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例6篇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课堂 课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7

语文的学习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学好语文不仅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更是学生作为中国人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尽管学生出生之后就在父母的教导下不断接触母语,因此学生对语文是熟悉的,但是同时对语文这一门学科又是陌生的。我们平日所说的一些话表现出来的现象我们不能够清楚地解释,这就要求学生做好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既有其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作为语言的一种,它具有一些与世界其他语言如印欧语系的语言相同的地方,同时其作为汉藏语系的一大分支又有其特殊性,笔者凭自身的教学经验试从不同角度对高中语文的学习进行探讨。

高中语文课本的编排更加凸显出中国文学“四分法”的原则,所谓文学上的“四分法”,指的是将文学体裁分为四大类: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高中课本从必修到选修,课本内容无非是对这四种体裁的不同划分,学好高中语文既要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汲取,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课程学习方面,教师应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语文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科,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培养。而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基础知识指的是课本中一些词汇的学习和点拨、课本中易错字的强调、成语意思的讲解、文言文字词的解析、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个学期一开始就要制定好详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对学期进行合理分配,对于课程的讲授做到稳而不乱,同时要对每本课本的重难点有所把握。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较为清晰的把握和认知,做好分层教学的工作,在课堂上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有所侧重,要做到讲授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例如对于课本中的小说和散文部分的生字词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认真观察的习惯。同时学生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字词,要在查字典的过程中主动发现某个字的形近字、多音字、音同字,注重平日的积累,不断拓宽自己学习的范围,把握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

其次,对于课本中的小说部分和诗歌部分,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于课本范例的讲授,通过课本的不断学习增强学生对诗歌和小说的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于小说的分析,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思路,通过课本的讲解加强理论方面的培养。根据语文教师自身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应该明确在分析作品的时候,要注重四个要素,这就是艾布拉姆斯所说的“文学四要素”。文学四要素包括作家、作品、读者和社会。这四个要素给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作品提供了方向,因此,学生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必须熟知这部作品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同时应该知道作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作品接受群体对这部作品的大体反应。

以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为例,其小说的主旨基本是对于封建社会的控诉和对人民群众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而其散文基本是以一种简洁怀着童真的语言和情愫对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方向。之后是对鲁迅这个作家人生经历的探讨,从其童年时代的地主家庭到家庭的败落再到他到日本仙台学医,看到杀人事件深受触动弃医从文的经历,对作品进行分析也是有用的。再次就是读者反映批评。鲁迅的小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反帝反封建的一面镜子”,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帝反封建是主要字眼。

诗歌部分的鉴赏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然后逐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勤背古诗和文言文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生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每天早上拿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古诗背诵和文言文朗读,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古诗和文言文的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还要掌握古诗鉴赏的正确思路,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高考答案的正确解读能力,教师应该针对高考题目对答案进行解读,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并教授给学生,同时又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在答案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学习好语文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课外的主体性学习为学生提升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消化吸收教师教授的内容,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养成对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说语文无处不在,只要学生能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件事物,都能发现其与语文有关。所以可以说,学习语文无处不在,只需要我们能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如路上的广告牌子上写的广告和成语、电视机里播放的广告台词、娱乐节目里面的知识竞赛、电视剧中人物说话的连贯与否、是否有语病,都可以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可以通过平日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对于语文的感受和把握能力,可以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心观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语文,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善于自己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2

语文作为我国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文化的传承载体,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培养人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本文就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基础 学习方法

【引 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就是语言,尤其是在这个文明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要想和谐相处,文明交流,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高中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好高中语文既是我国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1.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的古国,而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语文是我国当代每一位高中生义不容辞的义务。语文包括了语言和文学,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如果我们的语文水平低,就会被他们耻笑,当别人用很有文化的语言跟我们交流时,我们就那么很难读懂其真实的意思,也就很难准确回答问题,尤其是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学好语文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高中阶段,我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审题不清的问题,当然有时候是由于自己的马虎,但更多时候实际是由于语文水平差而导致的。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中,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是当代高中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在其他文化课上就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才能学好其他学科,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2.学好高中语文的基本方法

2.1加强记忆锻炼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每天需要熟记的诗词、语法非常多,作为学生,要想熟练的掌握语文知识,就必须加强平常的记忆锻炼。记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有记忆才有储备,有储备,在进行下次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离不开记忆,小到一个字,大到一遍文章,对于语文的学习离开记忆,语文学习将起不到任何的效果。例如,笔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制定了语文学习计划,每天早读前利用10分钟温习老师将的语法知识,再利用二十分钟背诵文言诗词,通过制定这样的计划,加深语文知识的记忆,既达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学习重在积累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在学习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不至于没有东西科协。首先,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读书馆借阅一些名人典故,将一些经典的词句记录下来。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学校开办的各种课外读刊活动,阅读学校提供的各种刊物,不断积累的自己的文学知识。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知识,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库,虽然这种知识比较琐碎,但是随着学生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会逐渐在语文学习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2.3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在语文学习方面,在其他学科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认真书写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上课预习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障学习效果,尤其是在语文学习当中,学生在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得学生终生受益。例如,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2.4老师的引导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老师处在主导地位,而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现阶段的高中生,虽然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其在学习中难免会迷失方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 语】

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学好语文既是我国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振兴中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语文作为我国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寻找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显得非常重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我国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为此,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促使我国优秀道德文化得到传承,为我国现代素质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群英. 学好高中语文要养成“五个习惯”【J】. 学周刊,2014(17)

【2】蒋斌. 浅议如何学好高中语文【J】. 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6)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70-01

自从新课改颁布以后,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着巨大的革新,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迫切需要改进,这就对我们教学工笔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提高学生们的课堂知识水平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塑造成符合社会大量需求的实践型人才和多样型人才。新课改大环境对我国教育行业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帮助学生们巩固吸收更多的课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于是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就被应用到如今的教育事业中来,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其中成功的例子。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来对该方法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旨在帮助广大语文教学工笔者更好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际效用。

一、依照学生素质不同,合理分组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法,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分组。笔者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学观摩课上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场景,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组次不同进行小组分类,这样的做法固然非常方便,但也存在着较大弊端,就是同一小组的学生语文水平可能都比较差,无法互相促进。基于这点,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来进行小组划分,各个层次的学生兼而有之,充分发挥出不同学生的补充带动作用,以实现整个小组成员的综合语文水平提升。除了这点分组心得之外,笔者还总结了几点分组程序的注意事项。

(一)遵循优势互补原则

我们在优势互补前提的指导之下还要平衡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水平,尽量保证不同小组的学生大致语文水平相当,而同一个小组内的成员语文水平有高有低,有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增强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配合老师顺利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

(二)小组成员定期变化

小组与小组之间需要定期变换组员,或者在某一特定语文主题学习时安排学生自由分组。这样小组内的学生总是能跟新的组员合作,既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合作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升,又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小组里扮演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角色,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全方位提升。

二、培养正确学习习惯,良性合作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乏这种情况:一旦要求学生们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的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看似学生们都在就合作学习内容进行热烈的讨论,但在其后的提问环节却鲜有优秀的观点出现,说明这种热烈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无用功,许多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浑水摸鱼,讨论的完全是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对学习效率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有益的作用。从根本上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就应该从习惯培养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们自发地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根本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性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既是合作学习法的主要目的,也是其最终目标。只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独立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才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性

在小组合作中,对学生的责任心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他们坐享其成心理的产生,使他们勇于承担责任,更好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性

合作小组是一个小型团队,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要受到其他团队成员的协助和监督,同时也要对其他团队成员行使协作和监督的义务,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协作,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也可以树立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思想。

三、采取多样评价模式,客观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法,后期的教学成果评价环节也是关键所在。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对于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认为,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参照不同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够随时提醒先进学生不要骄傲,再接再厉,而且能够调动起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为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稳固的学生基础。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一般包括两种,个人与集体结合评价,过程与结果结合评价。

(一)个人与集体结合评价

在这种评价模式中,我对小组内每个组员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而对所有小组的评价标准都是相同的,比如在提问同一个问题时,如果某小组的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我给予其个人和小组各1分的评价;如果是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的话,我给予其个人和小组各2分的评价。这样一来,每个小组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分,获取更加优秀的评价,就会让其中后进学生多多回答,其它组员就会积极帮助该生学习,该生也会感到自信,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实现先进带后进,全面提高小组内所有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

(二)过程与结果结合评价

我们老师在对学生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既要重视过程,又要重视结果,无论是过程中合作态度和学习手段的应用,还是最终答案的正确率,都是学生合作学习质量的客观体现。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涯是大有裨益的,非常适合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德芳.让合作学习真正走进语文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课堂教学;听课方法;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50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顺畅地表达出来,这无疑是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50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此外,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音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呢?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一堂课为50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3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研究式;高中语文;成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研究式方法是我们在所有课程学习中需要采用的,它的主要目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对所学知识不断思索、不断认知的过程。特别是要以所学书本也就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并结合自己以往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体验过的这样的经历,通过自己的思索发现问题。把这种方式方法引入高中语文成语学习中,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学成语并学出问题,可以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也可以通过向老师请教,使其对成语学习更加的广泛和实用,也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研究写一些关于成语的小文章。将研究式学习引入成语学习中,有利于突出学生个性、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培养,在高中语文成语教学中如何引入研究式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和探索。

一、加强对成语学习中背景的灌输

近十几年,我国对中学特别是对高中教学不断进行改革,试图不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单单靠考试来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我们的考试,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的高考,变成了多种形式的选拔,这也为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平台。可以这样说改革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层次的,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以考试为主要选拔途径的大的背景没有变,大多数学生还是要靠好好地学习知识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深造机会。这样,给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大的压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怎样提高学习效果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成语学习是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一个方面,也是一个比较重点的点,现在的高中学生由于平时学业压力依然较重,所以对成语学习就容易忽视,特别是平时的阅读时间比较少,造成了阅读面狭窄,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不能深刻理解其背景而使得对成语原本意思和引申意思一知半解。这样就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不能正确的把握成语用法,导致考试时成语题出错率高,得分率低的现象。而教师也常常在教学中忽视成语背景的重要性。对于成语的学习,教师呢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成语背景灌输,通过对背景的讲解使学生自觉的引发对成语意思的思考,让他们在成语的背景中思索着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比如出自《孔子家语》的“载舟覆舟”,说明人民力量的伟大,取得民心的重要。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出自《吕氏春秋》的“物及必反”,说明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辩证观点。

二、注重对成语教学中多学科的引入

这里探讨的把研究式方法引入高中语文成语学习,就是要在传统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思索来达到对语文成语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式方法要求教师在教授成语知识的过程中,还要讲授隐含其他学科知识的信息。在文科里,一般来说文、史、政本是一家,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文呢,是语言文字的传承,它不仅是文化载体,而且也是人的思维活动的载体。历史呢,对于任何学问而言又都离不开它。我们常说知识仅仅是一种工具,只有从不同角度运用它,它才能活,只有活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对于高中语文的成语教学而言,更需要重视文、史、政各科知识的积累,想法设法地设置知识运用的情境,将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调动起来,使之在组合运动的撞击中喷发出智慧的火花,发挥知识整体功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研究式方法就是要把文、史、政相结合,在学习中学习其丰富的内涵。比如:可以通过学习古典文学,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追溯文学作品的历史印记;还可以多看些历史题材的影视片,结合书本不断完善其对历史价值、史资价值、文学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还可以通过利用人文资源,如古代建筑、历史遗址、革命遗址等,加深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解读。对于成语“时不我待”、“何去何从”、“唯我独尊”、“马首是瞻”、“唯利是图”等成语的学习和理解,要多学习他们的历史和背景,从多学科角度加深对该成语的理解。

三、引导对成语理解中学会创新

从本质上讲,学习过程应该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尤其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语文是以人类语言为载体,承载着人类思维的火花,所以说语文是千变万化的,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其见解都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这就往往可能孕育着巨大的创见性和独特性。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模糊性较强的语言学科,课堂中应更多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体会”“做出你的评价,提出你的见解”,适时适度地暗示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标准答案”“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只有优劣没有对错”等等,尽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成语学习情境。研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学生若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不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及终身学习的技能,也让他们通过内化、整合和主体建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转知识为智能,转智能为德行。比如:可以指导学生用成语造句,或把几个相关的成语连缀成文,或把成语用于习作之中,或以成语命题作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而且也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姚振强.成语教学点滴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5)

[2]文丽.成语教学浅探[J].文学教育(上),2011(7)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6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例如,我在教学《孔雀东南飞》后提问: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没有“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还可能有怎样的结局?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有的想“他们会私奔”,有的想“他们会起来反抗”,当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得出二人非死不可、别无选择的结论时,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诱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经常这样做,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其探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提倡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大可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做一个导演或参与者提出个人的看法。

在学习《雷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作为“当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掌握戏剧人物语言动作性的特点,体验戏剧语言丰富的潜台词和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唯此,学生的思考探究力才能稳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在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进入更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学习《丹柯》(外国小说欣赏)时,学生特别不能接受丹柯为了他的族人牺牲了,他的族人还把丹柯用心燃烧的火苗给踩熄了。在此问题上,学生对丹柯该不该为他的族人而牺牲这一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答案,并要求进行辩论。教师应适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关注课本对丹柯形象描写及理解作者写作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得出各自的见解。在激烈而有序地辩解过程中,作者创作丹柯这一形象的主旨便很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