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范例6篇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范文1

一、 体育课程考核的再认识

体育课程考核是依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定的价值评判。这就有必要对体育课程考核对象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结合考核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考核方法,才能实现体育课程考核应有的功能。

1.体育课程的考核对象

体育课程的考核对象也就是考核具体是针对什么而为,对象的正确认识关系到课程考核的效果,同时也决定着考核能否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它在整个课程考核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也不同,部分学者认为:“体育课程的考核对象应当包括教师教学的考核,学生学习的考核,课程实施方法、途径、功能等方面的考核。”也有学者认为体育课程的考核对象应当包括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业成绩、体育课程决策与管理的考核等。综合分析诸多不同观点,我们认为,体育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针对三个方面:体育课程本身、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而且,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需要站在社会考核标准与学生个体内省标准的角度来进行,即除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社会道德、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课程的考核应当是全方位的,而不单单是片面的考核。

2.体育课程的考核方法

体育课程考核方法是按照体育课程的考核目的和考核原则设计的一套具体的考核方式,它是体育课程考核实施的具体手段,是连接考核目标与考核对象的纽带。体育课程考核方法多种多样,有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学生相互间的考核、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传统的课程考核较为单一和片面,新课程标准下的考核应当注重客观考核与主观考核的结合、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的结合、绝对性考核与相对性考核的结合,实现全面多元化的考核机制。但是在教学中进行多主体考核时,考核权重无法确定,谁的考核最有说服力,谁的考核更加权威,谁的考核更具有指向性,这些都是课程考核中应当关注的问题。由此我们认为,体育课程考核可以采取将“联考”与“统考”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等级制考核、多元综合考核、自主考核、体育教师考核有机结合。首先将量性考核与质性考核相结合进行总体考核,然后将诊断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对考核对象给予最终的评价。

3.体育课程的考核功能

体育课程考核的主要功能是它可以有效地判断课程实际、课程效果、课程建设等是否达到设定的目标,明确课程实施与外界的关系,为课程实施者提供必要的教学信息。体育课程考核具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甄别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等,体育课程考核的这些功能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教学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完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对体育课程考核功能的深入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执行《体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从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促进体育课程考核功能的实现。

二、 体育课程考核标准新探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健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未完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点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专业的体育技能,而在于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爱上体育锻炼,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打好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以分数作为体育课程考核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使得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负担,而且这种考核标准只注重了结果,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考核方法和标准。

1.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

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考核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既要注重对教师整体教学过程的考核,也要注重对教学的有效程度进行考核,即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在体育课程前后的身体变化。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说过:“教学质量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质量,其中不仅包括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包括学生情感与性情的培养。”体育课程考核所要实现的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激励教师教学,帮助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中共同进步,因此体育课程评价不单单要着重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与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以前教育界大都只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体育,随着现代体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传统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考核标准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体育课程迫切需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全民运动、终身体育的发展,体育课程的考核标准也需要满足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应当为学生增加更多的选择性。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上会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有的学生可能引体向上做得不好,但是在双杠两臂屈伸或者屈臂垂行上有较大优势;有的学生不善于投篮,但在足球中表现优异。这时考核标准的设置就应当多元化,设置多个考核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考核中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2.注重学生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的考核

体育课程的考核要将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结合起来,既考核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注重学生的健康素质,将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都作为体育课程的考核指标,同时还要制定出以健康为主的考核标准,以确保考核健康素质的相关指标在体育课程考核指标中占到应有的权重。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的考核不仅仅要以学生的运动能力为标准,还应该十分注重学生的健康素质,同时还制定出了以健康为主的考核标准,如:反映心血管耐力和心肺功能的考核方式,让学生长跑或者12分钟快跑后测量学生的心跳速度;通过仰卧起坐、俯卧撑、屈臂悬垂等耐力训练来测定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通过立体体前屈等运动来测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与身体健康情况。这些方面的素质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退化性疾病的产生,这种考核标准同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理念是一致的。由于现代健康概念已经从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所以,体育课程的考核应将健康素质作为体育课程的考核指标,应当融入反映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内容的指标,如: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群体性和集体性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方面。

3.考核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为了让学生成绩报告单中的“体育”能反映学生身体健康状态,反映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体育成绩报告书中应当综合反映学生的运动成绩、特长发展、身体状况、生理卫生等多个方面,其中身体状况一栏中应当要详细记载学生的心率、血压、肺活量、视力等身体指标,并赋予详细的评语,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也就是说,“体育”不仅仅只是反映学生在本学期体育课程项目考核中的综合成绩,还要有身体各项指标情况,以便于学生家长能通过体育成绩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学者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了研究,他们随即抽取了100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家长对学生成绩报告单中“体育”二字含义的理解都是认为“体育”成绩应当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另有10%的家长还明确指出“体育”所应包含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体育目的任务来说,“体育”成绩确实应当综合反映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体育课程考核职能延伸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应当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小学体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同时体育课程考核的结果要能够有效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现代的体育课程考核标准需符合现代化需求,考核标准不仅要涉及到学生运动能力的考核,也要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考核,使体育课程考核能够实现其基础职能。

参考文献

[1] 王俊.浅谈优质体育课的评价标准.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2] 陈帅.一堂好的体育课的评价标准.国培计划,2010,12/31.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现是当下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我们进入了高速的网络时代,以前的课堂教学是很简单的教学,现在加入了多媒体教学等其他方式教学,面对网络时代对教学提出的重大挑战,教育改革是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的教育的改革必须前进。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实施过后,学校和教育部门都投入了很大的努力和热情。但是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现,真正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需要查阅大量教育学、课程论、课程改革与评价、基础课程设计、体育教材、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期刊论文、书籍著作,通过网络期刊数据库查阅了与本文相关的文献。

比较分析法:通过新课程标准下和以前课程标准的指导方式方法,思想等。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过后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

2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2.1 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综述

目前,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体育课成绩等级评定测试方法与人体的健康有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①肌肉力量和耐力;②肺活量;③柔韧性;④速度和灵敏。这四个方面的优良状态,提供和保证了学生安全地从事身体素质各方面的能力,即具备了优良的体质水平和运动水平。现在中学生参加的体育测试不仅达到了体育锻炼的要求也增加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2研究目标

2.2.1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2.2.2 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回到研究状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理论,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合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改善。

2.2.3 通过研究,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找出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低下、没有效果的因素,提出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研究策略。为一线体育教师同行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

2.2.4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成绩等级考核是要教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关心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还要根据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建立自信。

2.3 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学生体质的培养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学生,是普通中小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普通中小学教育肩负的光荣使命。中小学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从多方面发展的目标出发,通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够合理的利用有效的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合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爱上体育课,从而改变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又害怕上体育课的现状。众所周知,仅靠每周一两节体育课或者增加体育课课时数就想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很难的。“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角度来看,通过建立制度、明确要求、加强组织和检查实效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左右的锻炼时间。因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安排合理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中小学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3到4次课外体育活动。要大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正确口号,以此来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意识。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并积极的参加体育运动。目前,全国中小学己经建立了各种学生体育组织,并且每年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加上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看上去学生能够参加多次体育活动。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可每次举办体育活动时参加的人基本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是无法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充其量只能作为热情的观众。如此看来,仅靠学校和学生组织举办一些体育活动是难以满足学生们体育锻炼的需要。那么,能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学生爱上体育,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喜欢体育,促进学生体智全面发展,培养出他们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3 如何有效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

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如何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下面就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近几年的研究以及其他体育教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探讨。

3.1 良好运动环境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环境是教学获得体验的载体。在我国古代孟子在学习的时候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他的母亲就搬家来改变外部环境,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良好的环境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把音乐引入课堂,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特别是小学生,所有这些显性学习环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从而积极投入课堂学习。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在思维不受限制的环境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因此,要充分发挥亲和力的作用,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认可的手势往往能换来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只有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有一份好心情去学习,他们的思维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的人格才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促进体育课内有效学习的时间。

3.2 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标准下指出:“运动兴趣和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课程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一个人对排球没有任何兴趣,你一定要求他去练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一个人特别喜欢打篮球,但是你硬逼着他去练习足球,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就会使之产生抵触情绪,相反,他特别喜欢篮球,你就让他去练习和学习篮球。他就会有兴趣也会积极的参与,有浓厚的兴趣。目前,在中学体育考试中有了必考和选考项目。 因此,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3.3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模糊性、随意性,要针对提高教学的方向性、有效性。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怎么才能达到我预设的教育目标?”

3.4 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达成教学目的,要精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下没有给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对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即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体育课的性质,突出学生主体的需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有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许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希望通过游戏环节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教学主题,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程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身体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素质条件、心理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活学活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益。

3.5 合作探究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要让学生以为你比他们高一等。让太他们以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没有拘束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享受整个探究过程。在其他课堂遇到了一些难题,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就能够快速的解决问题。同样合作探究也适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同样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一些方法并让他们积极参与探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体育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方法,并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能力,给学生练习的自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积极的、有效的,所以,合作探究是有效学习的重点。

3.6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教学方式方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确保有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无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哪一种方法都是没有用也就成了无用功。“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3.6.1 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高度注视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乐意接受的运动项目为重点,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跳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时间和练习方式的改变,跳时可以花样多样新颖。还可以加入一些有关跳这一项的游戏。

3.6.2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中小学学生是“教学之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人与人是不相同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应高度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3.7 激励评价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荣誉感等。”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现代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有时一句鼓励的话语能够改变结果,一个微小的进步用一句鼓励的话语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自豪感。

3.8 严密组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体育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会不自觉地将平时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表露出来,例如上课吃零食,说话等。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导致课堂纪律的散漫,上课精神不集中。体育课突发事件的产生,出现运动损伤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导致出教学效果低下。

体育课堂组织形式是否严密、合理、科学、恰当,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有直接影响。一堂课,假如组织不严密,势必会造成学生无事可做而出现思想散漫、纪律松懈;假如组织严密,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容易分散。容易出现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应组织严密,紧紧牵制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有事可做,甚至在每个环节中都忙得不亦乐乎,从而保证了学生不受外界影响,提高了有效学习的时间。有效的组织(主要针对教师)教师的是语言组织要准确简练,时间的是组织要恰到好处,教学组织要面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教师的方面提高教学有效,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从而达到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要提高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对体育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教学的效过来看、师生的观念和学习观念等方面提高认识,实施有效的教学。

4.1.2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立,体育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控制管理能力以及教学反馈的掌握情况。

4.1.3 师生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4.1.4 营造和谐的教学范围、创造科学合理的学校情景、精选教学内容和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现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4.2 建议

4.2.1 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判断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分析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体育与健康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增强自尊与自信,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

4.2.2 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发展和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需求。

4.2.3 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中考”等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以免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吾龙.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2]孙鹏,王书栋.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4(01)

[3]郭殿祥,邹师.关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策略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0(03)

[4]刘国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5(06)

[5]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6]况晨光.注重有效教学[J]. 教书育人,2005(Z1)

[7]柳嵩.浅谈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及创新[J].才智,2009(36)

作者简介: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范文3

摘 要 中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适时提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以期探索出一条中小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邀请专家进行研讨,对中小学体育俱乐部模式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呈现。以期达到交流各地教学实践经验,共享中小学体育俱乐部教学研究成果,促进学习提高的目的,同时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一、中小学创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实践教学当中,随着“00后”逐步成长,学生个性日益突出,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传统教学的安排这一对矛盾日益突出。早日找到解决这对矛盾的根本措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适时提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可行,教学过程更具有吸引力,更加能够反映教学目标的内涵。教学内容更具有连贯性,从小学到中学,技术内容的难度不停留在低级重复阶段,而是有阶梯性地增加。初中与小学,高中与初中,进行了无逢衔接。这样就可以使中小学生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技术,使他们对所喜爱的运动技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地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二)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中小学开展课内外体育俱乐部,以中小学生的个人兴趣为前提,以运动项目为单位,进行打破常规班级授课,提倡开放性、自主性、自由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在每学期的期初,学生通知计算机系统,对自己本学生想参加的运动项目进行选择,课程内容进行初步地认知,提出自己所希望学习的内容。校园中开设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和健美操等俱乐部,项目十分地丰富,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体育文化,创造了良好地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互助交往意识

这种打破常规班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校园内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学们在教学当中,无意识地形成了跨班级之间的交流,然后,这种交流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打破了传统地学生在校期间仅停留在班级内部的交流模式,班际之间的活动交流会逐步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互相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中小学创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想与设计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创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指导性和标准化作用,是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将更进一步,将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可行性。避免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大而空,使之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避免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现象。

(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占绝对地位,教师的权威似乎不容挑战,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而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出现了新型地师生关系。学生在“三自主”情况下,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的前提下,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这种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风,高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学风。

(三)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往往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一些基本的技术同时出现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大纲中,导致学生很难对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地学习技战术。而对些不太喜爱的运动却又在进行重复地学习,这种现象就造成了大量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将中小学仍至大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俱乐部对项目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中小学需要完成的知识点,逐渐形成一个系统,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创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规范教学必不可少,它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指导和指向作用。从评价的对象来区分,评价可以分为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和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通过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和学生的成效进行全方位地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由学生通知网络进行评价和专家听课等方式进行。

四、影响中小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师资问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师要求“一专多能”而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对师资却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多专多能”,这样才能满足于学生对项目选择的需求。以传统的师资来应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教师的专业过于集中,师资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难以满足学生的选择。

(二)教学场地问题

传统体育教学对体育场馆的要求相对分散,可以将体育课进行分散编排。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求将体育课的编排相对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对体育场馆的数量要求。对于场馆数量有限的校园而言,在教学当中就出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影响到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在教学目标方面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编排,从小学、初中和高中分阶段,成系统地制定。这将避免低端地重复学习,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应当更加具体,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应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避免大而空的现象发生。只有有效地达成了目标,才能够促进体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二)在组织形式方面

传统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学生在进行“三自主”形式当中,更为有效地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丰富多彩的项目能够更具有吸引力,激烈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比如师资力量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过于集中;教学场地的要求达不到俱乐部抽教学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实践。中小学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否成为主流还有待于更多的有志之士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云卿,郭浪舟.对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体育俱乐部的考察[J].中国学校体育.1995:39-40.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 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 现状;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103-02

1前言

2001年7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适用本)》及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相继出台,标志着体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课程名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及课程目标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虽然高等师范院校是引领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但事实上许多毕业生形成了只有接受“再教育”(专业培训)才能转换新角色的观念,新入职的体育教师在思想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要密切联系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着力体现新时期对体育师资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专项技能、教学组织及实际操作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教育实习的理论与学科知识储备提供帮助,并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快速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作准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遵义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情况以及遵义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些年CNKI中的相关期刊20余篇文献,以及2本相关著作,为文章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针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的评价、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模式等相关问题向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2.2.3 访谈法。向贵州省部分分管学校体育的负责人、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负责人及相应教师了解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现状、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访谈交流。

2.2.4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对调查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研究提供量化参考。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

3.1教学理念的合理化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从传统的以“竞技运动”为中心转变为“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为主导。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观的整体健康作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动作,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对技术动作运用能力的养成;让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及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教学内容及方式丰富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单一的、传统的以竞技运动教学内容为主的现状。教学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百花齐放的现状,使教学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也由原本的单一的灌输―接受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向倡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组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转变。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

3.3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淡化了以往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以往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评价、强调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的评价;而新课程标准采用的教学评价更加全面,评价的内容体现在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五个方面,评价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既重视教师评价,也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整个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更加多样化,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更客观、更全面。

4 体教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4.1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

目前遵义师范学院体教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很低,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情况显示:仅有4.3%的人非常了解;13%的人比较了解;28.3%的人基本了解;46.7%的人不太了解,所占比例最高;7.7%的人完全不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在学习阶段学生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不了解目前的新课程标准,是导致在担任中学体育教师阶段之前的学生较难适应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4.2与新课程标准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

与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有关联的是学校是否开设与新课程标准有关的课程。对遵义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开设与新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的占63%,没有开设与新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的占37%。满意其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的占35.9%;比较满意 50%;而14.1%不满意;综合满意度高达85.9%。

遵义师范学院体教专业在大三之前基本没有开设与新课程标准内容有关的课程,学生在大三、大四时才会对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有所接触。四年级的学生要进行一学期的实习,新课程标准是中学体育教师招聘必考的内容,然而只有在最后一学期面临毕业找工作,才开始了解和学习有关新课程标准的知识。

4.3师院体教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课程改革对接实况

高校体教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课程改革的对接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满足社会需要以及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情况。通过对体教专业实习生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关于体教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接情况的调查,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选择吻合的无人、基本吻合的占31.6%、一般的占30.4%、基本不吻合的占30.4%、不吻合的占7.6%。这表明中学体育教师认为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很好的与中小学体育学习联系。

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扮演着教师的角色,是受调查者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教育实习中能深切感受到自身在大学课程里所学的知识是否够用或者能用于教学中。通过对教育实习后2013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及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是否能与中小学体育课的对接情况,结果统计显示:有13.3%的人选择可以对接上;33.3%的人选择基本对接上;选择一般的最多占总数的43.4%;选择基本对接不上和对接不上的都各占5%。这表明大多数的体教专业实习学生认为自身在大学里所学的体育专业课程与中小学体育课不能很好的对接。

5 体教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5.1转变观念,更新培养目标

针对目前遵义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了解不深的现状,应及时转变因陈守旧的教育观念,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设置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课程目标,突出培养全面的复合型的体育教师人才。通过新的教学目标转变学生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的认识,加强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成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体育工作者。同时应及时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更新和改变教育理念。

5.2调整结构,丰富课程内容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重视对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培养,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进行合理划分,把相邻或同一类能合并的课程进行简化和整合,减少类似课程之间的重复现象,为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引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应使必修课程成为知识面广,内容精简的课程,同时又要能充分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增设一些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选修课程。

5.3改变教法,倡导多样化教学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变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为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的活动,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高校体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填灌”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入引导式、开放式教学,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施教之功在于诱导;作为学生,要学习中要注意领悟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萍.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与课程改革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2] 袁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影响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8.

[3] 马艳红.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

[4] 袁野.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适应性[J].体育学刊,2002,1.

[5] 李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广与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改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3.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能力;多元化

The carefully examining of gym instructor teaching faculty Under new curriculum idea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literature methods and so on material law, logical analytic metho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sports curriculum idea's successional variation process, summarize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under the idea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gym instructor teaching faculty development necessary factor, then unifies many year teaching practice, proposed the gym instructor teaching develops several stages which diligently must. Provides the theory instruction for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gym instructor'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Teaching faculty;Multiplex

1 我国体育课程理念历史演变

随着我国建国以来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小学体育大纲的改革,出现了体育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运动技术理念、快乐体育理念、体质本位理念、自然体育思想理念、成功体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和健康观理念等教学理念随之产生,所有各种理念是相互渗透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1. 1 “运动技术观”体育课程理念

建国初期,国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20 世纪 50年代初至70代末,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观受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影响,体育教育大纲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体操、游戏和田径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多从教育学和生物学角度考虑学校体育的实际和价值,运动技术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1. 2 “素质教育”体育课程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程理念强调了体育课程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了体育在教育体系当中的地位,关注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但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下的我国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主体性等方面没有真正融合到教学中。

1.3 “健康观”体育课程理念

2000 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 1 - 6 年级 体育与健康 7 - 12 年级课程标准》简称《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五大领域目标和六个水平目标。[1]

2 新课程标准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挑战

《新课程标准》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如何确立教学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这都需要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2. 1 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起“健康第一”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否使学生达到“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树立“健康第一”课程理念,才能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的根本性改变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2. 2 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探索达成课程目标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在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设计与实施上都表现出一种动态性,整个教学更关注创新、强调合作、提倡探究,这对于教师来说,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满足不了《新课程标准》的这种需要,唯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高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能力,合理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保证课程标准顺利地达成。

2. 3 体育教师必须发挥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发展的

传统的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结果评价,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忽视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和需求,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动态性评价,体育教师要构建符合学生实际和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作用。

3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途径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包括个体在内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些能力的形成机制较之教师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更为复杂,而正是这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教学能力与其他能力不同的特点。[2] 教学能力发展是系统的。“以往的深刻教训己经告诉教育者零打碎敲、小打小闹的专业发展策略起不到作用。”[3]教学能力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的事情,而关涉到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乃至国家民族的复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必须得到政府、教师教育机构、学校(主要是指教师所任职的中小学)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3.1 接受体育专业教育前的阶段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接受体育专业教育前的阶段主要指体育教师接受正式的体育教师教育前,幼年时从学校所获得的有关的教学知识可能会影响到体育教师对在师范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评价和运用,并进而影响到他们从教后的教学实践。

3.2 职前体育教师教育阶段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在我国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中热门话题,也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尽管教师专业发展并非是随着新课程而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新课程改革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更凸现。[4]这是体育教师进入师范教育,接受正规的专业培训阶段。毫无疑问,职前培训的一个根本目的是提供未来的体育教师足够的体育教学知识。

3.2.1 大学时对术科教师教学的观察

如果说中小学时对体育教师或教练的教学的观察是无意识的话,对大学时体育教师教学的观察则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为,这一阶段大多数课程都是为未来体育教师从教而开设的,而且有的课程本身可能就是中小学开设的课程,所以对未来体育教师可能有比较大的影响。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体育教师就是在指导学生主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大学时体育专业教师尤其是术科教师对未来体育教师的教学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3.2.2 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未来体育教师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未来体育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开设的门数明显增多,而且覆盖的知识面更为宽广,不仅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丰富的文理交融和人文科学知识,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3.2.3 教育实习

体育教育实习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从课堂向社会实践转化的重要过程。在教育实习中,他们不仅在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运动代表队训练、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会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将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在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等思想素质方面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

3.3 在职阶段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3. 3.1 在职进修

体育教师在职进修既是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延伸,也是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不断完善。随着我国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人们对终身体育思想的不断领悟,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大学和学院为在职体育教师开设的正规的、有明确目的的、不同形式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3.3.2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是指由大学、特定的机构或组织如教育行政当局或某些专业团体、教师所在的学校或体育组组织的培训班、会议、专题讲座等旨在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专业活动。

3.3.3 阅读专业书刊

体育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具体工作,在课余时间阅读专业书刊自我提高的活动。包括以前已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和新的知识的学习。

3.3.4 体育教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备课、教学器材的准备、教学总结和评价、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等等。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断增进自身教学知识。

3.3.5 观摩其他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师通过观察或现代化的传媒等形式观摩其他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增进自身的教学知识的活动。体育教师可能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观察其他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在新课标颁布以来在一些实验学校、优质学校、重点中学中尤其经常进行。

3.3.6 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除学校规定的正式的教研组活动之外,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如课间、课外训练等场合体育教师自发进行的交流活动。对某个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环境与课堂文化、教学目标的明确具体、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动作重点与难点的处理、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语言与师生互动、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等开展非正式的合作性的交流。

3.3.7 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内在要求。体育教师只有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及时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把学科的前沿知识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之,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教师只有不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吸取他人的教学研究成果,才能将自己零散的教学思想和点滴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教学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学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开展教学研究。

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 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

2 吴志华、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M].教师教育研究,2004 (5).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范文6

一、 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

    本学期,新课程改革在南京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本学期体育教研工作的重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抓好课程改革的起步,本学期着重抓了全体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起始年级教学实验,转变教师的观念,建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有所改革、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 举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班,认真学习课改实施方案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标

(1) 参加省教研室举办的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

    XX年6月4至7日,“江苏省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在我市举办,这是江苏省首次举办的体育学科课改培训,各区县极为重视,积极报名参加。全市共15个区县中小学体育专、兼职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30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不但听取了有关领导及国家课标领导小组专家对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还通过观摩南京市宁海中学窦宁、夫子庙小学卫红、南师大附小任智新课标实验课以及南师大附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加深了课程改革实践和操作层面的认识,为全市启动新课程改革奠定的基础。

(2) 举办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与体育课标培训班

    XX年7月10至15日,南京市中小学课改培训正式启动,市教研室配合晓庄学院和市幼师,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者培训班,各区县体育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约90余人(中学40、小学50)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中听取了专家对课改实施方案及课标的解读,交流了课标实践操作体会及案例分析研讨,为区县级课标培训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

(3) 参加江苏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

    XX年8月,江苏省教研室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在扬州市举办,我市省级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50多人参加了培训,参培人数为全省最多。培训班期间,正直酷暑高温季节,我市参培教师能坚持理论学习和新小学生广播操练习,并利用清晨和下午课后加班加点练习,在培训班结业汇报表演中,展示了我市体育教师的成果和风采,得到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好评。

(4) 参加人教社举办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教材及教参培训

XX年7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及教

参培训班在宁举办,由教材副主编藤子敬教授和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周师章教授主讲体育与健康教材与教参的特点及运用,我市中学体育教研员及部分体育教师30多人参加了培训。

(5) 区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全面展开

    开学初,对区县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区县均利用开学前及开学初进行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识培训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据统计,全市参加培训的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约1200余人,占全体体育教师的70%;区县的课标培训平均用时为3.5天(最多的10天,最少的2天)。在学期中,各区县结合本地的特点与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培训。

2、 举办“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探索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XX年11月中下旬,市教研室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全市共30节中学和30节小学体育课,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了观摩评比。南京市教研室体育学科在组织此次活动时,提出了“健康、主动、快乐、发展”的主题思想,鼓励教师以“无模、无法、无标、无规”的观点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所有的观摩评比课教学中,任课教师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教学领域并行共进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承,把“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在这次的教学观摩中,教师们普遍都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越来越大。90%的课中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选活动内容或自创游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由过去比较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的指导,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现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案设计突破原单一形式,既有表格式,也有文字叙述式,还有结构图式,无一例外地转变为用教学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尝试用一条主线来贯穿全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是只确定了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予了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的灵活性和自主权。那么,如何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突破竞技运动教材体系,建立一个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体系呢?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教师们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上较好地运用了延用、改造、继承和创新的策略。在教材资源运用的策略上能掌握好教材资源的约束力与灵活性的关系。 共4页,当前第1页1

3、 组织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学期,在区县开展课标研究和教学观摩的基础上,市、区结合,推出一批教学改革有所突破的体育课,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全市的交流与研讨。

    全市中小学体育公开教学观摩课情况见下表:

南京市小学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一览表

日   期 地   点 学     校 教 师 年级 内  容 备  注

11月7日

 游府西街小学 致和街小学

五老村小学

中山南路小学 张小青

徐为荣

曹  华 一

三 瓶子活动

肩肘倒立

赛龙舟 市区教研活动、四届青优

11月22日 凤凰花园城小学 凤凰花园城

力学小学 崔德建

张金秋 三

四 武  术

接力跑 市区教研活动、四届青优

11月26日 南师大附小 省教院附

南师大附小

东屏中心小学 金  玉

任  智

程爱平 五

四 击剑

羊角球

韵律活动 全市课改教学观摩会

12月5日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富贵山小学 孙  瑜

王  婷 四

一 排球

障碍跑 市区教研活动

12月9日 南师大附小 省教院附小

南师大附小

夫子庙小学 金  玉

任  智

卫  红 五

一 击剑

羊角球

掷纸飞机 上海黄浦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研修班、南师大体育系

12月17日 游府西街小学 致和街 小学

游府西街小学

天妃宫小学 陆  尧

倪晨瑾

卜  豫 二

一 跳跃

跳竹竿

投掷 市区教研活动、四届青优

元月6日 高淳县实小 高淳县实小

高淳县实小 吴庆均

朱功兰 一

一 睡要放松

快速跑 市课改教学观摩会

南京市中学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一览表

日   期 地   点 学     校 教 师 年级 内  容 备  注

11月7日 江浦高级中学 江浦高级中学 苏本英 高一 营养与健康 研讨课

12月12日 宁海初中部

 宁海初中部

三中初中部 钱  敏

袁  俊 初一

初三 立定跳远

有氧训练 研讨课

12月26日 三十九中 三十九中

二十四中 王  健

王  蓉 初一

初二 竞争与合作

障碍练习 研讨课

元月9日 中华中学 中华中学

下坝中学 唐锦丽

汪培志 初中

初中 野外生活

运动角色 研讨课

11月28日 梅园中学 梅园中学

人民中学

锁金中学

五十中

育英二外 杨建华

程  智

王  萍

刘中俊

怀瑞波 初一

初二

高二

初一

初二 排球

足球

韵律操

定向越野

武术 市教改观摩活动

4、 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XX年11月底12月初,“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在连云港市举行,各市为了展示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的成果作了积极认真地准备。我市在课改观摩评比的基础上,推出了人民中学程智和省教院附小金玉老师的两节课改课代表南京市参加省教学展示。两位教师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大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突破,反映了我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观点与成果。从国家课程改革指导专家的点评及各种反馈信息反映,我市中小学两节课得到专家及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

二、 课题研究

1、继续省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课件研究制作》课题研究

为了贯彻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开发体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高我市体育教学质量,在课题上报、立项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基本完成并进行教学实验研讨。

2、参加省教研室主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运用实验研究》课题研究

    该课题反映了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在教育、体育科研上的前瞻性,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并于10月25日在南京九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及省、市有关领导和省体育院校的专家、课题组教师等出席了会议。南京市在该课题下承担了部分专题实验研究,目前正在计划与落实之中。

3、进行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题研究论文评选工作

新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与思考,促进了教师对专题研究的热情,从今年教师上报教研室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看,较之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小学共上报论文170篇,经评选获奖116篇,占68.2%;中学共上报论文96篇,经评选获奖67篇,占69%。 共4页,当前第2页2

各区县上报及获奖论文见下表:

区县上报及获奖论文一览表

区  县 鼓楼 玄武 白下 秦淮 建邺 下关 栖霞 雨花 江宁 六合 浦口 高淳 溧水 合计

小学 上报 53 24 14 9 5 11 2 6 15 16 15 0 0 170

 获奖 36 15 13 8 4 7 2 2 9 11 9 0 0 116

中学 上报 11 18 8 6 4 5 11 5 9 15 2 2 0 96

 获奖 6 14 5 6 3 4 8 4 6 8 1 2 0 67

5、开通了中小学体育教研网络,为实现现代化教研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XX年10月下旬,为了进一步开发教学研究资源,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市教研室正式开通了“南京教研”网站,专设“中学体育”和“小学体育”网页,设置了教研新闻、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文和教学设计五个栏目,可以从网上了解市体育教研活动情况,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阅读有关论文及兄弟学校的体育课题研究方案,从而为我市的教研活动架设了一条空中桥梁,使全市的教研活动与教师更直接、更快捷、更贴近。 网址:

    中学体育:***

    小学体育:***

三、 教学视导工作

1、 中学体育教学视导情况

本学期随机视导11所学校,听课46节,听课情况见下表。

中学体育教学随机视导情况统计表

学  校 教 学 情 况 视导方式

 a类 b类 c类 d类 

人民中学 1 2   随机视导

六   中 1    随机视导

宁海中学初中部  2 1  随机视导

宁海中学 1 2   随机视导

十三中 3 3   随机视导

南航附中 2 2   随机视导

南大附中 3 3 1  随机视导

南师附校 1 1   随机视导

金陵中学 3 5 1  随机视导

六十六中  4 1  随机视导

上新河中学 2 1   随机视导

合        计 17 25 4 无 

情况分析:

(1)在随机视导的11所学校中,落实新课程计划(初一年级体育课每周3

课时)约占70%,未落实的学校我们在视导反馈中已向学校慎重提出。新课程计划的落实情况不容忽视。

(2)课堂教学计划及备课情况总体较好,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齐全,部分教师能结合课标实施建议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在课时计划中有所反映。

(3)从教学情况看,46节课中,a类课17节,占36.9%;b类课25节,占54.3%;c类课4节,占8.6%;无d类课,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部分教师正积极投入课改实验,努力在体育教学中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等方面进行大胆实验研究,教学明显提高,优课率好于往年。

2、小学体育教学视导情况

小学体育教学随机视导情况统计表

学    校 执行新课程

计划 教师备课 教学情况 视导方式

  好 中 差 a b c d 

南湖二小 基本落实,兼22        1   1    小班化调研

百家湖小学 基本落实,兼23   1   1   新课改调研

拉萨路小学小学 完全落实 2   2 1   新课改调研

模范马路小学 基本落实,兼18  1  1    新课改调研

滨江小学 完全落实 1    1   新课改调研

太阳城小学 基本落实,兼12  1   1   随机视导

秣陵路小学 基本落实,兼41  2   1 1  随机视导

惠园街小学 基本落实,兼18  1   1   随机视导

栖霞中心小学 基本落实,兼24  2  1 1   随机视导

高淳定埠小学  1    1   实小验收

高淳固城小学  1   1    实小验收 共4页,当前第3页3

溧水晶桥小学  1   1    实小验收

江浦实小  2   1 1   学科调研

合      计  8 8  8 9 1 无 

 注:完全落实:开课全,全专职;基本落实,兼*:开课全,非全专职,兼*节课。

情况分析:

(1) 从学校实施国家新课程改革教学计划的情况看(一年级每周4节体育

课;二年级每周2节体育课;三~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计划完全落实,并全由专职体育教师任教的只有两所学校;其他学校课时计划虽然落实,但因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的缺口较大,由其他兼职教师任教的体育课较多,最多达41节/周。从这点可以看出,学校对体育课改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虽然增加,但教师配备远远不能到位。

    (2)教师备课的总体情况教好,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齐全,并有一定的提前量。但如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出学校、教师的实际和特点,反映出学校的校本教材的开发。既实用方便教师教学,又简单易行,减轻教师备课的文字工作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3)从体育课教学情况看,共听随堂课18节,其中a类课8节,占 44.4%;b类课9节,占50 %;c类课1节,占4.6%;无d类课。说明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队伍建设

1、继续抓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组和市优青年培养。

2、 组织部分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赴无锡市观摩学习新课改实验情况。

3、 组织近40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赴连云港市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

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上一篇ups电源

下一篇作文我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