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净化范例6篇

水质净化范文1

净水剂其实就是明矾,只对水里的杂质起絮凝作用,是物理方法,不是长久之计,用多了对鱼有毒,只在水质极度浑浊时才用来应急。

当水质无法控制时这样做:

1、按剂量加入清水剂,5小时后清洗过滤棉(不洗滤材)。

2、洗好过滤棉后,去找一块水很活的鱼缸里的有很多腐化的粪便渣滓的过滤棉,拿到缸里洗下,把渣滓洗到缸里,注意这时过滤槽至少应该有珊瑚和过滤棉,日夜开着过滤器、增氧系统,不喂食,保持3天后正常饲养。

(来源:文章屋网 )

水质净化范文2

【关键词】水质 富营养化 黑藻 水鳖

黑藻和水鳖是北京的乡土物种,我们在野外考察中发现,有黑藻和水鳖生长之处水质较为清澈。近年来,人们十分重视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利用黑藻和水鳖净化水质的研究也有一些,但多是与其他水生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研究,单独针对它们,特别是将它们的生长与水质净化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很少。我们选择在氮含量、化学耗氧量和生化耗氧量都较高和氮含量、生化耗氧量相对较低的两个富营养化水体中培植黑藻和水鳖,观察、检测他们的生长与水质的关系。通过检测经培植黑藻和水鳖后水质中的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总氮、氨氮、水草重量等指标,对黑藻和水鳖在富营养化水质中的生长状况及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利用它们进行水质净化的可能性。

一、材料和方法

水鳖采集于王平湿地,黑藻采集于北京药用植物园,水样采集于北京药用植物园,检测数据见表1,两个水样均为富营养化水质,但水样3的环境系统失衡现象较轻。

用塑料整理箱各取3箱1号水和3号水,每箱水重35千克。3箱水中1箱放入黑藻180克、1箱放入水鳖180克,另1箱不放植物作为对照。放入植物后,每10天观察一次,同时取水样进行检测,并称植物重量。

二、实验结果

1. 黑藻和水鳖在富营养化水质中的生长状况

从图1可见,黑藻在两种水质中的生长差异不大,在3号水中的生长稍好于1号水。实验开始的前10天是缓苗期,有新叶生出,同时也有较多的老叶死去。缓苗期后,黑藻重量不断增加,30~40天达到最大重量。之后,新叶生长量和老叶死亡量基本一致,重量变化不大。10月2日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植株逐渐死亡,基本没有新叶长出。10月22日植株完全死亡,叶片开始腐烂。

水鳖在两种水质中的生长状况差异较大,在3号水中的生长明显好于1号水。实验开始的前10天,水鳖同黑藻一样也有缓苗期,此时有新的茎叶生长,同时有大量老叶死去,以后重量不断增加,30天时达到最大值,之后新叶的生长逐渐减少,10月12日随着气温的下降植株死亡。

观察发现,水鳖的生长速度很快,茎顶端不断有茎叶长出,同时老叶片特别容易衰老死亡,叶片的寿命大约20天左右,由于不断有叶片死亡腐烂,水箱中的水比较浑浊,同时可观察到有藻类生长,特别是在1号水中这种现象很明显。在黑藻生长的水箱中,无论是1号水还是3号水都很清澈,虽然稍带褐色但看不出有藻类生长的迹象。随着实验的进行,有植物生长的水箱底部逐渐有淤泥产生。

2. 黑藻和水鳖对富营养化水质中化学耗氧量(COD)的影响

实验中黑藻和水鳖对化学耗氧量(COD)的影响见图2和图3。在对照水样中,化学耗氧量从实验开始就一直在上升,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化学耗氧量的变化过程与对照水箱中藻类的生长是一致的,在此过程中,藻类从少到多,并在水面上形成块状漂浮物,最后漂浮物沉入箱底。在有植物生长的水样中,实验前期化学耗氧量高于对照,这是由于在缓苗期和植物死亡后有较多的植物残体存在;在前后20天之间,有植物生长的水样的化学耗氧量都低于对照,说明在植物生长稳定后,有抑制富营养化水质中化学耗氧量增加的作用,并且黑藻的这种作用强于水鳖。在水样3中,植物生长较好,抑制化学耗氧量增加的作用更加明显。

3. 黑藻和水鳖对富营养化水质中生化耗氧量(BOD)的影响

黑藻和水鳖对富营养化水质中生化耗氧量(BOD)的影响见图4和图5。植物对生化耗氧量的影响与对化学耗氧量的影响结果相似,有抑制富营养化水质中生化耗氧量增加的作用,并且黑藻的抑制作用强于水鳖。在水样3中,植物生长较好,抑制生化耗氧量增加的作用更加明显。

4. 黑藻和水鳖对富营养化水质中总氮含量的影响

实验中黑藻和水鳖对总氮的影响见图6和图7。污染不严重时,植物能降低水样中总氮的含量,从而净化水质,黑藻的作用强于水鳖。

5. 黑藻和水鳖对富营养化水质中氨氮含量的影响

实验中黑藻和水鳖对氨氮的影响见图8和图9。黑藻和水鳖对水样中氨氮含量的影响规律性不强,在有黑藻和水鳖生长的水样中,有时氨氮含量高于对照,有时又低于对照,与黑藻和水鳖的生长状况没有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影响氨氮含量的因素较多,本实验未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所致。

三、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 黑藻和水鳖可降低富营养化水质中化学耗氧量和生化耗氧量指标,降低总氮含量,从而净化水质。

2. 黑藻和水鳖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能力有所不同,本实验中黑藻的净化能力强于水鳖。

3. 黑藻和水鳖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作用只在生长良好时发生,生长不良或是死亡时,其残体的分解会加重水质的污染。

4. 对于富营养化水质,在水质污染较轻时(水样3),用黑藻和水鳖进行净化效果明显;在水质污染较重时(水样1),可以用黑藻和水鳖进行净化,但作用较小。

5. 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水质中,黑藻的生长状况良好,水鳖的生长状况较差。

四、讨论与体会

我国湖泊、水库和江河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上个世纪80年代,富营养状态湖泊占5.0%;现在,富营养化湖泊占55.01%。对富营养化水体可以考虑采用水生植物进行治理,但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利用水体中的营养于本身的生长,因此,使用植物的方式很重要,只有最后将植物或植物残体移出水体才能真正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

现今是一个传统文化得到推崇的年代,通过本实验我们也发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科学价值。在传统农业中,绿肥和塘泥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如果现在还用这种方式种田,那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是十分有利的,甚至有可能使水体不发生富营养化。

【参考文献】

[1]朱谋溪等,水世界的奥秘,科学出版社,北京,2009

[2]缪灿等,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

[3]赵海超等,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3)

[4]叶建峰等,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2)

[5]袁东海等,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

专家点评

水质净化范文3

l)污水厂化验室安全操作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化验室的岗位配置应设有专门的安全员,为化验室执行安全操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所有的化验室人员(包括取样工、化验工及专业技术人员)在上岗之前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同时要熟悉本科室存在哪些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的液体及固体、强腐蚀物质、有毒和感染性物质等)。2)要加强污水厂化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思想教育,时刻谨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正确穿戴好劳保用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及测定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而有效地进行。

2建立污水的检测体系,体现化验室的作用

城市水质净化厂主要是负责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建立污水厂化验室的检测体系对进厂的污水及经可O工艺处理后的净水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工作,它不仅能监测进厂污水水质的波动范围,指导水质工艺及时调整以保证生产指标的稳定运行,同时还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3严格规范化验室化学药品的安全管理

l)城市水质净化厂化验室危险化学品大致包括:易燃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等几大类。化验室只宜存放少量化学品,并由化验员专职负责保管,严格按照无机物与有机物分类存放,做到定期检查,定期监督,定期更新台帐。同时可在化验室内相应的药品柜上贴上应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2)化验室只适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要用的药品。这些化学试剂和化学药品应按照其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整齐存放。附表2:表2城市污水化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登记表日期总库存使用情况登记着校核者日期使用情况剩余数量使用者校核者

4化验室三废(废液、废气、废渣)的安全处理

水质净化厂化验室产生的废液有多种,如有毒废液、强酸、强碱废液(化学需氧量的废液、氨氮的废液)等,在处理这些废液时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单独存放,不可混合贮存。

5实验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确保化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准确性

实验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数据准确的首要条件,因此,所有化验分析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化验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安全技术规程,掌握化验相关设备和仪器的性能,并要积极参与到公司所建立的事故及灾害应急处理预案中,提高实验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6结束语城市水质净化厂化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只有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确保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其次要加强化验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熟悉化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和减少人为的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再次,规范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化学试剂和化学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化学试剂和药品的领取、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最后,化验室相关的安全责任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做好安全检查,保证整个化验室和化验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随着城市水质净化厂的管理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化验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安全化验分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参考文献

水质净化范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7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00-01根据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明确要求,加强水处理设备的管理,做好透析用水的质量检测,是血液透析质量的重要方面,如何确保透析质量长期安全有效是所有透析中心研究的课题,而这其中被称为“透析处方药”的透析用水则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1血液净化的水处理设备的功能[1]

1.1预处理系统由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树脂软化器(再生装置)精密过滤器组成,自来水经过初级过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及精密过滤环节,去除自来水中的颗粒杂质、有机物、胶质物、余氯及细菌、软化器主要是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等,为下一步反渗膜做准备。

1.2反渗透系统此系统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反渗透膜只对水分子能通过的选择性,达到将水和有机物、无机物分离的目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水中的离子及细菌、热源等,经过此系统达到离子脱除率98-99%,细菌、热原去除率99.99%。

1.3自动控制系统为自动控制及自动保护装置,可以在无人操作时自动运行。

1.4其他辅助装置电导率仪、水压表、纱芯滤过、去离子树脂等。2透析用水质量不达标的弊端

2.1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与透析用水之间通过透析半透膜大量接触,若透析用水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含量超标,则有机会通过透析膜进入血液,导致菌血症和败血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形成内毒素血症,长期的内毒素刺激则形成慢性并发症过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2]。

2.2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早期有铝中毒导致小细胞性贫血、脑病、痴呆、骨病;钙、镁硬水离子可以导致恶心、呕吐、头痛、高血压;现今出现异常的都是氯胺中毒,导致溶血、贫血、以及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异常表现;溶于水的无机或有机物质,以及细菌产物通过透析膜进入患者体内,引起中毒症状。[3]

2.3破坏透析设备[3]水中颗粒物质和微生物如果清除不充分不能通过透析膜进入患者体内,但可破坏透析设备,游离氯会损害反渗膜,缩短反渗机使用寿命。3水处理设备的管理及维护

3.1人员培训设备在安装调试后,均要组织人员培训,要求人人从设备的结构原理到操作步骤及仪表观察均要掌握,派专人管理。

3.2使用者对透析用水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护定期检测出水水质,判断系统工作是否有效:①观察原水压力0.1-0.4Mpa,工作压力表0.7-1.0Mpa,反渗膜进水压力小于1.6Mpa,出水压力在1.0-1.4Mpa,电导率在要求值内(电导率正常值约10μs/cm),设备正常使用。②石英砂与活性炭过滤器、树脂软化器应根据当地水质、用水量,确定48h或1-2次/周冲洗,每次冲洗应正反冲洗为宜。③树脂软化器的再生需要饱和盐水,定期检查盐箱中是否有固体盐,及时向盐箱中投加工业粗盐,每次25kg。4设备专业人员或厂家对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4.1反渗透膜对污染的判断在正常压力下如纯水产量下降至正常值的15%;反渗透膜出水压力在温度校正后增加10%-15%;电阻率降低至设定值的10%-15%;在反渗透膜产水量正常的情况下,反渗透膜进水压力增加10%-15%。

4.2反渗透膜污染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由设备专业人员或厂家工程师根据污染物选择对应的清洗液进行充分的清洗[1]。

4.3储水循环系统的维护经过反渗系统处理的反渗水采用无毒材料制备的管路输送方式并设置回路与纯水箱保持密闭循环状态,为避免和控制反渗水在储存与输送中造成二次污染,产生细菌及热源,在循环系统中还配备了杀菌器和消毒系统并定期清洗、消毒,更好地保证透析用水的质量。

4.4其他维护精密过滤器滤芯每月更换1次;石英砂、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1年更换1次;反渗透膜每2-3年更换1次。5血液净化水质监测

5.1电导率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每厘米微西门子(μs/cm)表示。设备上配有电导率仪显示装置,每天记录读取值(电导率在正常值约10μs/cm以下)。

5.2余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判定余氯包括游离氯和结合氯(氯胺),游离氯浓度应小于0.5mg/L,氯胺标准必须小于0.1mg/L,透析用水余氯检测应该在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15分钟后,从活性碳过滤器出口(进入反渗机或软水器前)采样检测。余氯的检测大多数采用邻联甲苯胺(DPD)溶液检测法,测试后与比色卡或比色盘比较,记录其结果。

5.3PH值最简便的方法是用pH试纸测试后与对色板比较,记录其读取值(维持在5-7的正常范围)。

5.4硬度取透析用水10ml于玻璃试管中,加入一包软水硬度(Ⅰ)试剂,摇匀溶解,溶液为蓝色说明水样硬度低于0.4mg/L即为合格。

5.5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细菌数50cfu/ml时必须进行干预措施;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采样部位为透析机入口前的水质,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取2ml反渗水送至检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

5.6内毒素每3个月检测一次,内毒素

5.7化学污染物每年测定1次,抽取反渗水1200ml送至福建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其标准参考2008年美国AAMI提出的标准,有关电解质的含量标准可以参考有关书籍。参考文献

[1]王西娟.消毒供应中心纯化水设备的管理及水质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31.

水质净化范文5

关键词 生态鱼缸;复合填料;水体微循环

中图分类号 Q958.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 154-0061-03

在养鱼过程中,鱼类自身会排出废物,加之饲料等发生腐败现象,会导致鱼缸中水质不断恶化,因此需要经常换水,稍有不慎,将会带来鱼类的死亡,给养鱼爱好者们增加了很多麻烦。近年来,生物填料不仅在污水处理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领域也有了一定的应用。本来选取了几种常用的填料,在鱼缸中组建填料吸附层,并在填料表层种植一种水生植物,力求构建一个能够自我循化,自我净化的生态鱼缸,不仅能够减少换水带来的工作量,还能实现节约用水,美化环境。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 养鱼用水

本次实验研究采用的养鱼用水为自来水,自来水在使用前于通风处静置48小时,去除其中的余氯以及可能对鱼类生存产生危害的物质。水质分析情况如表1。

2) 鱼类及其饲料

本实验中所使用的鱼为水产养殖市场购买的长状况良好的斑马鱼和Q鱼。而采用的饲料也是商贩根据长期养鱼经验提供的最为合适的人工合成薄片饲料,饲料中含有蛋白质、纤维、脂肪、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3) 填料

本实验选取了3种填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填料进行实验,复合填料自上而下依次为多孔玻璃陶瓷环(5cm)、机制颗粒活性炭(5cm)、火山石(5cm)。各种填料粒径如下:多孔玻璃陶瓷环为环形中空结构,外径1.5cm,长1.5cm,壁厚1.6mm;火山石直径2cm~4cm;机制颗粒活性炭为圆柱体结构,高度为3cm,直径5mm。

1.2 实验装置

本研究中所搭建的装置如图l所示。

如图1所示,该实验装置的构建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一组实验。在第一组实验装置中,仅投放斑马鱼和Q鱼,并在鱼缸壁安置一下小型静音曝气机第二组实验装置中,为了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引入了苹果螺、田螺和黑壳虾作为分解者,并在池底铺设了活性炭和水草泥,在其表面种植了适量的苦草、黑藻、金鱼藻和蜈蚣草等水生植物;第三组实验装置中,在水面以上构建了一个复合填料层,在池底加设了潜水泵,将鱼缸中的水提升,使其经过填料层后重新回归水体,并在填料层侧面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太阳能光板,以便给潜水泵供给能量;第四组实验装置在第三组的基础上,在填料层表面种植了根系发达的香菇草。

1.3 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设置了4个实验组。第一组中仅投加鱼类;第二组为鱼+生态系统,通过引入前文提到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第三组为鱼+生态系统+复合填料,在鱼缸中构造一个15cm厚的混合填料层;第四组为鱼+生态系统+复合填料+水生植物,在复合填料表层,引入适量的水生植物。以上四组实验,第一、二组实验时间为1周,以便保证鱼类的正常存活,第三、四组每组进行时间为2周。前2周去鱼缸中的混合水样进行检测,后面4周取循环泵出水进行检测,测定鱼缸中的水质状况。

1.4 水质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分析鱼缸水体中浊度,pH,CODM。,NH4+-N和TP的情况,对比不同实验处理阶段的水质状况。测量方法如表2所示。

2 结果与讨论

2.1 浊度的变化情况

随着时间和处理组的不同,鱼缸中的浊度变化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组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缸中的浊度明显上升,这是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以及饲料发生腐败,进入水体形成小颗粒悬浮于水体中,导致浊度上升。随着第二者实验的进行,鱼缸中的浊度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之后,鱼类的排泄物以及腐败的饲料被引入的分解者分解,使浊度下降,但是在第二者实验的后期,浊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生态系统对于水体中的浊度去除有一定上限。第三组实验中,搭建一个复合填料组成的滤层之后,系统的浊度再次下降,这是因为循环水体在经过填料层后,水体中引起浊度的物质被填料所吸附拦截,使水体的浊度下降。可以看到,经过第三组实验的处理之后,水体的浊度基本恢复到自来水的水平。在第四组实验中,水体的浊度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对照四个实验组可以得出,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对于水体的浊度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效果有限,而构建一个复合填料层,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养鱼水体的浊度问题。

2.2 pH的变化情况

随着时间和处理组的不同,鱼缸中的pH变化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第一组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缸中pH逐渐下降,这是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以及饲料发生腐败,产生一些酸性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pH逐渐下降。随着第二组实验的进行,鱼缸中水体的pH有所回升,但是在第二组实验进行4d之后基本达到稳定,说明生态系统的构建,对于水体的pH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其效果受到限制。随着第三组实验的开展,水体的pH快速回升至接近原自来水的pH。并且第四组实验过程中,水体的pH一直维持在原水pH附近。这是因为随着水体的循环,水体中的腐败物质被复合填料层截留,而下层的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水体的pH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的pH能够逐渐的恢复到原来水平。

2.3 CODMn的变化情况

随着时间和处理组的不同,鱼缸中的CODMn变化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第一组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缸中CODmn明显上升,这是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以及饲料发生腐败,产生一些有机物,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增加,从而使CODMn升高。可以看到,经过第一组的实验周期之后,水体的CODMn明显比自来水高,已不适合再进行养鱼活动。随着第二组实验的进行,水体的CODMn值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之后,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以呼吸作用或者同化作用消耗一部分有机物,分解者也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使水体的有机物含量降低,从而使CODMn降低。但是仍然处于一个高于自来水CODMn的水平。随着第三组实验的进行,水体中的CODMn浓度进一步下降,这是由于复合填料层的截留和吸附作用去除了大部分有机颗粒物质,降低了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整个第三组实验阶段,CODMn浓度由4.9mg.L-1降至3.4mg.L-1,去除效率为30.61%。在第四组实验进行过程中,水体的CODMn浓度一直维持在3.3mg.L-1左右,仅比原自来水高0.2mg.L-1,水质良好。说明本套系统的构建对鱼类生活环境的改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2.4 NH4+-N的变化情况

随着时间和处理组的不同,鱼缸中的NH4+-N变化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第一组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缸中的NH4+-N浓度逐渐上升,这是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以及饲料发生腐败分解,进入水体,导致NHNH4+-N浓度大幅度上升。由初始水体的0.7mg.L-1快速上升至第七天的3.80mg.L-1。随着第二者实验的进行,鱼缸中的NH4+-N浓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引入的水生植物以及分解者,能一定程度吸收NH4+-N,但从第10天开始效果不明显,说明水生生态系统的自净有一定的限制。第三组实验中,搭建一个复合填料组成的滤层之后,系统的NH4+-N浓度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循环水体在经过填料层后,填料对氨氮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并且,在填料层中,还生长着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利用NH4+-N发生一系列包括同化、氨化、硝化反硝化在内的微生物活动,从而实现NH4+-N的去除。可以看到,经过第三组实验的处理之后,水体的NH4+-N浓度维持在1.Img.L-1左右。在第四组实验中,水体的NH 4+-N浓度稍有降低,维持在0.9mg.L-1左右,可以看到,经过第四组实验处理后,水体中的NH4+-N浓度基本恢复正常。说明复合填料以及水生植物的添加,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养鱼水体的NH4+-N浓度升高问题。

2.5 TP的变化情况

随着时间和处理组的不同,鱼缸中的TP变化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第一组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缸中的TP浓度逐渐上升,这是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以、多余饲料腐败以及含磷有机物分解,进入水体,导致TP浓度上升。随着第二组实验的进行,水体中的TP浓度迅速下降,这是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沉水植物对TP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从而使得水体中的TP迅速得到去除。在第三组实验中,填料对TP同样具备很好的吸附效果,从而使得水体中的TP基本得到去除,恢复到原自来水的TP水平,即接近于Omg.L-1。并且在第四组实验中,TP浓度一直维持在Omg.L-1左右,说明整套系统的搭建对于TP的去除效果非常好。

3 结论

通过上述四组实验研究,本文可得出如下结论。

1)在家庭养鱼的过程中,由于鱼类排泄以及多余的饲料腐败等原因,养鱼的水体水质会逐渐变差,导致家庭养鱼需要经常的换水,不仅增加工作量,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以及产生大量的养鱼废水。

水质净化范文6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维修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污水处理厂内,设备的维护、保养及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设备质量及其生产效率。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厂区中设备年代久远及新设备的更新,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任务已变得日益复杂和繁重,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信息系统[1]。企业管理者通过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以最少的储备资金和备件占用,最大发挥设备的效能;系统还可以再通过网络实现设备故障及维护的信息共享,改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提高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设备管理及维护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这类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同时,国内的研究人员,也开发了一些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如胡迎松开发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2],在水力发电厂检修维护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需求分析

随着环境越来越被重视以及生活废水增多的情况,污水处理厂内的生产任务也逐渐加重,每台设备也相应地加大了任务量,基本上处于停人不停机的状态,并且由于新老设备存在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苏联模式一年一大修,大修保一年的定期保养的维护体系已经明显露出了许多不足。大修和计划外的停产太多,频繁的停产使得污水处理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带来了比较大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厂设备维护流程还是按照传统填写维护单子进行的,没有做到信息化,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当然,还存在工作计划时效性差、反馈信息不及时、数据准确性差、各种数据缺乏后期统计分析等不足。基于以上情况,拟决定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设备维护管理等问题,并逐步建立其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特点和该厂的具体情况,将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建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即关于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工具、以及供应商等与维修工作相关的各项信息的管理和基本数据的汇集。第二阶段是通过资料整理,初步建立整个企业的设备系统以及系统的维修性模型,为预防性决策阶段提供数据基础。第三阶段则是预防性维护决策,是整个技术体系的核心。建立起预防性维修体系的主要结构,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性为目标,综合多方面情况,自动生成维护工单,并通过对维护工单的监控达到对整个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维修决策。目前所开发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协助企业进行预防性维护体系第一阶段的建立。

三、系统设计

经过调研分析目前维修工作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了解和掌握了该企业维修部门的组织形式、维修工作的管理模式、维修业务的流程、维修工单的循环过程,然后进行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目标

建立一个企业设备管理和和维护信息管理的工作平台,使企业通过该平台进行设备维护管理的运作过程中,获得以下效益:

(1)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挖掘设备生产潜力,增加其有效生产时间;

(2)避免旧的维护系统对设备过度维修造成的浪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3)减少停机时间,降低正常运行期间的物耗损失;

(4)提高管理和维修人员工作效率,充分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

(5)有效收集各类维修数据,为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第二阶段建立打下基础。

3.2系统功能子系统及模块

如图1所示,本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子系统及模块:

(1)报表子系统:主要实现一些常用报表和统计数据的报表输出;(2))资源管理模块子系统:分为设备管理模块、备件管理模块、工具管理模块等七个模块,其中设备管理模块分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两部分。该子系统是本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进行对企业与设备维护工作相关的各项资源的信息的管理;(3)用户权限管理子系统:对系统使用用户进行权限设置,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企业信息保密;(4)工作管理子系统:包括报修模块、受理及维修工作下达模块和维修日记模块,分别实现日常维修工作中的报修和维修日记的实时在线管理;(5)故障管理子系统:分为设备故障信息和故障维修工作统计两个模块,设备故障信息主要是保存对各个设备进行FTA和FMEA分析后的数据,为设备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辅助,维修工作统计模块则主要是对各个设备实际发生的故障进行维修后的记录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日常统计;(6)维修决策子系统:包括大修管理模块、设备一级保养模块、设备二级保养模块三部分,该子系统初步实现对设备大修和一、二级保养工作的智能管理;(7)数据分析子系统:包括维修性数据分析、机械能力指数模块;(8)系统支持子系统:包括帮助系统和窗口列表,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

3.3系统信息关联分析

根据对企业进行的实际调查和建模分析,结合上一步确定的功能划分,可以得到各个子系统或模块之间的信息关联。例如:在维修日记模块的调用过程中,用户首先通过权限验证后进入系统,然后系统自动调出该用户人事资料,并根据其人事资料获取其当前维修任务,也可以通过调用备件管理和工具管理模块,为用户列出备件和工具信息,在用户选择了正确的信息后,系统通过工作管理子系统将此次维修日记记录完整。

3.4系统E-R图及数据库实现

R图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对信息进行编码设计。由系统的特点以及数据的关系模式,本系统采用的是关系数据库,通过Access2建立。其中包括设备、故障、备件、人事、工具、维修情况、供应商信息、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内容、设备保养执行情况、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大修内容、设备保养执行情况等3.5输入输出设计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对整个系统的质量与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程序的实现过程中尽可能采取了保证系统运行时输入的格式正确性的校验以及许多数据的自动记录,保证了数据的正确及时和有效。输出设计是面向用户的,因此无论屏幕显示还是报表输出,本系统都尽可能采用了用户所熟悉的习惯方式。

四、系统结构及特点

系统主要功能有: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备件、维修工具、供应商)、设备故障管理(设备故障信息管理、故障维修工作统计)、设备故障维护工作管理(设备故障报修、故障保修受理、维修日记)、维修决策(保养计划、保养内容、计划统计、计划汇总、计划执行)。维修资源管理子系统中的设备信息管理模块。用户在设备编号或者设备名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进行维修性数据分析的设备后,界面下方列出该设备的历史维修记录,点击分析按钮后,系统进行该设备的维修性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在右边的框内,然后点击右边的曲线按钮、维修工作的管理人员根据该数据分析的结果,即可获得该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维修工作的进行情况。通过本系统可以对设备故障信息进行管理,根据提示输入设备相应的故障信息后,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即可以直接选择故障现象,管理人员还可以对相应设备的故障信息进行查看、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

五、结语:

系统在企业实施后,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并能方便地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了设备科的管理能力,使设备管理水平和维修维护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幅度的提高,能够及时地给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该系统的特点有:(1)设备管理动态化,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数据,生产计划与维修、维护计划更加合理化,尽可能实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维修维护工作的工作效率;(2)使设备的使用情况与管理信息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有机,设备维修、运行状况的信息记录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统计等都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保证设备较高的完好率;(3)大大降低了粗放型调度、管理、统计等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工作有以下一些方面:(1)维修决策及优化研究。维修策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可用度和平均费用。(2)备件管理研究。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设备修理的效率还需要加强备件工作的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