平阶段;到了2012年,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上升为0.756,接近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国家,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我国的第一类地区(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共6个省市)2012年信息化发展指数(Ⅱ)平均达到0.922,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2倍,在世界与主要国家的比较中属于中高水平行列。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挑战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至今,不可回避地面临重大挑战。

1.课程总目标的定位已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核心价值不明确

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设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种表述是否准确地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各方面尚存争议。在实践中,从一线教师、教研员到各类专家都不能明确“信息素养”的内涵,理解上缺少共识,课程内容与预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缺乏逻辑关联,因而哪些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无从判断。

2.课程框架已不适应各层次教学需要,其内容也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课程框架的描述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1个模块,2学分。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有《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5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5个选修模块的选修率差别极大,《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两个模块选修量最大,几乎成了必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仅有少量学校选修,而《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实施困难,基本上形同虚设。更为严重的是,课程模块中缺乏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鲜活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对技术应用及发展的需求,大有为课程而课程之嫌。

另外,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与2003年课标制定之初的情形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各学段之间的衔接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基础》的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有较高重复率,在“小学―初中”和“初中―高中”学段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同时,基础模块与5个选修模块的衔接也不太恰当。

3.课程内容难以满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的需求

与其他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一样,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目前大部分属于“操作性”的内容。教师教学时基本按“说明书”示范,学生学习时“依葫芦画瓢”,难以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支撑高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实施现状调研报告》结果显示,66.8%的教师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不能为大学的相关专业学习提供支持,54.4%的教师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不能支持高中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需求。

由此看来,2003年所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其课程核心价值有待进一步提炼,课程框架需做结构性调整,课程的内容也急需更新,课程方案和课标的修订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方向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教育部于2014年3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把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列入了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并着力推进。教育部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

在这里,可以看到课程建设与课标修订,特别是课程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塑已经得到高层的重视,十报告和教育部的文件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指引着课程建设的方向。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建设的大方向是明确本课程在“立德树人”核心体系中的育人价值,明确信息技术课程在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提炼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信息技术课程塑造出崭新的“灵魂”。

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参照高校招生及就业需求,重构信息技术课程框架,精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为学校开课和学生选课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及更灵活的组合方式。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一年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热爱教育

2013学年的各项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从德能勤绩四方面作工作小结如下:

一、德:

一年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由于是第一年任教初三数学,因此在平时能够主动与同事探讨相关问题,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平日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工作,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积极参加参加师德培训,提高师德素养.

二、能:

本学年度我担任九年级的数学教学,我努力钻研教材,恪守教学三认真,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勤:

本学年,除了任教九一班数学的工作量,兼任全校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还担任学校网管员,工作量饱满.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认真听课,顺利完成信息技术中考.此外,还协助学校总务处做好校安工程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音像制品的征订工作,以及学校教室多媒体的故障排除工作.同时作为网管员,给校园网络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四、绩:

上一篇我眼中的春节

下一篇水质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